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失而复得的感情会更加幸福。
失而复得的感情绝对是珍贵的。当一段感情在失去之后,重新相遇时,总会有一种别样的体验,就好似经历了一次旅行,终于找回之前失去的东西,便得到了获得感和强烈的情感共振。
一、失而复得的感情更加珍贵。
失而复得的感情也饱含了令人激动的感动、幸福的瞬间以及深沉的成长,它既能使真挚的友谊更加牢固,也能帮助我们学会如何把握珍贵的感情。当一段感情在失去,再复得之后,便能升华出更加明亮而美丽的火花,这才是我们总是期待每一次恋爱获得的回报的原因。
二、失而复得的感情更值得珍惜。
无论是男女朋友之间,还是父子母女间,都要懂得珍惜相濡以沫的感情,明白失去一段感情再重逢是多么艰难,也才能感受到失而复得的感情是多么珍贵。从更高层次来看,失而复得的感情不仅仅意味着我们不能放弃,还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勇气和宽恕力,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抱有信心和乐观,让我们能够在每一次失败后,不放弃实现理想的信念,找回被失去的任何东西。
三、失而复得的感情更加幸福。
失而复得的感情无疑是非常珍贵的,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明白“珍惜”的重要性,更有助于我们从复杂的日常中生出温馨勇敢的勇气。失而复得的感情,也可以使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安定心神,明白要做一个有梦想,怀着宽容和热情的人。
抒发某种情感的作文,需要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语言的运用来营造氛围,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引起其情感共振。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供您参考:
找到情感的源头和表现方式
首先,需要确定自己要抒发的情感,比如幸福。然后,通过细节描写找到幸福的源头和表现方式,比如家庭、爱情、友谊、工作等方面。
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
在写作中,需要注意使用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来感受幸福的氛围,比如描述幸福的场景、人物形象、细节等。
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比喻和象征是营造情感氛围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将幸福比作阳光、春天、清泉等,或者通过象征物来营造氛围,比如代表幸福的花朵、彩虹、音乐等。
运用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可以让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并更加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注意结构和篇章的布局
在写作时,还需要注意文章结构和篇章布局的安排,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强化情感的表现,比如通过巧妙的安排情节、转折和高潮来营造情感氛围。
综上所述,要抒发幸福的情感,需要通过细节描写、形象生动的描写、比喻和象征手法、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等方式来营造情感氛围。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章结构和篇章布局的安排,以强化情感的表现。
灵魂共振和灵魂震撼都意味着人的内心深处受到强烈的触动和共鸣。但是两者的意义不同。
灵魂共振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和契合,即当一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与另一个人产生共鸣和契合时,两个人之间就会产生灵魂共振。
而灵魂震撼则是指一种更加本质的内心震撼和激动,是指受到某种无法言说的强烈感受或体验的震撼。这种震撼可能来自于自然景观、人生经历、文艺作品等多种因素。
添加情感视频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情感,可以更加有效的传达情绪,它可以让我们更有感觉的体会到某一件事情,更加能够“活”起来。它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情感,更有可能让我们受到感染,因此,添加情感视频对于我们理解情感,获得更多的情绪感受是有益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要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本身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所以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不应该忽视情感的培养。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儿童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来考虑。少年儿童的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丰富,情感内容较单薄、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处于形成阶段。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各种适合教学内容,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这几方面培养和促进。�
1以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欣赏《玩具兵进行曲》这一课时,学生听到了一首节奏强烈、富有动感的音乐,好像真的有许多玩具兵在走路、摇摆、玩耍,每一个小朋友都产生了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得冲动。于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个玩具就表演哪个玩具,你愿意怎样表演就怎样表演,同学们高兴极了,都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设计动作,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表演,就这样全体学生都变成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玩具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再如:在《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即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激趣导入法,让学生猜谜语《这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时间像小马车》的学习。然后初听新歌,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让学生对新歌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并用记忆的音乐旋律学习歌谱。第三层,用学会的歌谱学唱歌词。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通过这四个层次来体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概念,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步入这个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2创设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有了良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话来启发指导学生歌唱。为了使学生产生这个“情”,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抓住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的情感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在学习六年级歌曲《一二三四歌》时假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小战士,我是教官,我们的教室是个练兵场,我们在练兵场上操练。我变换不同的节奏大喊口令:“一二三四”,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喊口令,要做到精神饱满,声音有弹性,位置靠后有力度。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下,学生的歌唱状态最佳,气息会自然下沉,小腹有紧张度,给学生创造的这种意境更能轻松的找到歌唱的状态。�
课堂上用得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让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浣、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
3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方法,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力量,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受和启发。�
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利用CAI课件剪辑一段与乐曲内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之中;轻美的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岸山影叠翠,好一幅妩媚秀丽的诗画。使学生首先从视觉的听觉上产生美感,随后教师用琵琶演奏音乐主题。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在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感情”的目的。 �
4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
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一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投入地理解音乐是有很大困难的,能达到心领神会就可以了。�
在指导学生欣赏《京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观看四大戏曲,通过对比,初步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的表演特点。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可用乐器实物演示京胡的高亢、二胡的吟哦、月琴的潺潺流水以及板、鼓、锣、镲等打击乐器的喧闹气氛,让同学们感受不同乐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比如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收集了藏族的风光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着藏族的风土人情我还邀请校合唱队的一位男同学扮成藏族儿童,在草原上迎着太阳边唱边跳,通过这一组生动的电视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对歌曲的的理解与感受,提高学生对学唱这首歌的兴趣。 我把整个教学过程都环绕这一主线,那就是:以境带情,以情带声,陶冶情操,有意识地创设歌唱教学高潮,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兴趣也会大增,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艺术创新的实质是用其他艺术手段进行创新实践,从而再现音乐的情感体验,实现艺术审美的情感升华。在教授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同时,注重“情感教学”,利用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形式,采用情趣盎然的审美方式,接受情感信息来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熏陶。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当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真正的投入,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收稿日期:2011-06-20
如何高效地促成用户消费转化?开门见山地讲关键在于:情绪。
为什么情绪很重要,先举一个真实的例子:2015年罗辑思维搞了一场卖书活动,罗胖打包卖书,一套六本,封装好了不知道有什么书,限量8000套。
一家淘宝店主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这个套装肯定会有价值,因为只有8000套。所以他在开卖的第一时间就抢了10套,8000套书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被一抢而光。
罗辑思维的留言区就有人在问,哪里还能买到这套书?
于是这位店主赶紧把这10套书上架销售,他想现在趁机加点价肯定好卖。
所以他提价到450元,结果放了两天也无人问津。然后他就降到了原价400元,还是没有人问。降价销售以后,依然无人问津,最后这套书在这家店里不了了之。
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罗辑思维那里,8000套书在一小时之内被哄抢而空?而在淘宝店主的小店里,一再降价,放了10天还是卖不出去?
原因就在于所搭建的购买场景不同,说到底就是罗辑思维和店主所调动情绪的能力有所不同。
首先,罗辑思维团队封装了6本不透露书名的套装,限量8000份,给大家制造了神秘感和稀缺感,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和参与感;
其次,罗辑思维团队是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单就罗胖本人强有力的说服能力就能调动不少观众的购买动机,制造一种非买不可,错过就会有追悔莫及的认知恐惧;
最后,制造时间的紧促感,限定在同一时间,倒计时秒表飞快的转动,大家要在一起疯抢,你大脑还在激烈地斗争要不要买?看看时间,再看看急剧减少的数量,让人没有过多的的时间去犹豫,匆忙之下就要完成下单,这种仓促感对用户的理性进行了挤压和挟裹。极大地触发了用户怕后悔,怕认知焦虑,怕错失机会的损失厌恶情绪,从而形成购买转化。
反过来再看淘宝店主,没有时间上的紧促感,没有蜂拥而至的争夺感,更没有唤起大家认知焦虑的恐惧感,商品除了陈列在那里,没有任何情绪的挑动,自然也就没有预期促成转化的购买行为。
所以情绪是什么?
有个很贴切的类比,情绪就是触发行动的开关。恐惧了,人会启动防御,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开心了,人会喜形于色,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伤心了,人会逃避现实,寻找疗养伤口的地方;愤怒了,人会进行抗争,捍卫自己的“尊严”……
这些情绪就像是内嵌在我们基因上的开关,一旦启动,就会直接地去影响我们的行为。那如何应用这些情绪开关,促成销售转化呢?
笔者分别从“产品”“营销”“设计”三个维度来一一举例,限于篇幅,每个维度,用一个典型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产品思维的情绪促成转化
互联网产品的核心要素就是产品、流量、转化率,实体多一个空间的要素。在产品阶段,如何应用情绪的转化来设计产品呢?我们知道产品的规划初期要做用户研究,用户画像分析,产品定位,用户使用地图……
在“用户使用地图”这个阶段就可以抓用户的情绪触点,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峰终定律”。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研究发现,人们对一段体验的评价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过程中的最强体验,一个是结束前的最终体验,过程中的其他体验对人们的记忆几乎没有影响。这个发现被总结为“峰终定律”。
以宜家购物体验地图为例,横坐标代表体验路径的各节点,纵坐标代表各节点情绪的好坏。我们在体验完宜家商场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值”(⑥⑧⑨)与“终值”(⑳)的体验感受上,而在其它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时间长短,对我们评判宜家体验几乎没有多大影响。
宜家就利用这个定律,在用户体验的结尾上做了一点点的优化就产生了巨大的效果,顾客只需要花1元钱就能买到一支冰淇淋,价格便宜,味道可口,这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吃到美味的冰淇淋即会缓解逛街后的疲惫,让人身心愉悦得到满足,同时又会让人觉得宜家的产品会有性价比很高的“错觉”。这个终值体验就应用地非常巧妙,花费成本不大,但却能得到用户更好地体验反馈。
因此在制定用户使用地图时,就可以利用这一规律,设计好用户体验情绪曲线,把握用户在关键节点的预期情绪,满足用户应有的需求目标,在用户没有预期的节点上制造意外的惊喜,打动用户。这也是小成本的破局打法——与其更好,不如不同,或许没有大成本的富丽堂皇,但可以有小成本的温馨体贴。
二、营销思维的情绪促成转化
营销是可以从产品(品牌)认知、情感沉淀、促成行动三个阶段做好情绪设定。重点说第二阶段的情感沉淀,情感是由情绪积累产生,有一个简单的公式:E=Σ T( FI)
情感(Emotion),情绪(Feeling),强度(Intensity),时间(Time)。
情感=情绪刺激强度,在时间维度上的求和。
举例说明:我在京东上长期购物,每次买到的商品又快又好,收到货物所产生的情绪就是满意的,长期积累下来,我就对京东的品牌以及购物体验形成了信任和依赖。如果有一次收货出现了问题,我也会找京东客服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如果换成一家新店,没有长期情绪的积累所形成的情感依赖,我可能就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给差评,投诉,甚至直接拉黑。这就是营销在时间维度较长的情感维护,营销并不是我们狭义理解上的搞活动,而是自品牌建立以后,每一个引导消费的行为都应该称为营销行为。
短期的,“bug”营销就是典型情绪转化法。讲个很有意思的实例,一人去一个大卖场去买衣服,恰巧看中一件衣服,进门就问正在看手机的老板价格,老板装作看手机没在意,大声问里屋的老婆,这衣服多少钱。老婆吆喝道“560”,然后老板说“260”。那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把钱付了,心理暗喜,拿着衣服就开溜。这就是利用人爱占便宜的心理,让人产生意外的好运。
不要以为“bug”营销只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营销方式,而传统的行业没有什么“bug”,不会存在这样的营销方式,其实这个例子就很好的佐证了“bug”营销也可以很接地气,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类似肯德基、拼多多、百度云等大公司乐此不疲地在用这类营销套路,还深得人心!
总之,运用营销促成情绪转化,就是要营造场景消费的氛围,渲染用户的购买欲望,抓住用户怕失去,怕焦虑等厌恶损失的情绪,适当地制造紧张感、竞争感、饥饿感……(当然这一系列的营销行为背后,也得用法得当,力度合适,让人自然信服,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设计思维的情绪转化
人类的共识,人是视觉感知的动物,对美好的事物都有所向往。设计不必多说,从我们的视觉感知层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产品界的大神乔布斯就是将“艺术”和“科技”完美的结合,设计出了具有颠覆意义的产品iPhone,引领了智能手机时代的革命。苹果的产品从设计体验来说,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从我的理解来说,设计是一门被动的艺术,它不会通过语言来主动推销自己,而是用既定的的形态来感染用户,传达给用户潜移默化的情绪,以此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就拿熟悉的金融产品界面设计举例。我以“用户体验五要素”来说明,设计金融产品安全可信性(确定性情绪)的落地。
战略存在层:产品定位明确,这款金融产品是做什么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什么,他们有什么需求层次,他们的年龄阶段,喜好特征……以此来确定产品的风格、色彩等标准体系。
能力圈范围层: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竞品是什么样的,给予用户什么确定的预期回报,以此来设计突出产品自身的特色,有别于竞品,优势在哪,怎么呈现给用户持久的依赖性。
资源结构层:组织结构能赋予产品的可靠性有哪些,权威机构、组织、个人的背书,知名合作伙伴的有力支持,权威媒体的报道,能力卓越的内部团队,以此来强化设计产品背景的可信性。
角色框架层:产品的结构框架,确定每个界面、元素的角色作用。在结构层面做到结构层次清晰,交互逻辑正确,操作流程明确,让用户在交互体验上感觉安全可信。
感知层:可以分视觉感知和交互感知两个维度。设计思路要考虑到:①简单清晰。一个页面只做一件事,删除冗余,信息明确;②高效贴心。减少等待,减少步长,缓解焦虑,反馈及时;③安全可控。信息脱敏,操作可控,安全提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