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骑兵部队中,为什么公马不适合做战

在古代的骑兵部队中,为什么公马不适合做战,第1张

古代骑兵作战多数使用的是骟马,就是被阉割过了的公马。公马往往不稳定,尤其是发情期,甚至会有伤人的举动。母马通常胆小,战场上容易怯懦。并且母马通常力量耐力都不如骟马。骟马阉割过后力量可能不如公马,不过体能往往更好。军马更多是长途跋涉,对体能要求更大。

当然,历史上用公马做骑兵用马的还是很多的但公马发情时,非常难以控制

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对史思明就曾使用过这种办法 用大量的母马去勾引叛军的军马结果一举夺得数千匹军马

因为这种影响,后世有人提出军马最好用阉割过的

蒙古谚语都说,儿马(公马)跑不动,母马无长力,所以军马和大部分骑乘马都是骟马。

蒙古军队中,骑兵不是只有一匹马一个战士至少有2--3匹马,一匹战马是公马或骟马,剩下的多数是带行李和武器的驮马这些驮马当然可以用母马同时解决骑兵在极端条件下的饮食问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65091htmlsi=1

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奇蹄目

科: 马科

属: 马属

种: 马

学名

Equus caballus

马 (Equus caballus) 是一种草食性家畜,颈上有长鬃,尾有长毛,马脚长有马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化,15世纪后,才被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

马主要作为役使家畜,用于骑乘、挽车和载重,在战争和劳作中运用。在历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到工业革命蒸汽机出现以前,一直是主要的拉车动力,以至于后来机器的能力要以马力来衡量。在山区无法行车的路上,马是主要的运载工具。

在战争中最早也是拉战车,由游牧民族首先发明骑乘,中国直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开始出现骑兵,罗马帝国也是后期从中亚游牧民族处学习的骑乘。马鞍也是游牧民族发明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马镫是中国人在唐朝后期发明的,一开始只是一个,为便于上马,后来发展为一边一个,波斯人称为“中国鞋”,后来才传到欧洲。直到20世纪末,由于各种战车、直升机的出现和普及,骑兵才开始退出战争。目前骑乘多用于体育竞赛,有的大城市巡警也还用马。

马也可以作为乳用和肉用,伊斯兰教律法禁止食用马肉,公元732年教皇格里高利三世下令禁止基督教徒食用马肉,但后来作用不大,现在法国人、意大利人都食用马肉,日本人认为马肉是营养丰富的肉食。在二战期间,美国允许肉店供应马肉以弥补牛肉供应不足,但二战结束后,在西部牧场主的压力下,又禁止供应马肉。马乳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食品,尤其适合酿造“马奶子酒”。

随着马的使用功能淡化,20世纪后半期,许多国家培育出各种小马,作为宠物。,现在经过几千年人的培育,马的种类繁多,从高达2米到只有056米,只有一条大狗大的马,体形各异。

关于马的演化:

马的化石非常丰富,所以马的进化过程也被研究得非常详细。马的进化常常被用来作为进化的例子。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于五千六百万年前的北美洲,时值始新世。始祖马个头 只有狗那么大,弓着背,四肢长着多个趾头(前三后四)。由始祖马分化出了林林总总的众多支系。有的支 系越来越大,越来越擅长奔跑,也有的支系向着小型化发展。到中新世的时候以三趾马为代表的马类动物成 了一类十分繁盛的动物群,是地层古生物中常见的化石动物,常常作为地质年代断定的重要依据。现代马的 最直接祖先是出现于一千二百万年前晚中新世的恐马,而现代马则在四百万年前的上新世出现。北美洲一直 是马和马类动物起源和演化中心。马从这里起源并向四周辐射。马通过冰川时期形成的白令陆桥扩散到欧亚 大陆,最后进入非洲。马也通过中美地峡向南美洲扩撒。最晚到大约两万年前,马在北美洲彻底灭绝,南美的马灭绝得更早。原因现在仍是迷。有人认为跟美洲印第安人过渡捕猎有关。 从此,在近五千六百多万年的时间里作为马的老巢的北美洲第一次没有了马的存在,一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再一次把马带回了美洲。Discovery制作的一期关于马的节目里说道“当印第安人第一次见到西班牙人带来的马的时候,感觉象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现代饲养的马是由欧洲野马驯化而来的。野生的马已经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不是家马的祖先。马的进化历程充满了艰难险阻。马科动物曾经是如此繁盛,前后进化出几十个属,到最后却只有一个属六七种残存至今。马的兴衰历程实际上是奇蹄动物的兴衰历程,奇蹄动物在现代普遍呈衰落的趋势。

关于马的词汇:

儿马,公马

骒,母马

驹,小马

骟,去势丧失生育能力的马

骠,**的马

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骃,浅黑带白色的马

骅,枣红色的马

骊,黑色的马

騧,黑嘴的**马

骐,青黑色的马

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类似兰色的马

龙,纯白色的马

驽,跑不快的马,劣马

关于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1马的外貌

马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矮马仅高60厘米。

马(草食性家畜)马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俗称夜眼),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鞍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是站着睡觉的。

2马的嗅觉

马的嗅觉十分灵敏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发达的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

(1) 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

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2) 马依靠嗅觉适应环境:

群牧马或野生马依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借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马群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可以找寻同伴,避开猛兽和天敌。

马对不同的嗅觉信息会有不同的条件反应。马在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备,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马对同伴排泄的气味有着极强的反应,据观察,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因此,马能根据嗅觉信息,改变马在群体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动。

(3) 马能靠嗅觉鉴别污水或有害的饲草饲料:

马鼻腔很大,鼻腔下筛板和软腭连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采食时仍可以通过鼻腔吸入嗅觉信息,既可选择食物,又可警惕敌害,两者互不干扰。马能利用嗅觉去摄食体内短缺的营养物质,并能在草原上辨别有毒植物或牧草,马很少误食毒草。马能靠嗅觉鉴别受污染的水和饲料并拒绝饮用。在马匹日常管理中应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饲槽的卫生,这对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 马对嗅觉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因此,接近马或调教马时,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操作上会更顺利。有时需要对孤驹寻找另外的母马寄养时,用该母马的乳汁对幼驹进行涂抹,则会增加母马对孤驹的接收程度。饲料的改变,马舍环境的改变,马是最容易感觉到的,这需要渐渐适应。管理上应注意饲槽、水源等方面的卫生,这可以减少环境对马匹的不良刺激。

3马的视觉

马的视觉不怎么好马的行为是其固有的生理反映,而我们人类正是根据马的行为特征来接近、控制、训练、调整马匹,让它为人类作出贡献。只有了解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才能做到正确地喂、管、调、使,发展马的有益行为,调教出性能优异的好马,充分发挥马的运动效能。

马的视觉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差的器官,因此,在接近和运用马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然接近马时,不要认为它已经看清楚你是谁:

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全景视面可达330~360度,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因此,马能够感觉有什么东西接近它。但马眼球呈扁椭圆形,由于眼轴的长度不良,物象很难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看物体只能形成模糊的图像。马是认识主人的,但突然接近马时,它分辨不清你是谁。因此,需要以声音向马打招呼,不要以为它已经看清楚了。

(2).马容易受到惊吓,就是因为它的视觉很差:

马对静态物的视觉感受不如动态物,马对周边静态的动物如蛇、兔等常常发现不了,当这些小动物突然出现时,经常引起马的惊吓感,特别是公马,有时出现突然应激行为,如小躲、惊群,有时会造成人员伤害。马因视觉不良,有时形成较强的恐怖感,致使群牧马炸群、役马惊车和乘马失控。当马在异地、地况复杂和夜间行动时,要不断地用声音予以安定。

(3) 视觉很差也使马的距离感比较弱:

马眼位于头部两侧,视野在中央的重叠部分很窄,只有30度左右,不及食肉动物的三分之一。因此,马所见到的主要是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较弱。在跳跃壕沟或跨越障碍常发生惧怕障碍物,出现惧跳的现象。因此,跨越障碍调教需要时间长,而且要经常重复强化。跨越障碍调教时最好骑手给予适当的其他辅助,帮助它判断距离。优秀的障碍用马,除了自身的素质之外,骑手及时、准确的指示也是非常重要的。马后退时,对距离毫无判断能力,所以使役和控制马时,对后肢应当特别警惕。

(4) 马虽然视觉差,但夜间视觉可比人类强:

马眼底的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人没有照膜),可将透过视网膜多余的光线再返回视网膜感受器,因而视神经的感受量可大于原光的两倍以上。在弱光情况下,由于照膜的反射,使物体清晰度明显提高。因此,马在夜间能清楚地辨别夜路和夜出的动物。夜间骑乘马时马常常打“响鼻”,表示它先发现了夜游的动物或异物,用“响鼻”预以警示。

(5) 光的色调和强度,马是能够感受的:

强光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经常引起马的不安。因此,运输过程不要有强光。马对红色光的刺激反应强烈,调教、使役中应注意红色物体,防止马惊恐;马对毛色有一定的好恶感,相近毛色者往往聚集一起。马对常见的颜色还会产生条件反射,如对身穿白衣的兽医或采精员出现时会发生相应的反映。

4马的味觉

(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

马依靠味觉进行咬嚼性探究括动,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觉感受器,亦叫味蕾。这些味蕾多集中于轮廓状乳突、蕈状乳突和叶状乳突之中。

马的味觉感受并不灵敏,因此,马采集食物的范围很广,马也是最容易饲养的动物之一。很多的饲料马都能适应,有的甚至是比较粗糙、适口性很差的饲料。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有时甚至是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有些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饲料范围宽,也是马适应能力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然,即使马的食物很宽,始终给予马匹优质、可口的饲草饲料是必须的。

(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

马虽然采集的范围很宽,但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这些饲料都可以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酬赏,以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带酸味的饲料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

5马的听觉

马的听觉是非常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

6睡觉方式

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的两个小时,马睡得最香。马站着睡觉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原古时期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它不像牛羊可以用角与敌害作斗争,唯一的办法,只能靠奔跑来逃避敌害。而豺、狼等食肉动物都是夜行的,它白天在隐蔽的灌木草丛或土岩洞穴中体息,夜间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敢高枕无忧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它也只好站着打盹,保持高度警惕,以防不测。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遇到天敌和人为的伤害,但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因此野马站着睡觉的习性,至今仍被保留了下来。 除马外,驴也有站着睡觉的习性,因为它们祖先的生活环境与野马极为相似。研究马的专家们坚信,在一个马群或者一个马厩中可能会有一部分马躺下睡觉,但绝对不会发生所有的马同时躺下睡觉的事情,总有一匹马会站在那里“放哨”。

 许多人没有养过猫、狗等宠物,但是听到别人在谈猫讲狗,还不至于听不懂,但是如果你不认识马,那当别人在讲马的时候你可能完全听不懂,或是完全误解。例如说:羟甲是马的哪个部位个子比其它马矮一截的是还没长大的小马吗马儿用鼻子顶人,好可怕哦!骟马是什么马小马生下来以后要吃多久的奶才会走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骑马,除了人身上、马身上的装备之外,其实马儿才是你最重要的伙伴。想要将马骑得好 ,一定要先了解马。认识马,才知道如何跟马儿相处,也才能知道如何将马儿照顾得好。

 一、生命周期

 马的生命年龄,大约是人的三分之一,一般马的寿命大约二十岁到三十岁。从出生开始,头十二个月算是仔马;在五岁以前,算是幼龄马;五至十六岁是中年马; 十六岁以后算是老年马。

 1、配种

 母马在15到24个月时达到青春期,二至三岁的母马就可以生育,但是四岁比较合适。公马在一周岁至二周岁间已有性能力,但是通常在三到四岁以前不会把它们当作种马。通常不准备作为种马的公马,在两、三岁以前就会被阉掉。因为种公马性情较为暴烈,不适合骑乘。阉掉的公马叫骟马,性情比较稳定。

 野生的马的交配时间通常在春季,这样仔马可在次年的初春出生,正是草料丰富的季节。人工豢养的马可在一年中任何时间交配,但是通常也在春季至秋季间。

 人工配种也可以比较自然的方式,将选定的公马与母马关在相邻的两个场地,中间以低围栏隔开,观察母马是否发情,并对公马有兴趣,公马是否被母马吸引。由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以冷冻精子人工受孕的方式配种,甚至做胚胎移植。

 2、怀孕到出生

 母马受孕后,身体的变化要到五个多月后才比较明显地看得出来。孕后两个月时,已可看出仔马的性别;四个月大时,马蹄已形成,唇部周围长出毛来;六个月大时,大部分的身体已长出毛,仔马身长约56公分;八个月大时,开始长出鬃毛,体重达19公斤;十个月大时,体重大幅增加;十一个月大时,仔马自行调整位置,使生产时头部先出产道。母马要生产时自己会先躺下,用力的将仔马推出产道,整个生产的过程只有十到十五分钟。仔马出世时身长至少有109公分长,体重可达49公斤。

 如果母马怀孕的情况不好,也会流产。母马怀双胞胎时就常会流产,因为母体没有足够的空间同时孕育两匹仔马。

 3、仔马

 刚产下的仔马可在出生后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内站立起来,母马会在一旁小心看护,仔马会立刻寻找母马吸第一口奶。仔马的腿相对于它的身高看起来比较长,样子有一点滑稽。出生之后几周,完全要靠母马哺乳,大约在六周后可以自己觅食;在两个月时蜕去乳毛,大约在4至6个月时断奶。在头十二个月中,仔马通常与母马以及其它的仔马生活在一起,一周岁以后就单独生活,或是和不同性别的仔马隔离生活。

 4、幼龄马

 小马因腿较长而动作有些不协调,但骨架开始逐渐长壮。当臀部的最高点与肩隆相平时,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在这时期之前,臀部明显地比较高,在成长过程中,逐渐 "往前面长" 。两岁的马已长得相当强壮,大约三岁时可以开始上鞍训练调教。

 5、中年马

 马在五岁以后,身体已完全成熟。由肩隆至肘的距离已接近由肘到地面的距离,所有内部的器官已完全发育良好,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已经形成,被毛短密且光亮,肌肉发达均匀,运步正确富弹力和跳跃力,体力充沛,反应敏捷。随着年龄的增加与训练课目的调教,七、八到十几岁的马可说是最成熟稳健的马。

 6、老年马

 马的年龄到了十六岁以后,渐渐进入老年。它的循环系统的效率会变得较差,四肢关节也容易出现肿胀的情况;有的眼睛会凹陷,背部会下沉 (弯背)。 随着年龄增长,牙齿磨损,使得咀嚼困难,消化情况也逐渐衰弱,难以维持良好及健康的情况。然而,因为调教的程度已达到顶尖,只要健康照顾得好,表现也往往不输给年轻的马,世界级大赛与奥运中夺魁的名马中,不乏超过十六岁以上的老马。

 二、毛色与标示

 刚开始接触马的人,往往分不清楚哪一匹是哪一匹,总觉得每一匹马长得都一样,就好像我们都觉得每一个外国人长得都一样。其实,每一匹马长得都不一样,看久了,您就会认识它们了。一开始,您可以先从它的毛色与标识认起。

 1、毛色

 马的毛色与其品种没有很直接的关系,除了少数品种有其特定的毛色或花色外 (例如:维也纳的西班牙马术学校的利皮札马都是灰色;美国花马则是花色),大部分的品种都有各种毛色。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毛色;另外也有由两毛色组成的花色。

 骝色-Bay (浅骝色、亮骝色) 棕色-Brown (黑棕色) 栗色-Chestnut (红栗色、深栗色) 黑色-Black 灰色-Gray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灰色,或说青色,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当作它是白色,绝大部分您看过的白马其实都是灰色。它刚生下来的时候毛色非常的深,四、五岁时身体慢慢转为浅灰色,但是四肢还是深灰色,十几岁以后就变成全部都是白色,但是如果您翻开它的毛,可以看到它的皮肤还是深灰色的,所以流汗以后也是深灰色的。真正的白马非常少见,它就像人类的「白子症」一样,生下来就是白色的,皮肤则是粉红色的。

 2、脸的标识

 在马的脸上,从额头到嘴唇之间,通常都会有一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白色毛皮,就是脸上的标识。

 星形(飞白) 条形(细流星) 白斑(长流星) 白面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脸的标识。另外还有白鼻、白唇(粉口)、两个鼻孔之间的斑点、及其它不规则形等。

 马脸上的标识,常会被登记在马的出生资料里,很多人也会用马脸上的标识来取马的名字。

 3、脚的标识

 在马的四肢,膝盖或膝盖以下到蹄上方,也会有长短不一的白色部分,就是脚的标识,四只脚的标识不见得一样。有长袜形、短袜形、貂皮形等。或是也有称为白系、白距、白球节、白蹄冠等。

 4、蹄的标识

 马蹄的颜色有蓝蹄 (蓝灰色)、白蹄 (乳白色)、蓝白交错的条纹蹄三种。条纹蹄的条纹一定是直条纹的,没有横条纹的。

 5、烙印标识

 除了以上自然的标识之外,人们往往会在马的大腿或肩膀烙上特别的标识,用来识别特定的品种或是拥有者。那是用热的烙铁烫在皮上,做成永久性的标识;或是以极低温的液态氮,破坏毛皮的色素细胞,使以后长出来的毛都是白色的,也可制造烙印的效果。

 6、身高

 人的身高,是从脚底量到头顶。而马的头和脖子动来动去,没有一定的高度,要怎么量呢

 测量马的身高,要以当马儿立定站好时,从地面量到羟甲的最高点。

 马的身高,是以「手」为单位。一手就是一个手掌的宽度,后来就以4英甲鑫一手标准,相当于1016公分。现在国际上也慢慢舍弃以「手」为单位,直接以公分标示马的身高。

 7、体重

 马的体重和人一样,可直接以磅秤量。但是通常手边没有这么大的磅秤,而马的体重有直接关系到喂食与用药的份量,那怎么办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估计马体重的方法:(其中身长指的是从肩膀的前端量到屁股的后端)

 公制体重(公斤) = 肚围(公分) X 肚围(公分) X 身长(公分) / 11000

 英制体重(磅) = 肚围(英缉 X 肚围(英缉 X 身长(英缉 / 300

 一般马的体重大约在500公斤左右,以下是一些马的平均体重:

 阿拉伯马 约410公斤

 英国纯血马 (撒拉布兰道马) 约480公斤

 德国温血马 (荷尔斯泰因马) 约500公斤

 法国重型马 (佩尔什马) 约800公斤

 蒙古马 约370公斤

 8、品种的由来

 人类数千年来利用马为交通与战争的工具,随着人类历史上许多次的长征与迁徙,各种古老品种的马都已遍布全世界。再加上人们不断的以不同品种的马杂交来培育新品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50个品种的马,大部分都不是单一血统的品种,而是经由培育之后固定下来的品种。

 根据研究,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在北欧亚大陆存在有四种基本型的马,今天所有各种品种的马都是它们的后代。这四种基本型的马型在今天也分别有与它们相类似的品种。

 一型小马 (森林马)

 来自于欧洲西北部,身高在12至122手之间,轮廓挺直,有个宽阔的前额和一双小耳多。它能耐潮湿,能在苛刻的环境下成长。现代相似的品种:埃克斯穆尔马(Exmoor)。

 二型小马 (高原马)

 来自于北欧亚大陆,身高在14至142手之间。体格结实,外貌粗壮,能耐寒且精力充沛。现代相似的品种:高地小型马(Highland)。

 三型马 (草原马)

 来自于中亚细亚,身高约143手。身体纤瘦,体型修长,皮毛细致,颈细长,有出色的耳朵与鹅型的臀部。它很能耐热,能在沙漠中生活。现代相似的品种:阿克哈塔克马(Akhal-Teke)。

 四型马 (沙漠马)

 来自西亚地区,被认为是阿拉伯马的原型。身高约10至11手,体型精细而纤瘦,头小有凹型轮廓,尾跟特别高。它很能耐热,是沙漠或干旱大草原的马。现代相似的品种:里海马(Caspian)。

 9、影响深远的品种

 在各种马的品种的杂交培育过程中,有几种古老的品种对现代马的品种影响深远,它们的遗传基因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四处可见,成为许多现代品种的基础。

 阿拉伯马 (Arabian)

 公元七世纪的伊斯兰圣战,对于马类以及人类历史都是很重要的分水岭。当时阿拉伯马到达伊比力半岛,随着回教帝国势力扩展到欧洲,阿拉伯马也分散到全欧洲。

 柏布马 (Barb)

 这一种遗传因子很强的品种,来自北非的摩洛哥,在公元七世纪柏尔骑士由北非进入西班牙,后来又向上进入欧洲。

 西班牙马 (Spanish)

 西班牙马曾经是欧洲主要的马,为许多君王和领袖所喜爱。在16世纪初西班牙马被征服者带到美洲,当时所建立的品种一直繁衍到现在。另外像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葡萄牙的卢西塔诺马(Lusitano)以及维也纳西班牙马术学校的利皮札马(Lipizzaner)也都是它的后代。

 10、按体重体型分类

 众多现代马的品种之中,大致上可分成几个大类。按照品种的体重、体型、表皮、步态以及体高等因素来分,可分为小型马、轻型马及重型马三种大类。

 小型马

 小型马是指身高在15手以下的品种,约10到15手之间。它们的身长比例要比身高比例大一些,脖子看起来也比较短。

 轻型马

 轻型马身体结构上特征,表现出较适合于骑乘。身高约15到172手之间。它的背部形状,使鞍具容易固定。它的肩呈60度斜斜的(由颈部和羟甲的结合处到前肩),也是骑乘舒适的关键所在。

 重型马

 身高约在16到18手之间。蹄子上方长满边毛的腿是其特色之一。身体很宽,背很阔,经常有圆型的羟甲,身体长满肌肉,特别是在腰和腿上,四肢粗而短,适合挽车等粗重的工作。

 11、按个性气质分类

 另外,按照马的品种的个性与气质,也可分为热血马、冷血马与温血马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的名称,和马血液的温度或体温毫无关系。

 热血马

 热血马是最有精神的马,一般而言也是跑得最快的马,通常用来作为赛马。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有:阿拉伯马(Arabian)、英国的纯血马(或叫撒拉布兰道马 Thoroughbred)。

 冷血马

 冷血马具有庞大的身躯与骨架,安静、沉稳,通常用来作为工作马。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有:英国苏格兰的克莱兹代尔马(Clydesdale)、法国的佩尔什马(Percheron)。

 温血马

 从字义上看得出来,不管在体型、个性与脾气上,温血马是介于热血马与冷血马之间,事实上也是由热血马与冷血马杂交,甚至是彼此杂交育种出来的品种,通常用来作为骑乘用,马术运动所用的马也大多是温血马。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有:德国的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er)、波兰的特雷克纳(Trakehner)。

 12、马的类型

 每一品种的马,都有其血统上的特征,这些特征也都具有遗传性,这也是认定一种品种的要件,同时也会被纪录在该品种的正式记录理。有一些马,不属于任何一种品种,我们就以它的外型上的特征来分类型(type),这些外型上的特征也刚好符合它的功能,而这些特征不见得具有遗传性。像:表演用的小马、马球小马、打猎用马(亨特马 Hunter)、多功能用马(柯柏马 Cob)等。

 三、习性与行为

 1、生活习性

 马在野外生活,是属于群居动物,彼此互相照应,让马觉得更有安全感。豢养的马匹,有的虽然一匹马住一个马厩,但是马也非常需要同伴。通常在马场内养一些其它的动物,如狗、山羊甚至于驴子等,也可以作为马的同伴。

 一群生活在一起的马之间,是非常有阶级意识的。通常一群野马之中,会有一匹公马为首领。豢养的马匹之中,也会有一匹骟马或母马为首领。两匹马为了争首领的地位,或是新来的马要挑战首领,通常会打一架来解决。当然,两匹公马要争一匹母马,也是要打一架的。

 年轻的马在一起,常常会互相追逐、踢、咬,这并不是真正的打架,而是在玩乐。从玩乐中学习沟通与相处的技巧,这对小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对于其它动物,马是一种很温和的动物。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或其它动物,遇到危险的时候,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赶快逃跑。在野马群中,有一些小马或怀孕的母马无法逃跑,马群也会将它们围在中间,大家屁股朝外,用它唯一的武器--后脚,后踢攻击掠食者。

 2、心理特质

 马的胆子很小,随时保持警戒状态。马很容易被突然的声音(像鞭炮)吓到,很怕飘忽不定的东西,如汽球、旗帜等,也很怕细长的东西,如竹竿、雨伞等。

 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也很好奇,但是理解力很差。在训练调教马匹时,要充分了解并运用马的这些心理特质,可事半功倍。

 3、行为

 马平时站着休息时,往往会轮流将一只后脚休息,休息的脚微微弯曲轻轻放在地上,承载较少的体重,两只前脚与另一之后脚承载大部分的体重,很像人的三七步。 只有在非常安全舒适的情况之下,马才会躺下来睡觉。一天之内可能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是躺下来睡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站着睡觉。

 有时白天站在掉马桩旁也会打瞌睡,只看它头顶着笼头越来越低,眼皮越来越重,就知道一副快睡着的样子。

 马儿在户外当很快乐时会躺下来打滚,这有一点像人的伸懒腰。通常它会选定一个地方,先用前脚跪下来,然后整个身体躺下来,四脚朝天左右翻滚。站起来的时候是先站前脚,再站后脚。站起来之后全身抖一抖,抖掉砂土。

 4、坏习惯与怪癖

 由于马厩舍设施、环境、管理等因素,有时会造成马养成不良的恶习,这些坏习惯或怪癖,不只是不好而已,甚至会妨碍马的健康。 一般常见的有:啃东西、咽气、踢厩、擦尾巴、抵抗受意、恐惧、咬人、咬马、点头、摇晃、顿足等。每一种坏习惯都有其造成的原因,如果你有一匹马也有某些坏习惯,赶快请教精于养马的人,如何改正(或及早避免)这些坏习惯,以免影响马的健康。

 四、马的表情

 马跟人一样,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马也有喜、怒、哀、乐、紧张、恐惧、舒适、信任、怀疑、好奇、顽皮等各式各样的感觉与情绪,这些感觉与情绪充分的表现在它脸上的表情、肢体语言与声音。仔细观察马的眼睛、耳朵与脖子,不难分辨出它是在说『你给我小心点!』还是『嗨!你好!』。

 1、身体的表情

 快乐的马在野外,抬着头翘着尾巴轻快的小跑步。当它认识且信任的人靠近时,它不会跑开,反而会很快乐的跑过来。

 马独自在马厩理时,屁股对着门口,不太想动,这表示『别烦!我想打瞌睡!』。肚子饿时或不耐烦时,前脚会反复的扒地。拿鼻子顶你或靠在你身上,表示『别不理我嘛!』。

 2、脸上的表情

 马儿生气时或是觉得讨厌时,会将耳朵向后倒下,露出牙齿,甚至会咬人或其它的马,它是在说『我是老大,我爱怎样都可以!』。害怕与兴奋的马都会露出眼白,不过很容易辨别其中的不同;害怕的马会高仰着头或跑开,兴奋的马会跑向你。生病或是被欺负的马会觉得沮丧,它会将耳朵背过去倒下,露出呆滞的眼神。打瞌睡时耳朵也会微微向后,眼皮下垂,下嘴唇松弛。

 3、声音的表情

 马通常很安静,不太会叫。当马发出声音时,一定伴随着某种情绪。受惊骇或受伤的马会长鸣,公马与母马调情时也会;痛苦的时候会嘶吼;喷气是因为不安或兴奋;低鸣是种友善的声音;咕噜声、叹气声、吹气声等,都是与人或另一匹马沟通的声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03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