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评论区点赞最高的回答是:
“肯定要避开呀,孩子还那么小,会被吓坏的,甚至还会导致心理创伤!”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不需要,只需要在吵架以后和孩子解释清楚就好。
而在日常生活中,每次吵架都避开孩子,可能不太现实,毕竟两个人针尖对麦芒的那个瞬间,不管是什么场合,怒火都会控制不住倾泻到对方身上。
可这样也难免会伤及无辜,甚至是把孩子牵扯进来。
所以,父母吵架的时候,到底应不应该避开孩子呢?
那就需要先了解,在中国的家庭中,吵架普遍出现的几种模式。
压抑氛围中的暗潮涌动
当父母用愤怒的表情,看向婴儿时,他们会敏锐地感知到这种情绪,可能会开始大哭,或是放下手里的玩具,不再咿咿呀呀。
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如此,去观察那些闹别扭的情侣,或是彼此怨恨的夫妻,虽然没有吵架,但还是可以从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上,了解到一些信息。
有时候即使对面的两个人在强颜欢笑,但还是可以嗅到某种暗潮涌动的气氛。
这几乎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能力,可以感知到彼此的情绪,而孩子这方面会更敏锐一些,因为他们要依靠父母生存,感知到照料者的变化,然后调整或应对。
所以,即使父母不争吵,彼此压抑的情绪,也会通过某种方式传递出来,这是无声的冲突。
有的孩子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中,会变得小心翼翼,对“负面”的表情特别敏感。
导致成人后只要对方表现出这样的态度,就会立刻回避或是开始讨好,企图“修复”关系,就像小时候想通过自己的好好表现,来修复父母的关系那样。
但这个过程,常常会压抑自己,让出自我的边界。
无声的冲突,是未完成的冲突,会让整个家庭系统始终处于某种紧张的状态,为了表面的和谐,让每个人都很难受。
拉帮结派中的“人质”绑架
有位男士说话的声音经常很大,就像要和人吵架一样,原来在他小的时候,父母总喜欢在孩子两旁相互指责。
为了父母不再冲突,他总是提高音量,试图让爸爸妈妈安静下来。
所以,后来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出现“不和谐”的苗头,他就会感到非常紧张,大声讲话,让所有人都闭嘴。
在部分案例中,父母在吵架的时候,喜欢让孩子站队,有些情况是有意识的。
比如父亲和儿子说,长大后不要娶妈妈这种类型的女人,不会幸福,来让儿子站到自己这边。
还比如有的母亲把女儿偷偷拉到一边,说妈妈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抱住女儿哭,这其实是潜意识地在邀请孩子加入自己的阵营。
还有一些夫妻吵架闹离婚,把孩子叫出来让其做出选择跟谁,或是相互对对方的人格,进行侮辱,怒意还会蔓延到两人的父母身上,甚至开始摔东西,产生肢体冲突。
这些情况对孩子伤害是比较大的。
因为他们不管如何选择,都要背叛父母的一方,不是被深刻的内疚感侵袭,就是陷入某种“僵化”的状态,让自己不做出选择。
于是,在他们成人以后面对冲突时,往往就难以保护自己,停留在旋涡的中心,没有任何行动。
有的孩子即使做出了“站队”,还是会无意识地认同了另一方父亲或母亲经常被攻击的“缺点”,来维持对爸爸妈妈的“忠诚”。
暂时消失的父母角色
还有些争吵牵扯到了家庭系统里的某些动力。
比如某位女士看见老公和女儿很亲近,就感到有些吃醋和不满,因此争吵了好多次。
这里面其实存在着深刻的女性俄狄浦斯期冲突,所以作为孩子,也会在潜意识层面受到影响,然后在和家庭中不同角色和人格的互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部分。
然后,成年以后,就会导致婚姻关系里,有许多潜在孩童般的需求。
这些常常是童年和父母相处时,被压抑的部分,在新的关系中投射出去。
当对方没能满足时,来自于早年的愤怒、羞耻或是屈辱感,也同样会造成冲突。
我们要清楚的是,当夫妻争吵的一刹那,父母的功能会突然消失,父母们这时候就像个孩子一样,在要求对方必须要做些什么。
此时作为他们的子女,就好像突然“失去”了爸爸妈妈一样。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发生,子女会无意识地进入到家长的位置,变得“成熟懂事”,去接纳或者缓解父母的情绪。
有些情况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和外界连接,因为自己要依靠的人,并没有进入角色。
这种类型的争吵,会把孩子被动卷入到冲突之中,他们潜意识为了保持家庭系统的平衡,不得不暂且放下自己人格恰当的成长轨迹,去满足另一部分的需要。
其实,吵架或者冲突也是一门“艺术”,这是关系中无法避免的部分,那么如何去做,才能对孩子的伤害最小,甚至带来积极的结果呢?
冲突的艺术
1、吵架就是吵架
在婴幼儿0-5岁这个年龄,夫妻的冲突最好要避开孩子。
因为这时候的争吵,宝宝们更多地只会感受到父母某种强烈的情绪,并感到恐惧,这些早年的情绪印记,常常会成为不安全感的来源。
他们的认知功能还未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事后和宝宝们解释,争吵带来的冲击,也不容易被安抚。
而在5岁之后的年纪,父母在某件事的观点、生活的琐事或是家庭内部分工等情况,产生的冲突,是可以让孩子看到的。
让他们能够完整的体验到,从冲突发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
可以先去看到,孩子在见到父母吵架时的情绪,并尝试鼓励孩子表达,也告诉他们,之前的冲突是爸爸妈妈自己的原因,现在已经解决,并且告知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让整个争吵可以画上完满的“句号”。
2、解除绑定
当在孩子面前,发现对方开始对自己进行人格上的侮辱时,要立刻停止沟通,并说明原因。
这也是象征性地帮助子女建立边界,当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这些早年的印象,可以保护其不会再次受到伤害。
有时候父母发现自己在发生冲突时,需要和孩子进行绑定,需要觉察到这一方面是和对方在那个时刻断了连接,需要另外的关系来安抚。
也可能想企图建立某种联盟,可以在冲突中获胜,并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或是潜意识担心对方和孩子的连接更紧密。
无论是哪种情况,父母都需要知道,此时孩子不再是孩子,他们需要变成另外的角色,去完成某种任务,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
部分家庭,在冲突后,完全放弃了和对方的沟通,转向和孩子的连接,不是把另一个人排除在外,就是双方相互争夺孩子的注意力,并且相互给自己的子女灌输对方的错误和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深度的个人成长之外,如果有什么可以迅速使用的方法,那就是觉察本人的相关状态,把孩子放到原本的位置上去,让夫妻二人的冲突,在彼此之间进行。
3、回到秩序
在亲密关系中,有很多需求是非常原始和“幼稚”的,当这些需求受挫,个体往往也会做出很多“幼稚”的反应。
有的成人会直接坐到地上像孩童般大哭。后天的教育可能会阻止相关的画面,但还是可以从语气、感觉和行为中,嗅到这样的信息。
比如,有位中学生在网上求助,就说父母吵架起来就像小孩子一样,不听劝,询问应该怎么办。
这就是父母的功能在吵架的时候失效了,或者是某一方的的功能一直没有在线。
相关类型的冲突,最好先要避开孩子,花些时间,等待双方都恢复到恰当的状态。
当然,在实际的生活中,争吵其实已经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孩子难免卷入其中,暂时的回避,是为了两人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能够展示出平时被压抑的部分。
另外,关于离婚、重大的财务问题,最好不是用争吵的方式,让孩子知道。
家长吵架,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种创伤,很多成年人在回忆童年父母相互攻击的画面,依然感到非常痛苦。
但这种张力及其强大的冲突,也会起到良性的影响。
孩子在这种冲突中,安全感会受到破坏,但也会发现关系最真实的部分。
所以,当双方的怒火再次指向对方时,也许是让子女们成长的又一个契机。
当孩子在父母吵架或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沮丧、疑惑或无助,因此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稳定情绪的建议:
1 保持冷静和安静:在父母发生争吵的时候,孩子的倾听者最好是一个冷静、沉着和安静的人。这种情况下,安静和镇定的臂膀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
2 表示理解和支持: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信赖和依靠自己的父母。在吵架或冲突发生时,父母可以保持平静并表示理解和支持孩子。他们可以告诉孩子他们仍然爱他们,他们会解决问题。
3 谈论和解决问题:父母在吵架或冲突之后,可以在孩子面前进行谈论和解决问题的讨论。这对孩子来说很有益处,因为它可以让他们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善的可能性。
4 分散注意力:身处于家庭冲突中的孩子需要分散注意力。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孩子玩游戏、看**或者做其他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从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总的来说,当父母发生争吵或冲突时,孩子需要安全感和稳定情绪的支持。父母可以通过保持冷静、表达支持、解决问题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等方式来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按说两口子过日子没有几个不吵架的。都说吵架之后才知道幸福的美好。但是,吵架的当时肯定都是不美好的。我清楚的记得,产前我们一年吵架的次数都相当有限(为什么大多数都是我挑的头?)。他每次的态度都是,先沉默沉默,实在忍不住就跟我叮当两句;若是可以忍住,就不搭理我,我说着说着也就没意思了。而且,每次当我没兴趣再说下去的时候,他都会拉我坐下来好好谈谈,问问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解决。说着说着,每次我都觉得自己太冲动了。谁也没想到,产后,这种冲动没有消退,反而变得更爱计较了。尤其从女儿满2个月婆婆回老家之后,我一个人带孩子。没有形象没有自我安静的时间(时间太少了)没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所有的妈妈也许都没有),导致我想发泄。所以,只要有一个导火索,就能点燃。昨晚的事,就是一个例子。昨天上午我带着女儿去超市买宝宝读物,没想到找到三本很可爱的宝宝图册。我高兴的买下来,希望爱人下班回家来也高兴高兴。于是我期待着爱人下午下班回来。谁想到他回来看到这几本书的第一句话是:“就买了这个玩意儿?”。如果在以前,我根本不会在意这样的话。可是现在我变得很爱抠字眼了。心想他应该表示开心才对,为什么要说“玩意儿”?太不尊重我了!我说你要是说‘你带着孩子去买书辛苦了!’那我会很高兴的。(我怎么变得喜欢教给别人来取悦自己了?)他笑了笑没说话。可就这样我憋着这股劲到吃晚饭的时候。我一边吃饭一边想着“玩意儿”这个词,太刺耳了。于是我开始滔滔不绝的叨叨起来;“有这么说话的吗?我抱着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容易吗?你为什么不能肯定一下我的劳动成果呢?你怎么就不能说一句好话呢?,,,,,,”他说:“一句玩笑话至于吗?”我依然不依不饶的说着。没等我说完,他推着女儿离开了(女儿推车在饭桌旁边)。女儿眼里一没了我,立刻哭起来。他又推着女儿回来。但是我越说越生气,直接看着他继续说。于是,女儿越哭越大声。他赶紧把女儿抱起来。示意让我抱。可是,我正在气头上,怎么有心情哄孩子?(无辜的孩子)。我平静了一会,这时女儿已经哭得就差歇斯底里了,我过去接过来抱着,她却立刻不哭了。他让我生气,我生气没心情哄孩子,孩子就哭。这一切都是他的错。我这么想着,没再跟他说一句话。躺在床上,我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了。爱人刚才对我说,女儿一边哭一边看我,直到看了好几次我一直没有回应她也没有任何要抱她的意思,她就越来越大声的哭了!(对不起,女儿)想想刚才发生的事情,我是发泄完了,可是孩子呢?我对她的伤害是无形的。虽然她还不会说话,但是她应经学会察言观色了!我开心的笑,她会回应,我生气,她也立刻拉下脸来。那么我俩吵架会对她有什么影响呢?我记得育儿书上提到过,家庭不和夫妻吵架容易引起孩子偏头痛。我自己就有偏头痛。小学阶段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每次他们吵架我都会伤心害怕的哭着拉着他们不要动手,并且大声哭着说不要吵了。高中之后到现在,我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次偏头痛。发作之前任何征兆都没有,发作时间为2天。学生时期妈妈带我去看过医生,医生简单的认为我学习压力太大了。可是,直到我参加工作后依然存在。我现在终于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婚后回娘家有一次妈妈问我:你们吵架吗?我说:很少。她说:别吵架。我和你爸爸年轻的时候总是吵架,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现在感情很好了。(可是我已经长大了!)是啊,当时我们年轻气盛,只顾着自己发泄,忽略了身边耳聪目明的孩子!等到年长的时候再后悔,孩子长大了,伤害也已经形成了!都说冲动是魔鬼,这话真的不假。但是自从有了孩子,我的生活都被孩子占满,夫妻俩的沟通亲密时间的的确确减少了!我想,长时间的缺乏沟通也是引起发泄的一个原因。但是,应该改变的是,以前都是有气先撒出去,再找解决方法。而现在,我应该做的是,有气之前,先想想有没有解决方法。如果有,就坐下好好谈谈。没有的话,再发泄也不迟。希望这种方法能奏效。
首先这样的环境无利于小孩子成长,这是肯定的,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应该会面临一些性格上的缺憾,例如胆小,例如容易发脾气,情绪化,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小时候在父母身边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免会收到一些影响,如果他讨厌父母吵架,那么久了一旦有见过别人吵得很凶,那么他应该会害怕,会反感,会抵触,或者另外的状态就是害怕,觉得一旦有人这样凶巴巴地吵架,对自己是一种伤害!
所以建议,大人朋友们尽量给小孩营造一个好的开心的,具备正能量的成长 空间,不要太多的火药味,不要总是吵架宣泄,特别是在小孩子面前更是不要这样哦,话糙理不糙,望采纳啊,谢谢,祝好!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生活在整天争吵的家庭长大,可能会产生性格缺陷。有些孩子比较自卑,对一些小事敏感的不得了。有些孩子比较胆小,十分懦弱。还有些孩子性格暴躁,小时候父母吵架一直在隐忍,长大以后父母再吵的时候,他会禁不住朝他们怒吼,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控制住爆脾气了,甚至有暴力倾向,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想动手打人。
不少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的人表示,由于家庭的影响导致自己变得悲观,对一件事情总能看到很多负面性的东西。容易和爱人争吵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缺乏宽容和耐心,总是将孩子当作出气筒,不断谩骂打击,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一点点都没有了。
父母吵架的时候,最煎熬的往往是孩子,恨不得离开这个家。因为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亲戚也是格外的冷漠,无法做出撒娇、任性等亲密的动作。有些孩子成年以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都不愿意回家,对父母的恨多于爱。
从小经历过父母争吵的孩子,长大以后或多或少都有社交恐惧症,害怕与陌生人来往,也不喜欢和同学们交往,生怕惹事生非。由于设置防线过深,所以很难以与他人保持亲密,无法打开自己的心扉。别看一些人在人群中比较活泼,总是侃侃而谈,但是真正能走进他内心的人并不多,寥寥无几。
遇到这么好的家庭教育问题不容易,恰好我的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父母吵架终日的喋喋不休,还伴有打架。可以说我的童年一半是甜蜜,一半是苦涩的,刚好通过自身是个受害者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1 父母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内向,内向到一定程度是很可怕的,会产生多种极端行为。
这在当今心理学上得到了证实,研究得出:内向是一种不良性格。在我工作期间,为了摆脱儿时造成的内向性格,义不容辞的去做了很多推销工作,终于把自己拉了回来。
2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缺乏对他人的热情,从而冷漠。
记得我的小时候,看着别人家的欢天喜地,自己会躲起来不回家,碰到亲人也不会说上一句话,很难受的时候不想看见任何人。父母间的隔阂直接导致了家庭的整个温度,孩子失去了温暖,冷漠是必然。
3 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遇到事情胆怯,有不安全感。
就是说对一些正常的事物会产生过度的敏感,扭曲常规认识,容易对人生失去正确的判断力。我深知自己的这些问题都是父母吵架带来的,但我不怪他们,因为我没有时间怪他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为此,我在马不停蹄的改变着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尽快的使自己的未来愈加美好。
最后: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去呵护和照顾。父母亲老是吵架,让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管理,也许会沾上许多的恶习,为将来走向社会埋下隐患。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父母老是吵架,让孩子学习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去,影响了学习成绩,考不到好的学校,耽误了一生的大好前途。父母经常吵架的害处还是在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养成简单粗暴、强词夺理、遇事不让人的扭曲心理,走向社会后,很难与人和睦相处,遭到孤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