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表达高适对董大的思恋,也表达了对董大的祝福,情景非常凄凉,而下两句用反衬手法更显得了两人的依依不舍。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王维对元二的思恋,也表达王伟不希望元二走,情景非常快乐,而下两句用反衬手法,更显得了场景的凄美。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相见不知期的惆怅及对朋友前途的担忧。《送元二使安西》出自唐代·王维。
全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这两首诗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如下:
《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描写的景物——雨、客舍、柳,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清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朋友依依不舍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舍与担忧。
而《别董大》是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凄凉;从“莫愁”“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劝慰、激励。
《送元二使安西》要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从感受诗人笔下的美丽景色,再到感悟诗人离别时的瞬刻情感及隐藏其后的淡淡忧伤。
《别董大》以壮观为主,感情豪迈,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前下谁人不识君”应需重读。
《别董大》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凄凉;从“莫愁”“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劝慰、激励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描写的景物——雨、客舍、柳,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清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朋友依依不舍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舍与担忧。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 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 清晨的微雨溼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别董大二首》 作者 :高适 朝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翻译: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你好 给你找了一下作品赏析 个中情感 自己体味一下就出来了
别董大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物件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著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 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5]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 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著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著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
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别董大表达高适对董大的思恋,也表达了对董大的祝福。情景非常凄凉,而下两句用反衬手法更显得了两人的依依不舍。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王维对元二的思恋,也表达王伟不希望元二走。情景非常快乐,而下两句用反衬手法更显得了场景的凄美。
问一下! 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别董大》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凄凉;从“莫愁”“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劝慰、激励
《送元二使安西》诗中描写的景物——雨、客舍、柳,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清新;作者表达的情感——与朋友依依不舍。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同样是送别诗,高适借凄凉的画面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劝慰与激励,而王维借清新的画面反衬出对元二出使安西的不舍与担忧。
《别董大》以壮观为主,感情豪迈,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前下谁人不识君”应需重读。
《送元二使安西》要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从感受诗人笔下的美丽景色,再到感悟诗人离别时的瞬刻情感及隐藏其后的淡淡忧伤。
《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两诗描写情景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别董大》: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表达情感:《别董大》: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惜别之情。
望采纳!谢谢!
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本文两首诗所描写的情景和表现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相同:
都是从描写自然景物入手
不同:
一黯然神伤,一乐观豪迈耳!
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描写情景和表达情感有什么不同虽然我们不愿意受伤,但谁能说伤痛不是我们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小的孩子要在一次次摔倒哭泣中学会走路,花草要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彭勃挺拔。有 过坎坷磨砺,有过切肤之痛,我们的意志才会愈加顽强,我们的身心才会更加坚韧。 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受伤也是一种成长。该伤心时就大哭一场,该伤身时就好好生一场病。我们的身体承受过更多的病菌,才能积蓄出更顽强的抵抗力;我们的心灵 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伤痛,才能更加懂得珍重美好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和别董大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和诗中的天气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