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历史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第1张

1求上海交大的校史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她的历史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近代高等教育迂回发展的历程。

1896年,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隶属招商、电报两具。公学设立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怀任督办。

1899年,公学先后设立译书院、东文学堂,培养议员。译书院后来发展为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商务印书馆。

1904年改隶商部,翌年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学校改隶邮传部,易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民国成立后,学校改隶交通部,并易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18年,学校增设铁路管理科。

至此,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工科大学终于屹立在浦江之滨。 1920年12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

1921年8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不久,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和京校分别改名为第一、二、三交通大学。

1928年11月,三所交大合并成铁道部交通大学。至30年代中期,交大被誉为“东方的MIT”。

1938年8月,学校改由教育部直辖,定名国立交通大学。1940年在重庆九龙坡设立分校,后分校改为总校,并于1942年成立国立交通大学本部。

1943年创办电信研究所,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46年5月,学校迁回上海。

1949年6月,人民 接管交大,开始了交大历史新的一页。此后经历了院系调整和西迁,于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896-1904 南洋公学 1905-1906 商部高等实业学堂 1906-1911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1-1912 南洋大学堂 1912-1921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 1921-1922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1922-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学 1927-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8-1942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42-1946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1946-1949 国立交通大学 1949-1957 交通大学 1957-1959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 1959- 上海交通大学。

2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沿革

南洋公学 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广学校》一折,建议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

1896年3月,由清代著名翻译、近代小学教学方法改良的先行者钟天纬开办的三等公学开学。盛宣怀将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捐出的高昌庙经正书院旧屋暂借给钟用作该校校舍。

钟天纬于当日发布启示,先开蒙馆三塾,将来待经费许可,再开设六塾,将学有成效者,送南北洋大学堂。9月得到盛宣怀批准,由电报总局拨助常年经费洋1000元办学。

盛宣怀在上海乘船去江宁府向两江总督刘坤一禀明,拟在上海捐购基地筹款开办新式学堂——南洋公学及银行、铁路、纺织等事宜。10月,盛宣怀向清朝 正式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附奏《请设学堂片》,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拟在上海捐地开办南洋公学,经费由轮电两局捐输,聘请何嗣焜出任总理。

12月得到光绪准允。至此,标志南洋公学正式创立。

因学堂地处南洋(当时称江、浙、闽、广等地为南洋),参考西方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故定名为南洋公学。 1897年3月6日,借上海徐家汇民房一所作校址,“南洋公学”正式开学;4月,委任何嗣焜为南洋公学总理(即校长)。

初建时以培养高端法政人才为办学目标,先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继设铁路班、特班、政治班、译书院、东文学堂等,体制完备,规划宏远,创开了我国近代教育的新风气。1905年,学校改隶商部,改校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始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目标。

1906年秋,学校工科之始——铁路工程班成立。1907年改隶邮传部,易校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0月,学校设立的第一个工程专科,即学制3年的铁路专科正式成立。

1908年夏,增设电机专科,为中国高等学校最早设立之电机系科。1909年,航海专科成立,且于1911年改为商船学校。

1910年,建立电机实验室。同年秋,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 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此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

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此时期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1912年秋,学校归交通部直辖,改校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学校虽几度更名,但坚持培养交通实业专才的宗旨不变。1918年3月,学校又增设铁路管理科。

1919年7月,侯绍裘成立南洋义务学校。 交通大学 1920年12月14日,交通总长叶恭绰以“交通要政极需专材”为由,提交国务会议议决,将北京邮电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及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称“交通大学”。

1922年4月8日,叶恭绰校长电示“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学正式分为两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

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期仍设置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

学校在此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7年,北伐胜利,北洋 垮台,南京 成立。

国民 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

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1928年2月,国民 任命蔡元培为1927年9月7日改名为“第一交通大学”的校长。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 改组,增设铁道部。

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

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这样就把“部(铁道部)、路(铁路)、校(交大)联成一贯”,形成“部校合作”体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师生均得安心教读,勤求学业,蔚成良善校风”。

这一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

这一时期学校发展迅速,特色明显,成绩显著,影响深远,广大校友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部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

此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创办电讯研究所。

学校规模扩大,教学设施、条例逐步完善。 国立交通大学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 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广大师生投入到。

3求上海交大的校史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她的历史如一面镜子,反映出近代高等教育迂回发展的历程。

1896年,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隶属招商、电报两具。公学设立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怀任督办。

1899年,公学先后设立译书院、东文学堂,培养议员。译书院后来发展为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商务印书馆。

1904年改隶商部,翌年改名为商部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学校改隶邮传部,易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民国成立后,学校改隶交通部,并易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18年,学校增设铁路管理科。

至此,一所由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工科大学终于屹立在浦江之滨。 1920年12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

1921年8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不久,南洋大学、唐山大学和京校分别改名为第一、二、三交通大学。

1928年11月,三所交大合并成铁道部交通大学。至30年代中期,交大被誉为“东方的MIT”。

1938年8月,学校改由教育部直辖,定名国立交通大学。1940年在重庆九龙坡设立分校,后分校改为总校,并于1942年成立国立交通大学本部。

1943年创办电信研究所,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46年5月,学校迁回上海。

1949年6月,人民 接管交大,开始了交大历史新的一页。此后经历了院系调整和西迁,于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1896-1904 南洋公学 1905-1906 商部高等实业学堂 1906-1911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1911-1912 南洋大学堂 1912-1921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 1921-1922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1922-1927 交通部南洋大学 1927-1928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8-1942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42-1946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1946-1949 国立交通大学 1949-1957 交通大学 1957-1959 交通大学上海部分 1959- 上海交通大学。

4请教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听说被分成很多学校,有点惨

50年代初,当时的 参照苏联专业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拆分。交通大学由具有相当规模的

理、工、管的多学科大学被拆分成单一的工科大学。大量院系调出。其中理学院中的数学

、物理、化学学科被调到复旦大学;化学还支援成立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全部被并入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财务等系并入复旦大学和华东

师范大学,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财金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纺织系分离出去成立了中

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水利系由严恺带去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航空

工程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工程学院(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中的电子部分调入南京工

学院(现东南大学),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机电中还支持成立了哈尔滨工

业大学。此外还分出去支援了西北工业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许多学校。交通大学只是从

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同济大学支援得到加强外,其余并入的实力都

不强。可以说交通大学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楼主 2005-01-29 11:00:02

aadvarka(aadvarka)

级别:白银长老

发帖:1083

积分:1116

来自:

注册:2002-01-06

:0 :0 交通大学在49年建国后到文革结束前的历史,就是被严重削弱的历史:

52年的院系调整,交通大学已经遭受了第一次严重打击,以下学科:

理科——数理化(复旦)

工科——土木(同济)、化工(现华东理工)、纺织(现东华大学)、航空(现西工大)、水利(现河海)

管理——会计、财务(上财)

几乎全部损失。

工科——机电遭受重大损失(成电、哈工)。

55-57年分成上海、西安两校更不用说了,其实双方分的已经是一个52年剩下来的家当。

还要补充上海交通大学在59年之后的再度被支解的历史:

59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内为中科大招生办学。60年代,交大被国防科委接管,上海市从交大抽出专业成上海科技大学(后并入上海大学,合并组建新上海大学里质量最好的部分是原科大、工大),又抽出交大民宴路分部建上海工学院(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总设计师的王希季等就因此离开交大支援他校。71年上海交通大学的机车车辆系分出组建上海铁道学院,迁南昌成立华东交通大学(当时上海铁道学院迁南昌的条件就是在南昌恢复交通大学的名称)。78年未迁完的上海部分恢复成立上海铁道学院,2000年铁道学院(大学)并入同济。

原上海市市长、市委副 书记,现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上海交大 211 工程中预审中就指出“复旦是院校调整的最 大受益者,而交大则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者:corsairbaby 提交日期:2006-2-3 14:20:00

  夜会“神秘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01-27 08:43:07

  

  

  

  

  

   2003年2月26日,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汉芯一号”高端DSP数字信号微处理芯片发布会

   “汉芯一号”造假传闻调查之二

   本报记者 杨琳桦 姚峰 李晓艳

   上海、北京报道

   “通过两个公司来进行流片和封装不符常理。”该举报人说。华虹NEC一位资深人士也说:“通常只在一家公司进行流片或封装,不会分别进行。”

   24日深夜11时,喧嚣的上海人民广场已清冷寂寥。在一辆停着的白色轿车中,一位身穿浅色羽绒衣、微胖的年轻人对记者示意:“我就是你要找的举报人。”

   他说,经过一天考虑后,他希望与记者“见一面”———这是他第一次面对媒体。

   “我们十分担心安全。”每隔20分钟,举报人就驾驶白色车往前行驶一段。

   在车内将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举报人更为详细地透露了他认为“汉芯一号”发明人“陈进是如何造假的”。

   “我手中有一系列的光盘证据。”该举报人宣称,“这些光盘有陈进详细的造假过程,包括技术造假内容、实物照片以及一些违法的资金帐面凭据。”

   但是,他最终出示给记者的只是“第一份证据”。

   第一份证据:ENSOC公司的流片服务?

   “陈进一直只说‘汉芯一号’是通过中芯国际走的流片,通过威宇走的封装。”该举报人说:“我有证据证明他说的不符事实。”

   该举报人称,陈进以“汉芯一号”是由美国ENSOC公司(Ensoc TechnologiesLtd)流片的名义,就此向上海交大申请了流片费用30万人民币,交大各级领导审批后,最后这笔钱进入了美国ENSOC账户。

   “这是一个‘皮包’公司,没有任何主业。”举报人说,“美国Ensoc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陈进弟弟的妻子,陈进实际通过中芯国际走流片、威宇和安靠走封装,但另外又以上述工程名义向这个‘皮包’公司汇款,以中饱私囊。

   举报人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03年3月5日,由美国Ensoc公司以“负责汉芯Edsp21600(即“汉芯一号”)样片的测试、封装及开发系统”名义,出示给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前身)35,080美金的到帐收据(Invoice)的复印件。

   “这是我给媒体的第一份书面证据。”举报人说。

   在这份收据单上,同时附有中英文的2002年11月5日签订的《美国ENSOCTechnologies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汉芯流片和检测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复印件。协议上甲方“美国ENSOC Technologies公司”与乙方“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的法人代表人签名分别为ENSOC公司总裁RobinCPLiu和陈进,并有“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的盖章。

   举报人同时出示了一张由“东方科学仪器上海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出的发票。该发票显示,商品规格为计算机部件;外币金额:354293万美金;汇率:82849,数量:2;单价:14684382万人民币;人民币金额29368764万元。“东方科学仪器上海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专门负责‘换汇’的公司。”据该举报人说。

   “通过两个公司来进行流片和封装不符常理。”该举报人说。

   华虹NEC一位资深人士也说:“一个芯片产品通常只在一家公司进行流片或封装,不会分别进行。”

   但是,他们说的只是“通常”———汉芯一号到底有没有在美国ENSOC走流片?如果有的话,最后的成品现在何处?

   该《合作协议》称,ENSOC公司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创办的企业,其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以及SOC(系统单晶片)设计技术方面具备雄厚实力。

   台湾著名芯片企业凹凸科技中国区一专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把芯片布局的原理图交给流片服务公司,流片公司把单晶硅柱体切割成很薄的片,布上金属丝,按照设计原理图用激光刻制,这个过程叫做“走流片”。

   他介绍,芯片设计和开发的最核心是原理图设计,流片环节目前一般都是外包给专业的流片公司,流片公司有标准化工艺。“能否判定造假,核心不在于流片公司,而在于原理设计图的来源”。

   根据《合同协议》,它签订于2002年11月5日,而在2003年的2月26日,“汉芯一号”新闻发布会在上海锦江小礼堂隆重举行。如此推算,从ENSOC签订合同流片,到汉芯一号正式发布,中间最多相隔113天。

   对此上述专业技术人员表示,113天相对比较短,但是如果以最快的速度,一台机器专门处理一个芯片还是可以完成走流片过程的。

   “不过,用激光刻制原理图耗时长,一般会出现bug,需要不断调试调配。”该技术人员介绍,他所在公司的流片过程通常需要走三个版,一般需要180天左右的时间,“没有一个公司会直接把第一版拿出来发布的。”

   因此,他估计113天最多可以按照原理图刻制两个版,要判断陈进是否造假,需要检测最后陈进收到的ENSOC公司完成流片的产品。

   由于该份合同并没有留下公司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因此,截止发稿前,记者无法联系到美国

   Ensoc公司,核实其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身份。

   与此同时,事件另一方———陈进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大芯片与小芯片

   至此,问题的焦点重新移回到“汉芯一号”的原理图设计上。

   该举报人当晚叙述了他判断的“陈进造假”事件流程:“首先,因为有Motorola公司的工作经验,陈进通过各种途径从美国Motorola公司窃取了dsp‘56800E’CORE(核)的源代码。”

   “就此事实,陈进曾亲口和我们说过。”该举报人称。

   “其次,2002年下半年,陈进将其设计图纸通过中芯国际公司进行流片。”举报人称经此流片后获得的样品为———“大芯片”。

   “因为该‘大芯片’只有dsp56800E的CORE,没有调试接口的IP模块,因此,陈进实际上已知‘大芯片’无法使用和量产,也无法通过鉴定专家组的检测。”举报人说:“期间,陈进开始计划购买MOTO-freescale的‘56858芯片’。”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个dsp芯片只有CORE,而没有调试接口的IP模块,相当于一个电脑只有主机,没有键盘、鼠标和相关内贯程序,因此不能进行“交互”,也无法正常使用。

   “再次,2002年8月,陈进通过EMS航空快递从美国的飞思卡尔公司(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2004年2月更名为飞思卡尔)购买了10片MOTO-freescale的‘56858芯片’。”

   举报人说,陈进自己把‘MOTO’的相关字样进行了磨除。但因为划痕过于明显,陈进雇佣民工化了两天时间将芯片表面磨成光滑。然后,陈进通过安靠(AMKOR)公司将其加上‘汉芯’的标识———经过这些流程获得最后获得的产品,被举报人称为‘小芯片’。”

   “我看见了民工的打磨过程。”他说。

   举报人进而声称,另有一尚留在汉芯团队的人士A曾看见送快递的人将一份EMS交给陈进,而此前几天,陈进已布置A等人员购买相关的打磨工具和雇佣民工等事宜。“他看见并参与了这些过程。”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鉴定专家组的检测。”举报人说,“但我不知道这个检测过程是如何完成,因为在检测时,陈进用的是通过中芯国际流片后的‘大芯片’。”

   举报人自称,在检测前几个小时,他都在场,看到陈进拿出的是“大芯片”,但在随后的检测过程中,他离开了现场。

   “事实上,因为大小芯片的商标和规格都不一样,之前,我看到陈进曾在内部出示两个芯片时,心里一直就有所疑惑。”该举报人说。

   此前,陈进的公开说法是———“汉芯一号”是通过中芯国际走的流片,而通过威宇走封装,并未提及其它公司。

   “但是,实际上负责‘汉芯一号’封装的有两家公司———威宇与安靠。”举报人称,“威宇将通过中芯国际流片获得的‘大芯片’进行封装打上‘汉芯一号’的标识,而安靠(AMKOR)则负责将陈进和民工打磨过的芯片加上汉芯标识。”

   他同时称,在2003年2月26日,陈进邀请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及同行在上海锦江小礼堂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演示的“汉芯一号”,用的则是“小芯片”。

   “新闻发布会有公开的照片资料,可以查证。”该举报人说。

   沉默的专家与量产之迷

   那么,鉴定专家组成员是如何完成对“汉芯一号”的“大芯片”的鉴定的?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相关专家都选择了沉默。

   交大微电子学院主页介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领衔的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月25日早上,记者拨通了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王阳元的手机,一位自称其助手的女士告知:“因为身体不好,王阳元全家正在三亚休假,估计2月13日学校开学也不一定能回到北京。”

   浙江大学教授严晓浪为鉴定专家组的另一重要成员,他身兼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专家组组长等数职。

   记者两次拨通严晓浪的手机。他都表示:正有事,不方便说话,随后便挂断了手机。截止发稿前,记者也未获得鉴定专家组另两个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和工程院院士许居衍的电子邮件回复。

   这样,是否量产则成了一种侧面推断汉芯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能方式。

   对于陈进曾公开表示“汉芯一号”已获得150万片的国际订单,举报人发问:“如果这150万国际订单是真实的,陈进是否能向公众公出这些订单的发放方,以及‘汉芯一号’的出货单、发票等凭据?”

   但截止发稿前,陈进一直处于沉默状态———24日中午到晚上9时,记者一直在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的所在地浩然高科技大厦7楼试图守侯,但未见其人。同时,陈进的手机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徐熙娣。

汪小菲还点燃了前姑姑s (徐熙娣)和其丈夫许雅钧(音译)的战火。 从帖子中可以看出,汪小菲与日丘比特之箭的加持,和汪小菲只见过4面,就答应求婚。21年未见,一通电话,便和具俊晔走入婚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96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