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诗歌写作中诗人表达的情感既要

你如何理解诗歌写作中诗人表达的情感既要,第1张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往往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从真实表达情感、观察时代和社会现实、掌握细节和语言的韵律方面来理解。

1、真实表达情感诗歌的情感表达需要具有真实性和诚挚性,让读者从诗人笔下所感受到的情感是真实而自然的。因此,诗人不应该为了迎合市场或者其他人的口味而写作,而是应该从自身深处挖掘情感、表达情感,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观察时代和社会现实:诗歌的情感表达也需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的各类事件与矛盾,传达出当前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诗人需要通过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悟和看法,同时配以丰富的艺术表达手法,让读者从诗歌中领略到时代的脉搏和社会氛围。

3、掌握细节和语言的韵律:诗人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呈现情感,并通过韵律和音韵来使语言更具有美感。每一篇好的诗歌都有着特定的节奏、节拍和韵律,用字用词精准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以细节入手、以独特的韵律感染读者。

情感与社会经验相互关联

在诗歌中,情感不同于私人杂念,它与社会和经验脱不开关系。诗人需要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自身的内心呈现情感,才能让情感更加地贴近读者。诗歌作品也常常将情感连接社会和经验,深层次地让读者参与进诗歌中的感悟和思考。

  考点阐述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情感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把握情感类诗歌鉴赏题备考指要。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高考考查情感把握的主要题型有:

  一、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

 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所选句子的特点,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题。

 1.借景抒情。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带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

 2.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较含蓄,有时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情感则比较简单。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我安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3.含蓄直露兼有。这种题型虽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这首诗颔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而颈联则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理解时要各自分析。颔联:“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草草杯盘”与“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并且“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4.托物言志。古人写诗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个事物上,通过对这个事物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高考辅导《把握情感类诗歌鉴赏题备考指要》。命题者在考查时往往让考生分析作者借某个特定的物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答题时一般要知人论世,找作者情感与所托之物的共同点,实现人与物的对接,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首诗里的琴弦、棋盘具有正直、方正的特点,与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相吻合。自己的方正人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的结局。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二、整体把握诗中的情感

 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要大得多,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此题要求考生不但要结合全诗分析,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来答题,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三、四句写到梅花的意象,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由此可见,整体感知诗歌中的情感时,除了把握诗句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三、比较不同诗中作者的情感

 高考对诗人情感的考查,方法除了整体感知外,有时还可根据作者心境、身份、地位的不同,比较诗中具体情感的异同。这个比较具体又可分为两类:

 1比较不同诗中同样词语心境的异同。如2007年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中虽然都写了“独坐”,但由于作者所写的环境不同,因而导致所抒发的情感(心境)也不相同。分析时同样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感知。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的是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读书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2比较同样对象在不同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如2007年高考重庆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濛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诗歌表现的情感以伤感的居多,如离愁别绪、思乡情结、世事更迭、物是人非、闺怨情思、国仇家恨、怀才不遇等;也有乐观的,如佳节宴聚、军旅捷报、情人相会、旅游踏青等。常用以下词表达:寂寞、哀愁、超脱、凄清、感伤、婉约、思念、忧愁、孤独、失落、愉悦、激昂、奔放、豁达、激愤、恬淡、闲适等。

1

关注诗的题目

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结合诗歌的背景,我们就能迅速地读懂这首诗了。

2

注意诗歌的创作背景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3

注意关键词句、情感词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会通过某些词语或者句子来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这就是直抒胸臆。想要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就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句子和词语。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勉励之情。

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06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