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共情能力的原因

没共情能力的原因,第1张

缺乏原因之一:没有足够的经历与认知。

不言而喻。若你从一开始就没经历过某些事情,没有某些事情的认知,那自然是无法共情的。

当然,在读某些虐恋小说的时候,虽然你没有那么悲惨,但是那些事情也是基于你的认知所能想象出来的东西。

缺乏原因之二:过于自恋。

试想,一个时时刻刻只关注自身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考虑别人的。

每个人身旁都有很多自恋无比的人,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对于别人大都不屑一顾。

缺乏原因之三:遗传与生理。

有的人因为遗传,从一生下来共情能力就是空缺的。靠后天基本是难以弥补。

因此,共情能力需要有健康的脑神经系统为基础。

影响人心境的因素还有内分泌。假如内分泌失调,自然而然的也是会影响一个人共情能力的。

其实,足够的经历与认知,过于自恋,与原生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生活模式,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取决于童年,5岁左右这一切就初步形成,后面的发展都是以此为大方向。

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假如一个小孩从小就被人忽略,那么他是不会有共情能力的。他学到的,就只有冷漠,当然会变得无比自恋起来。

这种共情,实在有些矫情。

共情,情感同频,感同身受,但不至于不开心,或者内耗。好与不好,要看在什么条件下。或者说,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快不快乐?有些时候,标准是自己定的。

首先要明白共情能力是什么呢?我看过很多关于共情能力的文章,有人说这是天生的,有人说这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说这是善良的体现。

后来我又去搜了一下专业的名词解释,共情又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过强的情绪共情能力可以让人体会到丰富的情绪,运用的好的话,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认同的感觉。

但是物极必反,过于强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注在没有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躯体上,这对共情者本身将会是一种伤害。强烈的情感如果没有及时疏导的话,这种伤害会造成成倍攻击,因为这本来就不是ta应该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伤害到底有多么的大,但是我知道这会很难受,而这是出于我的认知共情得到的认识。

我妹妹的情绪共情就比较强,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她的早熟,会失去很多快乐。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她突然对我来一句:姐,你是不是压力很大啊。还有一次她突然来一句:感觉你经历了好多坎坷啊。但是实际上我当时本身并没有任何感觉,这时候她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情绪。至于我的压力大不大,大,但是我真的没有感受到。但是我身体做出了反馈(长了满脸痘痘),不过也说明了这在我的心理承受范围内(毕竟心里没有感觉但是身体的感觉都表现出来了)但是没有意识到就无法进行情绪疏导。。。也就只能反馈到身体上了……

现在长痘痘想来这应该属于身体的保护信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对当时的我本身来能说是一种好事,毕竟造不成心理伤害,不过担心的到成了她了,想想都感觉她很无辜。

现在可就不一样了,情绪感知不强可不是一件好事,说明这是盲区,潜在的麻烦事儿就会出现了。

突然想到边城里面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共情能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就是保护作用,用的不好就是刺伤自己。

不过能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非常棒了。人生嘛,就是要体验人世百态呀,体会到了才能说这好还是不好嘛。

我能感受到近段时间自己的情绪感知力变强了,这种感觉很复杂,挺棒的。也挺快乐的哦!

共情能力低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生阅历少、性格和情商问题等。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可能对共情能力产生影响:

1 人生阅历少:如果一个人缺少接触和了解不同情况和文化背景的机会,可能会影响其共情能力。

2 性格因素:一些性格特质,如自私、自恋、冷漠、鲁莽、固执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共情能力。

3 情商问题:情商包括情绪管理、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果一个人在这些方面挑战很大,可能会影响其共情能力。

4 心理健康问题:一些精神疾病,如自闭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可能会影响共情能力。

综上所述,共情能力低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需要考虑到人生经历、个体差异、文化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若希望提高共情能力,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人和环境、学习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咨询和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常见表现:

1、觉得自己无法应付各种情绪状况,因此尽量避免情绪化的状态。

在人际交往中,当你的朋友带着情绪来找你聊天的时候,你会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比如,好友在一边痛哭流涕,你心里只会觉得尴尬,甚至觉得“至于吗”。你不知道自己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才“得体”。

对于别人的情绪,你难以真正理解也无法感同身受;你自己也想尽量避免情绪化的状态,所以很少出现情绪波动。

2、常常表现得很理性,凡事都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导向。

你相信,任何问题只要找到方法就能迎刃而解。感性和情绪在你眼中,有时只是阻碍解决问题的绊脚石。所以在安慰别人的时候,总是想着怎么样才能帮对方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即使是表现出了共情的样子,也是因为礼貌或是不想伤害对方。

男性的情绪共情水平低于女性

这样的性别差异与两性的生理成熟和社会性别角色倾向有关。

一方面,两性分泌的荷尔蒙中,催产素有助于情绪共情, 这使得两性的共情水平在生理层面有了显著差异;另一方面, 女性的性别角色以关注他人为导向, 男性的性别角色以关注公平公正为导向,在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下, 两性的共情表现也各不相同。

回避型依恋的杀手锏—情感隔离策略

当我们遇到自己难以解决并会使我们陷入焦虑的事情时,使用情感隔离,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置身事外”的解脱感。

情感和观念分开,对事情只有观念,没有情感为的是在坎坷的境遇中,避免陷入痛苦的漩涡

这是情感隔离的成因和作用。

被隔离的情感被不会消失,只不过是一个缓冲的中介而已。

过度使用情感隔离的话,就会养成逃避的习惯没有办法进入亲密关系。

体会不到自己的情绪,也无法体会到别人的情绪就是所谓的没有共情能力。

其实共情能力谁都不能肯定完全失去,这其中的因素很多。

比如我如果一个朋友遇到了和我经历相似的悲剧,我也会产生同情并感到一丝悲凉,同时也与这个朋友的反应有关,如果他若无其事我自然不会有太大的感情波动,但如果他一反常态,例如他从一个非常乐观外向的人变成一个一言不发,双目无神就会产生一些共鸣。

如果提问者认为自己“完全”失去了共情能力,即身边人发生任何悲剧或喜剧都不会有任何感情波动,那就可能是看透了这个让别人产生情绪的现象的本质,例如平时身边那些看某音的朋友为一个视频开怀大笑,我去看了之后一看就明白这是摆拍,没有一丝喜感甚至对此感到厌恶,我心里就会想为什么一个出人意料的喜剧要被“故意”翻拍这么多遍呢

看透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就没那么容易产生感情波动了,同理例如蚂蚁搬家,事实上工蚁可能都不知道“搬家”的目的,只是基因创造的先天性行为在引导他们,明白这一点之后也不会为此有太大感触了。过去共情能力很强 也是感觉突然就没有了 但是没有在意 意识到的时候已经过去很久了

和过去相比变得很自私 冷漠 也不懂考虑别人

除非有人和我有过相似处境我才会理解 不是一点相似而是高度相似

失去它让我感觉很快乐 很自在

但是我知道很多时候别人在考虑我忍受我 我仅仅是知道而已 无法共情他们的感受 我经常冷漠的与旁人格格不入

看有回答提到抑郁症相关 我觉得可能不是这个原因 我个人感觉共情能力太强才是会导致我过去抑郁的一个原因 经常考虑别人才会自责内疚 现在已经基本好了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共情能力,会怎么样?」

我第一感觉就是,真要有这样一个人,那得离他远点,因为太恐怖了。

记得之前看过一本书里说,那种变态杀人犯,一般都是缺乏「共情力」的,因为他们在杀人时,做不到对被害人感同身受,面对被害人受到伤害,他们甚至有「愉悦感」。

那么简单说一下,什么叫「共情力」。

共情,顾名思义,是共有的情感,也叫同理心,是一种能感知并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闺蜜间的谈心,一方做到耐心地倾听,并感同身受;妻子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丈夫的一个拥抱;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荣誉,朋友表达出真心的祝福。

这些都是共情的表现。可以说共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如果一个人,缺乏共情能力,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缺乏共情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交往,本质上都是「人心换人心」。你对别人好,某种程度上,别人也会给予回馈。

但是,如果缺乏共情力,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换位思考,导致无法做到理解他人感受,而生出很多误会。

比如,因为工作任务没完成,你挨了上司批评后,把这件事向朋友倾诉,朋友不但没安慰你,还对你说一大堆道理。你觉得朋友不理解你,心情更加不好了。

本来,只需要稍加运用「共情力」,感知并做到理解情绪,就能平息怒火,结果,让朋友关系更加紧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5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