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时, 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株,父听子遭戳,夫妻听之离,朋友听之别,乡邻听之疏,亲戚听之绝。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帝曰:“卿言甚善,朕当识之。”(选自《贞观政要》)
译文
唐太宗问许敬宗说:“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因为电视上始终是电视上,有时他们会根据历史而修改一些令大家更为接受的东西。但是在历史上清朝大臣见了君王喊万岁,那是一种戏剧性的称呼。使用戏剧性的称呼君王,君王肯定是会生气的。
电视上始终就有这样一幕,君王坐在龙椅上,大臣们跪拜在底下,齐声说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样一幕,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是一种不符合清朝礼仪制度上的称呼。因为万岁代表着君王要活到万岁。一个人没有能力去活到万岁,所以这就是一种戏剧性的称呼。
如果用这戏剧性的称呼对君王,君王肯定是火冒三丈的。当时的雍正君王就是特别反感这种套话,如果是有人说了这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或者上奏折的时候,写到皇上万寿无疆等词,他一般是不接受的,反而会把这个奏折批下去。
那么在古代真真正正见君王是怎么称呼的呢?这是要分两种情况的。
第一种情况就是,满人大臣跪拜君王时需要说奴才恭请皇上圣安。
第二种情况就是,汉人大臣跪拜君王时需要说臣恭请皇上圣安。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是可以将万岁使用上的,但是要使用万岁的时候,必须要加上一个爷字,也就是万岁爷。但是这个万岁爷一般是局限于宫里的一部分,太监或者宫女。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我前面所说的两种情况来进行称呼。
明朝大臣中,敢于和皇帝顶着干的,主要有两种人。
第一种叫做言官。
所谓言官,就是指御史、给事中等监察机构的官员。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找错,工作对象包括所有政府人员,当然也包括皇帝。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言官,而明朝的言官是出了名的凶悍。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瑞。
想当年,严嵩权倾朝野的时候,海瑞就敢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着严嵩的鼻子骂,可是严嵩有嘉靖皇帝在身后撑腰,于是海大人干脆来了一招“抬棺上谏”,抬着棺材来到皇帝的宫门前给皇帝上谏,大有一种“如果皇帝不纳谏,就死给你看”的气势,嘉靖皇帝虽然暴怒,却又碍于海瑞的名声不敢把海瑞怎么样,只能把海瑞革职下狱。
那么,为什么明朝的言官这么牛逼呢?这件事儿,还要从明朝建立之初的洪武年开始说起。想当年,朱元璋刚登基的时候,因为担心官员上下串通,沆瀣一气,颁布了一条法令:言官可以“风闻言事”。什么叫风闻言事呢?简单的讲,就是言官可以无实证举报,也可以理解为说话不用负责任;如果再广泛一点的理解,就是造谣都可以不负责任。正因如此,言官们越来越牛逼,只要有人敢惹他们,他们就能在皇帝面前造谣生事。
但是,你可能会说,既然言官这么牛逼,那就不惹他们,毕竟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我的回答是,你还真躲不起。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还要从历史上的谏臣说起。历史上,有一些谏臣,性格极其强硬,即使是面对皇帝,也极少低头服软,甚至是凭借犯言直谏来青史留名。这些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比干和魏征。这两位,其中一个因为犯言直谏被剜了心,另一个经常与皇帝对骂。这些谏臣的事迹被越传越神,最后成为言官们心中的偶像。
然而,并不是任何言官都能成为比干和魏征。首先,很多人并没有那份勇气,不敢于直接和皇帝对抗。其次,很多人并不具备比干和魏征的才能,毕竟是魏征之所以能跟皇帝对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魏征说话有理有据。毕竟,除明朝之外的各朝各代,言官说话同样要负责任的。什么?你说没有明君治世?拜托,明君也不喜欢胡侃乱骂和造谣诽谤的好吗?
然而,明朝真的是一个神奇的朝代,竟然允许言官风闻言事。既然造谣诽谤都不用承担责任了,那还怕什么?于是,言官们觉得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候到了,终于可以成为像魏征那样的名臣了。这就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言官们为了出名,就开始胡侃乱骂、诽谤造谣。当然,言官们也不是谁都骂,他们只骂两种人:仇人和有权的人。骂仇人当然是为了报复,所以在这里主要讲第二类人——有权的人。
为什么么要骂有权的人呢?因为骂他们可以让自己出名。这种逻辑听上去好像很智障,但只要稍微一分析你就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在古代封建社会,权力都是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在朝堂上,真正掌权的只有那么三两个人,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无名小卒。
这时候,如果掌权者中突然有一个人倒台了,那绝对是超大新闻,能上好几期头条的那种,而人们在关注这一新闻的同时,都会习惯性地问一问:这种大人物是被谁斗倒的?这样一来,那个斗倒当权者的人也出名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了。言官们要的就是这么一种效果。
但是,言官除了说话不用负责之外,其实是没有任何实权的,那么该用什么方法与当权者斗争呢?思来想去,言官们拿起了他们唯一的武器——嘴,或者说笔。总而言之,他们通过不断的造谣诽谤来攻击当权者,而这个当权者,则包括了一切掌握实权的人。这也就造成言官们如疯狗一样,逮着谁骂谁。今天骂尚书,明天骂首辅,后天还可以骂骂皇帝。这种情况下,明朝的当权者几乎天天躺枪,但是还不能因为诽谤就惩罚言官。法律允许言官风闻言事,言官们是依法造谣诽谤的。
第二种叫做权官。
这里说的权官,并不是一般的权官。讲真的,我其实是很佩服明朝权官的。明朝的权官,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通过对皇帝阿谀奉承,从而获取皇帝的信任最后执掌大权的,像严嵩、魏忠贤、王瑾等人就是如此。
另一种则是通过苦心经营,把下属全都换成自己人,最终架空了皇权的,像徐阶、高拱、张居正就属于这一类。
道光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非常节俭的皇帝,当时他下令宫中除了皇帝、皇后和太后之外都不允许吃肉,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荤菜,有一天道光皇帝随口问了大臣鸡蛋的单价是多少,不过大臣也不知道,所以就随口说三十两一斤,道光皇帝在知道大臣早上吃的是鸡蛋后指责大臣生活奢侈,这时大臣解释说鸡蛋是自己养的鸡下的,从那以后后宫就开始养鸡了。
我们都知道,皇帝的生活是非常奢侈的,不是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不过历史上道光皇帝却是一个例外,他的生活非常节俭,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来,皇帝开始节俭,就是一个朝代开始衰落的开始,虽然那时候国库已经所剩不多,但是维持宫中的开销应该还是非常容易的,不过道光皇帝还是非常节俭,从不穿新的衣服也从来不吃非常名贵的食材。
既然皇帝如此节俭,那么大臣肯定也需要效仿皇帝,不能生活的过分奢靡,所以大臣们也都依照道光皇帝的要求,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有一次道光皇帝和大臣们聊民间的物价事情,随口问了下鸡蛋的单价,大臣也不清楚,但是皇帝问了就必须得答,所以就随便说了一个单价,道光皇帝在知道他们早上吃的就是鸡蛋时非常生气,指责他们生活太奢侈。
大臣一看皇帝生气了,就赶紧解释,早上吃的鸡蛋并不是买的,而是自己家养殖的鸡下的蛋,所以道光皇帝就在后宫开辟了一个地方专门养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