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马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第1张

通过咏马、赞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作品原文: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诗意: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思想感情:《马诗》表达了作者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的思想感情。

《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马诗》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空有满腔热血和抱负,却得不到赏识,踌躇满志,盼望能够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情感。作者李贺因为得罪了大诗人元稹而受到百般刁难,一身才华、满心报国的他却受不到赏识,才作此诗。

通过咏马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解析: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强烈传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805)、元和(806~820)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诗中“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作者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但终是不被赏识。对马有所偏爱的作者或许受伯乐识马所启,结合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带着愤懑之情创作了此诗。

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联系背景,即可知此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57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