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史记》:鲁庄公对哀姜怀有什么样的情感

闲话《史记》:鲁庄公对哀姜怀有什么样的情感,第1张

鲁庄公: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本文主人公之一。

哀姜:齐国(应该是地位相当的高层)女子,鲁庄公夫人之一。

首先说明一点:哀姜并不姓“哀”,而是姓“姜”。这个姓氏是当时齐国的国姓,整个齐国的政权都是在姜子牙后人的手中。介于冷兵器时代女人地位的低下,所以,哀姜并没有名字。

然而,为什么要在她的姓氏之前加一个“哀”字?这其实是她的谥号。就相当于,用这个字总结了她的一生。

鲁庄公的母亲是齐国高层姜氏一脉,轮到鲁庄公自己,他要娶的还是姜氏一脉。换句话说:鲁庄公和“哀姜”是表亲关系。

然而鲁庄公有别的选择吗? 他没有 。

作为鲁国最大的邻国之一,齐国。人丁旺盛,地大物博。而对于这样的强者,聪明一点的都不会主动去招惹。

可是仅仅是不招惹还不行,你要表明没有敌意的心意。而表明心意的最佳办法就是: 扣押人质 (通常是一国之主的儿子,也就是太子。) 或者联姻 。

基于扣押人质常常被杀害的前例,鲁庄公选择了联姻。而这个联姻对象就是:哀姜。

有个词叫“相敬如宾”用来形容夫妻的恩爱。而鲁庄公对哀姜,只能是 敬而远之,然后听之任之。

为什么会这样子?且听我细细道来。

有一出戏曲叫做《醉打金枝》,(其中,刘忠河大师的那一版最为出名)香港也曾拍成电视剧。大致的故事是讲述郭子仪的儿子娶了公主,两个人经常争吵,最终被公主的哥哥杀害的故事。

回到鲁庄公身上:既然是政治联姻,必然有一方强势,一方弱小。在鲁庄公和哀姜的身上,他们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的实力。很明显,鲁国弱小,那么,在这场联姻里,鲁庄公就没有话语权。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话语权,还要“相敬如宾”。所以, 敬而远之 。惹不起,我躲。

你鲁庄公躲了,不打紧,哀姜可就放肆了:公然像个皇帝一样,广纳“后宫”,鲁国的高层,她吃了个遍,鲁庄公的两个弟弟庆父,叔牙,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

鲁庄公知道不知道?他知道的。

他敢不敢管?他不敢。

因为他代表的是鲁国,鲁国弱小,没有话语权。所以, 听之任之 。

综上,鲁庄公对待他的这位齐国夫人-哀姜-怀有的情感只能是维持面子上过得去,其实早就没有了情感的的关系。

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

(1)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指这部著作的强烈的抒情性而言。《史记》是一部饱含着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主要是要通过写史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这种全篇都像一首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则是很多的。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 “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

(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就是如此。

主要内容:《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扩展资料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即: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

司马迁不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史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3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