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同时举报索额图明珠太子大阿哥获重罪,他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自保?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同时举报索额图明珠太子大阿哥获重罪,他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自保?,第1张

他深知这是很严重的事情,但还是去做了,不是不怕,而是皇上需要他去牵掣住这些人,他必须去办,即使获了重罪也是没有办法去解决的事情。

明珠和索额图,一个是国舅,一个是国丈,又是辅前大臣,朝中多年,根深蒂厚。一个身后是太子,一个身后是大阿哥,同属皇亲国戚,同属天子眼前人。康熙既要倚仗他们,又深知两人早已盘踞朝延,自己无法动手去解决他们,自然是要找一双手来帮自己制衡他们。

所以都说皇上的帝王之术玩得很好,并且不会让对自己忠心的付出性命,但代价还是要有的。打一个巴掌给一颗枣吃。

能活下来的人,都是懂得大局。大局不在外,在是人心。而显然李光地不是这样的人,在报复了明珠索额图后,又因为家在两人中间而瑟瑟发抖,不知如何是好,请教别人之后,把整件事情对着康熙全盘托出。所以说,康熙不抓你抓谁。

李光地没有被处死,已是康熙最大的厚爱了。他岂不知朝中两党相争,又怎么不知太子与大阿哥暗潮涌动,但当时的大清正面临着有野心的葛尔丹,朝野上的这些事可以随后再去解决,所以只有牺牲李光地,先攘外再安内。

李光地只是有着纸上谈兵的本事,没有太大的潜能,脾气还不小,所以当夹在索明两党左右为难的时候,竟然用最愚蠢的方式处理,而且还是在受了苏麻喇姑点拨之后,才去用最愚蠢的方式向皇帝说明了这件事。

所以从任何方面来看,李光地采取任何措施都难以自保了。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索额图生活在满族贵族夺取全国政权,进而统一全国的时期,即为满族从马上得天下,转变为统治天下的时代。

索额图的先世原隶哈达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努尔哈赤灭哈达,他的祖父硕色、叔祖希福携带家口归附。努尔哈赤获悉硕色、希福兼通满、蒙、汉文字,命同值文馆,赐号“巴克什”,并屡次遣使蒙古诸部。崇德元年,希福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进二等甲喇章京,顺治九年(1652)十一月卒,赠太保,谥文简。索额图之父索尼在天命年间(1616—1626)为一等侍卫,其后屡立战功。天聪五年(1631)升任吏部启心郎。崇德八年(1643),晋升为三等甲喇章京。皇太极病逝,他以拥立皇子福临继位,成为维护八旗内部稳定局面的重要人物。顺治八年(1651),累进为世袭一等伯,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顺治帝曾褒奖他“克尽忠义,以定国乱,诚为荩臣”。顺治十八年,福临病逝,新君玄烨即位。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为辅政大臣,又授世袭一等公。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谥文忠。索尼的长子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年,太皇太后挑其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胤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次年,胤礽被立为皇太子。索尼的第五子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六子法保袭一等公。索额图乃索尼第三子,他正是以其皇亲国戚的特殊地位而跻身于朝廷。

索额图初为侍卫,康熙七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五月,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当时,身为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广植党羽,“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随意罢免他不中意的大臣。鳌拜的专权跋扈,引起康熙帝的强烈愤怒,索额图也十分不满。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索相国额图入谋画”,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其党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九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一直到十九年八月离任。在这十年中,他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与明珠并称为‘明相’ ‘索相’,事实上并不是宰相,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全国动荡的局面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当吴三桂、耿精忠开始叛乱,天下骚动时,索额图认为这是因为撤藩激变,请将建议撤藩的人处死,遭到康熙帝斥责。其后索额图并未以此怀怨,在平定“三藩”的叛乱中,仍是积极出谋划策,协助皇帝运筹帷幄。康熙十八年十月,云贵总督周有德请求在进兵时应该专任一人,康熙认为:周有德好为大言。索额图说:他在陕西时,也曾条奏。“若一路进兵,从之犹可?分道并进,如何可行?”同时,广西抚巡傅弘烈请求亲率兵进剿云、贵,兵部不准。康熙帝令大臣商讨进兵方略。索额图的主张为:“今大兵已经遣发,若又令其前进,多用官兵,必致劳困矣!”同年十二月,傅弘烈为进兵掣肘,请求辞去巡抚职务。康熙帝不同意,索额图认为:“前此弘烈奏,俱从其请。今若以言行不相顾,不令进兵,则彼反得借口解释前非。应仍令照常募兵,向所指之处前进。”以上意见,都被康熙帝采纳,付诸实行,对平定“三藩”叛乱,具有积极作用。(后来礼亲王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记载:“索(额图)相当权时,多谋略,三逆叛时,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索额图在平定叛乱、统一全国的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当时,武英殿大学士熊赐履与索额图为莫逆之交。熊赐履为湖北孝感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后为康熙朝著名的理学名臣之一。康熙十五年,熊赐履票拟有误,欲嫁祸同官杜立德,取原草签,嚼后毁掉,引起纠纷,康熙帝命明珠审理。熊赐履一言不发,索额图劝说:“这本无大事,就是审贼犯,也毕竟要他自己亲供,方可定罪,老先生不言,如何定案。”又说:“老先生不要怕,就是如今吴三桂、耿精忠自己说出真情来降,皇上也只得歇了,赦了他,何苦不言!”熊赐履窘辱备至,承认错误后,被免去大学士职务。当时,熊赐履在社会上声望甚高,世人都以为他是被索额图诬陷。明珠同党徐乾学对熊赐履说:“熊老师不出,天下何以治之!其去之事,全是椒房(指索额图)害之。”其实不然,熊赐履被免职后,康熙帝询问可用之人,“索(额图)必以熊对,熊(赐履)必以索对”。这种亲密关系是与他们的共同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索额图熟悉儒家学说,协助皇帝建立起清朝政治经济制度,俱载于康熙二十六年修《大清会典》中。不仅如此,索额图受汉族文化熏陶甚深,还是一位鉴别文物的专家。他“好古玩,凡汉唐以来,鼎镬盘盂,索相见之,无不立辨真赝,无敢欺者”。康熙十八年七月地震,北京官署民房倒塌很多,百姓死伤甚众。左都御史魏象枢乘机上奏索额图“怙权贪纵状”,请求重谴。康熙帝斥责索额图说:“今见所行,愈加贪酷,习以为常”,告诫他们要痛改前非,否则加以重处。每逢康熙帝倾听部院面奏政事时,索额图经常首先上奏,陈诉己见,事关用人吏治,出征用兵等大事,多采纳其议。康熙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康熙帝因病不能上朝,便命部院官员,将其奏章俱送内阁大学士索额图等人核办。索额图权势隆盛,时人注目。

康熙十九年八月,索额图以病请求解任,蒙皇帝优旨褒称:“卿辅弼重臣,勤敏练达,自用兵以来,翼赞筹画,克合机宜。”命在内大臣处上朝,不久授议政大臣。后来康熙帝又说:索额图因贪恶,革退大学士。康熙二十二年三月,他对议政王大臣,列举索额图不端行为说:其一,索额图之弟心裕素行懒惰,屡次空班,皇帝交给索额图议处,索额图从轻处置,只罚俸一年。其二,索额图之弟法保懒惰,被革去内大臣职务,随旗行走,但仍不思效力赎罪,在外校射为乐,索额图未能尽教训之责。其三,索额图自恃巨富,日益骄纵。于是朝廷决定:革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这是索额图宦海生涯中的最低点。康熙二十五年(1686),索额图复起,任领侍卫内大臣。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留居月余,皇太子病愈,一起回北京。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又很密切。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索额图也被牵连在内。先是,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倾陷索额图的人,首先令人注目的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索额图常以“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颐指气使,以奴视之”。以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显贵,但见索额图时,“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随驾北上,这时他已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明珠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康熙帝回京后,于四十二年(1703)将索额图处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曾对大臣们列举了皇太子今的“种种恶端”,又说:“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皇太子)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据礼亲王昭梿说:索额图在狱中时,曾有“客潜入狱馈饮食,及公伏法,客料理丧殓事毕,痛哭而去,不知所终”。索额图的同党多被杀,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孙都被革职,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康熙初年,纳兰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康熙三年(1664年)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成为宫廷事务的最高长官。康熙五年(1666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康熙七年(1668年),纳兰明珠奉命与工部尚书马尔赛调查淮扬水患,查明清口为淮河、黄河交汇处,并商议修复白驹场的旧闸口,凿开黄河北岸河道引流。不久后,纳兰明珠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康熙九年(1670年)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经筵讲官。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任兵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2年),皇帝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纳兰明珠提前颁布教条训练士兵,等到检阅之日军容庄严整齐,康熙因此非常赞赏他的才能。

康熙初年南疆安定后,吴三桂驻守云南,尚可喜驻守广东,耿精忠驻守福建。十余年来三藩飞扬跋扈,吴三桂尤其骄横。尚可喜因为顾虑吴三桂的势力,上疏康熙皇帝请求撤藩,自己告老还乡。耿精忠、吴三桂随即附和上疏。康熙召集大臣商议,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主张撤藩,纳兰明珠也赞同,然而大臣们多数沉默不语。皇帝称:“吴三桂等人蓄谋已久,如果不尽早除掉将养虎为患。如今撤藩会反,不撤也会反,不如先发制人。”随即批准吴三桂等人撤藩的奏疏。吴三桂当即起兵反叛,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也举兵响应。当时朝中对于三藩造反之事争议不断,大学士索额图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被康熙拒绝,称:“这是朕的旨意,他们何罪之有?”待到三藩平定,康熙对大臣们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并称:“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明珠从此成为皇帝倚重的大臣。

康熙二十六年冬(1687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小于成龙)向康熙密奏:“官已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康熙帝问高士奇:“为什么没有人参劾?”高士奇回答:“人谁不怕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使郭琇上疏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10] 康熙皇帝决意打击纳兰一党,随即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交给侍卫酌情留用。但没过多久明珠随康熙西征葛尔丹,随后官复原职,但此后二十年没有再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纳兰明珠病故,康熙派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

由此可见,康熙帝应该谁也不偏向。

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 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郭所列明珠八大罪状,直欲将明珠置于死地。在处理明珠问题上,康熙帝因“不忍遽行加罪大臣,且用兵之时,有效劳绩者”,故采取宽容的处理方式,革去明珠大学士职务,授为内大臣。明珠同党余国柱、科尔坤、佛伦等革职。

明珠之贪渎和跋扈,从某种程度言之,是康熙帝放任的结果,康熙帝允许明珠党发展,也是出于牵制索额图党的需要。一旦圣主认为其势力不加约束就弊大于利时,便会着手整顿。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下令革去明珠和勒德洪大学士职务。但不久之后又让他担任内阁大臣,依旧留在自己身边。

明珠因为结党营被关、索额图因为勾结朱三太子想要篡位。

大结局:康熙问胤礽索额图弑君一事,胤礽承认曾与他密商过,康熙称以后不会提起此事。康熙废除太子胤礽,胤礽当庭晕倒,容妃以孝庄皇太后之遗旨反对废太子,慧妃称孝庄皇太后不曾有此遗旨,康熙下旨将容妃押下,剥夺贵妃身份。康熙下旨给胤礽去掉枷锁,并予治病。

康熙面对皇子争位,深感心力交瘁。康熙告诉容妃,红玉已自杀于朱三太子坟前,问容妃为何放走红玉,容妃称康熙疑心太重,康熙拂袖而去,将容妃逐出后宫为奴。慧妃听到容妃被贬为奴大喜,令她去洗马桶。

千叟宴上,索额图和明珠也戴枷锁前来,康熙见到魏东亭和他的孙子魏子玉。康熙挥酒祭天,敬众臣和百姓,再敬政敌,并称自己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子孙最多的一位皇帝。众皇子来给千叟敬酒。张廷玉也给索额图、明珠敬酒,索额图对明珠称相逢一笑泯恩仇。

魏东亭称康熙“千古一帝”,康熙说只想把后事安排妥当。“千叟宴”外,容妃挑夜洗马桶,终被马桶压死。魏东亭对康熙称,想不到皇上会封这位皇子为接位之人,说完病逝。朝政之上,康熙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走完自己辉煌的一生。

扩展资料:

《康熙王朝》剧情简介

清朝顺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宫蔓延,顺治帝的董爱妃因此一命呜呼,顺治因痛不欲生而决意出家。此时,清帝国充满了内隐外忧。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当机立断,将得了天花初愈的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力推为皇室继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

康熙即位以后,手握兵权的鳌拜以权相逼,孝庄太后为了大局也只好暂时放权让鳌拜亲政。鳌拜的野心并不止亲政,他最终目标是图谋改朝换代,少年康熙机智过人,先以终日和一班少年嬉戏放松鳌拜警惕,随后邀约鳌拜进宫而乘机将其软禁,终于为大清除了一大隐患,保住了江山。

随后,康熙更是励精图治,向隐忧以久的三藩开刀,开始一段除乱安内的康熙之治!

—康熙王朝

索额图后期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纳兰明珠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30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