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孩子呢,都看见过父母吵架,当看见父母吵架时,你可以做什么呢?
孩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试图去劝架,试图帮助父母解决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你年龄还小,你是无能为力的,如果你大一些,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这种想要去拯救父母的想法,你试图去干预,那我劝你退下来,把父母的功课还给他们。
自己看见自己的父母在吵架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首先是不想看见父母痛苦,其次呢,还发现自己很无能,自己无论怎么做,站在父母父亲这边,或者是站在母亲那边,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也没有办法帮助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下一次呢,该吵还是会吵,有些时候战火呢,还会烧到自己身上,而有些父母还会责怪孩子没有理解自己,没有站在自己这边,觉得孩子是对方的帮凶,这真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
怎么面对父母吵架的问题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第一是我要提醒自己,这是他们的功课,他们自己面对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哪怕他们的吵架是因你而起的,比如关于如何教育你的问题,要不要上补习班或其他的事儿,但这些都不是你的错,而是他们本来就存在的关系上的问题,所以你需要把他们的责任还给他们自己。
第二是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在父母吵架的过程中,你可能会产生很糟糕的感受,你会觉得自己做错了,很自责,也会感到害怕,父母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情绪都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扰动,所以你要先好好照顾好自己的这个部分。
第三是你不要去站队,去结成同盟。
第四是如果你有能力,比如说你长大了,你成长了,也有力量,那么你可以去倾听和理解他们中的任何一方,注意,只是倾听,不去站队。如果你自己很累,你的精力又不够,你需要先退回来好好照顾自己。你可能会因为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愧疚感,但要学会提醒自己,这不是你的错,这也不是你的责任。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的父母也如此,需要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担负着。
一、父母吵架
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孩子
1_性格缺陷
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会感到恐惧、害怕、自责。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极易存在缺陷,有的变得敏感自卑,有的胆小怯懦,有的孤避叛逆,还有的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2没有安全感
母经常吵架,容易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患得患失,时刻担心女母会分开,或是不要自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还可能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了心理负担。这样长期被恐惧、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折磨,会让孩子的安全感严重缺乏。
3容易焦虑、甚至厌学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争吵的环境中,容易让他们的情绪紧绷、焦虑、烦躁不安,做事情没有办法集中精神,也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而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是厌学。
影响婚恋观
经研究发现,经常看到父母吵架的孩子,会厌恶结婚或者对婚姻感到失望,当然也有可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
二、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分享几点建议
1、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吵
在父母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需要第一时间照顾到孩子的情绪,彼此都冷静地想一下,到底有没有吵架的必要,还是一起想想解决的办法。
但是父母如果实在无法控制满腔的恕火,一定要发泄的话,建议回卧室关起房门再来争个高低,尽量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狰狞”的模样。
2、及时和孩子沟通解释
在父母吵完架之后,无论有没有当着孩子的面,都需要和孩子解释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也要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而不是假装什丛事都没有发生。
3、当着孩子面和解
如果父母吵完架和好了,需要在孩子的面前显得亲近一些,让孩子明白“这件事”已经翻篇了,减少孩子内心的不良情绪。
最后,分享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来源|糖心理(ID:txldaxuetang),让世界读懂心理学。
前几日的一则新闻报道称,安徽肥东县一小区发生一起惨剧, 夫妻二人在家中吵架,4岁儿子意外从14楼坠亡。 据邻居介绍,当时是夫妻在吵架,老婆想跳楼,老公拉着老婆不让跳, 一不小心失手将孩子弄掉下去了。
消息一经报道,网友们都极度愤慨,纷纷心疼孩子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后果,为什么小小的生命承担了父母犯下的错。
在众多评论中,糖注意到了一位网友的发声: “当着孩子面吵架的父母,你们都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有点大,但心里阴影也好不到哪去。”
父母当着孩子面吵架, 相信很多读者朋友们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当然这可能很少会造成失去生命如此严重的后果,但 父母之间的冲突不和(parental conflict)的确会对子女产生真切长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关于父母冲突对于孩子的影响。
父母在冲突的种种反应
父母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冲突会做出种种反应。
有些反应具有 破坏性 ,会不利于亲子关系;而有些反应则具有 建设性 ,是为了明确边界,释放情绪,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以通过轻度或中度的含有妥协以及相互支持的冲突而获得成长;
有些应对方式是主动、公开地面对争端;而有些应对方式则是被动的,试图绕过问题。
按照 “破坏性-建设性”、“主动-被动” 两类维度,心理学家Caryl Rusbult(1982)将亲密关系中应对冲突的方式分成四类: 退出(exit)、忽视(neglect)、协商(voice)和忠诚(loyalty)。
1以“退出”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主动应对
退出是以主动的、但却是破坏性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强硬地要求伴侣服从自己、为自己妥协。比如威胁结束关系,提出对抗性的问题,或是作出粗暴、恶意的反应,例如大喊大叫或对伴侣大打出手。
它被称为退出,是因为这种关系中,以这种方式应对冲突的人,一旦冲突发生,就直接退出了好好解决冲突的努力。粗暴地应对冲突也会导致双方陷入负面 情感 的相互作用(negative affect reciprocity)模式,来回不断地传递愤怒情绪。
2以“忽视”作为应对方式:破坏性+被动应对
忽视是指以消极的方式应对冲突,眼睁睁地看着情况恶化下去却坐视不管。比如会避免和伴侣讨论关键性的问题,自顾自地与伴侣拉开距离;或是不直接和伴侣起冲突,改为因为和冲突无关的事指责伴侣。
回避冲突的人,甚至会用其他不利于亲密关系的方式来缓解焦虑,例如出轨。忽视会对亲密关系造成损害。当一个人用忽视进行回应后,Ta的伴侣可能会试图主动地解决冲突,逼迫忽视者作出回应,结果形成了“追逐-逃避”模式,形成恶性循环(Millder & Perlman, 2010, p340)。
另一种情形是,被忽视的伴侣可能也会转为消极应对,双方都不再就这件冲突进行讨论。表面上结束了冲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3以“忠诚”作为应对方式:建设性+被动应对
忠诚是一种被动但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反应,忠诚者并不会主动交流,只是乐观地等待境况的改善。忠诚与忽视的区别是,在面对伴侣的沟通要求时,忽视者会回避交流:打断对方的话,或者就是不肯谈论与冲突有关的问题。而忠诚者并不回避交流:当伴侣发起讨论或批评时,忠诚者会温和地进行反驳,或者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以“协商”作为应对方式:建设型+主动应对
协商是积极应对冲突的方式,试图通过沟通来恢复或改善亲密关系。协商者会与伴侣共同讨论问题;而当协商者觉得两个人不足以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积极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例如朋友或是婚姻咨询师等。进行协商的伴侣们,更容易达到积极结果,例如达成一致、双方折中,或是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父母冲突对孩子的影响
旁观者在看待此问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吵架是不可避免的,这可能随时随地,爆发冲突是大多不会考虑太多,吵架通常是首要必要完成‘任务’。”
事实上,父母在任意时候不发生争执是可能性极小的事,所以在冲突爆发时还要察觉并做出诸如“不能让孩子受影响”的动作是困难的,因为这种察觉往往都发生在了冲突之后。
由美国医生Felitti和 Anda等人发布的童年不幸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研究发现, 长期处于功能失调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包括目睹母亲遭到暴力对待、父母离异或分居),其身心 健康 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心理学家还表示: 子女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那些虚假的恩爱、背后的冷漠、疲惫、疏离,孩子都会敏锐地捕捉到。
1、在情绪上的的严重影响
想必我们都经历过父母激烈的争吵,对不知所措的自己不闻不问,完全忽略。此时的我们 感到极度的恐惧、悲伤和无助。
我们怕父母是因为自己在吵架,害怕父母不喜欢自己,不想要自己了,产生强烈的伤心和无助感;而看到自己最依赖、最亲密的人在相互伤害,这已完全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
我们恨自己不能力挽狂澜内心充满深深的恐惧,好像这个家就要不在了。
2、充满攻击性
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行为模式就是通过模仿父母形成的。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人际交往中有些孩子表现出来的蛮横和攻击性。而这并不是因为孩子在外面学坏了,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父母的模仿。
若长期以来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发展往往会出现扭曲。变得感情冷漠,性格内向,脾气暴躁 ,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
3、婚姻也由此变得更小心翼翼。
目睹了父母的争执,甚至是暴力行为的孩子,很容易让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他们会对另一半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因此,很难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也无法顺利的走进婚姻。
4、让孩子强行站队会让孩子充满愧疚感
在争吵时,很多父母喜欢问孩子:“你说是不是爸爸的错?他又开始欺负妈妈了;我们俩吵架你向着谁,我和你爸离婚,你跟着谁?”
这无疑是将孩子强行拉入了自己的阵营,强行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这种每次父母争吵到来后的对错判断正在默默的左右孩子, 而这种机械化思考已经开始影响她的行为、左右她的选择、定义她的人生。
父母这样做并不能让孩子少受伤害
有些父母会说,“那我们不当着孩子的面儿吵架就好了啊。”的确有一点可以“表扬”的是,吵出来肯定是比冷战的伤害稍小些。
但不当着孩子面儿吵就没事了吗?
其实不然,上文中也有提到: 子女对于父母之间的关系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度,那些虚假的恩爱、背后的冷漠、疲惫、疏离,孩子都会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表里不一所带来的不安,不亚于面对争吵时的恐惧。
在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成年子女(19岁的孩子),仍然对于父母之间的冲突保持异常敏感,他们在这期间往往更加会察言观色。
心理学家表示,“即便父母之间一直小心翼翼的爆发争吵,但孩子永远不会仅仅因为没有声音而忽略它。”
当然还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啊,他懂什么啊”
但事实上研究报告告诉我们, 父母冲突会对每一个年龄的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是6个月的婴儿。
6到12个月的婴儿即便在睡着的情况下,也会对父母争吵时的语调有所反应。而从1岁开始,婴儿就具有分辨父母情绪和感知冲突的能力了。
生活中还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苦苦坚持着早已经破裂的婚姻,特别是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 ,“不能离婚,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大了再说。”
事实上,相比于离婚本身来说,父母冲突(parental conflict)才是真正造成不幸的原因。
Amato(2003)的研究揭示了父母不和、离婚和子女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 父母不和的程度越高,离婚反而会增加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且远高于完整但充满冲突家庭的儿童。
与其顾忌“为了孩子而在一起”,父母们更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婚姻状态,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与一个平静安宁的家,那么离婚反而能够结束战火,让子女活的更自由,没有思想束缚。
最后想说的是,即使争吵不可避免,吵架时不会想那么多,但你要记得,吵架并不是要分胜负。
**《怦然心动》或许就给出了我们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尽量避免伤害。
在一次父母的争吵结束后,父亲告诉女儿:“对不起,朱莉安娜,这不是你的错。”并十分认真地向女儿保证,“我们会想办法解决的,我向你保证。”
晚上的时候父母分别来到朱莉的房间向女儿道歉,让女儿感受到父母之间的 情感 并没有因为这次争吵而消减,争吵只是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
在吵架之后,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争吵是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由孩子造成的,不要让幼小孩子背这个锅。
更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相爱的,争吵不会让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减少。”
当然不吵是最好,如果争吵发生就一定不要吝啬说出对孩子的爱。
不管何时何地,包括争吵在内的何种情况,这种能体会到的爱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永远是痛苦的一方良剂。
1“狼爸虎妈”不可取
太惯着孩子肯定不行,但也不能把“为孩子好”当作简单粗暴的借口。体罚会给小孩造成心灵创伤,让他们产生怨恨、逆反心理。
2家长不能故步自封
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家长的影子。家长想教育好孩子,需要先更新自身观念。
3别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
家长在孩子面前打架,会让孩子觉得家庭不能给他提供安全感有不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到外面寻找安全感,很容易产生加入不良小团体等问题。
4别把孩子看的一无是处
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否则,你有可能抹杀孩子的潜能,甚至成为葬送孩子一切的罪魁祸首。
5别一味迁就,溺爱孩了
别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你的溺爱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长大后,你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6不要一味否定孩子的想法
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孩子的看法,不要一味否定他的想法,这样孩子才能与你消除隔阂,遇到困难才会愿意与你协商,亲子关系才会和谐。
7不要向孩子转嫁压力
家长有家长的历史,孩子有孩子的未来;家长有家长的情况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最好的做法是,给孩子宏观指导在与孩子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做主吧。
8不要总提“别人家的孩子”
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父母经常吵架可能对孩子造成以下影响:
情绪困扰:孩子在亲眼目睹或听到父母吵架时,会感受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可能导致孩子自己的情绪不稳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压力:频繁的争吵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无助、内疚等。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可能会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和抑郁倾向。
自责和内疚:孩子可能会自责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的过错,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种自责和内疚感可能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频繁的吵架会给孩子创造一个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家庭环境。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稳定的家庭氛围和安全感,可能对家庭关系和亲密关系持有疑虑和不信任。
行为问题:孩子可能会通过模仿父母吵架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解决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攻击性、暴力倾向或争吵行为。
学业成绩下降:父母经常吵架可能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孩子可能无法专注于学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把家庭环境中的关系模式带入到与他人的互动中。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父母吵架的环境中,可能会对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处理冲突的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是显著的,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应该尽量减少争吵,积极改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谐和安全的成长环境。如有需要,可以考虑寻求家庭咨询或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
父母吵架子女劝解的方法为:不要指责,两边都哄、哄一个人时不要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把其中一个人带走一段时间、尊重他们,保持沉默。
1、不要指责,两边都哄
作为儿女,切记不要去指责谁对谁错,父母生活在一起几十年,磕磕碰碰再正常不过,需要你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嘛!需要你调解,但不需要你当法官判定谁对谁错。一旦指责起来,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2、哄一个人时不要说另一个人的坏话
哄父母的时候,别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最好是分开单独哄,这样少生矛盾。如果你说其中一个的坏话,就会让另一个人觉得你是站在他这边的,甚至会产生得理不饶人的情况。生活,哪有输赢,只要家庭和睦就好,家和万事兴。
3、尊重他们,保持沉默
如果父母之间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比如出轨、家暴或者其他非要离婚不可,确定不能调和,无法弥补的极端情况。你再怎么劝也没有任何意义,有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此时,不妨保持沉默。然后告诉他们,生活是他们自己的,你作为儿女无权干涉,也没资格要求他们过什么样的生活。
父母吵架对子女的影响
1性格存在缺陷
父母吵架的时候,孩子会感到恐惧、害怕、自责!你们吵架的凶狠样子,深深地印在孩子心里。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一般存在缺陷,有的变得敏感自卑,有的胆小怯懦,有的孤僻叛逆,还有的容易暴躁,甚至有暴力倾向。
2缺乏安全感
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患得患失,时刻担心父母会分开,或是不要自己。年纪比较小的孩子还可能认为父母吵架是自己造成的,加重了心理负担。这样长期被恐惧、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折磨,会让孩子的安全感严重缺乏。
3学习容易走神,甚至厌学
家本应是孩子温暖的港湾,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争吵的环境中,会让他们的心情烦躁不安,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甚至是厌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