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孩子之间的矛盾
小孩子之间闹矛盾的时候,可能只是打闹,而成人之间的矛盾,可能就是打斗了。并且在很多时候,小孩子之间的出现矛盾与打闹,有可能是有游戏成分,也可能是孩子之间玩耍的一种方式,或者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相处等原因导致的。
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其实并并不都是坏事儿,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其实是可以慢慢成长,提升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直接参与其中,并不一定是好事儿。
可能会让孩子们失去这次成长的机会,因为父母的参与,可能让两人的矛盾升级,父母的直接指导和干预,让孩子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锻炼的机会。
因此, 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父母不要胡乱参与,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思考、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虽然孩子之间打闹,闹矛盾,会惹出孩子的眼泪,可能还会让孩子受一些小伤,但这些相比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
在孩子打闹的过程中,孩子的运动能力会加强,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付出与回报、遵守游戏规则等社交原则。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春节回家在火车上遇到一位很久没有见面的老乡,和她一起坐火车的还有她的儿子,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从我见到她儿子开始,她儿子一直在玩手机,我和老乡就坐在他旁边开始闲聊。突然我发现她儿子有个特别的举动,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他儿子的头突然摇了几下,摇了几下以后像没事似的又恢复了平静。
第一次摇头我以为是他儿子的习惯性动作,就没在意。大概过了五分钟,他儿子的头又像拨浪鼓一样不由自主摇了几下。我心里开始怀疑他儿子的头摇的有点不正常。但是我还是没有说,我想再观察观察。
果不出我所料,不到五分钟,他儿子头又快速地摇几下,而后又没事了。
为了不使她儿子难堪,我把老乡拉到一边,小声问她,儿子的头怎么回事。
老乡张口就开始骂她老公,说都是她该死的老公吓的。
原来老乡和她老公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面前吵架,有时控制不住情绪,夫妻俩还大打出手,摔盆摔踠是常有的事。
孩子不懂事的时候,看到他们吵架,吓得就知道大哭。后来年龄再大一点看到他俩吵架,孩子就开始尖叫,再后来,孩子不哭也不尖叫了,而是关上门躲到屋里。
有一次她和她老公因为过年去谁家争执的非常厉害,俩人只顾得吵架,也没注意孩子去哪儿了。
等到他们战争结束,才发现孩子不见了。后来他们打开卧室的门发现儿子躲在门后面,儿子没有哭声,眼泪却无声的流着。她去拉儿子,儿子总是摇头。当时她也没在意,以为是儿子不要他们再吵架了。
第二天,按说夫妻俩没有吵架,孩子不应该再有摇头的动作,可是孩子总是不自觉的间隔几分钟头就像拨浪鼓摇几下。
我老乡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当地几家医院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孩子身体是健康的,至于孩子为什么总是摇头,可能是神经出了问题吧!
后来她们夫妻又带孩子去上海北京检查,最后上海一家比较有权威的儿童医院给出结论:孩子是神经性抽动症。
对于这种情况医生解释说,夫妻俩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绪压抑着孩子,长久释放不出去,时间长了,孩子无法承受这种痛苦,就动用心理防御机制,将其转化为躯体的方式体现出来,导致孩子出现频繁摇头的症状。
看着这样一位1米80的帅小伙,却有这个不雅的毛病,我从心里替他惋惜。
古语“谁家的灶台不冒烟”“锅没有不碰勺的”,夫妻过日子,那有不吵架的。关键是有了孩子就要注意夫妻间的争吵不能再为所欲为,想吵就吵,想闹就闹。要注意孩子脆弱的心灵是否会收到伤害。
所有的夫妻都是奔着好日子去的,但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中,夫妻难免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
当夫妻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发生争吵时,事后一定要安抚一下孩子,可以用搂抱、亲吻孩子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说“对不起,我不应该那么大声和爸爸(妈妈)说话,吓着宝宝了。爸爸妈妈只是在沟通问题,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当然夫妻吵架最好能避开孩子,如果夫妻经常吵架不避开孩子,不仅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对孩子将来的性格、认知、都有极坏的影响。
有的孩子长大后,不再相信婚姻,对婚姻充满恐惧。因为父母硝烟不断的婚姻,让他们看到了婚姻的可怕。
有的孩子长期没有安全感。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天。父母经常的吵架让他们害怕,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他们会感觉父母都不能给自己安全,谁还能给自己安全呢!
由于父母经常毫无遮拦地在孩子面前吵架,所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和蔼高大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
常说“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所以为了孩子将来有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作为父母,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35天
玻璃心这句话在国内很火,就是说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非常的弱,遇事不会解决只会哭。事实上许多小孩子也有玻璃心,却被成人们戏称为小哭包。
爱哭和忍着哭的孩子,长大后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来。
邻居老王家里有两个小孩,老二就是个小哭包,一旦被人说了觉得受到委屈,开始哭个不停,有时候还没有开始骂,刚刚开头老二就会直接哭出来。
老二和老二就完全不同,即使被骂、受过委屈,他也会把眼泪憋在肚子里,不让别人知道。老李从小就认为以后老大会更有本事,因为他很坚强,不像老二那样哭闹,实在是太没男子汉气概了。
没想到长大后竟然是老二更有出息,在一家工厂当了经理,手底下有几十个员工。老大呢自己做点小本买卖,天天天不亮就起,天黑了才歇,却还没有老二的工资高。
①没有太多的消极情绪
对那些爱哭的孩子来说,他们一旦受了委屈,就会不断地哭。父母不要认为这是懦弱的表现。恰恰相反,流泪能更好的释放情绪,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压力。
假如一个孩子受了委屈而不流泪,不表达出来默默憋在心里,只会让他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心理压力积存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成消极的情绪,让孩子开始仇视外界,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
②爱哭小孩容易共情
爱哭的孩子对别人的眼神、语言非常敏感,能觉察到别人细微的情绪变化。当某人表达了对自己的愤怒之情时,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委屈而哭泣。
又是因为他们是敏感的,所以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一旦发现别人有冤屈,就会觉得自己心里也很不舒服,于是便伸出援手。这类孩子喜欢帮助别人,在他们看来,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③爱哭的孩子比较单纯
遭受委屈时哇哇大哭,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的表现。这表明他们很直接,有委屈就会表达出来,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藏在心里。
对那些受过委屈,还不能表白的孩子,他们的心思一般很沉重,不够纯粹。自幼懂得隐忍,没有释放自己的情绪,把仇恨的种子留在心里,很难教育说通。
①不可立即妥协
有的家长看不出孩子有委屈,所以在他刚哭出来的时候就妥协了,不管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都能立刻满足。小孩如果受到委屈,也会答应帮他讨回公道。
但这样只能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以为眼泪是自己最强大的武器,只要哭出来,父母都会答应自己的要求。
②弄清孩子为什么哭
要明白孩子哭闹的原因,在孩子哭泣后家长应该询问孩子,合理的沟通,看看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哭泣,如果孩子是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流泪,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讨回公道。而孩子若为无缘无故的事哭,父母则不应妥协,应严加管教。
在孩子哭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小心,不要掉进孩子的陷阱,赶快去哄孩子,有时要学会含蓄。虽然孩子真的受到委屈,我们也不能亏待孩子,否则只会让孩子觉得世界的不公平,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您怎么看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