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谁知道?

有关于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谁知道?,第1张

1、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肖伯纳

2、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3、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 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郎费罗

4、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鲁迅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潜

6、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塞内加

7、在我们了解什么是生命之前,我们已将它消磨了一半。---- 赫伯特

8、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10、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 爱因斯坦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诗歌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峡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那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

散文

生命的盛宴如果我拥有那么一间小屋,我将用来安放生命,它只用来盛放生命。 每个黄昏,沿着熟悉的小路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前走。突然,一片落叶从肩头拂过,徐徐飘落在摊开的手掌上,纤毫毕露的丝路,略略有些枯黄,如一只轻盈的蝴蝶微微的在掌心颤动。它竟如此从容地赶赴一场生命的盛宴——我的心猛的一缩,一种异样的心疼在心头。 一直以为,生命是个极其凝重的话题,它不同于五彩的青春和流金的岁月,它应该泛着厚重的质感,饱含了所有至真至美至善至纯的真挚情愫。正因为如此,一枚花瓣的凋落也会让我黯然神伤。总是那么固执地认为,每一个生命的结局都应是完美而且无憾的。 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是因为爷爷的去世。在那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前,我竟没有丝毫的预感: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那一瞬,所有关于生命的美好的构造突然间倒塌了,一种近乎决绝的悲伤和失落直达心灵。直到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看到这样几句话:“一个人对于死的亲眼目睹之后才会明白原来自己一无所知,既不知所谓生,亦不知所谓死。痛苦的观念和一个人真正的流血受苦毫不相干,死的观念和一路挣扎一路死去的灵魂毫不相干。所谓人,花尽心思固定生命,其实这生命每分钟都在腐烂。”我猛然醒悟。 司汤达的墓碑上,刻有他的三句话:“活过了,写过了,爱过了。”每个人的一生都被自己播种下的热情追逐着,生命有时寂静无声、有时疲惫不堪、有时转瞬即逝,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曾践踏过这片土地上的尘埃,数过这一片天空的星星,观赏过这一路上的风景,仍不失为一种完美。出生是目标最明确的一次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种出发? 泰戈尔有言:“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鸟儿已经飞过。”当岁月的熏风拂过灵魂的秋水,不必叮咛,生命中已然有了心的感知和交流。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生命短暂,绵延千里,却是永恒。

(本文文字由雅馨原创于美篇,来自网络)

近日阅读收听一些民国风范的文章,凌叔华渐渐在我脑海里立体了起来,说起民国才女,林徽因、陆小曼声名贯耳,冰心也被人熟知。凌叔华和冰心是同学,风流诗人徐志摩一生中有三个半女人,前三个分别是结发妻子张幼仪,情人林徽因,和一生最爱陆小曼,至于那半个,就是红颜知己凌叔华。

提起凌叔华,人们想得更多的是她身上的香艳情事。事实上,凌叔华出身豪门书香官宦之家,才貌双全,气质高雅,令人钦羡。在文人画和文学领域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女,而她的情感经历也被人津津乐道,尤以嘲笑讥讽、八卦好事的居多。拙文也是在看了很多资料后,以女性的角度分析凌叔华的才貌痴情,试图了解她,走近她,并无褒贬立场。

上图为无名氏,网络

一、才

凌叔华1900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直隶布政使,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在妻妾成群的年代,她父亲有六个老婆。她的母亲是四姨太,生了四个女儿,凌叔华排行第三,而在父亲所有的孩子中,她排行第十。“小十”在这个大家庭中与她的母亲一样,恬静、温和、隐忍、不露锋芒、善解人意。其父精于词章、酷爱绘画,喜欢结交文人墨客、丹青画家,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种家庭生活环境,使她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幼年时, 她的老师有慈禧太后宠爱的画师缪素筠,有精通七国语言的一代怪杰辜鸿铭,有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女画家郝漱玉等,自小就打牢了绘画、古典诗词和英文根基。 她是画坛高手,所作的山水花卉曾被波城和印城博物馆购买保存。1968年英国大英艺术协会也曾借出在法国展出的文人画在伦敦展出。

上图为无名氏,网络

她在文学方面更是强大,是民国时期读者们心中的伟大作家, 和苏雪林、冰心、丁玲、冯沅君齐名,并称为中国五大女作家。 她曾被泰戈尔夸赞“比林徽因‘有过之而不及’的才女。”大才子徐志摩也曾称赞她是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她是文学界大文豪们眼中的“生活于梦幻的诗人。”

1924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女儿身世太凄凉》。1925年1月10日,凌叔华发表了奠定她在文坛上的地位的成名之作《酒后》,之后佳作不断见诸于当时的著名刊物。凌叔华的画犹如她的人,许多人评论凌才女时总说她人淡如菊、秀韵天成、温婉如春。凌叔华的文学作品涉及小说、散文、剧作。有人赞美她“以一只善于调理丹青的手,调理她需要的文字的分量,将平凡的,甚至有点俗劣的材料,提炼成无瑕的美玉。”

上图为青年凌叔华

她出身名门闺秀,外表看起来斯文、隐忍,实际上她的内心却激荡如火,不仅表现在她惊世骇俗的出轨上,这种潜在的性格或心理在她的作品中也时有呈现。 比如她的成名小说《酒后》中,细腻地描写一位美丽 的内心活动,在丈夫的朋友吃醉酒睡在她家之后,产生了想去吻他的强烈愿望,因为她一直倾慕他的才华与风度,要求丈夫答应她,只要一秒钟就可以了。丈夫先是不能接受,但他是个君子,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后还是允许妻子去吻醉中的朋友。当她走到这位朋友身边时,在最后一秒她的理智战胜了感情,她失去了吻他的勇气。

凌叔华在作品中的这种大胆狂放是不是现在所说的“闷骚”呢?

上图为陈西滢与凌叔华

二、貌

才女被后人记住,不仅仅靠才,美貌或许占有更重要的分量。 凌叔华的美并不是十分扎眼,不够艳丽,比不上林徽因的清新脱俗,比不上陆小曼的娇俏纯净。她的美是一种秀气温婉、落落大方。她的眼神清澈、沉思、善解人意,同时还有一点迷离、恍惚,呈现出一种梦幻的气质,这对男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加上她出众的才华,显赫的家世,以及本人不争强好胜、温婉大气的性格和气韵,凌叔华是当时 最理想的“国民媳妇” ,当时中国文坛有一句趣话: “嫁君要选梁实秋,娶妻先看凌叔华” 。徐志摩的父亲就把凌叔华看成是最佳儿媳妇的人选。

上图为陆小曼

大家闺秀凌叔华在风华正茂的24岁时,主持了一场规格巨高的大party。泰戈尔访华,很多人都知道是徐志摩和林徽因双双迎接,然而接上后到哪里来个欢迎宴呢?中国人习惯的吃吃喝喝太俗,想来想去,party定在凌叔华的书房,凌叔华准备了精美的鲜花饼、杏仁茶招待客人,高雅不俗。泰戈尔来到中国,多人文人在他面前都是谨慎有加、畏畏缩缩,凌叔华却大胆调皮,第一句话就“责难”泰戈尔:“今天我们办的是绘画party,敢问阁下会画画吗?”泰戈尔当即在准备好的扇面上挥毫作画,留下几幅墨宝。凌叔华的热情、大方给泰戈尔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那一年林徽因20岁,相比之下,凌叔华更加端庄大方、风情万种,加上是自己的主场,虽然林徽因风华绝代,但那个party上其风头始终超不过凌叔华,泰戈尔夸赞凌叔华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图为林徽因

三、情

凌叔华是风情万种,又是大胆主动的 。1921年,21岁的凌叔华考进燕京大学。有门功课“新文学”,讲课老师是周家二先生周作人。凌叔华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几年来,我立定主意做一个将来的女作家。我大着胆,请问先生,肯收我作一个学生不?中国女作家也太少了”。多么率真、勇敢而又充满自信的一个妙龄女子!她大胆又有分寸,因此初见文学泰斗泰戈尔也敢放马过去调皮地挑衅。事实证明,这种效果好极了,不得不佩服凌叔华的八面玲珑、长袖善舞。这就是现在所说的“高情商”吧?

在凌叔华24岁欢迎泰戈尔的party上,她与徐志摩、林徽因都是重要人物,此前林徽因已情定梁思成,徐志摩在失恋之余经常向凌叔华倾诉,两人半年通信六七十封,但是徐志摩从没向凌叔华表露过什么,不是他含蓄,他向来是浓烈 的,而是他对凌叔华确实是一种“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感觉。相信凌叔华是爱徐志摩的,虽然她一生不曾承认,但是她的女儿说她临终前念叨的名字是徐志摩,这个人在她心里藏了六七十年。至于为什么勇敢大胆的凌叔华始终没有向徐志摩表白,估计是怕捅破那层窗户纸连朋友也不好做,也许这也是爱到深处的一种智慧处理方式。

上图为泰戈尔访华图

在那个party上,凌叔华初识陈西滢。 陈西滢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有印象,他就是鲁迅笔下的“丧家的资本金的乏走狗”。 鲁迅骂人的水平太高了,骂陈西滢是走狗,还是丧家的,资本家的,还是乏的。然而掸去历史的烟尘,剔除掉个人恩怨,陈西滢应该以他本身的面貌被我们认知,他是留英博士,当时是北大的教授,一身才艺不输徐志摩。相比于徐志摩的光芒四射,陈西滢学识渊博却内敛沉静,敦厚寡言。

或许凌叔华知道徐志摩这样的大众情人自己无法驾驭,或许觉得徐志摩始终对自己不是爱情,彼时的徐志摩已经狂热地爱上了陆小曼。陈西滢却是一个合适的丈夫人选。当然,那个party上美丽与才情怒放的凌叔华早已映在了陈西滢的心头。那一次party,她清秀的面容、绝佳的口才、纤细的身姿,穿梭于名流之间,简直是倾倒众生,特别是陈西滢。

上图为陈西滢、鲁迅

两人后面的进展却是凌叔华在主动布控,她邀请陈西滢去她那喝茶,他去了,一迈进大宅门,前院,二院,三院,后院,东厢房,西厢房,院套院,屋连屋,门房带路,老妈子迎接,丫鬟通报,才被告知“**在里面”,好比进了一趟大观园。看这凌叔华多么会调情!

这两位才子佳人,都喜爱文学、绘画,都精通外语,陈西滢又是留欧归来的博士,两人自是有很多共同话题。凌叔华是个善解人意,又会调节气氛的高手,再加上她迷离、恍惚、梦幻的气质,这让本就衷情于她的陈西滢情网深陷, 更何况陈西滢那么欣赏她的才华,两个人很快就情投意合。凌叔华的父亲对陈西滢满意至极,很快就为他们操办婚事,用28间房子做陪嫁。因此后面 鲁迅骂陈西滢时还说他“娶了有钱的女人。

现在看来,凌叔华与陈西滢是闪婚闪恋,这桩婚姻在任何人看来都是那么般配。 凌叔华婚后,和老公过了一段波澜不惊的安静日子。一到1929年,陈西滢应聘去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院长之后,他们的婚姻有点像晴空万里的长空,开始阴云密布,越积越厚,最后遭遇到了狂风暴雨一样的险情。

上图为陈西滢、凌叔华婚纱照

四、痴

婚后的陈西滢忙于各种事务,再加上他本身沉静木讷的性格,两人之间说的闲话越来越少。他们两人互相独立,相敬如宾,日子过得平静如水。作为文人的他们都爱写作,但他们写出的文章未经发表前互相保密,两人各有各的书房,各有各的生活空间。渐渐地,凌叔华在悠然娴雅的生活之余也许会有些许的沉闷乏味。

其实,无论是多么高层次的男女,只要是相爱的,就总有说不完的废话、闲话,哪怕说的话再无聊,也想与ta一直交流。哪怕ta调侃、批评、嗔怪,也能独自品味出丝丝甜蜜。和ta交流心中始终有温情流淌,仿佛少男少女在体验初恋。但是 陈西滢和凌叔华的婚姻生活却出现了可怕的静寂,陈西滢没有觉察,凌叔华心里已暗生空洞,这就是人们时常感叹的那句话吧?婚姻的疲乏经不起岁月的伤。

上图为凌叔华

在凌叔华35岁那一年, 她平静的婚姻生活被一个年轻英国诗人朱利安的到来而打乱。也许很多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个自己的“生死劫” ,比如花千骨是白子画的生死劫。这位集才情、 与帅气的诗人朱利安当时才27岁,被陈西滢聘到武汉大学任教,签约三年。朱利安很有来头,他的姑姑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他的母亲凡尼莎·贝尔则是一位知名画家,他艺术家的因子也是来自家族遗传。

英俊活泼的朱利安成为陈西滢的部下,凌叔华的同事后,内心浪漫的凌叔华与朱利安因为彼此都喜爱文学、热爱绘画,视艺术为生命,自然交往很多。一来二往,朱利安就狂热地爱上了凌叔华,并且热烈地追求她。 凌叔华更加狂热地痴恋着朱利安,为取悦他开始烫头、化妆。 朱利安一直保持给母亲写长信的习惯,喜欢在信里坦陈生活中的一切,包括他与女人之间的隐私。他爱上聪明、可爱而并不特别美丽的院长夫人之后,就一一告诉了母亲,在给母亲的心中,他充满诗意地写道:“她是我所见过的最迷人的尤物,也是我知道的唯一可能成为您的儿媳妇的女人。”又对母亲说,“她说,过去没有爱过。”后来,还留下一首诗:“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的爱人在她那冰冷的被窝里入睡/窗外的风将窗帘卷起层层波浪/她的脑海里追逐起种种幻影/哪儿才有上天的恩惠,美丽的生活。”里边的“爱人”、“她”就是凌叔华。

上图为朱利安

但是,风流倜傥的朱利安女友实在太多了,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只要提到女朋友,用的都是编号,凌叔华是他的第11个女友,编号是K。很多年后,女作家虹影的小说《K》即以他们之间的三角恋爱为主线,因书中过于渲染了男女情爱之事而被凌叔华的女儿告上法庭,最后以虹影败诉而告终。

在朱利安的持续疯狂追逐之下,外表贤淑实则内心狂野的凌叔华很快成为爱情的俘虏。这两人一个出于猎奇,一个出于寂寞,在情感出轨的路上一路狂奔,他们本人也对这段感情发展的速度之快惊讶不已。

我有个学生结过三次婚,第三任妻子小他二十多岁,每次聚会时同学们都调侃他,表露出些许羡慕,更多的是嘲讽,而他特别真诚、眼含泪花地对我说:“老师,我的每段情都是投入了我的全部!”我相信他的每段情都是完全投入的,因此 我也相信,朱利安与凌叔华也是真心相爱的。尤其是凌叔华,在她青春即将逝去的35岁又一次遇到了一位 的诗人,婚姻的疲倦感被一扫而光,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上图为凌叔华、陈西滢与同事朋友

凌叔华疯狂痴恋朱利安 ,释放着内心深处火一般的 与浪漫情怀。当她知道朱利安有众多女友、情妇,凌叔华不顾自己名门闺秀、院长夫人的身份,经常身揣老鼠药,以死威胁。爱到这种程度,是有多么疯狂?这和一般的女人一哭二闹三上吊有何区别?或许爱到深处都是一样吧?眼里只有那个爱着的ta,别的一切,荣誉、地位、身份、舆论、脸面、亲情……统统抛诸脑后。 凌叔华多次表示要和朱利安结为正式夫妻,并多次表明自己“找不到回去的路。”这就是说,从情感上她已经找不到回到丈夫身边的路。

从1935年10月,到1937年1月,凌叔华和小她8岁的朱丽安整整进行了长达16月的姐弟恋。 妻子红杏出墙,虽然早就沸沸扬扬,最后知道的才是那个可怜的丈夫。 有一次,凌叔华与朱利安终于被陈西滢抓了现行。陈西滢怕是气的肝胆欲裂,但却表现出真正的君子风范,把那个插足者撵出门之后,压制住满肚子怒火,没做任何声张,只是关好房门,向凌叔华提出三点要求,一,离婚。二,不离婚,分居。三,与朱利安断绝来往。考虑到朱利安的花心与陈西滢的大度,凌叔华选择了三。

上图为中晚年的凌叔华

朱利安被辞退回国,陈西滢要求朱利安永不再见凌叔华。然而朱利安改变回国的路径,在广州逗留,还是等到了前去私会的凌叔华。我们可以谴责朱利安背信弃义,不是正人君子,我们可以鄙视凌叔华的水性杨花、不知廉耻,但也更加证明了这两人是真心相爱的。在错误的时刻遇到对的人是不是错爱呢?爱的对错,或许我们真的不好去评判。

朱利安不仅是浪漫多情的诗人,他身上也洋溢着狂热的爱国主义。回国后的朱利安去西班牙参战,死在了战场,年仅29岁,这一年凌叔华37岁。据说,临终前,朱利安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生渴望两件事——有个美丽情妇,上战场,我都做到了。”

上图为中晚年的凌叔华1

重回婚姻的凌叔华与陈西滢实际上多年来保持着分居的状态,但对外,他们依然扮演者一对恩爱夫妻。朱利安死后,凌叔华与朱利安的母亲和姑姑长期通信,共同回忆、缅怀朱利安,在朱利安那个伟大的作家姑姑和有名的画家母亲的帮助下,凌叔华的文学、绘画作品的风格都有明显的改变和提高,也逐渐在国外陆续出版、展出,蜚声海外。1946年开始,凌叔华、陈西滢夫妇长期定居欧洲,他们的名声在国内逐渐湮灭。

晚年时,他们的女儿陈小滢问父亲为何没有和母亲离婚,陈西滢幽幽地说,在那个年代,离婚对女人来说是件声名狼藉的事情。 陈西滢虽与凌叔华分居多年,他始终是深爱她的,爱她的才华,她的一切,这是他一辈子唯一的女人。

上图为凌叔华(右)及女儿(左)、外孙女(中)

作者网名雅馨,头条号雅馨说历史,主要说历史上女性的感情。

都是(115)图为(9)泰戈尔(3)

#教案# 导语《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得一首散文诗,这首诗从一个孩子的假象写起,以印度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学生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到过仙人掌开花。但是他们中几乎少有甚至没有人对仙人掌的顽强生长、努力开花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今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养尊处优,做事缺少持之以恒、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作者蓝兮,从独到的视角观察品评仙人掌这一代表性植物,更给了不能甚至不会正确评价人物的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学方法

 课后第一题体现了教学重点。建议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在学生自学之后,安排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时,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抄写词语和句子当堂落实,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谁家里养了花?养了哪些花?出示仙人掌,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养它?说说你对仙人掌的认识。(学生评价仙人掌。)

 2作者蓝兮看到人家阳台上养了许多花,也激起了养花的兴致,在这些花草中其中就有一盆仙人掌。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考考你:出示:煞 棠 渝 戟 穗 榨 怎么读?会写吗?谁能组词?

 出示词语: 闲情逸致 不无遗憾 肃然起敬 无所顾忌 始终不渝

 煞是艳丽 歪歪斜斜 皱皱巴巴 枯涸龟裂 刀戟般凛凛叉开(什么样?)

 3自读或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注意第3、5、6、10、14等自然段的个别语句指导点拨。

 4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深入学习

 1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按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仙人掌成活 出示:

 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葱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 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讨论交流。

 2、 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 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八)板书设计

 三、教学设计说明

 《金色花》是一首优美纯朴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在“城乡共话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该如何教学这样的名篇,如何演绎文本的内涵?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搜集大量歌颂母爱的诗文图画、名人典故及经典乐曲,借助多媒体演示,达到图文并茂,声情俱备的效果,从而淋漓尽致地演绎文本的主题,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然而我在设计本案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假如在一个山区学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该如何去教学新教材,如何去实践新课改?

 我来自永嘉瓯北,据我所知,永嘉山区有的学校连幻灯机与录音机都还难以配齐,他们哪有条件用鼠标去点击新课程?那他们该如何实践新课改?带着这个困惑,在上学期的一次公开教学中,我尽量尝试用一支粉笔去演绎新课程,那次教学的课题是《两小儿辩日》,事后反映较好。

 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也不刻求形式与教学手段上的标新立异,而更求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革新。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力求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渲染法、美读感知法与合作探究法,分三个环节——①初读感知,②美读探究,③拓展抒写,来演绎文本。在这些环节中

 (一)返朴归真,以诵读为主。

 以上三个环节,基本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在山区学校,由于其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二)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

 我想,新课改最重要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教学手段与设施的革新。所以,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设计中尽量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还学生朗读、思考、探究、体验、发言的主动权。尤其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和“拓展深化,抒写真情”两个环节,比如问题设计:①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妈妈,一个问题提纲挈领,带动全文的品读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答案也不求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在品读中体会出来,并说出理由即可,所以板书设计中也不书写统一答案,而以省略号代替。②真情表达“假如我变成了 ”句式写话,既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还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旨在尽力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读他想读的,说他想说的,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上与情感体验中,去解读文本,而不把老师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体会、探究,全方位 “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不知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效,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赐教。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

 1、播放歌曲《妈妈的吻》。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板书花朵形状)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和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

 (1) 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嗅( xiù ): 闻(气味)。

 罗摩衍那( mó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 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调皮,撒娇)

 (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这些美都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 母亲←→孩子)

 小结: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板书“爱”

 五、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是否觉得我们也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 ,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课文小结 :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作业 :

 1、收集资料,了解泰戈尔,阅读《新月集》。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3、实践活动:为亲人洗一次脚,后进行片断描写(心理描写或外貌描写)。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从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

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心得吧。你想好怎么写关于读书心得的读书心得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1

迷上飞鸟集好像是由于泰戈尔,关心泰戈尔好像是由于飞鸟集。很多评论家说,诗作家是人们的少年儿童。由于她们是天确实,心地善良的。在当代很多作家中,泰戈尔也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之。

泰戈尔的诗如同天真无邪的天使之的脸,看见他就能了解一切事情的实际意义就觉得友谊觉得宽慰,而且了解实情爱,泰戈尔的经典著作往往会造成全球人的关心,一半取决于他观念中精湛的理想主义者,一半取决于他著作中文学类的庄重与漂亮。

泰戈尔好像是一个太远太远的人,但和大家的心非常近非常近,他是大家圣贤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讲出生命之自身,我眼中的自己往往爱她的缘故。

泰戈尔好像已经知道生命自身,而且早已重归生命自身,而这恰好是我所追求完美的,泰戈尔早已保证的很多事,全是我的愿望,泰戈尔的人生在我心里是那麼极致,我很期待很期待自身能够保证像泰戈尔一样,拥有一个中小型的基层民主院校,与小孩亲密接触,那样才会离生命自身更近。

当自身的情绪难受时,举起飞鸟集,好像在与泰戈尔沟通交流,好像已经一步一步靠近生命,生命自身是开心的,如果你贴近它时,你的爱可能平静,越来越开心。

打开飞鸟集,抚摩着每一个文本,体会着每一个诗意,赏析着每一个插画,出了感受到细致的美以外,在我的内心上感受较大的是那天真烂漫的关键字,那如小孩般天真的语句,使你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年人,看了丑陋的人能够拥有的纯真,能写下那样无邪的诗文,自身拥有很多念头,但却不知道怎样表述,这是我的可悲,但泰戈尔却这般只有,这就是间距。

我心啊,从全球的旋转中找寻你的美丽吧,就如那小舟拥有风与水的雅致一般。

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2

那天去书店,我无意中看到角落里摆放着一本《泰戈尔诗选》,取下后翻了翻,不禁感叹:这些隽永的文字洋溢着生命的智慧。

其实以前我所知道的泰戈尔,仅仅局限于“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句名言,现在仔细的品读着泰戈尔的其他文字,无处不散发着纯净而又富有内涵的气息,让人一同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泰戈尔时时刻刻都在表达着:我们都应该有意义的活着。

随手撷来几首小诗,“生活不是局限于人类追求自己的实际目标所进行的日常行动,而是显示了人类参加到一种宇宙韵律中来,这种韵律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证明其自身的存在。”、“总会发生些情愿与不情愿、知道与不知道、清醒与迷误的那种痛苦与幸福的事儿。但如果心里存在虔诚情感,那么在痛苦中也会得到安宁。否则,便只能在愤怒争吵、妒嫉仇恨、唠唠叨叨中讨活了。 ”、“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颂的深长意义的;附和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 ”,凝神于这些文字,你会感受到泰戈尔拥有着一颗炽热的心灵,而且他极强的洞察力赋予了生活以丰富而睿永的内涵,铺陈开他所希冀的那种恬静又不失“爱”的生活。

泰戈尔不仅对“生活”充满爱,他对“青春和衰老”同样富含深情。

在泰戈尔的《飞鸟集》中俯拾皆是关于青春的隽永文字,“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人的青春时期一过,就会出现秋天一样的优美成熟时期,这时,生命的果实像熟稻子似的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 ”、“在你青春的无忧无虑的生涯里,你屋子里所有的门户始终洞开着。”,在我正青春的时候读着这些话, 刹那间心头涌过一丝对茫无涯际的未来的畏惧,但更多的是拥有了对抗未来挑战的决心和信心,我不希望当我双鬓灰白的时候回顾青春是以一种后悔伤感的心态,正如泰戈尔所说的,我想要“在美丽的平静的气氛中等待收获”,收获我一生的果实 。

其实,最令我深有感悟的,是泰戈尔对于“死亡”肃穆的态度。

比如我最喜欢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和死都是美的所在,死亡是必然的死只是完成了生。再比如“出生属于生命,死亡也属于生命。落下脚是走路,抬起脚也是走路。”,这句话就深深的体现出泰戈尔对生命、对死亡深刻的解读。

《飞鸟集》中所谈及到的人生哲理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时间——“时间是变化之财富,时钟亦步亦趋,却只产生变化而不产生财富‘”,关于母亲——“我是黑暗中的孩子。我从夜的床罩伸出双手,母亲’”,关于友情——“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

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我真的是感慨良多,字里行间满是人生永恒的智慧,我相信它所有的读者都会从中受到有益的熏陶,有益于人生的熏陶。

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3

万年的时光染绿了石缝间的苔藓,千年的岁月斑驳了门口的古树,百年的光辉则沉默于他笔尖的舞蹈。从未见过哪一位作家能够只用短短几句话便将一个道理、一些思考、一种我从前以为抽象而不可描述的事物用语言急促而富有节奏地刻画出来,直到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无意间拂去了埋葬着昔日沉默灵魂的微黄纸张上的灰尘,悄然开始一场无声的对话。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他告诉我星星的光辉再柔弱也是对坚强的一种奖章,不值得为已经失去的事物而再次失去。

“你看不见你自我,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他启示我,认识自我本难,认清自我更是难上加难,影子或许只是一个水中的倒影,恰好与自身相反。

我怀着期待的心境阅读下一首诗,再留恋地用目光抚摸过最终一个字,这种宁静的心境一向持续到我看到那首仅有14个字的诗,刹那间,我的心里是溢满了惊喜与悸动的。

以往有位朋友问我,究竟是此岸月好,还是彼岸花好。我思与良久却未能解答,明白这个午后与这首小诗邂逅。泰戈尔说:“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此岸的触手可及与彼岸的虚幻飘渺都是一种美,也许你在此岸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彼岸眺望此岸的你,正如鸟儿和云,正如花儿与月,距离造就的完美在不一样的角度有着不一样的风姿,因为没有一个定量,所以终究是不能相比。之后,我最终明白了问题的答案:“雾里看花花似月,水中望月月如花。”泰戈尔把我不知如何表达的答案隐藏在了《飞鸟集》的书页中,给了令我恍然大悟的启示与惊喜。

在阅读中,我惊异于他的想象和思维的不拘一格。他仿佛是草原上奔腾的野马,没有羁绊,没有束缚。耳边风的呼啸给他一灵感,眼前山的跳跃给他以视觉的盛宴。他的笔触在世间任意一个角落里来回穿插:水中沉默的游鱼,陆上喧闹的兽类,空中歌唱的飞鸟和复杂的人类。他自由而毫不顾忌地诉说着自我的灵魂,在膜拜这个世界的同时似乎也在不屑于这个世界。他干净而瑰丽的诗他的世界的纯粹与博大,还有如宇宙般难测的秘密。

没有丝毫的思维定式,他的文字在自然中放逐。

放逐思想,也许是我扬帆起航的新起点。

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4

读了《泰戈尔诗选》,仿佛带我们走近了泰戈尔。他的内心是那般深邃,那般细腻;一首首诗篇或小巧玲珑,或灿烂恢宏。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精神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

泰戈尔是一位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洋溢着对祖国的热恋;对妇女的同情;对孩子的喜爱。有强烈的爱就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他的爱和恨像波浪一样荡漾开来,遍及全世界。在诗人的笔下,我们感悟着飞鸟的欢乐、黄叶的轻盈、流水的灵动、月儿的完美、游鱼的沉默、兽类的喧嚣。自然是如此的完美;生命是如此的完美,这样的完美在诗人的笔下是永恒的!

泰戈尔留给我们人类的不仅仅是文学上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一份让所有人都感动的情怀!印度人说他是诞生在歌鸟之巢中的孩子,他的戏剧、小说、散文……都散发着浓郁的诗歌气息,他的人民喜爱他写的那些自然而真挚的诗歌。农民、渔夫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场所,和着劳动的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抒发着心中的欢乐和忧愁。泰戈尔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热爱的诗人。为深入研究印度自我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他深入民间,聆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绝妙的诗歌。

从他的'诗中,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是怎样的热爱自我有着悠久而优秀文化的国家;热爱这国家里爱和平、爱民主的劳动人民;热爱这国家的雄伟美丽的山川。

从这些诗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提灯顶罐、纱巾飘扬的印度妇女;田间、路边汗水流淌的印度工人和农民;园中、渡口弹琴吹笛的印度音乐家;海边、岸上和波涛一同跳跃、喧笑的印度孩子;热带地方的迅雷急雨、丛树繁花……我们似乎听到那密集的雨点,闻到那浓郁的花香。

泰戈尔的诗,没有普希金的雄伟壮阔,没有海涅的甜蜜梦幻,没有拜伦的气悍心魂,也没有雪莱的浪漫如风。他的诗是优美的画,无声无息。他艺术的魅力和思想的广阔,不是一般人能够到达的境界。作为诗人,同时又是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的泰戈尔,他的每一首诗,都闪耀着炽热的精神火花,照亮读者的心,让世俗世界中奔波于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与金钱附身了的人们,心臻得以超脱和净化。“光风霁月”,“金刚怒目”,泰戈尔的诗篇如春潮泻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虽然,诗人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痛楚,但他的哲学和思想是光辉的、欢乐的、博爱的。品茗泰戈尔的诗,走近泰戈尔,我们会更聪慧,心里也暖洋洋的。读完《泰戈尔诗选》,你将受益匪浅!

也许在尘世中忙碌的人,不会注意这些只能细细品味的诗篇。可是,我相信他的诗篇能感动我们许久都不曾平静下来的心;而一旦你平静下来,才能够真正地读懂他的诗篇。

飞鸟集读书心得800字5

《飞鸟集》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著作。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亚洲人。他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格调清晰,隽永秀丽,形象奇特,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其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冰心曾对泰戈尔有过评价: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唯美的哲理,慰籍我心灵的寂寞。徐志摩也说:泰戈尔在中国,不仅已获得普遍的知名,竟是受普遍的敬仰。叶芝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一切苦痛……

这个暑假,我有幸阅读了飞鸟集,其中很多句子都跟我产生了共鸣。像这一句: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的确,有些狗都忠诚于他们的主人。但是有些人却背弃信义,背弃朋友背弃师长,从而换取自己的名与利。

还有一句:不要让刀锋讥笑它柄子的拙钝。很多人看这把刀好不好,就是看他的刀锋。其实,刀锋如果没有刀柄。他不过是一块小小的,锋利的铁片罢了。刀锋和刀柄所在的位置不同,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刀柄是给人拿的,刀锋则是砍东西。这是不同的。有的人适合当基石,有的人上台表演。扬眉吐气的人不能笑话那些带给他自己打基础的,大家分工不同而已。

还有一句:燃烧着的木块熊熊地伸出火光,叫到:这是我的花朵,我的死亡。听了这话你是不是立刻就会想到一个奄奄一息的军人,那个军人大喊着。这是我的荣誉,我的牺牲。他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仰,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泰戈尔的诗,每一句都蕴含了真理,每一句都代表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这些饱含人生的哲理的诗句,让人爱不释手,浮想联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18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