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结局

求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性格特征和人物结局,第1张

史湘云的性格特点 从上面极富审美价值的行为场景描述,我们不难得到如下性格特点:心直口快、热情、乐天、才思敏捷、有英雄气概、平等待人、率直。 心直口快:从她与林、贾的几次吵架,从她在各种场合中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来。 热情:这一点可以从她“大说大笑”,从她教香菱做诗,从她在各种场合给人的印象中反映出来:“这社里要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乐天:史湘云虽身世不幸(孤儿),又处在比其他姐妹都不得自由的恶劣环境中。但书中从未见她愁过。她总天快快乐乐,兴致盎然,充满了生活情趣。《红楼梦》原本是一部还泪的悲剧。而史湘云留给读者的积极、乐观的印象是丝丝暖意和希望所在。 才思敏捷:这点是从他即席做海棠诗,和两次联诗体现出来的。就诗才而言,湘之敏捷可以与钗之大气、黛之感伤媲美。 有英雄气概:从几次对不公事件的反应看出来,她的诗词和言行也有所体现。 平等待人:这一点是从吃螃蟹时对待下人的态度中看出,从她送袭人等大丫头的礼物也可看出来。当然,这要放在当时的等级观念的背景下来看。 率直:这可以说是史湘云最突出的特征。率,坦率,一是一,二是二,无心计,少私念。直,不绕弯子,心口如一,想到便做。心直口快是其在言语上的体现,热情是其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中体验,才思敏捷是其在才华上的表现,有英雄气概是对比传统特有的女子委婉、含蓄的体现。 一言以蔽之,史湘云者,率真之女子也。率,率直也,真,真心,童心也,平等待人是典型的体现。 3.史湘云的性格内核——拥有赤子之心孩子 最后我们把史湘云的性格内核概括为拥有赤子之心的孩子。这里赤子之心和孩子本质上说的是同一回事,只是从理解的角度才如此言说的。我们先说孩子。 孩子是大人的人生导师,这不是比喻,而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喜欢看孩子玩耍的人深得其味。我们总是念念不忘童年的美好,为何?孩子的生活最接近生活的本真状态。孩子乐天,从不为未知的明天而虚度今日。孩子热情,时时能找到乐趣,一切在他眼里都是那样生机盎然。孩子率真,饿了吃,累了睡,有精力便四处找乐子,想什么就做什么。这样便少有私心,少心眼。人一旦有私心,便会思前顾后,活得就累了。孩子平等待人,所谓人皆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善恶之心。孩子理智之心未萌,赤子之心还在,对人对物一视同仁,最得公道。平等待人便是这种公道的表现。 至于赤子之心。孩子拥有赤子之心,有赤子之心的便是孩子。这里用同一反复旨在消除人们用“你只是个孩子”这种评价中“孩子”一词所包涵的“不谙世事,骄横,自我中心”。 何谓“赤子之心”?实际上这正是儒学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儒家坚信人心才是心灵真正的主宰,其他如意识之理智、情感、欲望都是人心主宰的手段。而人心的主脑是良知,即一般人所说的“良心”。良知者,不学而知,至知者也。只要我们能够坚持用这一生来便有之的良知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能够得到至善。这就是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的真义。能够这样做的人心就是赤子之心。而儒学之道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小心翼翼的看护我们自身的私欲,保持良知之主宰地位的学问。 这样,《红楼梦》中刻画的史湘云,如其说是一个典型人物,不如说是一种典型的人生。不过人心与人生本为一体。人心是从生命的个体化角度对生命静态的把握,人生是从生命的生生不息的生活角度对生命动态的把握。 4.史湘云的命运与作为悲剧的《红楼梦》 人人都说薛宝钗是传统儒学精神的完美体现。这自然没错,儒学作为一门生活的学问,它同时解决了个体应该怎样生活的人生问题,和社会应该怎样构建的政治问题。作为这两者的产物,其一是修身之道,其一是人情世故。薛宝钗深得人情之理,但作为情理基础的赤子之心已经暗淡,难逃孔子所谓的“乡愿仁之贼”的批评,是儒学真精神在末世沦落的体现,所以总给人一种压抑之感。而史湘云赤子之心犹在,虽说情理之功、生活之道还需磨练,毕竟本心在。这样看来,薛宝钗得到的只是儒家真精神的表皮,而史湘云得到的是内骨。只不过前者是精皮,而后者还只是粗骨。 关于史湘云最后的命运问题,这里我们不想争论续本的优劣,只想从史湘云的性格特征来分析分析什么样的命运最合情理的。人心与人生不可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之命运是不可分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成就了人的命运,而命运也在时时引导着人的性格。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知命。儒学孜孜不倦的教导一种良知指导人生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坚信这样的生活才能得到“人生之乐”。也正因此,儒学才能超越佛学的“人生是苦”。深得儒学外在精神的薛宝钗大度,随遇而安。深得儒学内在精神的史湘云乐天,居陋室,终不改其乐。她贵为豪门千金**,因父亲双亡,虽从受宠的贾母家寄居到不自由、被当丫鬟一样使唤的史家,依然自得其乐。从中我们不难推断,虽说如判词所说的“斯配得才貌仙郎……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也没有理由认为,史湘云会表现出怨天尤人的悲观。从前面八十回的暗示来看,后面关于史湘云的内容不会如续本那么少。但不管会经历怎样的人世变故,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史湘云之乐天会因此而改变。 不过问题在于,《红楼梦》是悲剧,其主人公的命运都很悲惨。史湘云的乐天似乎与悲剧的氛围不相符。真的不相符吗? 悲剧的确少不也悲惨的命运,但不一定悲观。实际上,悲剧的悲不在悲观。悲观只会使人绝望,进而麻木。悲剧的悲是积极的人性在命运沉重的、不可改变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仍然不屈的悲凉。如果说大团圆式的喜剧给人的是‘善有善报’的道德教导,那么悲剧的悲惨结局给人的是人性在经受不幸打击后的伟大,是在黑暗中突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是在绝望中突现出来的生的希望。 而史湘云的乐天正是这种儒家真精神的伟大,史湘云的乐天给人的正是这种绝望中生命不息之光辉的希望。而伟大的悲剧诗人曹雪芹似乎隐隐的表达了这种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所弥散出来的人性的光辉。我们再看看《红楼梦》的判词:这正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观。我们听到的似乎不是林黛玉的忧伤,而依然是史湘云的带有英雄气概的乐天,一种知命的真乐天吧。

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但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

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但她襟怀坦荡

宝玉:也可能我是比较喜欢贾宝玉这样的人物,首先我觉得他虽然身为富家子弟,但是他对他的丫头和仆人们却很好,从没把他们当做是下人,没有看不起他们。再说他从小生长在女儿群里,自然对那些女儿有感情,更多的是爱怜。但对每个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他对薛宝钗的感情是崇拜和尊敬,薛宝钗在他眼中就是个姐姐;对史湘云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妹之情;对妙玉的感情是纯洁的友谊 ;只有对林黛玉的感情才超出了一般的兄妹之情,才是真正的爱恋,至于他对丫头们的感情应该是爱怜吧,这么看来,贾宝玉对待爱情是专一的,他只爱林黛玉一个人。

这首诗叫《对菊》。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史湘云写的,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一首,另外两首《供菊》,《菊影》也出自史湘云。此诗的魅力,主要来自抒情主人公的浪漫气质。特别是颔联中的“科头坐”、“抱膝吟”,活脱脱地勾画出诗人对菊时活泼动人的神情、身影。可以说,大观园里,也只有史湘云才做得出这样的诗。

一,幼年遭遇相同,性格却迥异。

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幼年遭遇不幸。史湘云是父母双亡,林黛玉先后失去了父母。史湘云比林黛玉幸运的是史湘云在“襁褓之中父母违”,好处是她还没感受到亲情可贵,父母就死了

林黛玉不同。她记事后,先是死了弟弟,又死了母亲。这对于本身体弱敏感的人来说都是致命打击。她对自己孤零零寄人篱下有更深的体会和悲切。她的性格也和史湘云截然不同。这也是导致两人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二,林黛玉抢了史湘云的宠爱,却又被薛宝钗抢走。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是史湘云一度非常不喜欢林黛玉,林黛玉也非常不喜欢薛宝钗。这个情况出现的时机都是在林黛玉和薛宝钗刚来的那几年。反过来林黛玉对史湘云很大度,薛宝钗对林黛玉也很大度。

史湘云在林黛玉来之前,是荣国府的贵客。贾母喜欢她,还将自己的丫头翠缕给了她。

史湘云是说林黛玉小性最多的人。林黛玉也是说“金玉良姻”最多的人。小性和金玉良姻从来不是问题。在有心人眼里就成了问题。所以史湘云和林黛玉都是被抢了糖的孩子。闹闹情绪,并不是她们本性不好。仔细想想就觉得曹雪芹写这些小女孩的心性把握的特别准确。

三,史湘云or林黛玉谁幸谁不幸?

史湘云这样从不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女孩子是所有**妹中第一个订婚的。史家明显在压榨她最后一丝利用价值。原本就不受待见的女孩子,最后为家族出一点力,联姻做贡献,是最后的归宿。

林黛玉却与史湘云相反。史湘云不恋儿女私情。而林黛玉却正相反。她在贾家的境遇让她很不适应。与贾宝玉的情感就占据了她大多的心思。林黛玉的抑郁也大多因为贾宝玉的首鼠两端。

结果两个性格不同的女子,结局并不相同。史湘云野草一样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会顽强活下去。而林黛玉的结局是一定的。泪尽而亡是她最终结果。至于到底因何而亡不在今日讨论的范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之前的文章。

中秋夜,史湘云和林黛玉的联诗是两个人境遇的一次明写。“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似隐似明的写法,每个人的领悟也许并不同…

综上,史湘云和林黛玉不同的性格,遭遇了不同的命运。我们也不好说史湘云顽强的活着和林黛玉香消玉殒谁更幸运。只是那个时代的她们,都是那样的身不由己。命运从来不曾被他们掌握。徒留一声叹息与读者!

贾宝玉从小喜欢在内帷厮混,所以围绕在他身边的莺莺燕燕有很多,其中,林黛玉是贾宝玉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女子,那么,还有哪些女子对贾宝玉影响至深呢?这个问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不难,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除了林黛玉,还有三位女子和贾宝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他的一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说,这一回里字字有玄机,句句埋伏笔。这一回的重点就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其中,警幻仙子带着贾宝玉拜见了四位仙姑,这四位仙姑便影射了贾宝玉身边对他影响至深的四位美女。

一贾宝玉的最爱:痴梦仙姑林黛玉

第一名痴梦仙姑,毫无疑问,她影射的就是林黛玉,她是贾宝玉最爱的女子,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因为要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便下凡化身为林黛玉,追随贾宝玉历劫来的。

毫无疑义,林黛玉是痴情的,书中第五十七回就有“慈姨母爱语慰痴颦”这样的回目。林黛玉被冠以“痴”字,红迷朋友都是认同的。林黛玉本身就是仙女下凡,又沉浸在自己的爱情梦里,所以用痴梦仙姑来影射她是最贴切不过的。

贾宝玉和其他女孩似乎很轻佻,甚至还和袭人等等发生了肉体关系,但他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只给了林黛玉一人,林黛玉更是全身心的爱贾宝玉,所以林黛玉是贾宝玉生命中第一重要的人。

二钟情大士史湘云

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是贾宝玉的远房表妹,她和贾宝玉从小一起长大,和贾宝玉的一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史湘云每次从史家来到贾府,贾宝玉都是恨不得天天和她黏在一起。

史湘云是一个很有男子气概的女子,书中描述史湘云用这样的句子: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喝得酩酊大醉时,就趴在芍药花丛中睡着了,周围花香缭绕、蝴蝶翩飞……

史湘云就是这样一个洋溢着纯真感情的美丽活泼的女孩子,为什么说钟情大士影射的就是她呢?她是具有纯真感情的,所以说她钟情,大士是佛教语言,在民间是指观世音菩萨,没有性别区分,心胸宽广,特指兼具男子气概和女性魅力的史湘云。史湘云和贾宝玉一生中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是对贾宝玉影响很深的一位女子。

三引愁金女薛宝钗

薛宝钗佩戴黄金璎珞,也就是所谓的金锁,贾府也流行着金玉良缘的传说,就是戴金的薛宝钗一定要找个戴玉的郎君才可以。贾宝玉虽然也非常喜欢薛宝钗,但他一心记挂的只有木石前盟,甚至在梦中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薛宝钗给贾宝玉带来了无数的忧愁,因为自从薛宝钗来到贾府,林黛玉就经常吃醋、流泪、耍小脾气,让贾宝玉在精神上吃了不少苦头,产生了不少误解,所以引愁金女影射的自然就是薛宝钗了。

薛宝钗也是个不幸的女子,她自身是美丽的,饱读诗书的,才华横溢的,她有思想有作为,但同时,她也是一生都得不到贾宝玉的真心,虽然她最后嫁给了贾宝玉,但结局却是很尴尬的:贾宝玉始终和她貌合神离,“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恨情仇,证明她也是对贾宝玉一生影响很深的一位女子。

四度恨菩提妙玉

书中出现的第四名仙姑叫度恨菩提,很显然,她影射的自然就是妙玉了。所谓菩提,就是一个佛教用语,所谓度恨菩提,就是引导贾宝玉渡过思想之困苦,精神之劫难,让他达到一个全新的思想境界。

妙玉非常理解和懂得贾宝玉的内心世界,当很多人嘲笑宝玉的呆傻,嘲笑他看见燕子和燕子说话,看见鱼儿和鱼儿沟通,看见月亮星星,发出感慨,看见落花,哀叹逝去的生命……妙玉却能理解这一切,她懂得宝玉的悲悯之心和旷世奇才。所以她以槛外人自居,向宝玉发出了生日祝福。

宝玉也非常理解妙玉的内心世界,说她清高孤傲,万人不入她的眼,说她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在贾宝玉心目中,妙玉是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是清新脱俗的一位美女,同时,妙玉也是气质非凡的、才华横溢的,曹公用“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来形容妙玉,可见妙玉的才情和林黛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妙玉也是贾宝玉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位美女。

综上所述,对贾宝玉一生影响至深的就是林黛玉,除了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和妙玉对贾宝玉一生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表面上看,黛玉是一个敏感而孤傲的人,容不得别人的轻视,因此爱使小性子;深层次看,黛玉对爱情没有安全感,一旦感觉失去宝玉的关注,就会焦虑不安;进一步看,黛玉爱情焦虑的根源是其内心深处无法克制的自卑感,为了补偿心中的自卑感,她需要不断寻求宝玉的关注和体贴。事实上,最轻视黛玉的恰恰是她自己。

尤三姐的这种刚烈人格,往往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和原则性,但容易刚烈过头,冲动之下鲁莽行事。面对柳湘莲的猜忌,她焦急、失望,甚至绝望,但她依旧不辩解、不纠缠,以极端行为血洗自己的清白。明明可以有很多选择,尤三姐却偏偏选了绝路,让人为之叹息。有时候,压力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人通过主观认知强化了事件的消极性。

宝钗最有力的武器,即是她周详的为人处世之道和沟通能力,这是身为贾府媳妇所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宝钗将这种能力发挥得游刃有余。宝钗识大体,做得面面俱到,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或许她走了最迂回的路来赢得自己的爱情,但她的选择无疑是最现实的。宝钗不是爱情的胜利者,但她在世俗婚姻中协调家庭关系、维护家庭成员的表现却是值得借鉴的。

探春与生俱来的庶出身份,一直是她心底最深的痛。探春对赵姨娘的母女之情,因封建社会的嫡庶制度而被剥夺,再加上赵姨娘自身不着调的言行深深刺激了探春的自尊心,使她下意识地对这位生母产生了反感和恼怒。庶出的身份和粗鄙的生母,成了探春自卑的烙印,抹之不去,且为之深深束缚。自卑感越强的人,寻求心理补偿的愿望越大,因此探春形成了少有的期男心理,在脂粉气息严重的大观园内,探春的形象显得干练而英气。

湘云虽然乐观洒脱,但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算得上悲惨。然而,她依旧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天性,没有悲命运之不公,哀世事之烦扰,而是在失意中寻找如意,在清苦中寻求乐趣,不断升华自己的人生意义。

在《红楼梦》中,既有“金玉良缘”的美好姻缘,又有“木石前盟”的前世情深,贾宝玉是个多情的男子,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一往情深的男人。在谈及贾宝玉的情感缘分时 ,大家的目光纷纷都放在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身上,确实如此,林黛玉和薛宝钗算得上是宝玉生命中最大的劫数。

黛玉与宝玉是郎情妾意的一对神仙眷侣。黛玉之于宝玉,是神仙般的妹妹,是不可多得的妙人儿,是心中所期待的共度余生之人。宝玉之于黛玉,是吵架拌嘴的伙伴,是无趣生活琐碎的最有意思的消遣。他们之间的日常和爱情是所有人心向往之的,但是却不是受封建社会所接纳的。更为讽刺的是,在世俗的羁绊和剥削下,两个人最终不能终成眷属,这是爱情的悲剧。

宝钗和宝玉当真是“金玉良缘”一对。一个是四大家族之首贾府的翩翩公子,一个是富商之家的貌美女儿,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一个秀丽温婉,才智过人……不论是家世还是外表,这两个人都是格外般配的,奈何妾有意郎无情,宝玉的眼里心里只有一个黛玉一人,任凭宝钗再温婉美丽,宝玉依然对宝钗不为所动。这究竟该感叹宝玉无情还是赞叹他专情?然而命运的轨道已然注定,封建社会决定了宝玉和宝钗是注定要成就姻缘的。

事实上,除了宝钗和黛玉,宝玉的身边还有一个与宝玉十分般配的女子,她就是史湘云。史湘云是史老太君本家的女儿,她出身高贵,是史府嫡出的孩子。因贾母心疼怜惜她父母双亡的处境,经常让她来贾府居住,因此史湘云和宝玉两个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十分的深厚,因此宝玉对史湘云十分的挂怀,史湘云一来到贾府,也总是跑着寻找“爱哥哥”宝玉。在身份和情感上,史湘云是黛玉和宝钗之间折中的人选。

除了两个人的感情,书中有些线索也表明了史湘云和宝玉之间隐含的缘分。书中写过,宝玉和史湘云都有一个金麒麟。就像宝钗和宝玉的金玉良缘一样,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是一对信物,证明了两个人未来的牵绊。

那么史湘云身上安排一个金麒麟,可能也是在暗喻史湘云原本是有机会与宝玉成就一段麒麟缘分的,然而“天上掉下了个林妹妹”,宝玉的吸引力被林黛玉完全夺走,自此以后,宝玉的目光紧随林黛玉,史湘云与宝玉终究是有缘无份,只能做相亲相爱的表兄妹了。史湘云为此自然也是心有不甘的,且看她在书中多次因为宝玉总是与黛玉在一起而吃醋,就可以得知她的态度。不过即使没有林黛玉,也还有个薛宝钗,所以史湘云注定与贾宝玉有缘无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4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