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因教育孩子而引发的夫妻争吵

如何避免因教育孩子而引发的夫妻争吵,第1张

因为教育孩子意见不统一,导致夫妻感情不和的情况经常发生。据调查表明,亲子教育是一个会影响夫妻关系的“慢性”诱因。

一位妈妈说:“我和丈夫很少冲突,却常常在孩子的教育上吵架。我们的夫妻关系总体还不错,很少吵架,我们对很多事都很容易达成一致,即使达不成一致,也能彼此谦让,但是我们却常常因为孩子而发生争吵,有时还会吵得很厉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孩子还小,不要那么严厉的管教,他觉得对孩子要严格管教,我们常常为此发生冲突。有时候吵架多了就很失望,他又很固执不听我的建议,因为教育孩子的争执,非常伤感情,现在我们俩都分床睡,也很久没有夫妻生活了,我很担心孩子会在这种环境下产生问题。”

养育风格的形成跟父母自己的成长背景有关系,我们做了父母之后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我们父母教育的模样,我们小时候的被对待方式也自动化的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加上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媒体、视频、文章、专家、亲戚等都在掺合着我们的孩子教育。甚至有些观点都是相悖的,会很干扰我们的判断。教养方式就像是一道数学题, 你的教养方式=你的原生家庭教养方式+你的成长经历+你接收的教育+目前主流的亲子教育价值观+专家的指导+班级圈亲戚朋友的絮絮叨叨 。而当带着两个不同家族的信念价值体系的男女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爱,然后走进婚姻的殿堂,又生了孩子,家庭就此组建完成。所以你们家庭的教养方式=你的教养方式+你老公的教养方式,所以看这道数学题都觉得如此热闹,何况在真实的育儿场景中,更是多姿多彩呀。

相信为人父母对养育孩子的初心,爱、想法都是好的,只是欠缺了某种系统化的方法,那我们该怎么避免因教育孩子而引发的夫妻争吵呢?今天分享7点建议,也是7个方法来建立夫妻统一战线,收获和谐的夫妻关系。

第一、 知道夫妻教养观念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夫妻是来自两个不同原生家庭和个人成长经验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应该”和“不应该”,“合理”“不合理”的信念价值体系,所以教育观念不一致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用上纲上线到三观不合的高度。

第二、 夫妻是站在统一战线上的队友 。

夫妻为了孩子管教问题而争执不断时,会突然感觉我们就好像是一场战役中敌对的两方,都想拼命的打赢这场仗证明我是对的。可是最后就算是证明你的对的,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真的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吗?夫妻站在统一战线上,就像一条小船,船桨都朝着一个方向用力的划,最终能达到河岸。但争论就像是一人拿着一个船桨,一人往东划,一人往西划,看着都很卖力,小船却不动,更别提到河岸了。比如爸爸在管教孩子时,妈妈出来袒护,带来的就是孩子在夫妻之间摇摆不定,或者来钻空子。能给爸爸说的话,不给妈妈说,能给妈妈说的话不给爸爸说,一会拿爸爸当当箭牌,一会又去投靠妈妈。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孩子的察言观色能力培养的特别强,墙头草两边倒,父母所制定的规则,家规也执行不下去,孩子总在父母之间寻找对自己更有利的一方。

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的时候,让孩子看到你们彼此支持,意见是一致,在孩子面前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不要因为要面子,都想争自己是对的,然后恼羞成怒的再攻击对方,反而就忘记了你最该处理孩子的问题是什么了。因此,教育孩子的时候,你和爱人要是站在同一艘船上队友,航行目标相同,带着孩子向同一方向出发,向目的地行进。

第三、 理解 爱人的 管教 观念 是从哪里来的。

那么我们既然和他结为夫妻,就要去知道他的价值信念是什么。夫妻因为育儿引起的矛盾,孩子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原因在于彼此的陌生。看上现在拥有了成年人的身体,并生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但你会从小时候所形成的价值观里提取想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那么夫妻就要彼此了解,这一部分的信念,比方说他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信念、对待朋友的信念,如何看待妻子,如何看待爱、如何看待工作等等。这是根植于他内在的一个信念价值体系,也来自于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如果你们的信念相似的部分比较多,那夫妻体验到的冲突就会少,如果不同的部分多,伴随的也是冲突,可怕的是糊里糊涂的在冲突,因为这一部分来自于潜意识,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甚至会认为对方是在故意为难你。

比如丈夫不允许孩子在吃饭时说话,变成了严厉的父亲,可能来自于他童年时父母是如此对待他的,他只是在重复着父母的模式。如果说我们看到了这些信念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就像公主沉睡的魔咒被王子亲吻解除了一样,这些信念渐渐就会解除,就能够在这件事情上达成理解,然后获得心灵上的自由。所以倾听和沟通是保持夫妻亲密的很好方式,建议在六月份一定要去听院长的“沟通大师”,学习夫妻沟通艺术。

第四、 两人私下里 的约定提醒 。

就是当你们俩之间发生意见冲突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会觉得都是他导致了父母的争吵,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实际上做到却很难,因为在养育孩子的马拉松长跑中,我们不可能一致保持好心情,能控制住自己需要发泄的情绪,所以这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所以就需要在俩人心情很好,能够好好沟通的时候,就是平时的时候心平气和的做个约定。约定有冲突时一方有情绪时,另一个就要按住火气,不接他的茬。妻子心情不佳的时候,丈夫也必须努力容忍,给予支持。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我们的大脑里有“镜像神经元”,很容易被共振情绪,有效的提醒和及时暂停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你不有意识的去觉察,去提醒自己的话,很可能会被对方的怒火所带着一块儿走。

第五、 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达到共识是指在讨论之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硬说你必须得听我的。

比方说你的爱人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会一直挑孩子的毛病,不管是在饭桌上,或者辅导孩子家庭作业的时候,会把家里的气氛搞得很压抑,或者是火药味很强。你知道家长是应该教育孩子的,但也觉得他这样总批评不是那么恰当,那么你就不能当着孩子的面阻止他。而是等到当你们俩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的时候,再提起这个话题。你可以先表示出来你对管教孩子方法的理解,同时也要认同他之所以那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心平气和的讨论讨论怎么样能够更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当大家都能够自由表达想法的时候,那么就能够去探讨出两个人都同意的,最适当的管教方式,然后在统一战线上,齐心协力的去做。

第六、 管教权责的划分 主次 。

其实关于家庭教育管教这一块,建议最好是两个人分好主次,依据各自的专业能力、时间精力,划分好主次。就是一个人主负责的话,另外一个人做好配合,做好支持就可以了,你不能说俩人都去管。就像打比赛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人主攻的,有个人是助攻的。划分职责分清主次,一旦决定了主次后,主管孩子的人也不能很粗暴的说,你看啊你都不爱孩子,你都不管孩子啊,都是我在管的,达成共识后如果需要调整,那夫妻重新商量即可。

在我们家,因为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我在学习心理学、学习家庭教育课程。我老公他是基本上不怎么学习的,平常也不爱看书,每当拿起书读一会儿就开始进入睡眠状态,所以书变成他枕边助眠之物。我也多次劝说,他也没时间也没兴趣,就算有时间,他的兴趣也是练练字,到楼下跳跳绳。但对我学习是非常支持的,也喜欢听我给他叨叨叨的讲,我说你让我讲,我又不是导师,三天的课我总不能对着你说三天吧,再说是不建议媳妇对这老公天天讲那么多东西的。他说听你讲讲都中,你说得怪智慧。

所以这就造成了,在我们家里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由我来做得比较多一些,老公更多的是政策的配合者和执行者。所以我们俩之间就不太会因为教育孩子的观念不一致,发生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我们在心时代的课程里浸泡,接收到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他听了院长的话,要建立夫妻统一战线,就更是吵孩子和我一起吵,鼓励孩子和我一起鼓励。另外我们家里边,婆婆已经过世很多年了,我爸妈在家里生活的很惬意,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所以我们也没有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就没有了两代人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现象,两个孩子也是由我们夫妻俩一手带大过来的。在我们家里的管教权责就更好划分了。

所以就建议夫妻最好在同一套课程里面泡,这样的好处是保持教育观念更一致,教育理念是相同的。比方说看到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都在实操班里学过了,就明白用哄孩流程来解决;那么当孩子在学校受委屈的时候,我们就想到用抗委屈流程;当孩子玩手机的时候,你就能明白,就需要对手机的信念保持一致;当需要进行物理空间布局时,就明白全家打扫卫生的重要性;所以最好就是夫妻在同一套课程里边浸泡式的成长,这样就更容易去达成教育共识。

第七、 一同享受孩子的成长时光。

为人父母是一个长期的、伟大的工程,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好像除了自己闭眼那一天永远没有终点。特别是在中国父母的身上,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是我们的传统习惯,真是操一辈子心。所以既然是这样一个过程呢,我们就慢下来,有一个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和进步心,做家里边的温和而坚定的定海神针,陪伴着孩子慢慢的成长。

因为孩子成长的问题,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如果你一直都处在这种焦虑的状态,好像就很难享受陪伴孩子的这种时光。但是转眼之间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可能某一天就长大了。在我们看来,这个日子是一天一天熬过来的,可是对于别人来说,他们几年不见孩子都会惊呼:“哇,孩子长这么大了!”可能再转头的时候,你自己也会发现孩子怎么不知不觉都已经十几岁了,看似漫长,其实也是挺短暂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尽量的让我们能够放松一些,能够轻松一些。

因此我们就是更得具备更多的人生智慧,来通透的来看待人生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去学习智慧,来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够有强大的心理的能量来应对养育孩子这件事情。

和女朋友吵架,你女朋友很伤心,吵架后伤心是难免的,女人在这时候更要安抚,你应主动向对方和好,想信你们会合好如初,问题关键在你,不是真理在何方,到现在你应明白了,女方所做所为都在看你,祝你们早日结为连理。

我可不是在这瞎扯的,有几句想说与你听:第一,女孩要自尊自爱,什么叫自尊?就是到什么时候都要让别人看自己似圣女一般,不可随意放下架子任揉搓,要自爱,自爱当然是自己爱自己,到任何时候都要警惕自己是女孩,容易让坏男人钻空子,最后变得很狼狈,要设订底线,任何人都不可以打破底线防御,心要留半给自己铺路,遇河搭桥,遇洼填石。第二,要做聪明女人,男人喜欢傻点的女孩,因为男人自有男人世界,很多时候看似保护了女孩,实际上女孩已经成为了待宰羔羊,一旦遇事不爽,男子便抛扔女孩,女孩此时就像没打过猎的动物一样,危险一处即发,自己不知如何生存。说了这多,也是希望你自强不息,找到合理的生存之道,不要满足于那男女之间情网关系,要让人看到你魅力与实力,一朵牡丹花开它也许算不上最美的,但它的美决对是实力派,而这实力则可以让最美花也要俯首称臣。我希望你似牡丹花,百花争艳唯我独尊。可能说这些话与问题不太搭边,但你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其实是很搭的,让人重视你的存在是要走正确之路的,如同干活老板喜欢有能力有技术有诚信的跟他一起,而满身臭汗就靠出大力的人遍地都是,多你不多少你不少,你的位置太普通,既便你是那最出力的那个人,你也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丢掉你时,就如牛身上拨了一个毛,可能连他疼的感觉都没有。你献出了全部,得到的是那最低微的回报。不仅干活如此,爱情也一样,大众人付出最多,回报最少,还不允许你报怨,因为你没资格。

“爱情就像海滩上的贝壳,不要捡最大的,也不要捡最漂亮的,要捡就捡自己喜欢的,捡到了就永远不要再去海滩”

“一个男孩子每次出门带的都是同一个女孩子那才叫本事”

“你是我这个年纪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没什么可炫耀的,还是那个人,今年 明年 年年”

“我不想一直换新的人体验旧事物”

“其实真正的爱,不是累了就分手,而是即是再累也不会丢下对方,不合适也要想办法在一起”

“我的男孩不管分没分都是我的,不需要别的女孩子来钻空子,我们吵架会和好,分手也会复合,还会走到最后,他只能爱我”

“永远有人更好 眼下便是最好”

“第一眼喜欢的人真的可以喜欢很久很久”

“如果我的名字是你拒绝别人的理由,那我拼了命也不会让你输”

“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好好在一起 经历新鲜期磨合期平淡期经历那些愉快和不愉快 因为一年一年地在一起 才会让我们褪去身上的那些骄纵和傲气”

没有完全匹配的两个人,成就爱情的,都是不肯放手的爱人

半途而废可不好,我会喜欢你到老(建议喜欢我到老)

我说过我只爱你 别怀疑我的专一

总是和异地的男友晚上吵架找茬,说明你还是很在意男朋友的,只是因为男友是在外地,两个人相处的时间很短,所以才会故意的找茬。你应该和男朋友好好的谈一谈,两个人找到一个合适的相处方式才是。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小孩子总是会长大的,长大之后总会做一些让家长头痛的事情,所以很多家长都曾经有过孩子发脾气的经历,那么,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1

1、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就是自我评价,也包括了外貌、成绩、行为表现、运动能力和对周围同龄人的接受程度。身体是胖还是瘦,学习成绩好还是坏,行为是否积极或安静,锻炼是喜欢运动还是坐着,同学和老师是否喜欢自己,这些评估对个人自我意识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着自信心,比如,老师的表扬和学校的证书会使学生长期快乐,老师的批评和学生的嘲笑会使学生长期消沉。这就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2、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需要,需要背后是认知,而认知背后是经验。

遇到一种情况,每个人首先都有相应的情绪反应,然后才有行为:行为背后是情绪,情绪背后是需要,需要背后是认知,而认知背后是经验。这是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因此,"回怼"必须反驳到别人体无完皮才是行为,而行为背后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当遭受"别人"说的时候,我们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当你被人说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通常会有羞辱和伤害,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愤怒。这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情绪反应,许多人只能察觉到自身发生的愤怒,但他们自己的"羞耻"却没有意识到,所以他们的自愈总是在表面上。愤怒,通常是最表面的情绪。在愤怒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恐惧、羞愧、绝望和其他情绪,这些根深蒂固的情绪是某种行为或现象的核心原因。当我们被别人说时,如果我们认为对方是对的,可能会有一种羞耻感。如果我们认为对方在诽谤,此时情绪反应将升级,不仅会有暴露的羞耻感,还会有一种羞辱和欺凌的感觉,然后激起非常强烈的愤怒。

3、自尊心作祟

自爱

自爱是自尊最重要的部分。自尊的定义包含着自我判断的含义,而自爱是"无条件的"。在家庭中,父母的爱就是在建立孩子的自尊。如果一个人不能爱自己,那么就不能爱别人。每个人都会有缺陷,会有挫折和失败,但是一个懂得自爱的人,他会无条件地选择爱自己,这意味着他的内心有一个坚定的声音:我值得爱和尊重。过分自爱的孩子在遇到批评的时候就很容易动怒或者是情绪失控。

自我观

自我观其实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种自我评价是自尊的又一重要支柱。其中包含两种截然不同的期望:积极期望和消极期望。如果自我评价和期望是积极的,那么这种积极的期望就会成为一种自我的内在力量,这个人就会承受起挫折和考验。

相反,事实恰恰相反。自我评价首先来自我们自己评价自己,最初来自我们的父母,然后来自外部世界的反馈,最后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自我评价体系。

当孩子的自我观出现偏差的时候也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来自外人的负面评价。

自信

自信主要是关于我们的行为,一个自信的人意味着他有能力在某些场合采取适当的行动。当一个人对挫折和未知不会存在恐惧感时,ta可以表现出更高的自信水平。当然,对挫折的容忍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因此,父母经常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制造了太多的挫折感,在遇到挫折时是否采取了不适当的方法来降低了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的自信心不足的时候,为了掩饰外界负面评价带来的羞辱感,就动用情绪或者是暴力给自己带来安全感。

孩子一说就急和父母有啥关系?

几乎孩子的人格问题,都是从原生家庭里出现的,现在很多人谈到原生家庭时,他们会刻意逃避,但谈论原生家庭也是寻找问题的最佳方法,比如孩子一说就着急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家长使用过不正确的教育手段,比如照顾者最擅长用暴躁易怒的方式恐吓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孩子的心理创伤和打击。例如,开头提到的,孩子打破一个水杯,家长对他谩骂,这些都是社会性羞辱。

社会羞辱对一个人的创伤是深刻而不可弥补的。

很多父母会这样说:我知道我不应该使用这种语言。

但在事情发生的瞬间,他们会继续这样做。这是因为父母自己的个性发展水平很低,无法实现自我成长,自然只能将"正确的`方式"停留在意识层面。

社会羞辱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自尊,使儿童有很强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是最致命的,也是儿童自卑、自我价值低下的根源。

除了直接虐待外,还有一种"低端父母"经常使用以下句型的方法:"难怪大家不喜欢你"、"难怪你学习差"、"怪不得你找不到工作"、"怪不得你离婚"。父母所说的话是真实存在的,有明显的现象支持。

可这样的结果是:孩子虽然很惭愧,很生气,却无言以对,只能偷偷克制,造成深深的压抑和自我否定。虽然心里觉得父母的话不恰当,但不能表达父母这种牵强附会的真实感受,所以会引起复杂的情绪,心理无法得到平复,这种情绪往往包含委屈、抑郁、愤怒等,如果压抑的时间太久,孩子内心会带来很大的冲突和情绪压抑,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他们爆发后就会对父母恨意满满,会咬牙切齿,这就是父母的行为太过分,最终激发了他未曾愈合的伤疤,于是孩子在被说的时候,他会变得反叛,实际上就是用"着急"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创伤和不满。

父母应该怎么做?

1、避免孩子情绪压抑,多了解孩子心理需求

学会情绪处理,才能有利于心理的平衡发育,当一个人的心理真实情绪受到压抑的时候,其实这些压抑感不会消失,只会被储存在潜意识中,会随着积累的程度而发生“爆炸”,所以,日常中,父母尽量要避免孩子情绪受到压力,要让他们情绪得到合理的释放,同时也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要给予他表达想法的权利,让孩子有意识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格一次整合,只有不断的进行整合,才能更好的了解到自己,也能通过整合从而修复心理,这样他就会学会合理的宣泄情绪。

2、引导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就是自尊的水平,也包括了自爱、自我观和自信。

首先,自爱就是要求孩子能够爱自己,也就是所谓的满足自己,当然爱自己也不是放纵自己,爱自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独特性,相信自己值得被爱和被尊重,当然这些首先就要求孩子自己先爱自己,只有爱自己了,才能得到别人高质量的高,当然父母也必须去爱孩子,这样才能起到双重的效果。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观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评价高低,当一个人与现实客观的距离接近的时候,人格才能达到健康水平,引导孩子有意识的给自己积极的期待和评价,而不是一味的贬损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行、不聪明、不好看,这样的自我观体系就会存在严重的缺陷,父母也尽可能的多夸赞孩子,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会从别人的言语中获取到信息,别人的贬低会导致孩子也会贬低自己,所以多夸赞,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观。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感,自信似乎是以上两点的结果,一个人是否自信,决定着未来行为的发展,父母要多鼓励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谩骂和体罚只会让孩子滋生消极的心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3、对孩子人格尊重

在育儿方面,有一个叫做三明治法的方法,三明治是由面包-蛋和肉-面包组成的,他们之间是相互的作用,我们讨厌单独吃面包,但肉却改变了面包的味道,而用在育儿方面就是要求父母在言行上能有所改变。三明治最终会被两层面包夹住,所以肉和面包形成一个整体,在育儿方面就是要求我们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正视不足的地方。所以建议家长针对孩子不能说的问题,要做到三明治法,我们要尝试去尊重孩子,要多去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欣赏孩子存在的优势和进步,当然也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也很关键,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对孩子态度恶劣,会导致孩子无法信任父母,双方必然发生冲突,尊重孩子,也能让孩子得到应有的自尊,他们才会更有自信,自我价值也会得到满足。

孩子被说几句就会急,其实这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自尊教育没有做好,自尊心是人对生活的基本动力,它能驱使人不断的进步,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培养自尊,有利于孩子变得自信,对外部适应环境也会变强,孩子会变得更有教养,可见,自尊心教育绝对是不可缺少的。

其实,自尊心就是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的评价,让孩子生活在自爱和被爱中,多关注孩子的心理诉求,平等的和孩子相处,孩子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和自我价值的满足,从而也就增进了自尊心。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2

小孩子暴怒的主要原因:

1、年龄

婴幼儿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不成熟,其情绪防御往往具有不稳定、容易被诱发、容易外露以及难以自控等弱点,即所谓的情绪活动易变性、脆弱性和冲动型。当孩子在受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会用哭闹、不服从、喊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2、先天气质

先天气质一般分为相处容易型、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三种类型。其中困难型儿童表现为活动多变、无节律、易受刺激、对刺激反应强烈、适应困难、易大哭大闹等,最容易出现暴怒发作。

3、家庭教育

孩子缺乏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一旦不如意便会乱发脾气,这主要是溺爱和包办的结果。

成人对孩子过分关注和爱护,为孩子包办一切,全力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极易养成任性、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克服困难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发脾气”的行为模式要挟家长,让家长妥协、让步。若家长不能坚持原则和底线,孩子一次得逞,从中获益,下次还会继续使用这种方式,从而恶性循环。

4、后天学习

有些孩子爱发脾气可能不是因为溺爱,而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例如,孩子受到挫折,暴怒发作时,成人采取更为极端、暴怒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情绪激动下就会用更为激烈的方式来对抗成人。曾有报道,一8岁男孩因一个玩具,在街上与妈妈互殴,最终“成功”将妈妈打败,妈妈求饶,应了他的要求,给他买了那个玩具。经过这次经历后,相信下次孩子遇到类似情况,依旧会采用类似的暴力方式来要挟母亲满足自己的需要,哪怕刚开始母亲不答应。

另外,成人脾气差,爱吵架打架、摔门摔东西等行为也会让孩子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

那么,当孩子遭遇挫折或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时,成人应该如何处理了

一、让孩子学会自我心理疏导

孩子情绪易变,控制能力差,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发脾气,成人要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平静的去面对,不要跟着发怒。

这个时候,劝导一般起不到什么作用,成人不要叨叨不休的讲道理、哄,不妨让孩子尽情发泄出来,并采取有意忽视和注意保护的方法。

当孩子发泄完后,他会回到一个比较平静的状态,这时再实施安慰和讲道理。

二、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恰当的爱和正确的教育

成人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孩子三岁之后就不能再将其当做婴儿般过于溺爱和迁就,不能过分保护,而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理。

同时,避免让孩子在家庭中特权和特殊地位,误以为自己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和抗挫折能力,也让孩子学会尊重、理解他人。

当孩子暴怒的时候,成人不要随意妥协、迁就,更不能产生意见分歧:一方坚持惩罚,另一方妥协。成人的分歧往往会让孩子钻空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三、行为治疗法:恰当的惩罚和适当的鼓励

对于暴怒比较严重的孩子,可以恰当的惩罚。比如,当孩子暴怒时,将其暂时安置在一个单独的房间或一个安静的角落,给予短暂的隔离,让其暴怒情绪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而自然消逝。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就可以消除隔离(避免发生意外)。

孤独隔离和冷淡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惩罚,他将有时间冷静下来认识到暴怒的情绪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重新考虑下一步怎么办,这样孩子暴怒发作的频率就会逐渐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隔离和冷淡,有时候会让孩子担心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不爱自己了,所以当孩子平静下来后,父母要及时安抚孩子,让孩子明白:做错了就会受到惩罚,但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

若孩子在暴怒发作时及时成功的克制了,成人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得孩子的正向行为得以强化,并能认识到那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重复好的行为,克制不好的行为。

孩子不能说一说就发脾气3

遇到孩子有乱发脾气时候,我们可能会:失控爆发了:一个大嘴巴,打了他,情绪瞬间升级:一股怒火上来,大喊大叫,或者被孩子的情绪绑架:别哭别哭了啊,带你买玩具去,自己也有了情绪:哭什么哭!再哭不要你了,不满抱怨:这孩子怎么这样不懂事啊!我天天这么辛苦拉扯你长大,容易吗?

可当绪过去后,家长会很自责,其实,家长是掉入了陷阱:是忽略了孩子的很多“挑衅”并非蓄意,其实都是适龄行为,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工作上的烦躁,迁移给了孩子,在意自己的面子,盯着当下的冲突非要有个“结果”或“输赢”,然而我忘记了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忘记要用她能接受的方式去处理,而处理过程本身,才是对孩子的长远品格培养更重要的。

有些争执可以避免:不想孩子碰的东西,就放在她够不到的地方;提前和孩子约定,妈妈工作多久会来陪你,进入书房有什么规矩?情绪差的时候,想办法暂停:比如深呼吸三秒、去洗手间洗把脸、出去走走、请家人帮忙,总之,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切勿陷入权力之争,要蹲下来、坐下来,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亲身示范;邀请孩子一起捡起来,及时鼓励她的配合。

“我们一起来弄”的好处是,这个指令是留有余地的,相比“你必须自己捡起来”,就算孩子不配合,大人面子也还在呀;转移注意力也是个万能的方法。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来到人世后第一个模仿的对象,这种影响是深刻的,近乎无法避免的。家长天天玩手机、看电视,泡电脑,玩得不亦乐乎!凭啥就在那里要求孩子放弃玩耍、安心读书?家长自己都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凭啥就得要求孩子发奋图强、出人头地、成龙成凤?父母给的出生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言行是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生命轨迹,养成他们的某种性格和品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04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