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们网上购物不是很频繁,因此快递收的也不多。那时候的快递小哥工作估计也没有这么忙,所以快递服务的态度是很不错的。但是,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很多东西大家都喜欢在网上买。这样一来,快递小哥们的工作量就变大了。于是,他们的服务态度开始变差。那么有人问,你在收快递时,有没有经历过让你很气愤的事?肯定是有的。首先,有一次买了台冰箱,快递小哥不愿意送货到家。其次,有一次买了一盏台灯,结果被快递小哥给弄碎了。最后,有一次自己买了一箱零食,快递小哥直接放在楼下就走了,结果包裹被别人拿走了。
一、有一次买了台冰箱,快递小哥不愿意送货到家有一次双十一,自己抢到了一台冰箱。于是,当自己兴奋地去收取快递时,快递小哥说自己很忙,有很多快递要送,因此就不愿意帮自己把冰箱抬回家。实际上,大件商品快递都是有送货到家的服务的。这名快递小哥的做法自己很不满意,让自己非常生气。
二、有一次买了一盏台灯,结果被快递小哥给弄碎了还有一次,自己在网上看好了一款台灯。但是,有人说网上买台灯不好,因为容易被弄碎。不过,自己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下了那款台灯。结果,当自己收快递的时候,快递小哥把包裹用力往地上放。只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那时候自己就知道台灯被砸碎了,当时气得差点跟快递小哥干架。
三、有一次自己买了一箱零食,快递小哥直接放在楼下就走了,结果包裹被别人拿走了记得还有一次自己买了一箱零食,快递小哥的服务态度很差,给自己打了一个电话之后把包裹放在楼下就走了。结果,当自己去取快递时,快递不见了。
那么,大家有遇到什么让你们很气愤的事吗?
不会
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01年12月29日公布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三)》和2002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将投毒罪修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取消了投毒罪罪名。但是没有法律修正案或者立法解释将之推及刑法第17条第2款。那么对于该条文的理解就会有疑问,到底是只涉及投毒行为,还是涉及包括投毒行为在内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2004年4月改名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投放毒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该种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已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我觉得这一期,陈铭说的非常好,但是我要说的是,现在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大型的,投诉功能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谓投诉功能只是公司的形象工程而已!外卖迟到了往往是公司人力过饱和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你投诉也解决不了!他们不会提升薪水去雇更多的人,因为他们也没有钱。然而你一旦投诉了,不但问题解决不了,公司为了他的形象,公司会扣员工的薪水,让员工一天或两天白干了,他们每天送餐从来都是骑车不看交通信号灯的工作,性命是他们的赌注。他们没有犯错,惹毛你的不是送餐员,而是整个经济体制。但你们的投诉,更应当理智一点。我做过送餐的调配工作。告诉你们,你们的投诉只是在害人,其余没有任何效果。
这是规则和情感冲突的选择,也是角色在社会与个人的博弈之间寻找平衡。对个人来说,是成为规则的基石,为秩序的建立做出贡献重要,还是回归自我,将每个个体(包括自己)独立看待,对每个生命的喜怒哀乐抱以理解与共情更重要?
陈铭老师讲的挺好,投诉也好,好评也罢,都是这个生人社会,商业社会的基础规则。大数据时代下,重要的是保证我们所处的信息洪流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结合罗胖讲的,不要以德报怨,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要以直抱怨,给别人等值的东西,你惹毛我了,我就给你投诉,你服务得好,我就给五星好评,是没错的,这些都是规则,是秩序,往大了说,是维持社会运行的最基本的东西。
陈铭老师从理性角度出发,认为不投诉对那些准时送外卖的小哥来说不公平,更是对商业规则的破坏,不符合契约精神。既然被惹毛了,就应该投诉,这是对个人情绪的真实反映,不投诉是一种“伪善”。
马东老师从感性角度出发,认为被惹毛的情形有千万种,我们要做的是在情绪平息之后考虑投诉这个行为会给外卖小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这种“考虑”使我们更像一个人。
理性还是感性本不能分高低。但我感觉我们的社会其实是更倾向于理性和理性衍生出的规则的。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一直被放在很高的位置上。现代社会追求纪律追求效率,理性成为人们在制定规则、决策时最重要的标准。很多时候感性的缺位是很危险的。
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里就对现代社会太过崇尚理性、对规则的绝对遵从提出了警告。他认为当年纳粹对犹太人的恶行不是因为现代人的道德沦丧,是现代化使这种大规模种族灭绝成为可能。当年希特勒选择“最终方案”来实现在德国领地上清理犹太人的目标,除了目的本身是邪恶的以外,他的决定是非常符合理性的,不存在一点逻辑上的疏漏。因为要遵守规则,许多善良的德国人成为屠杀犹太人行动中的一员,成为毁灭人性的恶行中的一颗小棋子。这并不是说长久以往,历史会再次上演。只是每个人都不该让理性与感性在自己的心中失衡,我们有理性,因为我们首先是人。
对啊,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是外卖小哥,快递小哥,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生活得都不容易,上班打卡容易吗,挤地铁容易吗,在一座城市辛辛苦苦工作十年不吃不喝都买不起一个厕所容易吗,亲人生病却发现自己那点平时看起来还算体面的工资完全是杯水车薪,容易吗,谁都不容易,如果人人都心软一点,那还怎么玩下去?
是的,都没错,我完全可以理解。外卖小哥惹毛我了,我要不要投诉他?他迟到了,汤洒了,送错了,我饿得半死火冒三丈,我要不要投诉他?
我个人,是狠不下这个心的。我非常非常喜欢马东老师的发言,我们没有办法去对那个企业发生了什么和整个流程里到底哪儿对哪儿不对做出判断,我们只能回归到我们自己。这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从高纬度的角度出发,讲出来的话往往宏大又好听,分析消费者与服务业者,分析年轻人与时代,分析女性与男权社会,分析人民与zf,但高纬度叙事往往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问题,或者说,使我们产生对问题有了理解的错觉,在具体的生活洪流里,你遇到的每个外卖员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年轻人都有现实的苦乐,每个男人女人都比那个性别的标签要鲜活复杂得多。
我们不是那一个个集体名词,不仅仅是。在那个名词之外,我们都是,更是,活生生的人啊。
我这个人总的来说没什么原则和道德底线,对人类社会也不怎么关心,如果以当今互联网的一般标准来看,我算是一个冷漠又自私的人,我只对我的生活负责,为日子里活生生的情绪负责。生活里遇到迟到的外卖员,我是不忍心按下那个投诉的按钮的,他会不会因为我的投诉失去工作?或者今天一天就此白干?迟到一定是他的错吗?是不是也有天气原因或者是上一家不准时拿外卖耽误了他?
我不能说当规则和秩序与个人情感发生冲突时,选择任何一方一定是对的,我只能说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选择,我感谢这种不同选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既让我们的社会秩序不至于崩塌,也让个人情感有了容身之处,我不敢想象任何一方不复存在的世界。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往往不在于选择了哪方,而在于有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需要捍卫的是那个余地,而不是各自的阵营。所以我不投诉,你投诉,都没有问题,这才是这个世界原本的模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