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提着儿子最喜欢吃的水果回到家,看到正在打王者毒药的儿子,气不打一出来,大吼一句,一天天就知道打游戏,打游戏能吃饭啊还是能赚钱啊,一天天没事干,游手好闲,给我把手机关了,儿子回过头,妈你不要啰嗦了,烦死了影响我玩,母亲气饱了,东西一甩,我今天就不信治不了你,跑过去把电源上网路由器断了,儿子气的手机一甩,妈你干嘛啊,我正在玩了,白玩了,老妈说我就关了怎么了,儿子摔门而走
切勿用过激的行为对待孩子玩手机的问题,比如打骂,摔手机,没收手机等
孩子有独立的性格,有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一次过激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很多问题。
如果做了过激的行为,就真诚的道歉,合理的引导
1态度。大人总是高高在上的去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行,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但想一下自己长大成人何尝不是犯过各种错误,打了骂了就真的管用了吗?《狗十三》是一部很好的家庭教育题材的**,剧中总是用大人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育规划孩子,你可知孩子他毕竟是孩子。所以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与孩子共同成长。
2善于引导孩子的成长性格还未稳定。自然很难有很好的自制力。那么作为家长就要善于引导了。比如:完成作业,可以规定玩多长时间,每天的什么阶段可以玩手机,这样既能够引导孩子养成劳有所得的观念,也能养成有计划的做事情的习惯
3大人以身作则。记得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短视频,家长在玩手机,孩子默默的玩儿玩具。孩子是需要家长陪伴的,你一直在玩儿手机,孩子会怎么想,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在孩子那么喜欢玩儿手机,也看看自己是不是根本没有做到自控。
在《书与手机(1)》中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扩展出:读书好,是不需要说的,说了就不好了。有本书(不记得哪本书)说:做善事,广而告之,则为不善。”因此:“读书比玩手机好”只可做不可说,说了读书的功绩就没有了。以此为基础写的《书与手机(1)》。《了凡四训》言:“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因此‘读书比玩手机好’这个年头把读书得到的福都消散了。
但,本心而论,我很确定的认为读书就是比玩手机好。我现在的知识结构、心理模式都是通过书本一点一滴构建起来的,作用之大,无与伦比,重塑了一个自己吧。当然也不需要理解成第七个烧饼。书本给物质生活带来的好处则更为明显:知识创造的财富使我为工作收入低微的忧郁完全消失了。
我们做的大量的对比是用书中的正能量与手机中的负能量;如此对比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当然,能如此理解也是因为书本给予的理性分析吧。)大多数看书的人可以理解成99%,都可以从书中汲取营养以实现价值提升。而大多玩手机的人可以理解成90%,都在玩游戏,看小视频,(没调查过,猜的)手机功能的丰富使人更容易沉迷。基于此就会使人认为读书比玩手机有意义。而我也如此认为。
然而书与手机之优劣也是需要辩证看的,只有心灵鸡汤的书看多了也是会中毒的;手机直播看多了也许可以成为专业直播,做个带货网红,也是功德无量的,不可一刀切,一棒打死的心态去理解。
我读书获取的许多知识是通知手机提取收获的,书和手机都只是个工具,关键是看使用的人的使用方式。同样是刀,达摩手中的刀是用来惩恶扬善的,夜叉手中的刀是用来吃人的。
一切皆在人心。
你只要软下来,道个歉,其实你们这个年龄是最反感别人管你们的,我儿子上初三也是和我吵,我不和他吵,放任不管了,他反倒自己反思了,这也就是说,你们这个年龄不是因为手机的问题,而是你们精力太旺盛需要发泄,这是个过渡期,没事只要学习好点,你玩手机你父母也不会这么管你,你不能只玩不学,那是你无能的表现。
这样的后悔是不是来的太迟了?
高中生的手机哪里来的,
父母买的;
现在摔手机,长大了是不是要摔电视机,砸洗衣机;
冲动是魔鬼;
父母挣钱也不容易;
生气的时候,可以大力关门,躲进房间,不搭理他们;
也可以走出家门,冷静冷静;
摔手机是为了表达愤怒吗?
是无能的表现;
父母不会心疼手机,父母会伤心,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下次很生气,很生气,可以伤害自己,比如用板砖拍自己,比如打自己耳光,那样比摔手机的效果,更加能震慑父母的心灵,
他们都会让着你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