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兵器枪是谁发明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人

现代兵器枪是谁发明的是我国哪个朝代的人,第1张

      火枪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这种火器在南宋时非常盛行。

       火枪由中国发明,并在欧洲发扬光大,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是非常热衷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乃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的运用处于领先地位。

       突火枪:火铳就是最早期的火枪,是在中国宋代发明的,因为气密性和枪管长度等问题,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5─10m。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至于其他后期火枪也有的弊病,暂时先不谈),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

      “梨花枪”,金人称“飞火枪”,枪头下装有2尺长的药筒。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药剂,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明代火枪改进一步,枪柄6尺长,末端有铁钻,枪头1尺长,枪头下夹装两支喷射药筒,用引信相连。使用时两个药筒相继点燃喷射火焰;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

       明代梨花枪,只有一个铁筒,状如尖笋,小头口径3分,可安引信,大头口径1寸8分,内装毒药,用泥封口。兵士们可随身携带数个药筒,以备更换发射。喷射出的毒焰可达几丈远。清代梨花枪,长7尺3寸,枪头由两个5寸的直刃和6寸长的横刃制成,刃下装竹药筒,长2尺6寸,束三道铁箍,内装毒性烟雾火药,杀伤力亦很强。梨花枪经过几代更迭而不衰,是因为它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且又有多种杀伤性能。因喷药筒内装有形似梨花的铁蒺藜、碎铁屑而得名“梨花枪”。这时期火枪是战斗中主要的轻型武器之一。南宋有位武将,名叫“李全”,据说他曾凭借一杆梨花枪称雄山东,被公认为“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鸟铳,又称鸟嘴铳,是明朝与清朝时对火绳枪和燧发枪的统称。在明嘉靖时传入中国,与明朝原有的铳器相比是具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这几种部件,所以中国开始有可以在双手同时持握时发射的铳器。

       鸟铳在明嘉靖时由西洋传入日本再传入中国。明万历26年(1598年)赵士桢著成的《神器谱》中记载了鸟铳传入中国后,中国原有的诸火器皆失其利,是因为中国原有的铳器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药因而较难命中目标,而形容鸟铳为:“后有照门,前有照星,机发弹出,两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神器谱》中也记载了赵士桢参考了鸟铳与三眼铳的特色而制出迅雷铳(多管的鸟铳),参考了鸟铳与佛郎机铳的特色制出了掣电铳(后膛定装弹药的鸟铳)。

       明天启元年(1621年)刻印的《武备志》有将各国制的鸟铳相比较,认为噜蜜铳最远最毒。

       明崇祯3年(1630年)刻印的《兵录》记载已有燧发式的鸟铳,也记载子母鸟铳配有插管式的铳刀(刺刀)。

       和欧洲同时代的使用20至35克弹丸的轻型火绳枪相比,部分的鸟枪是高速轻弹(10克弹丸),精度较高,而威力较低,在与身着铁甲的八旗军对射时破甲力不足。

       马宪、李槐等人整理和传授的鸟铳制造工艺一直沿用到清末都没有较大的变化,虽然欧洲的火绳枪在三十年战争后被燧发枪替代(东欧在十七世纪仍然偏好重型火绳枪),但在中国,火绳枪和火绳枪工艺却一直未被淘汰,直到民国初年。在此期间,明末毕懋康发明中国的自生火铳燧发枪,并被后来的清政府所采用,但是其延伸品却被做成御制自来火枪一直被满清贵族所占有,决大多数的清军依旧装备大线枪与兵丁鸟枪等旧式火绳枪,甚至于依靠传统的刀剑弓矢与装备着先进燧发枪(鸦片战争时,欧洲已经开始普及用雷汞击发发射药的击发枪,鸦片战争中英军用的仍然是老式的燧发枪)的外国侵略者战斗。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凡锤鸟铳,先以铁挺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这就是延用了数百年的鸟铳制作工艺,虽然在中国火铳的点火技术经过了几次改良,但是传统铳体的制造工艺一直到晚清洋务运动兴起时才被彻底抛弃,从第一支火绳枪起到二次大战的数百年中一直采用,可谓渊源流长;明代早期采用铆接,因制造不便,后期采用两段铜箍固定,虽然清洗不便,却缩短了鸟铳的制作时间,清代学习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铳管用细绳子扎,在一支铳上分成几段扎上一种牢固的细棉绳,在清洗铳管时只要解开绳子就能取下铳管,只是绳子容易被射击后炽热的铳管烙断。

他发明了短裙,游尺,还有所谓的“飞机”,可以让自己飞的翅膀,还有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改革。

首先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中,对于女子的穿着是有很大约束的,女子都会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王莽却发明了短裙,让自己的妃子穿着及膝的短裙,所以当时的人们就很费解,完全不理解这样的做法。

当然还有发明了“飞机”,类似于现在的折翼飞机。当然还有政治方面废除奴隶制,在当时似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面对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他还是这样做了,在那个时代就有了男女思想平等的意识。

还开创了国有贷款制度,如果谁的家里有急事资金周转不开,就可以向朝廷借款并且还人性化的可以免息,似乎和现在的花呗差不多。而且发明了青铜卡尺,和现在的游标卡尺差不多,而且精准度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精密。

还有强迫劳动制度,对那些无业游民,强迫他们要进行劳动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劳动换取物品。

所以对于王莽的这些为政举措和制度改革加上自己的发明 我们不免觉得在那个时代思想是不是太过超前了,太过开放了,所以就有很多人认为他是穿越的。

自1998年至2000年,有很多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了USB闪存盘。包括中国朗科科技,以色列M-Systems,新加坡Trek公司。但是真正获得U盘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却是中国朗科公司。 2002年7月,朗科公司“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号:ZL 99 1 172256)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该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该专利权的获得引起了整个存储界的极大震动包括以色列M-Systems立即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一度成为全球闪存领域震惊中外的专利权之争但是2004年12月7日,朗科获得美国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的闪存盘基础发明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这一专利权的获得,最终结束了这场争夺中国朗科公司才是U盘的全球第一个发明者美国时间2006年2月10日,朗科委托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向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递交诉状,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了朗科的美国专利(美国专利号US6829672)。2008年2月,朗科与PNY达成庭外和解。朗科向PNY签订专利许可协议,PNY向朗科公司缴纳专利许可费用1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美国本土收到巨额专利许可费用也进一步证明了朗科是U盘的全球发明者。

现在的闪存盘都支持USB20标准;然而,因为NAND闪存技术上的限制,它们的读写速度目前还无法达到标准所支持的最高传输速度480Mbit/s。目前最快的闪存盘已使用了双通道的控制器,但是比起目前世代的硬盘,或是USB20能提供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说,仍然差上一截。目前最高的传输速率大约为20-40MB/s,而一般的文件传输速度大约为10MB/s。较旧型的「fullspeed」12Mbit/s设备传输速率最大约只有1MB/s。其中业界的佼佼者有深圳朗科公司,M-Systems公司,新加坡Trek公司

传说双节棍是宋太祖赵匡胤创始的,原称大盘龙棍(近代北方又称大扫子)和小盘龙棍(小扫子)。但当时的大盘龙棍一端较短,一端较长,专用来扫击敌军马脚,破甲兵或硬兵器类,使之丧失战斗力。后来这种兵器由南传至菲律宾,由东传至日本。由于历史的变迁,双节棍被改为现在的样子:全长72CM,棍身每节约30CM,中间有一铁链或尼龙绳连结,长约12CM。李小龙的双节棍,就是这种标准的72CM的双节棍,区别于传统的大小盘龙棍。 李小龙赴美发展,以武会友,广交世界搏击高手。其中有一位高手,号称“菲律宾棍王”的伊鲁山度,此人擅长双节棍和菲律宾短棍,棍术炉火纯青,因仰慕李小龙的截拳道而投于李小龙门下,潜心学习截拳道。同时,李小龙也从他那里学会了此双节棍术,而且经过一番苦练和潜心研究,达到了更加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双节棍法,招招凶狠凛冽,令人眼花缭乱,只要看过他的影片,就知道绝非像某些传统的“花架子”、“戏班子”功夫,而是真正的神功绝技。 截拳道自功夫之王李小龙先生创立以来素以动作刚劲迅猛而著称于世。双节棍更是其精华之所在。他的双节棍技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迅猛异常。在**中挥舞双节棍法的雄姿迄今仍令人赞叹不止。当时的影评家说,光看李小龙表演的双节棍,就已足够票价了。双节棍伴随李小龙的功夫片以来,由于它是一种软中带硬,柔中有钢的兵器,具有能收能放,短小精悍,携带方便,近战时威力无穷的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1、最早的电风扇

1882年,美国首次出现了商品化的电风扇。这种只有两片扇叶的家用电器设备,是纽约的克罗卡卡齐斯发动机厂的主任技师休伊斯卡茨霍伊拉发明的。1883年,该厂开始批量生产这种台式电风扇。25年后,美国的埃克发动机及电气公司,又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齿轮驱动左右摇头的电风扇。

2、最早的电冰箱

1913年,美国芝加哥研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家用电冰箱。这种名叫“多海鲁亚”牌的电冰箱外壳是木制的,里面安装了压缩冷却设备。

3、最早的电灯

1835年7月25日,苏格兰科学家詹姆斯博曼林赛在实验室里,用电力延续发光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电灯实用化的人。1879年11月1日爱迪生获得电灯专利。1880年,爱迪生用炭化纸作为灯丝,代替了使用寿命不长的炭化木棉丝灯丝,于同年10月开始批量生产,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化电灯。1859年7月,美国纽波特海军训练所的莫泽斯G法马教授,把自己发明的白金灯头灯泡,装在马萨诸塞州塞雷姆自己家中的客厅里,这就是最早在家庭中安装的电灯。

4、最早的电视

1927年秋,美国人菲罗T范茨瓦斯首次成功地研制出了电视。他在洛杉矶格林大街220号,用电气扫描的方法,把他义弟克利加德纳的脸,成功地在电视屏幕上反映出清晰的画面。他的高度清晰的电视却是在1935年公开的。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购买了范茨瓦斯的专利。

5、最早的收音机

1910年、美国纽约的戴弗雷斯特无线电话公司,最早创造出组装式收音机,首次在梅特罗波利坦生命保险公司大楼表演并展销。最早试制成功的家用收音机是美国西屋公司。1920年10月,西屋公司的东斯普林格菲尔德工厂,估计同年11月2日匹兹堡KDKA 电台将要正式广播,于是开始生产这种特别制造的家用收音机。

6、最早的磁带录音机

1898年,丹麦哥本哈根电话公司的技师瓦尔代马尔波尔森取得专利,1900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的录音机。是世界上最早的磁带录音机。不过,这种录音机是把带磁性的钢琴弦,以每秒2.1米的速度从一个转轴转到另一个转轴的方法录音。1935年,柏林的公益电气公司制造的“马格纳特冯”型录音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塑料磁带的录音机。1947年,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布朗德的电刷开发公司销售的“米拉”音响录音机,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用录音机。这种录音机使用的是30分钟的录音带。7、最早的吸尘器

1901年,英国的桥梁专家舒伯特塞西尔布斯,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真空吸尘器。但由于当时几乎没有使用电的家庭,加上价格昂贵,所以该公司的吸尘器并不销售,而是根据住户的要求上门服务。后得到英国皇室的支持,真空吸尘器才在社交界传开。1905年,美国旧金山的查普曼一斯基纳公司,开始销售世界上最早的家用便携式电动吸尘器。这种吸尘器重40公斤,是放在手推车上的。

8、最早的电烤炉

1889年,瑞士萨玛登的贝尔尼纳旅馆安装的电烤炉,是世界上最早的电烤炉。这个电烤炉的发明者是谁,没有记载。189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圣陂尔的卡彭塔电器加热制品厂,在世界上最早使电烤炉商品化并批量生产。这种电烤炉宽46厘米,高36厘米,长30厘米,烤箱内最高温度为120℃。

9、最早的洗碗机

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化的自动洗碗机,是由美国印第安那州谢尔比维尔的WA科克朗夫人,花十年的心血研制出来的,1889年获得专利。科克朗夫人发明的洗碗机有各种型号,从家庭用的到饭店用的样样俱全。这种洗碗机从初洗到热水消毒,洗刷、干燥只要两分钟就能完成。

10、最早的电取暖装置

在美国获得电取暖装置的专利。两年后,弗吉尼亚州利奇蒙德的巴顿电气公司开始批量生产销售这种家用电器。这种电取暖器高为69厘米,宽为20厘米,电压80伏,电取暖器本身的温度约达93度。广告宣传说,这种取暖器最适用于家庭。但开始销售时,却是路面上行驶的电车用得最多。

手机的发明人是马丁·库帕。

出生于伊利诺斯市的著名发明家马丁·库帕是移动电话之父,因为他发明并且发明出来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并且开创了手机发展的先河。

1950年马丁·库帕获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当时,马丁·库帕是美国著名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工作29年后,他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

扩展资料:

第一款手机模型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无线通信的希望,但手机真正投入市场已经10年了。从1973到1983,马丁·库帕带领他的团队对第一部手机进行了5项技术革新,每一次都成功地使手机变得更小、更轻。

在这一点上,马丁·库帕选择离开并开始自己的事业。他与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于今年十月推出了手机行业的软件和手机充电系统。

很快公司成功了,马丁·库帕在1986年卖掉了它。马丁·库帕一直致力于手机的开发,但当他发现手机无论多么便携,也不如他想象的那么受欢迎时,他开始考虑其他原因。

马丁·库帕发现,手机通话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干扰、串扰和噪声。手机通话质量已成为阻碍手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他从固定电话中解放人类的最初梦想,库柏决心放弃手机机身的发展,转向无线技术。

—马丁·库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92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