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手足间没有「以和为贵、孔融让梨」?

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手足间没有「以和为贵、孔融让梨」?,第1张

作者\许雅宁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 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 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 开始协商。

第四: 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 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 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家有一个以上的孩子,手足冲突在所难免,大人常常担任审判、处罚的角色,作家许雅宁身为老师,也是三个小孩的妈,在美国看到老师放手让小小孩自行「开会」解决争执,领悟不应一昧叫孩子「不要吵」,吵架反而能学到谈判、沟通、协调的重要能力。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得到的回复总是:「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所以遇到孩子争执,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觉得每对夫妻对幸福美满的要求和标准是不一样的,每个家庭的境况遭遇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对夫妻、每个家庭对生活的感悟、对幸福的追求、对美满的评判是不在同一尺度上的。

但是,万事皆有一个基本准则。结合我自己这么多年的亲身体验,我觉得要想夫妻相处融洽,家庭相对和谐,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双方共同成长进步。在现代社会中,男人和女人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越来越相近,女人的担子甚至更重。特别是独生子女,男孩、女孩在家庭地位、教育程度、就业工作、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差不多,过去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男人和女人同在社会上工作,在学识、能力上如果有一方掉队,难免会掉队的一方心理自卑,成长的一方恨铁不成钢,长期以往,抱怨、嫌弃等负面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蔓延,两个人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二是夫妻相互理解尊重。“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生做一世夫妻,不知是怎样的前世轮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美好的结局啊。在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琐碎一定会消磨年轻时的激情,岁月也会无情的催老容颜。有一天,当互相看着对方,一定会感觉陪伴在身旁的是一个非常熟悉的陌生人。恋爱到结婚,是一个美好的过程,结婚之后,都还原了最真实的自我,矛盾会越来越多。聪明的、懂得经营婚姻的夫妻会相互理解,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携手渡过难关,使婚姻生活逐渐趋于平稳,而有些夫妻可能不欢而散。

三是各自坚持律己慎行。做最好的自己,不仅是对自己的馈赠更是对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沾染不良习气,保持自律,提升自己。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夫妻之间在日常相处中,还是要尽量改掉自己身上存在的明显缺点,不让自己的毛病影响到对方的生活。要知道,家是两个人共同的,不能靠一个人苦苦经营,如果是那样,何来的幸福美满呢?

  一个和睦的家庭与一个每天吵闹的家庭,他们是大不相同的。

一个和睦的家庭,是其乐融融的,是充满爱的,是欢声笑语的,是让人觉得舒服的,更是让人向往的!

而那个每天争吵的家庭呢?却是那么的让人厌恶,反感。所以家人都越来越不喜欢回家了,越来越想离开这个所谓的家啦,而孩子缺少安全感和温暖,容易导致早恋,甚至容易被别人的花言巧语蒙骗,承受一些不必要打击。

我曾经见到过一家,天天打闹,吵架,孩子回家吃不上饭,只能吃泡面。           

这对夫妻刚结婚的时候,感情也挺好的,是村里的一对模范夫妻。但是后来,好景不长。丈夫由于在工地搬砖的时候,不小心把腿给摔断了。所以被迫下岗了,虽然工地上也赔了一些钱,但总是有限的呀!后来又加上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工作,于是老婆天天在家里生气。渐渐地,原本和睦的家庭,如今是哀声四起。老公最终受不了老婆整天的埋怨,所以开始天天打麻将以此消耗时间,不回家了。而老婆呢?天天向人倾诉自己的丈夫窝囊,没骨气,忘恩负义。其中最可怜的,就是那个刚上初一的小女娃了。

本来女孩的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就由于这短短的几个月,成绩竟然一落千丈,成了倒数。前后反差太大了,所以老师找了女孩谈话,但是在谈话过程中女孩却一句话也不说,就仿佛老师在同一个木头说话一样,后来老师为了知道原因,就不得不亲自去了女孩的家里,想和家长聊聊女孩最近的情况。

但是,还没进门,就已经隐隐约约听到了女孩母亲谩骂的声音,走到这,老师大概也猜到发生了什么,她犹豫一下,决定还是进去,说一下孩子最近的情况,希望家长以后注意点。

进去之后,老师和女孩的父母说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谁知老师还没说完,这两口子就又开始了他们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这次无论老师怎么说,怎么劝,这场战争始终也没有停下来。只见从老师的眼眶里,默默地流出了几行泪水,大概是可怜这个女孩,也有可能心疼这个女孩吧!

老师走了,离开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失魂落魄地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最终,老师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了那条弯曲的乡间小路上

从那之后,女孩再也没有去过学校,老师也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天真无邪,满脸笑容的女孩了。

某天,老师正要走进教室上课,只听与女孩同桌的那个同学说,女孩已经好久没有回家了,而她的父母焦急如焚,找不到女孩。老师听到这,走进教室,和同学说了一句:“这节课,同学们复习。”只听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讲台上却不见老师的身影。

原来老师是去了女孩的家里。

女孩的父母对于老师的到来,很是诧异。因为他们找不到女孩了,女孩丢失了只见妈妈流着泪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不见了,离家出走了!”父亲在一旁低着头,手颤抖着,抽着烟。这时见老师拿过妈妈的手,握在手里,对这对父母,说着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感受。

原来老师的家庭也是如此的喧嚣,所以女孩的经历,不禁让老师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还有就是对这个女孩的怜悯。

“到后来,我终于逃离了那个可怕的地方 ,一年之内我也回不了几次,但是我会寄几次钱回去,因为他们毕竟生了我,虽然我很讨厌他们,但养他们是我的义务。希望你们以后可以为了孩子,少一点争吵,多一点理解和爱。”父母都低着头,默默的哭泣着,对自己以前的作为,后悔不及。

一个星期之后,女孩终于回家了。

只见父母和女孩,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哭成一了片,让人看了,不得不潸然泪下。“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啊,好想好想。你们知道吗,我有好几次,想要自杀,但是我怕啊,我怕我再也见不到你们,再也吃不到妈妈做的饭菜,你们知道吗?我脏了,我被人玷污了呀!”本来父母满心欢喜的看到女儿回家了,就好比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好不容易失而复得了,你却告诉他,这件宝贝已经不再完整了,犹如晴天霹雳啊。父母看着眼前的女儿,哭的更凶了,自己万万想不到,这么大的孩子,短短几天,就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懊悔,心疼。

带女孩出去的是一个辍学的混混。由于这个小混混经常陪女孩,给她买东西,保护她,经常逗她开心,陪她玩,女孩渐渐地对他有了依赖感。几乎这个混混说什么,女孩都会同意。直到这次,小混混提议道,让女孩消失几天,让她的父母着一下急,自己则带她出去玩。女孩想,反正一回到家里,就被父母忽略了,甚至天天都能听到他们俩的吵架声,自己也在这个家待够了,为何不跟着小混混出去玩呢!夜深了,女孩哭着哭着,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只有那一轮月亮和繁星,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夜空。

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他不需要多么富裕,也不需要能给予我们什么,他只要平平安安的,开开心心的,和和睦睦的就好,我们才能安心的往前冲,我爱我的家!

家,应以和为贵,所谓家和万事兴

段落一:关系的矛盾源于认知差异,挽回从理解开始

情侣间吵架分手,往往是因为对对方的认知出现了差异,而情感生活的基础恰恰是理解对方。所以如果真的想挽回这段关系,就需要先从理解开始。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反思自己与对方之间发生过的事情,找出矛盾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主动向对方道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并试图换位思考对方的立场和情感。只有通过理解和沟通,才能消除误解,重新建立互信与共识。

段落二:问题的解决需要积极行动,挽回靠自我提升

情侣间吵架分手,并不是矛盾的终点,而是问题的开始。问题的解决需要积极行动。如果我们愿意挽回这段关系,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例如主动寻求帮助和建议;尝试改变自己,提升自我修养和技能;透过行动的力量缓解对方的抵抗和负面情绪。因为在这段过程中,我们的自我提升和改变,不仅符合对方想要的条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从而缓和关系,挽回爱情。

段落三:矛盾的化解需要“以和为贵”,挽回要注意方法与时机

情侣间吵架分手后,对方可能会有情绪化的反应,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且以和为贵。在挽回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和时机。一味地施压、催促、哀求,往往会让情感关系更加恶化。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下提出关切和呵护的建议,例如在某个节日或纪念日送出高质量的礼物、写一封诚挚的信、提供有效的帮助等等。也可以选择在合适时机和对方约定聊天、约会、旅行等等,透过愉悦和美好的过程,重新塑造互动关系,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总之,恢复情感关系的过程需要耐心、理解、付出和沟通。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也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员朱子旺的一个作品。

中文名

和为贵

外文名

harmony and peacefulness are prized

出处

论语·学而

快速

导航

器型概述出处注释译文评析解读

解释

[pre]“

和为贵”,句出《论语》:“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类似的古训很多,和为贵、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百忍堂中有太和,都是说的“和”。儒家的“太和”观念,包含着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儒家是通过道德学养达到自身的和谐,再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

和为贵,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大特征。不仅儒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有机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诸家,也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和”。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道家倡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

“和”是宽容主义精神的表现,是理论理性的体现。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类自古至今,因国界、宗教、种族、主权、经济利益的歧异,思想、语言的差别,乃至因家庭、财产、感情等诸多问题,所引起的冲突不胜枚举,以至常常上演“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剧。和为贵的观念,对匡正今日社会所发生的种种弊病,不无裨益。

器型概述

《和为贵》国家级工艺美术员朱子旺作品,朱子旺为国家级高级美术师强德俊的关门弟子,他天资过人,痴迷茶壶文化,善于自己设计茶壶或者对经典器型加以改良,整日潜心钻研,造诣极深,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日后必成大器。

和为贵紫砂器型

壶名:和为贵。

作者:朱子旺。

泥料:降坡泥。

容量:350CC。

底印:朱子旺制。

收藏品售后/服务:有鉴定证书。

线下展示:江苏省宜兴市紫砂工艺厂4-5号楼10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盐步建和366号。

出处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有若在《论语·学而》中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共6张

和为贵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 “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子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4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