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热播的电视剧都不少,哪些是你看了一遍就入迷的剧?

每年热播的电视剧都不少,哪些是你看了一遍就入迷的剧?,第1张

《初恋那件小事》

该剧是由赵今麦、赖冠霖领衔主演的校园青春剧,讲述了平凡女孩夏淼淼因为喜欢学霸学长梁又年而努力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跟学长考上同一所大学,并加入了梁又年当社长的美术社,又转入自己喜欢的服装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梁又年也一直暗恋着这个腼腆的小学妹,二人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梦想。

《御赐小仵作》

《御赐小仵作》做到了一个电视剧该做的,很阳间,很难得,不降智,不狗血,不恋爱脑,逻辑通顺。全员演技在线,正反对立似神仙打架,情节推进紧凑,情感线恰到好处但不喧宾夺主。同时辅助动画对验尸的讲解,形象且冲淡尸体形成的晦气,好评。如此谋篇布局,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成功,应该是以导演为首的主创用心了,这样的导演,他的其他作品也会关注的。好剧就值得强烈安利给大家。

《浪漫是一册副刊》

女主姜丹依本来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因为老公出轨而离婚,开始了艰难的求职生涯。男主车恩浩是一个出版社的主编兼作家。姜丹依小时候救了恩浩一次,所以两人就一直以姐弟的关系相处着,但是恩浩是一直喜欢姐姐的,只不过不敢表白。

姜丹依结婚后,恩浩每次喝醉后就会打车到姜丹依家门前,在楼下悄悄地看着楼上的灯,猜测姜丹依过得好不好。

离婚后的姜丹依找了一年的工作都失败了,无处可去的她只好在恩浩家里借宿,机缘巧合之下又到了恩浩的出版社上班。

之后在一天天的相处中,丹依确定了自己的心意,两人开始了甜甜的恋爱!

《浪漫是一册副刊》是李钟硕入伍前的最后一部剧,又是一部姐弟恋的题材,小奶狗二硕谁不爱啊!

女主是元彬老婆李奈映,年龄40+,一点看不出来,很知性很美,体验萧亚轩的快乐,从这部剧开始!

《刑侦日记》

看到第十集,大体上知道了剧中若干主要人物可能在精神上多多少少患有疾病,比方说芯姐一家人,甚至连医生本人也不例外。因此,刑侦日记在这一块玩得十分深入。特别是第九集末端那几分钟,双重人格的劲峰不断转换身份,让病发的芯姐更加十分张皇失措,演技炸裂。

此外,还有以下几点都觉得很满意。比如导演选择镜头的视角,把芯姐看到的贵妇和从旁观者看芯姐发疯时的角度,这个镜头十分刺激。比如,一如既往的港片主角的「范」,拿捏十分到位,比如片尾曲十分耐听。从构思角度到拍摄手法,让观众耳目一新,确实好看。

当弘一大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风流韵事总有人津津乐道;

当李叔同成为弘一大师的时候,一代律僧总为人尊重敬仰。

如果用一句佛门俗语来说就是: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一 · 南下南下

李叔同出生的1880年,正处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的先进科技逐步被引进到日益衰微的大清帝国。

那一年,在天津经营盐业赫赫有名的“桐达李家”的主人李筱楼六十八岁,妾室王氏十九岁。四年以后,在李鸿章的关照下,李家为李筱楼举办了盛大的出殡仪式。

因母亲为妾室,至孝笃亲的李叔同深知母亲在家族中的难处。于是,李叔同十八岁的时候,在母亲的安排下与茶商之女俞氏结婚。

1898年,年轻气盛、热衷新学的李叔同积极响应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不料变法旋即失败,清政府下令捕杀康梁同党,戊戌六君子首当其冲。

李叔同为避其祸,在二哥李文熙的安排下携母亲、妻子前往上海法租界,由自家在上海的钱庄照应生活用度。

二 · 幸福岁月

尽管到上海是避祸,却迎来了李叔同最为“幸福”的岁月。

“我自二十岁到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

刚到上海不久,“公子哥儿”李叔同便加入了沪上名流许幻园组织的“城南文社”,通过绝佳的才情结交了一批文人雅士。

李叔同与上海新学领袖许幻园、上海名医蔡小香、书画大家张小楼、宝山袁家袁希濂义结金兰,举号“天涯五友”。同年,李叔同举家搬入许幻园安置的城南草堂“李庐”,其长子李准、次子李端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自此五年间,李叔同不仅热衷于诗词、篆刻、戏曲,还考入南洋公学,尽显一身才华。这一阶段的李叔同,尤其频繁往来于津沪名妓之间。

1901年秋,上海名妓李苹香,将诗书于扇面,向李叔同请教。同年,李叔同为章士钊所撰《李苹香》一书作序,直抒乐籍发达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其早年“超时代”的思想可见一斑。 “若文明发达之国,乐籍棋布,殆遍都邑。杂裙垂髾,目窕心与,游其间者,精神豁爽,体力活泼,开思想之灵窍,辟脑丝之智府。”

1902年七月初七,过名妓谢秋云窗阁有感,作诗云: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十日黄花愁见影,一弯眉月懒窥人。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眼前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1904年,赠歌郎金娃娃《金缕曲》:“……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

1905年初,辗转天津数次的李叔同在上海忆念起津门名妓杨翠喜,写下《菩萨南 · 忆杨翠喜》两首: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

晓风无力垂杨懒,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低,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

李叔同好友姜丹书在《弘一律师小传》中毫不避讳的写道: “先是上人年少翩翩,浪迹燕市,抱屈宋之才华,恨生叔季之时会。一腔牢骚忧愤,尽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亦曾走马章台,厮磨金粉,与坤伶杨翠喜、歌郎金娃娃、名妓谢秋云辈,以艺事相往还。抑莲为君子之花,皎然泥而不滓。盖高山流水,志在赏音而已。”

三 · 悲愁起点

1905年农历二月,李叔同的母亲在上海病逝,时年四十六岁。

“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直到出家。”

针对其生母的丧事,便成了一件破天荒也是令李叔同无法在家中立足的事情。受新学思想影响的李叔同,为身为妾室的母亲据理力争,坚持用西方文明丧礼代替陈旧鄙陋的习俗,这一事件传遍津门轰动一时。

为母亲处理完后事,李叔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时逢清末留日热潮,李叔同一样以一腔爱国之情开始筹备东渡留学。

等等。

到这里,似乎一直忽略了一个人。是的,这个人就是李叔同的发妻俞氏。俞氏是李叔同的母亲为其安排的妻子,从上海到天津俞氏一直照顾婆婆并为李叔同诞下三子(大儿子乳名葫芦,早夭)。俞氏不通诗文,在城南草堂只是看客,不能加入也无法分享“天涯五友”与“津沪名妓”的唱和情谊, 这份孤寂真真切切、无声无息。

如果之前与丈夫李叔同只是精神的隔阂,那么这次离别以后的故事可想而知。

当然,也正如你我所知。

四 · 雪上加霜

原本计划留日两年,结果一去就是五年。

1911年,李叔同携日本妻子回国,将其安排在上海,饱受家族眼光的发妻和二子尚在天津老家,李叔同尚不清楚该如何安排两个家庭。除此之外,迎接李叔同的还有李家即将破产的消息。

1912年,李叔同最终选择在朋友众多的上海工作,被《太平洋报》聘为文艺编辑,当年秋天报社关闭后,李叔同到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图画音乐教员。

此后数年间,李叔同每月两次及寒暑假会回到上海与日本妻子相聚,鲜有机会去天津。相比情感问题,更棘手的是两个家庭的开销用度。到1915年李叔同又兼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奔波于杭州南京之间, “往来千二百里,亦大苦事也”

在此期间,李叔同因与学校在艺术课程的上课形式及编排上有理念冲突,曾计划自己筹办艺术学校,无奈从二哥处得知家族已濒破产,无法提供巨额筹办费用,这对李叔同来说实则又是一记重拳。

李筱楼年届七十得子,导致李叔同自幼身体羸弱,已经三十六岁的李叔同身体病征日益凸显,一切的一切对于婚姻、家庭、事业皆不顺利的“津门才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难怪说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那么接下来也该“出家”了。

五 · 两个传奇

相比较而言,堪称民国传奇的苏曼殊倒是个“爽快”的人。

三十五年的人生,丰富的难以置信。苏曼殊是中日混血,精于诗书绘画,通晓梵文,参加过兴中会,与陈独秀、章士钊、鲁迅共事,为秋瑾遗诗作序,起草《反袁宣言》,撰写“鸳鸯蝴蝶派”名篇《断鸿零雁记》。据说早年偶获一圆寂僧人度牒,随即剃度出家。苏曼殊的一生洒脱至极,绚烂至极。

之所以着重描写苏曼殊,一方面是因为苏曼殊与李叔同同在《太平洋报》工作,有一定的交集,且苏曼殊的出家经历想必也是李叔同所能耳闻的;另一方面,就是那本小说《断鸿零雁记》,这本小说的内容是苏曼殊根据个人经历所写。

大致内容是:主人公三郎自幼家庭不幸,但是有一个爱他的未婚妻,结果未婚妻的父亲因为自己家庭破产拒绝履行婚约,三郎一气之下出家,后来还俗在未婚妻的资助下去日本寻找母亲,被日本表姐看中,三郎因国内有未婚妻不敢触碰爱情。回国后得知未婚妻因被逼改嫁自杀,三郎却无法找到未婚妻的坟冢,小说在一片凄凉中结束。

看完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因为这本小说的编辑就是李叔同。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1918年五月苏曼殊在上海病逝,1918年七月李叔同在杭州出家。

苏曼殊遗言:“ 一切有情,皆无挂碍 ”。

六 · 感怀女史

女史是古代对知识女性的尊称。

宋梦仙女史是许幻园的妻子,名贞,字梦仙,受业于长洲王韬、元和江标,擅书画篆刻,著有《天籁阁集》四种。后世有宋氏遗画一幅集弘一大师、吴昌硕、盛宣怀、郑孝胥等众多名人的题跋。

无奈天妒才女,1902年宋梦仙香消玉殒,年仅26岁。

“天涯五友”在城南草堂聚会之时,性格开朗才情出众的宋梦仙总能语出惊人。这些对于宋梦仙的才华和追思,李叔同都在1914年七月为许幻园夫人宋梦仙遗画题词中表露无遗:

七 · 天涯零落

“天涯五友”中的五人实际上都是富家子弟,他们不仅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还深受新学影响,吟诗作赋才情伯仲,畅论时事志趣相投。然而在大时代动荡的时局下,却各有坎坷各有造化,终究逃不过一句无常使然。

蔡小香是上海妇科世家传人,爱国名医,早在1912就年在上海去世,年50岁。1927年“天涯五友”之许幻园、袁希濂、张小楼、李叔同在上海相聚时,只剩四人,李叔同也变成了弘一大师,许、袁、张三人晚年都一心向佛。

许幻园家道中落以后在袁希濂的介绍下,到上海大王庙做了居士,晚年靠帮人抄书为生,1929年在大王庙去世,年51岁。

弘一大师告诉袁希濂前世是僧人,劝其修佛,袁希濂学佛后深得感应于是弃官皈依印光大师,后随持松法师学密,1950年在苏州往生。

张小楼历任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官职,后辞官专攻书画,1950年在上海去世,年74岁。

八 · 送别以后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915年,因袁世凯复辟风波导致家道崩殂的许幻园感怀昔日欢愉心生无尽悲凉,在李叔同上海的家门口,许幻园与之道别:“叔同,我们家破产了,我要走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此刻,李叔同背负着 家道中落的重压,心系两个家庭两个儿子。饱受世俗与理想的撕裂,爱情与亲情的纠葛,事业与前途的渺茫,精神与肉体的折磨。

凋零的不只是心绪,送别的何止是今夜。

1916年断食,1917年闻法,1918年出家。

其日本妻子或与之有一面之别,后返日。

李叔同出家前,好友姜丹书曾这样问:

问:“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

答:“譬患虎疫死,将如何?”

1922年俞氏在天津去世,年45岁。

子李准22岁。子李端18岁。

1942年,弘一大师圆寂。

声明一下,我推荐的这篇,虽然不是写的中学,但是语言都很适合中学,语言很妙,材料只不过换一下名字,稍微改一下就行,能够感染人就行

(内容丰富,文采华丽,格式标准,形式新颖,材料感人,希望对你有帮助。以后有什么需要或者疑难可以问我。:))

岁月流逝渲染火红 风雨同舟共谱辉煌

前言:

团结永远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它汇集了班集体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这支优秀的队伍在任何时刻都紧密团结在班团支部、班委会周围,凝聚成一道铜墙铁壁,以坚韧的姿态去对抗风雨,迎接挑战。

信念源于精神,团结奋进的精神帮助我们克服班级建设所遇的巨大困难。

十六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一个创新时代的来临。创新的话题延续着整个人类历史,却从未被提到今天的历史高度,受到如此重视与关注。它是一个国家立足的关键,更是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经久不衰的灵魂。

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创新,提出创新建班,用全新的理念创建先进班集体,开拓属于我们的崭新领域。全班在班主任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班委会、团支部周围,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结合当前新形势,果断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胆举措。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引进新观念、新思路,改进工作,这些新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个人的创新是有限的,一个集体的创新则是不可估量的。 团结有了创新的剑则攻无不克,勇往直前;创新有了团结的 盾则坚韧顽强,永立不败。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了班级的繁荣。 “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一班定将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一)

以德为旗,锐意进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式下,沐浴着知识经济的春风,作为跨世纪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我们这个集体,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作为首要任务长抓不懈,开创了一个德风浓厚、德为旗帜的良好局面。

随着时光的推移,班级各项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在抓好学习的前提下,班级积极响应学校院系的号召,参与各项活动,同时,发挥班级的凝聚力和灵活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班级特色的文体活动,使大家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下有时间放松一下,也使大家在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班级的团结向上。总之,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班在注入新鲜血液后,能紧紧围绕学院和系上的中心工作。我们班委会能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核心,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础上,着重提倡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锻炼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班干部之间紧密配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同学的监督下执行工作,使我班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现已成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

以下从德、智、体三大方面来全面总结20032004学年度我班所取得的成绩:

一.关心时事,认真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全国掀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有必要参与其中。经我班班委会、团支部研究组建成立了我班《马列系列理论学习小组》,中共党员预备党员邓磊同学和班长史辉情同学,团支部书记王东平等同学广泛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积极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思想素质,加强政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方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很多同学在学习讨论中,表示自己以前并没有对国家政策真正的关心过,但从这些学习中,他们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从对“三个代表”的深入学习中才真正认识到当代中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体会到了原来以为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中国***,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切实的领导和指引着我们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让我们对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很多同学纷纷表示,入学初交上的入党申请书现在又有充实的内容,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2003年11月我班同学自发踊跃向系上递交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心得的思想汇报,递交思想汇报的同学达到了全班总人数的94%。

国庆节,班级组织小型班会,讨论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倾向,讨论如何改正自身缺点。还对目前国内国外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关心国家的发展现状又如环境保护日,号召大家阅读学习相关书籍,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日常中面对各种现象的措施, 知道如何预防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废弃物,以便更好的爱护自己的家园,使人类生活在健康美好中。

班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班的参加第三期院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班的邓磊、王东平、史辉情三位同学通过考核都顺利升格为中共预备党员。到目前为止,我班共有13名同学参加了院党校的培训, 占全班总人数的36%,入党积极分子丛海龙、朱润辉、杨培培等三位同学又被推荐入党。

二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先做人,后成材”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确立自己的位置,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科学、文化、技能的场所,也是提高我们的素质修养,道德品位的大学堂。在大学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明白自己的身份,我们是大学生,我们应当以大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比一般人高尚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社会建设的“四有”新人。

我们班的同学自上大学以来很注意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不负于大学生的称号。经班委会研究,全班同学集体表决通过,我班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了《班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大一时有一位与我们班一同军训过的同学患了重病,但由于家庭贫困的缘故而不能及时治疗,我班同学知道后,都热情捐助。以后还有几起类似原因需要捐助的同学,我班同学闻讯都纷纷慷慨解囊。佛平受灾时,学校组织献爱心捐助活动,我班同学闻讯后,主动与我系学生分会的学生干部联系,都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同胞及时地送去温暖。去年上学期,我班同学踊跃参加帮助聋哑人的活动,全班共有29人自发参加了帮助、资助和关怀汉中市聋哑学校学生的活动,占到了我班总人数的81%,得到了院系师生的广泛好评。同学们在活动中大家都表现了很大的热情和耐心。“献出你的爱心,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早日度过难关!”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吹响了“爱心捐衣”阳光行动的第一声号角。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班委动员下,班上同学首先募捐。接着,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购买精美卡片、书签等纪念品,在纪念品写上祝福和感谢。所有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尽管活动时间很短,但从中大家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也激发了大家更多的热情和爱心,有的同学当时就表示以后要多关心、帮助残疾人,还有的同学至今还和他们认识的聋哑学生保持联系。

以上所举还仅是几次有组织的爱心活动,平时大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事情就更多了。在来往的公交车上,时有我班同学让位的举动,在安静的教室里常见我班同学互相帮助的身影。当遇到困难时总能感到同学的友爱,当遇到需要帮助时总有同学伸来友谊之手。去年上学期末,全院调整宿舍,女生搬宿舍那几天,天气很热,我们班很多男同学不顾以搬过宿舍的疲惫,又是期末复习的关键时期,他们都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帮助女同学搬宿舍,一大包,一大包的东西压在他们的肩上,几个来回后,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有的同学还因来回次数太多而负了伤,而他们连一杯水都没喝就走了,他们只言不提“累”,许多女生都很感动。这次搬宿舍让大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我班同学不仅热心帮助本班同学,也热心帮助其他校友,还参加社会上

的爱心活动。这些事充分体现了我班同学助人为乐的美德。至于诚实善良、拾金不昧等一些基本美德,在我班同学身上都的体现了出来。从上所述,我班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友爱的、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并且具有良好美德的优秀班集体。

(二)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艰辛与辉煌同在,团结与奋进并举

如果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那么拥有一个英明而勤勉的导航人,以及一套效率高、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干部队伍,则是一个集体成功的法宝。而我们班就拥有这个先决条件。

一.班主任工作尽职尽责

关怀细致入微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因为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既是一种教育才能,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心理素质表现为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诸多因素。所以,我们的班主任殷家瑞老师对心理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而且在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学生关心的问题非常注意;他在与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是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在心理上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位置;他对我班的学生的个人隐私是非常尊重的,对我们是尽可能信任;因此,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体现出了清晰的民主性的特征。“教育者充满民主的爱心,必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所以,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他尽他所能的去关心和帮助我们,对琐碎的日常教育工作,精神是饱满的、头脑是清晰的,作风是雷厉风行的。

我们的班主任殷家瑞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格外的认真,无论是同学们的学习,还是生活,是考勤,还是课外活动,他都会认真对待。担任我们班班主任之初,他就认真分析、查阅了每位学生的档案,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认真选拔了班干部,并且经常到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进行思想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班干部,他经常召开班干部会,及时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针对每个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引导,并且对于在思想上想不通的同学进行认真的开导,充分做到使大家不带情绪,配合好班干部的工作,并且认真学习好每一门学科。他对涉及到同学们切身利益的“冬寒补助”和“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事情特别重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力求做到让每一位同学满意。

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与你的接触中有所得,学生往往需要接触频率最高的就是班主任为之答疑、解惑。这就要求班主任有深厚的社会和自然科学功底,有广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学生知识结构体系越来越庞大,思想更加活跃,与此相适应的是行为方式更具有不定型性,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广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也必不可少。他严格考勤纪律,及时与 任课 老师和系学生办公室沟通,对于有迟到和旷课现象的同学进行认真的开导和严厉的批评,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迟到和旷课的严重性。

殷 老师对同学关怀备至,经常深入宿舍和同学交流思想,了解情况,深切关注同学们的生活,始终做着我们在生活中坚强的后盾。我们以有这样一位带给我们父亲般温暖的班主任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二团结的集体,成熟团队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灯塔”、“领头羊”。班级的发展靠团结,班级的团结靠班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002~2003年的班委搭建完毕之初,便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班干部,从工作伊始,就各自明确了“责任区”,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上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商议,并制定后期工作安排。严密的制度,明确的分工,默契的协作,让这一切有了切实的保障。班长统筹全班,团支书抓好支部工作的同时和副班长协助班长管理日常事务,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其中,班长协管体育和组织,团支书分管宣传和文艺,副班长协管学习和生活。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班风学风建设管理措施》、《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班干部公约》、《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班级公约》、《中文2002级本科3班宿舍公约》、《班体育器材管理措施》,从而有效的加强了对同学们的管理。班级团支部作为学校团组织的一个基本细胞,是各级团组织的基石,它有着直接、全面接触同学的特点,对上级团组织负责。

我班班委会和团支部及时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以后的每次团日活动中弥补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些举措大大的改进了我班的团日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期末的最后两次团日活动,第一次是以“我为诗狂”为主题,第二次是以“我把青春献给你”为主题,这两次团日活动我班团支部连续两次被评为团日活动开展较好的团支部,这给我班团日活动的开展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我班团支部没有被评为“优秀团支部”,但是,我们并不气馁,我们并不妥协,我们相信的是集体的力量,“团结奋进”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我班团支部、班委会非常重视对同学的组织考察和培养,在2004年“五四”表彰中,我班的董蓓、王罗成、偶岚等三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员;史辉情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干。在院党校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班学习中,我班的丛海龙同学担任中文系小组长和学习委员,因表现突出,被院党校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

(三)

俱怀壮志,欲上青天揽明月

“花香莫若书香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班同学并没有沉湎于喧嚣与浮躁的气氛中,而是抓住四年的学习机会去采撷知识的精华,在知识中孕育、在知识中成长、在知识中成熟。

“学风是本,班风是纲”,二者密不可分,因而要想抓学风,先得搞好班风。这是我班班团干部达成的共识。要搞好班风离不开严明的纪律,我班班委会、团支部特制定了《班风学风建设管理措施》,采取了“责权分明,各负其责”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各班团干部严格考勤纪律,并将其与综合测评相挂钩。学期末,我们班召开了一次抓考风学风的班会,全班每位同学都写下了一份“诚信考试承诺书”,这有利于我们班树立良好考风,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班主任殷老师经常利用班会对班风建设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我们常抓不懈,这对杜绝随意迟到,旷课等违纪现象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我们仍然利用课堂的宝贵 时间和 老师打成一片,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我们曾和教当代文学的 王芳 老师合作,在课堂上演出了话剧《茶馆》,经过课前的精心排演,同学们的演出非常成功,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而且近几年来,一阵阵考证风的兴起也在迫使着大家在不断的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在这一年里,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大,气氛更浓烈。值得可喜的是,大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找时间学习。

就我班的女生来说,二十个女生基本上学习都很努力,几乎没有迟到和旷课现象,上课时认真仔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女生都经常挤出很少的休息时间来学习,没有把时间浪费在逛街,打扮这些方面。当然,男生同样也很努力、很勤奋,出勤率高,同时认真地完 成各科 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使我们班的学习风气更加浓烈,同学们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更猛了。各科老师对我班的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这也成为我们班继续努力的不竭动力。

这些努力也给我们班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同年级的四个本科班中,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最为突出。在上学年里,总成绩平均80以上的就有11人,占我班总人数的306%,最低分也超过了70分,并且在上学期的考试中只有计算机课有四位同学没能通过,通过率为889%,其他课的通过率均为100%

当然,我们还得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四)

百舸争流,雄鸠颉颃

古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今有素质教育,在知识更迭如此迅速的今天,同学们认识到仅有知识,难以在市场经济下立足、取胜,于是班内出现了举办各种活动、参加各种活动的风潮,2002级本科3班尽显风流。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载体。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因为集体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组织好的活动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活动,能使学生的目标趋于一致,这是集体团结的基础。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能得到增强,人人都觉得应该对集体负责,这样学生之间共同的东西增多了,大家都能步调一致,而这又是集体团结的必要条件。其次集体活动能够起到改变集体面貌的作用。组织良好的活动会有利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体活动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过程,不仅能使不同的学生受到教育,而且能使他们按集体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好的活动能使学生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有的甚至是某些有问题学生转化的契机。学生个体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集体,使集体面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集体精神面貌上,如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积极向上,更能为集体荣誉感所驱动等。另外,集体活动可以密切师生关系。集体活动其实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加强了解的过程。通过活动,师生心心相印。师生齐心协力为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班很重视在文体方面开展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在文艺方面,我们积极配合系上工作,参加了中文系飞天文艺晚会,我班有几位同学参加了选拔,可能是准备不充分,没有达到系上的要求。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次活动中,我班的丛海龙参加了诗歌朗诵,董蓓参加了筹划工作。2004年5月,我班再一次参加了我系举办的“美宝莲”杯卡拉OK大赛,丛海龙、舒斌、邵小鹏等三人进入决赛,他们都表现出色,特别是邵小鹏,他平时在班上很沉默,这次能够自信地表现自己,十分值得肯定,丛海龙更是一举获 得一等奖,这是班集体的荣誉。不久后,我班又参加了中文系的诗歌朗诵赛,通过班集体的筛选,我班的朱润辉和郭波参加了系上的初赛,最后,郭波进入了决赛,他自弹自唱,把诗歌和音乐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在我班还有一些难得的舞蹈能人,如党二界参加的“地舞空间”街舞组合,经常参加院、系甚至一些社会活动。此外,我班还组织大家观看一些有益的**,让大家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放松一下,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总之,在文艺方面,文艺委员能积极配合班委会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的很积极、很投入。在班委会、团支部的共同努力下,很多优秀的同学都脱颖而出,成果颇丰。

好的学习成绩,离不开好的身体条件,我班在学习成绩领跑的同时, 也很注意加强身体素质加强,因此,在体育方面,我们要求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还亲自组织了一些同学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值得提及的 是,体育委员姜丹第一次担当班干部就成功地组织了我班的“友谊杯”羽毛球赛这次活动一共有20多人参加,参加人数达到了全班总人数的76%,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同学之间的友谊。除此之外,我班同学还参加了一些学院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舒斌参加了由院学工部和团委共同举办的“移动杯”足球联赛,作为绝对主力,带领球队赢得了这次比赛的季军,在我院南区各系足球队(体育除外)首屈一指;在学院组织的校园吉尼斯大赛中,我班的王开荣、严成誉、杜开飞等人也积极参加了;在学院组织的大学生运动会上,我班的史辉情、朱润辉、杜开飞、闫成誉积极参加了……此外,为了让同学们在平时能积极参加锻炼,我班在继上届班委之后又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羽毛球、呼啦圈…以迎合同学们的需要,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总之,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同学们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21世纪大学生的标准要求。

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一个班级有无共同目标,这一目标能否调动班级绝大多数成员为它的实现而共同努力,是班集体能否形成的关键所在。因为目标是所在班级学生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是全班同学努力的方向,它对于班级发展成为优良班集体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要成为优秀班集体,必须从德、智、体各方面全面衡量,因此,我班很重视文体方面的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顾我班2002-2003年一个年度的学习工作生活,虽然节奏很快但更多的生活更多的感动让我们不禁回味。其实,生活就是本来并没有什么,更多的是在平凡中发现感动,而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无时不刻不在创造着并分享着这份团队的和谐带来的亲切。走过上个学年,大二给了我们更加成熟的生活体验,也更加离不开这个团队。大家在每次学习时的探讨,在每次聊天时的共鸣,在每次聚餐的时候的碰杯,在每次看球的喝彩,构成了班级的向心力,更加为能生活班这个优秀的团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2002-2003学年我们班获得了“优良学风班”这一光荣称号,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我们班无愧于这一神圣称号。今天,我们我们将以更强的实力去争取“先进班集体”这一更具意义的光荣称号,我们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将齐心协力为之奋斗不息!

忆往昔,峥嵘岁月,笑看昨日累累硕果,我们欣喜、欣慰。翘首展望未来,尤感任重道远。然而,我们坚信: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院、系各级领导、老师的关怀下我们班36位同学定能开创新的光辉篇章,谱写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竹影》有关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艺术起源的学说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所知甚少。尽管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学者还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必然涉及到人类艺术的方方面面,但其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论述通常都是这些学说的重要方面。以下我们就来简要介绍、评析一下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关于人类艺术起源的学说:

1、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 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2、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人是高等动物,他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3、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样,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

4、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狩猎的成功。还有些动物身上画有或刻有被长矛或棍棒刺中和打击过的痕迹,按照巫术说的观点,这是因为原始部落有一种交感巫术的存在,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原始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原始艺术的起源及其原因。原始艺术与儿童的艺术虽然有本质的不同,但它们在发生动因特别是在表现形态方面又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了解人类艺术的发生对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艺术活动具有借鉴作用。

儿童画(丰子恺)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不雅观的;于整洁和道德上、美感上都有害,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

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于整洁、道德及美感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洋鬼子在那里煎出小孩子的油来造飞机,所以他有眼睛,会飞。”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听了这话,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矫正那村婆的愚见,而用艺术的方法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一九三四年三月七日,为江苏省教育厅《小学教师》作

(选自《丰子恺艺术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画与西洋画(丰子恺)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 (皴<cūn>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本书:指作者《艺术修养基础》一书, 1941年桂林版>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3、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5、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 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选自《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回答者: shangui2006 - 探花 十一级 4-14 00:47

丰子恺生平

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

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

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著名的师范学校、当时江南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皋,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李叔同是丰子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导师,他不仅教音乐、绘画,还教做人。在李叔同那里,丰子恺学会了写生画法,为之深深着迷,便“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叔同身上学了许多可贵的精神:李叔同是个顶认真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李叔同注重人格修养,认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而且认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者”;李叔同皈依佛教,慈悲为怀,丰子恺也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画中,不仅对人,就连对小猫小鸟,柳枝梅花都充满了温柔。中年以后,丰子恺也皈依佛教,没有正式出家,但取法名婴行,并从此茹素。虽然丰子恺成名后表示,如果没有遇上李叔同,便不会走上绘画的道路,但李对他的影响却不是被动的,它与丰子恺的气质、禀赋都有很大的关系。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筹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西洋画教师。

师范毕业后,丰子恺与同学刘质平、吴梦非在上海小西门黄家阀路的一座旧房子里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在学校尚未挂牌前,丰子恺与吴梦非、刘质平、刘海粟、姜丹书等组织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社团之——中华美育会,并创《美育》杂志。会员多为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他们普及图画、音乐知识,培训中小学图画、音乐教员。 在投身艺术教育的同时,丰子恺自觉地探索着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在上海专科师范的筹备阶段,丰子恺应邀在上海东亚体校任教,在校刊上,他发表了《图画教授法》和《素描》,前者是教育心得,后者是日本学者米田桂一郎的《素描》节译,这是目前所知丰子恺最早关于美术教学的著译。在《美育》杂志上,丰发表了《画家之生命》、《艺术教育的原理》等文,视画家的道德修养为生命。

1921年初,赴日本学习艺术,十个月后回国。

如果没有日本之行,丰子恺的画也许完全是另一种样子,或者根本就不会有“子恺漫画”。在日本的一个旧书摊上,丰子恺发现了竹久梦二的《梦二画集春》,梦二清新脱俗的简笔画一下子吸引了他。丰子恺称他的画为“无声之诗”,又最推崇其画中“诗趣的丰富”,正是这诗画相融的风格引起了他观念和情感上的极大共鸣。丰子恺自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艺术上,最好的诗是“乐而不*、哀而不伤”的,最好的画是“平淡天真”的,总之要中正平和;在道德上,应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梦二的画,摒弃漫画的戏谑,专写日常的生活场景而表现出深沉严肃的人生滋味,理趣并重,既合于丰子恺的文人气质,又具醒世劝戒的作用,没有远离他所热爱的生活,正是一拍即合。

1922年,由夏丏尊介绍至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开始用毛笔作简笔画。

丰子恺任教音乐、美术的春晖中学位于清静的白马湖畔,丰在湖边建了一所“小杨柳屋”,把妻儿接来同住,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舒畅的生活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被竹久梦二和陈师曾的画深深触动的丰子恺,不满一味模仿古人,希望以西洋画的技巧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丰子恺最早的一幅画是在他参加完一次校务会议后,有感于同事们神态各异地垂头拱手伏在议席上的有趣样子而作的,从此,这些过去被人忽视的生活趣致常常出现在他笔下。

1924年,发表《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走上画家的道路。

丰子恺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刊登在朱自清、俞平伯编辑的杂志《我们的七月》上,画面是茶楼一角,客人已散,桌上散放着茶具,卷起的帘外悬着一弯新月……这样简单的画,对画家的要求却是很高的,廖廖的笔画要求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基础和概括能力;画龙点睛的题词要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题材的选择又要细致的人生体验,而这些都是丰子恺具备而且擅长的,于是,一种具有“温柔敦厚”的中国文化气息的漫画产生了。

1925年,《文学周刊》陆续发表其画,郑振铎冠以“子恺漫画”之名。

1924年冬至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来到上海创办了“上海私立立达中学”。在上海,丰子恺结识了郑振铎,郑对丰的画早就喜爱,便邀请他为《文学周刊》作了一系列插图,冠以“子恺漫画”的名字发表,并为之出了第一本画集《子恺漫画》,由是,“子恺漫画”之名鹊起。 丰子恺并不以为自己是中国漫画的创始者,而漫画也确实在丰之前就在中国出现过,不过那只是昙花一现,直到丰的漫画问世,"漫画"一词才被广泛使用,漫画这种画种也才在中国流传开来。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开明书店是由当时一批知识分子创办的,以青少年读者为主要对象,面向社会,出版了许多中小学教科书和诸如《妇女问题十讲》、《新性道德讨论集》等进步有益的书籍。丰子恺不仅是书店的发起创办者,他当时的大部分著作也是由开明书店出版的。如1927年的《子恺画集》、1928年的《西洋美术史》、1929年的《护生画集》、1930年的《西洋画派十二讲》、1931年的《缘缘堂随笔》、1934年的《绘画与文学》、《艺术趣味》、1935年的《人间相》、《西洋建筑讲话》、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5年的《子恺漫画全集》。 译著有1928年的《艺术概论》、1931年的《初恋》、1932年的《自杀俱乐部》、《音乐概论》。选编著作有1927年的《中文名歌五十曲》、1931年的《怀娥铃演奏法》、1932年的《英文名歌百曲》、《风琴名曲选》等。这一串不厌其烦的书单,不仅有丰子恺与书店的深厚情谊,也可以看出丰在学问上的涉猎之广,绘画、音乐、建筑、文学皆有心得。值得一提的是,丰子恺的书都是由他自己担任装帧设计的。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即李叔同)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对于丰子恺的皈依佛门,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出世的,也有人认为他实际上是入世的。事实上,丰子恺终其一生都是个居士,没有正式出家,这与他对人世的热爱难以分开,他对于现世的迷人风光、各色人物、国家前途都不能忘情,于是他才绘画、作文、办教育、开书店……而宗教信仰给了他一颗慈悲敏感的心,影响着他的艺术观点,他一直认为艺术应该"以仁为本",要“善巧兼备”,艺术家热爱自然,同情万物,用艺术去涤荡自己和他人的心灵。这思想最直接的产物便是后来的《护生画集》。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五年间各类作品二十余种(部)“缘缘堂”于1938年毁于战火。

知道丰子恺的人没有不知道缘缘堂的,它不仅是一座丰子恺曾经住过的屋子,也是他创作的见证者和阐释者。

1933年,在故乡石门,高大方正、简洁明快的缘缘堂被丰子恺用他那支“大红派克钢笔写出来”了(丰语,意即用稿费建造),这建筑物朝南的铺着大方砖的堂屋里挂着马一浮和李叔同的堂额和对联;书斋里有风琴和数千卷图书;食堂的四壁上是沈寐叟的墨迹;楼上是宽敞的卧室;门外种着桃花,天井里有芭蕉、樱桃和蔷薇,后院是冬青、桂树、葡萄藤和秋千架;最重要的是还有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这里安宁舒适的生活,使丰子恺的创作丰收,五年间,出版《人间相》等画集三部;《缘缘堂再笔》等散文五部;《开明音乐讲义》等音乐著作三部;《绘画与文学》等艺术论著八部。缘缘堂就像这些漫画和随笔的一个立体的注释,文气、明快、既含蓄内敛又时时关怀着世间。丰子恺对缘缘堂怀有深厚的感情,当38年得知它毁于日军炮火时,丰子恺满怀悲痛和愤懑写了《还我缘缘堂》和《告缘缘堂在天之灵》两篇文章,以示悼念。

1937-1945年,避难辞乡,辗转于桐庐、衢州、上饶、南昌、萍乡、湘潭、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等地。

以丰子恺的性格,是最厌恶战争的,但弄人的命运却让他在战争中辗转了近十年。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战争的惨状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格外重视起漫画的宣传作用来。他仍然画漫画,不过是宣传抗日的"抗战漫画",表现他沿途的见闻,画中多了人民的苦难和对侵略者的痛恨,格调也沉郁起来。这样的画,他不但自己画,还在各地执教的时候教学生们画,画好再分头下乡张贴宣传抗日。在遵义时,他还把新、旧作品重新整理,编作《子恺漫画全集》,1945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42年起,丰子恺来到较为安定的重庆,建了“沙坪小屋”,重新过起了绘画作文的生活,并且借在长寿、丰都等地举办画展的机会,饱览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在重庆,丰子恺仍以普及艺术教育为己任,出版了《艺术与人生》、《国画常识》、《画中有诗》、《音乐初阶》等作品。 在抗战的年月里,从丰子恺的身上看到的是中国文人处惊不乱的泰然和从容赴难的勇气,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爱国的情怀和面对人生的积极。

1946-1949年,居住杭州。

抗战结束,丰子恺由重庆回到江南,他曾回到故乡,但缘缘堂已经不在了,人、物两非,旧梦难寻,痛饮一场后,便到杭州定居下来。

1949年建国后,定居上海,专心译著。

建国后

声明一下,我推荐的这篇,虽然不是写的中学,但是语言都很适合中学,语言很妙,材料只不过换一下名字,稍微改一下就行,能够感染人就行

(内容丰富,文采华丽,格式标准,形式新颖,材料感人,希望对你有帮助。以后有什么需要或者疑难可以问我。:))

岁月流逝渲染火红 风雨同舟共谱辉煌

前言:

团结永远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它汇集了班集体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这支优秀的队伍在任何时刻都紧密团结在班团支部、班委会周围,凝聚成一道铜墙铁壁,以坚韧的姿态去对抗风雨,迎接挑战。

信念源于精神,团结奋进的精神帮助我们克服班级建设所遇的巨大困难。

十六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一个创新时代的来临。创新的话题延续着整个人类历史,却从未被提到今天的历史高度,受到如此重视与关注。它是一个国家立足的关键,更是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经久不衰的灵魂。

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创新,提出创新建班,用全新的理念创建先进班集体,开拓属于我们的崭新领域。全班在班主任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班委会、团支部周围,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结合当前新形势,果断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胆举措。在此过程中,我们不断引进新观念、新思路,改进工作,这些新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个人的创新是有限的,一个集体的创新则是不可估量的。 团结有了创新的剑则攻无不克,勇往直前;创新有了团结的 盾则坚韧顽强,永立不败。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了班级的繁荣。 “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一班定将拥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一)

以德为旗,锐意进取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式下,沐浴着知识经济的春风,作为跨世纪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我们这个集体,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作为首要任务长抓不懈,开创了一个德风浓厚、德为旗帜的良好局面。

随着时光的推移,班级各项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在抓好学习的前提下,班级积极响应学校院系的号召,参与各项活动,同时,发挥班级的凝聚力和灵活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有班级特色的文体活动,使大家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下有时间放松一下,也使大家在活动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班级的团结向上。总之,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班在注入新鲜血液后,能紧紧围绕学院和系上的中心工作。我们班委会能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核心,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础上,着重提倡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锻炼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把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作为工作的指导方针。班干部之间紧密配合,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同学的监督下执行工作,使我班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现已成为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

以下从德、智、体三大方面来全面总结20032004学年度我班所取得的成绩:

一.关心时事,认真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全国掀起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有必要参与其中。经我班班委会、团支部研究组建成立了我班《马列系列理论学习小组》,中共党员预备党员邓磊同学和班长史辉情同学,团支部书记王东平等同学广泛收集整理各方面资料,积极组织全班同学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重要讲话精神,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思想素质,加强政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方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很多同学在学习讨论中,表示自己以前并没有对国家政策真正的关心过,但从这些学习中,他们真的从中学到了很多,从对“三个代表”的深入学习中才真正认识到当代中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体会到了原来以为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中国***,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切实的领导和指引着我们做着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让我们对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很多同学纷纷表示,入学初交上的入党申请书现在又有充实的内容,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2003年11月我班同学自发踊跃向系上递交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心得的思想汇报,递交思想汇报的同学达到了全班总人数的94%。

国庆节,班级组织小型班会,讨论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倾向,讨论如何改正自身缺点。还对目前国内国外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关心国家的发展现状又如环境保护日,号召大家阅读学习相关书籍,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日常中面对各种现象的措施, 知道如何预防环境污染,如何处理废弃物,以便更好的爱护自己的家园,使人类生活在健康美好中。

班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班的参加第三期院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班的邓磊、王东平、史辉情三位同学通过考核都顺利升格为中共预备党员。到目前为止,我班共有13名同学参加了院党校的培训, 占全班总人数的36%,入党积极分子丛海龙、朱润辉、杨培培等三位同学又被推荐入党。

二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先做人,后成材”这句俗语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确立自己的位置,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科学、文化、技能的场所,也是提高我们的素质修养,道德品位的大学堂。在大学里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明白自己的身份,我们是大学生,我们应当以大学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比一般人高尚的道德修养,做一个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社会建设的“四有”新人。

我们班的同学自上大学以来很注意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不负于大学生的称号。经班委会研究,全班同学集体表决通过,我班于2003年9月正式成立了《班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大一时有一位与我们班一同军训过的同学患了重病,但由于家庭贫困的缘故而不能及时治疗,我班同学知道后,都热情捐助。以后还有几起类似原因需要捐助的同学,我班同学闻讯都纷纷慷慨解囊。佛平受灾时,学校组织献爱心捐助活动,我班同学闻讯后,主动与我系学生分会的学生干部联系,都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同胞及时地送去温暖。去年上学期,我班同学踊跃参加帮助聋哑人的活动,全班共有29人自发参加了帮助、资助和关怀汉中市聋哑学校学生的活动,占到了我班总人数的81%,得到了院系师生的广泛好评。同学们在活动中大家都表现了很大的热情和耐心。“献出你的爱心,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早日度过难关!”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吹响了“爱心捐衣”阳光行动的第一声号角。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班委动员下,班上同学首先募捐。接着,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购买精美卡片、书签等纪念品,在纪念品写上祝福和感谢。所有准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尽管活动时间很短,但从中大家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也激发了大家更多的热情和爱心,有的同学当时就表示以后要多关心、帮助残疾人,还有的同学至今还和他们认识的聋哑学生保持联系。

以上所举还仅是几次有组织的爱心活动,平时大家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事情就更多了。在来往的公交车上,时有我班同学让位的举动,在安静的教室里常见我班同学互相帮助的身影。当遇到困难时总能感到同学的友爱,当遇到需要帮助时总有同学伸来友谊之手。去年上学期末,全院调整宿舍,女生搬宿舍那几天,天气很热,我们班很多男同学不顾以搬过宿舍的疲惫,又是期末复习的关键时期,他们都把宝贵的时间用来帮助女同学搬宿舍,一大包,一大包的东西压在他们的肩上,几个来回后,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有的同学还因来回次数太多而负了伤,而他们连一杯水都没喝就走了,他们只言不提“累”,许多女生都很感动。这次搬宿舍让大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我班同学不仅热心帮助本班同学,也热心帮助其他校友,还参加社会上

的爱心活动。这些事充分体现了我班同学助人为乐的美德。至于诚实善良、拾金不昧等一些基本美德,在我班同学身上都的体现了出来。从上所述,我班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友爱的、注重思想道德修养的并且具有良好美德的优秀班集体。

(二)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艰辛与辉煌同在,团结与奋进并举

如果说“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那么拥有一个英明而勤勉的导航人,以及一套效率高、不断创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干部队伍,则是一个集体成功的法宝。而我们班就拥有这个先决条件。

一.班主任工作尽职尽责

关怀细致入微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所无法取代的,因为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既是一种教育才能,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心理素质表现为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诸多因素。所以,我们的班主任殷家瑞老师对心理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而且在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学生关心的问题非常注意;他在与我们交往的过程中,是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在心理上将自己置于管理者的位置;他对我班的学生的个人隐私是非常尊重的,对我们是尽可能信任;因此,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体现出了清晰的民主性的特征。“教育者充满民主的爱心,必然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并且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同志”,所以,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他尽他所能的去关心和帮助我们,对琐碎的日常教育工作,精神是饱满的、头脑是清晰的,作风是雷厉风行的。

我们的班主任殷家瑞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格外的认真,无论是同学们的学习,还是生活,是考勤,还是课外活动,他都会认真对待。担任我们班班主任之初,他就认真分析、查阅了每位学生的档案,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认真选拔了班干部,并且经常到班,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进行思想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班干部,他经常召开班干部会,及时了解班干部的工作情况,针对每个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引导,并且对于在思想上想不通的同学进行认真的开导,充分做到使大家不带情绪,配合好班干部的工作,并且认真学习好每一门学科。他对涉及到同学们切身利益的“冬寒补助”和“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事情特别重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力求做到让每一位同学满意。

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使学生在与你的接触中有所得,学生往往需要接触频率最高的就是班主任为之答疑、解惑。这就要求班主任有深厚的社会和自然科学功底,有广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学生知识结构体系越来越庞大,思想更加活跃,与此相适应的是行为方式更具有不定型性,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广博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也必不可少。他严格考勤纪律,及时与 任课 老师和系学生办公室沟通,对于有迟到和旷课现象的同学进行认真的开导和严厉的批评,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迟到和旷课的严重性。

殷 老师对同学关怀备至,经常深入宿舍和同学交流思想,了解情况,深切关注同学们的生活,始终做着我们在生活中坚强的后盾。我们以有这样一位带给我们父亲般温暖的班主任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二团结的集体,成熟团队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灯塔”、“领头羊”。班级的发展靠团结,班级的团结靠班委,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2002~2003年的班委搭建完毕之初,便定下了这样的基调。在班主任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班干部,从工作伊始,就各自明确了“责任区”,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对班上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商议,并制定后期工作安排。严密的制度,明确的分工,默契的协作,让这一切有了切实的保障。班长统筹全班,团支书抓好支部工作的同时和副班长协助班长管理日常事务,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其中,班长协管体育和组织,团支书分管宣传和文艺,副班长协管学习和生活。此外,我们还制定了《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班风学风建设管理措施》、《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班干部公约》、《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班级公约》、《中文2002级本科3班宿舍公约》、《班体育器材管理措施》,从而有效的加强了对同学们的管理。班级团支部作为学校团组织的一个基本细胞,是各级团组织的基石,它有着直接、全面接触同学的特点,对上级团组织负责。

我班班委会和团支部及时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以后的每次团日活动中弥补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这些举措大大的改进了我班的团日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期末的最后两次团日活动,第一次是以“我为诗狂”为主题,第二次是以“我把青春献给你”为主题,这两次团日活动我班团支部连续两次被评为团日活动开展较好的团支部,这给我班团日活动的开展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我班团支部没有被评为“优秀团支部”,但是,我们并不气馁,我们并不妥协,我们相信的是集体的力量,“团结奋进”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我班团支部、班委会非常重视对同学的组织考察和培养,在2004年“五四”表彰中,我班的董蓓、王罗成、偶岚等三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员;史辉情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干。在院党校第四期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培训班学习中,我班的丛海龙同学担任中文系小组长和学习委员,因表现突出,被院党校评为优秀学员和优秀班干部。

(三)

俱怀壮志,欲上青天揽明月

“花香莫若书香远”,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班同学并没有沉湎于喧嚣与浮躁的气氛中,而是抓住四年的学习机会去采撷知识的精华,在知识中孕育、在知识中成长、在知识中成熟。

“学风是本,班风是纲”,二者密不可分,因而要想抓学风,先得搞好班风。这是我班班团干部达成的共识。要搞好班风离不开严明的纪律,我班班委会、团支部特制定了《班风学风建设管理措施》,采取了“责权分明,各负其责”的方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各班团干部严格考勤纪律,并将其与综合测评相挂钩。学期末,我们班召开了一次抓考风学风的班会,全班每位同学都写下了一份“诚信考试承诺书”,这有利于我们班树立良好考风,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的发生。班主任殷老师经常利用班会对班风建设提出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我们常抓不懈,这对杜绝随意迟到,旷课等违纪现象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我们仍然利用课堂的宝贵 时间和 老师打成一片,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我们曾和教当代文学的 王芳 老师合作,在课堂上演出了话剧《茶馆》,经过课前的精心排演,同学们的演出非常成功,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而且近几年来,一阵阵考证风的兴起也在迫使着大家在不断的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在这一年里,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大,气氛更浓烈。值得可喜的是,大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更多的是积极主动的找时间学习。

就我班的女生来说,二十个女生基本上学习都很努力,几乎没有迟到和旷课现象,上课时认真仔细。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女生都经常挤出很少的休息时间来学习,没有把时间浪费在逛街,打扮这些方面。当然,男生同样也很努力、很勤奋,出勤率高,同时认真地完 成各科 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使我们班的学习风气更加浓烈,同学们你追我赶的良好势头更猛了。各科老师对我班的学习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这也成为我们班继续努力的不竭动力。

这些努力也给我们班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同年级的四个本科班中,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最为突出。在上学年里,总成绩平均80以上的就有11人,占我班总人数的306%,最低分也超过了70分,并且在上学期的考试中只有计算机课有四位同学没能通过,通过率为889%,其他课的通过率均为100%

当然,我们还得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四)

百舸争流,雄鸠颉颃

古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今有素质教育,在知识更迭如此迅速的今天,同学们认识到仅有知识,难以在市场经济下立足、取胜,于是班内出现了举办各种活动、参加各种活动的风潮,2002级本科3班尽显风流。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载体。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因为集体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起到促进班级学生团结的作用。组织好的活动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活动,能使学生的目标趋于一致,这是集体团结的基础。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能得到增强,人人都觉得应该对集体负责,这样学生之间共同的东西增多了,大家都能步调一致,而这又是集体团结的必要条件。其次集体活动能够起到改变集体面貌的作用。组织良好的活动会有利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体活动的过程是每一个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的过程,不仅能使不同的学生受到教育,而且能使他们按集体的要求重新塑造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好的活动能使学生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有的甚至是某些有问题学生转化的契机。学生个体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集体,使集体面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集体精神面貌上,如更加朝气蓬勃,更加积极向上,更能为集体荣誉感所驱动等。另外,集体活动可以密切师生关系。集体活动其实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加强了解的过程。通过活动,师生心心相印。师生齐心协力为优秀班集体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班很重视在文体方面开展工作,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在文艺方面,我们积极配合系上工作,参加了中文系飞天文艺晚会,我班有几位同学参加了选拔,可能是准备不充分,没有达到系上的要求。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次活动中,我班的丛海龙参加了诗歌朗诵,董蓓参加了筹划工作。2004年5月,我班再一次参加了我系举办的“美宝莲”杯卡拉OK大赛,丛海龙、舒斌、邵小鹏等三人进入决赛,他们都表现出色,特别是邵小鹏,他平时在班上很沉默,这次能够自信地表现自己,十分值得肯定,丛海龙更是一举获 得一等奖,这是班集体的荣誉。不久后,我班又参加了中文系的诗歌朗诵赛,通过班集体的筛选,我班的朱润辉和郭波参加了系上的初赛,最后,郭波进入了决赛,他自弹自唱,把诗歌和音乐结合,让人耳目一新。在我班还有一些难得的舞蹈能人,如党二界参加的“地舞空间”街舞组合,经常参加院、系甚至一些社会活动。此外,我班还组织大家观看一些有益的**,让大家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放松一下,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总之,在文艺方面,文艺委员能积极配合班委会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的很积极、很投入。在班委会、团支部的共同努力下,很多优秀的同学都脱颖而出,成果颇丰。

好的学习成绩,离不开好的身体条件,我班在学习成绩领跑的同时, 也很注意加强身体素质加强,因此,在体育方面,我们要求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还亲自组织了一些同学们喜欢的体育活动。值得提及的 是,体育委员姜丹第一次担当班干部就成功地组织了我班的“友谊杯”羽毛球赛这次活动一共有20多人参加,参加人数达到了全班总人数的76%,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同学之间的友谊。除此之外,我班同学还参加了一些学院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舒斌参加了由院学工部和团委共同举办的“移动杯”足球联赛,作为绝对主力,带领球队赢得了这次比赛的季军,在我院南区各系足球队(体育除外)首屈一指;在学院组织的校园吉尼斯大赛中,我班的王开荣、严成誉、杜开飞等人也积极参加了;在学院组织的大学生运动会上,我班的史辉情、朱润辉、杜开飞、闫成誉积极参加了……此外,为了让同学们在平时能积极参加锻炼,我班在继上届班委之后又添置了一些体育器材,如:篮球、羽毛球、呼啦圈…以迎合同学们的需要,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总之,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同学们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21世纪大学生的标准要求。

班集体的目标是指班级成员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在各项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一个班级有无共同目标,这一目标能否调动班级绝大多数成员为它的实现而共同努力,是班集体能否形成的关键所在。因为目标是所在班级学生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结果,是全班同学努力的方向,它对于班级发展成为优良班集体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要成为优秀班集体,必须从德、智、体各方面全面衡量,因此,我班很重视文体方面的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班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顾我班2002-2003年一个年度的学习工作生活,虽然节奏很快但更多的生活更多的感动让我们不禁回味。其实,生活就是本来并没有什么,更多的是在平凡中发现感动,而中文系2002级本科3班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无时不刻不在创造着并分享着这份团队的和谐带来的亲切。走过上个学年,大二给了我们更加成熟的生活体验,也更加离不开这个团队。大家在每次学习时的探讨,在每次聊天时的共鸣,在每次聚餐的时候的碰杯,在每次看球的喝彩,构成了班级的向心力,更加为能生活班这个优秀的团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2002-2003学年我们班获得了“优良学风班”这一光荣称号,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我们班无愧于这一神圣称号。今天,我们我们将以更强的实力去争取“先进班集体”这一更具意义的光荣称号,我们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将齐心协力为之奋斗不息!

忆往昔,峥嵘岁月,笑看昨日累累硕果,我们欣喜、欣慰。翘首展望未来,尤感任重道远。然而,我们坚信: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院、系各级领导、老师的关怀下我们班36位同学定能开创新的光辉篇章,谱写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在《秋》这篇文章中丰子恺先生抒发了自己对“秋”的独特的感受。这主要通过“秋”与“春”的对比体现出来。年青的先生对春有着一种独爱,所以总是“设法招待它,享乐它,永远留住它”。而且作诗作画,痛饮三江,并秉烛夜游,享用春色。此时的他完全陶醉于眼前的明媚春光。但是秋天毕竟还是要来的。正如人的一生,短暂的青春过去,便是漫漫的艰难跋涉。去除了对春的那份挚爱,先生感悟中领悟到了秋色大神韵。因为他已习惯于花开花谢,春去秋来;因为他已体验到人生的进程不过如寒来暑往的四季交迭。所以,他的心境与秋意冥合,且不像年轻时候那样对于春的狂喜与焦灼而对秋的淡漠与悲哀,此时他只感觉秋的可爱与融化其中的宁静,有了“只觉得一到秋天,自己的心境便十分调和”。并常常在怒自觉中感悟到自己“被秋风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 ,以至于“暂时失却了自己的所在”。在这其中。不自觉地增添了几分对春天的蔑视:“每当万象回春的时候,看到群花的斗艳,蜂蝶的扰攘,以及草木昆虫与到处争先恐后的滋生繁殖的状态,我觉得天地间的凡庸,贪婪,无耻,与愚昧,不过于此了!”甚至觉得柳条上挂了隐隐的绿珠与桃枝上着了点点的红斑也是可笑又可怜的。

当然,在对春的不满中也流露出丰子恺先生对扰扰攘攘纷纷争争的人生现实的不满。这不满,既是20年代末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佛家思想的一种参与。佛家主张生死轮回、涅盘寂静,宣称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在不断的轮回中生活,正像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不同一样,处于生灭变化的瞬时状态。因缘聚合,刹那生灭,何须争奇斗艳、尔虞我诈,何须留连忘返、沉醉方酣。所以,处于轮回中的人,其最后目的不是追求一种轰轰烈烈昂扬奋发的入世精神,而是追求一种绝对安静神秘的涅盘境界。这必然要摆脱现实的困扰与情感的纠缠。所以,先生冥合于秋意而鄙弃于春天的滋生繁衍便是这种佛像思想的反映。

对“秋”的感悟也让丰子恺先生体验到生的意义、死的价值。在这过程中,它让作者不仅消除了惜春伤春的热情,而且还使他在生荣死灭之间重新作了慎重的选择:“我觉得生荣死灭不足道,而宁愿欢喜赞叹一切的死灭”。这选择不免隐含着悲观的色彩,但却是彻悟人生的旷达之言。生与死、荣与辱、瞬时与永恒,这些矛盾的统一体,磨炼着人的毅志、胸境与处世态度。翩翩少年,由于意气风发,看到的只是无休止的对世界的占有,所以对于死,怀着万分的恐惧。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不懂事的少年和死亡相隔得那么遥远”,所以“没有必要去惊醒他们人生的美梦”。然而,对那些预感到死的恐惧降临的忍耐来说,他们或者“求神拜佛,遍寻名山”,去找那羽化登仙的住所;或者“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怀着捞一把的心情来占有夕阳西下的道道余辉;但就不敢面对死才能正确的对待生。所以,当先生对于“死”有一种体感以后,他觉得生荣所联系的只是贪婪、愚昧与怯弱,而死灭才显得谦逊、悟达而伟大。

然而,丰子恺先生意识到死的自然性却并不因此激发起自己更多的入世激情,当然更不用说再茫然的沉湎于春天的梦幻了。他只是在秋的感悟和死的钟育中,明白了甘苦悲欢只不过是执着人生的具体内涵。他要平安的度送与超脱这烦恼的人生,在寂静无欲中走过这人生的里程。这情绪虽极为消沉,但这消沉又反映了一个佛门子弟对苦海人生的基本看法。但是在中国20年代末严酷的现实斗争面前,遁入空门,与世隔绝也是一种幻想,何况先生并不是一个我佛慈悲的忠实信徒,他六根未断,凡心未却,仍然免不了对现实的关注。所以文章最后,当立秋的雷声夹着冰雹的秋雨扣打着他矛盾的心灵时,他也不得不感慨自己是“秋心稚嫩而未曾老练”,自显示出自己的心境与中国激烈的现实生活的不协调。

总之,这篇散文虽题为《秋》,却是从秋天的感受入手,写出了作者对春秋的取舍、对生死的看法,既有秋心老练、超脱风俗的成熟,也有看破红尘又无法了却凡心的矛盾。它是作者对人生真谛深一层的领悟,也折射出当时中国阶级搏斗的激烈现实,也反映了丰子恺皈依佛门的矛盾心理。尤其是作者拂去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伤,更给人一份达观与成熟。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散文集《活着本来单纯》、《无用之美》丰子恺聊绘画,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电视剧本身是浪漫喜剧,但是男女主不太搭,年龄差太多了,演技还是可以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gdgJyWs0lQGcOPWzITTBQ

pwd=kher 提取码:kher    

该剧以出版社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曾经很有人气的广告撰稿人在成为“工断女——特指因结婚和抚养孩子辞职,职场履历出现断层的女人”后,重新回到职场与文学界明星作家发生的爱情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扩展材料:

作者:

丰子恺,出色于1898年,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人。在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图画教师。1921年到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担任开明书店的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全家逃难。解放后曾当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出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艺术趣味》《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参考资料:

手指 (丰子恺散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6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