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园春雪,找出下阕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泌园春雪,找出下阕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沁园春·雪》的下阕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看法,既赞赏他们的壮志豪情,又批判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同时,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词通过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思考。

具体来说,下阕中的直接抒情句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认为祖国的山河壮丽多彩,吸引着无数的英雄人物为之奋斗。这里,作者用“多娇”来形容江山的美景,用“竞折腰”来比喻无数英雄为了祖国山河而奋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2 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看法和评价。在作者看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虽然都有着各自的不足之处,但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3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思考。在作者看来,历史上的人物都已经过去,只有当今的人们还在不断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因此,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总的来说,《沁园春·雪》的下阕中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评价。同时,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整首词通过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历史思考。

一、关注陪伴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初级的陪伴,追求的是时间和数量,是要时时刻刻和对方黏在一起。高级的陪伴,追求的是专注和深度,是要和对方一起丰富彼此的人生体验。真正能让一段关系走得长远的因素,并不是认识的时长,而是注意力。但是很不幸,我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认识时间长的感情就是好的感情。比如说一对情侣,在大学里谈了4年,我们就会认为他们是“真爱”。实际上,很多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情侣,是完全经不起任何考验的。房子、车子、父母的压力只要稍微上来一点,很容易就会分手。归根究底,他们虽然陪伴了彼此4年的时光,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效陪伴,而是大家都在谈恋爱,所以我也去谈恋爱。根本没有认真去思考过:我想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我希望我和伴侣成为什么样的人?我长远的人生追求究竟是什么?伴侣的人生追求和我是否匹配?我有一个自己的生活习惯,就是把社交软件的通知关闭。神经科学研究发现,我们对于社交信息的关注度远超于其他信息。当我能随时接到别人发的社交通知时,也意味着我的注意力将不受我的控制,随时会被干扰。所以,我选择主动关闭这些干扰。在亲密关系中学会屏蔽外界的干扰,学会有意识地、主动去关注伴侣,才是让关系长远的良药。二、明确自己和对方的想法是不同的对方跟你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人生经历都不相同,凭什么因为你们在一起了,你就认为对方“应该”知道你的想法呢?很多的沟通之所以是无效沟通,就是因为你在用自己的思想去硬套对方的行为。你认为自己生气了不会冷战,就说对方冷战是渣男,是对你的忽视和伤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方从小看父母一直吵架,十分痛苦,早就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以后遇到天大的矛盾,也不能和伴侣吵架……”一个人在法律上成年的标志是18岁,在亲密关系里成年的标志是尊重对方和自己的区别。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你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互相尊重,不是对他百依百顺,而是深刻的意识到,他和你两个独立的灵魂。你的想法他不一定知道,告诉他你的想法,才是情侣间杜绝猜忌,增加信任的关键。三、学会提出自己的需求,允许对方的拒绝为什么不擅长提出需求的人,往往过得不幸福?因为他们总是幻想,自己付出以后,对方会看到自己的需求,然后主动关注自己。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被拒绝的挫败感,比一般的痛苦更难以忍受。所以他们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意提出需求。但越是这样,越是容易被忽视。因为注意力是非常稀缺的资源。人类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从基因里就带有如何获取父母注意力的方法。孩子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持续且高频的哭泣。通过不断制造麻烦和噪音,迫使父母放下眼前的劳作,来关注到自己的需求。在感情里,擅长提出需求的那个人,往往过得更幸福,更容易被对方关注。但是,这不代表“一直索取”。关系是双向的,如果一味的索取,从不付出,这段关系也会很快破裂。对于不敢提出需求的人,你要记住一点,提出需求是你的权利,拒绝是对方的权利。你有提出需求的权利,而对方有拒绝你的权利。提出需求,并不是苦苦哀求对方的一种“伤自尊”行为,而是一次打破你原有模式的尝试和冒险,是对你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伤痛的反抗。请你记住:不敢提出需求,不是伴侣的错误,而是我们自己要攻克的问题。四、情绪是我们自己的事心理学家伯恩斯认为:造成情绪的原因不是发生的事件,而是我们对于事件的看法。就像上班这件事,对于获得领导重视的业绩骨干来说,是一件充满成就感和动力的事情,而对于业绩总是无法达标的新人来说,是一件充满恐惧和压力的事情。事情是同一件事情,是我们的看法造成了我们的情绪。情绪本身不是坏事,正是丰富多彩的情绪,让我们对于万事万物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在情侣关系中,我们要学会区分「情绪」和「做法」。对方没有回复你的消息,不代表他不爱你了,不在乎你了。有可能仅仅是因为现在在忙。这时候不要用你焦虑的情绪给他打10个电话。那样的做法不仅无法消解你的焦虑,反而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被情绪操控的女性,就和满脑子想着约约约的秃头中年男一样的“猥琐”。因为这两者都是被本能操控,缺乏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是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的,但是不会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做出冲动的行为,因为他深知:情绪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行为才会影响事情的结果。用长期主义去考虑情侣关系,你们才能真正地长远走下去。五、改变的行动大于敷衍的态度,要关注对方真实的行为成熟的女人关注男人的行为,而幼稚的女人则容易迷失在男人的态度里。付出行动比保持一个好的态度难上10倍。为什么有的女人在感情里一直无法遇到好的对象,即使遇到了,也很难长久。因为她们总是会忽视男人真正的付出。说一句我爱你,是最容易的。但是为了你去努力改变,是很难得。以前的他可能不爱做家务,回到家就像是个大爷,现在他笨手笨脚地拿起抹布,学着洗碗,虽然他嘴上说着:“男人做家务好丢人,我以后再也不要做了……”但请你千万不要以为他的态度就代表了一切。因为他爱你,所以他愿意为你改变,也因为改变时,他不习惯,所以态度有些敷衍。态度是最容易转变的,《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选民一个指定的候选人,并阐述支持他的理由。一段时间以后,去观察他们对总统候选人的投票情况。结果做过这个实验的选民,几乎都投了他们在实验中被实验人员指定的候选人,哪怕此前他并不认同这位候选人。在情侣相处中,学会改变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关注对方的态度。六、不要拿他人和伴侣比较我的母亲小时候对我非常严厉,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我做比较。每次被比较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暴自弃”的冲动。觉得既然别人这么好,你让别人做你儿子吧。直到我学习了心理学,才理解了比较的危害。当你拿伴侣和其他人比较时,伴侣会有一种被抛弃的错觉。会觉得你在强烈地否定他,随时可能会离开他。因此他会长期处在不安和焦虑中。好的感情是双向的治愈,不要重复上一代人的悲剧。我们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不要拿伴侣去和任何人比较,这个世界上没有2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2个完全相同的人。七、不要把爱情放到生活的第一位爱情是生活的奢侈品,而不是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和光亮。什么是奢侈品,是对于生活美好的追求,对于生活品质的思考,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今天,我们的婚姻制度是“爱情制婚姻”,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结婚不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选择,一种通往幸福的选择。如果把爱情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你会发现,你就失去了自我。而现在的爱情,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始终保持独立的自我。恋爱脑的本质,就是缺乏长期主义。好的爱情是互相的成就,而不是满足于当下的多巴胺刺激。爱情很重要,所以需要我们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爱情。八、请随时保持离开的勇气和实力“我是被你囚禁的鸟,已经忘了天有多高……”《囚鸟》这首歌唱的就是被豢养的悲剧。如果你成为了对方的宠物,你就只能接受对方各种不平等的条约。就像你自己养的猫猫狗狗,你可以有自己的世界,但是猫猫狗狗只有你。当你下班回到家时,他们才有了生活,而你不在时,他们要么在睡觉,要么在发呆。他们所有的愿望,都是祈求、等待、渴望你早点回家。这样的关系,会彻底摧毁一个人的尊严。保持随时离开的勇气和实力,不是说让你动不动就威胁对方分手。而是在对方做出超越你底线的行为时,你可以头也不回的潇洒离开。爱是有底线的,人生更是有底线的。失去金钱,失去很多,失去底线,失去一切。九、和对方一起学习和成长我非常瞧不上一种男人,自己小有成就,就开始嫌弃伴侣,觉得伴侣不求上进,配不上自己。真正的爱情,是和对方一起成长和改变。伴侣不是一次交易,而是互相的扶持和陪伴。当伴侣懈怠时,我们有义务带着伴侣一起成长和学习

爱情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的爱情感受和表达方式都可能不同。因此,以下是一些可能表达1-10级爱的例子,但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1 喜欢:一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的简单喜欢和欣赏。

2 开始建立情感:二级的爱可能包括对女朋友有更深的情感投入,开始建立情感连接。

3 主动关心:三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的主动关心和关怀,比如关心她的生活、工作、情感状态等。

4 给予特别关注:四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的特别关注和重视,比如花更多时间和精力陪伴她,为她做一些特别的事情。

5 愿意为对方改变:五级的爱可能表现为愿意为女朋友改变自己的某些习惯或生活方式,以满足她的需求或期望。

6 乐意与对方分享:六级的爱可能表现为乐意与女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等,同时也愿意听取她的分享。

7 强烈的情感依赖:七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有更强烈的情感依赖,需要她的陪伴和支持,同时也愿意为她提供支持和鼓励。

8 忠诚和承诺:八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的忠诚和承诺,包括在关系中的承诺和未来的规划。

9 深入的情感投入:九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有深入的情感投入,包括对她的理解、支持和关怀,同时也可能表现为愿意为她做出牺牲和付出努力。

10 无限的爱:十级的爱可能表现为对女朋友无尽的爱和关怀,无论她需要什么,都愿意为她提供,并且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坚定地支持她,无限地爱她。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可能的例子,并不代表所有人对1-10级爱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理解。

《蜀相》赏析

《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

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一团糟,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对于这两句,杜诗的评注者们有的认为是写景,有的认为是“真正抒情,而非实在写景”,这两种说法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确切些说,应当把这两句看成是“景语含情,情语寓景”。这正如宋代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一书中所说的“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屡见不鲜的。如杜甫在夔州时所写的《武侯庙》一诗,开篇两句:“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写出了庙外景色的荒芜,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就是生动的一例。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的写景抒情诗句,可以说是真正达到了这种境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是,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清代沈德潜曾经说过:“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 ……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诗的议论正由于有情韵,不仅没有冲淡诗的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得“沉挚悲壮”;浦起龙认为这个联语“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镕金浑化。”都是很有见地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今陕西省d县西南),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吹们檎嬉庵浚�苡懈人的力量;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曾经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认为“宕出远神”是诗歌结尾的一种好方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凭吊古迹的作品非常多,有的人到一处名胜古迹,照例做一首诗,里面有没有感情呢?多少有一点,但谈不上深厚。我们说杜甫是抒情的对手,在凭吊古迹的诗中,虽然说的是古代的事,但也抒发了他内心的情感。《蜀相》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首诗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情。前后两个部分以一个“自”字,一个 “空”字为纽带。诗人看到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伟人的祠庙竟变得如此破落,荒凉,从而引起种种感慨。些诗看似抒的吊古之情,实际上也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蜀相》一诗的艺术形式也是很完美的。

古代诗歌跟古代散文一样,很讲究起承转合的章法。所谓“起承转收,一法也”。《蜀相》这首诗的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写专程寻访丞相祠堂,这是“起”;第三、四两句,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第五、六句,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第七、八句,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 合”。在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统体浑成,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这着诗的另一个写作特点是: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此外,诗句还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第五、六句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尤其是夔州以后的诗作,更加成熟。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律诗的这些长处,我们在细读《蜀相》这首诗时,是能够领悟得出的。

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真切。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述,勾画出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结尾两句,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下的理想。杜甫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满腔的激情。诗的前四句,描写祠堂之景,在描写中隐然流露出同样是忠君爱国者的杜甫对于诸葛亮的迫切仰慕之情。首联二句,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但目的不是为了交代地理位置,而是为了寄寓感情,故用“何处寻”以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次联二句,写祠庙荒凉之景,“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宋代以后,有不少诗话家不主张诗中发议论。认为诗以不犯本位为高,议论便落言筌,不是诗的本色。明清有些论者,甚且以为老杜的包括《蜀相》在内的许多名篇是“纯乎议论”之作。我认为,诗既然要表达作者喜怒哀乐之情,就免不了有时要议论,问题不在于能不能议论,而在于议论得好不好,有没有分寸,是否有助于深化作者的感情和篇中的意境。此诗后半的四句议论,就是可为后世诗人效法的成功范例。首先,这段议论从生动的写景中自然地引发出来,丝毫也不生硬枯燥,而是饱含情韵。既切合吟咏对象的形象内涵,又带着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强烈感情,它精辟而凝炼,将全篇的主题思想升华了。其次,议论中用的就是诸葛亮本人的故事,它们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本身便含有形象思维,能够唤起读者对于渚葛亮一生的联想。“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与“出师”句更令人怀念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 白帝托孤、六出祁山和病死五丈原等等感人事迹。这与一般抽象议论绝然不同,是既能寄托作者感情、又能启发读者激情的诗化的议论。从全诗抒情层次来讲。“天下计”推崇其匡时雄略,“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老杜本人的忧国之心也隐隐然寄托其中。有这两句的沉挚悲壮,末联再作痛心酸鼻的哀哭之语,才显得全篇精神振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末联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贞革新的首领王叔文、宋代民族英雄宗泽等人在事业失败时都愤然诵此二语,可见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所铸成的悲剧美是如何历久不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6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