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继母作文

我的继母作文,第1张

我的继母作文1

 我的母亲在我刚出生后九个多月,因病去世了。我爸爸为了多多挣钱,无法管理家庭,只好给我找了个继母。为了生活方便,我一直跟随奶奶。

 但从我记事开始,我就深刻的感受到继母对我的关爱。每当我爸爸那边做好饭时,我妈妈就会到奶奶家叫我过来吃饭;有累活、重活时,她却从来不让我做,妈妈总是对我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有做的时候。”

 前几天,我奶奶告诉妈妈说:“过几天我要去天津,你爸中午不在家,让宏达在你那边吃吧。”妈妈第二天就来叫我去吃饭,可我奶奶还没去天津呢。我妈妈有些失望,对我说:“我给你做着呢,你奶奶在家就不能过去吃饭?”我很高兴的跟妈妈做了,妈妈也非常开心。

 上星期我爸爸买了一只烧鸡,我爸爸刚想撕开吃,妈妈说:“先别吃,等宏达回来了再吃。”我一进家门,妈妈就把一个鸡大腿给了我,把另一个给了弟弟。我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哦,我的继母,恐怕比我的亲生母亲还要好!你们都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亲生母亲,但我有一个温情善良的继母,我很幸福!

我的继母作文2

 她,曾对我说过 “母亲”,这是个伟大的称呼,不是谁都配得上的,继母也是母亲 。。。。。。

 儿时的我,无知、浅薄、愚昧。总之,成长的坎坷造就我叛逆的心理,并且很恨她,不理解他们大人之间的事———感情,就连自己最崇拜的父亲的爱也被她占去了,恨她、恨她。。。。。。不管遇到什么事总想和她对着干,认为我的一切都是有她引起的。掐指算来,我和她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也足足有六个春秋冬夏,并上了高中、中专而后又结婚组合了自己的小家庭。

 婚后,经过生活、工作、社会。。。。。。的种种因素,种种压力是我又无知、幼稚的小女孩变成了**,而后变成了母亲,今天我才成熟了,原来做一个母亲是如此不易,真乃前人所说:“不养儿不知报娘恩”之话,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她教会了我很多,给了我无量的能量,在批评中使我智慧了,在生活中使我长大了,在荆棘中使我磨练了,在坎坷中使我成长了。而且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不是吗?使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干什么。。。。。。

 母亲:“谢谢您!”我发自心灵深处地叫您一声母亲,我爱您!您虽没给我身体,但您给我了灵魂,母亲,放心吧!我会珍惜您给我倾注的这份爱的,谢谢您:“继母!”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其中在24孝中,有一则是“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二:孝顺长辈

  什么是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母亲也经常对我讲一句话“不求成才,只求成人。”孝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养育我们半辈子,只求我们孝顺他们三分之一的时间,难道这点要求我们都做不到吗?

  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活不过来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

  我们现代人也不甘落后,就让我们看一看陈毅大元帅的故事吧!有一次,陈毅路过家乡时,回家看望已卧病在床,大小便失控,不能自理的母亲,他帮母亲洗了脏衣服并且做了一些家务事。作为大元帅的陈毅,他每天工作繁忙,日理万机都能抽空回家孝顺母亲,何况我们小学生呢!我们一定要向陈毅大元帅学习。

  就拿我来说吧,我认为对长辈最大的孝顺就是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尽量让父母少操心,平时在家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上个星期天(母亲节)的时候,我就等母亲吃完饭,抢着洗了所有的碗筷后,给母亲捶了捶背。我在母亲后面一下一下,十分认真地捶着,突然间,我发现母亲的后背有一些驼了,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平日里不仅要辛苦地工作,而且回家还要做好多家务活,于是我捶的更加认真了,并在心中暗暗许诺:我以后要更加孝敬母亲。当然不只是对自己的家人,对所有的长辈都应该如此。如在校,我们要听从老师的教导,在校外,我们也要孝敬长辈,我每个星期最少和爷爷、奶奶通一次电话,因为太远,要不然我每天都会去看他们。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可见,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绝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良好品德,那就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顺长辈吧!孝顺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舍小家顾大家,历史上这样的人也很多,过去人说的忠孝难两全,实际忠是最大的孝,对我们小学生来讲,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好。孝顺的方式很多,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让我们从我做起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吧!

篇三:今天你“孝”了吗?

  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说要给她买一个蛋糕庆祝。但后来,爸爸因为工作繁忙,一时忘了买,那个女生就绝食一天表示反对。她爸爸没办法,开车又到镇里,买了一个蛋糕给女儿。

  由此,我觉得这个女生实在是太不孝顺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而到头来,却因为没买蛋糕这么点小事而进行绝食反抗。她爸爸应该对她进行教育,不应该一味地顺从她。这样只会让她更加嚣张,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变差。还会形成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长大后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钻研;劳动时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试想,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长大后能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吗?他们能养活自己算不错了。

  现在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辈们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牺牲精神。事事包办、时时呵护,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稳固。祖辈对孙儿施爱有加,往往心太软,导致教育孩子方面宽而不足,严而有余,甚至当父子之间有冲突时,往往不自觉地、不分原则地偏袒孙辈。

  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象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我们安吉孝丰,相传历代多孝子,故得“孝丰”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出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于此。安吉还有座孝子桥。此外,孝丰镇中心小学年年都会评孝子,可见学校等教育部门对孝的重视。全国在2004年还举办了“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由此可见孝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最强音,社会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构建。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生积极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

  古人得出结论:“百善孝为先”。那么,今天你“孝”了吗?

篇四:孝心无价

  最近看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深有感触。她那惊人的见解,独到的分析,精辟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但是,最主要的是让我真正的体会到“孝”的分量。

  她笔下的那个学子,在家境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之时,坚持要读研究生,母亲无奈,只好卖血。试想,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去爱谁?

  还有那个父母重病在床,自己断然离去的游子,连最起码的孝心或说亲情都没有,那么他空有一身皮囊,对家庭,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

  可想想自己,对父母又尽了些什么孝呢。自己与他们的行为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从“孝”的角度来说,又何尝不一样呢。连父母的生日没有得到自己的礼物,更不必说父亲节,母亲节了。当父母伤心之时,也没有点安慰。相信像我一样的人还很多。

  看着父母对待爷爷,与自己对待他们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高考即将来临,在这仅剩的一年多,平时还和他们吵吵架,现在想想,我是多么的不孝,是多么的可怜啊。

  也许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只有这一年多了,也许我应该好好的珍惜这段时光。可是从容尽孝我该怎么办呢。一处豪宅,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是一桌山珍海味,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数以万计的金钱。我能给他们这些吗,我给得起吗?或许,我能给他们一朵野草,一朵小花。会如毕淑敏所说,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孝,多么美丽的字眼。古有二十四孝的佳话,今天,殷武勇在新婚蜜月期,三次割下全部头皮救父。

  可是,许多人自作主张,为了美丽,把自己的耳朵穿洞带上耳饰,在自己的身上刻上文身,这是对父母的大不敬,也是对生命的大不敬。、《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趁着父母健在,好好尽一下孝吧。

  我也会在心中默念:孝心无价。

篇五:论“孝”

  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孝”的佳话不胜枚举,上至君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大都怀着一片“孝”心。

  焦仲卿是一位孝子。他临死前徘徊不定就是因为记挂着年迈的母亲,担心她以后的生活。他深深懂得身为儿子的责任和义务,他的忧郁正体现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

  孝,多么温馨的字眼。因为它,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团结。孝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份发自内心的毫无点缀的亲情。“百善孝为先”,一切的一切都不如一个“孝”字来得真切感人。

  东汉时期有一个孝子叫黄香。他年幼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在外奔波,回来时十分劳累。黄香为了让父亲舒服一些,热天里总是用扇子先把父亲睡觉的床枕扇凉。到了冬天,他就每每早早地钻到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将其暖热了再让父亲去睡,从不间断。因此,他在12岁时已美名远扬。

  古人况且如此。在我们这个文明的时代,更应如此才是。可是子不孝女不贤,父母亲与儿女打官司的事层出不穷。这可能是法治社会的人的法制意识的“进步”吧!也可能是我们正在向奴隶退化――那奴隶主必定是金钱了。

  女儿因钱不够把相依为命的父亲送上法庭,儿女因对财产分配不满意将孤苦的母亲告上法庭……这些都是我们文明人作出的文明事。

  难道说社会进步了,文明发展了,父女母子之间的那份深情旧眼变质了吗?难道几百元的生活费就足以让子女忘记父母当年的养育之恩,忘记该孝顺父母吗?难道亲情骨肉之间,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就该兵戎相见走商法庭吗?这些现代化建设的骄子的所作所为真让父母寒心,让天下人齿冷!

  孝,不应该被金钱覆盖,不应该随着时间而流逝。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爱是永不止息。

----圣经——哥多林前书

多少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对父母依赖和索取,总是在有求于父母的时候才会变得乖喜。当我们哭泣的时候,可以找父母倾诉,甚至把父母当做是出气筒。累了,倒头睡下,也只有父母会蹑手蹑脚地走进我们的房间,为我们盖好被子。清晨总抱怨父母为什么不叫醒自己,却忘记了父母早已出门,只有一个寂寞的背影。

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这就是著名卧冰求鲤的故事。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用笔记录了父母,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却都有恩慈之意。父母给了我们有血肉的身体,给了我们关怀,没有哪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当你尚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母亲便为你写下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字,那便是“孝“

牛有舔犊之意,鱼有弓身救子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自然界中有无数个例子在为我们证明着亲情的藕断丝连,相濡以沫的感动,我们还有过付出吗?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父母可以为我们付出,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为父母做点什么吗?记得姐姐快结婚的时候,奶奶对她说,男朋友丢了可以找回来,父母就一个,丢了就永远消逝了,你再也得不到那种莫名的温暖了。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过生日吗?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父母有泪总是躲避我们的眼睛,有伤总是自己扛。对我们是微笑。父母我是想要我们送什么礼物,只是一句话就好,就一句话而已。孝敬父母是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的,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为他人,为师表呢?巴掌之痛一如海水冲淡沙滩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却是刻在石头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父母帮助了你多少次?你有刻骨铭心吗?

父母是很容易满足的“小孩”我们所做的也只是举手便可以完成的动作。无非是对母亲的一个会心微笑,是一次主动承受错误,是为父亲敬上一杯酒,是为母亲献上一杯茶,是对父亲的一句关怀,是对母亲的一次体贴,是陪父亲扛一次水桶,是为母亲递上的一碗热粥。仅此而已,有什么做不到的?爱是可以凝固时间的钟,一个动作,便可永恒!

谨以此献给天下有爱的人,献给我的父母。

历史上胡善祥如果继续任皇后之位,她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明史》中关于胡善祥主动辞去皇后之位是这么记载的:“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诸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不能争。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

这段话里面说得很清楚,因为朱瞻基喜欢孙若微,而且她还有儿子(有争议,因为《明史》中的记载是:“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所以命令胡善祥辞后。朱瞻基是铁了心,张太后(明仁宗皇后,朱瞻基之母)和内阁大臣们集体劝谏都没用,于是胡善祥妥协。

她不妥协也没用,身体有病的时候,丈夫都不管不顾,要求她辞后,她还能奢求什么假如她硬抗着,即使保住后位,将来也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要不了多久会被朱瞻基联手孙若微害死或虐待死,原因当然是为了腾位置,甚至于,朱瞻基可以强行下圣旨废掉她,那样彻底撕破脸的话,她即使能活下来,下半生也会非常凄惨。

另一个就是有张太后和群臣撑腰,朱瞻基也未必能把她怎么样,但是,她依旧要考虑下半生,很明显,孙若微的儿子朱祁镇未来是要做皇帝的,等他做了皇帝后,张太后也老了死了,没人帮助孤单的胡善祥时,她会不会遭受到儿子已经是皇帝的孙若微的报复而且,朱祁镇肯定也会帮亲妈当太后,不会帮助继母,即便胡善祥才是他名义上的母亲。

这个是有例子可参考的,当然,是在差不多一百年后,明武宗朱厚照死的时候,因为没有儿子,大臣们拥戴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嘉靖继位要有个名分,所以安排他是继承的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的嗣,按照常理来说,嘉靖皇帝要叫明孝宗为父亲,明武宗的亲妈,也就是明孝宗的皇后张氏为母亲。

可嘉靖不干,当上皇帝后为自己的生母蒋氏(嘉靖继位时还活着)和生父的地位和文官集团大干一场,这就是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并且因为张太后(明孝宗皇后,明武宗之母)还健在的原因,生母蒋氏要做太后是困难重重,甚至于蒋氏还亲口说出“安得以吾子为他人子!”这样的狠话。

最后虽然张太后被迫同意让蒋氏也做太后,可还是遭受到小心眼的嘉靖皇帝的疯狂报复,不但在张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就把她的亲弟弟张鹤龄找借口抓起来下狱(在监狱中就把他整死了),当时,名义上是嘉靖母亲的张太后跪下来向他求情都没用,还在张太后凄凉的死后,把张太后的另一个弟弟张延龄也找机会杀掉了。

再回头来说胡善祥,她如果不听朱瞻基的话辞去后位,并且在太后和群臣的保护下保住了后位,将来就极有可能遇上和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同样的尴尬待遇,从一百年后发生的事来看,胡善祥是很清醒的,她主动让位,不但文官集团和张太后(朱瞻基之母)因为愧疚的心理要保她下半生安稳,就连孙若微也要承她的人情。

不管她和孙若微关系好不好,有什么仇怨,即便未来孙若微的儿子做了皇帝,张太后也死了,孙若微依旧要善待胡善祥,否则全天下人都不会放过她。对于胡善祥来说,丈夫的爱已经没有了,朱瞻基也不会让她有儿子,既然如此,干脆就为下半生考虑好了,所以很干脆地辞去后位,而且这个举动也为她带了相当多的同情分,她在史书上的名声可比孙若微强太多太多,世人全部同情她,下半辈子也没人敢害她,可以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

说起继母,人们也许会想到爷爷、奶奶说起继母时的一句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的继母都是坏心肠。”但是,我的继母可不是那样的人,她是一个只会付出,不求回报,温柔美丽又勤劳的人。这些优点都是我与她一起生活时体会到的。我讲几件关于她的事,你们也会觉得她是一个只会付出,不求回报,温柔美丽的人。

在两年前,我的妈妈被可恶的病魔折磨死了。没过两个月,当我还沉浸在悲伤里的时候,爸爸就把一个看起来很漂亮的阿姨带到我面前,说她就是我的第二个妈妈,我吃惊的看着爸爸,以为这是他开的一个玩笑,可是,事实却是,那个陌生的阿姨当了我的妈妈,可是我却从来没叫过好一声妈妈,因为我经常把她想象成小时候爷爷给我讲的一个故事里的继母。

我每个礼拜回家一次,她总是烧一顿丰富的菜给我,总是给我换换口味,新鲜的菜也尽给我吃,有时爸爸说会把我惯坏,继母却总是:“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里吃的大锅菜,好不了,应该换换口味。”虽然她对我付出的爱很多,可是我却没叫过她一声妈妈,而她也没说过我,只是对我不停的付出无私的爱。

有一天,那那声迟叫的“妈妈”终于叫出了口,是因为我的继母那份伟大、无私的爱感动了。

那天,我高烧到了40度,小医院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药,可烧还是没退,我已经处在半昏迷中,继母想要把我送到大医院去,可爸爸总是说再等等,因为爸爸口袋里没有钱,全家的积蓄都花在建新房上了,而送大医院是要花大钱的。后来我不知道是怎么会躺在市医院的病床上的,只知道一醒来就看见继母眼里布满血丝慈祥的看着我。我醒来后,爸爸告诉我继母已经两三两夜没睡了,要不是继母拿出两千元的私房钱把我送到医院,我也许就不在了。爸爸的话使我的眼泪夺眶出出,我一把抱住了继母,大声的喊出了“妈妈。”

我的后妈,她对我付出无私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伟大的,我爱我的后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88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