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词是苏轼纪念妻子王弗所作
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知道,很多朋友看到这个题目,肯定很自然的就会接着说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因为这两句诗实在是太有名了,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另外也可能会有一些读者要迫不及待地纠正我“这是毛主席的诗句,不是李贺的。” 如果您有这个疑问,请自行上网搜索《金铜仙人辞汉歌》 。可是,请注意,我说的是对对联,不是要你背诗词。如果从对对联的角度来说,这下联该怎么对了?
我们知道对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和文化现象。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时期,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仅仅从“文化”一个方面来谈“对联”,即使说上三天三夜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 所以,今天我们只从一个角度来谈谈对联。从什么角度了?文学艺术角度! 也就是从对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角度来看怎么对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是要成双成对的,通常有上下两联合称为一副对联。这上下两联要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除了这些对仗的外在规则外,一副好的对联更要讲究内在意境的浑然天成。
在简述了“对联“的基本要求后,我们再来看看这句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字数为7个;在断句节奏上,可以按照223式读,也可以按照43式读;”天若有情“和”天亦老“为两个主谓短语;仄起式,全句平仄为:平仄仄仄平仄仄 ;”天“是名词,”有情“是动宾短语;“老”是动词,为变老的意思。
那么按照上联的特点,下联的特点就应该是 :43式的节奏,两个主谓短语结合,仄平平平仄平平,词性与上联相同,词意与“月,情,老”相关。如果要您来对下联,您会怎么对了?这里有一个被称为“千古绝对”的下联,那就是“月如无恨月长圆”。
其实,“天若有情天亦老”本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当它作为对联的上联时,据史料记载一时很多人对不出,认为是绝对无人能对。可是在北宋时,却有一位嗜酒如命的才子在听说了这个对联后,眼珠一转,随口就对了这句“月如无恨月长圆”,众人一听,不禁为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妙”。
这位才子就是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石曼卿 。据宋史记载,石曼卿非常喜欢喝酒,而且酒量惊人。有一天,他酒瘾犯了,于是就约上一位叫刘潜的朋友一起到京城的王氏酒楼喝酒。结果,两人从白天一直喝到深夜。第二天,京城便处处谣传“王氏酒楼来了两位仙人,狂饮不止”。这两位“仙人”其实就是石曼卿和他的朋友。由此可见石曼卿酒量之惊人!
而这句“月如无恨月长圆”就是他喝的醉醺醺时随口说出的 。然而他这么随口一说,竟然与上联契合的天衣无缝,堪称”千古奇对“,成为集句对的代表之作。这样一来,上下两联不仅词性声律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融为一体,饱含哲理。真是让人叹服!
为什么这句”月如无恨月长圆“被称为”千古奇对“了?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这一副对联属于集句对,也就是从历代诗词歌赋,碑帖,文史中摘得一两句而形成的一副对联。它要求选取的是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平仄相对且很有关联的两个句子来组成上下联。并且两个句子还要浑然一体,别有新意,意境融合。
其次,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怎么对的 ?上联”天“,下联”月“;上联”若有情“,下联”如无恨“;上联”天亦老“,下联”月长圆“,不仅词性,语法,句法,结构,平仄都两两相对,而且都通过修辞中的”拟人手法“将上下两联化为一体,意味无穷。
最后,在意思上,这副对联表面上是在讲两种自然物象 :天和月亮,实际上是以这两种自然现象隐喻一种人生哲理:人间处处有情,但人间也有悲欢离合,也有生老病死,就像月有阴晴圆缺,是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在作者眼中,”月亮和天“似乎有了人类的情感,有情有怨恨。
其实,这种集句对在历史上很普遍,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上联“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下联“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就是分别化用了唐朝韩翃的《章台柳》和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中的诗句。在化用的时候,这副对联不仅借用了诗句,还融合了诗句中的意思:”柳“在诗词中常用来表达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意,而”斑竹“的传说中就有落泪于竹化为泪水的意思。
总之,真正好的对联不仅仅是要在外在的句法,词性,平仄上一一相对,更要在语义上深度融合,巧妙衔接,融为一体。 如果仅仅是从对仗的外在规则来”对对联“,那么对联就失去了艺术魅力,变成了一种存粹的文字游戏,不再有文学艺术性可言。所以,从外在规则和内在意境两方面而言,“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确实称得上是“千古绝对”。
关于这个上联,您有何更好的下联?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俗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说不定,您的下联也会成为一个千古绝对了 !在这里,我们敞开心怀,不谈别的,只谈文学。
关于对联的古诗有如下:
1、红红火火闹新年,喜伴春风贴对联。水色山光拥韵句,祥云瑞气绕门阑。千家万户言多福,四面八方祈阜安。总把嘉吉迎岁挂,长留美好在心间。
2、贴罢红黄放眼观,鎏金正楷耀门前,财添半绺贪财意,寿长三旬喜寿缘。一对含情怜瑞雪,两联积欲恋青山。倾杯不饮难为酒,醉卧柴门写傲然。
3、呼儿唤伴贴春联,拿党搬梯在一边。闲侃老麦真快捷,笑嗔小伙太拖延。左量右比量还正,高挂低粘挂不偏。平仄协调添节意,近看远观赞和妍。
4、一年一度贴春联,践约东风到海边。鞭炮声声人喜庆,檀烟缕缕福连绵。书如处世行须正,粘必衡平性不偏。白首娥眉同笑堂,满园锦簇共芳妍。
5、全家三口立门前,扶好楼梯贴对联。偷笑老婆传递慢,调皮小子送来先。难分左右估还准,无论高低看不偏。一片桃符添喜气,红红火火贺新年。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非常注重平时的用语,而且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对诗词有着特殊的情感,而对联则是日常生活中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形式,也是古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对联,比如有一个上联叫做“墙边柳,枕边妻,无叶不青,无夜不亲”。那么这个对联的下联应该怎么对呢?
第一,重点在于“青”和“亲”。
对于对联而言,男的不仅在于上下联之间意境的相对,更在于上下联中字的用法,就比如这个少年中,其实看起来这一句对联十分的简单易懂,但是仔细看来“青”和“亲”字是谐音,所以这就是这个对联的重点。据说当时这一上联出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苦苦思索,然后没有头绪。
第二,对对联少不了灵感。
据说当时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神童叫做李开先,当时他的祖父办六十大寿,来了很多的文人,所以就有一个秀才出了这个上联想考考这个小神童,其实一开始这个小神童也是十分的犯难,于是开始四处寻找灵感,然而他刚好看到了祖父的鸟笼,便灵感乍现。
第三,下联“笼中鸟,仓中谷,有架必跳,有价必粜”。
这也多亏了当时在寿宴上有一个鸟笼,这也就是这个小神童的祖父所养的鸟,当时他在四处张望的时候就看到了鸟儿们正在架子上面跳来跳去,所以灵机一动便对出了这不一般的下联“笼中鸟,仓中谷,有架必跳,有价必粜”,这让在座的各位才子们都十分的服气,都夸这个小神童真的是才思敏捷。对联十分工整,而且是生活中的细节,所以令众人纷纷鼓掌称赞,也流传到了现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