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英国天才电影大师卓别林?

如何看待英国天才电影大师卓别林?,第1张

知道卓别林这一戏剧界的大师,是因为下面这个东西。。。

(这个图是在网上找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那还是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一天突然开了一个小商店,我怀揣着老娘每天给的巨款2毛钱。

买了我最爱吃的雪糕,就是上的这个。老师说~这个雪糕的造型是卓别林,请原谅我,我当时还以为,这是和冰激凌一样,是一种吃的东西的名称。

有次学校组织看**么,

小学的时候每个月都要看一次的,只是看完之后还要写观后感就坑爹了。

看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当时就震惊了啊!因为当时看的都是《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小兵扎嘎》等等爱国思想教育片啊!这突然整出来了外国的。重点是人物不说话,全程背景音乐的**出来。

后来知道,这是一部默片**,是喜剧大师卓别林先生在有声**已经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自己亲自担任导演,编剧,主演,卓别林大师甚至自己创造整个《摩登时代》的音乐配乐。我就知道大师就是大师。

大师拍摄的都是喜剧,但是超人的勇气让他在自己的影片中充满了批判,在批判中却又充斥着单纯而无私的爱情,当他遇到喜欢的姑娘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把自己的一切给喜欢的姑娘。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些著名的喜剧演员都有抑郁症,不仅是卓别林有,也有罗宾·威廉姆斯,罗温·艾金森也有,金·凯瑞也有,星爷也是,这些默默地给大家带来笑声的抑郁者。

卓先生与梅老板的合影

伟人的一生无法被复制,但可以被学习。

最近看了一本由王志艳编著的书《告诉你一个关于卓别林的故事》,颇有感触。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1889-1977),英国**演员,导演,制片人,喜剧大师,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晚年被英国女王赐予“斯宾塞”的姓氏,封为爵士。几个称号浓缩了他一生的传奇力量。

五岁登台帮母亲解围,童年生活颠沛流离,父亲酗酒母亲生病,父母离异。父亲再次成家,母亲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他们基本的生活温饱都无法满足。所以,卓别林与他的哥哥不得不在年幼时便开始讨生活过日子。

他说,青春是乐观主义中最突出的因素,因为青年人会本能地感觉到:厄运只不过是暂时的,永远背时或一直走运都是不可能的。时运总有一天会转变的。这种乐观精神以及对生命时刻充满希望开启了他的舞台生涯。无论人生之路有多么艰难,对于出生于演员家庭的卓别林来说,成为一名优秀演员是他毕生的理想。千百次厄运以后希望的曙光终究会照耀在他的身上。

卓别林的聪慧机警与天赋让他在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第一次正式参加的戏剧是《吉姆:一个伦敦人的传奇》,接着在《福尔摩斯》中饰演比利。他的逗笑天分在观众与剧团面前表露无遗,这也让他得以进入卡诺剧团,开启人生中进入辉煌事业的大门。在卡诺剧团中,他参演名噪一时的《足球赛》,这个才气十足的少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名气也广为人知。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他随剧团去法国,去美国出演《银猿》。舞台是卓别林艺术的开端,同时舞台让他被发现,开启了另一项更伟大的艺术——**。

**成就卓别林,卓别林发展**。他的才华,他的天分,他的执着让他在这个行业中成为佼佼者。最为著名的是卓别林所创造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头戴黑色圆顶礼帽,身穿黑色小西装,肚子露出白色衬衫,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双脚岔开走活像一只大鸭子。这个人物活灵活现笑料百出。观众们都成为了忠实粉丝。

卓别林不仅是演技实力派,同时他还会编剧、导演。这种才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勤学勤思的品质。他的灵感来自生活中的小细节,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用在他的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遇雨》是他指导的第一部影片。付出就会有回报,曾经一穷二白的卓别林在中年时期,因为**成为百万富翁,众人仰慕的明星,并成立属于了自己的制片厂与**公司。

卓别林在美国先后拍摄了《寻子遇仙记》、《巴黎一妇人》、《淘金记》、《马戏团》、《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一个国王在纽约》、《香港女伯爵》。他的影片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城市之光》与新产的有声片分庭抗礼,甚至超过有声片的卖座率。《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最后的一部无声片,他用一首的最后一首混用英、德、意、俄、西班牙的歌曲结束了无声时代。《大独裁者》讽刺希特勒的行为,受到德国纳粹分子的恐吓,卓别林坚持自己反战的想法,批判人类的敌人,不畏危险不惧威胁。有人评价说,这部剧是笑与怒的史诗。

卓别林说,正如其他人一样,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个别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人,一个具有祖先遗传的那种奋发进取精神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我们自己比较便明白。伟人确实无法被复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的人生,学习他对生活的态度,对热爱之物的执着,对生命点滴之物的珍惜,对世界的思考。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心中的大人物,甚至成为影响这个世界的伟人。未来的事谁知道呢?至少我们得拥有这份美好的愿望不是吗?

  卓别林

  说到**喜剧,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卓别林,他在银幕上以层出不穷的噱头、 滑稽的表演和他独创的头戴破礼帽、脚登大皮鞋、手拿细手杖,迈着企鹅步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给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笑。然而在这种欢笑背后却隐藏着人生的孤独与凄凉。他的喜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因素融入其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美国**史学家路易斯约可布斯说:"谈论查利卓别林也就是谈论**。美国**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查利卓别林那样,成为全世界这样珍爱的人物。"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伦敦一个贫苦演员家庭,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舞演员。他的童年动荡不安,10岁时他就进了一个滑稽剧团充当演员,开始独立谋生。1907年他加入著名的卡尔诺哑剧剧团。1913年他随团去美国演出,其间与启斯东公司签定了合同,开始在制片人兼导演--塞纳特手下拍片。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不久,前文提到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在他的第二部影片《阵雨之间》中首次登台亮相,成为日后卓别林喜剧**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他拍摄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哑剧技巧、完美的银幕形象成为闻名世界的喜剧演员。

  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等。

  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

  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不可逾越的高峰。

  个人感觉:我常常被卓别林的黑白片的形象,虽然都是默声片,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卓别林一直拒绝有声**,他认为有声**破坏了**艺术,当然,由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些观点不免带有局限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卓别林不愧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明星而他作为伟大的喜剧**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同时,表现出对不幸命运的抗争,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百折不挠的追求。我们欣赏卓别林的影片,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哭,则流着真诚的眼泪。卓别林对**艺术的伟大贡献,写下了好莱坞**史,乃至世界**史上光辉的一页。

  主要作品:

  《淘金记》、《狗的生涯》、《发薪日》、《纽约王》、《越狱》、《小孩》、《大兵日记》……

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1889—1977,生于英国,成于美国,终于瑞士,著名演员、导演、编剧。大师一生正如荧幕中的那幅形象,不同的是,现实中,流浪的是他的心。大师的一生跌宕起伏,就让我们追随着时光的脚步,走近这位大师。

早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艺人家庭,很小时父母便分居,卓别林与其同父异母哥哥雪尼随母亲生活,1896年母亲失业,兄弟二人被送到少年感化所,12岁半时父亲酗酒去世,母亲患精神病被送入精神病院。在他早些年的日子里,卓别林成了一名流浪儿,不管是卖报,杂货店助手,佣人,童工,他都干过,可艰苦的日子没有击碎他那颗宝石般剔透的心。

自小他们的母亲就用乐观的心态开导着他们,观察路上行人的神态,猜测路人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模拟舞台上的歌剧,让贫苦的日子没有悲伤相伴,这也很大程度上起到对卓别林的启蒙。

当卓别林17岁的时候,在兄长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与当时著名剧组导演卡尔诺相见的机会,他因自己别具一格的演技被卡尔诺看中,进了剧组。瞧着,他是如何把握住机会的。

在进入剧组后,他浮夸的动作和协调的四肢总是能让客人捧腹大笑,他很快便塑造出醉酒汉这一形象,很快,“卡尔诺剧组有个醉酒汉”便人尽皆知。就是在剧组这段时间,那年他19岁,他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一个他思念了一生之久的深爱之人。

其名为海蒂·凯利,那一年,她15岁,二人一见钟情,卓别林甚至为了约会而擅用了剧组西服,可对于一个痴情的穷困小伙子,他还算不错,不久后他便向海蒂求婚,这一次,没有了结果。他承诺道,会为了她献出世界上最璀璨的珠宝,带她周游世界,他有能力和决心可以做到这一切,他坚定的做着承诺。可海蒂最终还是拒绝了,或是父母的阻拦,或是不想过早结婚,或是对这个小伙子的不信任,终于,他们散开了拉着的双手,“可我永远爱你。”

很可惜,上帝不希望他过多的停留在一个路口,便催促他前行,这一别,成了永远,在多年后战乱下的大流感里,死神还是带走了她。

1910年9月与1912年10月的两次美国的巡回巡演,为他打下了更多名声。很快,1913年春,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来自**公司的信件,一封让他带他走上殿堂的信件。启斯东**公司的纽约总公司与其联系,每周150美元的高额工资令他心动了,双方签订一年的工作合约。

面对**这一刚刚兴起的新事物,即便是卓别林在合作之初也无法很好应对,面对镜头而非观众的他有些不知所措,“哦,该死,我宁愿没有什么合约,真是见鬼”导演咒骂着,很显然,卓别林必须要在此刻做出选择,是功成名就还是黯然回首?

在一次录制中,他挑选着衣服,一件又一件,就在他拿起那盏礼服帽,一道跨越了岁月长河的灵感涌了出来,这是出现在早期贫苦生活的记忆——一个流浪汉?!!对,细手杖,皮鞋,对了,可以再配上大号裤子,还缺一样,是什么呢?他在镜子前不断打量,一道细致的小胡须。

“哦,老天爷,我就没见过比他更天才的了,他究竟是怎么想到的,太搞笑了”导演赞不绝口,在这一年,卓别林拍摄了《谋生》《20分钟的爱》《美宝的婚姻》,几场**下来,卓别林的人气像坐了火箭般的上升。同年年底,卓别林为期一年合同到期,Essanay**公司以每周1250美元工资以及10000美元的签字费挖走了卓别林。在其公司中,他遇到了埃得娜·珀维安斯(未来第一任妻子)先后上映了《流氓》《工作》《女人》《在银行》《警察》。

已经具备实力的卓别林产生由自己导演制作**的念头,结束与该公司的合作后,于1917年6月17日与First National Exhibitors Circuit公司签署合同,提前为每部卓别林的独立制作**支付预金,在此期间卓别林与埃得娜·珀维安斯联系,她开始出演卓别林**的女主,两人的感情开始升温,一直到两年后,卓别林提及结婚而不了了之。即便分手后,埃得娜也常常出演其**,甚至到1985年都能领到卓别林发的工资。

在此期间完成《狗的生活》,并于1918年建成自己的制片厂,同年推出《从军记》,并结识了16岁的米尔德丽德·哈里斯,二人互生情愫,而后结婚,在卓别林的个人传记中有提及到这段婚姻,是因假怀孕欺骗而起的,令人惋惜的是这段婚姻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

1919年推出《光明面》《快乐的一天》,1921推出《有闲阶级》,1922推出《发薪日》,同年波拉·尼格丽成为卓别林的绯闻女友,二人并未结婚。

1923年推出《巴黎一妇人》,1924年35岁的卓别林迎娶丽塔·格雷,婚后产下两子,然而卓别林私生活不检点,婚后也出现多次出轨行径,二人于1928年离婚,为此卓别林要为其提供巨额赡养费,同时被公众愤怒抵制,也是在这一期间头发开始发白。

于近些年,卓别林转换思路,不再主推数量,而在提升质量,1925年推出《淘金记》记录圣弗朗西斯科淘金浪潮,1928年推出《马戏团》,这两部**为其赢来学院奖。1931年拍摄《城市之光》同年与私人秘书梅·里维斯产生情愫,但随后发现她脚踏两只船,便断绝关系。1936年推出《摩登时代》,用以讽刺工业化带来的众多失业,同年与宝莲·高黛秘密结婚,二人同样出身贫寒,惺惺相惜,只可惜这段婚姻仅仅维持6年,卓别林为人浪漫,长相帅气,可唯独不会长期相处,当他把精力都放在了**上,那么婚姻反而受到了冷落。

1940年,他拍摄了《大独裁者》,这部足以让他登入大师殿堂的**,因为正值希特勒上台如日中天的时期,公然当面挑衅希特勒,这绝对是绝无仅有的。拍摄期间的艰难程度难以想象,能否上映是个问题,就是在制作过程中剧组常常收到恐吓信和一些其他威胁,所有人都认为卓别林疯了。可事实上,他这一举动,正展现了他在同胞受难时的不屈尊于*威的高洁,此部**最后的演讲深入人心,是卓别林倾心之作,百看不厌。

说些题外话,《大独裁者》被希特勒看了两遍,我们仍不知道他是以怎样的心态去二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个恶魔。

1942年,琼·拜瑞被选定为卓别林下部作品的女主,在相处过程中开始了交往,可琼伴随有较强的心理疾病,二人不了了之。

1943年,琼产下一子,然后向法院起诉了卓别林,可经过血检,确定此子非卓别林的孩子,最终审判以血检不做效力,卓别林为孩子提供抚养费。此次事件令卓别林名声跌落谷底,给他了沉重一击。同年认识了18岁乌娜·奥尼尔,她在卓别林身上找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立刻离开了自己男友尤金·塞林格,不顾父亲阻拦,与卓别林私奔,二人感情坚定,婚后生育八个孩子,相伴一生。

题外话:尤金·塞林格是位作家,希望可以巩固与女友的关系去参军,平平淡淡度过一生,而后得知女友随卓别林私奔,悲痛不已,最终写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一代美国青年。

1947年推出《凡尔杜先生》,1952推出《舞台生涯》,同年移居瑞士,离开了美国,这个让他做了自由梦的地方,但是却始终没有批准让他转入国籍。

1957年拍摄《纽约王》

1967年拍摄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

1975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封号

1977年于圣诞节早上安然去世,享年88岁

即便一生制作影片无数,占据无声**榜首数年之久,却遗憾未有奥斯卡奖项,这不是卓别林的遗憾,而是奥斯卡的遗憾,而后于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赞道“在本世纪为**艺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他的一生走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他在感情上是个失败者,可能是由原生家庭引起的,而又没有在后天进行过良好的教导及治愈,但是在世界**史上,永远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为一个时代留下了独特的艺术。

致敬永远的大师,卓别林

卓别林出生于1889年,卒于1977年。卓别林的故乡是英国伦敦。卓别林简介中介绍到他是英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喜剧家,主要从事的行业就是影视行业,主要表演领域是喜剧。卓别林除了参演其他人拍摄的影视巨作以外,还自己当导演,写剧本。由此可以总结卓别林不仅是一位喜剧家还是导演和编剧。卓别林简介中还提到卓别林出生在伦敦这样一个大都市,但小时候的生活却是十分艰苦的,因为家庭比较贫穷,卓别林只能在济贫的小学上学和居住。卓别林的父亲是一位剧作家,对卓别林的影响是很大的,再加上卓别林从小就表现出表演天赋,在不到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一名演员,进入了一个少年剧团。在这里受到专业的训练与指导,在一次圣诞节晚会中,卓别林扮演了一个动物的角色,因为他天生的喜剧感,使得他在这部作品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卓别林在喜剧舞台上好不容易有了一定的起色,却遭遇到了父亲去世的变故,这使得卓别林没有了父亲的照顾,喜剧之路走的十分艰辛。为了生活,卓别林不得不去做杂活,卖报纸,在理发店以及医院当小工。一段艰辛的生活过去后,卓别林受到了哥哥的鼓舞,他便准备向当地的剧院毛遂自荐,卓别林的才能很快便被发现了,由此卓别林又开始了喜剧之路,而且越来越有成就。时隔一年,卓别林已经在**中担当主演的角色了。

二十世纪,带给人们无数欢乐,至今也让人们无法忘怀的伟大喜剧明星查理·卓别林,他的经历丰富,身上的故事也特别多。下面就是两个比较有名的卓别林的故事有一次,卓别林走在一个偏僻的路上,突然,一个人从背后拿枪顶着他的头说,把钱交出来,不好,遇到劫匪了,卓别林想,不过卓别林很快就镇定下来,他把钱包递给劫匪,还恳求劫匪说,这钱是我老板的,你这么拿走,我的老板一定以为是我把钱私吞了,你拿枪在我的帽子上开两枪吧,这样老板就不怀疑我了。劫匪一听,心想这人这么诚恳,就答应他吧,于是就在卓别林的帽子上开了两枪。卓别林看着帽子上的两个窟窿,又对劫匪说,老兄,为了显得更逼真,请你在我的衣服和裤子上各开两枪吧,劫匪又照做了,这时卓别林一看枪里的六发子弹打完了,挥起拳头照着劫匪的头上打去,劫匪当时就晕了,卓别林拿起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开了。

有一次,卓别林来到上海,中国当时很有名的**演员韩兰根陪他去逛城隍庙,肚子饿了,韩兰根请他去吃芝麻猪油汤圆。一向机智幽默又见多识广的卓别林这下难住了,他不知道这汤圆是怎么个吃法,一口咬下去,吱地一声,馅汁溅得到处都是。他吓了一跳,又舀起一个,仔细端详,还问韩兰根,这汤圆光溜溜的,又没有缝,这馅是怎么进去的,韩兰根听卓别林这么一问,笑得合不拢嘴。通过卓别林的故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机智勇敢并且幽默可爱的喜剧人。

卓别林作为一代喜剧大师,他那滑稽的动作吸引了很多的观众。可是卓别林却在1977年的时候去世了,提到卓别林的死,难免会让人觉得十分遗憾。那么卓别林怎么死的呢关于卓别林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意外,因为卓别林不是因为身体原因自然死亡,而是服用了过多的安眠药而意外死亡,这个意外的消息震惊了很多人。卓别林去世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卓别林去世这年已经有八十八岁了,但他的身体还十分硬朗,还可以出国。卓别林因为要和亲朋好友团聚,在瑞士的一家酒店摆设了宴席,在吃饭期间卓别林还和家人有说有笑的,谈谈人生。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在聚会结束后,毕竟卓别林年纪已经大了,便早早去休息了,可是这个时候卓别林就是睡不着,家人都睡着了他还是失眠。于是卓别林便吃了几片安眠药好让自己早点睡着,在合理的范围内喝安眠药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卓别林这里却出现了问题,卓别林在喝完安眠药后和快就睡着了,可是这一睡就再也没有起来,卓别林就这样意外的去世了。在家人发现后,便把卓别林带回到了美国,经过分析后对卓别林的死因得出了结果,就是在喝酒后又吃了安眠药,这就是造成卓别林死亡的原因。安眠药和酒精同时对卓别林身体产生了影响,再加上年龄大了,便造成了卓别林的死亡。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就这样离开了。

卓别林的身份除了是一位喜剧演员之外,他还是一名导演。提到卓别林**,有多部**都是他自己当导演拍摄的。《城市之光》就是卓别林导演的一部**,影片仍然继承了卓别林**以往的特色,那就是无声的,喜剧效应通过卓别林的动作以及滑稽的表情所体现出来。这部**的背景是当时美国正遭受着经济危机,卓别林将这一背景适当的融入到了**中,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遇到了一个卖花女,他们之间所产生的爱情故事。这就是间接的把社会中的现实情况融入到了影片中,影片在当时受到了十分好的评价。

《大独裁者》也是卓别林导演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最独特的一点就是有声,不再是以前那种无声的**了,这也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影片。《大独裁者》创作的背景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的二次大战,犹太人遭遇到了十分不公正的待遇,卓别林利用这一背景,将自己刻画为当时的法西斯统治者希特勒,他的残酷暴行都被卓别林表演的淋漓尽致,卓别林之所以选择这一角色就是为了突出对希特勒暴行的不满,对希特勒的一种讽刺。此部**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部很有纪念意义的**。《摩登时代》也是一部很出名的**,在这部**中卓别林自导自演,创作也是有历史背景的,美国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困顿。卓别林所饰演的是一位工人,他经历了精神层面的起起落落,最后和一位孤女产生了爱情,这部**从侧面是想表达出来即便是经济危机,但人性的光辉是不会被磨灭掉的。

City Lights(城市之光)

导演:查理•卓别林

编剧:查理•卓别林

主演:查理•卓别林 沃基妮娅•切瑞尔 哈里•梅尔斯

国别:美国

年份:1931 片长:1小时21分12秒

希望采纳,谢谢!

幽默与人性是卓别林艺术创作时始终重视的两大元素。不论是在演戏、写作、导演、制作、作曲方面,他都拥有无人可及的才华。

战时环境特殊,原本流行的大胡子影响吃饭和卫生,且很难戴上防毒面具,士兵大多把嘴两边的胡子剃掉,只留下中间一撮。希特勒是卓别林的影迷,两人都留着同样的“卫生胡”。

简介

1953年初,卓别林最后一任妻子乌娜代表他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并在那里生活到最后一刻。

二战结束,雪尼退休,在法国南部定居。他每个夏天都去瑞士看望卓别林。卓别林76岁生日那天,雪尼去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69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