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多半是听不懂的,且无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可以明确的一点,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负面情绪,出现恐惧、胆怯又不知所措的反应。
一、充满争吵的氛围,会影响到孩子。其实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无法理解父母所说的具体内容,一般都是从父母的语气和表情,来进行一个简单的判断。当父母笑着与孩子互动时,他们能够感受到愉悦和满足,反之,父母表情冷淡,或者言辞较为激烈时,他们通常会感受到不安全,或者因此出现畏惧的心理,出现哭喊、躲避的行为。
二、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只有害处的。孩子长期处于此种氛围中,对于父母会产生不信任感,也会因此不想与父母沟通,逐渐变得性格内向自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而和谐的氛围,父母恩爱,对孩子关爱有加,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孩子的性格会开朗勇敢,擅于与人社交,亲子关系更好。
三、父母争吵,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否互相尊重,是否相爱,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常会出现时常哭闹、胆子小、不敢主动与人接触,严重时还会影响到食欲与情绪,导致长期处于低落状态。父母关系差,孩子在其中不知道如何平衡,大声的呵斥和暴力现象,都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所以,为人父母后,要尽量避免与伴侣争吵,或者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孩子虽然不理解吵架的内容,但完全能够感知到父母之间的不愉快。
学会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这是走向幸福的唯一捷径。
你们如此争吵,对小孩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会影响他以后的成长,为了你们的小孩,你们必须要心平气和的相互沟通,学会彼此理解和宽容。
小孩两岁不会说话只能说是比较晚说话,很多小孩三岁才开始学说话,所以不用太担心。
我们楼下有个孩子,一眼可见的机灵聪明,他爷爷带的,很精心。老爷子人很好,也特别爱护孙子,偶尔跟我们聊天会说这孩子爱顶嘴,爱抬杠,哪儿哪儿不好。孩子在一边玩儿,就反驳爷爷的话,有时候不开心了还推他爷爷,正好坐实了那些“指责”。
但是我跟他玩的时候,他乖巧又懂事,根本不是那样儿。我的观点是,三岁的孩子也有自尊需求,两岁的孩子你说他不好他听得懂但是表达能力不足,可能会哇哇大哭,三岁以上,他们会反驳你,会顶嘴。本质上其实是你先开始的。没有人爱听批评和指责的话。我婆婆曾经说过我,你现在怎么跟以前不一样,爱跟我顶嘴了呢。我说妈你不挑我的毛病,我肯定不会跟你顶嘴的呀。当她不摆婆婆的普,不居高临下指点我约束我,我对她的尊重又回来了。
教育和管理以及驯服是不一样的,后两者只要求目标对象听话配合,教育却要依从--认同--内化。不能取得认同,你的教育如何开展?多给孩子一点尊重和鼓励,少一点挑剔和批评,以身作则,想要一个好孩子,先当好一个大人,别滥用父母的权力啊。
不仅家长需要得到尊重,孩子同样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所以,当孩子和父母顶嘴的时候,这时耍赖,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只是有的时候想和父母撒撒娇而已,所以父母也要学会给孩子台阶下,这样才能够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也能够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样不仅坏情绪被抛弃掉,也会让孩子慢慢的改掉坏脾气。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自我修行的过程,父母在遇到孩子顶嘴,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强制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去压抑孩子的情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认知,父母如果越去管教,可能会出现越叛逆的情况,有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时间,往往就会收获不一样的天地。
孩子之所以会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孩子学会了用攻击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父母无须过分担心,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矛盾了。那么,面对孩子和别人发生争执的情况,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引导呢?
1.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矛盾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可能因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打架。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谁先动手,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都不需要我们成人过多干涉,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处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矛盾。这样要比父母直接介入去为他们解决,告诉他们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会更有效。
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根本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大,而且是特别容易化解的。但是恰恰因为我们爱子心切,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担心孩子不会处理,于是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用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孩子之间的问题。殊不知,我们的插手不但锻炼不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让他因越来越依赖我们的保护而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不但会变得更脆弱,也会因不会处理矛盾而感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渐渐成为不善社交的人。
2.教孩子分析问题根源
当孩子因为抢玩具而发生冲突时,父母采用没收玩具的方法,或许能很快制止孩子们的争吵,但或许孩子以后还会因为其他原因,或者其他事情再次争吵起来。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
不妨让孩子们坐在一起,让他们各自说说为何要争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孩子能够彼此倾听对方的想法。
父母可以用一些有帮助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当下的问题,比如:“亮亮,你能不能和磊磊一起想一个不用吵架也能玩得开心的办法呢?”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互相商量,取得一致的想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懂得,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该如何解决。
另外,要告诉孩子,骂人和踢人都是不友好的行为,不能因为对方先做错了,自己就做不好的事情。然后在孩子们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让他们学会向对方认错、道歉。
3.别数落孩子懦弱
当孩子哭着向我们寻求帮助的时候,虽然我们不轻易插手孩子之间的矛盾,但也不能数落孩子说:“你怎么这么老实啊?你太懦弱了!还哭,哭能解决问题啊?”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心里会更难受,他原本因无能为力而向我们诉苦,没想到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反而还被数落了一顿,下次他再被欺负了,恐怕也不会告诉我们了。
所以,我们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听清他的描述后,告诉他下次该如何做,把能具体落实的办法教给他,让他知道,如果是对方的错,那么就要勇敢地和对方表达抗议,当然不一定是动手还击,可以借助语言或其他方式警告对方,也可以找爸爸妈妈帮助。如果对方很霸道,又有暴力倾向,就要建议孩子敬而远之。
当孩子懂得一些与人相处的规则之后,遇到问题就不会只是无助地哭泣了,他的内心会变得强大,也会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赢得尊重,受到欢迎。
1不要匆忙干涉。有些父母深怕孩子吃亏。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吵架时,会第一时间“支持”自己的孩子,但这只会让孩子养成“自重”的性格。当我们发现孩子吵架的时候,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需要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父母的干涉有时会激化矛盾,所以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让孩子自己分析是非,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帮助孩子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孩子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稳定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教他们情绪管理。父母真的很难理性对待孩子,尤其是对失败者。人们的本能反应是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尽力维护孩子的利益,但这并不利于矛盾的解决。不要看到孩子受欺负受委屈就情绪失控,恨不得把对方揍一顿,拿出来给孩子出气。要理智,不要激动,帮助孩子冷静处理问题,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3搞清楚这是正常的孩子之间的冲突还是“欺负”。其实在幼儿期,基本没有什么“欺负”,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冲突。比如,一个孩子想让另一个孩子加入自己的游戏,但表达不清楚,他可能会拍另一个孩子的照片,或者拉他的衣服。但是其他孩子可能会认为是在打他,会不高兴,甚至会哭。这种事情发生过,但没那么严重。你解释清楚就好了。如果孩子和对方沟通失败,身边又没有大人,可以用“打回去”作为替代。
4及时制止争吵。多生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个负担,因为照顾孩子要花很多精力。长大后,父母也需要考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是多一个孩子会让你在家里更活泼,也会让你的孩子多一个弟弟妹妹。如果你发现两个孩子在争吵,那么家长一定要大声告诉他们停下来。吵架是一件很伤人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他们的权威让两个孩子停止争吵。
处理孩子总是跟自己吵架和不听话的情况时,可以考虑以下方法来教育孩子:
1 保持冷静和理解: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保持冷静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加入争吵或情绪化的状态,而是保持冷静,试图理解孩子的情感和立场。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是培养合作和理解的关键。尽量使用平和的语气和语言,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3 设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制定明确的家规和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确保规则公平、合理,并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制定。同时,要确保规则的执行和一致性。
4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奖励:给予孩子正向的激励和奖励,以鼓励他们良好的行为和合作。表扬和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特殊待遇、特殊活动等,但要确保奖励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5 培养良好的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导他们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如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教授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沟通、妥协、寻求共同解决方案等。
6 给予孩子责任和自主权: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决策和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有影响。这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责任感、自主性和自信心,从而更愿意合作和尊重规则。
7 建立亲子关系:建立积极、支持和尊重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基础。花时间与孩子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分享感受和困扰。建立亲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孩子更愿意倾听和接受教育。
8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变得严重,寻求专业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咨询师、心理学家或儿童教育专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
请记住,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要根据他们的个性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以爱和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并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手足同侪之间好好吵架、不动手打人!
学龄前的手足与同侪之间,上一秒玩得很开心,下一秒就开始抢玩具,发生冲突时除了
争吵还会动手打人!大人可以理解较小的孩子因为语言表达较弱而只能动手,但是会说话的哥
哥姊姊,却还老是跟弟弟妹妹抢玩具、还动手打人,该如何是好
◎ 孩子生气会动手打人是面临冲突的反应,非故意!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细想,当大人你看到孩子出现越矩行为时,
情绪一来常常都会忍不住想动手打小孩了,更何况是大脑都还没发育好的孩子啊!当孩子面临
生气或冲突情形时也是一样,譬如当别人抢他手上的玩具时,孩子当下的情绪被激怒,身体
的肾上腺激素突然上升,很自然的出现「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反应慢或年纪小的孩子可能
大哭,反应快的孩子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动手打人来保卫自己的地盘。况且,我们必须了
解7岁前的孩子,大脑中负责思考与判断的前额叶仍未发育成熟,往往无法控制冲动与情绪,
更无法在气头上学会思考,就直接动手打人了! 因此,学龄前的同侪之间会难免会有冲突而争
吵动手,更何况是整天腻在一起的手足啊!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面临冲突或挫折时的动手行为,往往都并非故意的。家长您要做的不
是责骂批评,也不是避免冲突,反而是教孩子如何面对冲突、不动手、好好的来吵架!
◎教孩子好好吵架、学会沟通、有同理心
家长对于孩子间的冲突容易失去耐心,希望手足同侪之间能主动不冲突、肯礼让。其实,手足与好友之间就犹如夫妻间会时常斗嘴,只是孩子还没学会用语言来沟通、理性的解决冲突。亲爱的家长您要努力的是,从2岁后试着帮孩子找玩伴或进入团体,去适应与不同孩子互动,也才有机会引导孩子在冲突时学会好好吵架与沟通、想出方法,进而引导同理心去体谅与分享,当然也能逐渐减少动手打人的行为。
当孩子正在与同侪或手足争吵、冲突时,家长你可以用五个步骤来引导孩子好好吵架:
1分开冷静
首先,大人要学会先冷静,避免大吼大骂,才不会做出最错误的身教。
立即将冲突的两人分开,避免拳脚相向或冲突越演越烈。
2好好表白情绪与界线
大人别急着仲裁!好好的引导双方表白,说出不满与情绪,更说出自己的
意见与界限。若有一方年纪小语言能力弱,则需要大人协助表达。让孩子说出
情绪,孩子才能真正冷静下来!
3聆听或 同理他人
要求孩子不管是否认同对方意想法,都要耐心聆听对方的情绪与意见。大人试
著引导孩子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踏到别人的界线,或者做
出让对方不舒服的行为。
4 交流协商 方法
大人试着引导孩子一起协商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法与规则,或大人也能想几个方法让孩子选
择,一起找出更好的互动相处方法,当然!方法中可能包括退让与分享。
5正向鼓励好的行为如不哭闹、愿意分享,强化孩子好的行为与正确的处理方式。
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学会面对冲突、同理与分享给他人,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长的耐
心与不厌其烦的引导,更需要家长您冷静的态度来应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