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三部的第十七集。
如风早已心仪铁心,决定不再替纪晓岚查案,让铁心为之感动不已。乾隆与和珅被官兵以暴民的身份押进河间府,恰好躲过了城门口等候皇上的定中。为脱身,乾隆用金烟杆贿赂牢头从狱中逃出,而将和珅一人留在狱里。
刚出来,就遇上了也直正在找人假扮灾民替河间府说谎,一眼就选中了乾隆。乾隆顺水推舟假扮灾民,从中了解到河间府弄虚作假的行为。还因此见到了前来视察的假格格虎妹,觉其十分可爱,并未将其拆穿,可多心的定中此时却将格格的奶娘带来识穿了其虚假的身份。
扩展资料:
幕后制作
《纪晓岚3》想再度取得观众的认可要费一些心思。编剧邹静之强调要有“熟悉之中的陌生感”,只有在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上出现变化,才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因而这回的变脸会让观众意外:纪晓岚变成了一个受人欺压的可怜形象,第一集就被陷害入狱。
光靠男人“变脸”还不行,主要还得更换新鲜血液。前两部中袁立演的杜小月,泼辣聪慧正好投合观众的口味。第三部中小月却由台湾女星张庭饰演的陆琳琅替代,那么如何为观众交待小月的“出局”?邹静之想了个奇招,他居然让小月“速配”成婚,离开纪大烟袋。
补小月空缺的陆琳琅依然周旋于铁三角之间,而且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但一贯擅长“耍宝”的张庭,此次却变得知书达理。张庭说认为琳琅和小月不同,读过诗书,她在表演上要收敛一些,接这部戏是因为她很久没有演楚楚可怜的小女人,希望让观众看到她的另一面。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
清乾隆朝的大臣纪晓岚与和珅仿佛是皇帝身边的哼哈二将,一忠一奸。纪晓岚刚直守正、秉公执法、品性无私;而和珅阴险狡诈、惟命是从、贪赃枉法。纪晓岚一直与和珅斗智斗勇,最终胜出,留下美名···。
(剧照)
世间流传的有关纪晓岚聪明睿智的故事很多,给人留下其风流倜傥的上好印象。
史料记载中的纪晓岚,名为纪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7月(清雍正二年),卒于1805年3月(嘉庆十年)。纪晓岚一生历经三朝,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他是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任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从这些记载可知,纪晓岚的文学文字才华绝不虚传,不然绝不可能胜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在有的影视剧中,给人印象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和珅三个人年纪都差不多,完全像是一代人,而且似乎和珅比乾隆帝年纪还大一点。
查阅史料会吃惊的发现,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康熙五十年)出生,年纪最大;纪晓岚1724年出生,比乾隆小13岁;论年龄和珅完全是一个后生晚辈,他是1750年(乾隆十五年)出生的,比乾隆皇帝小39岁,完全是乾隆的孙子辈;比纪晓岚小26岁,也是隔代人的年龄差。
受文艺作品和世间传闻影响,给人印象好像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在朝中结怨颇多。事实却恰恰相反。历史中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是忘年交,而且感情相当不错。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更多的是默契配合。
在同朝共事中,和珅对纪晓岚时有关照;在人际关系上,纪晓岚对和珅细心提醒真诚相助。同时,纪晓岚对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虽然在文学上朝中无人可比,但在治国和理财上他远不如和珅。
事实上,纪晓岚本身只是乾隆帝的御用文人,也就是说,他与和珅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再者,两人都颇受皇帝喜欢,也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两个支柱人物。试想,乾隆帝比较仰仗的两个大臣,每天斗的不可开交,那与“康乾盛世”的朝景也不协调啊。
(纪晓岚画像)
从出身上看,纪晓岚是汉族,其父纪容舒是康熙朝恩科举人,曾任刑部江苏郎中,云南姚安军民府知府,晋封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也算是一名大学士。和珅则出身于满洲钮钴禄氏的正红旗,其父是福建副都统常保。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作为正宗满人后代,钮钴禄氏渊源还沾有皇亲。这就说明了为何他年纪小、出道晚而升的快了。
和珅19岁时(1769年)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没三年就升成了三等侍卫,又没过三年升成为朝廷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接着又不过一年,也就是1776年,26岁的和珅就已经成为户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国史馆副总裁、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头等重臣。这时候的纪晓岚,不过是文渊阁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编修官。从品级上讲,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从一品;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尽管年龄比和珅大了26岁,但在官职和实际权力上根本没法跟和珅这位后生晚辈相比。
有人认为,虽然纪晓岚为人没啥不道之处,但他深谙为官之术,也难免为了自己仕途顺利,主动与年龄晚一辈的和珅接近,跟和珅成为“忘年之交”。
至于纪晓岚在朝野发挥的作用,也远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所办成的大事,就是编书。《四库全书》、《历代官职表》、《契丹国志》、《河源纪略》、《八旗通志》这些历史文献的传世均与他有关。直到和珅死了,在嘉庆朝,纪晓岚才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和珅画像)
有则史料介绍说,前些年,讲述纪晓岚生平故事的电视剧受到观众欢迎,纪晓岚的后代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其实我们的祖先纪昀先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他跟和珅是忘年交的关系,亲密的时候远比对立的时候多得多···”
1.清朝时,纪晓岚与和珅同时在朝为官,纪任侍郎(官名)和珅为尚书(官名)。
2.一次,两人一起喝酒,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意思是“侍郎是狗”。
3.纪晓岚非常机敏,知道和珅在骂自己,就不动声色地回答:“上竖是狗,垂尾是狼”。意思是“尚书是狗”。
和珅想用“是狼”是“侍郎”的谐音骂纪晓岚,没想到纪晓岚用“上竖”是“尚书”的谐音回击了他。
这是个喜剧。人设扁平是应该的。小人谗佞,正人君子无趣是省力的塑造法。再加上你得让小人吃瘪,你代入皇帝觉得和珅舒服,代入其他角色,其他人遭罪清朝的各种刑罚和陋俗压根没给你表现。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说句真话,《铁齿铜牙 纪晓岚 》里,纪文达公除了本名对,表字对,外号对,爱好对外,哪!都 !不!对!怎么说呢……历史上的纪文达公据说好仨东西,猪肉,美人,烟,但是你看剧中,除了烟……甚至在剧中,纪文达公连妻子都没有,家里就一个不算妻子不算女儿的杜小月,还有一个婢女杏儿。
这种角色的塑造和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大为不符,自然对剧中的纪文达公存在抵触。毕竟大家很多人想象的纪文达公应该是一个奉旨纳妾的好色之徒。不过嘛,我得把话说清楚了啊……这个纪文达公好这口儿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是野史,而纪文达公好色那几个妻妾很多都是民间传说,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另外,民间传言和正史的的加把加把也就……七个?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不至于说就是个词臣,但是在乾隆管事的时候做的最有实权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乾隆”禅位“才做到协办大学士。
做的官最大的三个应该是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怎么看,自然和掌管内务府,管过户部,入过军机的和珅没法比了。而且和珅既可以说是宰相,也可以被叫做和中堂。纪文达公只能被叫做纪中堂,不属于殿阁大学士算不得宰相。因此,总的来说,这部戏里的角色和历史上的角色简直是差去甚远,觉得有些抵触自然是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登徒子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自在。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这部戏里面,和珅的角色是一个”小“反派加上一个笑星。第一,是一个”小“反派,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当然了,历史上和珅的确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他虽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但是毕竟没有谋权篡位,和那些反贼还是不一样的。至于笑星……大家看和珅算卦那一段去,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有没有?
但是剧中纪文达公却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虽然说是风流才子,乾隆称“书生本色”,但是毕竟没有明着写。而剧中纪文达公回忆文鸾那一段反倒是一段悲伤故事。同时,剧中理想化地突出他的清廉和正直。最基础的,看和府那富丽堂皇,再看看人家山珍海味,再看看人家的妻妾成群,侍女成队;反观纪府上下就三间屋子,一根金烟杆外加一只鸟;每天花生毛豆青菜淡汤,吃条鱼就算改善生活了;全家上下就那么仨人。
当然了,这方面和历史也是差不多的。纪府今天还在珠市口,勉强一大四合院……和府可是比恭亲王府还大的。但是,这么一个一品大员过这种生活,本身就和大家所认为的所不符合,尽管从同朝为官的朱文正公的情况看,那种生活其实才是正常的。而且众所周知,这大忠大义之人其实很容易招黑的。毕竟大忠大义说白了就是脸谱化。而脸谱化的角色是很难讨喜的。所有剧中完全是正面角色的形象最后都会被各种翻案的招黑,比如说94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诸葛亮。
而和珅一方面表现了其贪污受贿的一面,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另外一方面则凸显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和“一本正经”的一面。相比于纪文达公,和珅的角色更加“符合生活”,俗称“更加可爱”,这也因此更受大家喜欢。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烧车案。那电视剧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历史史诗,比如说监粮案。而历史上的确有个吴卿怜,但是吴卿怜是被和珅留下了,和乾隆爷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剧中的烧车案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白案了。剧中那个一身正气的巡城御史海升其实是因为家庭矛盾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纪文达公因为海升是当时的重臣阿桂的人,而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自己的恩师,因此有心偏袒。东窗事发后才推脱自己”不通刑律和近视眼“,反倒是和珅这次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烧车御史确有其人,不过应该是谢振定……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而和珅呢,则会说一些比较符合现在的人在职场上混迹打拼,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这里面我就不一一截图了,毕竟咱实在不想那么慢慢慢慢的做……我就给大家找两个片段吧:监粮案,纪文达公推举王站住之后和珅和纪文达公的对话。燕城案当中二人狱中的对话。
这是一部戏说剧,因此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完全不同。福康安历史上可不是和珅那边的人,恰恰相反和纪文达公关系不错。朱文正公、刘文清公等人也和剧中有出入。哪部电视剧都有出入。看看可以,当真你真的输了。还有,王刚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喜欢这个和珅,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无脑的将这个和珅当成历史上的和珅并且大加吹捧……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毕竟,纪文达公多少年后还是纪文达公,刘文清公多少年后还是刘文清公,但是和珅多少年后,还是上吊在狱中的那个和珅。
第23集。从出发的第一天起,和珅就对任"监军"的莫愁、小月头疼又无奈,只好百般巴结笼络,生怕惹翻了她俩,又给自己招麻烦。皇室亲宗金大人看不惯和珅的所作所为,串通小月、莫愁好好教训了一顿肆意摆谱的和珅,使其莫名其妙地被逮入大狱,吃尽了苦头。
小月、莫愁逞了一时之快,因怕三军无帅,让敌军趁虚而入,才携金大爷的大烟袋锅子入狱看望已被折腾得奄奄一息,苦不堪言的和珅。从未遭受到这般待遇的和大人受尽了奚落,闹足了笑话。纪晓岚一入甘境内,即奉旨将同行的王廷赞收捕,为求活命,王同意配合,出演一出苦肉计。
杭州任职的王旦望深恐甘肃的予案人员守不住阵脚,将自己的不法行为败露出去,急欲返回一探究竟,为了找到合情合理的告假事由,人面兽心的王旦望竟加害八十高龄的老父,以抚灵柩回原籍为名,得到恩准。皇上怜才,吩咐听差保护苏卿怜,免受其义父牵连。
扩展资料
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皇帝执政年间,当时社会表面上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被满人自称为所谓的康乾盛世。然而,表面上的国泰民安,掩饰不了各种日益激化的深层次的矛盾。如何清除图谋不轨者,平衡君臣矛盾等问题都摆在当朝执政者乾隆皇上面前。
乾隆是一个中年怠政、好大喜功、深谙权术之道的独裁统治者。他颇能利用大学士纪晓岚刚真守正、秉公执法的无私品性为自己办事,又特别欣赏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和珅摇尾乞怜、惟命是从的献媚之术。而纪晓岚与和珅,则是一对多年来格格不入、南辕北辙、互为政敌的冤家对头。于是围绕着这三人这间,便产生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或长吁短叹的悲喜剧。
第二部
《铁齿铜牙纪晓岚2》由“科场奇案”、“书魂”、“元宝迷踪”、“都院内外”和“情债风流”五个单元故事组成。本剧集中,纪晓岚与和珅之间的对抗愈演愈烈。“科场奇案”中讲述和珅虚以招贤纳士为名,实则聚敛钱财,纪晓岚怒揭科场弊病。“书魂”中乾隆(张铁林饰)准备修订 《四库全书》,任命纪晓岚为总纂官,结果招来和珅妒忌,暗插颜如玉(马伊琍饰)在其身边,伺机报复。
“元宝迷踪”围绕齐家私吞国库银两展开。“都院内外”的正邪之争,及“情债风流”的英雄难过美人关更是看点不断。
第三部
本不平静的京城,因为江南女子陆姑娘的到来变得更不平静。此女人深得乾隆宠爱,暂住于纪府。一来怕后宫得知此事,二来感觉此人并非简单,故纪晓岚成天心怀忐忑。和珅早知此人为汉官陆润泰之女,其父被国舅陷害,含冤而死,出谋者正是和珅本人。为斩草除根,设计陷害陆姑娘。皇后也暗中作梗。
不料误杀和珅表妹常四,惊动乾隆。皇后为保国舅,抓住陆姑娘家人要挟乾隆。却不想被纪晓岚无意发现并将其救出。同时他也逐渐将陆家冤情破解。已无退路的国舅畏罪自杀,和珅险象环生。太后接见陆姑娘,认她为干女儿,代替小月,住在纪府。
第四部
《铁齿铜牙纪晓岚》第四部共分5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独具特色。忍俊不禁的人物,诙谐幽默的对白、令人捧腹的桥段、扣人心弦的情节,发人深省的故事,不但会让观众们重新拾起对《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回忆,而且还会给大家带来不同以往的惊喜。
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关系:
历史上的纪晓岚比和珅大很多,两人相差26岁,晚年的纪晓岚性格收敛了很多,为人处世也变得圆滑,知道该如何明哲保身。对于和珅,纪晓岚不攀附、不得罪,除了工作上必要的交集之外,尽量与和珅保持距离。所以历史上的和珅和纪晓岚并非像电视剧上所描述的一对活宝“冤家”关系,电视剧只是某种迎合市场的杜撰,他们的关系其实是很好的往年交。
从年龄上看,和珅比纪晓岚小26岁,不是一辈人。1754年纪晓岚考中进士入翰林,之后纪晓岚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编书,文学侍从)。而1773年和珅23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得到乾隆皇帝赏识,从此平步青云,1776年就做到了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
二人当时地位不是一个量级,纪晓岚不可能与和珅有多少直接较量。和珅在乾隆面前炙手可热,纪昀则被批评为读书不明事理。他们之间真实的关系和民间传说相去甚远,和珅也压根就没把纪晓岚当成对手。两个人年纪差距很大,虽处理国事的意见有分歧,但一直都是相安无事,但是最后却因为一块牌匾开罪于和珅。
有一次和珅的新的宅院建成后,想题一块匾额,于是就想请在文学领域德高望重的纪晓岚题匾。 纪晓岚参观完后便题了“竹苞”二字。 和珅得此牌匾,非常高兴,经常向别人炫耀。不料被乾隆识破,“竹苞”二字拆开就是个个草包!和珅火冒三丈,从此便和纪晓岚结下了仇。 以上就是纪晓岚与和珅结怨的过程。
扩展资料:
很多人了解到的和坤和纪晓岚的关系都是从影视剧作品里面知晓的,电视剧里面的纪晓岚非常的喜欢耍和坤,大家对于和坤的印象也不好。但是实际上的和坤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奋努力的人,而且他身于武官家庭,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一直以来和坤都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并且和坤只是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可以从一名小小的守卫成为清王朝统治阶级的上层,他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历史上纪晓岚是个纯文官,他比和珅年纪大,进入官场也早,为官生涯中基本是修书著作,政治上的问题鲜有参与。而和珅进入官场后,由于会办事,懂得察言观色,成为乾隆时期权力最大的权臣。而纪晓岚的权力与和珅根本没有可比性,历史上纪晓岚也从未敢正面跟和珅对着干过,在朝中只是不与和珅同流合污。
真正与和珅作对的是嘉庆皇帝的老师王杰,这王杰是乾隆朝的状元,因为学问优秀被乾隆皇帝任命为儿子(颙琰,即嘉庆皇帝)的老师。王杰为人刚正不阿,历来看不惯和珅的胡作非为,件件事情与和珅作对,等到嘉庆皇帝上台,在王杰的极力主导和审判之下,和珅很快被抄家杀头。
-和珅
-纪昀
其实,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结果则是在自己为贪污犯卢见曾通风报信案案发之后遭遇到重大打击!看到和珅,就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因此,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就会时时善意的提醒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年轻的和珅,千万不要犯自己年轻时的错误。
在工作上,不同性格的两个人之间,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互为补充、互相补台。关于这个方面,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有所涉及。
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则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我们可以说,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第一、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人过中年以后的和珅有喜欢他的乾隆皇帝的支持,事业是越来越顺利。因此,逐渐的,他在办事风格上越来越无所顾及、忘乎所以,而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他的如此作为不但给自己数了更多的对手,也会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纪晓岚由于他在学问和品行上的崇高威望,经常成为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这中间,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
我们这里所讲述的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官场内部派别的争的典型事例。
这个事件牵扯的人物一方是纪晓岚曾经的老上级和珅,另一方是因正直而著称的左都御史窦光鼐。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王以鋙、王以衔二人为同胞兄弟,原籍安徽休宁,后来“寄籍”浙江归安(今吴兴)。“寄籍”就是因各种原因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省,因此便属于外地籍贯。王氏兄弟刚到中年,就已顺利地通过了“童子试”和“乡试”。1795年春,他们二人结伴来到京城,参加当年的“会试”。
这年担任“会试”正考官的是左都御史窦光鼐。窦光鼐是山东诸城人,他的年纪不但比和珅大,而且比刘墉、纪晓岚等人大,还比乾隆皇帝大。这个人脾气耿直、办事认真,曾经长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学政”工作,也就是主管教育、考试等事宜。
因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辉祖、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和珅一直嫉恨他,总想找个机会整一整他,并欲将他致于死地而后快。
窦光鼐在主持这次“会试”中,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结果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鋙,第二名哥哥王以衔,“兄弟联名高第”。于是“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呢?因为在清朝,按照康熙皇帝于1712年的圣旨规定,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省每十人录取一名)。此后,在科举考试时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了。第一名(会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话,那么第二名就绝对不应该出自浙江省了。这就是省级平衡的原则的一个基本表现。
窦光鼐在当时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东西更不平衡的状况下仍然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的原则本身就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何况又遇到了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这一千年不遇的现象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王以鋙、王以衔二人被录取为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社会舆论是非常不利于窦光鼐的,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已经激起了来自其他各省官员的强烈不满了。
在“群议哗然”的背景下,和珅感觉到利用机会打击窦光鼐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向乾隆皇帝汇报说,他怀疑窦光鼐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而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因此向他们泄露了试题。乾隆皇帝听后也感到很诧异,不禁怀疑起来,决定重派主考官进行复试。
我们这里要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点,窦光鼐点浙江亲兄弟二人王以鋙、王以衔为会试前两名的做法首先是已经遭到了诸多大臣的怀疑,“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第二点,和珅向乾隆皇帝做汇报后乾隆皇帝也感到很诧异。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派出了新的主考官纪晓岚。纪晓岚夹在窦光鼐、和珅当中会如何做呢?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既不得罪较量的双方、又能讨好乾隆皇帝呢?
纪晓岚做了如下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