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深似海深几许?梳理历史上的4次俄土战争
历史上,土耳其与俄罗斯在黑海地区一直展开长期竞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控制黑海的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区域—高加索和巴尔干地区—进行过长期对抗和竞赛。
冷战时期,土耳其认为遭到苏联从南到北的挤压,这种高压导致土耳其选择了与西方合作,并与于1952年正式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西方反对苏联的桥头堡处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极争霸的前沿,以此换得北约成员国集体保证土耳其的安全与独立,并巩固了土耳其的亲欧洲和亲西方的意识形态。
冷战后,土耳其逐渐开始奉行独立于北约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俄土关系有了转圜之机。与俄罗斯在黑海地区进行合作,分享在黑海地区的利益成为土耳其的一种选择路径。
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年-1681年)
第一次俄土战争,这是沙皇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间第一次较为重要的战争。为争夺第聂伯河下游地区,沙皇俄国同土耳其发生的战争。1676年,俄国对土耳其宣战,战争持续5年,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于1681年签署和约,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俄国对第涅伯河左岸地区☒的统治。
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年-1700年)
1683年7月土军围困维也纳,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结成反奥斯曼帝国的“神圣同盟”,1686年俄国加盟,1695年及1696年俄皇彼得一世两度进攻亚速海,被奥斯曼帝国与其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联军击败。
1697年9月奥军在蒂萨河畔进行的泽特战役中大胜土军,俄军占领了顿河河口,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俄国获得亚速要塞,在黑海建立了第一个出海口。
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年-1713年)
1710年,土耳其军遂北伐,收复顿河河口。俄土战争爆发。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亲征普鲁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亚鞑靼人军队的重围,战争以俄国失败告终,其被迫放弃亚速,并需拆毁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根据1711年7月俄土《普鲁特和约》,亚速重归土耳其统治。
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年-1739年)
1735年底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乌克兰和高加索成为了战争的借口,在1736年,俄国的指挥官们期望能夺取亚速和克里米亚半岛,但是,由于缺乏补给以及流行病的爆发,俄军不得不率军撤回乌克兰。
1737年,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
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是世仇关系,双方至今还保持着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长达240多年的战火,平均每19年就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战役。不过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四国同盟被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协约国击败。后来奥斯曼帝国灭亡,就变成了现在的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和属地,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北苏丹与也门。拥有领土550万平方公里。一战期间奥斯曼帝国惨败,并由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击退欧洲列强,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疆域面积7836万平方公里。
在协约国中,奥斯曼帝国主要与俄罗斯矛盾最深,从17世纪开始,双方就为了领土争端频繁大打出手,针对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领土问题爆发的大型战役不下十次,而小型战役常年不断。
起初奥斯曼帝国极盛时期,向亚洲、非洲极速扩张,仿佛没人能够阻止他们的脚步。但是到了他们与俄国爆发战役的时候,因为内乱以及欧洲列强的制裁,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再强大。所以在十余次的俄土战争中,奥斯曼帝国并未上风,最终结果是俄罗斯扩大了疆土,奥斯曼帝国更加衰落。
连续爆发241年的战役,俄土双方的民族仇恨根深蒂固,直到近现代还未完全消除,而造成这种民族仇恨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益作祟。在俄美争霸时期,土耳其选择了加入美国同盟阵营,是北约在南部的支撑点。
不过俄罗斯分化美国盟友的手段也非常高明,近几年土耳其仿佛正在向俄罗斯靠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