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心理效应解读>>这本书中的全部效应名称,

我想知道<<心理效应解读>>这本书中的全部效应名称,,第1张

1、 认知地图效应

老马识途所利用的经验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是有科学道理的.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认知地图.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2、 法厄同行为

3、 投射作用

4、 习得性无助行为

5、 霍桑效应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陈哲)

6、 虚假一致偏差

7、 视网膜效应

8、 延迟满足

9、 叶克斯—道森定律

10、归因偏差

11、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12、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13、心理帐户

14、直觉决策

15、卡尼曼风险定律

16、小数法则

17、定势理论

18、杰奎斯法则

19、津巴多实验

20、补偿作用

21、睡眠效应

22、反馈效应

23、补偿效应

24、培哥效应

25、迁移效应

26、酝酿效应

27、罗森塔尔效应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

28、囚徒困境

29、凡勃伦效应

30、墨菲定律

31、邦尼定律

32、赫洛克效应

33、零和游戏原理

34、路径依赖

35、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36、示范效应

37、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38、旁观者效应

39、彼得原理

40、团体压力效应

41、社会促进效应

42、破窗理论

43、250定律

44、传播扭曲效应

45、共生效应

46、羊群效应

47、连锁塑造

48、史华兹论断

49、多米诺效应

50、相关性定律

51、幻想反应

52、目标效应

53、温水效应

54、追随耳效应

55、鱼缸法则

56、卡瑞尔公式

57、情绪渲染

58、马蝇效应

59、手表定律

60、岢希纳定律

61、认知失调

62、PMA黄金定律

63、优势效应

64、剃刀定律

65、保龄球理论

66、崔西定律

67、色彩效应

68、例外原则

69、套裁效应

70、亚里士多德定律

71、权变理论

72、鳄鱼法则

73、颂歌效应

74、斯诺克理论

75、驼峰效应

76、莱斯托夫效应

77、依恋心理

78、帕累托法则

79、暗示效应

80、3对1效应

81、标签效应

82、豪猪法则

83、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84、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

85、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这样,下属出于感激就会更加努力积极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利益。

86、泡菜效应

87、纳什均衡

88、生命游戏定律

89、印刻效应

90、首因效应

91、近因效应

92、晕轮效应

93、自己人效应

94、包装效应

95、阿伦森效应

96、韦伯定律

97、强亨利效应

98、参照点效应

99、冷热水效应

100、疵点效应

101、互悦机制

102、高原现象

103、沉锚效应

104、詹森效应

105、普雷马克原理

106、情境相似原理

107、成就动机

108、蝴蝶效应

109、安慰剂效应

110、预期效应

111、第十名现象

112、扇贝效应

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然而,胡萝卜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甚至还能引起风波。兔王的胡萝卜让小兔子们热情激昂过,也让他们牢骚满腹埋怨过。在心理学上,胡萝卜就是强化物,是对兔子们做出某一期望行为的奖励。奖励某一种行为,这一行为就频繁出现,这就叫作强化。强化分为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固定时间的强化,即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提供强化物,强化做出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如图中的扇贝型线),因此,我们称之为扇贝效应。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不!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地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避免他专心地等待强化。

读小学三年级的夏夏总是不经过老师的允许就回答问题,这扰乱了老师的教学。老师告诉她,如果她能在经过老师的允许后再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夏夏很高兴,果然进步不少,经过老师允许后再回答问题的次数迅速增加。过了一段时间,老师鼓励她说,你做得非常好,为了帮助你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你的行为进行观察,并给你奖励,这次不是每次都奖励了,如果这一段时间内你总能够经过允许后再回答问题,我就奖励你更喜欢的奖品,如果这一段时间内你违反了我们的约定,我就不给你奖励。这位老师给予夏夏奖励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慢慢地,夏夏养成了好习惯,即使没有奖励,她也能在经过老师允许后回答问题了。

113、齐加尼克效应

114、马太效应

115、鲶鱼效应

116、互惠原则

117、名人效应

118、最后通牒效应

119、边际递减效应

120、群体去个性化

121、群体极化现象

122、木桶效应

123、反暗示效应

124、社会定势效应

125、从众效应

126、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

127、轰动效应

128、威严效应

129、惊恐效应

130、领域效应

131、恐高效应

132、嘎萨效应

133、实验者效应

134、权威效应

135、结盟效应

136、威慑效应

137、命令效应

138、面敌凝聚效应

139、组场效应

140、飞去来效应

141、炒作效应

142、困驴效应

143、投敌效应

144、末尾效应

145、斯特鲁普效应

146、陪衬效应

147、格斯塔效应

148、棒击效应

149、激活效应

150、自然恢复

151、贝尔约效应

152、后光效应

153、定位效应

154、恢宏效应

155、马基雅维里效应

156、融合效应

157、拙诚效应

158、团队效应

159、鸵鸟效应

160、逆转效应

161、海格力斯效应

162、服从效应

163、气温效应

164、霍姆斯马车效应

165、该隐效应

166、霍布森选择效应

167、自恕效应

168、首位数效应

169、猪大肠效应

170、吉芬效应

171、换物效应

172、帕雷托效应

173、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174、亲吻效应

相爱的异性之间,一旦有了亲吻行为,很容易发展到性交行为的现象即亲吻效应。

在《一种对性行为的新概念和对性变态的新界定》这篇论文中,把性行为分为隔离性性行为(传情书、通过电话说情话、上情网)、接触性性行为(拉手、抚摸、拥抱)、半融合性行为(舌交、肛交、口交、亲吻)、全融合性行为(性交)4个阶段。亲吻是口腔粘膜与口腔粘膜的融合,已属半融合性行为,这一关口闯过,性交便水到渠成了。

当然,各民族风俗、习惯与观念不同,如美国人一旦建立了情侣关系,很快便能亲吻,但离性交还隔了许多程序。英国人则比较保守,男女双方从建立情侣关系到接吻这一阶段较为漫长,然而情侣之间,一旦到了亲吻的程度,很快便可以性交了。

由于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也就产生了一些误会。

美国人爱上一个人便可以相互亲吻,所以,一个美国男人看中一个英国姑娘,便要吻。英国姑娘被吻了,很惊奇,因为这跳过许多传统程序,觉得自己既然把最美好的初吻给了他,也就半推半求就地与他性交了,心里却感到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那个美国男人则不理解这一点,反而以为这个英国姑娘太轻浮:这么容易便上了床,因为美国人亲吻到性交还隔25个程序呢!

中国的习惯比英国还要保守,所以亲吻效应就显得更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电话煲情和网上恋爱,看上去,是隔离性性行为,但只要在相互的文字、语言中有了“亲吻”二字,那么见面后的亲吻便成为可能。于是亲吻效应又起作用了。所以少男少女千万要警惕网恋,抵挡住亲吻效应的诱惑。

175、异性效应

在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人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异性效应”。

异性效应有自己发生的条件。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构成,无论哪一方,不能少于所需要的最低比例——百分之二十,而且,年龄要相差不大。随着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特别注意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寻求机会表现自己。在异性面前,重视个人的容貌和装束,更强烈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本身便是一种道德约束力,异性效应的道德教育机制,关键也在这里。

异性效应的道德力量,还表现在学生美观的形成上。一般地,女孩子认识美早一些。到青春期后,异性之间的广泛交往,产生情感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依恋。作为交往的重要方面,对美的选择和追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人体美转向气质美,而且,这种转变有一定方向,服从特定的模式。

异性效应的又一道德功能,在于能加强集体生活的凝聚力。研究发现,在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的组成的集体里,往往会因一些小事而发生摩擦,引起冲突,影响学校气氛。异性效应可以缓和避免这种情况,促使学生相互关心,推动人际理解,其基础是两性本身的相互吸引。所谓人际理解,实质是彼此对相互个性的认识、同情和许可,在此基础上,异性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真正的友谊,构成集体的凝聚力,同时,性别本身的差异,有互相补充的表现,使集体生活多姿多彩。

异性效应最直接的道德影响,也在于能加强的学生性别角色意识。在学校中,异性学生的交往,既是长期的,又涉及学习和劳动的各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加深了学生对自己性别角色特征的体验。现代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他承担的角色所决定。在我们这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面前,异性效应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揭示社会生活真相,进一步扩大角色范围,形成他们的社会道德、性道德和爱情道德。

异性效应也发生在教学关系中。女教师一般具有温柔和亲切的特点。性格粗暴的男学生,却会出人意料地接受女教师的管教,乐于顺从。女学生则喜欢与男教师讨论政治和生活问题,她们的学习成绩,也容易获得男教师的较高评价。这都是异性效应的魔力。

“留面子效应”(door in the face effect)

这正好是与“登门槛技术foot in the door effect”和“低球技术low ball technique”相对应的现象。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要求后,对较小要求的接受程度增加的现象。相应地,为了达到推销的最低回报,先提出一个明知别人会拒绝的较大要求,可以提高顾客接受较小要求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售货人的标价和侃价就是对这种技术的应用。

1、 认知地图效应老马识途所利用的经验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实际上是有科学道理的.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认知地图.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2、 法厄同行为 3、 投射作用 4、 习得性无助行为 5、 霍桑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陈哲) 6、 虚假一致偏差 7、 视网膜效应 8、 延迟满足 9、 叶克斯—道森定律 10、归因偏差 1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12、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13、心理帐户 14、直觉决策 15、卡尼曼风险定律 16、小数法则 17、定势理论 18、杰奎斯法则 19、津巴多实验 20、补偿作用 21、睡眠效应 22、反馈效应 23、补偿效应 24、培哥效应 25、迁移效应 26、酝酿效应 27、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 28、囚徒困境 29、凡勃伦效应 30、墨菲定律 31、邦尼定律 32、赫洛克效应 33、零和游戏原理 34、路径依赖 35、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C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36、示范效应 37、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者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人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德西效应。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38、旁观者效应 39、彼得原理 40、团体压力效应 41、社会促进效应 42、破窗理论 43、250定律 44、传播扭曲效应 45、共生效应 46、羊群效应 47、连锁塑造 48、史华兹论断 49、多米诺效应 50、相关性定律 51、幻想反应 52、目标效应 53、温水效应 54、追随耳效应 55、鱼缸法则 56、卡瑞尔公式 57、情绪渲染 58、马蝇效应 59、手表定律 60、岢希纳定律 61、认知失调 62、PMA黄金定律 63、优势效应 64、剃刀定律 65、保龄球理论 66、崔西定律 67、色彩效应 68、例外原则 69、套裁效应 70、亚里士多德定律 71、权变理论 72、鳄鱼法则 73、颂歌效应 74、斯诺克理论 75、驼峰效应 76、莱斯托夫效应 77、依恋心理 78、帕累托法则 79、暗示效应 80、3对1效应 81、标签效应 82、豪猪法则 83、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84、门槛效应心理学家费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 85、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法则也叫做“温暖”法则,它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这则寓言。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南风法则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关心下属,时刻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多注意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给予的温暖。这样,下属出于感激就会更加努力积极地为企业工作,维护企业利益。 86、泡菜效应 87、纳什均衡 88、生命游戏定律 89、印刻效应 90、首因效应 91、近因效应 92、晕轮效应 93、自己人效应 94、包装效应 95、阿伦森效应 96、韦伯定律 97、强亨利效应 98、参照点效应 99、冷热水效应 100、疵点效应 101、互悦机制 102、高原现象 103、沉锚效应 104、詹森效应 105、普雷马克原理 106、情境相似原理 107、成就动机 108、蝴蝶效应 109、安慰剂效应 110、预期效应 111、第十名现象 112、扇贝效应根据奖励强化的固定时间形成工作高峰,低峰。对策是变化奖励的品种,时间,从而形成间隔奖励。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然而,胡萝卜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甚至还能引起风波。兔王的胡萝卜让小兔子们热情激昂过,也让他们牢骚满腹埋怨过。在心理学上,胡萝卜就是强化物,是对兔子们做出某一期望行为的奖励。奖励某一种行为,这一行为就频繁出现,这就叫作强化。强化分为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固定时间的强化,即每隔一定的时间,就提供强化物,强化做出的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白鼠实验中发现,如果每隔20秒就对白鼠强化一次,在强化后,白鼠的反应就会停顿,然后反应速度增加,在下次强化到来之前反应率达到高峰,说明它学会了根据强化的时间进行反应。白鼠的行为效率趋势就如扇贝一样(如图中的扇贝型线),因此,我们称之为扇贝效应。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不!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地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在延迟强化的过程中,可以变化间隔的时间,使学生不能找到变化的规律,避免他专心地等待强化。读小学三年级的夏夏总是不经过老师的允许就回答问题,这扰乱了老师的教学。老师告诉她,如果她能在经过老师的允许后再回答问题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夏夏很高兴,果然进步不少,经过老师允许后再回答问题的次数迅速增加。过了一段时间,老师鼓励她说,你做得非常好,为了帮助你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我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你的行为进行观察,并给你奖励,这次不是每次都奖励了,如果这一段时间内你总能够经过允许后再回答问题,我就奖励你更喜欢的奖品,如果这一段时间内你违反了我们的约定,我就不给你奖励。这位老师给予夏夏奖励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慢慢地,夏夏养成了好习惯,即使没有奖励,她也能在经过老师允许后回答问题了。 113、齐加尼克效应 114、马太效应 115、鲶鱼效应 116、互惠原则 117、名人效应 118、最后通牒效应 119、边际递减效应 120、群体去个性化 121、群体极化现象 122、木桶效应 123、反暗示效应 124、社会定势效应 125、从众效应 126、禁果效应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 127、轰动效应 128、威严效应 129、惊恐效应 130、领域效应 131、恐高效应 132、嘎萨效应 133、实验者效应 134、权威效应 135、结盟效应 136、威慑效应 137、命令效应 138、面敌凝聚效应 139、组场效应 140、飞去来效应 141、炒作效应 142、困驴效应 143、投敌效应 144、末尾效应 145、斯特鲁普效应 146、陪衬效应 147、格斯塔效应 148、棒击效应 149、激活效应 150、自然恢复 151、贝尔约效应 152、后光效应 153、定位效应 154、恢宏效应 155、马基雅维里效应 156、融合效应 157、拙诚效应 158、团队效应 159、鸵鸟效应 160、逆转效应 161、海格力斯效应 162、服从效应 163、气温效应 164、霍姆斯马车效应 165、该隐效应 166、霍布森选择效应 167、自恕效应 168、首位数效应 169、猪大肠效应 170、吉芬效应 171、换物效应 172、帕雷托效应 173、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174、亲吻效应相爱的异性之间,一旦有了亲吻行为,很容易发展到性交行为的现象即亲吻效应。 在《一种对性行为的新概念和对性变态的新界定》这篇论文中,把性行为分为隔离性性行为(传情书、通过电话说情话、上情网)、接触性性行为(拉手、抚摸、拥抱)、半融合性行为(舌交、肛交、口交、亲吻)、全融合性行为(性交)4个阶段。亲吻是口腔粘膜与口腔粘膜的融合,已属半融合性行为,这一关口闯过,性交便水到渠成了。 当然,各民族风俗、习惯与观念不同,如美国人一旦建立了情侣关系,很快便能亲吻,但离性交还隔了许多程序。英国人则比较保守,男女双方从建立情侣关系到接吻这一阶段较为漫长,然而情侣之间,一旦到了亲吻的程度,很快便可以性交了。 由于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也就产生了一些误会。 美国人爱上一个人便可以相互亲吻,所以,一个美国男人看中一个英国姑娘,便要吻。英国姑娘被吻了,很惊奇,因为这跳过许多传统程序,觉得自己既然把最美好的初吻给了他,也就半推半求就地与他性交了,心里却感到有一种被玩弄的感觉。那个美国男人则不理解这一点,反而以为这个英国姑娘太轻浮:这么容易便上了床,因为美国人亲吻到性交还隔25个程序呢! 中国的习惯比英国还要保守,所以亲吻效应就显得更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电话煲情和网上恋爱,看上去,是隔离性性行为,但只要在相互的文字、语言中有了“亲吻”二字,那么见面后的亲吻便成为可能。于是亲吻效应又起作用了。所以少男少女千万要警惕网恋,抵挡住亲吻效应的诱惑。 175、异性效应在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并能从中体验到难以言传的感情追求,对人的活动和学习通常起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异性效应”。 异性效应有自己发生的条件。在一个集体中,异性人数的构成,无论哪一方,不能少于所需要的最低比例——百分之二十,而且,年龄要相差不大。随着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特别注意异性对自己的评价,寻求机会表现自己。在异性面前,重视个人的容貌和装束,更强烈地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本身便是一种道德约束力,异性效应的道德教育机制,关键也在这里。 异性效应的道德力量,还表现在学生美观的形成上。一般地,女孩子认识美早一些。到青春期后,异性之间的广泛交往,产生情感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依恋。作为交往的重要方面,对美的选择和追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人体美转向气质美,而且,这种转变有一定方向,服从特定的模式。 异性效应的又一道德功能,在于能加强集体生活的凝聚力。研究发现,在清一色的男性或女性的组成的集体里,往往会因一些小事而发生摩擦,引起冲突,影响学校气氛。异性效应可以缓和避免这种情况,促使学生相互关心,推动人际理解,其基础是两性本身的相互吸引。所谓人际理解,实质是彼此对相互个性的认识、同情和许可,在此基础上,异性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建立真正的友谊,构成集体的凝聚力,同时,性别本身的差异,有互相补充的表现,使集体生活多姿多彩。 异性效应最直接的道德影响,也在于能加强的学生性别角色意识。在学校中,异性学生的交往,既是长期的,又涉及学习和劳动的各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加深了学生对自己性别角色特征的体验。现代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他承担的角色所决定。在我们这个“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面前,异性效应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揭示社会生活真相,进一步扩大角色范围,形成他们的社会道德、性道德和爱情道德。 异性效应也发生在教学关系中。女教师一般具有温柔和亲切的特点。性格粗暴的男学生,却会出人意料地接受女教师的管教,乐于顺从。女学生则喜欢与男教师讨论政治和生活问题,她们的学习成绩,也容易获得男教师的较高评价。这都是异性效应的魔力。 “留面子效应”(door in the face effect) 这正好是与“登门槛技术foot in the door effect”和“低球技术low ball technique”相对应的现象。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要求后,对较小要求的接受程度增加的现象。相应地,为了达到推销的最低回报,先提出一个明知别人会拒绝的较大要求,可以提高顾客接受较小要求的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售货人的标价和侃价就是对这种技术的应用。

1人的一生,漫长且无奈,遇见的人和事,有的会让你盈利,有的却会让你亏损。

人们不应贪婪,而应在获得利益时适时停止;人们不应该害怕亏钱,在亏钱时保持

清醒,学会及时地止损。  尤其是在中世纪,人们可以奉献的东西越来越少,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珍惜那些琐碎的事情。  对于某些人和事物,他们选择看跌并选择及时阻止损失。  

2如果您没有热情的回应,请学习及时制止损失。  

有时候,您年龄越大,您越愿意以温柔和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人。  也许是因为中年人的时间一点一点流逝。  越来越意识到一个真理:不要随意浪费自己的生命。  选择充满激情不仅是为了展示他们的积极能量,而且是得到相同的回应。  例如,当爱上中年某人时,他经常希望快速做出反应。  毕竟,中年人与年轻人不同。 他们有很短的时间和精力。  越来越少的中年人愿意放弃工作,选择坠入爱河或重返家庭。 

 因此,在中年时期,如果您热情地对待人们,但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应,则必须知道如何及时阻止损失。  如果您不及时制止损失,那么热情最终将被时间消耗掉,最终您自己会受到伤害。  在中年时期,尽管外观看上去很坚固,但看不到内部的脆弱性。  在这个年龄不要受伤,及时停止损失,这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3扬子鳄定律:坚定的判断,制止时间的流失。  

由于经验不足,年轻人经常会有很多未知数,而正是由于未知的许多风险,他们总是犹豫不决。  但是中年是不同的。 这个年龄的人应该积极主动和果断。  他们的勇气足以支持决定性的判断。  心理学中有一条有趣的法则叫做鳄鱼法则。  简而言之,当一个人被胳膊上的鳄鱼咬伤时,应立即切断手臂,否则将危及生命。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在中世纪,结识许多人并完成许多事情将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当局势的发展变得不可控制时,必须做出决定性的判断并及时停止损失。  由于工作原因,我很荣幸结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他今年快要退休了,但是当他谈论自己的创业时期时,他不是在青年时期,而是在中年。

  那年,发生了金融危机,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 股东们讨论了大量裁员问题。  但是员工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稳定。 相反,部门人员不足,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因此,企业家停止了裁员,他将股票分配出去以确保雇员的就业。  尽管此举一直在亏损,但此举感动了所有员工。 在所有人的支持下,该公司度过了困难,并迈向了辉煌。  很多时候,失去一些可能会导致更多。  中年人不应固守得失,应该学习鳄鱼法,做出果断判断,及时停止损失。  

4中年人,停止时间的流失,爱与恨

一生中,大多数中年人可以停止时间的流失,并且 面对感情,仍然有很多中年人感到困惑。 也许在您的中年时,您开始对家庭生活感到厌倦,并且在工作中有非常健谈的异性。  这时,有些人会陷入情感纠缠,婚姻已成为束缚。  有些人知道如何在时间,爱与恨之间制止损失。  在中年,偶尔会有内在的抽动是正常的。  有很多异性恋,他们的感情很好,有一天可能会出现在生活中。  但是忠于婚姻和家庭是中年人应有的选择。  

无论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多么迷人,请始终记住在家中陪伴您并默默等待您回家的人。  中年人在面对爱情时,应该及时停止损失,即使他们真的很受诱惑,他们也应该确保夫妻关系的稳定。  一个人独处,去做并珍惜它并不容易。  岁月匆匆,没有时间考虑这一点。 人们已经到了中年。  

也许您在这个年龄无能为力,或者您处于最佳时机。  但是未来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的困难和风险。 及时停止损失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提供安全感和保证。   中年人,不必担心得失,知道如何及时制止损失,比什么都重要。

类似蝴蝶效应的有青蛙效应、羊群效应、木桶效应、破窗效应、黑天鹅效应等。

一、青蛙效应

青蛙效应是指把一只青蛙扔进开水里,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会用力一蹬,跃出水面,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当把一只青蛙放在一盆温水里并逐渐加热时,由于青蛙已慢慢适应了那惬意的水温,所以当温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青蛙便再也没有力量跃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适之中被烫死了。

二、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理论,也称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的出现通常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三、木桶效应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四、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五、黑天鹅效应

黑天鹅效应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青蛙效应

-羊群效应

-黑天鹅事件

-木桶效应

-破窗理论

《流金岁月》大结局了。

一生都在追求完整家庭的朱琐琐,毅然地跟妈宝男老公离婚,成为单亲妈妈,相忘于江湖

回顾朱锁锁的前半生,从寄人篱下的彷徨,到嫁入豪门又离婚的坚定,每一步她都走得稳扎稳打。

有的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的人却生于颠沛流离的路上。

抓一手好牌不是本事,打好一手烂牌才见功夫。

朱琐琐的前半生

寄人篱下的红玫瑰

剧中,倪妮饰演的朱锁锁和刘诗诗饰演的蒋南孙,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对好闺蜜。那时大家都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最开心的时候是去小卖部买一包糖。那时她们还没有意识到,命运早在两人之间画下一条鸿沟。

蒋南孙是富三代,家住复兴路的老洋房里,上下三层,还带着一个小花园。

不仅有钱,还处处充满着oldmoney的讲究和做派。

一个礼拜七天早餐是不能重复的;

过生日必须得十六个菜,四个冷盘,八个热炒,三个点心,一碗面,否则还叫什么生日?

而朱锁锁,却没有那么会投胎。

从小住在舅舅家,没见过妈妈,父亲是名海员,名字只存在于每月寄来的生活费里。

寄人篱下的她,学会了看人脸色,也习惯了取悦讨好。

对舅舅一家,她知道他们是好人,但不是圣人。于是,有好吃的,她专门拿回来孝敬舅妈;

从不耍小女孩的脾气,变着花样夸;

但矛盾还是不可避免,舅妈指着鼻子骂她“和你妈一样没良心”,从没见过妈妈的她只能坐在房间里,偷偷抹眼泪。

大概从这时开始,她就明白了钱的重要性。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只能受委屈。

所以,当表哥对她心生爱慕,想和她做一对平凡夫妻,会像爸爸照顾妈妈那样照顾她时,她没有一丝犹豫,干脆利索地拒绝:

“即便舅舅照顾舅妈也不能减轻她受的苦、遭的罪,你懂吗?

舅舅只是不舍得花钱请护工,八百块自费一个镇痛泵才叫不痛苦。”

很多人总说,钱不是万能的,钱能买来健康吗?

可事实是,生不生病全靠天意,生病后的麻醉剂和镇痛泵才是实打实的。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

“金钱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

没有足够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处心积虑、锱铢必较,变得渺小、卑微和贪婪。”

这也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搬出舅舅家后,精明如朱锁锁,会在一个骗子身上栽跟头。

马先生自称自己是精言集团叶总的朋友,对来公司送资料的朱锁锁一见钟情。他行为绅士,出手阔绰,礼物一个接着一个地送。

以为自己终于觅得良君,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朱锁锁,对待这段感情也格外认真。

不仅付出了真心,还付出金钱,哪怕把自己仅有的存款都掏空,也要给对方送回价值相等的礼物。

可惜,最后的结局是,人财两空。

他不是叶总的朋友,只是叶总的司机。朱锁锁欢天喜地地带他回家见爸爸时,叶总的一个电话,就能让他立马调头回公司。

钱固然是万能的,可只有自己的钱才是万能的。鬼知道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会不会是陷阱。

别人抛来的东西,太重了,接不稳;太轻了,白费力。

谁都想含着金钥匙出生,但大部分只能自己咬牙苦战,靠自己努力去挣。

于是,被骗后的朱锁锁,终于悟出一个道理:

与其费尽心思想摘取别人的果实,不如先给自己种下一颗种子。

写作文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作为一个曾经的语文课代表分享一些实用性蛮高的干货:

名人名言类

1、我之所以看的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字面意思就是我能取得现在的成果,和先前科学家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延伸意思就是能认清自己、有谦虚内省的好品德

可用于认清自我、团队合作、谦虚内省的文章中。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字面意思就是不能因为是小小的善举而不关心,也不要因为是小小的坏事就去做。

延伸意思就是要分清好坏、坚持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可用于明辨是非、自我改变、人生信条、养成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的文章中。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岳飞

字面意思就是不要浪费时间,等到自己老了才发现好多事没有去做。

延伸意思就是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可用于珍惜时间、时间的重要性、积极实现目标的文章中。

4、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无名氏

字面意思就是不要痴迷于物质,要明白青春很短暂,要珍惜少年时光。

延伸意思就是不要被眼前的东西迷惑,真正稀罕的东西是自己的青春和时间。

可用于沉迷当下、自我反省、珍惜青春的文章中。

5、即使我们生在沼泽,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字面意思就是在即使生在贫瘠的地方,也要眺望远方的星辰。

延伸意思就是即使当下条件再差,心中依然有梦。

可用于梦想、坚持、奋斗的文章中。

素材类

素材要讲究契合度高,所以和名人名言相比较而言,素材更是一个支撑材料,而名人名言是承上启下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以素材类的个人不是太推荐,作为支撑材料是为文章具体服务,万金油的素材个人不是太推荐,如果真心想把文章写好,建议多看书积累,做到信手拈来的程度最好。

补充:好的素材和名人名言的确能让文章更有血肉和档次,但是太过注重这些也不好,就好比太过注重辞藻的华丽,而忽视了文章的好其实是让别人读起来有共鸣、感悟、启迪之类,甚至描述亲情之类的文章个人非常不建议堆砌名人名言之类的,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李密的《陈情表》文章虽然朴实,但读起来感同身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62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