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唐诗七言绝句【11首】

精选唐诗七言绝句【11首】,第1张

#能力训练# 导语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下面是 分享的精选唐诗七言绝句11首。欢迎阅读参考!

1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朝|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古诗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译/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春夜洛城闻笛

 朝代:唐朝|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简介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翻译/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生呢?

3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山行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简介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 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翻译/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亦可译为直到夜幕降临),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4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5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古诗简介

 《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唐代李白诗作,诗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诗人连用5个地名,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翻译/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不知不觉就到了渝州,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6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泊秦淮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简介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选自《樊川文集》。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诗中所提到的《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翻译/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7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秋夕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诗简介

 《秋夕》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

 换个心境体会,本诗描绘的却是一幅“秋夕乘凉图”,宫女的活泼轻快之情跃然纸上。蘅塘退士赞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坐看’二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翻译/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只见牵牛星正远远眺望着织女星。

8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注释

 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9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0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11精选唐诗七言绝句

  逢入京使

 岑参〔唐代〕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72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