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了,乾隆的一生是幸运的,由于清朝前几位皇帝有打江山的,有励精图治的,乾隆得以坐享荣华富贵。
乾隆继位即亲政,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统治中国63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实权久的皇帝,同时乾隆还是位高寿的皇帝一生没有大病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形式最高权力却长达六十三年多,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就是这样聪明的一位皇帝却选了一个资质平庸的皇子“永琰”作为太子,这是为什么呢?关于接班人的选择,乾隆曾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但是永琏早夭折,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都曾是乾隆考察的对象,可惜都去世太早。
乾隆共生育了十七位皇子,实际上可选余地并不多,由于乾隆太能活了,好多儿子都被他熬死了,实际上乾隆秘立储君之时已经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那时候依然建在的皇子仅有七位。
截止到1773年,乾隆秘密立储时,当时乾隆自己都郁闷了。一共17个儿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现在人们通过影视剧知道乾隆时期最受宠的大臣是大贪官和珅,升职像坐飞机一样,其实不然,在乾隆年最受宠的是富察氏,乾隆原配富察皇后,她的弟弟傅恒的升职更像坐火箭一样,其速度和成就都略胜和珅一筹,傅恒兄弟傅清、傅宁,他儿子福康安、福长安、福隆安,孙子丰绅济伦,都是位极人臣,所以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自然被乾隆立为了皇太子,如果能长大继承皇位板上钉钉的事,悲剧的是永琏9岁死了,永琮2岁也死了。
乾隆一共有17个皇子,除了原配皇后2个幼殇,还有很多都早夭,颙琰是在177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的,此时活着的皇子仅有7人,分别是4子永珹、6子永瑢、8子永璇、11子永瑆、12子永璂、15子永琰、17子永璘。其中4子永珹过继给了履亲王胤裪,6子永瑢过继给了慎郡王允禧、2人失去了承继资格,12子永璂是废皇后那拉生的,受乾隆厌弃没机会,17子永璘是颙琰亲弟弟,暂时排除在外,所以颙琰的竞争对手仅剩8子永璇和11子永瑆。在朝臣的鼓噪下,乾隆有过三次立储的经历,但由于命运多舛,天不延年,都呜呼哀哉了。乾隆与原配富察氏感情极深,乾隆初定继承者为永琏(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二子)为太子,不曾想永琏病逝于风寒,再立永琮(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七子)为太子,永琮在两岁时夭折于水痘。后来,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才华出众、礼仪有加、知识丰富、涉猎广泛、懂得孝道,曾经在圆明园大火中救过自己,可惜乾隆刚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进一步,再立太子),不到一年,年仅25岁的永琪也死掉了。
嘉庆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作为皇帝,嘉庆皇帝十分平庸。嘉庆上位初期,大权仍在太上皇乾隆手中,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死后,嘉庆才开始亲政。
乾隆帝
乾隆是一个实干派,圆满完成了“给我六十年,还你们一个国弱民疲的大清”的艰巨任务,将他之前几位皇帝尤其是其父雍正积攒下的国力耗空,还透支了不少,所以嘉庆接手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乱局,国家已呈衰落之势。
如果嘉庆是一个英主,那还可能搞一个中兴局面,但是他的资质比他爹还要差的多,清朝越加衰落。
嘉庆帝会打大旗,他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顿内政,先诛杀和珅,罢黜和珅死党,然后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广开言路,又表示要节俭,还下诏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据实陈报,不得欺瞒。
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嘉庆皇帝也就喊喊口号而已,对内政的整顿极其有限,根本无法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治国失败的集中体现就是国内农民起义不断,从嘉庆元年(1796年)起,川楚陕边境地区爆发了白莲教起义,随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一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才被扑灭,清朝元气大伤。
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一部分天理教徒甚至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据说有一根箭至今还插在故宫的牌匾上。可惜嘉庆命大,天理教起义最后还是被镇压。活到乾隆晚年退位(1795年)时的只有四个,也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以及嘉庆,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四位。
永璇和永瑆同母,生母都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金佳氏出身卑微,最开始是内务府的包衣(奴仆),后来才被赐姓金佳氏。金佳氏虽然生了四个皇子(还有四子和九子),但她生前只封到贵妃,地位不是非常尊崇,只是一位普通的妃子。而永琰和永璘同母,他们的母亲是令懿皇贵妃魏佳氏,魏佳氏出身汉军正黄旗,生前已是皇贵妃,地位要比金佳氏高贵的多。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母亲地位的低下无疑成为永璇和永瑆极大的劣势。而且永璇还有致命的缺陷——脚有残疾,根本不符合乾隆的要求,所以他压根没有即位的可能,后来也放开了,尽情声色,时人评价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但可能是心态好,这家伙竟然活了八十七岁,是清朝最长寿的亲王。
而永瑆呢,完全是个文化人,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天赋不错再加上条件好,在楷书、行书、草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永瑆这个形象实在太容易让人想起宋徽宗这类人物了,而且他骑射之术很菜,更加不符合乾隆的要求。
剩下嘉庆和永璘相比,首先永琰比永璘大,两人又是同母,在母亲地位相同的情况下,年龄无疑是一大优势。而永璘作为幼子,很受乾隆宠爱,由此养成骄纵蛮横的性格,整天四处游荡、惹是生非。这自然让他在乾隆心目中减了分,乾隆虽然依旧宠着他,但已经暗下决心不选他作接班人了。
嘉庆帝
剩下一个嘉庆,实在是四人中表现中最好的一位,他在做皇子时才学颇为出众,也没残疾啥的,骑射也算精通,对乾隆非常恭敬,虽然乾隆看得出来他没什么主见,奈何没有选择了,最后只能选择了嘉庆作为接班人。
他们作为一个太平帝王,心中有继承人的标准也多是“德”大于“勇”,对于有能力的人,他们未必看重,而对于有德行的人,哪怕是装出的德行,他们都非常看重。
这就是清朝皇帝立储的考量标准之一。当然,永琰平庸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非常勤快,勤奋好学。永琰时常讨乾隆欢心,尤其在关东祭祖的事情上,虽然关东是清朝龙兴之地,但比较荒凉,皇子大多不愿意去,永琰不仅前往祭祖,而且极为虔诚,深得乾隆之心。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乾隆在圆明园勤政殿宣布立永琰为皇太子。
刷小聪明的不要,不好学的不要,不懂政治的不要,不听话的不要,没德行的不要。
最后剩下的,一定是在各个方面都具备又不突出的,抑或说能力都比较平庸的。
严格来说,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矛盾体,宋徽宗一开始也不是一个十分放纵自己的坏蛋,刚即位时,他也有治国理想,渴望国家富强,虽然他骨子里喜欢风雅,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如果稍微有一些约束和引导,他也不至于发展到后来丧心病狂的地步。
那么,是什么因素和条件将宋徽宗逐步引上祸国殃民,自私自利的道路上呢
史载,赵佶初登皇位的时候,对自己的欲望和兴趣爱好是有一定自控意识的。史书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几位近臣谈论皇宫生活时说,仁宗皇帝在位的时候,曾做了一把龙椅,仁宗看到龙椅后对身边人说,这雕龙画凤的龙椅太奢华了。一向倡导节俭的宋仁宗为了防止形成奢华之风,竟把这把漂亮的椅子送到大相国寺闲置起来,并没有享用。
徽宗接着又说父皇神宗,曾想搭建一个观赏风景的高台,负责的官员找人核算后说,建这个高台要花很多钱,神宗皇帝听后觉得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不能花这么多钱建造这座高台,所以从此后,神宗彻底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蔡京等人听徽宗说完这些话后,如果能顺着徽宗的说法,进一步引导徽宗学习祖辈的励志理想,没准儿徽宗就不会变得那么坏。可蔡京恰好相反,他赶忙向徽宗报告说,陛下,现在咱们国库里至少有五千万两白银,国家是很富强的。
这时北宋经过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变法,用很多垄断手段把民间的大量财富汇聚到国库,国库的财富确实很多。
蔡京接着忽悠说,国库中积蓄这么多财富是以往任何时代和王朝都没有过的,所以,皇帝您不能像以往那些皇帝那样简单,您的所有用度只有与现在国家的财富规模相匹配才行,否则怎能体现大宋的威仪和陛下您的成就呢
宋徽宗听了蔡京的话觉得特别顺耳,也觉得特别有道理,就这样,他头脑中仅有的一点上进心理彻底被蔡京等奸臣消灭。
接着宋徽宗又向蔡京等询问说,现在皇宫中有一些比黄金还珍贵的玉碗、玉盘等饮食器具,我很想在举行国宴的时候,拿出来和大家一起享用,不知道这会不会显得太奢华
蔡京赶忙又现身说法将徽宗继续向前推,他说我几年前出使辽国时,当时辽国的皇帝曾经拿出一个玉盘向我们炫耀说,那是石敬瑭进献给辽国的唐代皇宫用具,并询问宋朝使臣说,像这么好的玉盘你们宋朝没有吧
蔡京对徽宗说,其实您的这些玉盘玉碗要比那辽国皇帝用的好多了。他又进一步怂恿说,陛下您现在的时代正是风调雨顺,国家富强的太平盛世,您正应该用这些东西来彰显盛世风采。
其实,当时的北宋远未达到太平盛世的局面,但是蔡京等一批徽宗信任的人,纷纷用这种太平盛世的假象迷惑宋徽宗,勾引他骨子里的贪念。这种所谓太平盛世皇帝不享用奢华生活,就不足以体现国家的富强、繁荣与和谐的理论,深得徽宗的欢心。
从此以后,他对这种理论深信不疑,很自然地放纵起来,进入自欺欺人的迷局中,一发不可收拾。蔡京等奸臣还对朝中一切崇尚节俭的人进行打击和排挤,因为他们认为节俭是一种特别愚蠢过时的想法。
不光蔡京努力迷惑宋徽宗,还有很多徽宗的近臣也用不同方式忽悠徽宗。史料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皇帝对身边的大太监梁师成说,多亏有先帝等祖辈的勤劳和励精图治,我们今天才能过上这种太平盛世的日子。要在以前,我是不敢这样享受生活的,我也希望能励精图治,发展国家,但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四海太平的盛世,所以,我作为皇帝才敢像现在这样和大家一起欢乐。
梁师成听完徽宗的话,赶忙拍马屁说,您这和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异曲同工呀。只有圣人才能够在天下人都富裕欢乐了,自己才开始欢乐,您能做到这样,真是当今的圣人啊!
可见,宋徽宗的蜕变和他身边这些奸臣的怂恿和迷惑分不开的,他们专门用这些假理论忽悠徽宗内心最深处的欲望,宋徽宗怎能不欢喜呢这也是宋徽宗为什么后来会变成一个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国家发展的混账皇帝的原因。
上述的事例仅仅是宋徽宗蜕变的小小缩影,事实还远远不止如此,如果仅仅这样,对国家造成的伤害也还算有限的,但是宋徽宗与他身边的奸臣所做的祸国殃民的事太多了。
在宋徽宗和身边一大群奸臣的努力下,最终北宋成了一个病入膏肓的国家,所以,才会出现金兵长驱直入,直扑首嘟的事件,北宋才会灭亡得那么容易和悲惨。
谁都知道,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被金人掠到北方,北宋就此灭亡。
至于这两位亡国之君到了北方后有着什么样的遭遇?最后怎么死的?我们都不清楚。传统的正史对这些问题讳莫如深,语焉不详。《宋史》对徽宗只简单地说: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对钦宗之死,说的更含混: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问至。也就是听到个信儿。至于怎么死的,死在何处,都没说。可也是,毕竟不是什么露脸的事儿,自然说的越少越好。
最近闲来无事,随便乱翻书,翻《永乐大典》(残卷),看到两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篇名是《窃愤录》和《窃愤续录》。里面详尽地描述了徽钦二宗到了五国城以后的悲惨经历。查了查,文章的作者是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
通过这两篇文章,我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一些事儿。试例举如下:
第一,徽宗不是死于五国城。
1127年(金太宗天会五年),徽钦二帝被俘,被金人连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并携大量礼器、珍宝掠到金国的京师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
1128年(金天会六年),金太宗让这父子俩素服见太庙。然后封他们为昏德公和重昏侯。同年,又被迁到韩州(今吉林四平市北)。
1130年(天会八年),迁到五国城(在今天的黑龙江依兰县)。
按《金史》记载,宋徽宗是在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的,这和《宋史》是一致的。而且,死前也没有再迁往别处。照这样看来,徽宗应该死于五国城。史学界的主流说法也认为徽宗死于五国城。
但是,在《窃愤录》中,徽钦二宗还曾被迁到均州,而且宋徽宗最终死在均州。探究均州在哪里,的确费了一番周折,后来根据文中人物所言,再查找《中国历史地图集》,我斗胆揣测认为均州应该在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左后旗一带。
《窃愤录》中,非常详尽地描写了徽宗、钦宗一行人迁往均州一路上所遭的罪:天色已黑,路不可辨,山麓林间,凄风苦雨,狐狸悲啸;晚上,鬼火纵横,终无止宿处,皆坐于地,至天晓又行;走在泥淖里,把鞋走掉,光脚走到沙石路上,血流趾间,苦楚不能行步;还有毒瘴之气……。一路上原有三十人随行(这些随行人,大约都是辽亡后,从燕京掠来的百姓,同是囚徒,地位比那两位亡国之君要高一些,还负有看管他们的义务)到了均州,死得剩下一半儿。
到均州时,徽宗已经病得很重,喉咙全都溃烂,不能进食。那些随行的人又把他移到低洼湿地里居住,更加重了病情。这样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天,钦宗去看他爹,只见徽宗坐在土坑里已经僵死。
钦宗大恸,要求埋葬。可是当地人说不能埋,此地凡死的人都要先烧得半焦,再用木棍敲打,最后扔到一个大水坑里,这样坑里的水可以点灯。钦宗亲眼看着他老爸被烧焦,扔到水坑里,哭着要往里跳,被人使劲抱住,说如果坑里进了生人,坑水就变清,不能作灯油了。
一个昏庸腐朽、毫无人格的皇帝;一个杰出的书画家,就这样死了。像他这样一个艺术家的肉体化成的灯油,该会发出怎样美丽的光焰呢?这是多么残酷的浪漫啊!
1、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金国皇帝跪下了。
2、宋徽宗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奇耻大辱,当夜自尽了。金人还为两位皇帝起了侮辱性封号,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
3、二帝被劫持到北方后,先被关押在五国城。因为受不了金人的折磨,一日徽宗将衣服剪成条,结成绳准备悬梁自尽,被钦宗抱下来,父子俩抱头痛哭。后金人又将二帝移往均州,此时徽宗已病得很厉害,不久就死在土炕上了,钦宗发现时,尸体都僵硬了。徽宗的尸体被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据说,这样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灯油。钦宗悲伤至极,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拉住,说活人跳入坑中后坑中的水就不能做灯油用了,所以,不准钦宗跳入坑中。徽宗死时54岁。徽宗死后,钦宗继续遭受折磨,最后也惨死在北方。
天佐皇帝和宋徽宗有什么联系?
天佐皇帝和宋徽宗都是皇帝,一个是辽朝末代皇帝,一个是宋朝末代皇帝,亡国的两个皇帝。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首先,卢野颜夕是辽顺宗的儿子。辽道宗死后,卢野颜夕以遗诏继位,在位25年。最终国破家亡,被8金军俘虏并杀害。看看宋徽宗。宋徽宗的赵霁是宋朝的第八个皇帝。宋哲宗生前没有王子。此后,皇帝的弟弟赵霁被任命为新国王。宋徽宗在位26年。他在亡国后也被游牧民族俘虏。他被折磨致死,享年54岁。综上所述,宋徽宗和天佐帝无论是经历还是死因都惊人的相似。
其次,看看这两个人是如何成为亡国之君的。耶律先熙在位后,天佐皇帝以奸臣自居,只知瞎猎,奢靡奢靡,对国家政治不闻不问。朝廷中各皇族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美国的起义此起彼伏,导致社会动荡。说起天祚帝与徐进的恩怨,要从徐进的前身说起。当时辽国强大,女真部落弱小。洪雁阿骨打在祭奠大辽时遭到天佐皇帝的羞辱,后被徐进所灭。在宋徽宗清朝统治时期,他过分追求奢华的生活,建造园林和宫殿,信奉道教,任用贪官和宦官。人民很悲惨,中国经常发生农民起义。接着,他与金鼎订立盟约,攻打辽国,把皇位传给儿子赵桓,后来金军南下攻打宋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徐金国攻陷,这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后来,宋徽宗受尽折磨,死于五洲城,享年54岁。
天佐皇帝和宋徽宗应该是在被金军俘虏后相遇的。这两位亡国国王的命运如此相似,如果他们没有Idon’不要因为贪婪而忽略了他们的国家大事。恐怕他们不会我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天佐帝投六女的故事。
天佐皇帝有六个女儿,分别是卢野古旭、卢野玉里燕、卢野沃良、卢野大敖爷和卢野慈禧爷,还有一个女儿下落不明。这六位公主最终在徐进入侵辽国后被俘,这意味着天佐皇帝留下了六个女儿。
天佐帝登基后,没有不去想政务,而是一味的放纵,导致政务被忽视,内部矛盾激化,各种部落势力躁动。天佐皇帝美国的行动导致了人员的损失心,各族造反,这就给了女真人可乘之机。洪雁阿骨打率领大军入侵,攻破了辽国首都,占领了许多辽国城市。天佐帝离开了京城,开始四处奔走,离开了辽国的城市和人民,也离开了自己的骨肉。
天祚帝死了,他封了文公主的女儿为公主。历史上关于天祚帝女儿的信息解释不多,大多不为人知。天祚帝封卢野为蜀国公主。她是辽朝最后一个公主,她和其他五个姐妹都没有名字,所以辽朝完全消失在他们的父皇双手抱头,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天佐皇帝的后代,他们也在国家灭亡时被金军杀死。
生在皇族,你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什么更何况,生在亡国之君的皇族,作为俘虏,生活大概不会轻松。什么更,金人恨辽人,肯定不会善待他们。他们大多英年早逝,过着杀人如麻的生活。这是天佐帝抛六女的故事。
卢野颜夕,卢野洪基的孙子,是辽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叶颜夕他的王位之路坎坷不平。他最终被游牧民族俘获,病死。时年五十四岁,葬于仙灵。
叶生于廖道宗太康元年,是廖道宗的孙子。他年轻时父母双亡,留下他唯一的儿子叶。廖道宗卢野宜欣要求卢野颜夕留下来,并想伤害世界上所有女人的心。幸好有北朝国徽小巫娜救了他,他才幸免于难,避免了一场暗杀。太康六年,廖道宗立卢野颜夕为梁王,兼任中书令,并派人严密保护。他任命小教他,后来成为燕王。1091年,卢野颜夕被确立为王位继承人。公元1101年,廖道宗去世,卢野颜夕即位,国号天佐。
卢野颜夕是辽朝最后一个皇帝是有原因的。他即位后,信任冯晓等奸臣,不理朝政,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因此,氏族和贵族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起义相继爆发,辽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公元1114年,阿骨打辽,进京等地相继沦陷。同时辽国内部发生叛乱,导致辽国内部分裂。公元1116年,女真占领东京和神州。
叶颜夕被迫逃往云中,随后云中被攻占,辽朝大乱。到了1124年,天佐皇帝失去了辽朝的大部分土地,他自己也退隐大漠。虽然他还有复兴的欲望,但他知道基本不可能了。公元1125年,卢野颜夕被金军俘虏,后被金军杀死,并驱马将他的尸体踩成一滩浆糊。也有人说,卢野颜夕在53岁时因病去世。
靖康二年(1127),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虏,押往北方。这一批同行的有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贵戚三千多人。钦宗临行时,金兵令他换上青衣,头戴毡笠,乘坐黑马,并派士兵监押。当时正是四月天气,北方还很寒冷,徽宗、钦宗二帝和郑氏、朱氏二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禾、茅草燃烧取暖,夜里睡在地上,又湿又潮,破屋四面透风,活像囚徒一样。金兵每天只供给他们一次饭水,饭是发了霉的干饼和豆饼。行程不过半月,燕王赵俣就死于途中,徽宗为之大恸,以马槽敛尸葬于荒郊野外。 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八月,“以宋二庶人(徽宗、钦宗)素服见太祖庙,遂入见于乾元殿。封其父为昏德公、子重昏侯。宋帝、后均派帕头、民服、外袭羊裘。诸王、驸马、王妃、帝姬、宗室妇女,奄人均露上体,披羊裘。 赵佶曾实在无法忍受不下去这种屈辱,乃绞衣成索,经梁间,故欲自尽,少帝觉而下之……。自尽不成,不久后身罹重病。据《宣和遗事》,宋绍兴六年,经夏及冬,上皇疾甚,不食旬日,不复有药。彼中疾着,止取茶肭子啖,即愈。帝亦进上皇啖,味苦,及下咽喉,辄成疮疾满腹,帝自土坑中倾视上皇,则僵踞死矣。帝呜咽,不胜其恸。阿计替勉帝,可就此埋藏。问其俗,乃云,无埋瘗之地,死者必以火焚尸,及半,以杖击之,投州石中……随即护人已白宫中,乃引彼土五七人,径入坑中,以木共贯上皇而去。帝号泣从之,直至一石坑前,架尸于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烂及半,复以水灭,以木杖贯其尸,曳弃坑中。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他的死因是因为吃了当地草头方子,以前在宫中舒服日子过惯了,这种偏方可能对一般老百姓有些疗效,但是对他不啻雪上加霜,导致身亡。1161年,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纵观起来,赵佶可算是中国皇帝中下场最惨的。国破家亡,皇亲贵戚任人凌辱,妻子女儿被人*遍。临死之前什么心情,实在难以想象。死后还要按照金人的习惯,搞个什么火葬不是火葬,土葬不是土葬的玩意儿,尸体烧到一半还要用木棍打烂再埋,不知道算是什么讲究。依照汉人习惯此举无异鞭尸。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宋徽宗之死也算是不冤。他的祖宗就是靠搞兵变,欺负柴家孤儿寡母篡夺的皇位。尽管南唐国主李煜卑躬屈膝,刻意讨好也未能逃脱亡国的下场。李煜被俘带到开封之后,唯一心爱的女人小周后还要经常应召被宋太祖的弟弟强奸,由几个宫女抱住手脚动弹不得,任由肆虐。这段丑事还被宫中画师画了下来,简直是无耻之尤。即便如此,李煜最后也未能逃脱一死,被宋太宗用酒毒杀,死状甚惨。徽宗祖宗干的好事全都报应到他的子孙身上了,区别只是范围更广,程度更烈,下场更惨而已。我*人妻,人*我妻,因果报应,分毫不爽。虽说用因果报应来解释比较庸俗,但是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抛却祖宗干的好事不算,宋徽宗本人也不会招致丝毫同情。太平盛世一味享乐,任用权臣佞幸小人,采办花石纲,搞得天下民不聊生。本来就不是治国的材料,还要抓住权力不放,面对外寇入侵,进退失据,禅位给儿子以后仓惶逃窜,局势稍微好转后又顿生悔意,总想把权力从儿子手中要回来。平时贵为九五之尊,颐指气使。一旦遇到金人兵临城下,又一味忍气吞声,以求自保,落得个如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中国历史上暴君不断,但是往往在最后关头还有点血性,令人有些敬意。比较之下,朱由检煤山自缢,何其悲壮。蒋中正焦土抗战,何其惨烈。象赵佶这种平时色厉内荏,欺压百姓,对外毫无血性,唾面自干的皇帝真的算非常难得了。宋江天天哭着喊着愿圣上早降圣旨,早招安心方足。岳飞还要直捣黄龙,迎还这样的皇帝。真算是瞎了狗眼了。一笑。 读书羞宋史。有宋一朝,兵备不休,屡遭外侮。一味搜刮民脂民膏应幸外族,令子孙蒙羞。时至今日,仍有某些跳梁丑类拿着这段历史来证明本种族的优越性和汉族的孱弱不堪。今天重读这段历史,发人深省,炎黄儿女当自图强,任何时刻都不可放弃我们应有的血性和意志。 对其他情况,特别是不能进入正史的女性的命运,却寡于见闻,并不知晓。在《靖康稗史笺证》一书中,这本书由宋人确庵、耐庵编纂,内含七种稗史,即:宋人钟邦直《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宋人无名氏《瓮中人语》、《开封府状》、金人李天民《南征录汇》、金人王成棣《青宫译语》、宋人无名氏《呻吟语》、金人无名氏《宋俘记》。除第一种之外,其余六种都是记载汴京沦陷、金兵北归的过程。尤其难得的是,这些都是作者的亲身见闻,记实性特别强。记录的方式主要采用日记体,而且多是逐日记录,让你时刻感到危在旦夕的形势和气氛。如《瓮中人语》记载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宝寺火。二十五日,虏索国子监书出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二十七日,虏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人。新宋门到曹门火。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黻、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就这样,一场场,一幕幕,连续不断,扣人心弦。在《开封府状》这本官方文书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那颤抖的笔触和慌乱的心神,有的段落甚至有点断断续续、语无伦次之感。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女性的命运。 金兵围攻陷汴京前后,大肆烧杀掳惊,奸*妇女,无恶不作。除金银财物之外,他们大量俘虏宋朝官员和百姓,其中女性尤多。像上文所引,金人特意索要“女童六百人”,却没有索要男童,可见女性天生就比男性不幸。《瓮中人语》载,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兵掠巨室,火明德刘皇后家、蓝从家、孟家,沿烧数千间。斡离不掠妇女七十余人出城。”这位斡离不就是金兵统帅完颜宗望,他以妇女为战利品。又据《南征录汇》,同年十二月初十,宋臣“吴开、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这些女性被宋廷当作牺牲品,进贡给金人。金兵将帅有时为了争抢美女,甚至会兄弟相残。据《南征录汇》记载,守城千户陆笃诜杀死其兄尚富皂,原因是尚富皂在把守汴京南薰门时,“踞大宅,*及陆所掠女”,可见这些被俘妇女俨然成了他们的私人财产。 金兵大规模索要宋国妇女是在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他们利用重兵压境,先是要求宋朝支付简直是天文数字的犒军费,大概他们也清楚,此时的宋王朝已经山穷水尽,根本无力筹措这笔钱财,他们的真正用意或许本来就不在金钱,而在于宋王朝的妇女。《南征录汇》明确记载了他们这一罪恶的欲望:“原定犒军费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如不敷数,以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很明显,他们不仅要占有宋王朝的国土和财物,还要占有宋王朝的女人,来满足他们的占有欲。要知道,所谓帝姬就是公主,王妃是皇帝的儿媳,宗姬是诸王子之女(郡主),族姬是皇族女子(县主)。宋钦宗居然很快在上面画押同意了,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开封府不仅照办,而且《开封府状》还保存了这耻辱的见证:一份详细的帐单。帐单上各类妇女的价码与金人所开列的完全相同,只是将“贵戚女”改成了“良家女”,这表明受害面更广了。部分女子经“帅府选择”,被“汰除不入寨”。 几天后,这些女子陆续落入金人之手。《南征录汇》记载,“自正月二十五日,开封府津送人物络绎入寨,妇女上自嫔御,下及乐户,数逾五千,皆选择盛装而出。选收处女三千,余汰入城,国相自取数十人,诸将自谋克以上各赐数人,谋克以下间赐一二人。”所谓国相就是金兵的另一统帅完颜宗翰。从此,这些女子只能是任人宰割,身心都受尽凌辱。次月五日夜,完颜宗翰宴请手下将领,令宫嫔换装侍酒,不从者即予处死,手段极其残忍。当时,有郑氏、徐氏、吕氏三位妇女抗命不从,被斩杀,又有“烈女张氏、曹氏抗二太子(完颜宗望)意,刺以铁竿,肆帐前,流血三日。初七日,王妃、帝姬入寨,太子指以为鉴,人人乞命。”在这种威逼下,仍有妇女抗命不从。 金兵帅府还下令让那些已经从属于金兵将士的妇女“改大金梳装,元有孕者,听医官下胎。”有些妇女不堪凌辱,先后自尽。如信王妃自尽于青城寨,郓王姬王氏自尽于刘家寺。许多女子不堪折磨而死,连金人自己都承认,“各寨妇女死亡相继”,其中包括十六岁的仁福帝姬、贤福帝姬、保福帝姬。 在金兵北归途中,被掳妇女继续受到金人的奸*侮辱,《呻吟语》载,“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又据《青宫译语》,连宋钦宗的朱慎妃在中途解手时,都遭到千户国禄的威逼调戏,其他普通一点的妇女则可想而知了。与此相伴的是,死亡更加严重。一支原先三千多人的宗室队伍,到达燕山后,只剩下一千几百人,而且十人九病。金人的《宋俘记》记载临行前俘虏的总数为14000名,分七批押至北方。其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第一批“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一个月内,死亡1500名妇女,死亡率将近一半。 那些幸存者结局也都很悲惨。一部分被送往遥远的金国上都(今黑龙江阿城),听从金太宗的处置。宋徽宗的郑皇后、宋钦宗的朱皇后被换上女真服装,上千名妇女被赐给金人,另有三百人留住洗衣院。这些妇女都被迫入乡随俗,“露上体,披羊裘”。朱皇后不堪其辱,回屋后随即自缢,被救后又投水自尽。一部分在燕山附近被金帅赏赐给部下,许多妇女随即被卖进娼寮,甚至还被完颜宗翰拿去与西夏换马,以十人换马一匹,有的还被卖到高丽、蒙古作奴仆。《呻吟语》引《燕人麈》之语,说那些被分赏给金兵将帅的妇女,“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甫出乐户,即登鬼录”。作者还说他的一位邻居是位铁匠,“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从这令人咋舌的记载中,可以见出她们沦落到了何等境地!使金被留的词人宇文虚中、吴激就曾遇见沦为歌妓的北宋宗姬,并分别为之作词,宇文虚中称这位歌妓是“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念奴娇》),吴激的《人月圆》最受后人赞许,词曰:“南朝多少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这位宗姬引发了吴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但若要与这位宗姬相比,官任翰林待制的吴激真不知要幸运多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