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梧州赏析

经梧州赏析,第1张

据《新唐书》记载,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逃回后,又投靠了当政的武三思,谄事太平公主,于景龙中迁升为考功员外郎。后安乐公主权盛,他又往谐结,太平公主深恨之。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便揭发了他知贡举时受贿赂,于是下迁汴州(今河南省开封)长史,未行改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之问在越州期间尚致力为政,且颇有政绩。但公元709年(景龙三年)旧历六月,中宗崩;公元710年(景云元年)睿宗即位,认为他曾附张易之、武三思,“狯险盈恶”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县)。

宋之问在唐睿宗即位的第二年春天到达桂林,同年秋天起程继续前往流放地钦州(今广西钦州县)。他乘船从漓江、桂林顺流而下,经梧州再溯浔江而上,沿途有感秀丽江山,写出了一些佳绝的旅游诗篇,如《下桂江县黎壁》、《下桂江龙目滩》、《发藤州》等,抒发了对祖国大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怀。《经梧州》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联“南国无霜霰,连年见物华”,五岭以南被称作南国,这里指梧州。概括地叙述了梧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的特征。物华:万物之菁华。《滕王阁序》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圩。”梧州四季如春,万物都免受霜雪之寒,常年孕育着勃勃生机。两句诗的意境广阔,生机盎然。颔联承“物华”,着意点染景色:“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不必等候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红色的花蕊在接连不断的开放,这些都是在四季分明的中原看不到的。“暗换”、“续开”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它不同于北国的春枝新绿,夏木荫荫,秋叶飘零,冬雪冰封。颈联“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梧州依山傍水,春天雏鸟新生,鸟鸣口宛啭。秋天江帆悠悠。他一个流放的远役的罪人,眼前这自由自在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使他神伤。所以他不禁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流芳这里指的是南荒的美好景色,“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流放中。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触目伤情,结尾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

宋之问在梧州的时间很短暂,但他此前在泷州(今广东罗定县)任参军一年有余。罗定就在梧州的东南面,那里的自然风光当与梧州近似。他这首南国风情十足的诗篇,语言明白如话,用典自然入化。动词与虚字用得非常精当,加之偶句为流水对,音节流畅优美。宋之问因“媚附二张”,品行颇遭后人非议,历来人们对其被贬多不表同情。但宋之问集中的一些好诗大多是写于遭贬斥流放之际,此类诗的一大特点是语言平实自然,不矫揉造作,皆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一旦远离京城,步出宫廷台阁而跋涉江岭,摆脱了宫廷词臣的身份束缚,从而恢复了其独立的主体人格和自我思维,故其诗作远非昔日应制奉和之作可比。贬官生涯成就了宋之问,使他得以有更多的好诗传世。

元曲《吕洞宾三度城南柳》:仙凡有路,全凭着足底一双凫,翱翔天地,放浪江湖。东方丹丘西太华,朝游北海暮苍梧。

中国古代道家说神仙神通的,说早晨游玩沧海晚上就可以到达苍梧,万里一瞬。

清明祭祖扫墓悼念逝去的亲人朋友,在缅怀中将情感释放,与家人团聚,在悲思中感受温情。在快节奏、高压下生活的都市人借助这样的节日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亲近大自然,另一种情感的宣泄,另一种身心的放松。 清明要文明祭祖,防火防雷,注意安全!

不能,因为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不是袁崇焕一人能够力挽狂澜的。而且,崇祯本人生性多疑,也不会让袁崇焕手握大军,所以,就算袁崇焕不死,也不能挽救明朝覆灭的结局。

袁崇焕,被称为明朝的最后一根顶梁柱,在当时那个萎靡不振的朝廷来说,他的勇气与干劲可以说是一股清流。那么,如果崇祯没有处死袁崇焕,明朝有没有可能不灭亡呢?

我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起义军,外有皇太极率领的清军。就算袁崇焕有再大的才能,但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凭借袁崇焕的力量是无法镇压几方的力量的。

除此之外,崇祯本人生性多疑,而袁崇焕也正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所以才凌迟了袁崇焕的。如果,崇祯当时没有中计,也没有杀了袁崇焕,最后,随着袁崇焕的兵权越来越大,也会对他很是忌惮甚至是打压,甚至可能会要了他的性命。

除此之外,明朝的灭亡与当时的鼠疫也有关系。当时,鼠疫横行,很多军民被传染致死。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瘟疫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还在军中蔓延开来,会直接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据说,当年李自成攻入都城之后,竟然连一个守城门的都没有,本来人都因为瘟疫而减少了,再加上很多人不愿意拜拜送死,所以几乎无人守城。那么明朝灭亡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2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