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高》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释义: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2、《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 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 落叶满长安。
释义: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缺月圆已是几度春秋。秋风的萧瑟从渭水拂来,长安城里尽是黄叶飘飞。
3、《酬刘柴桑》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释义: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4、《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释义: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5、《野望》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释义: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绪-“悲秋” 这主要与中国文人的特殊情感所决定的。中国诗人大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当诗人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自己又无法作为的时候就会伤春;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伤春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这种情节,基本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所有的文人。
秋风落叶的情感诗句如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元朱庭玉《天净沙·秋》
3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5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唐李贺《秋来》
6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唐李贺《秋来》
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8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9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唐李商隐《北青萝》
10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唐孔绍安《落叶》
1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唐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思乡怀人,月明情浓
——略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
湖南省华容县教研室 谢先国
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唐诗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璀灿夺目唐诗不论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还是在反应生活的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绝后,无与伦比的高峰其优秀的篇章,隽永的意境,如同一壶香浓味郁的美酒,令人细细玩味,终身享受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屡见不鲜,而描写又各具风韵,借明月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等不同的情感,以致使明月成为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一、乡愁浓浓念故土
正如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一样,思乡是唐诗中重要的主题李白《静夜思》则是最为典型的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思乡的情绪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用叙述的语气,用明月意象,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又如“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无名氏《杂诗》)那是故乡的景色,故乡的梨花,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在潺湲小溪的伴奏中,那一树梨花简直象缥缈的仙子一样可爱,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钱起的《归雁》中“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湘江女神在腋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杜甫《江汉》诗中“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客中的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诗人表面上面写片云孤月,实际上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孓清寥的感受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中“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句,写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思亲怀乡之情便不言而喻了王建《十五夜望月》诗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诗人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自己在思乡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蕴藉深沉,委婉动人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诗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望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二、离愁悠悠唱友情
由于社会条件如交通不便,道路不畅等的限制,古人十分重视离别,“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唐诗中以明月意象来写离别的场面,和离别之后的忧愁等内容的篇章也非常多见如王昌龄《送柴侍御》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他的诗,写送别、留别的不少,并且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这首诗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神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厚情谊,在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所以后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谕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王昌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人以“忆”字句勾勒,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脱不了愁绪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孟郊《古怨别》是一首写情人离愁的诗歌“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首先用环境渲染离愁别绪最后两句“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离别之人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到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唐诗中还有一部分明月意象是写别后的孤寂心情,抒发胸中的忧怨的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在一个清凉寂静,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怎样的欢快!曾几何时,人事嗟跎,昔日伴侣不知已经飘向何方,而诗人却只辗转只身来到江楼,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正无声地啃啮着诗人孤独的心孟郊《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古人客居异乡,一轮明月往往是倾吐乡思的旋律,“无心可猜”的良友而此刻,诗人却感觉连秋月竟也是脸色冰冷,寒气禁禁,与月为伴的“老客”——诗人自己,也已一生壮志消磨殆尽,景况极其不堪透露出人孤势单,客子畏惧的无限感慨杜甫《宿府》中“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但只有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她呢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的心情杜甫的《倦夜》诗,写出了作者同样的心情“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这一夜从月升写到月落,诗人何曾合眼!彻底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如此寂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事苦缠住他的心原来诗人是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全诗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李白《古朗月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中先写儿童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后来写到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的心境徐凝《忆扬州》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句,作者抬头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这里既写出了自己的失意与愤慨,又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本质内容来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表面看来诗人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凄凉和伤感
三、情愁深深抒恋曲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最为典型的用明月意象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的名篇诗中几乎句句写月“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博,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中“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她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比喻美妙慰贴,想象新颖独特,给人以鲜明的美感杜甫《月夜》诗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作者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描写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当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沈全期《独不见》中“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那一轮恼人的明月,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深夜下帘之后,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此时忧思徘徊,情愁深深,读者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只是一味望月,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温庭筠的《瑶瑟怨》“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钻上拂还来”诗人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这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一个美好的秋夜,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沈如筠《闺怨》也是写情愁的典型之作“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戍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于是女主人公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唐诗中还有很多写明月或月夜的句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容也不尽于 以上所述,范围极为广阔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杜甫《秦州杂诗其七》)“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晁卿衡》)“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星瓜洲”(张祜《题金陵渡》)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唐诗中的明月意象随处可见,其中绝大部份描写明月的诗句都是以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人为主旨的,这在唐以后的诗歌仍比比皆是,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杨州慢》)等等由此可以说唐诗中的明月意象已渗透了古人的思乡怀人情绪由于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传承,以致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和发展了这种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而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
写作思路:可以写由于落叶产生的人生感概。
缀着点点星光的夜空下,微风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了略微干燥的空气,随之而来的,还有洋洋洒洒的落叶。
片片落叶在风中打着旋,捡起一片落叶轻抚,讶然于它叶柄的纤细,那仿佛轻触便顷刻会翻飞的叶片,是怎样以最骄傲的姿态拥抱秋风的?仿佛为了印证我的想法,一阵风卷过树林,每一片叶在风中都将叶片舒展开,外向张扬,以最美的姿态迎接秋风。它们会落下,却是如破茧之蝶般以重获新生的姿态翩飞,带着欣喜和无限向往。
一片落叶擦着我的肩落下,思绪也被打断,猛然发觉,如今已是秋季,这落叶,即为秋天的主角,但是,在四季的轮回中,它也成了过客。清爽的凉风中夹杂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红尘之中,我们也曾经是主人,但终究是过客,;我们是某次时空交错的主角,也是某次落叶归根的旁观者。
顺着一地落叶的小道走去,行人匆忙,夜色寂寥。零落的芬芳,之于落叶,看遍春华秋实,飘过万千霓虹,这种放弃,此时的陨落,如此平静。而我从前的那个夜晚,放弃心中的执念,多么遗憾。
所以,之前我不懂落叶的志趣,一如这满地的芳华不懂我的心事。车水马龙的街道里不曾安静,一如寂静辽阔的心中不曾喧嚣。
我想起有人对我说,他想要做一棵大树,固执地扎根在那,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为所动。可我情愿是一片落叶,不必像大树一样成为永恒。我有扎根于深土的树所没有的洒脱,天地间可随处栖息,没有束缚,更无禁锢。也可随流水漂过山河故土,找一处清静之地,独自安详。
落叶愿随风而去,而我愿随落叶,从心所欲,随处栖息,独自安详。就如同那句话所说,生如夏花灿烂,死如秋叶静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