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张大炮和关惠的关系

戈雅张大炮和关惠的关系,第1张

戈雅张大炮和关慧是前上下属的关系。根据查询到相关软件信息,关慧是戈雅张大炮的前员工,已离职近十二年。中山市戈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LED景观照明专业制造商之一,戈雅人以品质点亮生活为理念,打造闻名业界的LED景观灯饰品牌。

1他觉得他的心像是被一把钝了的锉刀残忍地割开,悲痛从伤口流出,撒落一地忧伤。

2 他心里好像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全世界的蛇胆都在自己肚子中翻腾,他受不了,想把这种苦吐掉,但是这东西刚倒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空留他一口苦涩。

3他忽而死死盯着那水果搅拌机,好象他自己的心在那儿搅拌、流血,再把那破碎的心植回胸膛,却也只剩一摊死水。

4 他不觉得悲,但心中又不知是什么滋味,然而他忽而明白了:他现在心里早就麻木了!他嚼着口中的菜,却觉得那菜似是泥做的,但要真是泥做的,也应该有些泥滋味吧!

5、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6、英语测验得了100分,小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家门。

7、红红不知不觉进入了梦境,梦见自己长出了五色翅膀,在蓝天里飞呀飞,真8快乐无比。

8、大家心说不出有多高兴,脚下好像生了风,走得又快又有劲。

9、姐姐顿时欢天喜地,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

10、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凉到了脚尖。

11小云整天愁眉苦脸的,友谊破裂了,在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痕。

12爸、妈又吵架了,吵得我心烦意乱的,她独自在楼上,她该怎么办呢,她悲伤地哭泣着。

13她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14晶莹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滚下面颊,内心如喝五味醋。

15我的外公六十多岁了,两 斑白,头顶中间光秃秃的,像个小球场,周围是稀稀的几根头发,脸庞圆圆的,整天笑眯眯的,肚子挺得高高的,像个弥佛。他整天离不开一只小茶壶,走路的时候捧着,看报的时候摸着,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要把茶壶放在头边,好像怕人偷走似的。

16我哭了,脑海里回想着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我在心里纠结着疼痛,绝望、愤怒、痛恨,一切的一切,都随着泪水似潮水一般涌上心头。

17望着眼前精心准备的那碗汤,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伸了一个懒腰,躺在沙发上想象妈妈回家后的惊喜的情形,不禁大声笑了起来。

18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19仇恨,像怪兽一般吞噬着我的心,使我不思饮食,坐立不安。

20辛辣味呛得我直翻白眼,恨得牙根直发麻,手指骨节痒,想揍他一顿。

21他怒不可遏地吼叫着,这声音像沉雷一样滚动着,传得很远很远。

22看着这景象,愤怒的人群如同涨满河槽的洪水,突然崩开了堤口,咆哮着,势不可挡地涌进了大厅。

包拯是安徽人

开封的历史名人: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河南开封尉氏县人。阮?之子。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与其侄阮咸皆为“竹林七贤“之一。蔑视礼教,尝以“白眼“看待“礼俗之士“。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矛盾,常酗酒,“口不臧否人物“,以之保全自己。原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阮嗣宗集

支道林(314~366)晋代高僧。名遁,以字行。开封人。年25岁出家,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是空“,发挥般若学的性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谟生卒年待考。东晋大臣。开封兰考人。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蔡参与平叛,遂迁任太常,赐爵洛阳男。后拜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成为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卒于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上。谥文穆

崔颢(~754)唐代诗人。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现存作品,有几篇色泽浮艳,内容轻佻者,可能是年轻时所作,后来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如《赠王威古》和《游侠呈军中诸将》,着力于人物意气风度的描绘。诗中春草射猎、野中割鲜的场面,尤其写得富有生气。《雁门胡人歌》,写秋日出猎、山头野烧的代北景色及胡人在和平时期从容醉酒的风习,极新颖别致。最有名的是七律《黄鹤楼》,李白读后大为佩服,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代诗评家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崔颢诗》1卷,收录诗40多首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开封人。初仕周,领洪州防御使,加领义成军节度。宋太祖即位,改领归德军节度。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太平兴国四年(979),进封卫国公。卒后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戏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开封人,寄居杭州。曾屡试不中,遂潜心闭门从事戏曲著述。其主要著作《录鬼簿》,上下两卷,初稿写成于至顺元年(1330),后又订正两次。不仅记载了元代名家辈出剧作如林的盛况,并且从理论上对杂剧作出了初步总结与概括,具有极高的价值。他还著有《钱神论》等7种杂剧,今皆不传;今存散曲52首。�

李梦阳(1475~1531)明代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甘肃庆阳)人,后迁扶沟(今河南扶沟县)。其父为封丘王教授,遂家居祥符(今开封县)。弘治进士,授户部主事。因榷税触怒势要而下狱,后获释。武宗时,刘瑾擅权,他代尚书韩文草疏弹劾刘瑾,被勒令辞官。刘瑾败被诛,李迁江西提学副使,为权贵所恶,去职。在文学上,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称明文坛“前七子“。有《空同子集》。

春秋战国时期的信陵君,大音乐家师旷

北宋的大词人柳永,好像还有李清照

近现代的柏扬

伊尹生卒年待考。商汤大臣。生于空桑(今开封杞县城西西空桑,又名伊尹村)。传说为奴隶出身,是有莘氏女陪嫁之臣。受汤赏识委以国政。后佐商灭夏,总理国事,历佐汤、外丙、仲壬三朝。仲壬死,传位太甲。因太甲不理国政,被他放逐,3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伊尹死于沃丁时。�

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开封人。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810个。他与齐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原著《天文》8卷,早佚。后人拾遗补阙,把它与甘德的《星占》8卷,合称《甘石星经》,又名《星经》,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间刊印的《道藏》一书,题名为《通占大象历呈经》。今存的《甘石星经》为2卷,其中虽有一些后人增添润色之辞,仍不失原书面貌

张仪

张仪(~前310)战国时政治家。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师鬼谷子。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入秦拜相。创连横破六国合纵。奉命使楚,瓦解齐楚联盟,夺楚汉中,封武信君。惠文王死,张仪失宠,返魏为相,不久死。《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张子》10篇,今佚。�

信陵君

信陵君(~前243)战国四公子之一。即魏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其府在魏都大梁,传说即今开封相国寺一带。他才兼文武,礼贤下士,门下的食客有3000之多。公元前259年,秦兵在长平大捷,坑杀赵国兵将40万之后,一举包围了赵国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援,魏王虽命晋鄙率兵10万救赵,但慑于秦国恐吓,又密令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魏赵交界处的邺城,坐观成败。信陵君多次劝谏魏王救赵不成,后来他听从大梁城夷门守关人、隐士侯赢所设窃符救赵之计,果然得到兵符。信陵君带力士朱亥一行来邺城,晋鄙虽验兵符,却不愿交出兵权。朱亥用大锤打死晋鄙,信陵君接管军队,击破秦师,遂解邯郸之围

尉缭

尉缭生卒年待考。战国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开封人。早年治学商君,深得改革变法之道。他还对兵事执著追求,十分精通。战国后期,学派林立,围绕着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招贤纳士,遂周

郑众

郑众(~83)东汉经学家。字仲师。开封人。曾任大司农,世称郑司农,以别于宦官郑众。传其父郑兴《左传》之学,兼通《易》、《诗》,精三统历。世称郑兴父子为"先郑",而称郑玄为"后郑"。著作已佚,清马国翰辑有《周礼郑司农(众)解诂》6卷,《郑众春秋牒例章句》1卷。�

蔡邕

蔡邕(132~192)东汉辞赋家、书法家。字伯喈。开封杞县人。少时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喜爱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熹平四年(175),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遂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等人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得灵帝允许。蔡邕写经于碑,使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世

蔡琰

蔡琰生卒年待考。东汉末诗人。字文姬。开封杞县人。蔡邕之女。博学

阮瑀

阮瑀(约165~212)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开封尉氏县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后为仓曹掾属。善作书檄,能诗。作品存留甚少,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阮籍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河南开封尉氏县人。

支道林

支道林(314~366)晋代高僧。名遁,以字行。开封人。年25岁出家,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是空",发挥般若学的性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大都散佚。�

蔡谟

蔡谟生卒年待考。东晋大臣。开封兰考人。东晋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发动叛乱,蔡参与平叛,遂迁任太常,赐爵洛阳男。后拜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成为东晋对抗北方势力的主要人物。卒于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上。谥文穆。�

郑道昭

郑道昭(~516)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书法家。开封人。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少而好学,博览群书,初为秘书郎,徙外散骑常侍,迁国子祭酒。后为平

吴兢

吴兢(670~749)唐代史学家。开封人。少时励志勤学,贯知经史。武后长安年间被诏入史馆,撰修国史。不久,官拜右拾遗。武后长安至中宗景龙年间,正值佞臣武三思、张昌宗、张易之弄权之时,有些史官惧怕权势,曲笔掩饰,吴兢对此非常鄙视,于是在公事之暇,私撰《唐书》、《唐春秋》。他认为南北朝时期的齐、梁、陈、周及隋这五代的史书繁杂,就分别撰齐、梁、周史各10卷,陈史5卷,隋史20卷。此外,他自撰或参与撰修的史书有《唐书备阙记》10卷、《唐中宗实录》20卷、《唐睿宗实录》5卷、《开元升平源记》1卷、《大唐十四家贵族谱》1卷、《古乐府》10卷、《乐府古题要解》2卷等。特别是《贞观政要》一书,分类记载了唐太宗同大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问答、大臣的争议和劝谏的奏疏以及政治上的设施,其中10卷40篇出自吴兢之手。

崔颢

崔颢(~754)唐代诗人。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崔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现存作品,有几篇色泽浮艳,内容轻佻者,可能是年轻时所作,后来从军边塞,诗风发生变化,表现出"出身事边"和"报国赴难"的昂扬感情。如《赠王威古》

薛居正

薛居正(912~981)宋初大臣、史学家。字子平。开封人。后唐清泰二年(935)进士。自晋至周累官至弘文馆学士、刑部侍郎。北宋建立后,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962),任枢密直学士,掌管全国的贡举考试大权。任中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深得太祖器重,

石守信

石守信(927~984)宋初大臣。开封人。初仕周,领洪州防御使,加领义成军节度。宋太祖即位,改领归德军节度。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太平兴国四年(979),进封卫国公。卒后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向敏中

向敏中(949~1020)北宋真宗朝宰相。字常之。开封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初任监丞右赞善大夫、著作郎。宋太宗"召见便殿,占对明畅",甚为赏识,命为户部推官,出任淮南转运副使。后入为户部判官,知制诰,不久权判大理寺。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遭人妒忌,诬其收受犯官皇甫侃的重贿,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太宗更加器重,100余日内,官升数级,至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咸平四年(1001),初登相位。

丁度

丁度(990~1053)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字公稚。开封人

宋祁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安陆(今湖北安

郑克

郑克生卒年待考。南宋官吏。字克明。开封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南宋初历官登仕郎、建康府上元县尉和承直郎、湖州提刑司干办官,他以五代时和凝父子所著的《疑狱集》为基础,分类增补,附以评论,撰成《折狱龟鉴》。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选编,分释冤、辩诬、鞫情、议罪、省过、惩恶、察奸、核奸、察贼、迹贼、严明、矜谨等20门,辑录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政和年间有关平反冤案、断狱量刑的案例270余条,390余事,并以按语的形式对其中大部分案例进行了分析

苏汉臣

苏汉臣生卒年待考。宋代画家。开封人。徽宗时为宣和画院待诏。高宗绍兴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1163)授承信郎。师刘宗古,绘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画。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工货郎担和婴儿嬉戏之景,情态生动。存世作品有《货郎》、《秋庭婴戏》等。�

孟元老

孟元老生卒年待考。宋代文学家。开封市人。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该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王应麟

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世居浚仪(今开封市),后迁居庆元(今浙江宁波)。淳?

钟嗣成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元代戏曲家。字继先,号丑斋。开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明代思想家。字子衡,号浚川。开封兰考县仪封乡人。29岁中进士。其文有英气,诗赋雅畅,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徐祯卿、边贡并称为"前七子"。1509

李梦阳

李梦阳(1475~1531)明代文学家。字天赐,又字献吉,

李濂

李濂(1488~约1566)明代学者。字川父。开封人。少负俊才,正德八年(1513),河南乡试夺魁。翌年中进士,年27岁。自此到38岁之间,历任沔阳知州

高叔嗣

高叔嗣(1501~1537)明代文学家。开封县人。字子业。嘉靖进士。历任吏部主事,湖广按察使。少受知于李梦阳,其诗清新婉约。有《苏门集》。

史可法

史可法(1601~1645)明末将领。字宪之,号道邻。开封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授西安府推官,后迁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再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他率师勤王,抵浦口而止。清军攻陷北京,南明政权在南京建立,他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受奸臣马士英排挤,

李岩

李岩(~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本名信

周亮工

周亮工(1612~1672)明末清初学者。字元亮,号栎园老人。开封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拜御史。清兵下江南,遂降清朝。顺治年间,官擢福建左布政使,至户部右侍郎,因被参劾入狱,后释放。康熙初起用为江安粮道,又因事被判绞罪,遇赦获免,不久病死。周亮工一生著述颇多,主要有《赖古堂集》、《因树屋书影》、《读画楼画人传》、《印人传》、《同书》

赵映乘

赵映乘(1619~)清代官吏。字涵章。开

张伯行

张伯行(1652~1725)清初大臣。字孝先。开封兰考县人。生于书香世家,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

周之琦

周之琦(1782~1862)清代大臣。开封市人。字稚圭,号退庵。嘉庆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广西巡抚。能词,有《金梁梦月词》、《怀梦词》等。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常茂徕

常茂徕(1788~1873)清代开封文化名人。字逸山,又号痛定

宋继郊

宋继郊(1818~1893)清代开封文化名人。字述之、术之、树芝,号梅花道人、木雁道者。道光二十三年(1843)选为优贡,次年中举。咸丰八年(1858)任许州学正,后相继任陈州府学、南阳府学教授等职。著述今存有《居学斋诗钞》、《颍川集》、《西淮集》

李元庆

李元庆(1838~1904)清末农民抗粮领袖。开封市人。回族。

刘增?

刘增?(1845~1926)清末民初开封文化名人。字骧臣,晚号梦园。清同治三年(1864)举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后在山东郓城、郯城、菏泽、任平等县任知县,其间兴学育人,平反冤狱,为人称道。48岁时在顺天府为官,继而又任河南大学堂编书处

魏子青

魏子青(1870~1928)实业家。字步云。回族。开封市人。

靳志

靳志(1877~1967)爱国民主人士。字仲云。开封市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于北京京师大学堂。后留学英法,在法国加入同盟会。民国年间,历任各级政府高级官员。

秉志

秉志(1886~1965)生物学家。原名翟秉志,曾用名翟农山、翟际潜。满族。开封市人。民国2年(1913)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民国7年(1918)又获哲学博士学位。民国9年(1920)回国,次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和复旦大学任动物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及动物研究

丹鹏晏

丹鹏晏(1888~1911)辛亥革命烈士。乳名根柱

王毅斋

王毅斋(1896~1972)学者。开封市杞县人。早年毕业于河南省高等学堂,民国12年(1923)赴法国、奥地利留学。民国17年(1928)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民国19年(1930)任河南大学经济系教授。民国36年(1947)组织河南省民盟地下支部。

陈玉璋

陈玉璋(1898~1976)书法家。开封市人。

杜孟模

杜孟模(1904~1974)教育家。开封市杞县人。字宏远。民国14年(1925)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翌年加入中国***。毕业后先后在北京、济南、开封等地任教。他坚持宣传革命,组织中共外围组织,动员青年投身抗日民族解放阵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开封高中校长、开封师专副校长、开封市副市长、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民盟河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副省长等职。

参考资料:

http://erich002bokeecom/5571607html

1 朱升传 文言文翻译

朱升,字允升,是安徽休宁人。元朝末年的时候,乡试中了举人,被任命为池州主管教育的长官,在这个位子上干的很好。后来湖北蕲春、黄冈等地盗贼四起(元朝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兵荒马乱,他就弃官隐居在石门。虽然不时要躲避兵乱,但他还是每日都坚持读书学习。朱元璋攻取了徽州,邓愈向朱元璋推荐朱升,朱元璋就召见朱升,并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请教朱升,朱升回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赞同朱升的意见,采纳了朱升的方略。吴元年的时候,朱升被任命为侍讲学士,知制诰,同时编撰国史。因为他年纪大了,特别免除了入朝觐见的辛苦。洪武元年的时候,升职为翰林学士,每当要进行祭祀宗庙的活动时,享有斋戒沐浴的礼仪权力。然后又命他与其他学问家一起编修《女诫》一书,把古代贤良的嫔妃的事迹中可以作为榜样的全部编在书中。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诏书上的文辞大都是朱升撰写的,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写的文辞既典雅而事实又准确。过了一年多以后,朱升提请告老还乡,死的时候七十二岁。

朱升从小的时候学习就非常用功努力,一直到老了的时候也还是这样不知疲倦。尤其擅长研究经学。所写的很多经学的旁注,文词简练,而意思又表达的非常清楚精炼。学者都把他称为枫林先生。他的儿子也和他一同做官,做到礼部侍郎,因为别人犯法,他被连坐,治罪死的。

2 朱汉宾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

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於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

梁祖之攻兖、郸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於其额,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

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

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

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家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

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於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

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於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

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

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

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

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

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州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

在曹曰,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咸以为善政之所致也。

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敛,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

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谧曰贞惠。有子四人,长曰崇勋,官至左武卫将军。

译文:朱汉宾字绩臣,毫州谯县人。父亲朱元礼,最初任郡将,梁太祖得知他的名声,提拔为军校,跟随庞师古渡过淮水,在淮南战死。

朱汉宾年少时有膂力,体形魁梧而精神饱满,胆量过人,梁太祖因他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把他提拔到自己帐下,编入本家的名籍。梁太祖进攻兖州、郓州时,朱瑾招募数百名骁勇的人,在他们额头上刺画双雁,号称“雁子都”。

梁太祖得知后,也挑选数百人,单独组建一军,号称“落雁都”。任命朱汉宾为军使,当时人称他为“朱落雁”。

后来和众将领击溃蔡州叛贼有功,天复年间任命为右羽林统军。入梁朝,历任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京任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抵达洛阳,朱汉宾白军镇入京朝见,又令回镇。第二年,任命为左龙武统军。

庄宗曾亲临朱汉宾的府宅,朱汉宾的妻子进酒上菜,奏家中的音乐助兴,从此朱汉宾很受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京朝见,明宗住在洛阳,因朱友谦是旧交,朱汉宾在家中供尝垛妒艹德讹泉番沪设酒宴。

庄宗的众兄弟在席,朱友谦坐在永王李存霸的上方。酒兴正浓,朱汉宾用大杯敬朱友谦酒说:“你的名望地位虽高,坐在皇弟的上方,不合适吧。

我和你都在梁朝,因同姓而交情深厚,自从你入朝,我三次发出专函问候,一点回音也没有,轻视我地位低下,不也太过分了吗!”元行钦担心他们会争执不休,经劝解才停止了。没几天,朱友谦全家被杀。

赵在礼占据魏州,元行钦率军征讨,诏令朱漠宾暂时主管河南府事务。明宗任命朱汉宾为右街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正受到信任重用,朱汉宾暗中派人去拉关系,得以联姻。

天成末年,任潞州节度使,调任晋州镇将。安重诲被杀后,朱汉宾再次任上将军。

第二年秋天,朱汉宾告老,授予太子少保的官衔退休。清泰二年六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朱汉宾年轻时勇猛矫健,到晚年食量酒量过人,体态仍旧很魁梧。凡是他担任职务的地方,没听说有违法的事。

梁朝时,曾率军驻扎在魏州莘县,正逢主帅离开了本郡,各军都用私利引诱,请他自任留后,朱汉宾立即杀掉他们的代言人,拒绝不听,得知这事的人很赞赏。在曹州的时候,飞蝗离开州境,父老乡亲讴歌赞叹。

掌管平阳时遇上旱灾,亲自洁身斋戒到龙子祠祈祷,过一天就雨水充足,全境大丰收,人们都认为是他的仁厚的政治感召的。当他退休后,东归亳郡,见乡中故友、亲戚死亡的人,有坟墓没建的就送给棺木衣饰,有婚嫁没完成的就补助钱财礼品,蒙受他恩惠的达数百家,州中人赞扬他的高义。

不久回到洛阳,有府宅在怀仁里,北边以洛水为限,南边靠着大道,高屋幢幢相连,大树枝干相交,有吹笙唱歌的童儿,有身着罗绮的 ,天天以此自乐,颐养天生的和气,安享自己的晚年,这真是近代知足的良将啊。晋高祖即位,追赠太子少傅,谧作贞惠。

朱汉宾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崇勋,官位升到左武卫将军。

3 明史 李邦华传文言文翻译

李邦华,字孟,吉水人。

早年跟同乡邹元标接受教育,跟自己的父亲李廷谏一同考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乡试举人。他们父子两个互相激励,身穿布衣,徒步到京师参加会试。

第二年,邦华考中了进士。他初任泾县知县,政绩优异,受到吏部的考察、推荐,本来朝廷打算升用他为御史,正碰上当时党派争论刚刚发生,朝臣很多人攻击顾宪成,邦华跟他们意见相反,就被看成是东林党人。

因此,过了两年他才接到这一任命。上任以后,邦华上书讲了十条关于效法祖宗用人办法的意见:一、内阁不应当专门用翰林院出来的词臣;二、词臣不应当专门担任翰林院的职务;三、词臣不应当到宫廷里边的书房中担任教习;四、六科都给事中不应当有能出入朝廷不能出入宫廷的限制;五、御史的升迁不应当一概取决于任职期满后的考核;六、在吏部请了假的官员不应当累计资历做到正郎;七、守关、守仓等差使不应当专门使用举贡、任子;八、调换、选拔、推举出来的地方官不应当一下子就当上京官;九、进士改充教职不应当都专门使用举贡、任子;十、边方州县的长官不应当都任命举人来充任。

这篇奏疏交上后,神宗未予答复。 四十一年(1613),福王到自己封地去的时间已经决定,神宗忽然传下圣旨要求给福王的庄田务必达到四万顷。

廷臣吃惊地互相看着,估计田数一定不足,那么福王到封地去的时间又要改变了,但是没有人敢抗言争论。邦华首先上书议论,廷臣于是相继起来争论,福王到藩地去的时间才决定下来不再改变。

邦华又曾经去巡视银库,上书列了十条祛除弊端的办法,宦官认为对自己不利,就给挡了回来,没被采纳。后来邦华去巡按浙江,织造中官刘成死后,朝廷命令把他的事务交回给官府来办,又另外派遣了一名中官吕贵来收取刘成的遗产。

吕贵教唆一名坏人纪光假称机户到京城来请求留下吕贵,让他接替刘成督办织造。邦华上书极力讲述他们两个人互相勾结弄虚作假的罪恶。

纪光的上书不通过通政司,也没发下给内阁,最后用宫廷里直接传下圣旨的办法实现了他们的目的。邦华三次上书争论,神宗都没有答复。

当时神宗贪财,中官有所进献,都被称为孝顺。邦华的奏疏批评到了这一点,并且弹劾神宗左右偏袒吕贵的大宦官。

因此邦华任职期满后,长期没人去接他的旧任。 四十四年,邦华称病回乡。

当时一群小人都在竭力排挤东林,把邹元标指为党魁。邦华与元标是同乡,相互之间是师友关系,他的脾气又喜欢辨别是非。

有人劝他做人要圆滑一些,邦华说:“我宁为偏枯的学问,不做反复的小人。”那些人听说后更加恨他了。

第二年,根据年限规定把邦华调出,让他去做山东参议。他的父亲廷谏当时任南京刑部郎中,也被罢官回家了。

邦华于是就推辞生病,没有去赴任。 天启元年(1621),邦华起复原任,前往整顿易州兵备。

第二年,他升为光禄少卿后,回家看望父亲去了。四月,朝廷提升他为右佥都御史,让他去接替毕自严巡抚天津。

当时天津的军府刚刚开设,各项事务都是草草上马,邦华到任后极力加以整顿,使津门军成了各镇的表率。邦华升任兵部右侍郎后,又返回家乡探望父亲。

四年春天邦华抵达京师,阉党大吵大闹,说枢辅孙承宗在万寿节来朝见皇上时将要“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事实上是邦华引他来的。熹宗皇帝立刻勒令承宗返回驻地,邦华自己请病假回去了。

第二年秋天,阉党弹劾并削除了邦华的官籍。 崇祯元年(1628)四月,邦华起任为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

不久改任兵部右侍郎,协理军政。邦华回到朝廷,受到庄烈帝召见,过后主持了武会试,事后进到军营中。

按照惯例,皇上冬至祭天,部队列队护驾,用兵八万五千人,当时增加到了十多万人。当时庄烈帝正要祭天,总督随行部队的勋臣缺乏人选,就让邦华兼管这件事。

邦华所布置的云辇、龙旌、宝纛、金鼓、旗帜、甲胄、剑戟都焕然一新,庄烈帝很高兴。第二年春天庄烈帝视学,邦华又布置得很好。

庄烈帝命令给他加官为兵部尚书。当时兵政十分乱,邦华首先提出要改变操练方法、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集中武器、责成防官、节约金钱、酌情兑马、演习大炮等九件事。

京营一向有占役、虚冒的弊端。占役就是士兵为诸将服劳役,一个小营中这样的士兵能达到四五百人,并且还有卖闲、包操等弊端。

虚冒就是部队没有这么个人,诸将及勋戚、宦官、豪强以自己家的仆人冒充军队中的壮丁,每个月支取一份厚饷。邦华加以清查,收回了占役士兵一万人,清出虚冒一千人。

三大营兵力十多万人,有一半是老弱之人。按照惯例,京营部队名额短缺时允许报加,这些老弱之人大都是通过贿赂进来的。

邦华对各营士兵都亲自加以考试,不是年轻力强的一概不录用,从此京营中很少有随便充数的士兵了。三营中选一万名先锋,七千名壮丁,他们的军饷比别的士兵多一倍,但是也一样是些虚弱不堪的士兵。

邦华下令,每个把总手下五百士兵,每个月自行从中挑选五个人,年龄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下,力气必须在二百五十斤以上,本领必须是兼能弓箭火炮,每个月选送一回,添补先锋、壮丁的缺额。从此部队中人人都想要努力了。

三大营下边领了六名副将,往下又。

4 郎平传文言文翻译

谢无逸闲居

原文

谢无逸闲居,多从衲子游,不喜对书生。一日,有一贡士来谒,坐定,曰:“每欲问无逸一事,辄忘之。尝闻人言欧阳修者,果何如人?”无逸熟视久之,曰:“旧亦一书生,后参大政。”又问:“能文章否?”无逸曰:“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此等举子,如何唤作书生?唯不喜书生,故来谒者,但有此等举子。

注释

1、本文最早见于宋惠洪《冷斋夜话》,原题为《欧阳修何如人》,明小说家冯梦龙《古今笑史·无术部第六》收入,改题为《问欧阳修》。

2、谢无逸:即谢逸(1068-1113),字无逸,自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进士及第。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迈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迈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3、闲居:亦作“间居”。谓避人独居。《礼记·孔子闲居》:“孔子间居,子夏侍。”陆德明释文:“退燕避人曰间居。”《荀子·解蔽》:“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蝱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4、衲子:僧人。宋黄庭坚《送密老住五峰》诗:“水边林下逢衲子,南北东西古道场。”明汤显祖《南柯记·禅请》:“不去罢。我看衲子们谈经说诵的,不在话下。”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衲子请观万年缸,缸在香积厨,形甚巨,以竹引泉灌其内,听其满溢,年久结苔厚尺许。”

5、游:交游;交往。“从某人游”即“与某人交往”之意。

6、贡士:清制,会试中式者为贡士。《清史稿·选举志三》:“次年试举人于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六回:“此刻要他写一张借据,那可就比新贡士殿试写一本策还难点了。”严复《救亡决论》:“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

7、谒:拜访;拜见。

8、每:常常。

9、辄:总是。

10、何如:如何;怎么样。

11、熟视:注目细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新唐书·文艺传上·胡楚宾》:“性重慎,未尝语禁中事,人及其醉问之,亦熟视不答。”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12、久之:很久。

13、匿笑:窃笑,暗笑。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唐韦瓘《周秦行纪》:“太后又谓潘妃曰:‘子亦不来,何也?’潘妃匿笑不禁,不成对。”宋惠洪《冷斋夜话·欧阳修何如人》:“又问(欧阳修)能文章否?无逸 曰:‘也得。’无逸之子宗野方七岁,立于旁,闻之,匿笑而去。”清平步青《霞外攟屑·缥锦廛文筑下·点化故事》:“帅不觉失笑,众亦匿笑而退。”茅盾《子夜》九:“忽然那一道和邻室相通的板壁有人答答地敲着,又有女人吃吃匿笑的声音。”

14、此等:这一等;这一类。

15、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旧唐书·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举子进科场,全无字半行,烛已相将尽,问君忙不忙?”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先拈阄,得第一者为主考,关防别座;第二者为誊录,亦就座;余为举子。”

16、但:只;仅。

译文

谢无逸避人独居时,经常跟僧人交往,不喜欢面对读书人。一天,有一位(会试中选的)贡士(读书人参加会试,中选的参加殿试,最终排定名次,已中选的称为贡士,殿试后分为三等发榜,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均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来拜访,(宾主)坐定后,说:“(我)老想问您一件事,总是忘记。(我)曾听人说起欧阳修这个人,这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谢无逸盯着那人看了好久,说:“以前也是一位书生,后来参与朝中大事了。”(那人)又问:“(这个人)能写文章吗?”谢无逸说:“也能写。”谢无逸的儿子谢宗野才7岁,(这时)立于一旁,听了这话掩着嘴偷笑着跑开了。这样的考生,怎么能叫作读书人呢?(或许正是)因为(我)不喜欢读书人,所以来拜访我的,只有这样的考生吧。

5 《旧唐书》李轨传的文言文翻译

李轨字处则, 是凉州姑臧县人。

略知书籍, 颇有智辩。其家以财富称雄于边郡, 喜好周济别人, 受到乡人称赞。

隋大业年间, 补任鹰扬府司兵。薛举作乱于金城郡时, 李轨与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斌贝 、安修仁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凶悍, 其兵必来侵扰。

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今应同心尽力, 占据河右, 以观天下变化, 岂能束手让妻子儿女为人所掠呢!”众人同意这个计划, 议定一同举兵, 然而无人敢任首领。

曹珍说:“我闻知谶书说, 李氏当称王于天下。如今李轨有贤能, 岂非天意吗!”于是共同降阶拜见以听命李轨。

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2094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9
下一篇2023-06-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