和珅被赐死,而另一宠臣纪晓岚是什么样的下场?

和珅被赐死,而另一宠臣纪晓岚是什么样的下场?,第1张

和珅被赐死之后,纪晓岚也是活到了81岁,应该还算得上是寿终正寝。

提起纪晓岚,相信很多人便想起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这部作品当中,纪晓岚一身正气,而且动不动就去怼和珅,怼乾隆,但在真正的历史当中,纪晓岚和和珅的年龄相差的有26岁,所以在历史当中,纪晓岚和和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矛盾,而且纪晓岚其实在早年的时候也是比较的照顾和提携这位官场上的新秀。在晚年的时候,纪晓岚和和珅之间的关系同样是非常微妙的,甚至是有一些依附权臣和珅。

和珅和纪晓岚在真正历史当中的形象与电视剧当中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在真正的历史当中,和珅其实生得是一表人才,而且也是特别的有才华,和珅最后能够成为乾隆的宠臣,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纪晓岚在历史上的形象与电视剧当中,同样也是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当中的纪晓岚也是烟杆子不离手,其实纪晓岚其实并没有电视剧当中那么英俊,而且本身纪晓岚也是特别的好色,光是小妾就有6个。最后纪晓岚这个人在饮食上面也是特别的讲究,应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食肉”主义者。

纪晓岚在6岁的时候便已经名声在外,当时纪晓岚就被人们称之为神童。随着名声越来越高,纪晓岚也是有一些骄傲自满,于是后来便被拒在会试的考场门口。在这之后,纪晓岚也是有所收敛,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科举之路,最终走进了官场。纪晓岚一生当中最成功的应该就是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这部作品应该算是我国前朝古典文化的一次集大成之作。而他自己也是留下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

其实,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结果则是在自己为贪污犯卢见曾通风报信案案发之后遭遇到重大打击!看到和珅,就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因此,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就会时时善意的提醒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年轻的和珅,千万不要犯自己年轻时的错误。

在工作上,不同性格的两个人之间,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互为补充、互相补台。关于这个方面,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有所涉及。

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则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我们可以说,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第一、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人过中年以后的和珅有喜欢他的乾隆皇帝的支持,事业是越来越顺利。因此,逐渐的,他在办事风格上越来越无所顾及、忘乎所以,而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他的如此作为不但给自己数了更多的对手,也会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纪晓岚由于他在学问和品行上的崇高威望,经常成为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这中间,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

我们这里所讲述的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官场内部派别的争的典型事例。

这个事件牵扯的人物一方是纪晓岚曾经的老上级和珅,另一方是因正直而著称的左都御史窦光鼐。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王以鋙、王以衔二人为同胞兄弟,原籍安徽休宁,后来“寄籍”浙江归安(今吴兴)。“寄籍”就是因各种原因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省,因此便属于外地籍贯。王氏兄弟刚到中年,就已顺利地通过了“童子试”和“乡试”。1795年春,他们二人结伴来到京城,参加当年的“会试”。

这年担任“会试”正考官的是左都御史窦光鼐。窦光鼐是山东诸城人,他的年纪不但比和珅大,而且比刘墉、纪晓岚等人大,还比乾隆皇帝大。这个人脾气耿直、办事认真,曾经长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学政”工作,也就是主管教育、考试等事宜。

因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辉祖、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和珅一直嫉恨他,总想找个机会整一整他,并欲将他致于死地而后快。

窦光鼐在主持这次“会试”中,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结果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鋙,第二名哥哥王以衔,“兄弟联名高第”。于是“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呢?因为在清朝,按照康熙皇帝于1712年的圣旨规定,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省每十人录取一名)。此后,在科举考试时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了。第一名(会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话,那么第二名就绝对不应该出自浙江省了。这就是省级平衡的原则的一个基本表现。

窦光鼐在当时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东西更不平衡的状况下仍然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的原则本身就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何况又遇到了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这一千年不遇的现象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王以鋙、王以衔二人被录取为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社会舆论是非常不利于窦光鼐的,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已经激起了来自其他各省官员的强烈不满了。

在“群议哗然”的背景下,和珅感觉到利用机会打击窦光鼐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向乾隆皇帝汇报说,他怀疑窦光鼐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而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因此向他们泄露了试题。乾隆皇帝听后也感到很诧异,不禁怀疑起来,决定重派主考官进行复试。

我们这里要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点,窦光鼐点浙江亲兄弟二人王以鋙、王以衔为会试前两名的做法首先是已经遭到了诸多大臣的怀疑,“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第二点,和珅向乾隆皇帝做汇报后乾隆皇帝也感到很诧异。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派出了新的主考官纪晓岚。纪晓岚夹在窦光鼐、和珅当中会如何做呢?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既不得罪较量的双方、又能讨好乾隆皇帝呢?

纪晓岚做了如下工作:

天呀!历史上,和珅与纪晓岚根本就是云泥之别。纪晓岚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翰林学士,四库全书总编撰。往小了说就是某某文献出版社的一个主编,往大了说,也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出版总署的署长。和珅呢?三部尚书,军机大臣,一般的说着就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这两个人的级别差的太多了,根本就没有交集。

      在狱中和珅被莫愁小月一番教训之后终于学乖了,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想清楚之后的和珅不仅对金大爷俯首称臣,对小月、莫愁也更加的小心翼翼,与此同时,在另一边纪晓岚刚刚抵达王廷赞的别院,王廷赞一见纪晓岚便笑脸相迎,纪晓岚现在不便打草惊蛇,于是决定先行放过此人。

      纪晓岚深知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便起身前往军营交接,把众人不在时候的情况一一道来,纪晓岚之所以当着众人的面称述,一方面也是为了暗中警告和珅,这是皇上亲自盯着的案件,劝和珅手不要伸的那么长,纪晓岚同时也为了不耽误自己的计划,于是便与一见如故的金大爷设计诱骗和珅返回军营,让官兵严加看管,可是和珅何许人也,怎么会轻易就犯。

       而在另一边得知和珅状况的王亶望深知这是唯一可以帮助自己的人了,于是便告知安插在军营之中的亲信,决定将和珅作为突破口,将自己几乎全部的家产百万银票和义女苏卿怜作为礼物来收买和珅,和珅这人一向是见钱眼开,但也懂得拿了钱就要办事,但他也知道此次纪晓岚前来绝对是有皇上的授意,自己也就未敢轻举妄动。

      另一边,纪晓岚还是在对王廷赞威逼利诱之下找到了账本,可令人费解的是从帐本上看,根本找不到王亶望一丝一毫涉案的证据,而王廷赞为了不惹得王亶望狗急跳墙,也只肯交代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王亶望得知之后气急败坏,见纪晓岚还是不肯放过自己,于是便心生杀意,雇凶刺杀纪晓岚。杀手闻知眼前之人乃当今第一才子,自己虽然受命于人,但是在大义面前也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便转头离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206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