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江西、赣州、九江那边的方言。来不赢,来不及的意思。
延伸:
赣方言
赣方言:赣语,古称傒语,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形成于宋代,亦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和尖团音。赣语可分为昌都片、宜浏片、大通片、吉茶片、抚广片、鹰弋片、耒资片、洞绥片、怀岳片九片方言。
分布: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中北部即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修河流域及鄱阳湖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
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亦比较高。
-中国方言
南昌话,也称江西话,是江西省民间流传的一种语言方言,它是中国南方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流行于江西省的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赣州、新余等地区,是江西省的官方语言。它的发音比普通话更柔和,更有江西特色,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
南昌话的语音特点主要有:音调比普通话低,音节比较短,多以元音结尾,语调较柔和,发音比较清晰,有着浓郁的江西特色,普遍存在一些古老的发音,如“手”读作“收”,“饭”读作“范”,“水”读作“睡”等。
此外,南昌话的语法特点也很明显,它的词汇量比普通话要少得多,词语的构成也比较简单,有着比较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这也是为什么它深受江西人的喜爱,也是江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吉安市区为中心辐射邻县的吉安方言是赣方言的组成部分,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一是至今吉安没有一种可以在全区域通用的方言,存在着“方言岛”的现象。
古庐陵的中心区域赣江两岸吉泰盆地一带,基本上还可以互通语言,可是永新话、遂川话和永丰、万安等山区的话,其他地方的人很难听懂,更不会说。就是原吉安县范围内,赣江以西的永阳话、万福话,也与赣江以东的富田语相差很大,相互难以交流。要在吉安市所属的县市之间交流语言,只能用普通话了——这倒合符时代要求。这种现象正是文化多源流入的痕迹。庐陵居民的远祖大多从北方迁入,有的是举家迁移,待站稳了脚跟,同族人或亲戚随之而来,形成小村落。他们说的是家乡话,在与外界交往中受到影响,与当地语言逐步融合,年长日久,便形成了与原来家乡话有别的语音。另外,在庐陵任州、县官的,大多是外籍人,卸任后便居住下来,不回家乡,代代繁延,语音有别于其他家族,形成了“方言岛”。
吉安方言之中,就遗留下了不少古代口语,可见多方文化交流的旧迹。如“去学校”一语,吉安人只说“去学堂”或“去书院”,就是唐宋大兴“书院”,清代改书院为“学堂”之词的遗留。吉安人把躺倒后肚皮朝天的姿势称作“稍天”,这是元、明之际北方的常用语。“作兴”一词,古有抬举欣赏之意,吉安方言保留了,如“你有本事,我就不作兴你”。
二是吉安方言融汇了多方的语言因素,兼收并蓄。
与北方方言相同的词很多,无需例举。与湖南方言相同的词,有脑壳、天光、鸡公、叫化子、打平伙等;与湖北方言相同的词,有劳慰、发市(首次)、撇脱(爽快)、飘轻(很轻)等;与江浙一带的吴方言相同的词,有毛豆、火钳、领褂、结棍、吃价、拆烂污(捣乱)等;与客家方言相同的词,有走水、坐庄、后生、墨乌等。这些词虽在邻近吉安市区的地方发音有差别,但词意是相同的。又据方言专家们的研究发现,吉安方言语言结构非常简单而有系统,声韵调都是如此,而且大多无入声,外地人容易听懂。专家们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庐陵是文化贤士俊才集中之地,南来北往,络绎不绝,从而在频繁的文化交流中磨平了方言的棱角。
江西话是中古汉语,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发音、字词、语义,文化底蕴深厚,和客家话、粤语高度相似,大概分化在南宋灭亡时期。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掐kat5)、浊音(金jim6)、字(厥jue6<他>、摄shaa4<单肩扛>)、称呼(新妇xin6fuu5、爷娘yaa2yang6、嬷嬷maa2ma6),六音八调,音分阴阳、清浊,词汇量大,音韵优美。如果想听宋人怎么讲话,就听江西话(gang1xi wa)。
北方由于经过辽、金、元、清的统治,已经失去了入声、浊音,语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属于现代汉语。如果不相互学习难以互通。
江西话和普通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属于堂兄弟,你细细研究就会发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