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 郭沫若阅读答案(第二三两节各写了什么)

炉中煤 郭沫若阅读答案(第二三两节各写了什么),第1张

1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2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直抒对祖国的眷念和热爱思念之情。表现“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

祖国,栋梁,对祖国,希望祖国重建光明

(1):因为本诗表现的是“眷念祖国的情绪”,而“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这与诗人对祖国感情的热烈、深切是一致的;“炉中煤”还具有为人奉献火与热,将自己燃烧成灰,殒身不恤的献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现诗人为了祖国在“五四”之后所呈现的新气象的认识,就像一位青春焕发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们通常比作的母亲,从抒情的角度讲,更易于抒发炽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虽然构不成生活中恋人的关系,但从精神实质上讲,同样是在奉献一颗滚烫的心。

(2):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青春,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

(3):在这首诗中,“燃”字是最富于动感的一个词,给人的形象感受是炉火跳动,光热四溢,“炉中煤”的生命在“燃”中得以显现,得以升华。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眷念之深,思渴之切。

(4):第二人称,直接、亲切,面对面赞美、倾诉,更感人

(5):前一句是写祖国对于诗人的养育之恩,这是诗人思念祖国的基础。因为是在对作为喻体的“年青的女郎”倾诉,所以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负”三字表达了报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仅是指对于作为地理概念的祖国的思念,不仅是对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义的一种期望,是希望祖国为断发展,日益强盛、进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6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