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样的经历我是有的,不过后来想想都后悔!哎!
我遇到的事情是大妈来我店里买东西,她想不付钱先尝尝,觉得合自己胃口了再决定要不要掏钱,商品价格五百。我不允许跟我吼还准备冲进办公室找领导,同事出来解释都没用理直气壮,一人舌战七八人,大妈真的很神奇,即便理亏依然能不依不饶抬头挺胸觉得全世界都该依着她!你们评评理,天理何在啊?
不过说到最后我还是有点后悔了!这个事情本来可以交给领导来处理,没有必要和一个那么大年龄的大妈理论,现在想想那么大岁数了,可能在很多的时候她们的思想比较僵化,对形成的固有的意识形态不容易改变,这样大吵大闹起不到任何作用,还让周围的人看着我好想没有素质,这么大人了还欺负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妈!
如果当时大妈身体状况出现了任何问题,那我可就真是罪过了。先不说需要赔偿的问题,就是人家因为和我吵架进了医院,那我心里也觉得过意不去啊!说朕的我现在想想就后怕,万幸的是好在大妈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总之,这个事情之后我也反思了我自己,今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将心比心吧,毕竟自己有一天也会变老,到时候我们可能比他们还不讲理,中华民族自古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我们就当他们是我们的长辈,已经有点老糊涂了,遇到事和他们耐心解释吧!
7月7号
第20期
作者:霓坤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42929/answer/1807692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的一场“地盘之争”日前引爆了互联网。起因是网友“兄弟篮球008”公开的视频:在篮球场上打球的几个小伙子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们发生了口角,之后升级为肢体冲突。视频中,有几位大叔推搡并且按住了一名篮球小伙,其中一名身穿红衣的大叔带头捶打了小伙子。
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开之后,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对大叔大妈进行抨击,“为老不尊”和“坏人变老”的说法甚嚣尘上。公园管理方暂时关闭了篮球场,场地究竟是如何分配,也尚未有明确裁决。
从2013年到2014年,我曾用大半年时间对广场舞进行了田野研究。研究地点恰巧也是在河南的一个非省会城市。在当时,由于广场舞引发的争端已经时有发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噪音扰民问题。而在洛阳篮球场争地盘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多地的篮球场都有类似和广场舞抢占空间的事件发生。人们一般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如此多的空间冲突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广场舞又为什么持续性地制造着网络热点?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对空间的“现代化”利用,也涉及到如何理解上下不同代际之间截然不同的历史体验。
“现代化”利用的空间,遮蔽了什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环境规划专家 Caroline Chen(陈乐伦)2007年曾来到北京研究广场舞文化。她总结了广场舞大妈们心目中理想场地的五大条件:一是不易打滑的地面;二是夜间跳舞照明;三是防晒保护措施;四是能容纳30到60人的空间;五是要和居民区或办公区域有一定距离,以确保不会影响到附近不跳舞且不喜欢音响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城市空地,实际上少之又少。其结果就是,城市里的大妈大爷们在“见缝插针”跳舞,“占领”了城市的中心广场和各个小广场,“占领”了商场门口的空地,“占领”了小区附近的街心花园和停车场。根据 Caroline Chen 的研究,北京在奥运前后,一些扭秧歌的大妈们在立交桥下跳舞,她们主动不用锣和钗去伴奏,因为这些乐器的动静太大,她们也不去相对人少的公园里跳舞——因为那里有很多需要静养和散心的病人。Caroline Chen研究的团队最后选择去了闹市中的立交桥下面跳舞。
空间问题的另一面,是城市规划中常常忽略广场舞一类的市民活动需要。一位参与城市广场设计的设计师告诉我,他曾经参与设计某一线城市的小广场。他们团队的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先评估人的需求,再有设计。他们在前期调研中观察到,需要改造的空间中已经有很多人跳舞,但是没有座位可以给跳舞的人或观众休息。因此,他们最终的设计把这些需要考虑在内。但做成提案时,这些设计需要换一套说辞,比如一些听起来更加高大上的,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比如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等的说法。由此可见,城市空间规划中,市民的娱乐需要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如今,满足广场舞需求的运动场地显然是不足的,更别提是专属广场舞的场地了。这是我们看到大爷大妈们开始“占领”篮球场或羽毛球场这样的公共体育用地的现实背景和大前提。
近年的一些研究中,城市研究者和人类学家也普遍主张,实际上恰恰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后,私人空间的扩张在侵蚀老人们的可用公共空间。在当代中国城市,特大型超市和私人房地产的扩张,是挤压公共空间的一大原因。经济学家卢周来曾经指出,开发商为了最大密度使用土地,在私人住宅与公共空间之间几乎没有任何隔离。
在洛阳王城公园的冲突事件中,篮球小子们当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评论说“要跳去广场跳”。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城市中很难找到适合广场舞的场地——在哪里跳,似乎都不太对。即使这些大爷大妈去广场跳了,也仍然被认为是“占领”,而不是合理使用。我们广场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更不是专属给广场舞的。哪些空间可以变成跳广场舞的地方,为大爷大妈服务?这仍是悬而未决的事情。而与之相对应的,篮球场的空间属性十分明确。这和中国的城市设计沿袭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模式,运动场地考虑了足球场以及篮球场、网球场,但是很少有并没有专门设计过跳广场舞的场地有关。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空间”和“地方”的概念是不同的,因为“空间”是物理性的,而“地方”则有社会和文化属性。 当“空间”因一些人使用而被赋予意义和价值感,就变成了“地方”。关于广场舞占用空间的争议,实际上就是关于这些“空间”应该被变成什么样的“地方”,为谁服务,涉及价值高低评判的争议。人们对空间使用的观念,与社会对阶层、年龄和性别等等要素的看法相一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城市应该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或者是安静有序的,而代表着城市形象的公共空间,也应该是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有品位的。
我们在社会文化层面,似乎并没有认可广场舞“值得拥有”一个专属用地。这或许是因为这项运动不够“国际化”,不够“现代化”,不够“有品位”?这次事件的评论中有不少人说,“篮球打的好还能进NBA,进奥运会,广场舞跳的好又能怎么样呢,所以要让给年轻人。”这就是一种“现代性”逻辑在空间分配上的日常运用。
广场舞的话题背后:悬而未决的代际之争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老人曾一度被认为拥有特权,年轻人需要服从老年人的权威。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运动员)Susan Brownell 就在研究北京迪斯科表演时发现,在这项运动中,年老的迪斯科舞者可以打破一些行为及穿着的禁忌:比如身着鲜艳的服装,紧身裤之类的,这些禁忌都是儒家传统的产物,而年轻女性则不同,她们则必须遵从这些禁忌。通过对待常俗的不同态度,年长女性实际上实现了对年轻女性的压制,而年轻女性则是被牺牲的。在90年代,针对迪斯科的很多公共争议也恰恰是围绕着它挑战了传统道德和规范而展开的(Brownell 1995)。
网络上也有很多对年长一代的批评,比如心理学家武志红对此事的点评就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优待”年老者,而对年轻的人是“要求”,他提到传统社会是“杀子文化”,年轻人被牺牲,老人胜。而洛阳广场舞争地盘事件中,老人的一方则是拿老来讹人,他也批评中国很多老年人不懂界限和平等。
然而,中国社会迅速变化,已经开始触动和挑战这一“尊老爱幼”传统了。在家庭领域内,新的代际交换的逻辑也正在解构传统中国文化中老者的权威性。在家庭内部,实际上“孝道”有下降的趋势,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对老人的照顾也在势衰。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在调查了黑龙江下岬村之后认为,传统意义上“无条件的孝顺”已经被一种新型的“代际交换“的逻辑取代了。相伴而生的是日渐增长的对老人的不尊重。在公共领域,由于更擅长使用媒体及科技,现在年轻人正在逐渐控制话语权。关于广场舞的几次争议事件,无论是几年前武汉出现的跳舞被泼粪,还是这次洛阳争地盘打架,网络上几乎都是一面倒对老人一方的抨击和讨伐。
广场舞的话题性,正在于它不断折射着中国代际之争的最新战况,而这种代际之争,又和不同代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不同理解有关。有多少人在评论的时候是完全就事论事,而不是夹杂着对老人碰瓷、被老人讹等等社会事件的吐槽和引申呢?
这个时代前所未有加速着“老人特权”的破产。而它很有趣地和对广场舞的批评联系在一起了。其中耐人寻味的是,这群人“不文明”、“自私”以及“落后”的印象,因为广场舞与文革的联系被合理化了。
要知道,广场舞背后是一种公开展示的身体文化,它的本质也是一种“合理化身体”的视觉形象的生产过程。广场舞杂糅了儒家传统文化、集体主义时期的身体文化、以及市场时期的逻辑。通过舞蹈,人们的社会经验、身体经验也被提炼和展示出来了。
围观者、评论者把广场舞与文革联系起来。广场舞发展到今天,和建国前后的秧歌表演,之后的集体广场舞蹈,甚至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迪斯科,迪厅吉特巴表演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90年代末,跳迪斯科的老年人是被称为“共和国一代”的,因为那拨人生于3、40年代;而今天跳广场舞的人群呢?他们是被认为是“文革一代”。或多或少地内化了那个时代的行为方式,而当前社会的中青年,则更多受到改革开放后文化的影响——强调个人空间权利的重要性。这种由于经历不同,而对公共空间行为方式的不同理解,其实都有其合理性,但中老年一代却轻而易举地被扣上了“文革一代”、“坏人变老”的帽子。
广场舞的参与人群,舞蹈形式,都让人把它与人们不愿面对的一段过去联系在一起了。因此广场舞始终被认为是不美的,不能代表现代化国家的。不少年轻人纷纷表示大妈们应该回到私人空间,不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在对洛阳篮球场事件的评论中,年轻网民们甚至恶语相向,让他们“去公共厕所或者坟场去跳”。
因为研究的关系,我的微信里有很多跳广场舞的阿姨朋友。这次“抢场地”事件之后,有几个阿姨都评论说:“现在年轻人不容易,我会让给他们的。” 但愿这次洛阳事件只是极端的个例。视频中红衣老人打了年轻人当然不对,但是打人之前年轻人究竟是否爆粗了?是否也做出了过激举动,这些没有在视频中显示出来。它是真的不重要?还是被我们选择性屏蔽了呢?比如曾于里刊登在澎湃思想市场的文章中就提到,这些信息的消失,可能恰恰因为“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是缺席的,他们在网络舆论中败下阵来毫不意外。”
广场舞的话题性,在于它不断折射着中国代际之争的最新变化。年轻人所代表的“现代”越来越成为主导,老年人和他们所代表的历史,则越来越被遗忘和视为“落后”。广场舞热点背后的一场又一场网络狂欢,不断把广场舞大妈大爷塑造为他者,塑造为“变坏的老人”,不少人轻松地彰显了自我,刷取了优越感。可是大爷大妈到底去哪儿跳舞?这才是合适的问题,而它还是没有答案。
河南袁大妈银行卡内退休金不翼而飞的事,可谓是一折三波。袁大妈发现3000多元的退休金不见后,去找银行;银行说钱被划走填补了信用卡的缺,袁大妈声称没有办理过信用卡;银行调取监控录像证明,袁大妈确实办理过信用卡并亲自激活后,袁大妈又称自己从没有使用过信用卡……,这就奇了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谁为此事承担责任呢?“四哥有法说”认为,还需要弄清实际实际情况后,才能区分责任。
一、事件:银行卡内的退休金不翼而飞河南已退休的袁大妈打算取钱买药时,却发现卡内3000元的退休金不见了。袁大妈跑到银行去咨询,银行查询后告诉她,因为她的信用卡出现拖欠,退休金被划走填补了信用卡。信用卡流水显示,从2019年开始,这张信用卡就开始出现大量的消费记录,包括美容、买衣服、买包、会所等等。
大妈说自己从没有办理过信用卡,也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消费,哪里来的拖欠?银行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连夜联系相关人员调取了办理信用卡的监控录像,却发现信用卡是袁大妈亲自激活的。在证据面前,袁大妈不得不承认信用卡是自己激活,但自己确实不知道信用卡在哪里,里面的钱是谁消费的?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会将交易明细调出并与袁大妈逐一核对,如果证实这张卡袁大妈并没有消费,很有可能是被别人盗用消费了,银行也会配合袁大妈到公安机关报案。
二、面对这样的纠纷如何解决?谁来承担责任?要想区分里面的责任,就要搞清其中症结所在。
1、袁大妈尽量回想一下信用卡的去处:
自己办理过信用卡并亲自激活,连这些事情都不记得,说明袁大妈记性不太好。从信用卡消费记录来看,消费行为趋向于年轻消费者,可能不是袁大妈亲自消费。袁大妈应当努力回想一下,当初办理这张信用卡是干什么用的?信用卡究竟是遗失还是借给了亲友使用,还需要她向周围亲友打问一下。如果直接按盗用信用卡去报案,警方调查发现是她亲自借给了亲友使用,那就尴尬了。
2、银行方面应当尽力协助:
银行方面能够证实信用卡是袁大妈亲自激活,还需要查证这张信用卡有没有挂失补办记录,看银行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失误。如果没有挂失补办记录,也不存在失误的话,银行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为了尽快解决纠纷,银行方面应本着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协助袁大妈查明事情真相。无法查明真相的,可以协助袁大妈报警。报警是袁大妈的事,银行只能起到协助作用,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是银行失误造成。
3、如果查明是袁大妈遗失信用卡和密码的,被他人盗用,责任就在袁大妈一方,银行不需要承担责任,袁大妈只能向盗用人追讨。所以说,只有查清信用卡使用真相后,才能区别责任。按照侵权归责原则,谁有过错谁来承担责任,不存在过错的当然不需要承担责任。
好在这个问题发现的比较及时,只有三千多元的纠纷,问题出在哪一方都不是太大的损失,只要不再扩大损失,纠纷就容易解决。如果被他人盗用刷卡消费几万元,且挥霍一空无法追缴的就麻烦了。
三、对老年人使用信用卡的提示:1、尽量不要办理信用卡。因为老年人的收入是固定的,不太适用信用卡超前消费模式,过度消费会成为自己的负担。
2、不要贪图小便宜办理信用卡。有的银行或者代理机构,为了增长业绩,经常拿着小礼品、承诺小便宜诱惑老年人办理用途不大的信用卡。老年人不清楚里面“套路”的,就会落入“坑”中。如果是被哄骗办理信用卡的应当及时销户或者报警。
3、已办理的信用卡应妥善保管。老年人本来就记性不好,应当将银行卡、信用卡等重要凭证集中存放,或者交给年轻人保管。对于根本没有用途的信用卡直接销户最好。
4、不要轻易出借信用卡。不管是出借给亲友还是子女,都有可能造成消费纠纷。为不给子女留麻烦,更不能出借给他人。
结束语:想来想去,作者认为这起纠纷问题可能还在袁大妈方面,可能是有人诱惑她办理了信用卡,却又以某种名义将卡拿走,时间一长,袁大妈就忘记是怎么回事了。朋友们对此如何看?你们也来帮助破一下案!
大妈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随便用绳子一扯,就开始拦车,要求车主留下买路财,这位大妈的行为也真是令人无语了。说好听一点是拦车收费,说难听一点就是拦路抢劫了,赶上黑社会老大了。没有国家的明文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是没有权利拦车收费的,大妈如果执意不改,强行收费,别人管不了,总是有地方管得了,到时候后悔就晚了。
河南新增新修公路
为大家提供出行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是交通部门便民的服务宗旨。如今的公路四通八达,真心为大家提供了极大方便。在河南平顶山,一名男子和朋友开车去山顶的公园游玩,发现了一条新修好的公路,于是就准备沿着新公路往上走。新开发公路自然也引发了大家兴致,不过, 这个性致很快就被几位不素之客给打破了。
湖南大妈马路上扯红绳拦车收费。
因为在一行人行驶了一段路之后,中间突然横生出了一条红绳子,男子被吓了一大跳。于是立即脚踩刹车,紧急刹车了。这时候突然出来一位大妈,手里拿着一个收款码,声称这个路段是他们家的门口,因此要收费10元。男子看到这样的收费方式,就明白肯定是违规的,于是态度非常强硬,坚决不给。看到男子口气强硬,大妈只好放行了。扯绳收费的大妈不止一人,还有一位年龄差不多的大妈在旁边协助。
大妈的做法是否合法?
几位大妈的做法肯定是不合法的。她们的行为不但违规,而且也十分危险,如果司机一旦看不到,很有可能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司机把这件事情发布到了网上,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这个路段进行管理一下。
河南洛阳大妈顺走事故现场警示三脚架,这一事件也是引发了网友的争议,同时也能够证明大妈平常也是顺惯了。小编认为大妈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认为三脚架可以卖废品,补贴家用。另外认为这三脚架在路边放置,影响大家正常出行等。
其实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大爷大妈顺走某些工具的画面,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内心都是有着贪便宜的心理。根据相应的新闻可以了解到,放置三脚架的不远处,正有相关工作人员处理交通事故的画面。因此大妈的这种行为非常的讽刺,而且也能够体现出大妈自身的品质以及道德。根据现场发布的照片可以看出,这名大妈左手也是提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子,想必里面也是装了很多的废品。右手也是将三脚架拿起,然后缓缓往前走,估计把三脚架当成了废品。
另外小编想说路边的一些塑料瓶或者其他的一些废品是可以拿的,但是这种三脚架毕竟是一个标志,可见大妈对于三脚架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而且大妈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平常顺东西顺习惯了,所以看到一些能够卖钱的东西,都会将其据为己有,这次的三脚架也不例外。第二个原因就是认为三脚架给周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想要将三脚架给挪个地方。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种做法确实是不对的。所以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够像自己的家人诉说三脚架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三脚架被拿走的情况。在公共场所做出这样的行为举止,是非常不好的,而且这一幕也被网友拍了下来,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争议,就是想要感叹一下大家的无奈以及感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