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是谁?

清代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是谁?,第1张

乾隆的第一任皇后是纯孝贤皇后。

纯孝贤皇后叫富察氏,1712年3月28日出生,在她还是16岁的时候被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看中并且许配给了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

纯孝贤皇后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妻子,也是乾隆时期的第一位皇后,这位皇后虽然长得很漂亮但是在生活中却非常的节俭,平时就是在宫中种种花草,也不喜欢佩戴很多首饰,乾隆皇帝对她非常的宠爱。

乾隆十三年的时候,纯孝贤皇后跟随乾隆皇帝去东巡,但是在东巡的途中病死在了德州,乾隆皇帝非常的悲伤,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也从而引起朝了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

扩展资料:

乾隆十三年,纯孝贤皇后在德州事故发生时,乾隆皇帝只有38岁,他和孝贤皇后的感情一直持续到晚年,乾隆皇帝一直耿耿于怀,他为孝贤皇后写下了几十首诗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难以忘怀的真情。

尤其是关于孝贤皇后与荷包的故事,令乾隆终身难忘。乾隆皇帝在学习皇祖康熙皇帝的《清文鉴》时,了解到满洲入关前,行军在外,随身佩戴以粗布或鹿尾毱毛缝制的荷包,用以贮放食物、火种。

入关后在服舆制度中规定,皇帝与官员着官服时必须系腰带,并佩戴荷包以贮存火种,有不忘本的寓意。可是后来的荷包火镰崇尚华丽,不仅用彩绣,还缀以珍珠宝石,逐渐忘却了荷包的原意。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在塞外校猎时,将满人旧俗,有关火镰荷包的事讲给皇后听,皇后深悉皇帝的心意,于是动手裁制了一个长方形的火镰荷包。

以蓝布沿淡青边,用浅黄线做锁针绣,那富有韵律的12瓣菊花及卷云枝蔓,对比鲜明,简洁大方,开启处钉以金属扣攀 ,内装铁片和燧石,这个“燧囊”既继承满洲淳朴的遗风,又是一件十分实用的火镰荷包。 

乾隆十三年三月,纯孝贤皇后随乾隆皇帝东巡,归途在德州事出,年仅37岁。四月,乾隆皇帝,看到孝贤皇后所缝制的燧囊不胜凄怆,他写了一首诗,还让臣下与他和诗。

并且命部下人用黄绫里的一块宋式八达晕锦,将孝贤皇后缝制的火镰荷包包好,装入一个莳绘莲花的金漆盒内。

又命皇家工匠打造一个硬木套盒,将盛有孝贤皇后缝制的火镰荷包的莳绘金漆盒与一纸用满汉文抄录乾隆皇帝诗序、诗文薄纸,一并收贮套盒内。

—纯孝贤皇后

自己的书斋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 ——周作人《书房一角》 不光是平民百姓,皇帝的心思也藏在书房里。 三宫六院, 都不如一间五平米的书房。作为史上最长待机的皇帝、全网最红的大猪蹄子,乾隆的真爱到底是谁? 皇帝的书房不大,最常去的养心殿三希堂只有48平方米,皇帝每天日理万机之后,都要在三希堂花一个多小时赏玩古物,窗前炕床盘坐,玩味古董书画,看到喜欢的书画就盖个章,看到喜欢的器物就题首诗,「 ”真好看”、「 ”神乎其技”、「 ”再看一遍还是觉得好再来盖个章”。 传说故宫里的宫殿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就这样有了「 ”故宫共有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传说。 1972年,经考古专家们调查并以四柱为间计算,故宫有房八千七百零七间。 紫禁城有这么多间房子,而这个不到5平米的房间才是乾隆皇帝最广阔的精神空间,也藏着皇帝最重要的秘密。 这些秘密当然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凝结在器物之中、书房中最深的心事。 乾隆画像 料理完了国家大事之后的皇帝,也就在这5平米中放飞自我。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 乾隆皇帝身着 服饰,正在坐榻上观赏藏品,在身后的山水画屏风上,挂着一幅乾隆皇帝自己的画像,最关键的是,乾隆被各种各样的古董器物围绕。 书房里陈列了很多真古董,还很多不同材质的仿古作品。书房的陈设,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收藏实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审美品位。 宋人赵希鹄说过:「 ”……殊不知我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初不在声。尝见前辈诸老先生多蓄法书名画、古琴旧砚……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取古人妙迹图画,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商周。端砚涌岩泉,焦桐鸣佩玉,不知身居尘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 也许,书房并不曾有所谓「 ”典型”或「 ”标准”,所谓「 ”我辈自有乐地”——自得其乐,便已足矣。 乾隆书房为何如此之小乾隆,一生最喜欢呆的地方是他的书房「 ”三希堂”。皇帝的书房自然本应格外考究,然而,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乾隆皇帝的书房竟然很小。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位置所限,大家可以看到三希堂这个空间是乾隆后来隔出来的,在它周围已经全是房间了,你既要晒得到太阳,要温暖,又要能伸展开来看书,看的舒服,而且还要不破坏旁边的堂屋,那估计真的只能做到这么大了。 第二个原因是和古人对于房间的风水要求有关。 我们去故宫会发现,好像皇帝、皇后和妃子们睡的卧室都不是很大,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养心殿冬暖阁皇帝卧室 原因就在于古人都讲究「 ”藏风聚气”,这「 ”气”是人生命的根源,「 ”精气爽”而「 ”生命足”,如果「 ”气”散了,那人就会整天昏昏沉沉。 而人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 ”家里”,如果这个「 ”家”不能聚气的话,那身体也不会很好。 怎么聚气呢?很简单,就是房间别弄的太大,一大,气就很难聚起来了。 因此,咱们会发现,故宫里皇帝的卧室都很小,也就10平左右,而三希堂乾隆皇帝待得时间也比较长,其实就跟卧室一样,因此聚气也很重要,所以就把它弄的小一点。 第三个原因可能也是由于保暖的需要,那个年代没有暖气,冬天来时,都是靠烧炭火取暖,房间小一点的话,保温效果会很好。 当然,夏天没有空调,在这样小的空间里放冰块降温的话也会凉的比较快。 三希堂虽然只是方寸之地,但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时,三希堂已收藏晋以后历代名家134人之墨迹340件,以及拓本495种,可谓斗室有天下。 紫禁城之大,三希堂区区斗室,却是乾隆皇帝最为宽阔的精神空间。 每日在处理完政务之后,就从他办公室-勤政亲贤殿西边的小门进了三希堂,在窗前炕床盘坐,玩味古董书画,揣摩古人笔意,几可忘我。 (来源:木雕迷,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有侵犯您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雍正皇帝有十个儿子分别是弘晖、弘昀、弘时、弘历、弘昼,弘曕、弘昐、福宜、福惠、福沛,据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康熙特别喜欢乾隆帝,并且隔着代就定了弘历的皇帝身份,因为乾隆确实是当时最合适做皇帝的人选,雍正总共生了十个儿子,大多数在年幼的时候就夭折了,真正活到成年的少之又少,在雍正驾崩前天,存活下来的仅有弘历、弘昼、弘曕三个,从年龄上来说,弘历虽然与弘昼同岁,但是弘历月份大些,此时弘曕还比较年幼,所以,应该由弘历继位。

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一定非常有心机的,在康熙还没有确定把皇位传给雍正的时候,一方面雍正表现出了一种隐士的心理,不和那些阿哥们争名逐利,这是康熙非常喜欢的,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康熙在废太子时候,废了又立,是因为他喜欢太子的儿子,雍正看出了这一点,然后让乾隆见了他的皇爷爷,果然,康熙一下就爱上了他这个孙子,以至于最后把他带在身边。

雍正能够成为皇帝,乾隆也有很大的功劳。相比较而言,弘昼就逊色很多,弘昼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喜好办丧事,吃祭品,又傲慢任性,在地位和才智或年龄均不足以和弘历争逐帝位。

通过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没有看错人,首先是雍正,他在自己父亲的基础上又一步推动了整个清朝的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的美好,而乾隆,这是将整个盛世推到了最顶峰,甚至成为了整个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共有3位皇后,分别是: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姊。清代首位富察氏皇后。

继皇后(1718年—1766年),辉发那拉氏,初为娴妃,名不详。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其是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扩展资料

孝贤纯皇后是乾隆帝的原配嫡后,在雍正五年(1727)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将其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

同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

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臧首成在大学时有个远近闻名的外号“小乾隆”。被记者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臧首成解释,“这个外号从高中就开始被同学叫了。”原来,臧首成在高中时便是个“诗情画意”的捉刀先生,每年的假期都会“下江南”到苏州杭州等地游览一番,同时还几乎包揽了同学之间所有的“情书”写作工作。因此高中同学便开始称呼他“小乾隆”。代写情书练出了自己的文字功夫,臧首成也把这个“小乾隆”的外号带进了大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613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