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心理学的软件啊

有没有关于心理学的软件啊,第1张

这些年,随着大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升温,市场上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心理APP。有的APP在经历短暂的繁华后已经烟消云散,有些则越做越好,当然也发现了在心理学领域异军突起了一些APP。

所以根据APP的发展历史,现存状况,功能定位等精选了2017国内外9款不容错过的心理APP分享给大家,这些APP从不同的方面帮助我们提升心理能量与健康。

1. 壹心理(综合类心理平台)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它的上线较早,沉淀的用户量可观,产品定位是心理学平台,连接需要心理帮助和提供心理帮助的人,建立一个心理服务在线生态。在产品线上也不断做加法,聚合了现存的3类App:口袋心理测试、心理FM、壹心理。

2.简单心理(主打心理咨询与培训)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曾是大学老师的简里里(真名:李真)在创办简单心理前,是在微信上做一些心理咨询科普的东西,在此期间,她经常收到关注用户的付费咨询需求,也由此看到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信息不对称。

基于在微信运营方面的经验,简单心理被打造成一个有趣的心理咨询平台,弱化了心理咨询讳莫如深的部分,让它成为一种体验式的消费品。其特色之处在于比较注重对咨询师个人品牌的打造,也会组织和发布一些付费心理课程,以咨询师说、漫画、文章、视频、电台、简答题等多种轻松形式呈现心理学的难题。

3.暖心理 (心理轻咨询与直播)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暖心理”包含“杂志”、“圈圈”、“直播”、“助眠”等趣味性功能。

采用“轻心理”的方式,通过文字、语音、这些语言,从心理学的视角解读用户生活中各种心理疑难,让心理学更通俗也更生动。

用户在暖心理上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心理困惑,得到的心理辅导和改善方案。除此之外,暖心理率先提出了“轻咨询”理念,大大降低传统心理咨询门槛。

4.友心人心理社区(心理社群)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一个致力于用创新有趣的方式传递科学专业知识的共享型心理学学习平台,为有自我成长需求的人提供具有创新体验的心理学课程。

有多个全媒体平台,包括作为主战场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在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网易新闻、知乎、果壳等平台上注册的账号。

在做的社群规模覆盖近6000人,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从业者、学习者,“友心人”的志愿者义工群体,以及普通大众,等等。

5 瑞得心理 (心理FM/音频视频)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瑞得心理是2017心理APP的一匹黑马。APP口号,了解是改变的开始。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传播心理学,致力于打造心理学。

创造、分享、收获自媒体公众平台。内容涵盖了两性情感、育儿、冥想放松、职场、有声书、微课堂、心理学科普等多项内容;并以音频、视频的形式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心理学世界。可以帮你了解心理学与生活,从而有助于掌握恋爱技巧,获得育儿知识,增强情感沟通,解压放松,扩展认知,拥有健康心态,获得持续成长。

目前主打优质心理FM音频:音频专辑《有效率的恋爱》、《搭讪技巧》、《冥想放松》、《睡前好声音》、《谁偷走孩子的安全感》、《无条件的爱》、《萨提亚冥想》、《正念—觉察自己》、《自我成长之路》、《心理学玩的小技巧》等,提倡把心理学装进手机,每天了解点心理学。另外还有部分心理学教育内容,《心理咨询师三级简答论述》《心理咨询师二级简答论述》,助力考生顺利通过心理咨询师二三级考试。

视频包含部分原创心理学视频及国外译制的一些心理学视频:《TED》《心理学白板动画》《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叨逼叨》等

6 我心(原心理记)(心理直播)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首家心理咨询及情感倾诉移动在线直播APP。

在我心,您可尽情吐槽宣泄、记录每日心情、参与心理测试、驱赶抑郁、更有亲子教育、职场困惑、婚恋情感、青春成长等领域心理咨询师免费在线服务,还能寻找身边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自建群组、发起活动,发表生活感悟和情感诉求。

我心新加入的直播功能,可以与咨询师零距离接触。

7 有间杂货店(解忧杂货店)(解答心理问题)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两只猫阿布和阿福、一只鸽子、一个小哥、一个老头。” 有间杂货店为青少年提供情感倾诉和回应的虚拟线上平台。

用户以“信件”的方式,向“爷爷”倾诉。如果愿意,还可以为信件“贴上邮票”,寄给“爷爷”,在第二天便可收到“爷爷”的“回信”。

大量的95后用户,而且这些用户几乎有30%的纠结项与情感有关,而且得到的共鸣也是最多的。

解忧杂货店的每一封回信都是“爷爷”的真实回复,不过在这个虚拟角色的背后是解忧杂货店招募的义工,帮助“爷爷”回信。

8 Headspace(冥想引导)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Headspace 是由冥想领域的专家 Andy Puddicombe 建立的一个指导人们如何冥想的平台,其官方 App 通过易懂的卡通动画,来向人们展现冥想前和冥想中都该做些什么,虽然语言是英语,但是比较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9 Calm (冥想放松)

喜欢心理与心理学,不能错过这9款心理APP

Calm主打冥想引导与白噪声。

打开应用,首先展示了冥想的神奇「疗效」: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压力,提高注意力,乐观心态,提高创造力以及降血压等。

紧接着就是一段冥想的入门引导,一个柔和舒服的女声引导着你放松、认识与接受自己的身体。这个引导是其「7 Days of Calm」的第一部分,通过这个计划,你可以在七天内熟悉冥想,逐渐练习。除此以外,还能在「Programs」菜单中看到释放压力、自我接受乃至原谅的训练计划,时间跨度从 2 分钟至半小时。但是除 Calm 之外都需要订阅专业版方能开启。

Calm 同时也是个称职的白噪声应用,点开即用,情境丰富,还配有动画,赏心悦目。我个人就觉得雨天淅淅沥沥的声音很能让我平静。

晴岸 | 作者

朴素的树、青橙 | 编辑

samuel theo manat silitonga | 图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 “ 情感 钝化”

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问题:

“为什么一切都很好,但我就是快乐不起来?”

据题主说:

在别人眼里,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她,一直都是被羡慕的那个。

但她自己,却从未有过“我好幸福”的感觉。

这让她很焦虑。

她一遍遍地对自己说:

“ 你应该知足了,老天对你够意思了,有这么好的老公和孩子,工资也高,父母身体也 健康 ,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你应该笑,使劲笑!天天笑! ”

但无论她在头脑中,给自己罗列了多少条“应该快乐”的理由。

她就是无法打心眼里感受到快乐。

这种感觉,让她非常茫然。

就好像被《哈利·波特》里的摄魂怪吸走了能量一样,只剩下了个空壳,机械地奔波在生活中。

你说她“不正常”吧。

她可以正常社交,照常上班。

但你说她“正常”吧。

她的生活没有任何动力,没有喜悦,也没有意义感。

其实不光是这位题主, 很多全球顶尖的“超级明星”,也一样摆脱不了这只“摄魂怪”

比如贾斯丁·比伯,这个全世界少女的梦中情人,粉丝无数,金钱、名声一个不缺,但也曾向媒体坦言 “ 自己感觉不到幸福”。

在采访中,比伯自曝 有性瘾(sex addict),同时滥用XANAX(精神类药物)

甚至一度他的保安需要在深夜进来,把手放在他的鼻子下面,检查他是否还有呼吸。

比伯对记者说,很长一段时间, 他都感觉消沉、空虚和无意义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不解:

这些人什么都不缺,本身又很优秀,怎么就开心不起来呢?

是矫情吗?

这种所谓的“虚无感”,究竟是什么?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段时间自杀的女孩“白蚁一行”。

她曾在遗书中写道:

我对活着这件事,提不起兴趣。或者说,我没有任何欲望。

“ 这个欲望不是指瞬间的、短时间的小欲望,有时候我也会想吃火锅,想化个什么妆,想和朋友出去玩, 但是我没有内心深处的欲望,那种对生命的渴望。

“ 这个状态我已经持续很多年了,这种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地熬着的感觉,真的吞噬了我的全部, 我变得一天比一天疲惫。

女孩的文字,像死水一般。

自杀对她而言,好像甚至不是解脱,而仅仅是一种“我累了,先这样吧”的选项。

有网友评论: “虽然我还不敢离开,但我能理解她,因为我正在和她经历一模一样的感觉。”

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 “ 情感 钝化”(emotional numbness)。

简单来说,就是一种 内心空虚麻木的状态。

情感 钝化的人, 社会 功能是存在的,能工作,能上学, 甚至时常表现出开心的样子, 就像“白蚁一行”说的:

“ 我也不是不快乐,和朋友出去玩,看**,刷到 搞笑 的视频,我都能笑得岔过气去, 但这些都不是真正让我感受到快乐的东西,它就像膝跳反应一样,碰我一下我会笑,但是笑完就结束了,甚至大部分时候我在过于快乐之后反而会觉得更加的疲惫。 我是一具空壳。 ”

但是在这背后,只是一具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会根据场景表演情绪,该笑了就笑,该哭了就哭。

但就是觉得,那不是自己。

当一个人,始终触碰不到真实的自己,那生命对他而言,似乎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 情感 钝化”是怎么形成的呢?

可以肯定的一点原因是, 家庭养育。

“ 情感 钝化”的核心是:虚假自体。

当一个人,围绕着自己的感觉长大,他形成的就是真实自体;

而如果 他围绕着的是他人的感觉,那形成的就是虚假自体

曾经有一个朋友,十分痛苦地对我说:

从小她的一切,父母都会横加干涉,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种种。

甚至琐碎到:今天出门必须穿什么样的裤子,吃鱼的时候必须怎么夹……

谈恋爱,也被父母破坏。男孩明明很优秀,对她也很好,可父母却一盆冷水泼下: “眼光怎么这么次,这男的有什么好!”

她特别喜欢画画,对此很痴迷,但父母觉得画画不是什么正经工作,也不挣钱。

本着“为女儿负责”的态度,他们毅然扔掉了她的画笔画具,坚持要她学医。

但她心里很清楚,学医是妈妈一直未完成的愿望,她只不过在替母亲圆梦而已。

更难以置信的是,当她难过、沮丧、觉得生无可恋时,父母也从未安慰过她。相反,他们觉得这就是“作”:

“我们在外面拼死拼活,给你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你怎么还不知足?这要我们做父母的怎么办?是不是要逼死爹妈才甘心?”

从那以后,她就只敢表现出开心的样子。

然而, 负面情绪并没有因此断流,它们只是流入了地下暗河,在看不见的地方汹涌奔腾。

我们常说,父母对孩子最严重的一种伤害,就是 持续、全方面、不停歇地告诉他:

“你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的自发性选择都是错的…你要按照我的来。”

“19年了,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 朋友如是说。

别人不喜欢我脆弱的样子,所以我表现出坚强;

别人不喜欢我任性的样子,所以我表现出懂事;

别人不喜欢骄傲的样子,所以我表现出谦逊……

这样父母就能接受我了,我在意的人就能接受我了,大众就能接受我了。

“虽然这不是我真实的样子,但为了生存,我只能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这时,虚假自体就形成了。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甚至是高质地适应 社会 。

但同时,它有一个致命问题: 无法真正地享受人生。

虚假自体做着一切可以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却没有一分一秒,是真正开心的。

比如吃大餐,吃得出来好吃,却吃不出满足感。

又比如看风景,美图可以留在手机里,却无法刻入心灵。

就像插在瓶里的塑料花,永远无法绽放出生机和活力。

人生在世,其实就是一场体验。

倘若无法沉浸其中,只留一具空壳,徒然地按照规则运转。

多么悲哀。

我们都知道,在多次面对摄魂怪后,哈利·波特终于用出了“呼神护卫”。

那匹寄托着“希望、快乐和活下去的愿望”的银鹿一跃而出,成为挡在哈利与死亡之间的守护神。

摄魂怪和守护神,都充满了隐喻。

如果说,“虚假自体”像摄魂怪一样,吸走我们的生命动力;

那么“真实自体”就是呼神护卫,稳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那该如何强大我们的真实自体呢?

第一步,试着尊重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由于感受一直被否定,已经弄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更谈不上尊重自己的感受。

买了一双很贵的鞋,每次穿都脚疼,但一想到价钱,还是忍痛穿了;

菜点多了,完全吃不下,但一想到很浪费,就努力塞进嘴巴;

甚至一段千疮百孔的感情,一想到已经谈了这么多年了,算了,凑活的过吧。

自己真实的感受不断让位,钱和物质反倒成了主导者。

久而久之,情绪和感受自然就“钝化”了。

所以, 爱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把感受放在第一位。

明白其他一切,都只是为自己的感受服务的。

第二步,试着做一些真正滋养自己的事。

先从愉悦自己的感官开始吧。

喜欢香香的味道,就去买一支自己真正喜欢的香水;

喜欢吃,那就趁着周末,精心准备一顿喜欢的晚饭,暂时抛弃卡路里的顾虑;

去感兴趣的展,去想了很久的巷子,去图书馆的角落,让自己的眼睛“饕餮”一次;

买一件真正舒服的衣服;

找一个什么都不做也很放松的地方躺着;

给许久不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找回那种不说话也不会尴尬的感觉。

目之所及,口之所尝,耳之所闻,肌之所触。

都试着让自己放松下来。

这时你的感受,可能就会慢慢苏醒了。

那一刻我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形容。

但我相信,那个瞬间到来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

当然,最好你做的每件事,也都是自己喜欢的。

无论是爱好还是工作。

暂时做不到也没关系。

先试着感受,你能做到的每件事,给你带来的悦感。

真实自体,也会在每一个身心合一的幸福时刻,破土。

第三步,如果有机会,尝试建立一段真实的关系。

心理学家弗兰克曾讲过: 投入地去爱,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

你看,重点是“投入”。

我们过去或许凭借“虚假自体”,得到过一些爱。

但无疑,内心深处是恐慌的、忐忑不安的。

因为我们深知,对方爱上的,只是我们营造出来的一个假象,一个确保对方会喜欢的“假人”,而非真正的自己。

那个真实的、总被骂“不够好”的自己,必须被深深隐藏,不能见光。

一旦被发现就“完了”。

因为我们深信,他是不配得到爱的。

但这样的情况,会在你碰到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时,被打破。

你会第一次展露自己的伤痕。

那些在过往岁月里被厚重盔甲覆盖着的、还没长好的部分,也会第一次被看见,被接纳,被轻抚。

那一刻,你或许终于相信了:

它们不再是我需要遮掩着的阴影,我是可以完整存在的,不用隐藏,也不用羞耻。

真实自体,也在这个瞬间,冲破虚假的壳,新生了。

所以,当有机会建立一段真实的关系时,试着勇敢一点,往前走一步。

或许等着你的,就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凤凰传奇曾在《海底》里唱到:

春日雨,夏蝉鸣,明天是个好天气。

在这个阴雨暂歇、秋意渐起的晴日,推门出去,随便走走吧。

压压马路,摸摸微风,晒晒太阳。

感受脚底踩在大地的踏实,微风吹过手指的调皮,还有阳光抚摸后背的温暖。

看看四周,或许还有:

小贩们刚刚喷上水雾的瓜果,甜得甚至有些腻;

那些烟雾环绕的烧烤,刺激着来往每个人的味蕾;

怒放的月季花洒满花坛,不分日夜。

回到文章最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一切都很好,但我就是快乐不起来?”

快乐这件事,其实很难强迫,也很难靠别人来帮忙。

但所幸,它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快乐可以习得,就在你真实感受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瞬间。

愿你走出 情感 钝化。

也愿你在每一个“这一刻”,都可以快乐。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资料:

贾斯丁·比伯,海莉·鲍德温2019年10月期美版《Vogue》访谈

- The End -

作者简介: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

本期书单主题,与 职场成长 相关—— 升职加薪需要懂的心理学。

职场上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有四种能力: 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我们从这些维度为你挑选了4本好书,给你带来思考问题的一些新角度。

职场是马拉松,希望这份书单能帮助你持续精进,成为先人一步的少数人。

NO1 自我提升

推荐:《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NO2  效率提升

推荐:《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NO3 沟通提升 

推荐:《别独自用餐》

NO4 学习提升

推荐:《学会提问》

本期推荐的书单主题是:人生必读的心理学。

NO1 认识自我

推荐:《少有人走的路1》俗话说,只有先认识自己,你才能理解人生。

我们的生命,避不可少地要经历很多痛苦或迷茫,作者派克告诉我们处理人生中的种种棘手问题,必须要遵循的四项基本纪律是: 推迟享受、承担责任、直面真实和保持平衡。

阅读这本书,你会思考如何去爱,成为好的伴侣或更称职的父母。同时,你也会明白试着去延迟满足、自我完善、坦然行动……

NO2 情绪管理

推荐:《情绪是什么》这是一本关于解密情绪的百科全书,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年度优秀心理学作品。

这本书分析了,现实生活中人们最经常会有的七种情绪感受,分别是 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共情,快乐和爱。

作者对每一种情绪都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同时还从哲学、艺术等多重角度,来诠释不同的情绪带给我们的力量和意义,可以说整本书既有科学的理性思考,又有基于现实的感性共情。

人们只有正确认识了解情绪的力量,才能合理管理控制自我情绪。点击上方书籍封面,收听关于情绪管理的成功密码,别被情绪轻易绑架。

NO3 亲密关系 

推荐:《爱的五种语言》推荐理由:不同人的爱箱需要不同的语言来填满

每个人表达爱与接受爱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常识,却常常不为人知。

为什么做了那么多,对方还是埋怨你?

为什么你以为你已经付出所有,却依然得不到对方的认可?

为什么你那么爱孩子、孩子却好像无动于衷?

《爱的五种语言》或许能帮你找到答案。这本爱情婚姻辅导书, 曾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 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十年间销售突破了100万册。

作者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小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绪的爱箱,只有当这个爱箱填满了的时候,人际关系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不管是步入婚姻、还在恋爱,还是仍单身的人,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阻碍,点击上方书籍封面,收听爱的正确表达方法。

本期推荐的书单是:人生必读的心理学(下)。

经过壹心理读书会专业内容团队多轮筛选,从 认识自我、情绪管理、亲密关系、家庭社会和人际交 往5个重要的人生维度,为大家挑选10本人生必读的心理学书籍。

NO1 认识自我

推荐理由: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心灵经典 

《当下的力量》堪称心灵读物经典,17年蝉联美国亚马逊畅销排行榜,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畅销全球500万册。

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在书中说,其实我们一直都处在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对时间的永恒焦虑中。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

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当下发生的,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NO2 情绪管理

推荐理由:心理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通识心理自助读本

怒、嫉妒、悲伤、羞耻、恐惧……这些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绪,是人类个体表情达意的源动力,是我们生命最初的能量。

有多少错误是因为“一时情绪冲动”犯下的?

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控制情绪的话,这其中又有多少可以避免发生?

怎样才能一直做情绪的主人

如何才能在保护自身情感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从专业心理学角度为读者阐释情绪的起因、表现形式、作用、管理方法,并针对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情绪问题提供合理建议,是一本真正值得反复品读的心理自助书。

NO3 亲密关系 

推荐理由:婚姻教皇、人际关系大师、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经典代表作

这是一本婚姻教皇、人际关系大师、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揭开男女长期相处之道的经典作品,它向我们阐释了:

为什么婚姻有时如此艰难?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厮守一生,而有些人则像躲避定时炸弹一样躲避婚姻生活?

如何防止婚姻危机,又如何拯救一段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婚姻指南,任何夫妻都能从中受益。书中戈特曼博士用大数据还原婚姻关系的真相,并总结出使婚姻免于破裂的7个法则,引导读者创建一桩高情商的、长久的婚姻。

NO4 家庭社会

推荐:《社会性动物》

推荐理由: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邪教?

为什么企业热衷于用明星做广告?

为什么有人溺水时围观的人却不伸以援手?

为什么受过教育的人也会盲目服从宗教领袖,即使让他自杀也在所不惜?

如果你感兴趣于这些问题,那么你可以读读这本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的《社会性动物》。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阿伦森是美国心理学会历史上唯一一位包揽过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

NO5 人际交往 

推荐:《关键对话》

推荐理由:基于全球10万多人的实证调查,所述沟通方法被《财富》500强企业中300多家采用。

这本书研究的是讲述、聆听和行动的技巧。这些是大部分人想到关键对话时都会关注的方面。例如:

我该怎样表达微妙信息?

怎样陈述观点有说服力,不会令人讨厌?

如何聆听对方的表达?

更重要的是,怎样做才能让对方在紧张不安的情况下说出内心真实想法?

怎样才能把思想转变成行动?

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沟通上常见的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谈话、倾听、行动技巧,运用本书提供的技巧,不论是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

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癔症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9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