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人吵架经常大脑空白都明白,次次当场挨骂,回家生气后悔。“我咋反应这么慢的,我当时这样就好了,咋就想不起来了,气死。如何提高吵架反应力呢?网上的建议基本都是多看**和演讲,看辩论赛。治标得治本,吵架才能赢。所以你要先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反应慢?有人跟你说的p图不p你的都是坏闺蜜,你的小脑袋瓜就开始干活了呀,你闺蜜指的是谁?学校同学,我身边的朋友。二,怎么算坏?不P图就算坏了?可是她还让我逛街了呀,咋办呢?万一太偏激,误会人家咋办?然后,你又按照上面的流程又思考了一波。不是你的反应慢,是你的思考逻辑有问题,戒掉多余理性分析,你的反应能力一定往上提。就比如刚才的案例,p图不p你的都是坏闺蜜。那具体咋做,才能提高吵架反应能力呢?
第一,你明确自己的观点是还是不是?论据:你自己的事儿还是你朋友的事儿?假设我的观点就是第一个,不帮你P图了,就是坏闺蜜,那我的论据就是我那相处十年的闺蜜帮我P图,还背后造谣我,如果我的观点是第二步,不帮你P图的不是坏闺蜜,我的论据就是那红姐也不爱帮我P图,但是她对我贼好,上个月我生日,而且还给我准备了惊喜。这一套流程啊,有效的帮你整理了复杂的观点,减少你在思考上耗费的时间,加快思考速度,给予对方最快回应。
第二,再给你们几个提高说话反应力的小技巧,你记住对方的后半句,用疑问语气重复一遍,延续对话时间,还能增加思考。我今天心情不好,心情不好,为什么呀?我的快递丢了。丢了,丢哪里了?抓住对方话里她想要的情绪反馈给她,快速回应,说中了她的心声。她慌了,我们就赢了。
3月中旬我参加了一个线上打卡读书活动,每天读一本书并输出十条清单,我选择了沟通类主题的书籍。
这十本书分别 是《非暴力沟通》、《谈话的力量》、《关键对话》、《沟通的艺术》、《好好说话》、《拆出你的沟通力1》、《拆出你的沟通力2》、《高难度谈话》、《说话就是生产力》和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
谁说读书就一定要读完的
我每天其实也就花了1-2个小时来阅读,而这么短的时间内我是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因此我每本书我只读了核心的部分。
第一次尝试如何集中式主题阅读,看了这么多书,越来越觉得 很多同样的概念是从不同维度来讲解的,至关重要的是自己读完后能够 整理和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
我们每天都在和别人沟通,沟通占据了我们大量时间,有效地沟通不仅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推动进度,也能帮助我们维护好人际关系。
那究竟什么叫 沟通?先拆解下这个词
先说“沟”这个字,“沟”其实就是对话,对话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猜测,即使观点是争议或不受欢迎的,仍然会积极和对方分享。
而”通“ 是希望通过观点的自由交流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比如说服对方或双方寻找更好的方案。
那这就不叫沟通。所以一定要明白, 沟通最后是为了”通“,”沟”只是过程而已 。
通过上图,你会发现为什么我们工作和生活当中会有大量的沟通成本,这取决于我们如何思考与表达以及最终对方如何去理解你的信息。
本篇文章就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表达与倾听来阐述的十大原则。
这十大原则分别是 “明确沟通目的”、“了解对方”、“高效表达”、“讲事实和故事”、“关注安全氛围”、“识别感受和需求”、“控制情绪”、“表达认可和赞同”、“学会提问”、“掌握肢体语言”。
每次在沟通开始前,我们应该从心开始,认真的审视自我,明确这次沟通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况这个目的都不会动摇,对话永远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你需要在沟通前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你希望为自己实现怎样的目标,你希望为对方实现怎样的目标,然后思考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
但现实情况中,很多人在对话中情绪失控,陷入到沉默或者暴力状态
记住,你唯一能够控制的只有你自己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停止对话,冷静反思你的动机,你需要问自己 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然后思考如何去做。
在一次的有效沟通之前,我们应该学会去提前了解到对方的一些信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从3个方面去了解,分别是 对方的期望和边界、对方的价值观、对方的利益。
▍ 期望和边界
沟通未开始前,双方其实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期望了。
期望:比如你和老板约谈一下薪资的问题,你还没有开口,老板就已经对你的表达有所期望了,他知道你会说出你的难处,期望你说出你的工作价值和贡献,所以你应该在表达上去迎合对方的期望和喜好。
边界:你应该了解别人的边界,即不能触犯的地方。比如 了解别人的环境时间,习惯,情绪点,同时你要告诉别人自己的边界是什么?比如你和一个工作狂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微信聊天,但是早上9点就不能找他聊了,这是他的边界是不允许触犯的。了解别人的边界和训练告知别人 自己的边界会有利于彼此的相处。
▍ 对 方的价值观
其实每个人对事情的背后看法都会体现出他的价值观。
比如每天只知道工作和学习的单身狗,他的价值观就是事业和成长比爱情重要,比如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的父亲,他的价值观就是事业比亲子关系更重要。
所以分析他人的价值观不在于他看重什么,而在于他更看中什么,所以他更看重的往往就是价值观。
当然有时候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我们都应尊重彼此的价值观。
毕业这几年越来越觉得 是价值观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对方的利益
在提任何要求之前,都要思考清楚这会给对方带来怎样的好处。
很多时候我们沟通时只考虑这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好处,而没有给对方带来怎么的好处,所以才会导致沟通的不顺畅,无论是沟通还是合作都应该是共赢的。
你要记住,这个世上很少有人会不计得失来帮助你。
想起来我以前的上司,给我安排任务的时候,经常 告诉我 做这个会对我有怎样的帮助,每次都会让我充满动力去完成,这其实就是很好地满足了我的利益。
高效表达的核心是 简洁、明确、结构化、视觉化、生动具体。
▍ 简洁
表达的本质是传达信息,那么我们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应该有个核心观点,不然对方永远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应该是围绕着这个核心观点来阐述其他的信息。
如果这个信息对于表明这个观点没有意义,那就不用说,不然对方得需要花不少时间来听你的信息,他会觉得累,抓不住重点,影响他的理解和吸收。
要想锻炼自己简洁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复试的方式来达到,比如看完这篇文章,自己尝试30秒内复述完然后录音,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
▍ 明确
如果我们传达的信息 是不明确的,对方听完之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 他不明白你的意思,另一种情况 是他会理解错误。
比如你说 那个人马上就到,对方可能会问你 那个是指哪个,或者他理解的那个是小明,而你说的那个人其实是小强。
▍ 结构化
我们的大脑擅长处理结构化的信息,因此日常表达的时候我们应该养成结构化的习惯。
所谓的结构化就是面对某个问题,你可以通过某个结构把它拆解为一个你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 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有较大价值的,能满足这个三个方面的岗位 就是理想的工作了。
所以每次表达的时候试着 从几个方面和角度 去阐述你的观点。
结构化的核心 是 “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详细的结构化思维我就不再阐述了,可以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 视觉化
人类是爬行动物,喜欢视觉化的事物,因此日常我们表达的时候尽快能让听众不仅是听到,还能“看”到。
因此在和别人 表达的时候,尽可能有手势去辅助表达,用白板去梳理的观点和想法,用手上的工具 帮助你表达。
比如 我原来上司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特别喜欢拿到手上的笔、纸这些东西来演示表达。还比如开发 就不喜欢看prd,就看视觉稿,也是这个道理。
▍ 生动具体
人的大脑 喜欢 具象化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事物。在表达的时候尽可能 具体和细节化,能用具体数字就不要用大概,能举例子就不要仅仅是概况的观点。
所以你会发现小学教材上 的题目几乎都是现实具体的案例而不是抽象的。
但我觉得 抽象思维 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思考和学习能力;
很多人看事物往往看到表象,然后做出决策,表象是具体的,他没有从具体中概括出来或剥离出来,这种就叫“本质”,有机会再详细阐述这个观点。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表达之后,对方很难理解或者接受我们的观点,这个时候需要我们 学会多讲事实,多讲故事。
▍ 说事实
我觉得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并且多说事实是提升表达能力的第一步。
事实是不容质疑的,是客观存在的而观点是主观表达的。
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喜欢说观点而不是事实,但观点 很难说服别人,因为缺乏事实,事实上是事实产生观点。
比如 很多人看完**后 会说 这个**太烂了,你问他 为什么烂,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他继续说,这个** 看到一半 时候 大部分观众都走了,这个是事实,我会认同他的观点。
▍ 讲故事
如果是说事实和逻辑是理性上说服对方,那么讲故事就是感性上说服对方。讲故事能够帮助我们吸引到对方,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产生共鸣。
如果一开始对方就不想听你的表达怎么办? 那就将你的观点进行故事化包装以吸引对方听你表达,如果对方对你的观点难以理解或认同,你可以采用类比故事来表达(我经常会使用类比来说服他人),如果你想要你的观点让对方有共鸣或共情,你可以用具体的案例式故事来表达。
想要讲好一个故事,需要具备这几个核心要素: 冲突、行动、结局 。
即 这个故事 刚开始 主人公有怎样的渴望,然后遇到了怎样的障碍,中间 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最后 结果是怎样的?
其次,还需要 多描述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这会让你的故事更加饱满和真实。
讲故事的核心关键: 不要让对方 猜到最后的结果 。
安全氛围是指能够让对话双发能够畅所欲言,未偏离沟通目的氛围。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再处于安全的对话氛围时,人们很难识别到发生了什么?很难了解到这些情况的原因。
当对话变得充满压力时,我们会下意识表现出不正常的应对方式(比如沉默或言语暴力)。如何提前识别不安全的氛围,将沟通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呢?
▍ 观察对话内容和对话氛围
当正常的对话变得激烈起来,我们需要观察讨论的主题是否变化,参与者的反应是否变化。
▍ 观察对话在哪些情况下难以控制
关注自己的生理反应,有些人可能会胃部不适,你的生理反应是怎样的?
关注自己的情绪反应,有些人会感觉到害怕,受伤或者愤怒,然后努力去抑制这些感受。
关注自己的行为变化,有些人会提高嗓门,对别人指手画脚或是变得很安静。只有当我们识别到这些信号,才认识到自己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对话氛围不再安全。
▍ 观察安全问题
我们还应该关注到对话中参与者是否感受到了害怕感。
这种害怕感会让你担心对方拒绝接受你的看法时,你便表现的非常强势
当你担心说出真实的想法时,你便会犹豫萎缩和隐瞒内心。
▍ 观察对方是否进入到沉默或者暴力的状态
当人们感受失去安全感时,他们往往会朝这种错误的方向走去:
要么是陷入沉默(拒绝观点交流,一般表现为 掩饰,逃避和退缩)
要么语言暴力(试图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 观察你的错误应对方式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平时多多观察自己在对话出现问题时,自己的应对方式是怎样的?只有密切关注自己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造成的影响,你才能在必要的时候改变行动策略。
这十大沟通原则中,如果只让我说一条原则,那么我会选择这条原则。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学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效果!
什么是感受? 感受是我们内心的感觉,人类进化到现在,直观的感觉会比大脑更快速地告诉我们此刻经历的事情是好的还是坏的,关于感受,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 你真的理解你的感受吗?
而什么是需求?需求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需求是否被满足,以及被满足的程度会决定了我们的主观感受,需求被满足的一般叫愉悦,需求被满足的彻底叫爽。关于需求,可以阅读我的另一篇文章 需求分析
▍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当我们和对方表达的时候,我们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泄情绪,但这往往不利于沟通。先表达感受, 在表达感受的时候一定是结合着客观的事实 ,而不是主观的观点,这一点又有原则2中的说事实正好符合,然后在表达你的需求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样的事实导致我的需求是否被满足,最后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举个栗子,比如 丈夫这周都很晚回家,某一天,你看到丈夫回家,你不应该指责地说怎么每次都是这么晚回来,还要不要这个家了,而应该是 亲爱的,你看这周 你有3天都是 超过10点回家,我感觉很孤独和无力,因为没有人陪我照顾孩子。
你看,第二个表达是否让丈夫能愉快接受,而如果是第一种表达,里面夹杂了情绪和主观观点,你会发现这往往会引起冲突甚至吵架。
当你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你需要 在表达感受和需求后,指出你希望对方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也就是请求,因为只有你明确告知了具体的下一步动作,对方才知道如何会满足你的需求。
比如刚刚这个例子,你的请求 就是 亲爱的,我知道你最近很忙,但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2次能9点前回来,毕竟一个再坚强的内心也比不上你的肩膀。
▍ 学会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人类很喜欢去表达,尤其是遇到不满的情绪时,我们往往会找人倾诉,所以倾听至关重要。
你要记住,很多人抱怨说,他就是不听我的,其实别人不听你的观点,往往是你没有用心倾听他的表达。
所谓积极倾听,本质就是告诉对方你对他的信息理解,尤其是自己容易误解和重要的信息信息进行倾听,你需要去揣摩对方所表达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回应对方时你可以试探性地进行提问,并多用“你”,“是吗”这样的词汇来表达。比如,你可以 提问:你当时是不是感觉很失望(感受),你当时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没面子(需求)。
tips:关于在沟通过程中如何了解对方的需求,有几个方法可以介绍给对方。
第一种就是常见的 5why 法则,就是针对对方的一个问题 不断问 5个 为什么,直到找到根本的需求或问题;
第二种就是 不断引导对方讲故事,说出曾经遇到的问题;
第三种 就是 多问问对方的目标 和未来梦想, 找到其中未满足的需求;
沟通过程,其实就是你问我答的过程,没有提问,沟通无从展开,而良好的提问是 表达好奇,尊重,探寻 而不是 质疑和抱怨。
▍ 提问类型
提问中,问题分为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类似于对错判断题和多项选择题。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解释和说明。
封闭式问题适合让对方提供一些关于他们的信息,供你做进一步的了解,刚开始和别人接触或寒暄的时候多用封闭式,这样对方回答起来简单。而开放式问题会让谈话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但问题不要过于宽泛和太难,总之不能让对方过多思考。
比如 很多人会问,最近怎么样?其实对方很容易回答说还行,因为过于宽泛,不知道怎么具体回答,可以改成 最近过的怎么样?有什么事情需要分享下吗。
▍通过提问引导对方得出结论
心理学研究过:
人更重视自己所说的话和所得到的结论。
所以,要让对方去领悟这个方案其实是合理的,而不是把你的事实、资料、论证和结论一股脑给他,沟通高手会通过提问来让对方说服自己;通过提问让对方意思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信服 医生和律师,因为他们非常善于提问,所以为了在别人面前感觉很专业,多用提问的方式,比如面试中多提问考官而不是仅仅只回答考官的问题。
▍ 提问促进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我们往往会遇到恨到问题,但其实这些问题中很多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不需要直接去解决,而是思考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可能其他问题也都会解决掉了。
在日常思考产品方案的时候,我经常会 通过提问来帮助自己思考,比如 这样做是不是最合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还有哪些我没有注意到?除了让自己提问,还需要借助他人来提问帮助自己思考出更好的方案。
在我看来其实学会提问就是不断质疑自己,不断完善想法的过程。
沟通中学会认同是在是太重要了,没有认同,估计沟通很难进行下去,我们人类就是希望别人认同自己。
▍ 认同
语言沟通:
复述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
表达对方情绪的理解: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很失望;
表达对方内心想法的理解: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错了;
非语言沟通:
合适的肢体语言:另一半心情不好,可以有一个拥抱;
丰富的表情:朋友心情不好,可以表情下拉;
适当的有起伏的语音语调来回应;
不管别人的观点是否接受,不管对方是否批评你,你都要学会认同或者说赞同。
有人可能会说,我就是不认同他的观点或者批评啊,怎么办?
你要从他们的观点或批评中找 你可以接受的部分然后阐述你的观点,我们想知道与我们最相似的人的看法。
所以说服的时候,尽量先表达跟对方一致的地方,然后再深入表达自己想说的。
▍ 赞美
认同的进一步是赞美:赞美的本质是 满足对方的需求。
恰当地表达赞美: 要赞美别人都忽视的地方,闪光点 ,独特点,要真诚 ;
tips:可以使用FFC 法则表达赞美,即事实,感受,和对比。比如你的服务很赞啊(感受),每次杯里的水剩的不多时,你就补上了(事实),其他人通常是等我要求加水,才过(对比)。
思考下其实FFC 法则中的事实体现了真诚,对比则体现了独特点,所以赞美效果很好。
面对同样一件事,有些人会勃然大怒,有些人会淡定自若。
所以不是事物本身让人产生情绪而是人类自身陷入了自己制造的情绪。
有些人在对话过程中为了沟通的目的会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但这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你的问题,当你沟通中遇到无法妥协的问题时,你会发现,你的内心的情绪会宣泄而出,以极具破坏力的方式体现在对话当中。
所以我们需要驾驭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那么如何驾驭情绪呢,这要从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来了解。
▍ 情绪如何产生
看上图,你会发现在观察到了对方的行为之后,我们会本能地产生某种感受,但在此之前,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构思出某种想法,其实就是这种想法为了我们的事实赋予了意义,然后我们会思考这个行为背后是好还是坏,最后我们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对情绪做出反应。
所以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自己的想法。
▍ 如何控制想法
1我此刻表现出了哪些行为?
2确定行为背后的情绪(我此刻的感受是怎样的?)
3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想法导致的,或是想什么需求未满足)
4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回归原始的事实)
然后改变主观臆断:(改变错误想法回到正常想法,错误想法会缺乏完整性)
1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件事中的责任;
2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3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4要想实现这些目的应该干什么?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
在正常的沟通中,除了对方听到的,还有看到的,这些看到的就是你的动作或行为。因为非语言行为通常是被认为意识之外的举动,更加真实,所以当他与你的话语矛盾时, 人们往往会倾向于相信非语言沟通 。接下来我讲下有哪些非语言动作。
▍ 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一个移动的个人空间,你和陌生人在交流的时候会有3至5英尺之间的距离,而朋友一般为15至3英尺之间的距离。
因此当你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你需要清楚彼此之间的角色是怎样的?以确定之间的距离,除了你和别人的距离,还需要考虑相对位置,比如当对方坐下的时候,你也应该坐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对方。
▍姿态
你的姿态往往透露了你是否认同对方。姿态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的姿态,一种是封闭的姿态。
开放的姿态表示你原意和对方继续沟通,表达认同和兴趣,比如双臂打开,两腿分开,直接地面对别人和身体前倾则表达极大的尊重和兴趣;
封闭的姿态表示紧张或不感兴趣,比如抱着双臂,背对别人跷二郎腿。 与对方的动作保持一致能够很快地与对方建立友善的关系,比如对方身体前倾,你也要这样做。但这些姿态并不是一直准确,有些人就习惯做某些动作。
▍ 身体接触
最能传达身体接触的方式有两种:握手和拥抱;
作为一开始的接触方式:握手,握手能够很好地第一时间了解对方,如果对方握手力度低或者感觉虚弱,我一般会觉得不太愿意交往,而握手力度大则表明地方很有热情,表达强烈兴趣。
拥抱则更多的运用在亲密关系中,在和女生交往过程中,拥抱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
▍ 眼神交流
我们都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也最能传情达意,眼神交流能够传达强烈的尊重和关注,当你的眼神是注目时并且时间在1-10秒,其实是告诉对方,我对你很感兴趣,相应地你的注目会引发对方的好感。而对方和你说话,你眼神不在对方那里,别人会觉得你不够真诚和尊重。
另外 注意对方的瞳孔放大则表明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日常中可以多使用眼神注目来和客户沟通,如果发现他瞳孔放大了,说明他真的喜欢上了你的产品,所以大家可以想想其实眼神注目能运用到许多地方。
▍ 微笑
微笑也许是让别人喜欢你的最重要方式,我们都喜欢和微笑的人展开交流,尤其是第一次。当然有些人会强颜欢笑,其实这很快被别人发现, 微笑的前提一定是真诚 ,只有真诚的微笑,才能真正向他人展现你的友好和热情。
可以用SOFTEN 这个单词来表示这6个积极的非语言行为:微笑、开放的姿态、身体前倾、身体接触、眼神交流、点头。
soften 行为不仅帮助你表达喜好的情感,同时当你向我展露这些感情动作时,你内心也会感觉到。这个在心理上加”认知不协调“。
你要记住,当你微笑时,你内心也会感觉到开心,当你身体前倾时,其实你内心也会愉悦,更加投入到谈话之中。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沟通的高手,甚至是生活的高手~
写的最长的一篇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EQ情商的书,最好的一本就是《情商必读12篇》了,如果条件允许,十分建议你买来看看。
其实关于EQ的书很多,但大多都是一些毒鸡汤,根本不是讲的情商,而《情商必读12篇》是真正用科学地方法在告诉人们是情商、情商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情商,对于职场人士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
什么是EQ?
EQ,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情商。 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简单的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与智商(IQ)相关。 通常,在大型企业公司的面试上,都会测试情商。
EQ的历史由来
早在一九二零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桑代克(ELThorndike)就首先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认为拥有高社会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能在人际关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一九二六年推出了第一份社会智力测验(George Washington Social Intelligence Test),问卷的题目包括了指认中人物的情绪状态,以及判断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等。
然而接下来的几十年,心理学界在这方面的努力停顿了下来,主要因为大家都忙着发展及研究IQ测验,当时认为IQ(亦即一个的数学、逻辑、语文、以及空间能力)会决定每个人的学习及受教的能力,因而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发展及表现。
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影响现今教育体系甚钜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原先只重数理语文能力等的传统定义“智力”的方式(亦即IQ)需要大幅修改,因为一个人的IQ除了对学校学习的成绩有很高的正相关(IQ愈高,功课愈好),对于其它方面,例如工作表现,感情及生活满意度等并无太大的关系。
嘉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多加了几项智力,包括了音乐,体育以及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之能力。而这后两项,让“社会智力”的概念再一次地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重视。
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的人是心理学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一九八八年编制了一份专门测验EQ的问卷(EQ-i),根据他的定义,EQ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情绪及社交能力。其中有五大项:(1)自我EQ;(2)人际EQ;(3)适应力;(4)压力管理能力;(5)一般情绪状态(乐观度,快乐感)。
接着又有心理学家沙洛维及梅耶(Salovey&;Mayer)在一九九零年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应和乐观等人格特质区分开来,所以他们对EQ的定义强调在了解并运用情绪之方面。
另一个在各国受到广泛使用的EQ测验(MSCEIT),即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的问题有几大项:(1)察觉及表达情绪之能力;(2)在脑中想象情绪状态之能力;(3)了解情绪的能力;(4)控管情绪的能力。
在生活中,在职场中,在交友中,情商高的人总是受到欢迎,得到重用,其实力不一定很强,但是总能得到很好的资源。
有人统计过,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等方面只有15%。
百度一下,情商与智商相对,指情绪商数,主要指人在情绪、意志、受挫能力等方面的品质,包括导商等。有书君简单理解为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一个人的情商高低与先天并无太大关系,后天是完全可以培养的,那么怎样提高一个人的情商呢?
首先一定要学会了解自己,‘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接受自己,认可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技能,而后静下心去,沉淀,积累,厚积薄发。
这是提高情商的第一要素,因为这是你自信的根源,没有了自信,一切都是枉谈。
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当身体发出抗议或不好的信号时,立马停下来调整。
其次学会了解他人,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
要做到这一点,学一点必备的心理知识,是必要的。通过一个人的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读懂他人。做一个善于学习、善解人意的倾听者。
了解一个人,从性格开始。性格分为很多种,有的人有多重性,但每个人都有偏向性,学会判断和分析。一般来说,分为平和型、领导型、质疑型、理智型、快乐型、多愁善感型,助人为乐型,追求完美型,爱表现的成就型。
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相对应的方式。那些情商高的人都是在自己心里形成一个判断后,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做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到别人的心坎上的。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情商的最大敌人就是不能对自己的情绪做控制。
人吃五谷杂粮,都有七情交欲,在情绪杀手面前,做到游刃有余,才是一个人情商高的最好表现。
和乐观交朋友,与抱怨说bye bye,适时的忍耐是必须,适当的沉默是助手。
提高自控力,懂得适可而止。
在愤怒、郁闷的时候,默默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没事的,一会儿就好了。
在高兴的时候,也不可得意忘形,有了成绩不要过分炫耀,保持低调,否则痛苦会随之而来。
如果暂时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不要让欲望控制自己的心情。
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情绪的奴隶,随着自己的情绪走。当你尽情释放自己情绪时,你会发现,本来应该你得到的,却失去了。
能够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只有小孩子才可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抱怨你没有别人爬得快,找到内因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加强沟通力的练习,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
走出去,不仅要和自己熟悉的人沟通,还要主动和陌生人沟通。
在沟通中,保持一颗真诚、宽容的心,自己说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找到对方喜欢的话题,让对方说起来,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必要时学会反馈。当一个人愿意和你敞开心扉时,你就又多了一个支持你的朋友。
在不断的交往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应辨能力和逻辑水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道德标准是一切的前提,德商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保障,没有“德”做底限,情商再高也是昙花一现,你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也只是徒然。
此外,一个人的高情商还表现在做人格局大,不与小人计较,不与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和下级邀功。
一个人说话令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了他(她)所能达到的高度。高情商的你如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在生活中如花灿烂,在亲戚朋友中“德高望重”,那你离成功不远了。
EQ的发展
情商EQ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型于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它主要是在后面的人际互动中培养起来的。青春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因为这是一个人走向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其学习和发展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学生由于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还有学业上的巨大的压力,这些,都会使现代中学生造成心理失衡和复杂的心理矛盾,甚至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据一份22个城市的调查报告显示,实际上我国中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者达15%一20%,表现形式以亲子矛盾、伙伴关系紧张、厌学和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现象为多。这些问题的发生大多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关,多是源于其心中时常涌出的各种非理性情绪。而提升EQ水平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训练。
弘扬个性,发展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但这一切都源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们开设青少年心理素质训练班,通过心理教育、心理训练,着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自我心理觉察能力和认知水平,学会自我情绪控制,改善其不适当的情绪行为,提高情商水平,让孩子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及具理性信念的人生观,增强其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习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做为一个关爱孩子成长的家长,您是否只把目光放在了孩子学习的成绩和特长能力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您首先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提升孩子的EQ。让孩子找回失却的欢笑,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积极主动的获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和技能。
比智商更重要:情商EQ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中,微软中国、GOOGLE中国、戴尔、格兰仕等着名企业出现了频繁的高管离职变化,许多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企业。业绩表现不理想、竞争对手挖角是原因之一,一些职业经理人因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内部矛盾冲突严重也是显着的原因。
如何提升情商管理,已经成为决定经理人能否在职途上有更好发展的关键要素。无论级别的高低,对于每一个职业经理人而言,职场发展的核心就是学会与人的沟通,从信息的沟通、情感的沟通,最终达成利益的沟通。在当今社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情商管理?他们不应该有的情商死结在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情商上的比拼:谁的情商高,谁就能更容易受到领导及同事的支持;谁的情商高,谁就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与潜在机会,最终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
管理者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而现代研究表明,人才成功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智商,还有情商。概括来说,管理者的能力主要来自情商和智商,而且基本上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拿破仑说过,一个军官的知识和素质应该成一个正方形,光有不行,军官还要有做决断的勇气。管理者由情商导致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交流沟通的能力。
智商高的人往往这方面弱,因为他很聪明,所以沟通时缺乏耐心,不懂得如何与同事有效沟通。任何一个领导者在做管理时,除了能力很重要,那就是他的影响力。领导者做实际管理时,他(她)要他们所在的环境融洽、和团队关系的密切,这都是一个管理者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也可以说是沟通力的一种体现。
(2)选择判断的能力。
智商高的人往往不容易决断,因为很聪明,他的选择方案就很多,四下权衡后,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而且事实上也永远没有最佳方案,所以不敢轻易拍板。懂得多,会的多,思考的多,所以变得生性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但现在的管理决策往往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判断。就决断力而言,智商高的人决断力相对本身能力而言比较差,他们了解的知识很广泛,一碰到问题就想到各种可能性,然后开始做方案评估,评估完后发现风险很大,所以说当律师的人没法做企业家。
(3)坚持不懈的能力。
智商高的人选择的机会很多,所以经常坚持力不够,一遇挫折就放弃,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可谓无知者无畏,反而更容易成功。赛特集团有限公司赛特购物中心总经理池洋说的好,“在中国做企业,有一点非常重要:管理者一定要身体好,意志力强才行,否则扛不住。就像志东说的”意志力、耐力都很考验体力,而且管理者还很寂寞,许多事情跟家人、朋友、投资者都不能说,所以他一定得和超人一样,即使屡受挫折还能乐观自信,不是那么容易疲惫、失望、松懈下来。
当然,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光有情商和智商还不够,还要有其他很多方面的能力和商数。其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要有韧性了。管理者还需要一个商数叫逆境商数或危机商数,简称逆商(AQ)。管理者身处逆境还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人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往往取决于他的逆境商数有多大。
总之,一个人的智商无法改变的,但情商是可以改变的,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情商。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是当今社会需要决定的。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仅靠单枪匹马走天下的社会了,团队精神很重要。怎样增强自己团队的合作意识已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的盈利应归功于一大群人,而不是一个人。而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则更大程度归功于他的情商,即EQ这里包括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从中外名人成功的例子不难看出,很多人未必高学历,高智商,甚至不乏中途退学者,却凭个人的毅力和能力开创出一番事业。而现代社会也不乏高智商的未断奶的大学生,身为清华、北大佼佼者,却要父母陪读,衣食住行不能自理!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这样的人智商再高,自己的生活尚不能打点好,自他约束能力极差,又怎能期望他们着眼大局、大刀阔斧得大干一番,为国家做出贡献?达尔文进化论告诉他们“适者生存”,情商能够让他们更好得适应社会,而智商只能构筑他们的知识层面。所以现今这个社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