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之间的友谊,来得快去的也快,女人们常会因为喜欢同一个东西,或是厌恶同一个人,而将彼此认定为知音,觉得这就是好朋友。但是女人间的友谊很脆弱,经不起打磨。男人间的友情就很奇怪,容易起冲突、吵架甚至打架这些都不奇怪,打完骂完后感情一样笃厚。男人比女人要含蓄,在对待友情上,他们嘴上不会整天挂着闺蜜、亲爱的诸如此类的亲昵的称呼。好兄弟,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足以明白彼此的心意。
时人评价说:”张学良对郭松龄推心置腹,而郭松龄对张学良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松龄是张学良的灵魂“。可见他们二人的感情之深,张学良在郭松龄去世后很多年,一回想起他和郭松龄的峥嵘岁月,都会收获满满的感动和盈盈的热泪。那么问题来了,郭松龄既然和张学良的交情那么好,为什么后来起兵反对 张作霖 呢
郭松龄,字茂宸,比张学良大七岁,是唐朝名将汾阳王 郭子仪 的后裔,是张学良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老师,他和张学良亦师亦友,像父亲像兄弟,会争吵得面红耳赤会一同并肩作战。晚年张学良形容自己与郭松龄关系的说法是:”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由此可知,郭松龄在张学良心里的地位。谈到与郭松龄的相识,就像是追忆一部已经年代久远的影片,字迹斑驳间依稀记得当年的光景。
郭松龄,字茂宸,原籍山西汾阳,1883年生于沈阳东郊渔樵寨村,早年人私垫,后因家贫辍学,扛过活,种过地。出身不怎么好的郭松龄遇到了一对好父母,父亲虽然年轻的时候也心怀大志,终究不能实现,仅在小山村当个小小的私塾老师,即使这样父亲对郭松龄的影响还是极大的,因为他的思想在无形中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而母亲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妇,但是母亲勤劳善良, 传统文化 浸润下的郭松龄长大后自然也有父亲的宏图大志,不同的是,他比父亲走得远得多了。
父亲后来总算在省城周到了一份像样的工作,郭松龄觉得自己终于能够有机会上学了,即使此时他已经十九岁了,辍学多年帮工的郭松龄或许已经跟学校的教育脱节了,但是丝毫不妨碍他对学习的渴望和热情。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是郭松龄远大志向起航的地方,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腔热血,他积极投入到随后的学习中。
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日俄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军旅,1906年入陆军速成学堂,后远走四川,当过营长并加人了同盟会,后又回沈阳任东三省讲武堂军事教官,与近代史上两位 风云人物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产生了特殊的关系。
日俄战争爆发,郭松龄投笔从戎,他有预感一场浩大的战争即将到来。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投身革命的郭松龄希望能够有多作为,但是他的革命事业似乎进行得不太顺利,
毕业见习期满后,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因为治军严谨很快得到陆军统领朱庆澜赏识,时隔两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郭松龄随着朱庆澜入川,之后又加入了同盟会,在这里他又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思想,民主、自由这些词语不断涌入郭松龄的脑子里,他打心眼里佩服孙中山。此后,郭松龄在军营中虽也担任官职,但是也是在大军阀手下的一员不起眼的小兵。
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龄考入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 ,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孙中山的运动在1918年失败了,失败后的郭松龄又被转任回了奉天,这次回去的时候,还被张作霖冷嘲热讽了一番。
虽然与张作霖上下级关系有点紧张,但是与张作霖的小子张学良关系一直都不赖。两人相识于讲武堂,护法运动之后的郭松龄成为了讲武堂的一名教官,张学良就在这讲武堂与郭松龄成为了挚友。因反满清和反军阀而横戈跃马、驰骋疆场的郭松龄,是早年的同盟会会员。相差七岁的两人结识以后,志同道合,相见恨晚,情同骨肉。
张学良结交郭松龄之后,张学良觉得郭松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郭松龄一改之前对张学良纨绔子弟的印象,觉得张学良与别的官二代不一样,他充满正义感,做事有担当,很聪明一点就通,而且对军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张学良对这个老师的印象也极好,郭老师是所有老师中最尽责的,他不仅教给学生枯燥的知识,重要的是他知道怎样把知识灌输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不仅仅只是成为了一名作战的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具充满爱国之情和丰富知识储备的热血之躯。在讲武堂的日子里,张学良与郭松龄经常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常常一同出入喝酒吃肉,更曾一同并肩作战挥斥方遒,他们之间的感情在峥嵘的岁月里变得更加深厚。
因此,当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时,便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这是郭松龄受到张学良信任和垂青的开始,此时是1920年。之后,郭松龄担任卫队旅参谋长后,整治军纪,整个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军队作战能力也得以提升。同年7月,张学良和老师一同剿匪,成绩斐然,这两次军事上的行动都让张学良愈加信任和敬佩郭松龄,郭松龄在军队中的名气也大了,而少帅的父亲张作霖也逐渐把目光聚集到这个曾被自己讽刺过的军官身上。
第一次直奉战争开展,郭松龄所率部队就能让张作霖全身而退回到奉天,让张作霖对郭松龄刮目相看,遂加以重视和重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据何柱国回忆: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郭松龄在此次直奉战争中功高没封赏不说,还被韩麟春讽刺一番,于是心中极为不满。
当晚,郭松龄就将此事告诉了少帅。此时,郭松龄已露出反奉的心思,但张学良没有在意,郭松龄起兵太突然,张学良还没反应过来,郭松龄和他的妻子被枪决,已经兵败身亡了。郭松龄被捕时,他想救郭松龄一命,送其出国留学。但电报未发出,即接到电话,告知已将郭处决。张学良得到郭松龄被处死的消息后,痛惜地说:”如郭不走,决不致死。“
张学良对郭松龄夫妇的死很是惋惜,此后一遇到任何困难,张学良都会感叹到如果茂宸在的话就好了。这句话是张学良对郭松龄军事才能的一种充分肯定,也是对良师益友郭松龄的深切缅怀。
谷瑞玉是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据说谷瑞玉是个中俄混血儿,一般混血儿都是很漂亮的,由此可以想象谷瑞玉也是一个美女,还带有异域风情。她和张学良并不是在什么家宴上认识的。而是在他剿匪的时候认识的,谷瑞玉曾经是一个小学老师,在一次混乱中,为了保护学生,被一个土匪头子抢来做了小老婆,并非自己情愿,后来土匪头子被张学良处决,这才和张学良认识的。
那么这位身世有些坎坷的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一生?她又是怎样的一位女子?一切的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张学良初识谷瑞玉
出生于1904年的谷瑞玉,是天津附近杨柳青的大户人家,谷家是世代经商的,到了谷瑞玉这一代有没落之势,谷瑞玉的姐姐嫁给了一位军人,看着姐夫经常威风凛凛往来的样子,谷瑞玉也想找个这样的丈夫,从小对军人就亲切而且颇有好感,三姐又与张学良麾下的一位副官结成伉俪。因此,谷瑞玉从小便有机会见到张学良。
1922年,谷瑞玉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这时的谷瑞玉才刚刚18岁,却以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发音让张学良刮目相看,两人因为英文结缘,相识后相谈甚欢,意外的邂逅,使张、谷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次宴会二人匆匆交汇,没有尽兴,各自回家后都期待着下次还有机会能够见面,谷瑞玉的心思全看在二姐的眼里,几次和丈夫商量,请丈夫从中牵线搭桥才促成了谷瑞玉与张学良的第二次见面。而这第二次见面,距上次已是一年了。时任东北航空处督办的张学良,新购置了一批飞机需要与英国商人进行商业会谈,需要一名翻译,谷瑞玉便充当了张学良与英国军火商人谈判的翻译。而谷瑞玉本人用流利的英语与英国商人斡旋,最后谈判成功,张学良很高兴在津门大排筵宴,表示庆贺。经过这次会面,两人对对方是更加倾心,然而张学良终究有所顾忌,他已娶妻和妻子感情笃深,自己的婚姻又是父母之命,谷瑞玉的出现是绝对不被张家接纳的。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此时还驻守在前线,为战事忙得焦头烂额,战火中谷瑞玉的一封来信,像春风一样让张学良心里的花都开了,书信是谷瑞玉用英文写的,描写了她初识少帅时的情景,后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这一封充满情感的书信,就是一封谷瑞玉的情书,少帅看了是大为感动。更让他感动的是,谷瑞玉还在战事异常激烈的时候,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全,跑来前线慰问他,张学良被一个少女的真情给感动了,他发现美丽的谷瑞玉不仅具有漂亮的外貌,还有一颗为了爱情不惧生死的真诚之心在少帅看来,谷瑞玉敢于上前线之举,是任何姑娘都不能做到的。于是,谷瑞玉就留在战场陪伴张学良,一直到东北军的最后胜利。
昔日恋人最后反目
这件事情被张作霖知道了,两人提出要结婚,而这婚事竟也被父亲默许了。于是,1924年10月张学良与谷瑞玉遂在天津结婚。尽管如此,张学良仍无法将谷瑞玉带回沈阳的大帅府,因为原配于凤至不接受,那么于凤至为何能接受赵四**却不接受谷瑞玉?于夫人不接受她,主要是因为就是在她之后,少帅才开始在外面找女人,她认为她是“祸根”,种种原因让于凤至都难接受,因此,谷瑞玉一直居住在天津,直至后来她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谷瑞玉都始终未能名正言顺地踏进过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
1925年5月,张学良奉命统帅东北军第三方面军前往长江下游地区开辟新的势力范围,谷瑞玉毅然随他前往,在此期间他们的关系一直很融洽,并没有出现什么摩擦。随着张学良南征北战即使是自己水土不服条件不怎么好,也不会有半句怨言,对张学良照顾的也很周到,他们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乱世中最快乐的几年,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1928年2月,张学良升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驻防保定。由于战争的困扰及南征北战带来的烦躁使谷瑞玉变成了另一个人,她变得唠叨又爱计较,总是为一些小事和张学良吵架,本来为政务忙得焦头烂额的张学良回到家,期望能够有人能宽慰他,理解下他安抚他,却没想到谷瑞玉整日与自己因为芝麻绿豆的事情吵架,他更觉得心烦,加之后来谷瑞玉的兴趣和嗜好,完全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两人之间可聊的也少了,默契也就荡然无存了。她还经常借着张学良的名义请名伶,到她借住的朋友私寓里唱堂会,因此影响了那些著名演员的票房收入。张学良知道了更是心有不悦。
最让他不痛快是,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时,谷瑞玉在天津居住,秘不发丧的期间,她私自行动暴露了张作霖在皇姑屯炸死的事实,亲手埋下了与张学良分道扬镳的祸根。张学良主政东北后,谷瑞玉不甘住在沈阳经三路的小洋楼里。她不顾张的反对,几次争着想回大帅府,认为张今天所得地位与她当年随军征战不无关系。
张学良越来越意识到,谷瑞玉的转变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灾难,他与谷瑞玉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终于在杨宇霆事件中,发现在杨宇霆家里有谷瑞玉的信笺。此事发生后,张学良和谷瑞玉遂反目。谷瑞玉一气之下愤然离沈返回天津独居。
1931年1月,张学良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作为生活之资。离开了张学良的谷瑞玉,听说在南开大学当了物理系的教授,一直到退休,终生未再嫁,在一九八几年才去世的,活了八十几岁,也算长寿了吧。
中国近代经历了很多事情,其中经历最多的那必然就是战争了,一说起战争大家首先会想到血流成河,妻离子散。确实我们看到的影视资料也大部分都是这样,在这些影视资料中所呈现的大部分都是残酷的情形,普通老百姓手无缚鸡之力,无奈的奔走,而那些有识之士不断的向前冲锋,顶起了一片天。
上个世纪中国各个地区不断发生战争,不仅中原有战争,一些偏远地区也充斥着战争。因为不仅有外来侵略者也有内忧。当年军阀混战期间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其中东北的张作霖便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而且张作霖的儿子们也都非常有名,当然最出彩的当属张学良。
张学良是一个极其大胆的人,他发动了 历史 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就算国民党最后退守台湾也没有忘记张学良。张学良后面生命里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台湾度过的,即便是在最后一刻,他也未能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东北。但是张学良的一个侄子弥补了他的遗憾,回到了大陆甚至还祭拜了祖先,这个人叫 张闾实 ,他是张学良弟弟的孩子。
张学良的弟弟也随之退守台湾,但是,他到台湾之后迅速进入了商界,白手起家,组建了一番家业,而他的儿子张闾实也继承了他的事业,成为了一名富翁。不得不说张学良的弟弟十分有能力,短短时间里就在台湾获得了极大的成就。 张闾实继承了父亲的家业,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在东北,所以在2007年的时候他选择回乡探亲,祭拜祖先。
在祭拜的时候,张闾实表示小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就是张作霖的孙子,父亲也从未告知过这件事。自己了解这件事还是从 历史 书中了解到的,但是由于台湾记载的事件特别少,所以自己所知道的爷爷的事迹也十分稀少,但是仍知道那个年代大家生活不易。 张闾实在祭拜的时候,还写了一篇祭文,提醒自己不忘国耻。
当时回来祭祖的时候,张闾实还说了一件自己爷爷的趣事。因为张学良身份的原因,在东北地区十分嚣张,无人敢惹。 有一次,他和自己手下吃了霸王餐之后,被张作霖得知。张作霖罚张学良在祠堂跪了一整天,一整天都没有吃任何东西。 其实张学良已经向那个酒店送去了钱财,但是张作霖为了让张学良记住这件事,对其进行了严格的惩罚。而 此时张作霖的大夫人从娘家省亲回来看到这一幕,心疼自己的儿子,便和张作霖吵了起来。张作霖虽然在外面看起来十分凶猛,但是在家中却不敢和夫人吵架,急忙躲了起来。 可见张作霖也是一个惧内的人。
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也不得而知。当然,还有一个关于张闾实的故事,张闾实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喜欢一个女孩,但后来女孩在无意之中得知了张闾实竟然是张作霖的孙子,便对张闾实十分不满意,拒绝了这门婚事。张闾实当时十分难过,但是他却并不苦恼自己的身份,他并不以自己的爷爷是张作霖为耻,反而十分自豪,因为自己的爷爷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
只不过受到 历史 的影响,大部分人对张作霖并不熟悉,导致世人看张作霖都十分的惧怕,认为张作霖是一个魔鬼。但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刀尖上,哪会有什么正常的家庭。 张作霖之所以做出许多事情,无外乎就是保证自己家庭的安全,保证自己所统治的这片地区人们的安逸罢了。
张作霖虽然是一方统帅,但是对待敌人和对待亲人必然是不一样的面庞。对待亲人,张作霖必然是平和的一面。在 历史 上,由于每个人对于军阀混战这一时期认识不同,所以描述的这些军阀也不一样,有的人认为这些军阀是心狠手辣之人,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些军阀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他们所管辖那一地区人们生活的和平。只不过受时代影响,战乱几乎发生在中国各地,无法避免。
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战争真的无法避免。倘若没有必要发动战争,那一定会受到谴责,因为一旦发动战争,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黎民百姓。虽然现阶段我们生活的 社会 是和平的,但仍然在某些地区充斥着战乱,不是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在这和平之下仍然有着波涛汹涌,说不定在某一时期这片平静就会被打破。
张学良由于“西安事变”,对张学良的历史评价不尽相同。
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刘大年:评价张汉卿先生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我们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得失放在第一位?第二是抬高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贬低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第三,“西安兵谏”,是只有张、杨能够起这种作用,或者还有别人能起这种作用?“西安兵谏”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还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去衡量,我们讲历史的人,只要不是负鼓盲翁,就很容易对张学良的是非功过做出判断。学术讨论可以各说各的,但像张汉卿这样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从民族大义去考虑问题,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
曹长青:张学良嗜好毒品、女色,生活上是花花公子作派,甚至在指挥热河保卫战时,“只到前线去过一次,还是为了陪宋子文;汽车每行15公里就得停下来,让他注射毒品”。张学良是假将军、假英雄、假基督徒。
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
周恩来: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评张学良将军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江泽民: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6岁关到83岁。
这个张作霖最害怕的女子就是张作霖的大女儿张首芳。在早些年间,张作霖可以说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伙子,自己出生本身就比较贫穷,而且过得很寒酸。除了长得帅以外可以说没什么其他的优点,但是这个时候当地的地主的一个二女儿却看上了这个时候的张作霖一心想要嫁给他,尽管他的父亲并不同意。于是张作霖的地主岳父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女儿去嫁过去受苦,就为张作霖组建了一支保险团。而正是这支保险团成了张作霖发家的起点。
但是可能摆脱不了男人有钱就变坏这一点,张作霖在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以后见了女人也越来越多了。开始有了出轨的征兆,辜负这位当初死心塌地跟着他的赵二**,更虽然说有个三妻四妾在那个时期对于有钱的男子来讲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做也不免伤了赵二**以及以及她的几个孩子们的心。而当初这个赵二**与张作霖一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大女儿张首芳以及两个儿子张学良以及张学铭。这一点可谓是伤了孩子们的心,尤其是大女儿身上这一点表现更为明显,
所以说在当初张作霖娶了几房姨太太以后,大女儿对于张作霖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非常的厌恶的,一直很生气。而有一次在张作霖让张学良好好学习的时候,张学良没有好好学习,张作霖要动手打张学良。这个时候的大女儿恰好看到张作霖要这样做,可以说是非常的生气。跑到厨房就掂了一把刀,对张作霖说道你敢打的弟弟一下试试。
并痛哭诉说着张作霖的种种作为,这个时候张作霖才意识到自己对于自己的子女是多么的亏欠,以及他的做法多么伤他们的心。所以说张作霖就希望在事实上能够补偿自己的子女。从此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倍加关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