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2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土。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传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一
小雪节气,天暖阳媚,与苏驱车去了沙湖湿地。
几年前,我曾到过这个地方。那时正值盛夏,柳绿苇高。苇林中间一小片水塘,岸边的甬路上几多鸳鸯。漫步林间,以为暂抛红尘来至世外,却依旧被庸庸碌碌的景象所扰。也许是心境使然,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一切是那么的无意,连走马观花的境界也未达到。
如今,故地重游,已是初冬。没有如织的游人,一路走来,相陪的只有许多叫不上名的小小飞虫。繁华尽落处,花开不见,叶落无声,有的只是芦苇摇曳出一片的风景。曾经的青翠与傲岸,换妆为稳重与成熟。抛却浮躁,保持着沉默的安恬。这是一片让视野开阔之地。博大的静气,让心中的浮华与喧嚣,尽被超脱。没有蛙鼓,没有鸟鸣。风起处,芦苇飒飒,似一双玉手慢拨琴弦,雪絮与黛发齐舞。置身其中,深刻感受着那远古的静谧。恰值正午,阳光悄悄斜下,暖暖的芦苇,静静的水流,如嵌在画框里的一幅油画。绝美之下,游者皆醉。
穗形的白色芦花,梦一样地朦胧着。宛若系着轻盈丝巾的少女,纤立着,于天地间,玉臂行云,舞姿翩翩,洒下风情万种的舞影。
看惯了熙攘的繁华,荒凉竟是一种别样的美!
如同家乡的一些人、一些风景,嵌入生命里的,是血浓于水的情感。即使想放弃,也是一生不能相忘。
二
儿时,生活在滹沱河之畔的东木佛村,有幸见过林丰草茂水潺潺的景象。只是那时太小,不曾知道河的名字。
斯时,河之畔有着茂盛的树林,林中间是宽宽的河——河之北的母亲河——滹沱河。
春天,我从不曾去过滹沱河,也不曾到过把滹沱河环在怀抱的树林——我不知道应该称为森林还是树林,在我的印象中,那片林子极大,大到如果没有人带领我总也走不出去,总会在一片小小的绿荫下迷失。林中多为槐树,树干很大很粗,一个成人之臂不能尽环。不知道若干年前栽树人的心思,为什么会种这成百上千亩的槐树。也许是他喜欢花开时节,槐花的洁清若雪或者甘甜清洌?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罢了,前人肯定没有我这么不切实际。
初夏,端午节前,妇女们结伴而行,到林边湿地旁的芦苇丛,撇芦苇叶包棕子。撇苇叶做棕子叶很是有些讲究,叶要宽要长。宽又短的是断不能要的,因为包不住米。太老或太嫩也不能要,太老的容易折断,太嫩的一风干就很小,根本不能用。
记得有一次,我随母亲去撇棕子叶。在一个水坑边上有几棵芦苇长得很高大,苇叶又长又宽,我试了几次想撇下来,但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够不着。母亲便走过来,也努力伸长胳膊去够苇叶,稍不留神,脚下一滑,掉进了水坑。顿时,水坑像烧开了的沸水热闹起来,好多东西在水里乱窜、跳跃。因为母亲的滑落让水变得混浊,她没有看到水里是什么东西。刚开始以为是水蛇,吓了一大跳,后来才看清,是一条条大鱼。约有五六条,大的足有两拃多长。看到这么多的鱼,母亲也顾不上撇苇叶了,喊我过来一起捉鱼。幸而,水坑较小。我和母亲努力了约两个多小时,六条大鱼尽皆落网。大的有三四斤重,小的也有两斤多。这个下午,棕子叶虽没撇到几个,但收入颇丰。很是让同行的妇女们羡慕。晚上,母亲做了一大锅鱼汤,一家人好好地改善了一下生活。一向疼爱我的姥爷也收到了母亲送上的两条大鱼。
秋日,叶落枯黄,那是我去树林最多的季节。繁盛的青春骤然颓败。大风起,叶纷纷扬扬,像下了一场叶雨,如同急着奔赴约会的君子,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有的只是坚定,有的只是从容。偶有一片青青的叶,孤零零伫在枝头,在这样厚重的季节显得那么特立独行。我不知道,招摇或是从众,哪个更能适应生存。
秋天去树林,一般我是随着父母一起的,连同弟弟、妹妹,一家五口人,套着驴车或者牛车,带着午饭,跨过滹沱河,去往密林深处,找落叶最多最厚的地方。当然,我们去林中并非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了搂树叶子,用车拉回家,磨成糠,与稻壳、麦麸或者谷皮等其他东西和到一起,做成喂猪的饲料。
期待这样的日子能多一些,给枯燥的生活一丝亮色。那时生活的艰辛、日复一日的劳作,也让小小的我产生了许多厌倦。并不丰盛的野餐,撒欢似的快乐,在那时何其短暂?不经意间的劳作,如今却带给了我丰富的回忆。
那时,在林中依旧劳作的是父亲和母亲,我和弟妹们却是寓劳于乐。我们会拣一些干枯的树枝,等着回家烧火做饭;也会把父母用筢子搂到一起的树叶装到大的包袱里。
转眼间已是黄昏。时光就这么匆匆地去了。一天过去,我们一家人又坐着驴车回家。夕阳下的背影与树木相协,天地成为简单的背景,人、树,连同拉车的毛驴,成为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的一幅素色剪影。
那时,一路上总会遇到很多人。他们与我们的行程目的一样。这片树林不但滋养着整个乡,还有几十里外邻县的人。每到黄昏,到林中搂树叶的每一辆车都满载而归,大人们满足地谈笑着,孩子们疲倦地快乐着。
一年之中,这样的快乐会有几次?
冬天,我们也去树林。
这时,河面还未结冰,叶已落尽成泥。偶有几片飘零枝头,也似老年人头上稀疏的发,在寒风中瑟瑟。
这个时节,我们去树林也是快乐的。一年的农活告一段落。腾出空闲的大人们便想着如何弄点美味改善生活。滹沱河里有许多的小河虾、泥鳅和草鱼。泥鳅和鱼很难抓到,只有笨笨的虾是最容易捕的。用一张小小的网,随便在河里或者水草里一捞,就能捕到一群活蹦乱跳的虾。
一天下来,盆满桶满,我们满载而归。晚上先美美地吃上一顿新鲜的炒虾,再把剩余的放到屋顶上晒了,等着冬天吃厌了大白菜时改善生活。
三
这样鲜活而丰富的日子,总在记忆里跳跃。再转身去寻找时,发现一切物是人非,鲜活的只有记忆了。
如今,滹沱河已经干涸了。宽宽的河床两边种满庄稼,小麦或是花生。人们充分利用着土地。除了沙子,只有零星的石子。若非这些沙石,我们再也看不出一点河的影子了!
大风起兮,吹皱的是母亲河的肌肤;大风起兮,吹动的是母亲河的沧桑。母亲河逐年老去,我们逐年老去……
大片大片的树林已经不复存在。它们或者
已经被做成家具,摆放到人们家里几十年,然后淘汰掉了吧?或者是被打成了纸浆做成纸,运到全国各地,几天之后再被扔进垃圾筐?
如今,走遍河滩,我再也找不到他们的痕迹。原谅我,把它们写成他们,其实他们是伟岸的男子,曾经护卫过生活于斯的我们——我们是他们的女人或者孩子。
眼睛被沙迷蒙,却洒不下一滴眼泪。我期待会有一滴水落下,滋润母亲河的某一颗种子,然后层林尽染,母亲河一片绿色……
我期待会有许许多多落下的水……
四
沙湖湿地,在灵寿县城之南。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滹沱河的水系。
昨日,在此我看到了平静的流水,洒脱的芦苇,以及不加修饰的旷野。那种原始的美妙,是充满韵味的风景线,激荡了我的心灵。我以为回到了儿时,我看到了滹沱河周围高大的槐树,一片绿荫也会让我迷失的树林;我看到了滹沱河里游着的鱼虾,快乐而从容;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芦苇丛,风的手拨动自然的琴弦,音乐声起,芦苇翩跹……
我看到,母亲身着绿衣,一个孩子睡着了,就枕着她的臂弯,恬然而眠……
唐摭言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
作者生平
王定保(870~940),吴融之婿。南昌(今属江西)人。唐昭宗光化三年 (900)进士及第,为容管巡官,后遭乱不能北返,入仕南汉。大有十三年 (940),由宁远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
王定保,五代时南昌人,字翊圣。其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很少,据《十国春秋》、《五代史》,知他生于唐咸通庚寅岁(870年),卒年不详,据《四库全书提要》说,当在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以后。他早年曾与安徽的曹松隐居庐山,唐光化三年(900年)中进士第,随后南游湖湘,任容管(今广西南宁市南)巡官。这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即“避难”于广州,在节度史刘隐处为幕客。公元917年,刘隐去世,其弟刘龑图谋称帝,建立南汉国,担心王定保不服从,于是派遣他出使荆南。当他完成使命返回时,刘龑已登基做了南汉皇帝。为了安抚王定保,刘龑派大臣前往迎接,主动告诉他称帝建国的事情。王定保没有表示反对,但对故意把他支使开的做法很不满,因而讥讽道:“建国当有制度,吾入南门,清海军额(唐朝节度使匾额)犹在,其不见笑于四方乎?”刘龑知道后苦笑说:“朕备定保久矣,而不思此,宜其讥矣。”王定保此后一直在南汉国任职,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他善文辞,曾写过一篇《南宫七奇赋》,“一时称为绝伦”。他“雅好著述,老而弥笃”,《唐摭言》就是其暮年之作。
内容介绍
此书15卷,每卷分若干标题,每个标题下或作综合论述,或分记若干有关故实,大致前三卷汇录科举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类记叙科举士人言行。记叙详细、生动,但又很少神奇怪异;且次序较有系统,多为选举志所未备。
记述大量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多记正史所不详述者,李慈铭指出:“唐人登科记等尽佚,仅存此书,故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越缦堂读书记》)。书中还记述了不少唐代诗人文士的遗闻佚事,可以窥见当时文人风貌之一斑;又保存了不少唐人别集所失载的断章零句,可以作为唐诗辑佚的重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
这部书共有十五卷,一百零三门,按内容分门系事。
首先,它对唐代科举制度尤其是进士科的记载甚详。《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永徽以前,俊、秀二科犹与进士并列;咸亨之后,凡由文学一举于有司者,竞集于进士矣。”科举为中小地主开辟了入仕途径。这在《唐摭言》中也有反映。书中列举了“孤寒”及第而登高位的事例,“随僧斋飡”为“诸僧厌怠”的王播,便是流传甚广的一例。唐王朝利用科举特别是进士试,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调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唐太宗对此颇为得意,《唐摭言》记述道:“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书中还记载,唐代科举的试卷不糊名,取录进士除看试卷外,还要参考甚至完全依据应试者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因之,应试者必须向“先达闻人”尤其是“通榜”者(参与决定取录名单的权要)呈献自己平时的力作,争取他们的“拂拭吹嘘”。这在当时被称为“行卷”。“行卷”多而且滥,以至“公卿之门,卷轴填巷,率为阍媪脂烛费”。一些主试官不得不规定“行卷”数量,有的对送来的作品连看都不看。诚然,也有甘当后进的知己、不遗余力提拔新生力量的人。《唐摭言》也生动地介绍了韩愈、皇甫湜奖掖牛僧孺和吴武陵力荐杜牧的事例。) U G; G( u C |! a8 Q: I
科举虽较隋唐前的荐举、“九品官人法”得人,但也存在种种弊端。因其与文人的命运攸关,故竞争特别激烈,据《唐摭言》载,请托、通关节、场外议定名次等无所不有。什么“表荐及第”、“敕赐及第”、“落第重收”也屡见不鲜。裴思谦拿着宦官仇士良的信逼着主考官高锴非给“状元”不可;郭薰因和丞相于琮有“砚席之交”,进士考试尚未揭晓,就在百官到慈恩寺行香的时候散发署名“新及第进士郭熏”的“彩贴子千余”。上述种种,正如王泠然所说:“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有行有才”之人,因“无媒无党”,则“不得举”,只能“处卑位之间,仄陋之下,吞声饮气”。《唐摭言》披露的许多事实,对于我们了解唐代科举的流弊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很有意义。此外,《唐摭言》还记载了进士考试的制度、礼仪、活动、科举同两监兴衰的关系及“场屋”中的趣事等。正因如此,后世著作凡谈及唐代科举制度都往往从中援引资料。
其次,《唐摭言》记述了当时的文士风习,汇辑了一些诗人墨客的遗闻轶事。笔者粗略统计,全书出现了近四百人的名字,载有诗文或事迹的也有一百几十人,如杜甫、韩愈、白居易等。我们从中可窥见唐代一些诗人、文士的生活风貌,他们之间的交往,当时人对他们及其诗文的评价。有唐一代诗人很多,正史有传的却不多。《唐摭言》汇辑的一些资料,能在某些方面弥补正史的不足。贾岛是中唐的一位重要诗人,但可供稽考的资料很少,有关他的各种传说,大都散见于私人著述。《唐摭言》所载他“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肆侮”武宗皇帝等故事便很有价值。关于戴叔伦“贞元中罢容管都督,上表请度为道士”的记载,不见他书,从而为研究戴叔伦生平提供了新线索。至于本书载的白居易以歌诗谒顾况、柳公权奉敕赋诗救宫嫔、孟浩然遇明皇而“无官受黜”、薛令之“以诗自悼”而被明皇逐出宫廷等轶事,都是很珍贵的文学史料。《唐摭言》收集的拾金不昧的裴度、愿娶独眼女的孙泰、解囊济人危困的郭元振、拜小吏为师的李相,还有不为“状元”名位所诱、不“轻负至交”的白敏中等故事,是历代传诵的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又次,《唐摭言》保存了唐代许多诗人的零章断句。如卷六《公荐》门载有崔颢的《荐樊衡书》,后为清代编辑的《全唐文》所收录。据岑仲勉先生考证,崔颢的文章留存至今的仅此一篇。若无《唐摭言》,此文也必定失传。吉中孚,系“大历十才子”之一,但其诗止存一首,文则荡然无存。《唐摭言》卷十三《无名子谤议》门却载有他的判词数句,弥足珍贵。类似例子还有。王定保留意收集诗人名士本集和别集所失载的诗文,片言只语也不遗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之便,这个贡献是不应抹煞的。
王定保以《唐摭言》为书名,含自谦意。“摭”,就是拾取、摘取。实际上,他不仅记述、汇辑了丰富多彩的资料(其中有几条资料已注明是从《国史补》、《实录》转引的),进行了加工、整理、分类,而且根据儒家经典和传统道德,结合各门的内容,针对当时社会的情况,写了二十多篇《论》、《赞》,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明确的所是和所非,不是“述而不作”,而是“有述有作”。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太宗设置进士科“志在牢笼英彦”、“为官择人”。他对“贵彼生知,耻乎下学”的浮薄风气很不满意,认为“风教颓圮,莫甚于此”;主张“人无常师,主善为师”,赞赏李相“北面而师”小吏的精神,称之为“旷古一人”!他论述才与识的关系时说:“才者璞也,识者工也;良璞授于贱工,器之陋也;伟才任于鄙识,行之缺也;由是立身扬名,进德修业,苟昧乎识,未有一其藏者也”,要成为“君子”,必须“美才高识”。这里讲的“识”,含有“德”的内容。唐代的诗人大都嗜酒,以致经常发生杜甫醉登严武床一类的“酒失”。王定保论道:“沈酗之失,圣人所戒,虽王佐之才,得以赎过,其如名教何?”他还指斥了文士“惜名”的风尚,说:“惜名掩善,仁者所忌,尧舜其犹病诸!”王定保在《论》、《赞》中提出来的某些观点,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唐摭言》带有一定的考证性质,所载材料比较信实可靠。因为王定保是五代人,离唐代很近,他又“乐闻科第之美,尝咨访于前达间”,“时蒙言及京华故事,靡不录之于心,退则编之于简策”。向他提供材料的有陆扆、吴融、李渥、颜荛、王溥、王涣、庐延让、杨赞图、崔籍若诸人。他们都是当时的显贵或名士。如陆扆是丞相,吴氏是翰林侍郎又是作者的岳父,王溥是他的“从翁”,庐、杨、崔三氏则和他同年举进士第。所以,书中所载多是他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事情。《唐摭言》一书,颇受后世著作家重视。宋初编《太平广记》,于它几乎十收八九;宋代余江人计有功撰《唐诗纪事》,也多取资于此。清代的《四库全书》收录了《唐摭言》,并且在提要中指出:“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不似他家杂录,但记异闻已也。”清代文学家李慈铭虽认为王定保“识趣甚卑”,“所载多委琐”,却也不能不肯定《唐摭言》的价值,指出其“为考科名者所不可少”。在我们今天看来,《唐摭言》对于了解、研究唐代的社会、教育、科举、文学及人物,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当然,这部著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内容很荒诞,宣扬了迷信和因果报应。在结构编排上有些混乱,本是分门系事,但有的“门”和“事”不相符,或同一事分系两门,前后重复。不过这并不影响它的参考价值。5 }: z7
版本
《唐摭言》除明代有节刊本外,全书靠抄本流传,到清代才据抄本印成全刊本。通行的以《学津讨原》和《雅雨堂丛书》本为较好。《稗海》本删削大半,内容不全。古典文学出版社曾于1957年以《雅雨堂》刻本为据,并参照《学津讨原》本补正了若干文字,排印出版,但仍有一些错别字。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版,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重版本又曾予以重印。
(1)《稗海》本,较通行,但不足。
(2)清乾隆卢见曾刻《雅雨堂丛书》本。
(3)《学津讨原》影印本。
(4)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据《雅雨堂丛书》本,又用《学津讨原》本校补,并附清蒋光煦《斠补隅录》中此书的校勘记。1960年中华书局、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相继重印。
(5)《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九本载岑仲勉《跋唐摭言》,对此书纪事本身的错误作了纠第一手的
年代越久远的
————
史料的价值
史料千差万别,种类很多,使用起来,价值并不一样。特别是有文字的史料,其价值的大小差异很大。根据作者与他所记叙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的距离远近,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
一,事件发生时的当事人、当时人的记述,这类史料的价值最高,是所谓第一手材料。比如甲骨文是研究殷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因为它是殷王占卜的记录,是当时人、当事人的记录,与事实出入较小,因而价值最高。现在我们研究殷商历史主要根据是甲骨文,而不是《史记·殷本纪》等,因为后者不是当时人或当事人的记录,所以史料的价值就差多了。
研究西周历史的史料,除了《周书》和一部分《诗经》外,第一手材料便是金文即铜器铭文。铜器铭文殷代已经有了,但一般文字很少,最多不过二三十字。到了周代,特别是周代中期以后,铭文动辄三四百字,所以有人说,一篇铭文便顶得一篇《尚书》。这些铭文自宋以来已有记录,往后越来越多,清代后期铜器大量出土,一部分流落在海外,上面的铭文大都已著录成书。解放以后,考古学家用科学方法发掘出土的铜器更多,尤其是在陕西、河南古代文化中心,又有新的发现。这些出土铜器的铭文,是价值极高的文字史料。这里举几个例子:
1976年,临潼出土了一件铜器《利簋》,铭文中讲到武王伐纣,没讲年、月,但讲了日子是“甲子”。甲子日武王灭纣,过去史书都这样讲,但究竟可靠不可靠呢?很难肯定。而现在由铭文得到了证实。
1965年,宝鸡出土了一个《何尊》,记载成王五年曾经迁居于洛阳。这件事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有了《何尊》的铭文,这件事就清楚了。武王临死嘱周公建洛邑,周公秉承武玉遗志营建洛邑,而成王在五年时迁居洛阳。至于什么时候又迁回镐京?现在还不清楚,但《何尊》的出土却补充了成王迁洛的史实。
1975年,在扶风县发现了一个叫“裘卫”的大贵族做的盉和两个鼎,上面的铭文记载了他与其他贵族做的土地交易。这些都是古书中所没有的,我们只是从铭文中才得以了解。
1977年,在河北省灵寿县发现中山王的壶和鼎,上有长篇铭文。中山是战国时的一个小国,春秋时叫鲜虞,属于白狄,是当时北方的一个民族。中山王■(有人读作错)的壶和鼎上,都用长篇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的历史,其中讲到了在齐宣王伐燕时,中山国也趁机伐燕,夺了一些土地财物。齐伐燕事,见《孟子》、《战国策》,可是中山王也趁机伐燕的事却不见记载。铭文又记载中山王的“相邦”(即国相)名赒,《战国策》中叫司马喜,他是司马迁的远祖。司马迁曾在《史记》自序中讲到:司马氏在卫国,有人相中山,指的就是他。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过去很少,而这些中山铜器的出土,就补了这个缺。这些铜器在制作上,采用了错金、错银的方法,非常精美,这说明当时的中山国已经完全接受了华夏文化。在文字和文法上,它与西周的铜器铭文基本上一致,带有战国时的作风。但是有的字写法很特殊,比如“言”字旁的字,它用“心”字。说明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各国文字差异还不小。过去有人认为秦以前各种文字基本相同,从这些铜器铭文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搞古代史,除了地下发掘物以外,第一手材料很少:而搞近代史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比如太平天国,光是现在整理和出版了的第一手材料,就已经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发现。尽管其中多数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写的,他们的论述当然站在反动阶级的立场,但总还是从不同的侧面和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太平军活动的情况。再如辛亥革命,因为时代更近,所以保留的第一手材料就更多了。有些亲身参加了辛亥革命的老人现在还在世,他们写的回忆录都是亲身的经历,当然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以上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但也有一点应该注意:当时人的记载也并非全都靠得住。例如明末清初讲农民起义的材料,有些私人笔记尽管是当时人写的,但其中很多内容得自传闻,或抄自宫书,就不一定靠得住了。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一部书一部书地作具体分析。
二,后人写的东西。古书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只有少数例外。例如《史记》,从黄帝写起,直写到汉武帝时代(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武帝本纪》是后人取《封禅书》补作的,原来叫《今上本纪》,因为原作很多地方触犯忌讳,所以失传)。《史记》记汉初以来的史事,可以当第一手材料看。至于讲秦以前的事,就差多了,因为很多都是传闻,究竟是否靠得住很难讲。大家都知道,西周在厉王和宜王之间有14年的“共和时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之始。什么叫“共和”?司马迁解释为周公、召公共同管理国事。他这样讲的根据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先秦古书,如《左传》、《吕氏春秋》等都不这样讲,而只说是共伯和(共是封国名,和是共伯的名字)代替周王管理政事。这就形成了两种说法。从一般情况推测,司马迁的说话更合理一些。因为周、召二公是周之世卿,由他们摄政比较合理。但推理究竟不是证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好说。因为这一类记载都是属于传闻性质的,如果没有更原始的材料,就很难确定。
再如《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所以它记载战国史事是极可靠的。原书虽已亡佚,但在后人的书上,如《水经注》、《史记索隐》等颇多引用。为什么唐人司马贞作《史记索隐》要引用《竹书纪年》呢?因为它与《史记》记事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现在我们比较二书,《竹书纪年》记战国年世多正确,因为它是魏国的史书,是当时人的记录。《史记·六国年表》有很多错误,我们现在能够知道这些错误,并把它们改正过来,就是靠的《竹书纪年》。但是《竹书纪年》记春秋战国以前的事,如记夏、商、周的事就不一定靠得住了。所以同一本书,不同的部分,作为史料来说,价值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讲,讲当时的比较靠得住,讲先代的就不一定靠得住,越古的事越靠不住。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自己认为最理想的政治,引用传说故事作为自己理想的根据,这种情况在先秦诸子中几乎普遍存在,不过有多有少罢了。《史记·五帝本纪赞》就指出:“百家言黄帝,其言不雅驯。”由此可以看出,同是上古一个人,后世强加、附会于他的形象和思想均不同,往往言过其实,或被歪曲,难以取信。
前面说过,后人写的东西大多数只能做二、三手材料看,但有少数例外。什么是例外呢?有的东西,虽然是后人记载的,但是,第一,相距年代不是太远;第二,除此以外没有比它更早的记载;第三,它的内容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对这类东西,我们就不妨当作第一手材料看。比如《论语》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记录的,所以其中除了孔子的话,还有弟子们的话,这些话虽然不是孔子写的,也不是他亲自教授的弟子写的,但我们没有比它更可靠的东西了,所以,讲孔子的行事、思想,只好把它看做第一手材料。其它的有关孔子的材料是否可信,就要以《论语》做标准来衡量,合于《论语》的,大概就可信;不合的,就不可信。例如汉儒编写的《礼记》中讲了许多孔子的话,有些可信,多数不能看作孔子的言论。
在这类史料中有一种值得我们注意的情况,古代许多书籍,特别是先秦诸子,侧重于从思想史的角度论述问题。他们对古史的追溯,往往反映了思想家的历史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借以表示这种观念的古史体系呢?比如韩非的历史观,是反映一种进化论,还是退化论的观点?他从远古蒙昧状况及其发展中,理出了人类发展的程序,如他说的有巢氏、燧人氏等,可是他又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这将如何解释?再如《礼记·礼运》篇中关于“大同”、“小康”之世的表述,有人认为是孔子的理想国或历史观,可是这样重要的思想不应不见于《论语》,并且和孔子的思想不合。它也被一些学者作为说明上古历史的史料来使用。这些做法是否正确,我认为值得商榷。古代思想家的历史观和他们借以说明这些观点的古史体系之正确与否是两回事。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历史观中吸取对我们认识的历史有积极作用的思想,但不能局限于他们在千百年前依据推测而得出的结论,在运用材料上更是这样。我们应当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有充分根据的可信资料去论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而不是利用历史传说、甚或某些人编造的古史系统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三,更晚的人讲述的古代历史。这种东西没有多少史料价值。三国末年有谯周写的《古史考》,西晋时有皇甫谧写的《帝王世纪》就是这类东西。这两部书已亡佚,但唐代人注《史记》时,引过他们的书。司马迁写《史记》,从《五帝本纪》开始,是表示五帝之前全是神话,不足置信。但司马贞却补写了一篇《三皇本纪》,实在是无识。到了宋朝,类似东西更多,如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苏辙的《古史》,胡宏的《皇王大记》,罗泌的《路史》等很多是无用的东西。清初马骕作《绎史》,几乎把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搜罗进去,以多为胜,不问它是否可信。这些书都是讲秦以前的上古史,离著书人的时代是很远的。它们的内容是根据什么呢?主要就是根据历代相传下来的东西,没有什么真正可靠的材料。所以这类书是没有什么史料价值的。
与此相仿的还有一种情况:从汉以来,很多人习惯于抄书,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拼凑成书。比如《韩诗外传》,是解释《诗经》的,怎么解释法呢?是先讲一个故事,再引诗,这叫以事证诗。《荀子》书中大量用过这个办法,韩婴也用这个办法,好多地方直抄《荀子》。汉人写的《礼记》,有的也是大篇抄《荀子》。刘向的《说苑》、《新序》都是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抄来的,抄《吕氏春秋》的很多。所以刘向虽然是有名的学者,但他写的这类东西却并不一定有多大价值。
东汉末年王充写的《论衡》非常有名,他很讲究记事要“实”,而反对“虚”。是不是《论衡》里讲的都靠得住呢?也不见得。《论衡》里有个《讲瑞篇》,其中说到孔子聚徒讲学,曾经出现“三盈三虚”的情况。“四人帮”批孔时抓住这段话大作文章,说少正卯当时也在鲁国讲学,孔子的学生都被少正卯吸引走了,这样先后反复了三次,所以叫做“三盈三虚”,只有颜回一个人没有去。“四人帮”用这个来贬低孔子,其实是毫无根据的。有人说这段文字抄自《孔子家语》,也不可信。汉代《家语》己失传,即令存在也不会有这类贬低孔子的话。因为《家语》是推崇孔子的。至于今本《家语》是魏晋间人王肃所伪造,远在王充后,王充怎能抄他的书?何况令本《家语》亦不载此事。再从事实看,相传孔子的高足弟子就有72人,《史记》里列举了那么多,孔子死后,子贡在墓旁守庐三年,这些《史记》都有记载。反之,少正卯如果讲过学,那么他讲的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主张?他的弟子有谁?没有任何记载。所以,这件事就和两个儿童以晨之日与午之日孰近而难孔子,借以否定孔子为圣人一样,均属于儒家的反对派为否定孔子学说而杜撰出来的故事,不可据为信史。《论衡》这本书以反虚妄出名,很有唯物主义的味道,却讲出这样荒唐故事,而信以为真,可见对古人也不可迷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对主要侧重于论述思想及政治主张的著作,我们应和历史专著等记述有所区别。它们在论述历史时所取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一种形而上学的和主观的态度对待历史,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往往歪曲历史的真实,以达到说服别人和树立自己学说的目的。后者则尊重于史实,以求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所以当两种书在记述同一历史事件有矛盾时,我们将何去何从就很清楚了。何况后代的著作中,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追溯古史,其观点可能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去看,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http://postbaiducom/fkz=91045742
正。
『壹』 五年级作文500字关于学习汉字的故事。
汉字非常的有趣神奇,是我们平常交流沟通的好帮手。
记得四岁时,妈妈教我学认字,每天要认三个字。
一天,天气晴朗,妈妈照常拿出那本识字本,教我认字,妈妈指着“开”这个字说道:“这个字念kai。”妈妈拿出一个纸盒,把它打开。便说道:“你懂这意思了吗?“开”就是这个意思。”妈妈说:“来跟我读几遍。”我完全掌握了“开”子的读法。接着,妈妈又教我认“心”字,妈妈手弄来弄去的一点点地教我,我看着妈妈的口形一遍一遍地读。当我这两个字都能读时,我知道妈妈要考我难题了。果然不出所料,妈妈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牛奶糖,说道:“要是下面这道题你答对了,这颗糖就奖励给你。”“开心”的反义词是什么?我前几天刚学会“关”这个字,并知道“开-关”是一对反义词,说道:“这么简单,当然是关心。”妈妈一下子蒙了,我解释道:“开和关是对反义词,开心的反义词当然是关心。”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小笨蛋。”但把那课糖还是给了我。
现在回想起那件事也觉得好好笑,汉字实在是太神奇了
『贰』 古代书法家学习汉字的故事
入木三分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卫夫人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叁』 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有哪些比如贝
“贝”的抄故事
一些生活在水里袭的动物,用贝壳保护自己的身体。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贝,汉语汉字读作bèi,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即《说文解字》:“贝,海介虫也。”又指贝壳、贝形花纹等,也指古代用贝壳做的或贝形的货币。
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带在身上。而且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于是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比如,“赚、赔、购、贫、货”。
『肆』 小学四年级关于汉字的故事(童话或者预言都行7
一个古汉字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汉字“弓鱼”,左边为“弓”,右边是“鱼”。“弓鱼”字并不常见,是个会意字,也就说是,古人根据一个事件或一些场景造出了这个字,在当时,这无疑是他们熟知的事件。然而,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弓鱼”字隐藏的信息以及古人为何要造出这个字,已经成为千古之谜。
奇怪的是,翻阅《汉语大字典》《辞海》,都查不到这个“弓鱼”字。“弓鱼”最早出现,是在陕西弓鱼国遗址出土的青铜鼎、青铜盘上。而历史上,“弓鱼”字并未在其他器物上出现,是个“单纯”的汉字,后人可以不费力气地追查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弓鱼”字,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古蜀历史。三星堆金杖上雕刻着一张弓箭,一条鱼,一只鸟,鱼被弓箭贯穿而入,同样的图案还出现在金沙金带上。金是古代重器,古人将图案刻在金器上,一定意味着战争、盟誓、迁徙等大事。对一个西南民族而言,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情况下,族人或许会用一些符号来记录部落的大事,那么,一张弓箭与一个鱼会蕴藏着什么密码其实,如果用汉字表示,“弓”和“鱼”组成的恰好就是“弓鱼”字。汉字与成都平原史前金杖、金带上的图画联系在了一起,为何古蜀人想表达的内容会在陕西弓鱼国遗址的青铜器上出现三星堆、金沙遗址与弓鱼国遗址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
弓鱼国遗址如同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影子,不过,并不是所有疑问都能在弓鱼国找到答案:弓鱼国晚在西周,比三星堆古国晚了数百年,它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弓鱼国青铜人端坐在墓室中,为何青铜大立人却被埋入了祭祀坑或许,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
300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熟睡的三星堆人在一片火光与剧烈的浓烟中惊醒。他们发现,国家宗庙已为熊熊大火吞没。三星堆人纷纷赶往宗庙,然而,由于大火过于凶猛,他们根本无法接近宗庙,只能眼睁睁地干着急。高大巍峨的宗庙轰然倒塌,房梁与瓦砾砸在神案上的金器、青铜器、玉器上,昔日悬挂在宗庙之中的纵目面具轰然坠落,青铜大立人或许也难逃劫难,被一根房梁砸成了两半。
当三星堆人再次步入宗庙时,这里已为瓦砾、断壁残垣所掩埋,象征着国家根基的宗庙已化为废墟。祖先流传下来的青铜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损坏,失去了昔日的神采。宗庙曾经是三星堆古国最为神圣的地方,而现在,尊贵已经属于过去。三星堆人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历史学家之所以猜测三星堆宗庙毁于一场大火而不是战争,是由于古时两国交战,虽有焚烧宗庙的习惯,宗庙中的宝物却不在毁弃之列,而是作为战利品,运送回国,炫耀胜利。《墨子》记载,两国交战,“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焚烧宗庙往往是家常便饭。不过,昔日齐国伐燕,齐宣王“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将燕国宝物运回齐国;中山国也参加了伐燕之战,并且用从燕国掠夺的上等铜,铸造了著名的中山王铜方壶。三星堆的青铜器、玉器却被掩藏在两个祭祀坑中,显然,敌人是不会如此好心的。
奉献给神灵的神物已被烧毁,在三星堆人眼中,它们已经完全失灵。古代历史上,不少史前部落对于自己认为不灵验的祭祀品,常常会丢弃,澳斯弟亚人在出猎不获时,就会去责打神像。对于这些失宠的祭祀品,三星堆人已不打算继续使用,他们在马牧河畔挖了两个坑,将这些失灵的神物永远埋入地下。三星堆人显然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祭祀坑平整规则,坑底堆放着小型青铜器、玉戈、玉璋,中间是大型青铜器,最上面则是60余根象牙,令后人觉察不到一点匆忙的痕迹。当变形的青铜器、玉器、金器被尘土湮没的刹那,三星堆人积聚了几个世纪的财富也在那一刻化为乌有,迁徙的号角由此吹响。
一群分-裂的古蜀人
崩塌的宗庙最终也带走了古国的稳定,在大多数三星堆人心目中,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在大火过后也变得不祥,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要迁徙到何方,三星堆古国内部出现了剧烈的争吵与对峙,庞大的古国在这一刻走向了分-裂。
商代晚年的三星堆古国走到了尽头,而在周代,成都的金沙古国与陕西弓鱼国孕育了古蜀文明新的希望。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推断:宗庙焚毁之后,三星堆人欲寻找新的乐土,不过,对于迁徙方向,三星堆人并未取得一致,或许,他们一部分向往成都平原,另一部分则执意往北迁徙。两群三星堆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一场盛大却凄凉的告别仪式后,分别踏上了征途。孙华认为,他们中的一支,来到成都平原,在金沙重新建立了一个堪与三星堆媲美的国度;而远上陕南的三星堆人则命运多坷,在异国他乡,他们必须重新取得耕地、河流、青铜,甚至是强大的周王朝的信任。在渭水河畔,这群顽强的三星堆人建立了“弓鱼国”。而在后人眼中,“弓鱼国”是一个对三星堆有着无限追忆与缅怀的王国,是一个活在过去的王国。
初来乍到的弓鱼国人一度活跃无比,弓鱼伯成为他们新的领袖。西周年间,弓鱼国迎来了一个风光的政治婚姻,周朝王室重臣井伯(一说为井叔)之女井姬下嫁弓鱼伯。历史上的弓鱼国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不得不靠婚姻维持它与周王朝以及临近的矢国、夌国的关系,然而,婚姻带来的和平终究是短暂的,弓鱼国与矢国、夌国之间一度剑拔弩张,一连串的婚姻最终也挡不住弓鱼国走向衰落的脚步。
西周穆王时,矢国逐渐强大,成为关中西部最活跃的诸侯之一,渭水以北的肥沃土地逐渐落入矢国之手,弓鱼国被-迫迁往渭水南岸茹家庄一带,依靠渭水天险与矢国周旋。从弓鱼国遗址透露的信息中,后人已不难发现弓鱼人的举步维艰。茹家庄弓鱼伯墓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虽多,体形却非常小,制作草率、简陋,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气息;西周中期以后,弓鱼国在渭水南岸的茹家庄、清姜、竹园沟一带的活动踪迹已经模糊不清,此时的弓鱼国已经国破,或者不知迁徙到了何方。在一座编号BRM3的墓中,顺着一条斜长的墓道,考古学家发现,这个具备王族规模的大墓中没有任何随葬品,接近墓室处有一具芦苇包裹的骨架,死者颈部有条痕迹,明显被缢而死。许多学者相信,这个被缢死的古人,或许就是弓鱼国最后一位国王的骨架,在矢国势如破竹的军队面前,弓鱼国终于消亡。自此,有关弓鱼国的传说最终归于平静 。
仓颉造字的传说
(一)
中国的文字传说最早是仓颉创造的,自从有了文字,人类才开始真正进入文明时代。仓颉造字开创了我国文字的先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岐山县城南三华里处仓颉庙中的一通石碑,就记录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据典籍中的神话传说,仓颉,号史皇氏,是轩辕黄帝的史官。史书记载,仓颉面长四个眼睛,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远古时候,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要把事情记录下来很不方便。传说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额一人在家编筐。突然,一位同年好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猛虎将本村一头黄牛咬死吃掉了。仓颉十分气愤,约了伙伴去除害。临行前,他在西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仓颉的母亲归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气得晕了过去。傍晚,仓颉打猎归来,见娘脸色蜡黄,气息奄奄,忙问有何伤心事,娘说明了原委,由于过度惊吓,不久便去世了。仓颉既后悔又难过。从此,他便骑着驴骡,离开家门,体察各地风土人情,记录方言土语,立志要造出字来。
那时没有纸,仓颉便把搜集到的资料记录在树皮和苇叶上。驴骡驮得过重,行到今岐山县境内仓颉庙村时累死了。仓颉不能继续前行,便寻了座茅草房住下,从早到晚写写画画,忙着造字不停。当时,他正琢磨着“出”和“重”两个字,山上架山本该为“重”,远行千里本该为出门在外的“出”,但由于青蛙的聒噪扰乱了他的思绪,把这两个字给弄颠倒了。他一气之下,饱蘸了浓墨,狠劲向旁边的池塘中甩去。墨点子把青蛙的嘴全都油墨了,青蛙这才不叫了。至今,这里的青蛙嘴全是黑的,有诗云:“仓颉造字思绪浓,小蛙咯咯叫不停,神笔轻点墨封嘴,从此闭口永无声”。据说,仓颉在这儿造的字非常多,民间有诗为证:“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子读了七斗七,剩下二斗无用处,撒到邻邦赠外夷。”
关于仓颉及仓颉造字,在许多辞书典章中均有论述。《吕氏春秋·君守篇》中述“仓颉作书”。《淮南子》记载:“史皇生而能书”。《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黄帝的记事官员仓颉,看见鸟兽的瓜印蹄远之迹,知道了从事物的本质及外在表现形态来区别各种不同的事物,这才开始创造了文字。
(二)
相传,上古时期有一条河名为繁水河(今南乐县梁村乡吴村北),依河定居着一个部族,他们靠种植农业和打鱼捉虾繁衍生息。部族首领仓颉,二目重瞳,且是睁目降世,众人皆称奇事。
少年时代的仓颉聪明过人,且擅于描摹绘画。有一天,仓颉与同伴在繁水河旁打闹玩耍,忽然从河水中游出一巨龟,同伴见状惊慌而去,独仓颉于沙地上画巨龟形状。这巨龟受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已成灵物。它睁目细看,见仓颉生得虎头燕颔,日月角起,伏犀贯顶,大耳垂肩,二目重瞳犹似电闪,心中大悦,说道:“天生你大贵之相,必委以重任。今天下有一圣贤之君,以土为德,名为黄帝,你将来可投奔于他,定成大器。”说罢,那龟飘然而去。
后来繁水河泛滥,部落之民无法栖身,四散逃亡。仓颉投奔了黄帝。黄帝知其擅长描摹绘画,而且聪明过人,就封他为史官,负责结绳记事。仓颉就把大事在绳上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个一小结,特别的事情则打一个特别的结,凡事相连就打一个连环之结,甚是细致。
有一年,蚩尤请出风伯和雨师,纵起狂风暴雨,困住黄帝,抢走了大批的牛羊和人民。黄帝不服,让仓颉带上结绳前去评理。那蚩尤为人狡诈,否认抢走了牛羊和人,仓颉拿出结绳上前理论,蚩尤却说如果能叫出人的名字和牛羊的颜色,就立即送回。由于结绳记事简单,无法记得那样详细,结果黄帝与仓颉失败而归。此后,仓颉决心研究出能详细记事的办法。
有一次,仓颉到阳虚山,只见河水涛涛,滚滚东去,忽见一只大龟背负一丹书前来,仓颉上前相拜,认出是曾经点化他投奔黄帝的那只灵龟。仓颉便说,为创制详细记事的办法而苦恼。灵龟就把背负丹书赐给了仓颉。丹书全用红色写成,故称丹书,文字深奥,凡人不能认读。得丹书后仓颉废寝忘食,朝夕研读,常仰观天上奎星圆曲之势,俯视山川脉络之象,又旁观鸟兽鱼虫之迹,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绘写,造出各种不同的形势。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日,方成文字。成字那夜,狂风呼啸天下粟雨,神鬼乱号。
后来,黄帝得知文字造成,召见仓颉问道:“听说你借灵龟神书,方成文字,可否一观神书?”仓颉把丹书呈上。黄帝观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写些什么,就让仓颉解说其中的原故。仓颉说:“此乃六体六字之式。一是象形,是用摹拟事物形状方得一种造字法。如日像一轮红日,月像一弯新月。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办法造字。三是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征。四是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组成新字的一种方法。如:“赏”字,“贝”是意符,表示这个字的意义与钱财有关,“尚”是音符,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五是会意,是合字表义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借日月之强光,来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转注,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山有之字。如“老”可以训“考”。天下礼仪归于文字,文字必归于六书类。黄帝听后高兴地说:“你将六书更加详解,布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乃万世之功也。”
(三)
上古时候没有文字,人们只能结绳记事,既麻烦,还不能记载复杂点的事。那时,伏羲的大臣史官仓颉就常常琢磨着,要找出一套好的记事的方法。仓颉,姓侯冈,名颉,因是陈他人,所以后人称其为仓颉。异人有异相。据《历代神仙通鉴》说,仓颉长相是面似龙颜,嘴爱大大地张着,四只眼闪着电光。仓颉从小爱画画,还养了一头灵龟随身带着,常望着龟背上的纹路发呆。
那天,仓颉来到今洛宁县兴华乡的阳峪河畔,见风和日丽,就坐在沙滩上歇脚。他随手掏出怀揣的灵龟,放龟在沙滩上爬行钻窝。龟行过去,沙滩上流下些横痛和线窝,与河边群鸟踏下的爪迹混在一起。仓颉看看龟纹鸟迹,心里猛地受到了震动。
他步上河边的一座高台,让顺河风吹凉客头,拧眉琢磨起来。他忽然想道,这龟纹鸟迹,一画一竖,一点一圈,撇捺钩挑,不比结绳复杂得多了吗于是坐下拿细树枝在地上画呀画呀,配合出了现今的文字。
仓颉发明的文字在百姓中推广开后,人们记事达意不再困难了。为纪念这件了不起的发明,就把河边的台子称为“仓颉造字台”。
『伍』 选做: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羊在十二生肖中居第八位,与十二地支配属“未”,故一天十二时辰的“未时”--午后一点至三点又称“羊时”。易卦以“兑为羊”。在五行中,羊属火,所以为火畜。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是一位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伟大的人物,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送上台,羊则因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舍身取义。
在远古洪慌时代,人间是没有五谷的,人类靠蔬菜和野草为生,严重的营养不良,使人类面黄饥瘦。
有一天秋天,一只神羊从天宫来到凡间,发现人类面有菜色,神情萎靡。问及原因,才知道人类不种粮食,连什么叫粮食也不知道。神羊善心大发,当即告诉人们下次一定给他们带些粮种来。原来当时只有天宫御田里才种有营养丰富的粮食。吝啬的玉帝不愿把粮食的美味拿给人类分享。神羊回到天宫后,趁半夜守护天神熟睡之际,偷偷溜进御田里,摘下五谷(稻、稷、麦、豆、麻),含在口中,趁天未亮,溜至凡间,人类听说神羊给他们带来了五谷种子,都十分好奇。神羊把种籽交给人类,又吩咐了种植五谷的方法,就悄悄地回到天宫去了。
人类播下五谷种籽,当年就长出了庄稼。在收获时,人类见到五谷的穗,即似羊头,又像羊尾,收获的粮食又香又甜,收获的麻织成的衣裳又轻又暖。人们在秋收冬藏之后,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羊的送种之恩,这类秋收冬藏的农家祭祖仪式至今仍有部分农村在举行。
盛火的祭羊仪式惊动了玉帝,玉帝又想到了人间出现五谷。立即想到神羊把谷各带给人间。查明情况后,玉帝迁怒神羊,命令天宫宰羊于人间,并要人们吃掉羊肉。
第二年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在神羊行型的地方,先是长出了青草,后来长出了羊羔,羊从此在人间传宗接代,以吃草为生,把自己的肉、奶无私地贡献给人类,人类则出于对羊舍身这种的感谢,每年都举行腊祭,以示纪念。
当人类听说玉帝要挑十二种动物为人类生肖,并赐为神之后,人们一致推举羊作为这类生肖。尽管玉帝对羊盗谷之事耿耿于怀,但难拗众人意见,只好同意羊当上了生肖。
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陆』 搜集一个汉字的故事与同学交流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写作思路:可以写汉字“家”,可以从“家”字的起源写起,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融入进去,回中心要明确。
正文:答
家,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等意。
在商代甲骨文中,“家”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宀” (房屋的象形)中的豕为雄性的(腹部有突出的雄性生殖器),另一种较简单的写法,不强调性别,突出雄性生殖器的“豕”应是“豭”的象形初文,是兼称声符的。而不强调性别的“豕”则是省形。
到了周代金文中以不强调性别的写法为主,后世的“家”字就是由这种写法演变而成。在商代甲骨文中,“家”中的“豕”大多是画出猪体的轮廓,也有只画出猪体的线条的,周代金文的“家”是由这种简便的写法演变而成。
在甲骨文中出现了省略像豕的前蹄的笔画的写法,但周代金文则是由甲骨文的完整写法演变而成。另外,在周代金文中“豕”的原像猪的后蹄和猪尾的笔画是连成一笔的,一直到西汉隶书中才分成两笔,到了东汉隶书中又分成三笔,书写更便利了。
『柒』 你在本学期的学习中都搜集了哪些有关汉字的故事 ,请简单叙述个在下面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版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权答应着,急急地跑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捌』 学写汉字的故事里文中相见时难是什么意思
应该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吧
极度自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
『玖』 学习汉字的故事一文中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这个中心是通过什么这件事来表达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是同样的道理
通过妈妈让我抄写一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这件事来表达
10大古代名人
1.乐毅(生卒年月不详),灵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曾受赵武灵王赏识,赵武灵王死后,到魏国,不受重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乐毅奔燕,拜为亚卿,率军伐齐,攻占齐国70余城,直下齐都临淄,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燕惠王时受人离间,乐毅回到赵国,卒于赵。
2.赵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长安区东古城)人,西汉南越王。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岭南建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是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到岭南的文化先驱。
3.赵云(?-229),东汉时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东古城)人,西蜀名将。东汉末年起兵投奔公孙瓒,后跟随刘备,在曹操围攻刘备战役中,赵云长坂坡救阿斗,成为刘备创建西蜀的重要将领。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流传,赵云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胜将军。
4.刘琨(271—318),无极人,西晋将领。晋惠帝时,封广武侯。后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他忠于晋王朝,长期坚守并州。他经常枕戈待旦,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收复失地。同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在西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晋州人,北齐著名史学家。北魏时为太学博士。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诏册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诏专撰《魏书》。卒于开封中书监任上,谥文贞,有文集《魏特进集》。
6.魏征(580-643),晋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隋末投奔农民起义军。唐初主动归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提出许多诤言。主持编纂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被李世民奉为为人的一面镜子。
7.李峤(644-713),赞皇人,大唐名相。出身赵郡李氏名门士族,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平息岭南叛乱有功。武则天时任凤阁舍人,专门负责起草诏命,后拜相兼修国史,以敢于直言闻名。后几经贬谪,几次复职。一生诗文众多,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8.李绛(762—829),字深之,赞皇人,唐代政治家。为官刚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谏宦官横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历数国内忧患,进言直谏。累封赵郡公。宝历四年(829年)被乱兵杀害。有《李相国论事集》传。
9.刘禹锡(772—842),祖籍无极,唐代著名诗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贞元进士,多次因作诗讥讽权贵被贬谪。出任苏州刺史,政绩显著。晚年与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诗作,人称“刘白”。诗存800余首,被称为“诗豪”,著作有《天论》三篇,以《陋室铭》最著名,有《刘梦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赞皇人,唐大臣。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两次入相。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力主削藩,打击寺院地主势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国拆除寺院。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10大现代名人
1、 郭可明(1902-1968),正定人,我国著名的中医、瘟病学家。
2、 赵望云(1906-1977),辛集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
3、 奚啸伯(1910-1977),北京人,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创立了京剧奚派艺术。
4、 陈挹芬(1912-1983),辛集人,辛集中学创始人。
5、 王德恒(1956-1984),鹿泉人。 1984年2月15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
6、 刘礼欣(1922-1985),深泽人,经济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
7、 张晓楼(1914-1990),正定人,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副院长。
8、 王华棠(1903-1991),赵县人,我国著名水利专家。
9、 贾大山(1942-1997),正定人,著名作家。
10、 方纪(1919-1998),辛集人,著名作家,解放后发表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诗歌集。
物产
1 藁城宫面
藁城宫面历史悠久,明清两代作为贡品进奉宫廷,故而得名“宫面”。
2 保定府三宗宝
保定府三宗宝:"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3 赵 州 雪 花 梨
赵州雪花梨主产石家庄市赵县及晋州、辛集、藁城市一带,面积约20万亩,年产量5亿斤左右。
4 光华肉鸽
光华肉鸽肉鲜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珍菜佳肴。
5 雪花梨
肉质洁白无瑕,似霜如雪,它不仅为国内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国际市场
6 金丝小枣
薄肉厚、汁多核小,味道甘美
7 狗肉全席
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为主料
8 双鸽火腿
是石家庄双鸽食品厂的拳头产品,创国家专利产品,以其高营养,大块肉的产品结构,兼高温产品贷架期半年,党温贮藏的优势,在全国各地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现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深受消费者“青睐”,拥有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等强劲市场基础,销售形势很好。
9 天华鸭梨
肉质细腻,脆甜可口,营养丰富。199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称号。
10 行唐烤烟
行唐被定为国家级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所产烟叶具有色泽鲜艳、香气纯正、尼古丁含量适中、油分均匀等优良性状。1996年引进东方香料烟试种尤其成功,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领导视察指导
名胜古迹
赵县赵州桥
柏林禅寺
正定隆兴寺
毗卢寺
中山国遗址
井陉苍岩山
秦皇古道
驼梁山
知名品牌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
·石家庄制药集团
·石家庄卷烟厂
·华能石家庄分公司(上安电厂)
·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常山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河北威远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双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焦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厂
·河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博深工具有限公司
石家庄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蚕蛹模型--1977年在正定县南杨庄出土的5400一5500年前的陶质蚕蛹,是仿照家蚕蛹烧制的陶器。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饲养家蚕的最古老的文物证据。
★世界上最早的瓷器--1981年在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釉陶片,经鉴定为原始瓷器。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瓷器,从而把中国烧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铁器--1972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上的铁刃铜钺,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铁器,距今约34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铁器。
★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冶铁实物,它证明早在3400多年前石家庄一带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石质贬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医用手术器械--3100多年前的手术刀。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
★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丝织品中,平纹绉丝织物一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同类织物标本。它证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我国人民己掌握了将蚕丝纺纱加捻、织成后使之缓劲产生绉纹的纺织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上的麻布残片,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脱胶麻织品。经专家鉴定,麻纱中胶质韧皮含量很少。说明3400多年前我国人民己掌握了韧皮纤维脱胶技术。这些麻布的纺织水平己相当于千余年后的西汉马王堆汉墓中的麻织品。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酒曲实物--藁城台西F14商代遗址完整酿酒作坊出土的8.5 公斤酵母残骸。经鉴定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3400多年)的酒曲实物。从而为《尚书·说命》中"若作酒醴,尔惟曲英"的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
★最早的碑碣实物--1935年在平山县三汲战国中山国灵寿故城遗址发现的中山守丘石刻,约刻立于公元前378年前后,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碑碣石刻。
你好,朋友。
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有个村子,它的村名很特别,叫“朱食村”。传说,“朱食”村原来叫驻佛村。顾名思义,就是佛驻的村庄。缘何又叫“朱食”村呢?这里面还有一段稀奇的故事哩。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要说最聪明得数九子朱棣了。他三岁时,有一天在宫里玩耍,不知怎的,他被宫廷内圆圆的柱子吸引住了。便把袍衣一脱,“噌噌噌”爬到了柱顶。这情景恰好被在宫中议事的太祖看到了,他冲宰相微微一笑,宰相立刻明白了太祖的意思,说:“九公子这是‘金龙爬柱’呀!将来一定能继承大统,将大明发扬光大!”不想,这句话大伤太祖的情感。原来,九公子怀胎十二个月,他的母亲是元朝末帝的妃子。太祖正怀疑他是否是自己的亲骨肉呢?于是,说:“宰相,你算一算九公子是不是我的亲儿子?”
宰相扳开手指“子丑寅卯”地算了一通,不想他的脸色顿时大变,忙跪下叩头道:“启奏陛下,奴才该死,奴才长了一张疯嘴,不该说刚才的那话,九公子不是您的亲儿子!”
太祖听到这话,脸色骤变,抽出腰剑要杀九公子。宰相一见这情景又忙叩头道:“陛下这样做不妥,恐怕别人不服呀!”太祖听罢扭头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宰相站起身来对太祖耳语了几句。太祖这才点头说:“好,就这么办!”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此时的九公子朱棣已长成一名文武双全的大将军了。在这期间,元朝蒙古族的残余势力又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屡次派兵南下,骚扰大明边境。
此时,太祖想起了当初宰相的一番话,击鼓升帐封九公子朱棣为“燕王”,命他扫北。朱棣接过令箭到营房挑选人马准备北征。可是,太祖拨给他的五百兵卒尽是些老弱病残之人,可谓是:老的上不去能行马,少的抓不住马嚼环。这样的兵将怎能扫北灭寇?分明是让自己去送死!回到家里,朱棣闷闷不乐,便召集幕僚商量对策。大将祁鹰说:“王爷,不必烦恼,夫战,勇气也,我大明强胜无比,大兵一出,元兵必定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何愁之有?”听完此话,燕王朱棣信心百倍,挑起“扫北”大旗,率五百兵卒浩浩荡荡出师北伐。
一路上,明军目睹着由于元军骚扰的中原大地,残垣断壁,尸体遍野,叫人触目惊心,更激起了众将士消灭元朝残余势力的决心和信心。当扫北大军行至到燕赵大地(今朱食村一代)的时候,探马来报,“元军到了。”
为取得扫北的第一次胜仗,燕王命大将祁鹰率三兄弟祁鹞、祁虎、祁豹将四十门**埋伏在一个土疙瘩上,自己则率兵士拉开阵式,摆下战场,准备与元军决一死战。
黎明时分,战斗打响了。只见埋伏在土疙瘩上的四十门**一齐开火,炮弹在元军中四处开花,打得敌军哭爹叫娘,尸体遍地。打到中午,明军越战越勇,炮弹打完了,不知怎的,士兵抓把土疙瘩上的土放到炮筒里头,打出去也照样在敌群里炸响。元军实在抵抗不住猛烈的炮火,丢下尸体向北逃窜。燕王看到时机成熟,命军士将粮草放在原地,令旗一挥,率众追击,大获全胜。之后,燕王经过多年的征战,取得了扫北的全面胜利。并在当地留下了“天荒荒,地荒荒,天地共同保燕王,抓把泥土能放炮,炸的敌军哭爹娘”的歌谣。
几年以后,燕王朱棣取得了帝位。为巩固北方,他决定迁都北京。为营建北京城,大将祁鹰率三兄弟祁鹞、祁虎、祁豹护送着三尊大石佛由南前往北京。当他们走到当年用土打仗的地方时,只见这里已是“清清溪流水,遍地长青草,天地换新妆,牛羊到处跑”的极乐世界了。祁鹰触景生情,心想,我要是在这里安度晚年,将是三生有幸了。正在此时,有人来报:“将军,石佛怎么也不走了。”祁鹰顿感蹊跷,下马观看。只见当初用三头牛拉走的石佛象现在是十三头牛也拉不动了。
祁鹰、祁鹞、祁虎、祁豹感到很怪,忙命工匠将石佛卸下车,不想卸下来的石佛灵活自如,怎么摆布怎么动,而且像再也不走了的迹象。祁鹰不敢怠慢,忙写书信,用十万火急的速度上报朝庭。不几日,朱棣颁发圣旨,在石佛停下的原地修建一座寺庙,叫驻佛寺。念祁鹰扫北有功,特赦祁鹰看护此寺,并将周围大片土地划归他管辖,发展生产,繁衍生息,起名为驻佛村。
后来,人们觉得“驻佛”村不中听,而佛又是石头的,就更名为“驻石”村。再后来,祁鹰念及皇恩浩荡,想起当年打仗时曾在这里屯过粮食,便采用皇姓“朱”和粮食的“食”字,定名为“朱食”村,一直沿用至今。从朱食村的家谱上看,祁鹰、祁鹞、祁虎、祁豹四兄弟分为四支延续下来,故此,该村的人大部分人姓“祁”。
斗转星移,当年的驻佛寺早已荡然无存了,而三尊大石佛仍在。只不过在当年的“破四旧”岁月里,人们把它们埋在了地下,在上面建起了学校……
郁金香花色艳丽多样,常见的花色有深浅不一的大红、洋红、粉红、黄、橙、白、紫、褐、黑紫等单色。也有很多品种是混合色的,一朵花有数种颜色。所谓黑郁金香其实往往是很深的紫色。 不同颜色的郁金香有不同的花语 郁金香:爱的告白,真挚的情感 粉郁金香:幸福 黄郁金香:拒绝,无望的爱 黑郁金香:神秘,高贵 紫郁金香:永不磨灭的爱情 白郁金香:纯情、纯洁 黑郁金香 http://wwwnseedlingcom/photo/flower/139heiyujinxiangjpg 郁金香为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的总称,又名洋荷花、草麝香,是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郁金香的属名Tulips源于波斯语,意指花的倒置形状与波斯人的头饰很相近。本属植物约有150多种,要布在温带地区。原产于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地,南欧、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北非有少量分布,我国新疆和青藏高原也有天然分布。 土耳其是最早栽培郁金香的国家,在15世纪40年代就已栽培了数百个郁金香品种。1554年,奥地利布斯拜克(Budnecp)大使在土耳其的一次旅行中发现了栽培的郁金香并带回了种源种植在维也纳的私人花园中,从此郁金香第一次传到了欧洲。16世纪荷兰人克鲁西(Clusius)从伊斯坦布尔经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将郁金香第一次带入荷兰。1594年春天,美丽的郁金香第一次在荷兰的林登植物园绽放。郁金香引种到荷兰后曾引起许多风波。1623年,人们为了要得到一个名为"Semper Augustus"的种球需要花费13000枚银币,可见其珍贵。1634--1637年被称为"郁金香狂热期",那时一些郁金香迷,如获得一个名贵的郁金香种球比获得一颗珠宝还高兴。更有人竟以一个酿酒厂的代价去换取一个罕见的种球。投机商借机大做买卖,许多种球无法脱手,遭受破产,政府最后不得不出面平息这场风波。此后,荷兰的栽培、繁殖、育种工作才逐步走入正轨,成为今天世界上商业种球生产、销售中心。以它为国花的荷兰年产郁金香16亿头,行销世界各地。郁金香因花色丰富多彩,早、中、晚花品种的花期能持续二个月之久,成为国际市场和春季花坛的主花卉。如今,在欧美小说、诗歌和绘画中郁金香被视为胜利、美好、爱情的象征。荷兰、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家将其定为国花,荷兰人民每年的5月15日定为"郁金香节"。可见,郁金香倍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郁金香是荷兰人民与世界人民交往的友好使者。二战期间,荷兰沦陷,女王被迫去加拿大避难,战后女王回到荷兰并代表政府将14万粒郁金香种球赠送给加拿大人民,以表示感谢。1977年5月,女王贝亚特丽克丝访问中国时,也将荷兰郁金香赠送给中国人民。它带来了荷兰人民炽热的友情,也带来了风靡世界的"郁金香热"。 30年代,我国庐山、南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进行过郁金香的引种驯化。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又从荷兰引进数百公斤种球,并将部分种球送到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的试种。8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地,尤以北方各省开始批量引种栽培并举办花展。直到1988年才首次在西安地区引种驯化成功。并以5万枝郁金香花,举办了国内首届郁金香花展。迎来了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盛况空前。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我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和长江以南的部分山区,具有发展郁金香种球和鲜切花生产的巨大潜力。种植郁金香,每亩产值大大超过粮食生产的价值。国内的甘肃临洮、河北灵寿、密云等地都有规模不等的种植基地,许多城市也有引种栽培。他们多用"秋植春花"的正常栽培方式,以切花销售或专题展览的方式赢利。而在岭区,由于气候暖热,如广州最冷一月的月均温也有133℃,无法满足郁金香对春花的要求,只能以冷藏和促成栽培的方式,在春节花市上以小盆栽的形式出售。因此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种球。 郁金香的栽培知识 郁金香花梗刚劲挺拔,高的可达30厘米以上,花瓣厚实,不易凋谢,经得起扎制加工,易保鲜贮运,是很好的切花材料,叶片秀丽素雅,抽生的花梗顶托着荷花似的花朵,有杯状型、球型、百合型、雏边型、单瓣或重瓣,按花期还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花色有大红、洋红、粉红、黄、橙、白、紫、黑紫等单色或复色,花型美丽端庄,极有观党价值,可作盆花及花坛栽培。 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原种多自然分布在夏季干热、冬季严寒环境中,是春季开花夏季休眠、地上部分生长期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极强,适应性极广。性喜凉爽、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忌酷暑、怕水涝。抗寒性强,能耐零下的低温。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忌碱土和连作。 郁金香的生长规律是:越夏休眠后,秋季当土壤温度下降至15℃以下时,鳞茎开始发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土温低于5℃,地下生长活动停止。经冬季低温后于翌年春季气温升至5℃时开始生长,幼芽陆续出土。生长期适宜温度为8--20℃,随着土壤温度上升至15--20℃,花茎迅速伸长进入花期。单朵花观赏期约5--6天。若温度冷凉、湿度大,可延长到10--14天。花朵在阳光充足时开放,阴天及傍晚时闭合。郁金香一般用种球繁殖。母球为一年生,需每年更新,开花后即干枯,其旁生出几个子球,供每年繁殖。大的子球翌年可开花,小子球培养2--3年后开花。 在西宁地区,常规生产郁金香方法是:秋天十月种球栽植下地,鳞茎在土层内越冬,历时约150天,早春三月中旬开始萌芽,四月上中旬开始出现花序,四月中下旬 或"五一"前后进入花期,五月下旬终花。花后地下新种球迅速生长,40--50天发育成熟,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地上叶片逐渐发黄枯萎,可以挖掘种球。夏季,种球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贮藏进入"休眠"进行花芽分化。
参考资料:
老子一爱一江天
婆娑一世间
我心一爱一流水
一爱一此荷花鲜
你之而后言
我有清时略
一爱一一枝香雪
你老一生中
老怀安得写
婆娑林端月
老怀倍欢喜
婆娑犹有地
我有明公知
一爱一君富才艺
你作武陵记
我一爱一乐天文
一爱一人甚一爱一身
你行古人路
老忆太平春
婆罗门叫音
老一爱一向一阳一眠
婆娑海水南
我行别良友
一爱一渠花种贤
你太一真仙
我生好古风
一爱一子均一情
你慕志士烈
老大宦情轻
婆娑下堂迎
老大恋亲友
婆娑一尊酒
我一爱一乐天文
一爱一此嘉树秀
你折渊明柳
我行浣花村
一爱一山花木深
你看飞花阵
老去惜良辰
婆娑故将军
我有明公知
一爱一子良自持
你傍桃花宿
老我少杰思
婆娑始遇时
老禅雅一爱一客
婆娑今尚可
我行浣花村
一爱一尔安居乐
你上平戎策
我一爱一淳安好
一爱一悦夫子道
你太一真仙
老心欢乐少
婆娑万物表
老大宦情轻
婆娑下堂迎
我一爱一淳安好
一爱一子均一情
你息游方兴
我心一爱一流水
一爱一兹登昨美
你待梅花发
老鹤喜得类
婆娑绿凤尾
我乐成美者
一爱一尔安居乐
你之而后言
老禅雅一爱一客
婆娑今尚可
老夫欢喜见
婆娑放鸡犬
我实一爱一子才
一爱一莲香送晚
你待春洲暖
老境人情变
婆娑复偃蹇
我辈正情钟
一爱一子平生念
你结巢由伴
我行别良友
一爱一此嘉树秀
你从康乐公
老光握灵寿
婆娑一尊酒
老见人情尽
婆娑不在本
我家家树红
一爱一美忘余馂
你看飞花阵
我辈正情钟
一爱一清景风蛩
你学栖真客
老干半成龙
婆娑时动容
老心欢乐少
婆娑万物表
我生好古风
一爱一悦夫子道
你填沧海鸟
超浪漫的话,我爱你我爱你我永远爱你在我心中任何时刻都只有''想你!一爱一你!
时间的巨轮无法抹去我对你的思念纵使海枯石烂,你的身影永存于我心中
看着你的眼,我看见了大海,蓝天;更看到了美丽的未来!!
我发誓五十年后我还是像现在一样一爱一你
你的名字写满在我心里就让我永远一爱一你吧!!!!!
为你情愿不自一由
如果一爱一上你也算是一种错,我深信这会是生命中最美丽的错,我情愿错一辈子
或许我没有太一阳一般狂一热的一爱一,也没有流水般绵长的情,只知道不断的一爱一你一爱一你无所能的为你
看着微笑的你,突然发现,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今生今世永远一爱一你
好想从现在开始抱着你,紧紧的抱着你,一直走到上帝面前
这辈子最疯狂的事,就是一爱一上了你,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你陪我疯一辈子
真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我已准备好将权利减半义务倍增了
这一生我只牵你的手因为今生有你早已足够
我要变成风温柔的将你包围
你是我今生的新一娘一
原来等待也可以如此的美丽,因为一爱一你
只想牵你的手看你的眼光着脚丫子在海边漫步只有你只因你
如果活着,是上帝赋予我最大的是命,那么活么有你,将会是上帝赋予我使命中最大的恩赐
不愿意醒来时,台灯投射在墙上只有我孤独的身影
自从一爱一你以后才知一爱一的甜美
我一爱一你我一爱一你我永远一爱一你:
幸福!只存在你我相聚时刻
我不相信永远的一爱一,因为我只会一天比一天更一爱一你
老婆我爱你的话老婆我爱你短信
1、我用坚持和执着来证明我爱你一生一世,就算空间距离拉得再大也拉不断我的情,道路有多坎坷我也不会放弃对你的爱。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2、飞蛾扑火虫已逝,学友无子留撇须,偶尔留得一人在,三言并没有两语,牛仔过河搭木筏,仕别三日在这里,原来这字在界前。(我爱你一生一世)。
3、亲爱的,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我在心里想你的开始,每天月亮升起的时候就是我在梦中想你的开始。月亮、太阳让我爱你一生一世。
4、我不知道月亮能不能代表我的心,但我告诉你我真的爱你!爱你有多深,我找不到标准来衡量,但我向你保证时间可以见证我爱你一生一世!
5、我的思念紧随着你的脚步,我的爱恋紧锁住你的心跳,我的呼唤紧贴着你的耳朵,我用快乐舒展了你的孤独,我爱你一生一世。
6、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湾转千滩,也未平复此中争斗。你让我欢喜让我优,我爱你一生一世到永久!
7、今是西风情人节,真心短信发一条;字字句句感情深,妹时刻在哥心头;亲爱的,我爱你一生一世,情人节快乐!
8、主料:我爱你;配料:思念;添加物:煎熬加孤单少许;制造日期:相遇那一天起;保存期限:无期;产品标准号:514(我爱你一生一世)
9、520,520,514。不认识吧?这就叫数字爱情短信!翻译给你看看吧: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一生一世!我真的很爱你!
10、人生中什么事情最美丽,莫过于遇见你;人生中什么事情最奇迹;莫过于拥有你;人生中什么事情不能忘记,那就是我爱你一生一世不分离!
11、不论你风华绝代,还是绝代风华;不论你是倾城倾国,还是倾国倾城;不论你是羞花闭月,还是闭月羞花;不论你是沉鱼落雁,还是落雁沉鱼,我都爱你一生一世。
12、想知我的情感请拨1573(一往情深);想知我的承诺请拨514(我爱你一生一世);觉得满意请按感情键3399(长长久久)。
13、妻不在多,有你就够;情不在长,一生足矣;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美女靠边站,老婆常在心。淑女辣女,都不如老婆大美女。今天爱妻日,我爱你一生一世!
14、想知道我对你的情感请拨打1573(一往情深);我的承诺514(我爱你一生一世);觉得满意的话请按3399(长长久久)。
15、我爱你,一生我只爱你四天,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爱你,一生我只爱你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我爱你,一生我只爱你两天,白天黑夜。我爱你,一生我只爱你一天,我呼吸着的每一天!
16、如果你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么这个世界无论怎么样,对我都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在了,无论这个世界多美好,他在我眼里也只是一片荒漠。
17、有了短信之后,思念便变得伸手可及起来,至少此刻的你,知道我正在想你,知道有一份因相思而起的痛,在我心里。
18、闲时让我对你无限思念。将心泊在彩云升起的港湾,偷偷把幸福刻在你的心间,用一缕爱的丝线,将你我紧紧绑在岁月变迁的终点。祝福你的今天明天美好无限!
19、爱加爱等于非常的爱,爱减爱等于爱的起点,爱乘爱等于无限的爱,爱除爱等于爱的唯一。亲爱的,无论你的爱是加减乘除,你都是我的最爱!
20、在这个飘渺不定的人世间,谁又分得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错什么是对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吧。好吗
21、多少日日夜夜思念的堆积,多少细细密密爱恋的编织,你是我一生不尽的牵挂,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感到爱一个人的充实。
22、当夜晚展望孤寂星空,不禁想问它们能否传递我所有的思念,告诉远方的亲人我在关切大家,祝福每一位安康。
23、我永远不会后悔爱上你,我愿意用呼吸停止以前的时间,去悼念那段美丽又痛苦的回忆。
24、你小心,我放心,你贪心,我担心,你有心,我开心,你花心,我伤心,你热心,我上心,你负心,我痛心。一条短信一片心,祝福给你是真心!爱你!
25、不想再爱你了,是因为爱不起你,我已经给不起你任何东西,除了思念
520 (我爱你)的话
520 (我爱你)短信
1天空是那么的蔚蓝,花儿是那么的芬芳,鸟声是那么的美妙,而你是那么的美丽,如坠落凡尘的天使。我愿变成你的羽翼,与你共度每一天!
2当存希爱上欣怡,那就是《命中注定我爱你》;当大风爱上福安,那就是《福气又安康》;当我爱上你,那就是《下一站幸福》。520幸福站等你!
3爱情让人变漂亮,爱情让人变体贴,爱情让人变可爱,爱情让人变成熟。520我爱你日,朋友,我希望你将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
4今天是“520”,我在心里画下你:黛眉有意三分媚,樱口无语十分情,粉面含嗔露笑浅,秋波顾盼含意深,百结柔肠优雅态,一片剔透玲珑心。想你。
5幸福钟声响起,我爱你日开始,朋友祝福传递:祝你爱情甜蜜如意,友情坚定紧密,亲情温暖无比,外貌迷人美丽,心情美好靓丽,青春无限活力!
6520,520,514。不认识吧?这就叫数字爱情短信!翻译给你看看吧: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一生一世!我真的很爱你!
7追女妙招:1、真心告白,2、甜蜜情话,3、记得女生的生日,4、亲手下厨,5、诚实,6、适当的赞美,7、坚持。祝你成功!
8今天是5月20日,想送你9个字:“不、远、一、变、爱、我、生、永、你”。你能把它们组成一句完整的话发回给我吗?520,我爱你。
9呼呼呼-是风吹起的声音;哗哗哗-是溪流动的声音;嗡嗡嗡-是蜜蜂叫的声音;怦怦怦-是我心跳的声音。我爱你-是短信到的声音,520等你爱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