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频繁争吵,最好的解决办法

夫妻频繁争吵,最好的解决办法,第1张

夫妻频繁争吵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这一个

01缺乏相互理解

夫妻之间会不会相爱,其实在吵架时,最能看出来。

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些真正相爱的夫妻,在吵架时大多懂得如何应对矛盾,而不是逃避、指责或攻击对方。

那些渐渐不再相爱的夫妻,感情之所以越吵越没了,不过是因为不会吵架。特别是丈夫,面对妻子抛给他的问题,容易被消极情绪淹没。

其实,夫妻发生争吵,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理解”

丈夫理解妻子为什么如此愤怒理解妻子的情绪来源是什么而不是只想着解决问题,避免争吵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爱的沟通》这本书里所写的:

当冲突发生时,女人唯一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

在冲突面前,女人的目标就是希望伴侣,也就是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她,解决问题是次要的,而对于男人而言,解决问题才是首要目标。

02导致争吵的根源

许多吵着吵着把感情吵没了的夫妻,原因也在于此,妻子希望得到理解,丈夫希望解决问题,夫妻之间需求不统一,久而久之小矛盾堆积成大矛盾,感情的瓦解不过是朝夕之间。

《爱的沟通》里,约翰·戈特曼一直在教男人如何理解女人,特别是如何理解女人的愤怒,学会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女人愤怒的导火索是什么

约翰·戈特曼告诉我们,再相爱的夫妻,都无法避免冲突。

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认为,冲突是“令人遗憾的事件”

在解决争吵问题之前,男人必须明白,女人为何会愤怒。

《爱的沟通》一书里讲过,田纳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关于女人日常愤怒的研究

研究表明,女人的愤怒来源可以分为三类:感到无能为力、感到不公,以及感到他人的不负责任

03情境导入

举个例子:

妻子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想跟你聊聊天,而你只顾着打游戏,不认真听她说话,她可能就会变得愤怒

面对不倾听的伴侣,你的回应,让她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当面对家庭决策时,你一个人拍板决定,没有和妻子商量,他感受到不公,感觉自己在婚姻里不被尊重,也许愤怒的情绪就来了。

你不参与家务劳动,不承担起育儿的责任,把这些都交给妻子,认为自己每个月往家里拿一点钱就够了,你的做法给妻子一种不负责任的感觉,她也会因此感到愤怒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男女在面对愤怒时的感受和表达愤怒的情绪上有所差别。

男人在面对愤怒时,极有可能采用身体攻击、被动攻击和报复等方式来处理

女人处理愤怒的时间则比较长,她可能会生很久的气,在冲你大声嚷嚷之后。你若只是一味逃避或者是想着解决问题,她的气并没有完全消极,反而会用沉默表达对你的不满,直到你正面对你们之间的冲突为止。

04面对冲突的处理方式

当你的伴侣突然不理你,你问她怎么了,她说没事儿,你间她是不是生气了,她说没有。这时,她极有可能就是生气了。

·面对生气的妻子,丈夫应该怎么做

前文提到约翰·戈特曼在《爱的沟通》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当夫妻之间发生矛盾时,男人只想要解决问题。

要么不停地追问妻子到底怎么了,仿佛问出原因,理性分析,把事说清楚了,妻子便不会再生气。

要么什么都不间,直接哄,仿佛把妻子哄笑了,问题就解决了。

夫妻发生争吵时,这种解决办法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女人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情绪没有得到纾解,是不会和你理性分析问题的,更不会听你哄两句就不生气了

丈夫若是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奏效,极容易被情绪所淹没

05男女思维差异

约翰·戈特曼在《爱的沟通》一书里如此分析道:

如果女人在表达愤怒时告诉丈夫,你不听我说话,大部分男人听到这句话,可能会认为妻子在责怪自己,而不会意识到是妻子内心需要丈夫的关心和想跟丈夫建立心理上的联结

因为无法接收到妻子的信号,丈夫可能会忽视妻子真正的需求,那么妻子接下来便会说,你从来不听我说话,这就是批评了。

丈夫也许意识不到自己正处于情绪淹没中,面对妻子的批评,常会选择用沉默来抵制。又或者受到批评后启动防御机制,反过来责怪妻子。说自己不想听妻子讲话,是因为妻子太爱抱怨,并且毫无理智,让他觉得很烦。

上面的场景你熟悉吗经历过吗这就是约翰·戈特曼所说的,人在陷入情绪淹没时,极容易被“末日四骑士”也就是批评、污蔑、防卫和沉默抵制所打败。

如此,夫妻之间只会产生更大的冲突。

女人在争吵中需要的只是理解,丈夫可以倾听她、同情她的经历,并且可以很好地和她进行情绪协调。

06面对冲突的三个策略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约翰·戈特曼在《爱的沟通》里给出了三个策略。

·第一,深呼吸

人在被情绪淹没时,肾上腺素容易飙升,失去理智,并且开启防御机制,深呼吸可以有效降低心率,处理情绪

·第二,从1数到10

数数和深呼吸具有同样的效果,都是抑制中枢神经反应或者进行自我舒缓的手段。

·第三,停下来休息一下

当深呼吸和数数都不管用时,或许你该停下来休息一下休息和躲避不同,你可以告诉伴侣,我需要休息,20分钟之后回来,我们可以继续聊

需要注意的是,约翰·戈特曼告诉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不要去想,如何才能和伴侣扯平,不要觉得自己完全无辜,不要带着任何诸如此类的念头。

07争吵无法避免

当双方都处于冷静状态下时,女人才能学会倾诉,男人才能学会倾听。

如果夫妻双方能够进行正常的倾诉和倾听,矛盾也就自然消解了。

·婚姻的真相是:争吵无法避免

约翰·戈特曼在《爱的沟通》里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婚姻的真相:那就是问题总会发生,争吵无法避免。

戈特曼在他的爱情实验室里发现了有趣的一点,那就是当女人在谈论一个话题的时候,在大约40%的时间里,男人根本不知道女人在说什么,或者是想表达什么。

听不懂女人说什么,自然也就无法探知她的需求。

聪明男人在察觉到女人的情绪时,会问以下三个问题,你需要什么你担心什么你的感受如何以此找出女人痛苦的根源。

婚姻里当丈夫直面妻子的痛苦和需求,给她安全感和信任感,也就降低了冲突发生的频率。

08学会经营感情账户

约翰·戈特曼在《爱的沟通》里提醒男人:你要始终牢记,女人对男人的最大的需求就是信任

最好的信任就是倾听,倾听她话里的意思,和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

当男人真正学会倾听和理解,你会发现,妻子比从前更爱你更有安全感。

若想保持亲密关系的质量,约翰·戈特曼还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夫妻相处的小秘密:

在没有冲突的时候,好好经营你们的婚姻,这就像在银行里存钱,你的钱存的越多,平时的感情越好,那么在发生冲突时的激烈程度也就越低。

真正好的婚姻,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不怕出问题

考验的是一个人包容异己,重新认识自我及建立自信的过程。

一段真正好的婚姻,也是最能带给人幸福的亲密关系。这样的幸福,希望你也能品尝到。

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害:

首先,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沮丧、消沉,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不爱学习、不善于交流,甚至出现逃学、旷课等问题。

第三,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绪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不善于与人交往,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等问题。

最后,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感到身心疲惫和精神压力,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问题。

综上,父母经常吵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父母应该尽可能避免吵架,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如果无法避免吵架,父母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同时也要及时化解矛盾,保持家庭和睦。

有你在,相信你的父母不会做出那种决定的。

网络游戏是容易使人沉迷,但有时也是人逃避现实的一种手段。你的母亲因此生气无可厚非,不过不赞成以吵架来达到规劝的目的,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当前你的主要任务还是把自己学习生活顾好。

对于他们目前这样的状况, 建议追根溯源,仔细回想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这种行为的。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方法为你们三口之家的和谐幸福努力一下。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是大人了。那你可以分别找他们谈一下,问题到底出在那哪儿?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劝诫他们一下,这时就需要你做他们之间的调节润滑剂了。

最后,祝愿你们一家和谐美满幸福安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玩游戏,但是在家里,父母总是觉得我们这样的的状态是不正常的,知道每天玩电脑,什么也不做,并且总是告诉我们要去做某些事情,但是当时我们确实无法暂停游戏,但是我们的父母根本不听,只是让我们先暂停一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向父母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我们的父母知道在多人游戏中,尤其是在《英雄联盟》和《刺激战场》等游戏中没有暂停的方法,对于年长的父母来说,游戏可能几乎是没有玩过的,因此通常无法理解我们年轻人坐在电脑前一天。有时恰好是进餐时间,这个时候他们就很容易发脾气,并在在我们打游戏的时候打断我们。这个时候我我们也很无奈。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告诉他我正在玩什么游戏,以及需要多长时间。在玩之前,我会问我的父母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东西。或者在他们做饭前问一下他们是不是快做完了,我们在吃饭之前结束游戏,然后在业余时间玩游戏,以便我们的父母理解我。最好做到不要在家经常玩游戏。毕竟父母仍然喜欢看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有学习的劲头。在他们看来,玩游戏看起来是不务正业。

但是有时候,玩游戏之类的事情是无法克制的。尤其是当我们开黑的时候,如果父母想打扰自己,那会很不舒服。最后,我们这一代比父母那一代更加快乐。父母那一代的人遭受了数十年的折磨。最好我们不要因为游戏中断而与他们吵架,有时候我们冷静地告诉他们游戏的样子,他们会理解你,也许他们会和你一起玩。

早起早睡,是年轻人在家的第一生存法则。

在父母眼中,晚睡晚起,等于睡眠不足,等于身体不好,等于熬夜加班,等于长期作息不规律,等于亚健康,时日一长,就会癌症心梗,不待来日就会死亡。

父母的思想不仅不闭塞,甚至在这一层很能跃进。

鲁迅没说过这句话。

除了担心在外的身体健康问题,父母年前催着我们回家,就是希望多和我们相处。

那样如果他们早上8点起床,而我们11点起床,每天就会错失3小时的相处时间;两个人加起来就是6小时;假期最少10天,就是60小时,相当于只放了7天假。

因此我建议,应该和父母保持高度一致的作息时间。

一方面不耽误彼此的相处,一方面父母也不好批评你什么,毕竟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如果你能对抗平时顽固的生物钟,先发制人,比他们起的早去掀他们被子,可能这个假期,会更加和谐。

二、远离电子产品

在思想传统的父母眼中,使用电子产品=玩手机、玩电脑=打游戏=不务正业=不思进取=这娃已经是个废物了。

不论你如何向父母解释,你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用绿色app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或者使用**app吃瓜补充维生素,在父母看来,都与游戏别无二致。

更加要命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并不懂你因何对手机傻笑。

这就会让父母觉得,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因此,放假期间,要尽量摒弃现代的生活方式,保持相对传统的生活。

拉近与父母心和心的距离,同时避开互联网世界的喧闹。

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打工人,假使春节期间,工作上也有新的安排,那也应该采取传统形式告知父母。

比如,在走亲访友时不必连接WiFi,手机也应保持静音,当微信弹出语音或视频通话时,第一时间弯腰起身,捂住话筒,告诉身边人小声一些,领导打的。

用这种方式告诉父母长辈,玩手机也可以是正经人办正经事。

然后躲进卧室,假装没看到。

三、表达婚恋意愿

对于很多适龄单身朋友而言,回家的一大心理压力无外乎催婚。

当被父母长辈等人问及为什么不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人明明自己也很疑惑,为什么我不上北大?是因为我不想上吗?

知道自己是找不到,而不是不想找,但偏偏嘴上逞强,拿出一些经济独立、人格自由之类的话自欺欺人。

没有说自由独立不好的意思,也没有说一定要结婚,只是说有那么一部分人,内心深处比较渴望有个对象,但找不到。

话说得太死,让父母信以为真,自然而然对我们的未来担忧起来。

如果在被催的时候,我们确实有脱单意愿,不妨主动倾诉,获取他们的同情,建立起一种同仇敌忾的感情,这样下来,他们也不好再催啦!

甚至可以未雨绸缪,归家以前在微信或者电话里抱怨,今年也带不了对象回家过年,下次一定。

除夕一家人其乐融融看春晚,见到关乎家庭伦理的作品,也可以顺势抱怨,有个伴真好啊。

走亲访友时,为了避免被催,可以提前向父母打探,他们有没有异性(或者同性)适龄子女,以解自己的后顾之忧

第一、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主动跟孩子去解释,真诚的告知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家长之间如果出现不一样的看法时,尽量选择和平的方式讨论各种的观点,不要使用过激的言语。万一发生争吵,也要跟孩子真实地说明白父母之间,是因为什么事情导致这个争论。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这个事情的根本起因并不是孩子本身,而只是家长之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

第二、要让孩子体会到,虽然家长直接发生了争吵,但这个并不代表着已经不爱孩子了。

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跟孩子解释清楚争吵的起因之后,要令孩子明白这些成人之间的争吵不是因为孩子的存在而引起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例如,父母之间因为孩子要去上什么兴趣班而争论起来,孩子会觉得就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导致了这些争论。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们都非常爱你,所以我们在讨论一个对你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引起这些争论。

最近几天网络新闻杨永信教授重出江湖,13号治疗室电击治网瘾传出阵阵孩子惨叫声,又刷爆朋友圈几圈,不知是该痛惜还是不该痛惜呢,真有父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治疗孩子网瘾?反正我三观尽毁,理解不了。也许是这些父母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忍痛一试,孩子身体受摧残,父母也很难受。今天,借这个热点,写些建议,希望能对家有网瘾的孩子稍许帮助,能不让一个孩子受电击疗法,也算是功德无量。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孩子都爱玩游戏,不同阶段对游戏的方式和需求不同,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兴趣广泛,游戏也多种多样,包括集体活动、踢球、打羽毛球、跳舞、下棋、打牌、电子游戏等。

电子游戏,也是游戏的一种,十分有魅力,吸引人们不断的去玩,这也是游戏设计的特征。电子游戏的设计符合一边玩一般达到目的的特点,而不是事先设定一个大目标,不让玩者在巨大的压力下进行,而大部分孩子在玩的过程及结果上达到认同感和满足感,找到价值和成就,也就迷恋上网络电子游戏,俗称有“网瘾”。

值得反思的是:孩子在幼儿期、儿童期的游戏家长是允许的并鼓励孩子去玩,为什么到了青少年期就谈“游戏”色变?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游戏存在,自有其价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父母是担心孩子过度沉迷,内心怕孩子上瘾,沉迷不能自控,影响学习。其实网络游戏和儿童玩的游戏从某种形式上讲是一样的,对锻炼孩子一些能力是有好处的。如果像球类、棋类等游戏都是可能成为职业,不让大家担心认为是荒废时间,虚渡光阴,我想可能大家没现在这样谈“耍”色变。特别是针对目前提起就惧怕的“电子游戏”。我们先来认识下电子游戏是怎样的存在?

一、当孩子沉迷电子游戏,孩子在沉迷什么?What?又Why

电子游戏的特点:新奇,及时反馈、奖励,有目标,人际交往,从易到难,自我实现。

电子游戏的优点:锻炼反应力,锻炼推理能力,锻炼记忆能力,调节情绪,宣泄情绪,培养策略、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等。

孩子选择玩游戏的原因多样:可能有:报复、逃避现实,进行社交,寻求认同,找到自我存在感、自我价值、可自己做主,轻松,放纵、无所顾忌等。

二、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培养出迷恋游戏的孩子?

沉迷游戏的孩子大部分家庭情况是这样的 :缺乏交流,缺乏关爱,打骂教育为主,视游戏为老虎,完全禁止游戏,家庭生活较单调,社交圈小,父母经常吵架、关系不好、控制或忽视孩子,家庭环境里充斥暴力、语言暴力、冷冰冰的氛围等……

 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存在感,寻求认同感,追求价值观,获得成就感……这些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是父母很少陪伴或不会陪伴,孩子感受不到家人的爱和理解。

孩子的特点或表现,可说都是在成长环境中形成的自我认为最佳选择。孩子在真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或很渴望拥有的,如果无法从家庭中获得,孩子转从虚幻世界中得到,满足自己潜意识里的需求,要不孩子真有可能内心干涸到底,可能会抑郁得不行。从这层面讲,孩子也是在自救。

因此,如果父母能够提供给孩子等价的或更好的选择,比如对孩子的关爱,尊重、理解,孩子还需要冒父母之大不讳从游戏中获得吗?这时的游戏对孩子而言只是偶而一种娱乐方式,更多是在玩游戏,掌控游戏,而不是被游戏玩,被游戏控制。

三、孩子沉迷电子游戏,父母怎么办?

1 : 人本好奇:

现代时代, 让孩子远离电子屏幕是不现实的,各种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父母愈完全限制,愈完全禁止,完全不让孩子在父母面前接触,孩子愈好奇心重,愈想尝试,愈欲罢不能,甚至有下意识报复父母的快感,当孩子到了能直接反抗的时期,通过叛逆直接对抗。或有的孩子上大学离开父母,疯狂打游戏,补上被禁止的缺失?像前段时间新闻,湖北日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原因:部分学生是因为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完全限制是不可能限制的,先贤大禹治水已告诉我们:“堵是堵不住的,堵不如疏”!

正确的方式需要引导而不是不让接触,因为完全禁是禁不了的。

首先:父母承认电子游戏、以积极态度接受它,在积极接受的基础上搞明白孩子爱玩游戏的意义和核心,跟孩子一起建立正确的玩游戏娱乐方式,而不是被游戏玩。

孩子,天生好奇,具有向上向善的动力,父母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而不是与孩子根本对立,或强行让孩子跟游戏对立,好像有你没它,这样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玩的时候的报复心理,心安理得地长时间玩游戏,到后面就是真的不能自控了。

 2 :关爱、交流、陪伴、理解

父母以积极态度接受游戏后,最需要的是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交流、陪伴、理解。 从行为研究的理论上讲,玩游戏的人必定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所以才沉迷。

因此,让孩子从屏幕前移开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在真实世界也能感受到游戏中体验的满足感。玩游戏上瘾也是一种偏差行为,如孩子缺关注,就多给孩子爱和陪伴,像放纵型、忙碌型父母就要补上孩子这块缺失。如孩子在游戏寻求认同感,就多理解、鼓励、肯定孩子,像忽视型、消极型父母;如孩子在游戏找自我&自主感,就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多自主,像控制型父母、说教型父母等等。像孩子不愿回家,就让家多爱和温暖,孩子爱回,像吵架多父母、冷漠型父母、牢骚唠叨型父母等。……根源还是在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模式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我十岁女儿也打游戏,但也只是更多好奇心式驱动,加上游戏设计的很人性化、吸引人,但她很能自控,因为打游戏对她来说本就不是奢侈品,想玩就可以合理玩一会,但也是周末偶而无聊玩下,很多时候都想不起来玩游戏。因为她有更好玩的、更吸引她的人和事,比如,周末的爸爸高质量陪伴。

3: 形成新习惯,代替旧习惯

孩子沉迷游戏,很多父母认为是坏习惯,想法设法去掉孩子的这个坏习惯,甚至出现文章开头狠心送去“电击”疗法。

其实,行为和习惯是不同的,行为是意识层面的,习惯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无法通过行为层面来根治的。可以通过形成新习惯替代旧习惯,二者都是存在的,只是让孩子关注点发生转移了,就是达到喜新厌旧。

人有新习惯和旧习惯。

形成好的新习惯,比如:亲子游戏、感兴趣的运动、球类集体活动、下棋、舞蹈、绘画等代替沉迷游戏的旧习惯。需要父母读懂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引发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发展环境,多鼓励、支持、肯定,孩子会更开心、用心、全心在新的习惯上,因为是孩子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参与,这种由内到外的“心流”幸福远胜过游戏由外到内的被动幸福感!

而解决核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理解孩子感受,协助孩子建立新习惯,过程耐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和优点,让孩子爱上新习惯,冷却旧习惯。

4 、开放的心态

现在电子竞技也成为一个行业,有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发展也有十几年了。在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学校拟招生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公布了13个增补专业,其中包括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属于"教育与体育大类" 。按国内家长的想法标准,电子游戏现在也有身份了,应该不算是不务正业了吧。如果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真可以从这方面培养孩子职业,孩子从事兴趣职业同时还可以养家谋生啦!阔以阔以!神州行,我看行!

5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引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学生时期以学业为重,游戏只是娱乐放松下。和孩子一起让孩子主动制定一些游戏规则,比如:一次玩游戏限定次数;如果用时间约定,最好提前给孩子一些提醒,还有10分钟或还有5分钟,有时因孩子未完局还可适当延长,没有那么刻板啦。有些父母是什么提醒都没有,时间到了直接关电脑、拔电源,抢手机,还怪怨孩子不遵守规则,其实:理解照顾孩子情绪比多玩几分钟重要的多。当你长期理解尊重孩子时,孩子不会让你失望的。孩子内在是有取悦心爱的父母的动机的,反之,孩子可能会有报复父母的动机,你不让我舒服,我也不让你好过一些,就容易叛逆、对抗。

 

6 、陪孩子一起玩游戏,跟孩子成为“自己人”

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人”,孩子的对抗自然会少很多,亲子关系会亲近很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如果孩子能跟你讨论游戏,你就更不用担心孩子沉迷了。面对孩子玩游戏,一起探索甚至一起玩,搞清楚这个游戏的核心是什么,明白孩子喜欢这个游戏的意义在哪里,当我们愿意花时间精力了解孩子的喜好,就可以帮助孩子在喜欢里找到孩子的“偶像和希望”,学习偶像、面对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的意义,甚至引导孩子人生的价值和正确的世界观!因为游戏里包括正反角包罗万象,设计很有意义的,要不也不会流行起来。会引导游戏也是种好资源。就像追星的孩子,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探讨明星成长之路,没有一帆风顺的,都离不开拼博和努力,做好每一个阶段的事。

7 、学会妥协

在孩子玩游戏这件事情上,父母要学会妥协,不要指望孩子一下子完全不玩了,或者通过强压手段一点不让接触,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换成我们,类似的事也是不容易做到的,就像父母,戒烟或减肥,知道坏处,但那有那么容易的呢。况且,像文中第1条所述,也不要想完全制止,反而有负作用。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父母要多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同时以积极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多从父母及家庭环境层面找出问题根源,剖析自我,认识不足,直面问题,改变自己,因为孩子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父母学习、孩子升值,要做合格的父母,从此刻起, 要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伙伴,最慈爱的父母。从而 引导孩子游戏 “游戏”,而非被游戏“游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83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