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生,外婆养,爸爸回家就上网;外公天天菜市场,爷爷奶奶来欣赏。”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这首打油诗,它描述了当今社会“以姥姥带娃”为主导的社会潮流现象。毕竟,放眼望去各大小区帮年轻人带娃的身影,80%以上的比重都是姥姥。
因此有人提出假象:“是不是谁带娃时间长,谁就更疼爱娃呢?”要知道,人都是讲究真情实感的,姥姥长期带娃情感上必然会更倾向于外孙,可对于自己亲孙子孙女的奶奶而言,她们的宠爱也毫不逊色。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相比较,谁爱孩子更多一点呢?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的排序。
1、第一名:姥姥
俗话说得好:“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必须自己疼。”对于姥姥们而言,女儿是她们这一生最大的牵挂,不像儿子留在家里自己能时刻看顾,女儿去到的是全新且陌生的家庭,可以说除了女婿没人会疼爱她。
尤其是碰到婆媳相处难的家庭,姥姥对于女儿的相处境遇会更难受,于是她们总是出钱出力生怕女儿受到一丁点委屈。甚至对于想要离婚的女儿而言,她们除了支持也会希望女儿把外孙或外孙女带回家抚养,哪怕他们再苦再累都愿意帮忙养育。
如果说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我想就是妈妈对女儿的爱。因为担心女儿生娃做不好月子,她们可以放弃工作和家庭去伺候;担心女儿工作家庭难兼顾,她们愿意舍弃自由带娃几年。
正因为爱女儿,所以她们爱屋吉屋对外孙更加偏爱,希望孩子长大能明白妈妈养育他们的困难。
2、第二名:奶奶
随着社会思想的进步,很多奶奶都没有强求要带娃,毕竟比起自己的带娃意愿,她们更尊重儿媳妇的决定。
但没有带娃并不代表他们不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要知道这是儿子生命的延续,是她们家族新生命的象征,所以没有不疼爱的道理。而且,就算没有带娃的时间里她们也会时不时的给儿媳妇零花钱,也是表达自己没有带娃的一份心意。
可是,一旦儿媳妇和儿子带着宝宝回老家,她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招待宝宝,从早到晚恨不得不脱手。但也有些奶奶因为和儿媳妇有矛盾,所以言语表达会比较冷淡,但只要她们多和娃相处几天就会化身为“宠娃狂魔”,这点倒是毋庸置疑。
3、第三名:姥爷
要知道,姥姥和姥爷基本上都是连在一起的,但凡有姥姥带娃的家庭必然也有姥爷的身影。而且,爸爸本就多宠爱女儿,因而对于亲生闺女的宝宝只会更加疼爱。就像闺蜜的爸爸,每次带娃出门逛街从来不让孩子下地走,而且看到什么买什么,为此闺蜜还担心娃被宠坏。
4、第四名:爷爷
长辈历来奉行的都是隔代亲,尤其是有儿子的家庭更为常见。本身中国的父亲就是深沉的父爱,很少在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儿子的疼爱,甚至有时候脸上更多的是严肃表情。但在有了孙子孙女之后,他们的情感会变得更外放,很多时候都能够抱着娃四处闲逛。但由于从小到大带娃的次数较少,所以他们在带娃方面不如老伴和亲家。
虽然说疼爱孩子的程度不一样,但不可否认血脉相连的他们对孩子都是真心诚意的爱。另外,如果年轻家长有条件的话,尽量在孩子3岁前亲自带娃,这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和亲子关系的维系都帮助极大。
而且从另一角度来说,老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也应该有自由时间享受新生活,毕竟能带娃是情分并不是他们的义务。
姥姥觉得没有一个好的人陪伴我,她很难过,并且姥姥对于我感情缺失这件事情是这样开导我的:
首先,分散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情感上的缺失导致心里重要的位置空缺,之前有一个人占据了你的内心,突然离去人往往会不知所措。
情感缺失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想要填补之前缺失的那部分,但是感情的事不可以强求,一心急着想找一个对象显得自己很随便,而且自己根本没有心情去开始一段新的恋爱,这个时候就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忙碌起来,去给自己找事做,通过另一件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短时间缓解这样的症状,如果你在上学就努力学习,工作就投身工作中。
其次,让自己走出去。给自己找个兴趣,一个好的兴趣不仅能够让自己转移注意力,还能够通过兴趣爱好参与到团队中去,与更多的人接触,一半以上的孤单都是因为自己独处,所以让自己参加兴趣社团或者俱乐部,多多跟别人接触倾诉自己的心情,通过沟通获得旁人的安慰和劝解会让自己充实起来。如果你能够专心做一件事,就能忘记所有的不高兴,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不再害怕一个人,不再介意内心空缺。
再次,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学会反思情绪。在情绪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知自己的情绪和性格,当分析了自己之后找到自我激励的方法,找到处理情绪的方法就能够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结,当你学会了处理情绪之后你会觉得之前发生的挫折都不算什么,空缺和孤独,情感缺失或感情波折,一切都会随着自己的微笑随风而去。
最后,当把自己情绪梳理通了以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坚强乐观的人以后,可以主动尝试找一个对象,在理智的情况下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就勇敢地追求,可能你就是一个需要陪伴的人,不过不要为了空虚而找人陪伴,要把自己奉献给真正的爱情,让一个人占据你的内心,从此不再空缺。
近日,一位姥姥亲手为早产外孙女缝制了一床百家被,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共鸣。据有关消息知,孩子的妈妈李女士说,孩子比预产期早产一个月,按照她们老家的说法: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盖百家被,这样的孩子就会比较健康。于是早产儿的姥姥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亲手为其外孙女缝制了这床“百家被”。面对这种情景,我们该如何评价姥姥的一片苦心呢?
姥姥对早产外孙女的爱都藏在百被里,希望她能健康成长。以前,每次在姥姥家里,姥姥总是很努力的满足我,想吃什么就说一声,想要什么就伸手。可能天下的姥姥都希望他们的外孙女能得到最好的祝福。百家被里充满了姥姥对外孙女的爱,可以看出姥姥的一片苦心。姥姥用最朴实、最真诚的情感来疼爱孩子。面对早产外孙女,姥姥心中未免充满担心与忧虑,故花半月缝制百家被,老人对孩子的这种朴实、真诚的付出,让我们感到泪目。希望外孙女健康长大是姥姥爱的转移。孩子大了,不希望再被当小孩看,父母的爱便无处安放。姥姥可能将对自己子女的爱转移到外孙女身上,希望用她的爱,用她的真诚感动上天,为孙女祈福,希望她健康成长。我们大部分人总是在失去时,才会明白什么是珍贵。面对我逝去的姥姥,看到这篇报道,潸然泪下,我也曾有过这张”百家被“,只是还没珍惜就失去了。姥姥为早产外孙女缝百家被祈福,引起我们的思考,老人对待孩子的爱是润物细无声,却时时刻刻震撼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温情。希望我们常怀感恩的心,真诚、珍惜我们身边的老人。
近年来姥姥帮忙带娃,似乎成了新潮流,就宝妈而言,自己的亲妈来帮忙带孩子, 自然也就避免了婆媳相处的尴尬,有了亲妈的帮忙,宝妈的生活也会过得轻松不少。 不过从姥姥的角度而言,虽然帮忙带外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但是却也有可能会遇到孩子长大后更爱奶奶的窘境。
蕾蕾在生完孩子后就把自己的亲妈请到家里照顾自己和宝宝,虽然蕾蕾知道带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但是为了避免婆媳矛盾的尴尬,蕾蕾也只好麻烦亲妈帮忙。而且蕾蕾还是远嫁, 亲妈正可谓是“背井离乡”地来照顾外孙了。
就这样,姥姥带外孙,一带就是整整三年。终于小家伙可以上幼儿园了,姥姥也功成身退的回了老家。别人都说“孩子是谁从小带到大的,以后孩子就会跟谁亲”,可是蕾蕾家的小宝贝却和姥姥不亲而且还更喜欢奶奶一些。
孩子童言无忌,说话也不懂遮掩,在问到和奶奶亲还是和姥姥亲的时候,小家伙会毫不犹豫的说道,“ 我和奶奶亲! ”虽然说小孩子的话不必当真,但是这确实也让蕾蕾的亲妈感到有些失落。 “看来我带孩子那三年真是白带了,到头来小家伙还是和他奶奶关系更好!”
蕾蕾的亲妈吐槽外孙是个小白眼狼,但是隔辈亲的老人还是十分疼爱这个小外孙,虽然不能经常见面, 但是她可忘不了这个小家伙是自己从怀里一点点抱大的 。姥姥带娃自然也是尽心尽力的,可是为什么孩子小时候是姥姥的跟屁虫,可长大了却更爱奶奶呢?
姥姥帮忙带外孙,这自然是十分乐意的,毕竟这可以帮女儿分担养育压力。不过也有一些姥姥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时不时的就会在孩子面前提起, “带外孙也是白带,毕竟孩子不是和咱一个姓!” 虽然这也有可能是姥姥的自我调侃,但是孩子的认知单薄,总听姥姥这样提起的话,自然也就会觉得姥姥是外人,奶奶才是自家人。
在日常的管教方面,姥姥会更加严格一点,毕竟姥姥除了带好孩子外,还会考虑到帮助女儿教育好孩子,减轻女儿的教养压力,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时候,除了疼爱也会有一些管教。相对而言,奶奶则在这方面考量的较少, 更多时候考虑到的是孩子的感受,再加上平时见面少给孩子买点好吃的,说两句好听的,自然更容易“收买人心” 。
另外,虽然孩子小时候是由姥姥带的,但是如果孩子长大后,姥姥长时间不见面的话,那么孩子也有可能会忘记小时候的那些时光。时间和距离让孩子和姥姥之间的 情感 关系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孩子长大后自然和比较常见面的奶奶更加亲密。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不管是奶奶还是姥姥,他们都给予了孩子更多爱的关怀。所以父母们在日常的言语表达中更加应该引导孩子懂得感恩,而不是拿两位老人来做比较。 父母们自身也要为孩子做好榜样,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奶奶或者姥姥的坏话,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另外,如果孩子受到了某些影响出现了偏听偏信的情况,那么家长们就要及时地做好引导, 不要让孩子被他人的言语所影响。 当发现奶奶在背后吐槽姥姥的时候,年轻的父母们也要有自己的立场,委婉地和老人进行沟通,避免孩子的三观受到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也要尽量和老人们勤走动,这样才能够维护好孩子与老人之间的亲 情感 , 同时也让孩子对于亲人的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孩子感恩心的培养也会大有好处。 能够被老人陪伴的长大,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幸运,而这也将会成为他们记忆中美好的部分。
如果老人肯帮忙带娃,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懂得感恩,老人们甘愿牺牲自己的空闲时间来为年轻的子女们打算,这是一种极其无私的爱,所以年轻的父母们更加应该有所反馈,尽量不要让老人寒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