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什么经常可以用到的歇后语啊说点暴笑的笑话也行啊

谁有什么经常可以用到的歇后语啊说点暴笑的笑话也行啊,第1张

  木偶跳舞----自有牵线人

  东边日出西边雨----说他无晴(情)也有晴(情)

  司马遇文君---- 一见钟情

  叶公好龙----假爱

  **里面谈恋爱----假情假意

  无病呻吟---装模作样

  孔夫子穿西装---又土又洋

  水仙不开花---装蒜

  反穿皮袄---装羊(洋)

  一个人拜把子---你算老几

  一张纸画个鼻子---好大的脸

  七岁伢儿看了八年牛---里手不过了

  门牌上画个鼻子---好大的脸哪

  蚂蚁戴眼镜---没有那么大脸面

  给你麦芒---岂当针(真)

  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

  麻雀子想生鸡蛋---怎开口的

  黄连做笛子---苦中寻乐

  三岁小孩看了九年牛---还不会呀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孔夫子门前卖<<论语>>---自称内行

  劝告文贴在背上---专给别人看

  公鸡飞上屋背---到顶了

  人群里的秃子---头显眼

  马褂上穿背心---隔(格)外一套

  顶礼膜拜---一幅奴才相

  驼子坏了腿---卑躬屈膝

  狗见了主人---摇头摆尾

  哑巴拜年---少说话多磕头

  棺材头上画花---讨好鬼

  坐轿子骂人---不识抬举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心人

  狗坐筲箕---不识好歹

  大车拉煎饼---摊(贪)得多了

  小秃脱帽子---头明(图名)

  小孩哭粑粑---要得整数

  见了寿衣也想要---贪心鬼

  衣食不愁想当官,得了皇帝想神仙---贪得无厌

  白骨精演说

  妖言惑众

  白纸上坟

  糊弄鬼

  包脚布裹头巾

  高升了

  抱木炭亲嘴

  碰一鼻子灰

  抱着屁股上楼

  自己抬自己

  抱着元宝睡觉

  舍命不舍财

  鼻子里插大葱

  装象

  冰糖作药引子

  苦中有甜

  苍蝇洗脸

  假干净

  厕所里的石头

  又臭又硬

  厕所里打哈欠

  满嘴臭气

  厕所上装烟囱

  臭气冲天

  茶壶煮饺子

  肚里有倒不出来

  场院的碌碡

  死心眼

  扯着老虎尾巴喊救命

  找死

  陈世美做驸马

  喜新厌旧

  吃冰棍拉冰棍

  没话(化)

  吃苦菜长大的

  没尝过甜头

  吃了二十五只老鼠

  百爪挠心

  吃米的鸡

  点头哈腰

  吃石头拉硬屎

  顽固不化

  吃完肉念经

  假善人

  初一的月亮

  不明不白

  厨师打鸡蛋

  各个击破

  窗口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床底下吹喇叭

  低声下气

  床上放枕头

  置之脑后

  打柴的下山

  担心(薪)

  打着灯笼过铁道

  见鬼(轨)

  大风天的油灯

  吹了

  大姑娘盼儿子

  想得太早

  大姑娘上轿

  头一回

  大街上的时钟

  群众观点

  大力士耍扁担

  轻而易举

  大姆指长毛

  老手

  大年初一见面

  净说好听的

  大炮安刺刀

  远近都行

  大炮打苍蝇

  大材小用

  大炮上刺刀

  远近都行

  大水冲倒龙王庙

  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大头针包饺子

  露馅了

  大腿上绑铜铃

  走到哪响到哪

  大衣柜没把手

  抠门

  大衣柜没拉手

  硬抠

  电线杆子插鸡毛

  好大的胆子

  电线杆子晒衣服

  好大的架子

  吊死鬼搽胭粉

  死要面子

  豆付脑儿挑子

  两头热

  杜十娘沉百宝箱

  顷家荡产

  肚里的瘤子

  心腹之患

  肚里点灯

  心里明白

  肚子里撑船

  内行(航)

  对镜子作揖

  自己恭维自己

  对着棺材说谎话

  糊弄死人

  对着镜子骂人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饭店卖服装

  有吃有穿

  飞机挂暖瓶

  水平高

  飞机上生孩子

  高产

  飞机上作报告

  空话连篇

  肥猪进屠场

  挨刀的货

  肥猪上案台

  找死

  坟地里赶集

  闹鬼

  坟地里拉弓

  色(射)鬼

  坟头上耍大刀

  吓死人

  给老虎捉虱子

  好心得不到好报

  给小孩买棺材

  准备太早

  公鸡打架

  全靠嘴

  公鸡戴眼镜

  官(冠)不大,架子不小

  狗戴礼帽

  假装文明人

  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

  狗撵鸭子

  呱呱叫

  狗挑门帘

  露一鼻子

  狗挑门帘

  全靠嘴

  狗坐轿子

  不识抬举

  关公开刀铺

  货真价实

  关公面前耍大刀

  不自量力

  关云长做木匠

  大刀阔斧

  管土匪叫爹

  认贼作父

  光膀子作揖

  露两手

  光吃饺子不拜年

  装傻

  光脚进冰窖

  凉到底了

  光屁股撵狼

  胆大不怕羞

  光屁股穿裙子

  顾前不顾后

  光屁股推磨

  丢一圈人

  光屁股坐板凳

  有板有眼

  光手逮刺猬

  下不了手

  过河的卒子

  死不回头

  过时的挂历

  费话(画)

  哈巴狗落水

  时髦(湿毛)

  寒冬腊月穿凉鞋

  自动(冻)自觉(脚)

  旱天的井

  水平低

  旱鸭子追猫

  紧赶

  和尚打架

  不抓辫子

  和尚的木鱼

  合不拢嘴

  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黑瞎子打立正

  一手遮天

  黑瞎子敲门

  熊到家了

  黑瞎子照相

  熊样

  狐狸吵架

  一派胡(狐)言

  花生里钻出臭虫

  不是好人(仁)

  画上的仙桃

  好看不好吃

  怀里揣二十五个老鼠

  百爪挠心

  黄豆过筛子

  没大没小

  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

  火车开到马路上

  越轨

  火烧胡子

  练(炼)嘴

  火烧眉毛

  顾眼前

  机关枪打飞机

  抬高自己,打击别人

  鸡爪上钉马掌

  不对题(蹄)

  夹生饭

  难吃

  见狗扔骨头

  投其所好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脚底抹油

  溜了

  脚上绑铃铛

  走到哪响到哪

  叫化子吃豆付

  一穷二白

  叫化子打架

  穷横

  叫化子过年

  穷欢乐

  叫化子看外婆

  两手空空

  叫化子洗澡

  穷干净

  近视眼配眼镜

  解决目前问题

  近视眼打靶

  目的不明

  井底下看书

  学问不浅

  井里投砒霜

  害人不浅

  开染房的说话

  给点颜色

  裤腰带扎脖子上

  记(系)错了

  孔夫子搬家

  少不了输(书)

  孔夫子的书箱

  里面大有文章

  孔明哭周瑜

  假慈悲

  口袋里装钉子

  个个想出头

  拉了弦的手榴弹

  不敢要

  浪里的木偶

  随大流

  浪里的浪花

  不是吹的

  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

  费力不讨好

  老和尚敲钟

  一个点儿

  老虎驾辕

  谁敢(赶)哪

  老虎进棺材

  吓死人

  老虎拉磨

  不听那套

  老虎捻佛珠

  假装大圣人

  老母猪张嘴

  要糟

  老母猪上山

  紧往上爬

  老母猪吃糟

  酒足饭饱

  老母猪嗑碗碴子

  满嘴是词儿(瓷)

  老牛钻狗洞

  难通过

  老山猫呲牙

  笑面虎

  老寿星吃砒霜

  活得不耐烦了

  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老鼠进书房

  咬文嚼字

  老鼠拉木锨

  大头在后边

  老鼠爬香炉

  碰一鼻子灰

  老鼠跳到钢琴上

  乱谈(弹)一气

  老鼠拖木锨

  大头在后头

  老鼠咬屁股

  肯定(啃腚)

  老鼠钻风箱

  两头受气

  老太太上鸡窝

  笨(奔)蛋

  老太太吃黄连

  苦口婆心

  老太太搬家

  有啥拿啥

  老太太过年

  一年不如一年

  老太太不认识仙鹤

  高级(鸡)

  老太太吃糖

  越扯越长

  老头的拐仗

  早晚得扔

  老鹰捕食

  见机(鸡)行事

  老鹰吃鸡毛

  填饱肚子算

  俩狗争一根骨头

  够呛(狗抢)

  连毛胡子吃炒面

  里挑外掘

  梁山的军师

  无(吴)用

  两个叫化子拜天地

  穷凑合

  两个哑巴亲嘴

  好的没法说

  两手捧刺猬

  拿不起,放不下

  刘备借荆洲

  有借无还

  刘备借荆州

  想借不想还

  刘备摔孩子 收买人心

  吕布戏貂婵 上了别人的当

  吕洞宾的手 先知(仙指)

  吕洞宾讲故事 神话

  轮船出国 外行(航)

  轮胎里打气 只进不出

  罗汉请观音 客少主人多

  麻子照镜子 个人观点

  马上听戏 奇(骑)闻

  马尾拴豆付 甭提了

  马尾拴豆付 提不起来

  马尾做琴弦 不值一谈(弹)

  买干鱼放生 不知死活

  买麻花不吃 要的是这股劲

  麦杆里看人 小瞧

  卖布不带尺 存心不良(量)

  卖布不带尺 胡扯

  卖水的看大河 尽是钱

  卖盐的喝开水 没味

  馒头不吃 争口气

  毛笔没头 光棍一个

  门缝里瞧人 把人看扁了

  米店卖盐 多管闲(咸)事

  庙里放屁 精(惊)神

  母鸡飞上天 不是好鸟

  母老虎骂街 没人敢惹

  木偶唱戏 任人摆布

  木偶进棺 死不瞑目

  木头人过河 摸不着底

  木头人救火 自身难保

  木头眼镜 看不透

  木鱼改梆子 还是挨打的货

  拿帽子当鞋穿 不对头

  拿石头腌菜 一言(盐)难尽(进)

  奶妈喂孩子 人家的

  脑袋戴辣椒 红到顶了

  脑袋上生疮 顶坏了

  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年画上的鱼 中看不中吃

  牛郎约织女 后会有期

  判官的肚子 鬼心肠

  判官的女儿 鬼丫头

  皮球掉进酱缸里 混蛋一个

  皮球掉进油缸里 又圆又滑

  屁股上挂粪筐 等死(屎)

  屁股上插针 越陷越深

  骑老牛撵兔子 有劲使不上

  骑驴看唱本 走着瞧

  汽车放炮 泄气

  汽车上的喇叭 不是吹的

  千里马拉磨 大材小用

  青蛙望玉兔 有天地之别

  穷汉的烟袋 没嘴

  瘸子上讲台 立场不稳

  三九天穿凉鞋 动(冻)手动(冻)脚

  三九天讲话 冷言冷语

  砂锅里捣蒜 一锤子买卖

  山涧里走船 行不通

  山坡上烤火 就地取材(柴)

  上朝不带奏折 忘本

  上坟不烧纸 胡弄祖宗

  少林寺的和尚 全(拳好)

  生孩子不叫生孩子 吓(下)人

  师字少一横 真帅

  十五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十五个人聊天 七嘴八舌

  石板上烙饼 有点面生

  石缝里塞棉花 软硬兼施

  石膏做冰糕 顽固不化

  石匠打铁 实(石)打实着

  屎克螂与苍蝇会餐 臭味相投

  手榴弹炸厕所 激起民愤(粪)

  寿星老抱琵琶 老生常谈(弹)

  司机罢工 想不开

  死的不明不白 糊涂鬼

  死人身上贴膏药 无用

  孙猴的脸 说变就变

  孙悟空看桃园 自食其果

  太阳和月亮讲话 空谈

  剃头挑子 一头热

  天亮公鸡叫 白提(啼)

  天桥的把式 光说不炼

  天文台的望远镜 好高骛远

  头发上贴膏药 毛病

  秃爪子伸鸡窝

  不简单(拣蛋)

  秃子捡梳子

  无用

  秃子进庙

  硬充数

  秃子头上抹油

  滑头

  秃子做和尚

  将就材料

  秃子坐凉棚

  无法无天

  土地老放屁

  神气

  土豆搬家

  滚球

  兔子驾辕

  充大把式

  兔子尾巴

  长不了

  兔子尥蹶子

  没后劲

  腿肚子贴灶王爷

  人走家搬

  瓦匠砌墙

  两面三刀

  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外甥戴孝帽

  没救(舅)

  玩具店里的娃娃

  有口无心

  汪精卫照镜子

  一副奸相

  王八吃西瓜

  连滚带爬

  王八掉眼泪

  别(鳖)伤心

  王八拉辘轴

  滚的滚,爬的爬

  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聚精会神

  乌龟吃荧火虫

  肚里明白

  乌龟撵兔子

  越赶越远

  乌龟爬门槛

  早晚得栽根头

  乌鸦落在猪身上

  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吴三桂引清兵

  吃里爬外

  武大郎吃药

  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

  武大郎玩夜猫子

  什么鸟都有

  武大郎卖棉花

  人熊货也囊

  武大郎做衣服

  省材料

  西瓜地里散步

  左右逢源(圆)

  西瓜皮擦屁股

  没完没了

  洗脸盆里扎猛子

  不知深浅

  瞎子点灯

  白废腊

  下饺子的水

  滚开

  下了锅的面条

  硬不起来

  县太爷放屁

  官气熏人

  乡下人不认识木鱼

  挨打的木头

  小葱拌豆付

  一清二白

  小鬼晒太阳

  没影

  小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小偷拉电闸

  贼闭(东北土话,非常好之意)

  蝎子巴巴(粪)

  独(毒)一份

  秀才做诗

  有两手(首)

  袖筒里打电棒

  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雪天发牢骚

  冷言冷语

  丫环抱着元宝睡觉

  守财奴

  丫环带钥匙

  当家不做主

  哑巴吃黄莲

  有苦说不出

  哑巴开会

  指手划脚

  哑巴开会

  没说的

  杨宗保招亲

  打出来的

  医生摇头

  没希望了

  有骆驼不说山羊

  尽拣大的说

  雨天尿裤子

  里外一样

  杂货铺卸货

  没进步(布)

  早晨的露水

  见不得阳光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张果老骑驴

  倒着走

  张天师下跪

  没咒念了

  针尖上削铁

  有也没多少

  芝麻做饼

  点子多

  纸糊的大鼓

  不堪一击

  纸糊的墙

  靠不住

  周瑜打黄盖

  愿打愿挨

  猪八戒犁地

  全靠嘴儿

  猪八戒上阵

  倒打一耙

  猪八戒摔耙子

  不干了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诸葛亮吊孝

  假装的

  竹杆伸进鸡窝

  捣蛋

  竹筒倒豆子

  干净利索

  走道捡喇叭

  有吹的了

  坐电梯上楼

  不怕(爬)

  坐飞机搽烟粉

  美上天了

  坐飞机吹喇叭

  起高调

  坐飞机点火把

  高明

  坐飞机钓鱼

  够(钩)不着

  坐飞机写文章

  高论

  坐汽车拿鞭子

  老赶

  仨月不拉屎

  坚持不泻

  捋着胡子过马路

  谦虚(牵须)

  擀面仗吹火

  一窍不通

  癞蛤瘼打喷嚏

  好大口气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诱因是乌巢粮草被烧,连锁反应是大将张郃高览降曹,河北四庭柱两个被杀两个叛逃,柱子倒了,袁绍的大厦也就塌了。在乌巢粮草被烧之后,谋士郭图和大将张郃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用兵方略,结果两个方略都被做成了夹生饭。

但是细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郭图和张郃谁的计划更可行,还真不好分辨,甚至我们既不能说郭图错,也不能说张郃错,因为真正犯错误的是袁绍袁本初——他连犯三错,结果闹得战局一发不可收拾。

今天咱们聊的话题,采信的史料分别来自《三国志卷一、六、十七》《后汉书卷七十四》和《资治通鉴卷六十三》,与《三国演义》无关,咱们就根据这些正史资料,来评判一下郭图、张郃、袁绍三个人的计谋和做法,看看到底谁错了。

为了读者诸君阅读方便,本文全部使用现代汉语,不得不引用的地方会加上括号。

话说那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在河南中牟东北的官渡摆开战场。袁绍方面的军力是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曹操的兵力据说只有一万。当然为了显示曹操“以少胜多”,曹军的数量可能被缩小了,但是袁强曹弱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仗一打就是三个月,双方互有胜负,并不是袁绍每战必败(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袁绍拥有四州之地,数十万人马,所以粮草和兵源都很充足,准备跟曹操来一场持久战。但是后院不稳的曹操耗不起了——孙策要不是意外遇刺身亡,早就抄了曹操后路,而曹操当时在朝堂上也不是没有掣肘者。于是曹操厌倦了,就准备撤兵会许昌。

曹操当时还是比较爱惜士卒的,就承诺半个月后看结果(胜或者撤),并且给留守许昌的荀彧写信征求意见。荀彧不同意撤兵,在军中的荀攸和贾诩也不同意,正在曹操进退两难的时候,许攸因为在袁绍那里贪不够(许攸贪财,绍不能足)而叛逃,给正在瞌睡中的曹操送来了枕头。

许攸作为袁绍主要谋士,掌握了大量军事机密,正是这厮建议曹操奇袭乌巢。这时候我们要解释一下,乌巢并不是袁绍的粮仓,而是淳于琼临时驻扎的地方。此前袁绍的数千辆运粮车已经被荀攸出主意、徐晃史涣动手,给烧过一次了。所以这次袁绍就派出了他跟曹操共同的老战友(并为西园八校尉)淳于琼等五位大将,带着一万精兵前去接应,走到距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故市、乌巢,就临时驻扎了下来——要是常设粮仓,是不那么容易被奇袭的。

因为是临时驻扎,所以许攸才泄露了军事机密(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而曹操也信之不疑,带着最精锐的五千人马去奇袭乌巢,只留下曹洪看家——按照兵法上说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曹操敢以五千人去攻打至少一万人(不算运粮队及原有护卫队)的淳于琼,纯属一种军事冒险。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也是被荀彧批评之后,肚子里憋了一股火。

事情跟演义小说里写的一样,曹操五千精兵大破毫无防备淳于琼一万护粮队。这时候发生了一个战场插曲:当时曹军斩首太多携带不便,就只好割鼻子计数,甚至连牛马的鼻子也都割掉了。淳于琼带着的四大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叡)都被斩首,而淳于琼被活捉之后也割了鼻子送到曹操面前。曹操一看老战友这个惨样,也有些于心不忍,就拍着大腿表示惋惜(何为如是?)。淳于琼根本就没有醉酒,而是梗着脖子不服:“胜负由天定,你就别废话了("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曹操还是不忍心下令杀掉淳于琼,这时候叛徒许攸站出来说话了:“曹公今天饶了他,他明天一照镜子,还不得恨死你?”于是淳于琼军前被杀。

简述完火烧乌巢,咱们该回过头来再说乱成一团的袁绍大营。

本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考验的就是主帅和参谋班子的反应灵敏度,但是袁绍居然还有时间开会,会上的意见也不统一。这就是袁绍犯的第一个错误:已经真正是火烧眉毛了,不管是救乌巢还是抄曹操老窝,动手早一刻,胜算就大一分。但是袁绍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军事反应,而是坐在那里听谋士和将军们吵架——军队里最怕的就是不能令行禁止而相互扯皮。

张郃的意见是赶紧救援乌巢:“曹操一定是带领精兵去偷袭咱们的运粮队了,如果粮草被烧,袁将军您就完蛋了!”谋士郭图表示反对:“曹操精兵突袭乌巢,肯定后方空虚,咱们抄了他的老窝,这场战役就结束了!”然后张郃再提出“曹营坚固难攻”来反驳郭图,宝贵的时间就在争论中一分一秒地流逝。最后袁绍对自己的儿子袁谭说:“即使曹操打败了淳于琼,咱们抄了他的后路,也是咱们赢了(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于是袁绍犯了第二个错误:分兵!

袁绍派一部分人马去阻击曹操,一部分人马攻打曹操营寨。即使是军事白痴,也会知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杀鸡用牛刀、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道理。但是袁绍没有曹操那种孤注一掷的胆略,两头兼顾,结果是顾头不顾腚,两头失利。

袁绍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用人不当:张郃反对攻打曹营,可是袁绍偏偏派他领军攻营。这时候张郃就犯了难:打不下曹营,说明自己无能,把曹营打下来,又说明自己是傻缺。其实这时候袁绍应该当场拍板:郭图认为应该攻曹营,那么就让郭图去攻(郭图也是可以领兵的,他除了有本部人马,还接收了沮授的权利,白马之围,以郭图为主,刘备颜良为辅);张郃认为应该救乌巢,那么就让张郃去救。

袁绍分兵并用人不当的恶果马上就出现了:张郃出工不出力,以压倒性优势也拿不下曹洪留守的大营(高览、张郃等攻操营,不下),而按照张郃本传的记载,张郃根本就没用心就没去打(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郃等率其众降),而是向曹洪投降了——张郃投降的时候,乌巢的火还没灭,张郃也没有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在攻打曹营之前,张郃其实已经有了反心并坚持自己的“不胜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没有不能达成的事,只要有决心去做,必能完成。西游记˙第二回:「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亦作「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 赊三不敌见二:比喻空许的好处比不上现有的。西游记˙第三回:「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3 一客不犯二主:一件事由一个人承当到底,不麻烦第二个人。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亦作「一客不烦二主」。

4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比喻人也有走好运的时候,不会永远屈居下位。西游记˙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於我,便罢了。」

5 马流:猴子。西游记˙第十五回:「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

6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向人借东西或借钱,能守信用按期归还,以后再借就容易了。西游记˙第十六回:「『我正愁你不还我的宝贝,无处寻讨,且喜就送来也。』行者道:『老孙可是那当面骗物之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作者: 幽静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7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7 君子不念旧恶:不计较过去的过错。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著我来迎你哩!」

8 虎毒不吃儿: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论如何狠毒,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著我巧语花言,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亦作「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儿」。

9 龙游浅水遭虾戏:比喻能人处於困境,难以发展,反受庸人的欺凌。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

10 虎落平原被犬欺:比喻英雄在失势时,容易遭到小人的欺侮。西游记˙第二十八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纵然好事多磨障,谁像唐僧西向时?」

11 当家才知柴米价:主持其事的人,才知道事情的难。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

12 上门的买卖好做:别人找上门来的容易应付。比喻以逸待劳,容易成功。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常言道:『上门的买卖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

作者: 幽静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3 请将不如激将:请人做事,正面的请求不如反面的激发来得有效。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1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只要做了你一天的老师,就得终身视之为父辈。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万望哥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情,千万救他一救!」

15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不经过一番艰苦磨练,便成不了大器。西游记˙第三十二回:「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16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抬高对方,助长对方的声势,而低估自己的力量,贬低自己。 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大王,怎麼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

17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他人一命,远胜为寺庙建造七层佛塔。比喻救人活命,功德无量。西游记˙第三十三回:「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驮他驮儿便罢了,且讲甚麼『北斗经』、『南斗经』!」

18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比喻纵使是亲人,三年不见,也会变得生疏、陌生。 西游记˙第四十回:「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它那里与你认甚麼亲耶?

作者: 幽静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9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9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本人的情面,也看第三者的情面。指总要给点面子。 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菩萨你却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万就我师父一难吧!」

20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即使强大有力者也无法压制地方上蛮横凶恶的人。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或作「强龙难敌地头蛇」。

21 鸡儿不吃无工之食:比喻人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优待或赠与。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麼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

22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澈底、完整。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嶮峻,我挑著重担,著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

23 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形容因胜利而得意忘形。西游记˙第六十一回:「这大圣果然欢喜。古人云:『得胜的猫儿欢似虎』也,只倚著强能,更不察来人的意思。」

24 好死不如恶活:只要活著,即使要忍受屈辱折磨,总比死了还好。西游记˙第六十三回:「好死不如恶活。但留我命,凭你教做什麼。」

作者: 幽静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9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25 放了屁儿却使手掩:饰非的意思。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上门的买卖倒不好做!放了屁儿,却使手掩。你往那里去!」

26 禽有禽言,兽有兽语:比喻各有彼此沟通了解的方法。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原来那妖精幔天结网,掳住这七般虫蛭,却要吃他。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当时这些虫哀告饶命,愿拜为母,遂此春采百花供怪物,夏寻诸卉孝妖精。」

27 曾著卖糖君子哄,如今不信口甜人:比喻曾经吃亏上当,从此不再轻易相信他人的花言巧语。西游记˙第七十二回:「那些妖闻此言,魂飞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爷方便方便!我等有眼无珠,误捉了你师父,虽然吊在那里,不曾敢加刑受苦。望慈悲饶了我的性命,情愿贴些盘费,送你师父往西天去也。』八戒摇手道:『莫说这话!俗语说得好:「曾著卖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钯,各人走路!』」

28 远来的和尚好看经;比喻外来的人较受重视。西游记․第七十二回: 常言道;「远来的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29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好事情不容易传扬,坏事情却往往传得很快。西游记˙第七十三回:「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像我如今皈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

30 放屁添风:比喻力量虽小,却也有帮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俗云:『放屁添风。』你可也壮我些胆气。」

6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31 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比喻群众失去首领,即不能有所行动。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那城里一个小妖儿也没有了。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他见佛祖收了妖王,各自逃生而去。」

32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不能只信任对方表面的正直,要提防对方会下毒手。西游记˙第八十一回:「妖精不精者不灵。一定会腾云驾雾,一定会出幽入冥。古人道得好:『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33 告人死罪得死罪:诬告他人反而自己受罚。劝诫不可诬陷他人。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告人死罪得死罪』须是理顺,方可为之。」

34 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在暗地里做见不得人的事。指为人处事光明正大。西游记˙第八十四回:「我不是夜耗子成精。明人不做暗事。吾乃齐天大圣临凡,保唐僧往西天取经。」

35 手插鱼篮,避不得腥:比喻既然要做这事,就不要有顾虑。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36 画虎不成反類狗:描绘老虎的样子却画得不像,反倒画成一条威猛尽失的狗。比喻人好高骛远,但能力不足,仿效失真,变得不倫不類。西游记․第八十八回:「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 『画虎不成反類狗』也。

7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37 泰极还生否,乐处又逢悲:事情发展到了极限,就转化为相反的一面。指乐极生悲。西游记˙第九十六回:「没奈何,却在那破房之下,拣遮得风雨处,将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声,恐有妖邪知觉。坐的坐,站的站,苦捱了一夜未睡。咦!真是个:泰极还生否,乐处又逢悲。」

38 起头容易结梢难:事情开头容易,但要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却很难。西游记˙第九十六回:「常言道:『起头容易结梢难』,只等我做过了圆满,方敢送程。」

39 孙猴子一个筋斗翻了十万八千里,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比喻虽然有很大的能耐,但始终逃不出对方的控制。

40 孙悟空神通广大,也不得不拜当方土地神。

41 取到佛经,是唐僧的功劳;惹了祸,就是孙猴子倒楣。

西游记歇后语

1 孙悟空的毫毛:(1) 随变(便) ---喻不加限制,怎麼方便就怎麼作 (2)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或手段极高强。 西游记第二回: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2 和孙猴子比跟斗:差著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斗可翻过十万八千里。形容差距很大。

3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喻大小随意,不加限制。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取来一根「如意金箍棒」,可随心意变大变小。

9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4 孙悟空闹地府:勾他的生死簿。 西游记第三回中,孙悟空学道后,曾大闹地府,威胁地府十王把生死簿上猴类的名字全勾掉,以为这样就能永生。 (是我显神通,直嚷到森罗殿,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看了,但有我等名号,俱是我勾了,都不伏那厮所辖也。)

5 叫他当了弼马温:表面上是封了官,实质上是架空了。西游记第四回中,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请孙悟空上天,拜受仙籙,玉帝仅封他为『弼马温』,是个没有品从的官。这样的官,最低最小。

6 孙悟空守蟠桃园:坏事。谓出了差错或变故:喻指情况不妙了。西游记第五回中,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因孙悟空被封后,在天庭无所事事,变叫他看守蟠桃园。孙悟空趁机大量偷吃蟠桃。

10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7 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来。西游记第五回中,王目娘娘设宴,大开宝阁,做『蟠桃大会』,并未邀请孙悟空,孙悟空即暗自赴会。

8 不管你怎样变,也露出条尾巴来:任你如何狡猾善变,也会露出马脚。西游记第六回中,二郎真君斗孙悟空,二人变化无穷,后来孙悟空变作一座土地庙,张著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菩萨,眼睛变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以致被二郎真君识破。

9 如来佛捉孙大圣:易如反掌。形容办事毫不费力,轻而易举。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尽管本领高强,却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11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0 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背上越来越重。喻生活越艰难或负担越来越沉重。西游记第七回中,孙悟空虽然法力强大,但最终受制於如来佛,未能跳出如来摩手掌心。如来佛翻掌一推把孙悟空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即五行山,把孙悟空镇压住,直至五百年后唐僧取经路过,才把他稍出来收为徒弟。

11 像紧箍咒那样:可以管得住孙悟空。指用这种方法可以制服他。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观音菩萨授唐僧『紧箍儿咒』,若孙悟空不服唐僧使唤,就默念此咒,孙悟空再不敢行凶,不敢无礼了。

12 孙猴的帽子:紧得很。(1)指时间紧迫 (2) 喻约束很严。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孙悟空的头上被戴著头箍,只要唐僧念紧箍咒,头箍就会变紧。

12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3 猪八戒初进高家庄:假装好汉子。比喻冒充英雄好汉。西游记第十八回中,猪八戒被逐出天庭后,错投猪胎。但为了取到高家庄的民女,变成俊和模样,假装勤劳能干。

14 招亲招来了猪八戒:自找难看(堪)。西游记第十八回中,高老要招个女婿,猪八戒变成俊和模样,高老招了他。「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作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15 猪八戒吃人參果;(歇后语)全不知滋味。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猪八戒曾在五观庄吃人參果,囫囵吞下,不知其滋味。藉此讽刺人对事物一无所知。

13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16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虚情假意。比喻并非是真心实意。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扮成村姑来为唐僧送饭,非为行好事;时是为了抓住唐僧,以便吃他的肉,求取长生不老罢了,所以说是不安好心。

17 白骨精骗孙悟空:哄不住。喻蒙混不了 无法欺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为得到唐僧,曾三次变化形象,都被孙悟空识破。

18 猪八戒战白骨精:太自不量力。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变成美女前去诓骗唐僧师徒。猪八戒见色起心,不知对方是本领高强的妖精。

19 乍入蘆圩---不知深浅。比喻新到一个地方,对当地情形还不熟悉。游记第三十二回:「常言道:『乍入蘆圩,不知深浅。』——倘或被妖魔擄去,却不又要老孙费心?」

20 皮笊篱---捞个磬尽。笊篱捞物时往往将水和物品一块捞起,所以皮笊篱有取走全部东西的意思。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快把金丹拿出來,与我四六分分,还是你的造化哩!不然,就送你个 皮笊篱——一捞个磬尽。」

21 单丝不线--- 孤掌难鸣。一条丝纺不成线。比喻单独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成大事。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行者暗自喜道:「我欲下去与他混一混,奈何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且回去照顾八戒、沙僧,一同來耍耍。」

14 回复:西游记谚语歇后语

22 磨砖砌的喉咙--- 又光又溜。磨砖,一种表面光滑的砖块。全句比喻人吃饭速度很快,一吞即下。西游记第四十七回:那小的们,又端了碗,盛一碗递与八戒。呆子幌一幌,又丢下口去就了了。众僮仆見了道:「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著实又光又溜。」

23 牛魔王(罗刹女)的扇子---越煽火越大。比喻某种言行引起更大的不满或怨气。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牛魔王(罗刹女)藏有控制火焰山的两把扇子,一把可以灭火,一把可以将火煽旺

24 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大能小。(1) 喻事情的大小可以因人而定。(2) 喻人手段灵活,无论大小事都能应付自如。西游记第六十回:铁扇公主所有的芭蕉扇根据不同的口诀可变大、变小。

25 没底竹篮汲水(竹篮儿打水) :一场空。竹篮多隙缝,盛水必漏,故比喻徒勞无功。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26 滚汤泼老鼠(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皮爛毛脱。用滚烫的水去泼老鼠,老鼠的受伤情形自然严重。比喻灾情惨重、体无完肤。西游记第七十二回:行者道:「我若打他呵,只消把这棍子往池中一搅,就叫做『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可怜!可怜!」

27 和尚拖木头--- 做出了寺。寺音谐「事」。出寺指出事,即发生意外。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我父子只为受了一柱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28 唐三藏取经遇到猪八戒:整天叫散伙。指对所作事业缺乏坚定信念,一遇困难就动摇不定。

29 猪八戒背媳妇:上了孙猴儿的当。喻给人蒙骗、愚弄了。

30 猪八戒擦粉:遮不了丑。比喻用尽方法也遮掩不了不光彩的事。猪八戒本猪头人身,丑极之人,再怎麼化妆,也是遮不了丑的。

31 猪八戒戴花:(1)自觉美。 (2) 越是丑人越作怪。

32 猪八戒照镜子:(1)裡外不是人。形容处境为难,里外上下到处都遭受到埋怨。 (2) 当面给他难看。

33 猪八戒上阵:倒打一钯。比喻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倒咬别人一口。猪八戒常用倒打一钯的战术击败对手。

34 猪八戒坐飞机:丑上了天。因猪八戒猪头人身,相貌丑怪。

35 猪八戒挑个破包袱:要人没人,要货没货。

36 观世音看见红孩儿:见财难舍。谓看见钱财即不忍心抛弃,而企图据为己有。 ---红孩儿即「圣婴大王」,为牛魔王、罗煞女(铁扇公主)之子,被观世音收服,为「善财童子」。

37 西天路上的孙行者:劳苦功高。喻出了很大力,吃了很多苦,立了较高的功劳。

38 唐僧肉:人人都想吃。西游记中唐僧是金禅子转世而生,谁吃了他身上一块肉,就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在取经途中的各种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

39 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

40 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喻美好的事情总在实现或成功之前常常会经历许多波折。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或遇妖魔,或逢灾难,共历九九八十一难,才从西天取得真经返回中土。

41 送走了猴子来了个姓孙的:-一样不好对付。喻人或事情难以应付。孙悟空是个石猴子,能七十二变,本领高强。

42 一口气吹灭火焰山:口气不小。比喻人说话的气势很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识货!

老孙可是------好惹的主子!

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老孙比在前不同,烂板凳-----高谈阔论了

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

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16回)

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21回)

酱瓜、酱茄、糟萝卜、醋豆角、腌窝蕖、绰芥菜----共排了七八碟儿

师父啊!你的故人,原是东来的和尚-------一伙强盗,十分凶狠

师父老大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

爷爷呀,这等凶汉-----------------------也吃素

偏你出家,教我们保护你跑路!原说只做和尚,如今拿做奴才,日间挑包袱牵马,夜间提尿瓶务脚!这早晚不睡-------------------又叫徒弟作甚?

送在我丹炉炼了四十九日-----炭也不知费了多少

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那猪八戒睡梦里听见说吃好东西-------就醒了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

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便也是一个好男子

药不执方-----合宜而用

说金子-----幌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腥气

那不是一对灯笼,是妖精的两只眼亮------这呆子就唬矮了三寸

这猴子------是个有名的赖皮

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你说那里话!莫生懒惰意-------休起怠荒心

娘子,新开园的果子爱吃------所以去得快了

留得五湖明月在-------何愁没处下金钩(82回)

“孙”姓,古代相传有三支。一支出自“姬”姓,春秋时卫国武公的后裔。一支出自楚国,孙叔敖的后人。另一支出自齐国,陈田氏的后代。春秋战国时期有著名这事家孙武、孙膑。唐代有医学家孙思邈,书法家孙过庭。特别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更使“孙”姓威名远扬。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山崖——有能耐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猴子长角——出洋相

猴子耍大刀——胡砍

猴子吃辣椒——红了眼

猴子坐轿——不识抬举

猴子扫地——只顾眼前

猴子捡生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猴子看书——假斯文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猴子唱大戏——胡闹台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猴子放爆竹——自放自惊

毛猴子说话——不知轻重

小猴子戴草帽——充人

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

耍猴的走了猢猕——没甚弄了

猢猕穿衣裳——像煞一个人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如果我的回答还可以,请把我的"采纳为答案"

回答者:ihelpyou - 经理 四级 5-29 21:42

阿斗的江山——白送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阿二吹笙——滥竽充数

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

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

阿哥吃面——瞎抓

阿婆留胡子——反常

阿庆嫂倒茶——滴水不漏;点滴不漏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挨打的狗去咬鸡——拿别人出气

挨打的乌龟——缩脖子啦

挨刀的鸭子——乱窜

挨了巴掌赔不是——奴颜媚骨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挨了打的鸭子——乱窜

挨了刀的肥猪——不怕开水烫

挨了刀的皮球——瘪了

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里外发烧

矮梯子上高房——搭不上言(檐)

矮子穿高跟鞋——高也有限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矮子放风筝——节节高;节节上升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矮子观光——随声附和

矮子过河——安(淹)心

矮子看戏——听声

矮子里面拔将军——将就材料;短中取长

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矮子爬坡——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矮子婆娘——见识低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矮子想登天——不知天高地厚;妄想;痴心妄想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上下够不着;上下为难

爱打官司逞英雄——穷斗气

庵堂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鹌鹑要吃树上果——够不着;尽想好事;想得倒美

岸上看人溺水——见死不救

岸上捞月——白费功夫;白费劲

按别人的脚码买鞋——生搬硬套

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按方抓药——照办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按牛头喝水——办不到;没法办

按下葫芦起了瓢——顾了这头丢那头;此起彼落

案板顶门——管得宽

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随人宰割

案板上的鱼——挨刀的货

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暗室里穿针——难过

暗中使绊子——蔫儿坏

熬尽了灯油——烧心(芯)

鏊子上烙冰——化汤了

鏊子上烙饼——翻来翻去

八百吊钱掉井里——难摸哪一吊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宝饭上撒胡椒——又添一味

八辈子的老陈帐——说不清

八寸脚穿七寸鞋——别扭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欺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八个钱的膏药——沾上了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八卦炉里睡觉——热气腾腾

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出路难找

八级工学技术——精益求精

八级师傅学手艺——长到老,学到老

八角掉进粪坑里——香臭不分;香臭难分

八斤半的鳖吞了大秤砣——狠心王八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斤半的王八中状元——规矩(龟举)不小

八十个人抬轿子——好威风

八十老汉害个摇头病——不由人愿;由不得人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

八十老翁学打拳——越练越结实

八十老翁学手艺——老来发奋

八十岁的老绝户头——后继无人

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留胡子——老主意

八十岁没儿女——老来孤单

八十岁生儿子——代代落后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十岁玩猴子——老把戏

八十岁学吹笛——尽是老调;老调子

八十岁学摔打——拼老命

八十岁演员扮孩子——返老还童

八十岁站柜台——老在行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聚会——神聊

八仙桌缺只腿——搁不平

八仙桌上放灯盏——明摆着

八仙桌子——有棱有角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八月的苦瓜——心里红

八月的莲藕——又鲜又嫩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的柿子——越老越红;老来红

八月桂花开——到处飘香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八月十五吃年饭——还早哩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时候

八月十五的月饼——人人欢喜;个个喜爱;上下有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迟了

八月十五看龙灯——晚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巧了

八月十五送月饼——赶在节上

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

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早(枣)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八字不见一

  中日间的历史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历史认识问题;(2)历史遗留问题(如日军遗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化学武器的处理问题);(3)历史牵连问题(如台湾问题);(4)历史根源问题(在中国方面,需要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日本方面则需要反省“国强就想扩张”的教训)。但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历史认识问题。

  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

  中日间的历史摩擦在复交谈判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1972年9月25日,为复交谈判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抵京当天出席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到那场战争时,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给中国“添了很大的麻烦”,为此受到周恩来的严肃批评。在整个复交谈判中,中日双方围绕历史问题等,多次展开激烈交锋,以致毛泽东在同年9月27日会见田中角荣等日本客人和中方参加复交谈判的代表时,问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吵架吵完了吗?”

  至今,30多年过去了,中日之间依然“吵个没完”,而成为中日政治摩擦的中心问题依然是当年周总理与田中首相最初“争吵”的那个问题──历史问题。

  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表现虽然常有起伏,但总的趋势应该说是有所进步的,特别是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发表谈话说,日本在一段时间里实行了“错误的国策”,“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与痛苦”。这一讲话可以说是一次有诚意的表态,至今仍为历任首相所承袭。

  不过,自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任首相以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明显倒退,其表现之一是小泉首相固执地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与之相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曾根康弘和桥本龙太郎也曾经作为首相参拜过靖国神社,但由于遭到中、韩等邻国的反对,在第二年就停止了参拜。与前任首相对比,小泉却采取了很不一样的做法,他对邻国的强烈反对置若罔闻,一意孤行,这反映了他坚持错误历史观和藐视周边邻国的顽固立场。

  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明显倒退的另一表现是给日本右翼炮制的严重歪曲历史真相的所谓“新编历史教科书”大开绿灯,“审定合格”。特别是在最近,对右翼通过修改、变本加厉地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再次“审定合格”。其中,民间提交的某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关“独岛(日方称其为“竹岛”)问题在日韩之间存在争议”的表述,竟被官方强制修改为“竹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严重倒退,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韩国、朝鲜等邻国政府和人民、乃至世界各国有正义感的人们的强烈反对。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联合国改革之年。同是二次大战战败国、也是日本在当年的轴心同盟国德国、意大利,都以谦虚的态度迎接这个“历史敏感之年”,惟有日本居然摆出傲慢的外交姿态,一方面以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来“迎接”60周年,小泉首相还以莫须有的借口拒绝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世界性活动;另一方面又理直气壮、大言不惭地声称要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他们似乎忘记了:联合国的诞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他们也似乎忘记了,小泉首相年年顶礼膜拜的甲级战犯之所以受到历史的审判,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果。

  人们质疑日本争当常任理事国的资格,并不是反对日本人民,而是针对当政的小泉内阁在历史问题以及源于历史问题的各种现实问题上的一系列倒行逆施。

  总之,日本要真正走出“战败国”的阴影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唯一的途径就是,放弃与邻为敌的错误政策,诚实而谦虚地对待过去那段历史,对维护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表现出诚意和善意。

  如何看待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显然,中日两国围绕历史问题发生摩擦的责任在日本方面,无论是修改历史教科书,还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内阁成员及右派政治家频频失言等,都是日本方面首先挑起的。日本有些人倒打一耙,说中国打“历史牌”,老揪住日本的“历史辫子”不放,把历史问题的责任推到中国方面,这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对待历史问题,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弄清楚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方面的实际情况。应该承认,广大日本人民并没有故意否认、美化侵略战争历史。过去那场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他们亲身体验到的是战争接近结束时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特别是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所造成的悲惨后果,对日本军队在中国、朝鲜等地如何加害于当地人民,日本人民既没有亲身感受,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他们对这场战争在认识上和感情上很难达到中国人民那样的水平,而且在一部分人们之间虽然不否认历史却存在着“厌烦提历史”、“不愿多说前辈的错误”的情绪,十分缺乏对受害国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加之战后日本长期轻视正确的历史教育的结果,在年轻人中间形成了一种“这是前辈干的事”的“无责任感”。可以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过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世纪转换,淡忘历史将可能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风潮。

  与德国相比,日本对战争历史的认识已经做成了“夹生饭”,很难再重新煮成像样的熟饭。其原因是:(1)分别是德国和日本发动战争的主要责任者的希特勒的下场与日本昭和天皇所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2)二战后美国对德国实行直接统治,德国内政治彻底翻了个儿,反法西斯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而在同时期,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是间接统治,即利用日本原有的政府机构进行统治,致使战后日本的政权不但没有转到在战前受迫害的反法西斯力量手中,反而让岸信介这样的战犯也当上了首相。总之,由于美国占领当局的占领政策,使战后日本失去了正确历史观的健康发育成长的机会。现在人们期待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水平达到和德国一样,这看来是很难做到的,除非改写战后初期那段历史,而历史是不可能倒过来重写的。

  过去,中日关系、特别是历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的“国内政治问题”。每当日本政府在对华关系及历史问题上出现错误言行,不仅会受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批评,而且立即会成为日本国内的政治问题,遭到国内革新势力的严厉批评,对执政党形成为一种巨大的政治压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93年自民党下台、“1955年体制”崩溃以后不久。从中曾根内阁到羽田孜内阁,前后有三名大臣(中曾根内阁的文部大臣藤尾正行、竹下登内阁的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羽田孜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因为在历史问题上散布谬论而被迫辞职。

  然而,随着“1955年体制” 崩溃后革新势力日渐式微,日本社会上的保守主义思潮日趋盛行,在对华关系及历史问题上,日本国内对其政府、政客的错误言行的批评声音日趋减弱。比如2001年小泉上台以来四拜靖国神社,虽然也曾遭到国内和平主义力量的批评和反对,但从总体上看,“四拜神社”对小泉内阁的支持率没有影响,国外的严辞批评和外交施压不仅没有转化为国内批评小泉的政治压力,反而产生一定的“反效果”,更加衬托出小泉的“敢于说‘不’”、“敢作敢为”的政治风格,而在日本陷于政治混沌、经济低迷、前景不明的现状之下,“敢于说‘不’”、“敢作敢为”恰恰成为受到国民欣赏的***政治风格。

  历史问题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长期性

  中国、韩国、朝鲜以及其他遭受过日本侵略与殖民统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同日本之间的历史问题仍是一个实际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的困难性、复杂性、情绪性、长期性。

  第一,历史问题的困难性表现在,在遭受过日本的侵略战争、殖民统治的亚洲各个邻国方面,战争和殖民统治给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极大伤害和痛苦,所激起的民众中间的仇恨感情是根深蒂固的;在日本方面,尽管广大日本人民并没有故意否认、美化侵略战争历史,但正如上面所述他们对日本军队在中国、朝鲜等地如何加害于当地人民,无法感同身受,加之战后日本在学校教育中故意“忽视”近代史教育,加上时间的推移,淡忘历史将可能成为日本社会的一种风潮。

  第二,历史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它不仅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历史的“历史认识问题”,而且包括诸如处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等的“历史遗留问题”,钓鱼岛、独岛等由于历史问题和美国安插所引起的现实的领土争端,日本政府在这些现实争端上的表现与其对历史的认识紧密关联,而对受害国来说,现实的岛屿争端则与历史问题互相“火上浇油”,导致举国民情激愤的局面。由于历史问题与“遗留问题”、“现实问题”相互牵连导致的纷繁复杂性,极可能导致日本与受害国之间的关系摩擦不断、险象环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或者像2003年发生在齐齐哈尔“84”毒气事件那样,不定在什么时候就会突如其来地冒出个什么事件,引起强烈的反应。

  第三,历史问题的情绪性表现在,由于日本右翼否定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中国人民至今还没有愈合的历史伤疤上撒盐,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应和愤怒;而中国方面的反应传到日本,又在日本一部分民众当中引起了“中国在没完没了地抓日本的‘历史辫子’”,“又在打历史牌”之类的情绪性反应。这样,围绕历史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两国部分民众之间的“感情摩擦”。

  第四,鉴于上述历史问题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可以预料中日间的历史问题将可能延续很长时期。需要指出,经过20世纪90年代日本新旧政治体制和新旧政治家的转换与交接期,日本的所谓“新生代政治家”与对过去战争怀有负疚感和赎罪感的老一辈政治家相比,他们的“习惯用语”就是“那场战争在我们出生前十几年前就结束了”,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历史相当缺乏负疚感和责任感,而且在诸如修改宪法、审定历史教科书、自卫队派兵出国以及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表现出老一辈政治家未曾有过的强硬立场,这使习惯于同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竹下登等老一辈政治家打交道的中国方面感到愤怒,感到不可理解。小泉首相或许正是所谓“新生代政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可能接替小泉担任首相的政治家则早早表示一旦当上首相也要参拜靖国神社,这预示中日历史摩擦很可能趋于长期化。

  双管齐下发展中日关系

  笔者断然不能同意有些作者关于中日间历史问题“已经解决”的判断。我们要坚持“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原则,对原则性问题要一以贯之,永远坚持,坚持什么?就是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就是既要继承两国友好交往的传统,更要汲取发动侵略战争带来的深刻教训。

  “以史为鉴”,不是要重新算历史旧账,而是为了共同面向和开辟未来,为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正如江泽民所指出:“我们一直主张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军国主义分子来负,广大日本人民同样也是受害者,应同它们和睦相处,发展世代友好。这一既定政策不会变化。”

  中日历史摩擦不能简单归结为以主张否定历史的日本为一方,以主张正确认识历史的中国为另一方,这两方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不能认为日本方面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府,都在否认侵略历史。我们既然要解决历史问题,就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应该弄清楚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方面的实际情况。日本人民并没有否认历史,但在一部分人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厌倦厌烦”、“不愿重提过去事情”的情绪,对受害国人民缺乏同情和理解,以及年轻人之间存在着“这是前辈干的事,与我们无关”的“无责任感”。但是另一方面,日本的年轻人也不能永远生活在前辈所犯下的过失的阴影之中。总之,在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问题上,我们对一般人的模糊认识和情绪,宜宽以待人,不要得理不饶人,努力做到使人家心服口服。而对变本加厉地篡改历史的少数右翼则需展开坚决的斗争,并且联合国际上一切富有正义感的中国人、外国人,结成共同战线,同篡改侵华战争、对朝鲜殖民统治的历史、甚至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案的日本右翼展开国际大论战。

  当然,我们在开展这场斗争的场合,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限定打击面,避免过激行为伤害到普通的日本人,对于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必须进行严正交涉甚至抗议,对少数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言行则不必动不动就上升到国家之间打政治仗,这样反而让一贯喜欢把事情捅大的日本右翼借机扩大其市场和影响。

  毛泽东说:“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从现状看,当今日本国内反对战争、主张和平的力量虽比起过去有所削弱,但仍然是主流;至于一部分人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这种思想认识问题最终要靠日本人民自己来解决,我们相信人民总是要自己教育自己的,对一国人民的自我教育,别国至多发挥积极的“外因”作用,却是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思想问题是一个非常细致的问题,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也必须注意方法,避免因为方法不当而损害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如果形成民族间的感情对立,政治家就会更倾向于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因为这样在政治上对自己更有利。

  在国内,我们对民间的感情必须尊重,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本身也是人民的一员,在感情上同广大人民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国家的外交和对外政策必须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我们只要是以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所制定的理性的对外政策,不管在一时如何得不到一部分人理解,终将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

  在对日关系上采取“双管齐下”的方针,即一方面认真解决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中日间各种重大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包括经贸、政治、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中日关系的发展。这种“双管齐下”新局面很可能成为今后中日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果能承受就尽量忍耐,如果实在承受不住也可以选择离开。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间没有不完的缘分,如果亲人之间天天找茬吵架闹矛盾,那说明彼此亲情的缘分已经越来越少,当吵架吵到一定程度,彼此心里的积怨会越来越多,那时亲情的缘分基本上已经走完,并且亲情已经渐渐向仇恨的怨情发展。本是亲人变成冤家实在是没必要,家庭吵吵闹闹既伤感情又让左邻右舍看笑话,真的毫无益处。如果实在无法调解可以选择暂时离开,暂时回避矛盾场所,及时止损,避免矛盾升级,避免亲情变成怨恨仇怨。

福建各地的过年习俗

  

  福州除夕,马蹄祭祖,吃太平面

  

  亨崇说,早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开始为新年而忙碌。按福州人传统,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便不杀生,所以正月要食用的肉类就得在这之前准备。家中妇女把杀好的鸡和猪吊在天花板上,等晾干后炖熟,放在瓮内用酒及多种配料腌制。

  

  侯亨崇说,这样一瓮食品,不仅是团圆饭桌上的佳肴,往往还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底。

  

  到了除夕,吃团圆饭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在众多祭品中侯亨崇对马蹄和年糕的印象最深刻。马蹄长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强,以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关人家后继有人的含义。

  

  福州人的年糕跟本地市场常见的年糕不同,它的大小犹如一个托盘,口味也不一样,所以每年福州会馆都会替会员订制年糕,好让乡亲能品尝到别具福州风味的年糕。

  

  祭祖时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盘里摆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视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团圆饭桌上的一道饭后甜品,即使不吃,饭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红糟鸡、福州鱼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团圆饭桌上的美味食品。

  

  福州人还有一个颇有趣的年俗。吃过团圆饭后,父母都要用卫生纸替小孩抹嘴,意思是童言无忌,若小孩说错了什么话,希望神明不会怪罪于他。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饭是盛在一个竹篾编的容器中,当中要插一朵纸红花,周围则插上筷子,有向天祈福之意。

  

  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那是用红糟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现在也有人以鹌鹑蛋取代。顾名思义,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侯亨崇记得,福州人的元宵节也很热闹。游神是一大节庆,响彻云霄的鼓乐声,簇拥的群众,此起彼落的爆竹声,把喜庆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侯亨崇于1959年20岁那年回到新加坡。这几十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福州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已无法完整保留下来。

  

  侯亨崇说,比如很多福州家庭都加入了非福州籍成员,为了适应不同籍贯成员的饮食习惯和喜好,这些家庭不得不加入一些非福州食品,使得团圆饭桌上的食品再也不是单纯的福州食品了。

  

  他说:“这是时代改变的结果,年长的福州人不应固执己见,在以和为贵的原则下,我们应顺应时代作出适当的调整。”

  

  “做大岁”和“白额春联”福建莆田特有的过新年风俗

  

  莆田市辖的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只称兴化。兴化人家俗例,从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开始,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全中国都一样。但在兴化,至今还沿袭“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做大岁”

  

  明嘉靖41年11月间,倭寇进犯兴化,杀戮掠夺,至次年正月底始退,城中尸骸遍地,惨不忍睹。

  

  农历二月初二日,出外避难的人陆续回来,悲喜交集,既为幸存者庆幸,又为死者悲伤。此时亲友之间急先互相探望,然后擦干眼泪,重过春节,补做大岁,庆贺光复。

  

  因家家都没过大年节,便决定在初四夜补过。以后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民间相约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仙游则是在初五“做大岁”)。并以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互不登门,以示对死难亲人的哀悼。

  

  后来因感到春节期间互不登门,终究不便,就变通为初一日如已到亲友家拜年过,初二日就不必忌讳了。

  

  “白额春联”

  

  全国各地春联均为一色满红,唯独兴化春联有一段两寸长的白色联头,红白相间,格外醒目。

  

  相传清兵入关后,实行高压政策,滥杀无辜,不少人家因办丧事贴了白联。时值春节,清廷又强令家家户户贴红联,以饰“国泰民安”。有人在贴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小截,以示心有余哀。各家起而效之,遂成“白额春联”习俗,流传至今。

  

  “敬天公、贺正”泉州过新年风俗

  

  正月初一,常称为“过年”、“过新年”,可见“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节日名称,是年与年之间的大节。年是我国民间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周代起称“年”,沿用至今(其间只有唐玄宗、唐肃宗二帝时一度称“载”)。过年的时间自汉武帝时确定正月为岁首,即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又称“元日”;又因此日始于旦,也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1月1日为元旦,于是原称为“元旦”的农历正月初一即改称为“春节”,但仍习称为“年”。

  

  过年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民谣云:

  

  “初一场,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农事开始);初六隔机(整理织布机,隔开经线与纬线,妇女们开始织布);初七七元(人日,取菜、果等七样做‘七宝羹’);初八完全(年糕吃完了);初九‘天公生’;初十好食天(指天气寒冷宜在家饮酒);十一请女婿;十二倒去觅(妇女再回娘家探望一下);十三吃糜配芥菜(糜即稀饭,连日吃腻了酒肉,改改口味);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丸;十六‘地妈’生;十七‘那怎生’(节日就这样过去了)。”

  

  敬天公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开正

  

  除夕之夜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团拜

  

  清乾隆《泉州府志风俗志》引宋代郡志所载云:“元正贺礼,乡老相约聚拜,省往复之烦。郡守、县令率僚属会焉。旧于贡闱,后于承天寺,至淳祐间(1241一1252年)乃即泮宫。邻里则各于侧近庵宇,会集齿长,岁推一人,具酒果为礼。今此礼废。”解放后又恢复。

  

  压岁钱

  

  未成年晚辈给上辈拜年,上辈给一“红包”作为压岁钱。

  

  禁忌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凡事以纳吉迎祥为准则,禁忌很多:

  

  忌饮茶水,忌吃稀饭,如此即可避免以后外出“半途遇雨”。

  

  早餐吃干饭,以整叶煮的菜为佐,俗称“长命菜”。

  

  忌打骂孩子,忌和别人吵架,忌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讨钱逼债。

  

  忌操刀切物,以示戒杀。所有食物如须刀切者,除夕即已准备周全。

  

  忌用扫帚扫地,意谓新年迎祥纳福,惟恐一扫而空。

  

  忌穿旧衣裳,要穿新衣,曰“去旧迎新”;忌赤足,行走时足被刺伤即为不吉。

  

  忌打坏器皿、碗碟之类,否则一年福气均被破坏;如不慎打破,则将碎片投入井中以镇压之。

  

  除夕夜、初一夜、初五夜、元宵夜均不熄灯,寓祥光永驻。

  

  “种花送花贺新春”漳州过年风俗

  

  岁幕新春前,漳州人有互赠水仙花贺新春的习俗。其寓意是向亲朋好友送去新春的祝福,祝新春吉祥如意,万事如水仙花盛开。

  

  说起这一习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龙海九湖蔡坂村有个在河南汲县龉俚淖迦苏殴饣荨D且荒辏殴饣莞胬戏迪纾偶胰四瞎椋舜赐ズ时,在碧水连天的湖上,忽然见到前面出现一片仙景:殿宇巍峨,亭阁错落,云霞缭绕,仙乐阵阵。两位身着白色、金**和素白淡**霓裳羽衣的仙女走出金碧辉煌的宫殿,翩翩向他们飞来。张光惠一家人见此美景,不由同时揉起眼睛,怀凝自己是否花了眼。待定睛细看时,仙境已烟消云散,前面湖上漂浮着两茎鲜花。张光惠急忙让船家赶上,从水中捞起这两茎美丽的鲜花。放在船上,芬芳朴鼻。细看,如亭亭玉玄的仙女,美丽、端庄、可爱!

  

  张光惠一家回到故乡——漳州南郊圆山脚下的琵琶坂村(今蔡坂村),在合家团聚“围炉”守岁的除夕夜时,这两球茎又抽出新的花箭开出鲜艳的花朵。

  

  来年,张光惠把这两个球茎种植在自家花园里,于是萌生出小球茎,越种越多。以后每年新春佳节前,张家就把这些花球分赠亲朋好友,并附上一首赠花诗曰:“漳郡圆山穴鳖峰,花含仙露水流香。玉盘金盏仙祝酒,送给君家福寿堂”。人们问:“这叫什么花?”张家人答“这叫‘水上花’”。因为年长月久,代代相传,“水上花”便叫成了“水仙花”。

  

  以后,张家的亲朋和邻家也学张家种花送花贺新春,这样形成习俗流传下来。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春节习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大都爱吃火锅(暖锅),“围炉”合家欢。火锅有“一品锅”(整锅一格)、“鸳鸯锅”(两格)、“四色锅”(四格)。从“一品锅”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贵”,汤是猪肉或鸡鸭汤,主菜是金元宝(鸡蛋)、银元宝(鸽蛋)、整只蹄膀叫“一团和气”,黑刺参与墨鱼用海带绑在一起叫“乌金墨玉”,鸡鸭翅膀叫“鹏程万里”,冬笋叫“节节高升”,粉丝叫“福寿绵长”,鱼丸、肉丸和发菜叫“团圆发财”,鸡头鸡尾、鱼头鱼尾叫“有始有终”,加上火腿脚爪叫“平步青云”,末了吃长生果,意思是“长生不老”,吃柑橘,象征吉利。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厦门人特别重视海鲜,如鲢鱼“年年有余”)、蚝仔、红虾、珠蚶、旺螺、海带和发菜豆腐(“发财多福”)等,近年来又有啤酒火锅、豆腐火锅、丸子火锅、什锦火锅等应市。

  

  年糕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厦门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

  

  薄饼

  

  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圆仔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客家人“年汤”祭祖的过新年风俗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到正月十五,也就是说,过年是从传统的过“小年”开始。小年过后,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炒粉皮、结米糖、炸豆腐,以及购买鸡鸭鱼肉、香烛爆竹之类。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擦拭门窗等。到了除夕这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然后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最讲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汤”,主要有大肉、萝卜、肉丸和菇类。吃年夜饭前要先做两件事:一是给长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汤”;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尔后,一家人才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这一餐一定要吃点饭,表示吃到了“年饭”,长了一岁。饭后,年长者会为小孩包上吉利的“压岁钱”,除夕才算过完。正月初一凌晨,男人们早早地便起来洗漱干净,然后点香烛、放爆竹,给长辈拜年。之后,装上一盘粉皮、米糖、花生,这是一定要吃的,表示新的一年有“吃路”。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捞饭、不扫地、不打水,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早餐也要吃斋,并以芹菜、豆腐为主,意为勤劳致富发财。

  

  正月初二,客家人最重要的是杀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纸钱”上,谓之“血钱”。早饭后,一家人便穿戴整齐,和家族人一起带上香烛爆竹、茶酒斋饭,上坟祭祀祖宗。祭祀完毕后,家族人便开始一家一家拜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喝着滚烫的酒。这一天,新媳妇还要和丈夫一起赶回娘家。正月初三,客家人便开始走亲戚。

  

  正月初五,各地的圩场开始了新年的第一个圩日,俗叫“开圩”。这一天,人们忙着赶场,各种玩具、小吃特别多,还有舞狮的、舞龙灯的,格外热闹。

  

  正月初七一早,家家户户便用炸果、炸豆腐、腊味等凑成七种佐料煮稀饭,俗称“七宝羹”,客家人认为吃了“七宝羹”,一年无病无灾。直至正月十五过了元宵,传统的过年才算结束。

  

  如今,过年增添了许多内容,封建陋习明显减少,人们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传统的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闽西:大年三十吃“腕子筒”、“长命菜”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

  

  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而年饭中“腕子筒”与“长命菜”是闽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红烧猪蹄,这红烧猪蹄很有特色,不仅肉烂,更是香浓可口,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当地的植物根茎,因此形成的香味独特;“长命菜”其实就是整只的鸡或整块的猪肉放进锅中烹煮,再将整个大萝卜和整棵的芥菜加进去,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进食也还有一番讲究。鸡头由长者吃,翅膀给出门的男人吃,读书的孩子吃鸡臂(腿)。酒洒倒在桌上视为发财,碗被摔碎看作会添丁,掉落了筷子当作有食缘……守岁,也称点岁火。客家人要用特制的三盏油灯分别点在厅、门、灶上,直到天亮。如一夜通明,这将意味来年吉祥平安,万事亨通。

  

  赣南:诸多禁忌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新年“出行”,忌有女人在场。正月初五是“五谷神”生日,这天家家不能煮生米,只在前晚煮好夹生饭,第二天早晨蒸熟,黎明时,家家烧香迎接“五谷神”上谷仓,祈保“五谷丰登”。

  

  赣南客家人讲究“吉利”,每月初一、十五要说吉利话,“无”要说成“有”。宁都大沽、小布等乡村“帽子”要说“有子”,因为“帽”与“毛”谐音。新丧家人忌讳到别人家贺年。大年初三称为“穷鬼日”,一般不外出,不宴请。这天要做的事是把初一以来清扫的垃圾送至村边,点燃三炷香后烧毁,俗称“送穷鬼出门”。

观点梁文博:写生的意义

山东美术馆

2019年11月14日 · 山东美术馆官方账号

全省青年美术人才研修班期间梁文博教授点评作品

11月3日,在山东美术馆党总支书记柳延春带队,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梁文博和管朴学的指导下,结束了为期十天的贵州写生,也标识着2019山东美术馆大师引进工程重点项目之全省青年美术人才研修班的所有课程圆满结束。

写生期间的每一天都是不可复制的,自然万象和人文风情,为绘画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艺术素材,使艺术家有更为开阔的创作视野。同时许多未知的外部环境,为写生创作不断地注入新鲜元素,提供无限可能。梁文博讲授作为国画组的指导老师,不仅为学员示范作画,还对其写生作品进行逐一点评指导,针对每一位学员精准施教,使他们皆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成熟。

写生归来,梁文博教授关于中国画的写生又增新的体会,遂撰文《写生的意义》一文,以飨读者。

写生的意义

文/梁文博

写生,应该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美术史里看,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大都与写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以想想,如果没有写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不可能刻画的入木三分并且生动鲜活。如果没有写生,我们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也不可能有卧游五岳身临其境的感觉。

梁文博 《江南写生之一》

当然,写生是很辛苦的,未此经历者是很难解其中之甘苦滋味的。据说当年吴冠中先生在黄山写生,观其前方的山岚云海,站立着感觉云层太高,坐下来就看不到了,只有躬着腰观察写生正好,只可惜置身山的斜坡又无法支起画架,正无奈时,夫人一旁现身说到:我在前石跪着,先生把画板放置我背上,写生正好,吴先生尽管心疼夫人受苦,但在夫人执意坚持下艰难的画了两个多小时,待作品完成,老先生扶起夫人,抚摸着老伴麻木红肿的双膝老泪纵横,多少年来,此故事成为美术界一段动人佳话,一直流传至今。据说吴冠中先生始终把这幅写生作品悬挂于居室厅堂,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作之一。可见一件好的写生作品得来是多么不易。记得有一次,偶然看到杨松林先生手背上有深深的冻疮裂痕,问起原因,他说是在雪地里写生冻的,并说画起画来什么都忘了。可见,艺术前辈们为了艺术“忘乎所以”“苦中有乐”的执着精神应该永远值得我们晚辈深深的敬重和学习。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也应该留下可歌可泣的一笔。

梁文博 《江南写生之二》

油画写生要求表现现场感。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不可重复,画家马奈描绘同一个草垛,早晨、中午、傍晚都不一样。但中国画的写生却不是这样,画家需要对客观景物“外师造化”然后“中得心源”的主观“变通”一下,转化成一种浓、淡、枯、湿,松紧虚实的笔墨关系。毕竟学习中国画有一套完整的程式规律和方法,对于初涉中国画领域的人来说,写生之前先临摹一些古代的经典作品,掌握一点传统画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叫“得法”或“不得法”。在写生中的传统技法如何消化,对待传统笔墨的理解程度,明眼人自然看得明白。当然,在目前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创新”旗帜鲜明者不在少数,但观其作品,总是有种“夹生饭”的感觉,缺少东方绘画审美中的韵味。当然我这里没有抵触“创新”的意思。创新永远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如何创新。这里就有个学习中国画先入为主的问题。即:从西画基础入手,用西画的观察方法和手法画中国画和从中国画的基础入门,在深入体会、理解中国画造型方法和规律,然后吸收西画的观察方法所呈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李可染先生正是在深厚的传统笔墨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科学的“光感”“明暗”观察方法,创出一条当代山水画的新路子,对近代中国画的对景写生影响深远。黄宾虹先生晚年受到西方印象派中的点彩技法的启发,开创出一套点墨山水法。更有张大千先生受西方泼彩画的影响,创造了泼墨泼彩浑然一体,气象万千的山水画法。以上诸位大家的创新之路,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然而,用西画的观察方法来写生中国画所产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像外国人画中国画,有一种把“龙井茶”泡在可口可乐里喝的滋味,可能也不错,但无法与以上大家同日而语。

梁文博 《江南写生之五》

中国画写生又最怕用一种成熟的画法去套“写生”,胸中有现成的一套,区区小景不在话下,不是画写生,而是“秀”写生,耍弄自己成熟的把戏,其表现也许效果不错,观一两幅尚可,但看多了就会发现问题,用那套画法来套泰山、黄山、华山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山的性格都一样,这正是我们传统绘画里最忌的那种结了壳的东西,画的太顺、太滑、太甜,画品自然不会太高。

与写生相比,写意更主观,更精炼,形神兼备可谓更高境界,也可以讲仅仅把写生画的几分生动,几分具体,并非就算达到了写意。齐白石说得好:如果写生只重其形,或写意专言其神,都各有偏颇,他强调可以“写生而后写意”,以求“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就像我们看石涛的画,既象写生又不象写生。

梁文博 《江南写生之七》

中国古代画论里有“目识心记”的命题,强调的是一个默写能力的问题。由具体写生转化为主观的“胸中丘壑”“胸有成竹”,这应该是对写和默写的升华,可以说是写意昭示着另一种境界,另一种高度,据说李可染早年的写生那么精彩,但他自己却一直耿耿于怀,不满足,要挣脱出来,要走向他心里向往的另一种高度。我理解老先生是在追求一种境界,一种状态,明心见性,更朴素,更单纯,更凝练,这种追求永远没有止境。“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我特别欣赏郑板桥的这句名言,因为他触及了艺术的根本,也应该是我们写生的意义吧。

梁文博简介

1956年生于山东省烟台市

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主任,山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员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七位当代名家国画牡丹花赏析

张小克谈书画 3条评论

林徽因颜值到底有多高?从小到大12张旧照,告诉你何谓绝代风华

帝国的脸谱 176条评论

当代重量级花鸟画大家——郭志光,看他的画,真是一种享受

一星半月夜 21条评论

山水画中的“新北派”

瀚墨云桥 27条评论

他是江苏书协主席孙晓云背后的男人

书法集 17条评论

热门讨论

山城最靓的妞

女孩子,最好不要一个人住酒店。 今天去成都出差,住酒店,129元,开了一间大床房,感觉隔音不太好,隔壁有一对情侣在吵架。 女的不停的在骂男的,具体好像是刚才吃宵夜的时候,男的没付钱,抠门之类的话,反正听的我迷迷糊糊快睡着了。 突然有人敲门,我大声问是谁,结果人家说是隔壁的,牙膏没有了,能不能给

智慧女人书

有次和朋友谈起林徽因人气何以这么旺,不但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张歆海追慕她多年,就连跟她交集不多的胡适先生,在她和老友凌叔华发生冲突时,都舍老友而站到她这一边。我在聪明漂亮之外,强调了林徽因的自信勤奋等等,那位朋友却笑起来,说,照我看,主要是她够洋气。

“洋气”这个词,像“高级”一样,

影鱼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倪萍家曾有一个保姆,做了15天就被倪萍辞退了。一次访谈节目上,倪萍说:“错了不能认,这种人最可恨。” 倪萍儿子初中毕业,有一件短袖的校服,上面签满了同学的名字留着纪念。 后来家里的阿姨看到这件衣服,没有问就把它给洗了。倪萍儿子看到后,哭得很伤心。 倪萍知道这件事后,特别心疼儿子,就严厉责怪保姆

蛋蛋的三味书屋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1992年,创作完白鹿原不久,陈忠实收到一封来自人民文学的信封后,瞬间目光呆滞,瘫坐在椅子上,妻子吓得满屋跑,以为丈夫生了病。 看着眼前薄薄的信封,陈忠实表面平静,内心却激动的很,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厚厚的信封,代表稿子件被退回,而薄薄的信封,可能是投稿成功! 眼前的信封确实传递来一个信息——

宋清辉

经济学家

十年前,马云私下把支付宝从阿里剥离,胡舒立看不过去,在财新发表社论《马云为什么错了》。远在美国的马云看到这篇文章,反应激烈,他在凌晨一点给胡舒立发来短信,两人就“契约精神”展开了两个小时的激辩。……2016年,财新的C轮融资中,蚂蚁金服的子公司就斥资2000万投资了财新。后来,可能觉得应该避嫌,蚂蚁

精彩视频

现代工笔人物画 临摹 何家英《落英》局部

03:26

瀚堂墨徒 6477次播放

《与古为友》水墨间的光影

01:52

Discovery探索频道 433次播放

为什么很多人奋斗一辈子还是没钱?听听佛祖怎么说?

00:36

一代笑神 121万次播放

带你只用竖线条画出很大一片森林 炭笔风景原来也挺美

04:01

晴天绘画 4682次播放

一个河北农民,靠买卖旧货成收藏家,教授点赞:这样的人太难得

04:29

一条 19万次播放

精选视频

打开今日头条看更多

为什么要了解点工程学知识?听三一博士告诉你答案 | 活得通透

01:54

三一博士 348万次播放

搜索

画竹子的简单画法头部十步口诀素描杨梵山水画最简单的乡村风景画儿童实物写生素材山水画教学李雁飞

实时热榜

1

拜登一口气给9名助手“封官”

89155872

2

拜登:美国要与他国结盟抗衡中国

80671576

3

当街枪杀民众的黑老大被执行死刑

72994656

4

天津再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者

66048296

5

特朗普有一个很危险的想法

5976297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853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