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孝庄太后只喜欢蒙古女人,身为蒙古族的她,自然会多多提拔那些跟她有血缘的。然后之前的董鄂妃曾嫁给清朝的哪位将军﹙清史上并未记载他是哪位将军﹚自然她不受待见,而且董鄂妃是汉军旗下三旗,地位微贱,这也是一大原因。
进宫后的董鄂妃非常小心,对待每一个嫔妃都如亲姐妹,并且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但因董鄂妃太受顺治恩宠,所以孝庄太后并不喜欢。
扩展资料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参考资料:
很多影视剧中都能够看出孝庄对董鄂妃非常不满,主要是孝庄的侄女是顺治帝的皇后,皇后与董鄂妃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孝庄和董鄂妃在历史上,也许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不好。历代皇帝身边都有着许多美人,皇帝的爱情也是比较脆弱的,但令人感动的是顺治帝与董鄂妃之间的深刻感情,这是史书都已经认可的一件事情,由此可见,董鄂妃在后宫中的受宠程度。
董鄂妃在后宫中算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女子,17岁入宫,晋升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就得以封为贤妃,甚至封为皇贵妃。封妃的诏书上有着太后的旨意,说明孝庄是认可董鄂妃的,也许孝庄并不想和自己的儿子为难,就给了董鄂妃的名分。在顺治帝写的书中也记录过孝庄太后与董鄂妃之间的关系,在孝庄生病的时候,董鄂妃尽心尽力的服侍皇太后,尽了自己的孝道。
孝庄太后在顺治帝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了儿子,也稳固了蒙古与朝堂上的局势,皇上与皇后之间是政治婚姻。董鄂妃进宫之后,皇上给了她独一无二的恩宠,自然与皇后之间没有什么感情,也让不少人揣测孝庄太后对自己这个儿媳非常不满。根据史料记载,孝庄和董鄂妃之间并没有什么利益纠纷,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矛盾,至少表面看上去是这样。
从顺治帝的描述中,董鄂妃是一个非常贤良淑德的女子,也并不在乎位分的高低,与皇后之间的相处也比较和谐。这段描述也许有一定的美化作用,但也可以说明后宫的生活还是比较平静的,并没有发生非常激烈的矛盾。从各个方面的考虑,董鄂妃的身体比较虚弱,并不会对皇后的位置造成什么影响,而且对孝庄太后也尽了孝心,并没有什么产生冲突的地方,婆媳关系应该不算差。
多尔衮死后两月即遭到毁墓鞭尸的惩罚,实际上并不是孝庄做的,而是顺治皇帝做的,看过电视剧的人可能认为孝庄和多尔衮互相爱慕,彼此感情极深,其实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这样。并不是孝庄如何痛恨多尔衮,而是顺治帝对他一直以来的厌恶与憎恨。
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孝庄与多尔衮的传言让顺治颜面尽失,二是多尔衮任摄政王期间,不把顺治放在眼里,架空顺治的权力。
正直壮年的皇太极暴毙之后,当时的多尔衮在皇子中出类拔萃,以军功升到亲王爵位,而且功劳远在诸王之上,却遭到豪格和代善的制衡,只得将皇位让给六岁的福临,由他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很快,就传出了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1644年5月,清军挥师南下,击败李自成,定鼎燕京,祭祀天坛,宣告成为中原新一位主人。入关之后,多尔衮在大清皇族之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无人可挡,不过他并没有称帝取代顺治,而是继续当摄政王。
多尔衮虽然没有称帝,但是其作风完全就是皇帝的做派,甚至连皇帝的玉玺也搬到自己的府中。他先后强迫顺治封其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当时的百姓都在纷纷议论,多尔衮王府的豪华奢侈已经超过了皇宫。
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顺治帝对多尔衮的厌恶越来越深,只是暂时只能忍在心中。多尔衮死后不久,顺治先是追封其为“清成宗”,后则立马削爵位,剖尸,挫骨扬灰,将自己压抑多年的积怨终于发泄出来。
请问,孝庄太后为什么要阻止?
本来,皇帝的位子和福临没什么事,可是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蹊跷,你说是命理也好,时运也好,反正,这皇帝的位子他就砸在无关人士的头上了,就是这样简单。
1福临当皇帝是满清政治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皇太极死的很突然,满清的政治制度在受到汉文化熏陶的时候,却还没有开花结果,所以,到皇太极死的时候,满清的政治制度还是个半吊子工程,就关于继承人这一条,是满不满,汉不汉。若是按照汉族制度,该立皇太极的嫡长子豪格为帝,若是按照满清八旗推举制度,多尔衮又比豪格更合适,若是两方打架来解决,那么必然遭到死去的努尔哈赤唾骂:老子们打江山到这个程度不容易,你两叔侄打架把大清又毁了,狗儿孙。
多尔衮还是准确的把握了形势,打起来终究不好,那就妥协一步,把皇太极的小子福临推出来当皇帝,大家都别不满意了。
所以,还在满地耍的福临坐上了大宝。清朝的第一个儿皇帝开始了。
福临的登基,只是政治妥协的结果,但是这个位子并不好坐。因为实际的权力是掌握在多尔衮和豪格手里的。多尔衮干掉豪格之后,将自己一封再封,最后成了皇父摄政王,除了不叫皇帝之外,其他跟皇帝的待遇一样。你想想,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福临这个名义上的皇帝日子会好过么?
2孝庄太后在夹缝中的生存。
皇太极死后,孝庄太后与福临母子算是孤儿寡母了,满清从原始部落蜕变为封建王朝,主要还是吸收了汉文化的成果。如果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有私情,那么按照满清的规矩,他可以明媒正娶孝庄为老婆,如果按照汉族规矩,小叔子娶了嫂子为妻,岂不是天大的笑话。问题是,多尔衮并没有娶孝庄太后,至于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可能只有福临知道。
因为:多尔衮为什么要推举福临为帝?皇太极还有其他的儿子啊,这就不简单了。所以,我们只能肯定,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之间一定有过沟通和交流,立福临,是不是孝庄以委身与多尔衮为条件,只有当事人知晓。但是仔细一想,即或是多尔衮对孝庄有意,按照满清的规矩,他完全可以明媒正娶自己的嫂子,又何必遮遮掩掩呢?
总之一句话,历史上的悬案太后下嫁不管真假与否,都说明一个问题,孝庄和福临母子在多尔衮权势滔天的霸权之下,日子都不好过,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
3福临的成长受到来自于政治的摧残
孝庄与福临母子的关系一直不好,这是历史史实。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虽然福临亲政后是为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的内心世界并不喜欢皇帝这个位子,甚至曾有出家当和尚的念头。为什么他会这样,一方面来自于多尔衮的权势压榨。多尔衮在的那些年代,与其说福临是皇帝,还不如说是关在笼子里的狗,多尔衮想给点吃的就给,不想给就不给,要是不顺从,很可能还要受到威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福临,对多尔衮怎能有好感?另一方面,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福临,对于母亲与多尔衮之间是否存在政治交易或者其他交易,福临很可能知晓,而他对孝庄的忍辱负重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导致母子关系恶化。而福临却只能将这些气都洒在死去的多尔衮身上了。
多尔衮占了权势,也没有娶孝庄,对孝庄和福临母子只有威胁,加上以上的几点,福临对死后的多尔衮挫骨扬灰,孝庄为什么要去阻止呢?只怕心里还在笑:这龟儿子总算得到报应了。
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第一位皇帝是他爹顺治皇帝。玄烨的登基可以说是运气很好,据说是因为出过天花有免疫力就被以遗诏的形式册立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24岁的顺治皇帝病逝,8岁的玄烨即位。
康熙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一生还是很有作为的:擒住鳌拜,平定三藩、 、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侵略军、消弭满汉矛盾,更是开创了康乾盛世,凭着自己强大的实力被称为千古一帝。
俗话说,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帝身后应该有四个最重要的女人:祖母孝庄太后,姐姐般的苏麻喇姑,结发妻子赫舍里和给了他家庭温暖的容妃。但是要是说谁是最重要的,我估计还是孝庄太后吧。
在《康熙王朝》中,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是一起离世的,康熙大败噶尔丹之后,回来见到的是冰冷的灵堂,里面放着他最在意的人,伤心绝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他赶走了所有人,自己一个人在灵前默默嗑了瓜子却没有吃,有人问为何没有吃了?我们先去看看康熙和她们的关系,再反问一句,这怎么能吃得下去了?
康熙自幼失去父母,和孝庄太后的感情很深,孝庄太后是他最重要的人。
孝庄太后一生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顺治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6岁,康熙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8岁,都是啥事都不懂的孩子。局势复杂,孝庄太后各种周旋,辅助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做明君。很多野史中还说,孝庄太后当初为了6岁的顺治做皇帝,和多尔衮暧昧不清。
这件事情真假未知,不过孝庄太后和顺治皇帝的关系其实也不太融洽,因为皇后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但是隔代亲,他和孙子康熙皇帝的关系却很好了。
康熙8岁丧服,10岁丧母,说自己“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那么谁照顾他了?当然是祖母孝庄太后了,14岁的康熙能擒住鳌拜,孝庄太后也功不可没,很多事情孝庄太后都是出谋划策的,康熙重情重义也懂感恩,和祖母的感情也一直很好。
康熙和孝庄太后一起外出,遇见路不好走,会亲自扶祖母走,遇见好吃的,一定要送去让祖母尝鲜,不在宫中的时候,一定要给祖母写信让她不要为自己担心。
孝庄太后指派贴身侍女苏麻喇姑照顾康熙,康熙和苏麻喇姑的感情也很好,电视剧中,康熙还很喜欢她,不过被苏麻喇姑拒绝了。
苏麻喇姑是孝庄的贴身侍女,孝庄还是科尔沁贝勒府中**的时候,苏麻喇姑就跟着她了,又一路跟到了盛京和北京城,孝庄太后非常信任她,指派她去照顾年幼的康熙。
苏麻喇姑不单单是照料康熙的生活起居,还“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是康熙的启蒙老师,两个人感情很好,在《康熙王朝》中,康熙、苏麻喇姑和伍次友之间还有感情纠纷。
苏麻喇姑虽然拒绝了做康熙的德妃,但是她在晚年的时候还是承认自己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弟弟康熙了,康熙很喜欢她,也敬重她,还将自己的十二子胤祹交给她照顾。
康熙大败噶尔丹归来,是很想和自己最在意的两个人孝庄太后、苏麻喇姑倾诉自己的喜悦和痛苦的,现在却见到的是灵堂,怎么不让人伤心了?
打败了噶尔丹,换来了大清的安宁,康熙很开心;可是噶尔丹又是他心爱的女儿蓝齐儿的驸马,如今自己杀了她的驸马,留下孤儿寡母,康熙其实也是痛苦的。
康熙有着满腹的心事要和自己的祖母孝庄太后,要和自己的姐姐苏麻喇姑诉说,可是现在却是生死两茫茫,哀莫大于心死,康熙赶走其他人,呆坐灵堂,默默磕着瓜子。
我相信在康熙幼年的时候,孝庄太后和苏麻喇姑肯定给他磕过瓜子,这个时候的康熙应该是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来给她们磕着瓜子,他自己如何吃得下?
换个角度,他要是悠闲地自己嗑着瓜子吃,正常吗?肯定不正常了,正常人都干不出来。
很多人分析说留着瓜子仁是代表康熙仁政,我倒是没看出来,这个时候的康熙因为失去两个很重要的人,内心无比痛苦,嗑着瓜子不吃是很正常的表现,哪里和仁政能扯上关系了?
故事说完了,但是得说一件事情,那就是本文纯粹是分析《康熙王朝》剧情,而实际上的历史和这部剧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有很多地方都不属实。
苏麻喇姑的确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也的确是被孝庄指派去照顾康熙的,苏麻喇姑和康熙的感情的确很深,但是苏麻喇姑和康熙年龄差距很大,他们两个人之间是不可能有爱情纠纷的,他们有的是亲情。
历史上苏麻喇姑和孝庄也不是同时离世,孝庄太后去世的时候康熙是守在身边的,苏麻喇姑在孝庄去世17年后才病逝,不过因为孝庄太后一直没有下葬,两人的灵柩的确是放在一起的。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
董鄂妃,满旗,比顺治晚一年出生,鄂硕之女,祖籍辽宁。顺治十年,即十五岁时为待选秀女,当时嫁给皇太极十一子和硕贝勒博穆博果尔(时十三岁)。三年后,博果尔就死了,不久,董鄂妃奉诏入宫,立为贤妃,不久封为贵妃。至于博果尔为何十六岁就早早夭亡,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各类清史均未提及。
传教士汤若望在他的著作中却写道:“当时顺治皇帝疯狂地爱上了一名军人的妻子,不可抑制。这名军人得知后,十分愤怒,与顺治起了争执,顺治打了他一个耳光。后来,这名军人就死了,军人的妻子进了宫,册封为妃,后又立为贤妃。”显然,这名军人即是博果尔。当时,只有册封皇后时才立诏书,宣布普天同庆并大赦天下,但册封董鄂妃时全用上了这些礼节,可见顺治对董鄂妃的重视与珍爱了。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入宫不久,就产下顺治第四子,和硕荣贝勒,然而,厄运也随之而来。顺治父亲皇太极的五名皇后和妃子都来自蒙古,孝庄也不例外。她为顺治选的第一位皇后是自己的侄女,后来于顺治十年被贬为静妃。不久,孝庄的侄孙女入主东宫,但显然不得顺治欢心。董鄂妃当时地位仅次于皇后,却是满人,这触怒了孝庄。
董鄂妃分娩后不久,孝庄即召董鄂妃去南苑服侍,董鄂妃只得拖着虚弱的身体前去。谁知,又传来了她那不足三百天的孩子夭亡的噩耗,从此一病不起,拖了三年,于顺治十七年病逝。董鄂妃死后,顺治追封其为皇后,出殡后,顺治就接受了剃度。
为顺治剃度的高僧被捆绑着送至孝庄面前,即将被烧死,忽然传来了顺治已蓄发的上谕。顺治被迫重登宝座,却于顺治十八年正月驾崩,死因为天花,距董鄂妃逝世才三个月。
扩展资料:
董鄂妃的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参考资料:-董鄂妃
顺治和董鄂妃的故事董鄂妃不但姿容绝代、才华出众,美而贤,聪慧能文,而且品行清丽脱俗,善解人意。董鄂妃时常陪伴在顺治的身边。
更难得的是,她时常劝说顺治,处理政务要服人心,审判案件要慎重。他们的真挚感情,并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他们情投意合,相得益彰。淑德彰闻,温惠端敬是对董鄂妃最好的评价。
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顺治悲恸欲绝,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顺治追封为董鄂妃为皇后,以示褒崇。
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后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扩展资料:
董鄂氏的早逝,顺治使看破红尘,万念俱灰。他便产生悲观厌世,企望遁入空门,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他曾命高僧茆(máo)溪森为其削发剃度,决心出家。
孝庄皇太后百般劝解,命人急召高僧大觉禅师玉林琇抵京,玉林琇劝阻了顺治帝削发为僧。顺治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
这位身体素质本来就十分羸弱的皇帝更加虚弱,结果,在爱妃董鄂氏死后仅半年就染上天花,不久便死在养心殿,追随著他的爱妃而去了,时年24岁。
参考资料:
史书并未记载顺治帝如何与董鄂妃相识,只记载了她成为顺治帝妃子,并十分得顺治宠爱。
董鄂氏为八旗著姓(满语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清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董鄂氏是满洲正白旗人,她的父亲鄂硕是正白旗的军官,顺治二年以后,鄂硕随军南征,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这使得他的子女自幼受到江南汉族文化的影响和熏染,对孩子们的一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鄂氏天资聪慧,好读史书,精书法,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温柔而善解人意的娴静气质美,而且悟性极高。董鄂氏的才学在当时入关之初的满洲世家女中,可谓是寥若晨星,已经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又焉能寻觅到知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扩展资料:
董鄂妃的身后殊荣: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参考资料:-董鄂妃
顺治为什么喜欢董鄂妃因为顺治和董鄂妃之间有爱情啊。顺治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天子,相貌堂堂,喜欢汉文化,举手投足之间温文尔雅,董鄂妃喜好读史书,擅长书法,因此,董鄂氏像汉女一样温文尔雅,有股知性美,俩人互相吸引,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所以顺治喜欢董鄂妃。
说到皇帝对女人的宠爱,一般人就会想到这女人定是美若天仙,而在野史笔记的描述中,董鄂氏也确实是美丽动人。只是,董鄂氏究竟长得什么样,已不得而知,但考虑到旗人家的女孩,都得先参加选秀,落选后才能嫁人,那么,顺治和董鄂氏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选秀中。
而董鄂氏的落选,说明她的相貌并不是特别出众,毕竟那时的顺治还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天子,与其他年轻的满洲贵族一样,美色才是他对异性关注的重点。当然,人都会变,比如顺治。作为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身在北京的顺治,慢慢对汉文化产生了兴趣,开始学汉语,读汉学的经史子集。
书读多了,也就慢慢有了精神上的追求,顺治对他身边那些满蒙出身、又不读书的女人,也就愈发看不上眼。尤其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女人虽然已美艳著称,但在顺治眼中,她自私、善妒又爱慕虚荣,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而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是孝庄的亲侄女,但眼见着顺治心意已决,而这个侄女也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孝庄最终同意废后。只是,孝庄给顺治选的第二个皇后,是她的侄孙女,又是一个从来不读书的女人,顺治的失望也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这一切根源在孝庄。大草原出身的孝庄对汉文化并无好感,对顺治读各种经典本就是反对的,在此影响下,能入孝庄法眼的女人,大体上是什么样子,大家也就能想象的到了。也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渴望红颜知己的顺治,在命妇更番入侍后妃时,偶然撞见了董鄂氏。
具体情节虽已不得而知,但董鄂氏从小就随父亲驻在苏杭一带,还喜好读史书,擅长书法,因此,董鄂氏像汉女一样温文尔雅,这股知性美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顺治。而读过书的顺治,谈吐必定不凡,很可能也一下子吸引住了董鄂氏。
毕竟据汤若望记载,董鄂氏的丈夫是个武夫,夫妻之间怕是没什么共同语言,而读过书的董鄂氏也会有精神上的追求。所以,两个渴望知己的人擦出了火花,精神上的追求,让两人成为了情投意合的有情人。而董鄂氏入宫后,也没让顺治失望,她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成为顺治最好的精神慰藉,顺治对董鄂氏也就愈发的宠爱。
不过,天不遂人愿,这段感情最终以董鄂氏早逝、顺治得天花而死告终,成为让后人扼腕的爱情故事。
扩展资料: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
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参考资料:
你说的三种都不是,是因为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扩展资料:
《清史稿·后妃传》对董鄂妃有如下记述:“董鄂氏,内大臣鄂硕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宠冠三宫,十三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颁赦。孝献端敬皇后(1638年-1660年),人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
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封贤妃,十二月晋封为皇贵妃。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干宫,年仅22岁。死后追封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参考资料:
顺治帝独宠董鄂妃的一个原因,肯定就是因为爱情,如果两个人不是真心相爱的话,顺治帝又怎么敢违抗孝庄皇后的命令。因为董鄂妃,顺治帝做了太多出格的事情,可以说董鄂妃虽然不是皇后,但地位更甚皇后。
顺治帝之所以如此喜欢董鄂妃,是因为他们两个在第一次相见的时候,顺治帝就已经爱上了董鄂妃,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一见钟情。虽然董鄂妃的身份不是那么尊贵,但是顺治帝并不计较,他给了董鄂妃皇后的规格。即便这一点孝庄皇后,看了非常不高兴,但是顺治帝还是照样做了。
众所周知孝庄皇后是一个比较厉害的角色,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由孝庄皇后说了算,顺治帝根本没有多少权力,但是依然给了董鄂妃最大的纳娶排场。从这一点上我们足以看出他们俩之前的爱情。很可能还有一点是因为顺治帝年轻气盛,有点反叛的意思在里面。所以他要忤逆孝庄皇后的意思,喜欢董鄂妃。综上所述,我觉得顺治帝之所以如此宠爱董鄂妃,是因为爱情的原因,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顺治帝根本不敢去违抗孝庄皇后的命令。要知道孝庄皇后非常不满董鄂妃的身份,因为她虽然不是皇后,却有着皇后的规格。在这一点上,后宫是非常忌讳的,因此董鄂妃才会如此早逝,顺治帝也是因为董鄂妃的离去,才在董鄂妃离去了三个月后死亡,这就是爱情吧。
顺治有多爱董鄂妃?越详细越好!!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
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顺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十分欣喜,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
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
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22岁。
扩展资料:
顺治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后降为侧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
帝王虽然后宫佳丽无数,但是真正让顺治视为红颜知己还是董鄂氏,顺治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董鄂氏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
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还未说完便亡,顺治帝仍以皇后礼葬。
董鄂氏去世后,顺治为其辍朝四个月,按照礼制,皇贵妃去世辍朝时间也仅仅是五天,为皇贵妃去世而这样的辍朝时间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无法被超越的。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
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
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为了彰显孝献皇后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顺治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孝献皇后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孝献皇后语录》。
顺治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以大量的追悼孝献皇后董鄂氏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言,内容十分丰富。
顺治对董鄂氏的丧礼大操大办也明知违背她的意愿,但他无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对董鄂氏生前没有晋升皇后的深深遗憾和怀念
在孝献皇后董鄂氏薨逝后仅半年,顺治帝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当时正直元旦,无论宫中与民间都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就在这时皇帝病重的消息从宫中传出。
在钦定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口述遗诏后,顺治皇帝于正月初七日半夜崩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
清康熙二年,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起与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合葬于清东陵中的孝陵。
在清东陵中顺治的地宫是惟一没有被盗过的,她与他在身后的确得到了长久的宁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