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第1张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

 春天的'山中有着太多的美好事物,赏玩到入夜了都忘记了归去。掬起一捧水来,天上月就落人在手中,就如手捧一轮月;撷几枝野艳山花,馥郁的香气便溢满衣衫。兴致高昂,哪管路远路近呢,想要离去却怜惜那楚楚的花草。翘首南望,夜风送来了阵阵钟声;远处的楼台忽隐忽现在一片青翠的山色之中。

  赏析

 世所称好诗者,或有奇思,或具佳构,或出语不俗,或所见精微。占其一者已胜,况“四美”皆具。良史,飘逸逊于太白;沉郁输与少陵;然藉此诗堪可与“仙”“圣”一角。

 何年不春?何处无春?春者,景明也,赏心也,胜事亦多也。巨细不捐,是为冗杂,取舍乏当也。良史,虽非唐诗之大家,却深谙于诗家之此道。不写天朗月明,不描花态柳情,不书鸟之幽鸣,不叙竹之青葱,非功力未到,乃无独步之俗见,弃之也。只撷趣事两帧——“掬水”,因水之柔,不意,却恰似将溪中之月影,捞入手,灿然矣,陶然矣,此不言其为真情趣言何也?“弄花”,因花之娇,孰料,离去时衣衫暗香仍浓,醉矣,美矣,此不言其真趣味又当言何也?介甫所言极是:“动人春色不须多。”由此“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终成享誉当世醉倒后人之千古绝唱,乃不夸之言也。

热爱山水

表现了对任何景色,不论远近、不论是何景都欣赏的心境,对于到处都是美景而不胜收的感叹;最后,第三句也呈现了景色的由远及近、由静到声、由自然到人工的层次,因此,第三句确实是诗的精髓

1、《月夜》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春山夜月》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3、《中秋对月》

唐代: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花影》

宋代: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5、《短歌行》

唐代:白居易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月夜》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

⑴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⑹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23.(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读来令人唇齿留香、畅快不已。

有月当空,有水可掬,有月盈手,虚实交映,虚幻缥缈。掬之趣,趣在一念之转,趣在一掬得月,趣在有月映心。

每每品味“掬水月在手”,脑中总浮现这样的场景:万里春江,一片空明,水光月色,交相辉映。在澄明迷幻的色调中,在幽邃渺远的意境里,端坐着一位白衫老者,白发银须飘动,目光清澈悠远,手掬一捧江水,思绪穿越千年。背景有五十弦锦瑟弹奏的清丽古曲,点缀着清风徐徐,浮云缕缕……似乎,不是这样的图景,就对不住这浸透心扉的禅语。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这里说的“止”,便是一种清澈见底的宁静。止心如水,止水澄波,杂念、妄悲、喜怒哀乐一切皆空,是修心修道者奉行的办法,也是常人所追求的境界。

如果说“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人生的乐趣,那么,宁静超然则是心神来临的永恒形式。巴黎嫩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也难怪,置身滚滚潮流中,人难免会不由自主地被挟裹前行,又有谁能真正停下来思考纪伯伦之叹呢?又有谁能停下来等一等落在身后的灵魂呢?

世界永远是热闹的,热闹的生活是逃不掉的,心静如水固然是有难度的,那么怎样才能透过热闹享受其背后的无限广袤与宁静呢?最简捷的方法可能就是读书了。一册在手,能穿越时空的束缚,智者哲人的低语,也许能引领我们摒弃浮躁,回归自然。

由此看,得月之法,远不止一掬,就看你怎么悟了。

月亮的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静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竹里馆》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宿建德江》

唐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夜 / 夜月》

唐 ·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古朗月行》

唐 ·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

《子夜吴歌·秋歌》

唐 ·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霜月》

唐 ·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出

先秦 · 佚名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夜》

唐 ·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阳关曲·中秋月》

宋 · 苏轼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春山夜月》

唐 ·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宋 ·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寄人》

唐 ·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唐 ·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2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