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第1张

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每个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候,那么身为父母,在孩子的面前要更加注意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在幼小的年龄当中心灵还是很脆弱的。那么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有什么呢?

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1

  很难发展亲密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很多爸爸或者妈妈,他们只去照顾自己爸爸妈妈的心里感受,他们忽略了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可是在孩子心中却感受不到那个父母的爱,这也是让一个人困惑的。

  孩子内心会形成孤独感

 因为自己内心从来没有被自己感受过,自己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安全感。因为自己的父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情绪反长,所以说自己总处在一个担惊受怕的情景,当自己从小不信任父母,长大了也就很难和别人建立起信任的关系。

  孩子很难建立起来自尊。

 因为在这样父母跟前儿长大,父母总会用各种道德绑架自己。因为你是孩子,你就必须要听父母的,你如果不听父母的。父母就会用哭闹等方式,有的父母会用各种冷暴力,比如他不吃饭,他不和你说话等方式来惩罚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内疚,自责,这样通过自己绑架了孩子,当然这样的孩子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孩子长大缺少的就是自信。

  过度关注于父母和别人的感受。

 在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如果自己关注自己自己内心就会觉得内疚,因为她没有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所以遇到一个不成熟的沮丧的父母,孩子也一样会用不高兴和父母保持同步。因为如果妈妈不高兴,我高兴,我就不是一个好孩子,我就不是一个能够体会妈妈感受的孩子,或者说如果妈妈不高兴,我高兴,我就是一个坏孩子。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愿意向别人求助。

 因为她觉得错都是自己的,我求助别人代表着我会把我自己不堪的一面让别人知道。所以要学会爱自己,学会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优点,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尽管自己可能有错,可能更有错的是父母,因为父母就是一个情绪化没长大的孩子。父母会把自己不愿意承担的责任一股脑甩给孩子,看清问题的本质,才能从这种关系中跳出来。所以很多孩子也会要求自己过度完美,因为在她的心里,我完美了,妈妈就会肯定我。

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2

  父母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自我检讨。

 很多时候,我们情绪爆发并不是因为当下的事件,而是因为自己本身就积累了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工作、身体不适或者家庭矛盾等等。孩子的行为可能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但这对孩子是相当不公平的。他会觉得家长莫名其妙,“我以前也会这样做,妈妈今天怎么就发这么大火呢”?所以,和孩子沟通前,我们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任何负面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互动中,也就是在和孩子沟通时就事论事。

  不当着孩子面争吵

 家庭和谐美满是我们大家所期待的,但是再恩爱的夫妻,偶尔的争执也在所难免。 和另一半产生家庭矛盾时,两个人可以趁着孩子不在的时候商讨解决,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声争吵。即使因为某些原因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了,事后也要找孩子解释清楚。有时候,真正影响孩子的不是吵架本身,而是吵架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孩子害怕父母吵架,根源在于害怕被父母遗弃。父母对孩子爱的表达,能减少争吵带来的负面影响。 否则,就有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他甚至会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自己吵架了”,“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接纳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之所以会让我们怒火中烧,是因为在大人眼中他们的行为出现了偏差。事实上,他们有些行为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已。成长中的孩子,他们世界中的“对错”和“是非”的界线并不清晰,需要父母以言行帮助孩子辨析建立。所以,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制止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所处阶段,倾听和解读孩子,然后使用孩子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辨别对错、划分是非。

  看清事实的真相

 父母过度控制,孩子一定会心生怨恨,可是他自己心里头觉得我怨恨父母是不对的。可是在事实面前又停不下怨恨,这样才让自己很纠结,很冲突。当一个人知道自己内心混乱,当一个人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那么这就完成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冷静3分钟。

 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这样只会让父母和孩子的矛盾更加激化,此时,父母不妨给自己和孩子3分钟,这样能缓解双方激动的情绪。这3分钟里,我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浅浅的呼吸,当注意力分散时,我们深呼吸,重新专注在呼吸上,当我们全身心地把注意力维持到3分钟,没有走神,这时候,我们会发现负面情绪已经在慢慢消失。

  不要让负面情绪过度累积。

 人的负面情绪就像杯子里的水,水越来越多,就会溢出。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超过了人的心理能容忍的限度,那么情绪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在不良情绪到达顶峰之前,先把坏情绪给宣泄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听音乐或者是看书,让内心恢复平静。

  暂时离开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情绪过于激动,不要陷在当前的矛盾里,不管它多大,你可以吼几声,但不要恋战,先离开现场,换个场景。到外面溜溜弯儿也好,到隔壁房间自己静静也好。纠缠,争执,很容易让情绪化的人渐趋失控。可以暂时离开孩子,等情绪稳定后,再继续跟孩子对话。

情绪化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3

  一、父母易怒对孩子的影响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大人的问题,他们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肯定和大人的教育方式分不开。

  1、“同样易怒,同样脆弱”

 有人说,自己小时候特别讨厌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动不动就会批评他,会很容易情绪化,会很容易崩溃,在他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他要承受父母定时炸弹般的脾气,还要承受爆发后对自己的忏悔,他知道父母很爱自己,但是这种感觉让自己很痛苦,所以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可是在长大自己做了父母后,在骂过孩子又特别自责的时候,他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父母的影子。那时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和父母同样的易怒,同样的脆弱。长大之后,以为可以远离父母,但是想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影响深深的刻在自己的骨子里。父母的情绪化、易怒,也深深着影响着自己的孩子,甚至是一辈一辈的传递下去。

  2、“推开所有人,身边没有朋友”

 蒙特克莱尔大学有项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和孩子无法建立亲密的关系,孩子长大之后,也很难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

 父母易怒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不好相处,害怕和恐惧,在跟父母说话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怕说错哪句话,就会惹得父母不高兴。在童年的时候不能和父母建立友好的关系,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不知道该把心里话讲给谁听,因为父母都不会听自己好好讲话。对父母失去信任感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很难信任别人。

 当别人对自己示好的时候,他会怀疑自己有什么好,是不是别人对自己有什么企图,一个充满戒心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别人。会不相信别人对自己好就是单纯对自己好,会和父母一样,满身是刺。

  3、“玻璃心,总觉得别人的行为别有深意”

 我有一个朋友,平时性格挺好的,总会给送别人礼物,也会讨好别人。但是,他的朋友很少,因为有时候的行为让人无法忍受。别人躲在一起说悄悄话,看了自己几眼,他就觉得别人说自己坏话。别人偶尔看他几眼,他就觉得别人认为他的衣服难看。

 还很玻璃心,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崩溃,情绪化如龙卷风,来的特别迅速。做为成年人,大家为生计奔波已经很劳累,不想交友的时候遇到特别情绪化的人,年龄越大就越想跟性格温柔,说话落落大方的人打交道。

 朋友说,小时候爸妈都易怒,两个人三言两语都会吵起来,他就会容易觉得是自己的错,要不是自己他们也不会吵架,甚至连爸妈看自己的眼神都觉得是在怪自己。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父母。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

父母可能在一些琐事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存在分歧,导致激烈的争吵。在吵架的过程中,一些父母情绪化程度更高,说话的语气更直白,可能会说一些难听的脏话和残忍的话。如果孩子在场,听到父母争吵的内容,孩子会看到父母凶恶的一面,让孩子暂时难以接受父母的另一面,孩子会感到恐惧和恐惧,这会破坏他们心中建立的安全感,在他们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当父母在孩子面前争吵时,他们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暴力行为就会发生。当孩子们看到它时,他们会在心里记住它,甚至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将开始排斥在他们周围玩耍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了,有了对象,他们会变得谨慎,害怕父母吵架的场景再次上演,他们总是对另一半的某些行为怀有敌意,很难正常、平静地生活。

父母只关注争吵,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孩子。孩子们会担心他们通常善良的父母会像他们改变了一样悲伤和无助。父母的争吵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孩子们会很孤独,不敢交朋友。他们不愿意向人们敞开心扉。他们不喜欢和别人谈论关于家庭的一切,有选择地回避与家庭和父母有关的事情。因为对他们来说,家里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生活一点也不快乐。他将开始变得不合群,当他遇到问题时,他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暴力。父母吵架后冷静下来后,最好在孩子面前和解。许多夫妻喜欢私下和解。这样一来,孩子们看不到父母和解的方式,只看到父母互相伤害的方式,这会扭曲孩子的认知。

目录方法1:好好谈一谈1、保持冷静,才能妥善应对小孩子闹脾气。2、确保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3、问问他到底怎么了。4、给予清楚的解释,不要只会说"不"。5、提供几个应对方式供孩子选择。6、坚持你的立场。7、防止孩子受伤。8、不要发脾气。9、不管怎样,都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方法2:尝试暂时隔离(timeout)1、在孩子崩溃、失控时,将他"暂时隔离"。2、告诉孩子现在是"暂时隔离"(timeout)或"冷静时间"(quiettime)。3、带他或她到安全的地方。4、向孩子解释只要他平静下来,你就会和他好好谈一谈。5、在适当的时候谈一谈。6、态度一致。7、尝试记录每一次的"暂时隔离"。方法3:知道何时该获取专业意见1、看看你能否让孩子明白道理。2、留意孩子闹脾气是否与环境有关。3、留意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是否还会一直发脾气。作为家长,小孩子闹脾气实在是让人压力大又挫败的一件事,尤其是当他进入“可怕的两岁”。但是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大部分小孩闹脾气并不是顽皮,或为了指使别人。他们在生气、沮丧时大喊大叫,只不过是找不到词来表达自己到底怎么了。所以,你必须保持冷静,学会找出真正令他困扰的问题,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这一情况。

方法1:好好谈一谈

1、保持冷静,才能妥善应对小孩子闹脾气。最糟糕的情况莫过于家长对闹脾气的孩子发脾气。孩子需要有人安抚,尤其是发脾气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好好安抚他,就别指望他们会冷静下来。深呼吸几次,至少过几秒后,才做出反应。

2、确保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孩子闹脾气不一定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有可能是受挫了,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或是身体不适,例如低血糖、疼痛或消化不良。也许孩子正在出牙,尿布脏了,或是需要午睡。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试着和他谈条件,只要满足他的需求,他就不生气了。孩子经常会在想睡的时候发脾气。如果这是问题所在,培养定时午睡的习惯,可以防止他再为同一件事闹脾气。

如果你带着小孩外出,记得随身带着健康的零食,以免他因为肚子饿闹脾气。

3、问问他到底怎么了。孩子渴望有人倾听他们的想法,但只懂得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认真看待孩子,询问他到底怎么了,仔细聆听他的回应,也许有所帮助。抱住他或她,给予充分的关注,让他们有时间解释。这不是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以尊重的方式听他把话说完,就像你对待别人一样。不管孩子想要新玩具,或不想上学,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你答不答应是另一回事。

4、给予清楚的解释,不要只会说"不"。许多家长只会说"不"、"我说了算",而不解释其中的原因。就是这种回答让孩子感到挫败。你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解释,只要为自己的举动提供一个理由,帮助孩子理解及更好地掌控整个状况。举个例子,如果你们正在杂货店,孩子想买含糖量高的谷物而闹脾气,你不妨提醒他早餐有了他喜爱的燕麦和水果,所以不需要再买谷物。

5、提供几个应对方式供孩子选择。举个例子,儿子或女儿想吃冰淇淋,但是很快就要吃晚饭了。你可以说:"小明,你现在有点不高兴。安静下来,不然就回到自己的房间。"你给了他或她一个选择,要么控制自己,要么回到不会影响别人的地方。如果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冷静下来),记得表扬他:"你要吃冰淇淋,但我不批准。谢谢你接受这个回答,没有继续哭闹。"相反地,如果他选择继续不高兴,告诉他后果,而且要说到做到。比方说,把他带回房间,坚决要求他待在那儿,冷静下来才能出来。用这个方法管教2岁小孩,比8岁小孩容易多了,所以越早开始管教孩子越好。

6、坚持你的立场。和孩子谈话时,你可以有同理心,但态度要坚决。平静地做出解释后,不要让步。孩子也许会立刻安静下来,也许不会,但他总会记住闹脾气并不能让他如愿以偿。下次他想要某个东西时,就不太可能闹脾气。

7、防止孩子受伤。有的小孩在发脾气时动作很大。如果你的孩子是这样,一定要移开附近的危险物品,帮助他避开危险。孩子闹脾气时,尽量不要抓着他,但有时候,这也是必要的手段,而且带有安抚作用。温柔但坚定地抱住他,不要太用力。好好安慰他,尤其是如果他因为失望、挫败或不熟悉的环境,而闹脾气。

8、不要发脾气。你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示范良好行为。如果你也开始发"大人"的脾气,大呼小叫的,孩子会认为在这个家做出这类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控制自己并不容易,但你还是得为了自己和孩子,尽量保持冷静、镇定。必要时,花几分钟让自己平静下来。在这期间,让伴侣或其他负责人照看孩子。如果有必要,你可以让孩子回到装了儿童门栏的房间。别打骂孩子。以这种方式失控,只会让孩子感到迷茫,而且怕了你。这不会使你们的关系健康、充满信任。

你和伴侣也必须以身作则,示范如何良好地沟通和处理挫折。别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是一不称心就生气或不高兴。

9、不管怎样,都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有时候,小孩闹脾气,只是想要得到更多关爱。说到管教孩子,克制你对他的爱绝不是个好方法。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爱他。别在孩子发脾气时痛斥他,或是说"我对你很失望"。

即使孩子的行为令你失望,也要抱住他说"我爱你"。

方法2:尝试暂时隔离(timeout)

1、在孩子崩溃、失控时,将他"暂时隔离"。别试着跟盛怒之下的孩子讲道理。给他时间好好发泄。用一些句子帮助他表达情绪。比如说,"经过漫长的一天后,你一定很累了",或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你一定觉得很失望"。这么做能帮助孩子日后用言语表达自己,也表现出你明白他的感受,却不需要让步。这时候,你可能发现最好的办法是把他隔开,直到他冷静下来。

2、告诉孩子现在是"暂时隔离"(timeout)或"冷静时间"(quiettime)。如果崩溃、失控的孩子还很小,不可能跟他讲道理,有时候"冷静时间"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告诉他现在是安静时间,直到他能平静下来,感觉好点。你也要保持冷静,向孩子示范良好的行为。

把"冷静时间"当作给孩子空间,让他安静下来,而不是一种威胁或惩罚。

3、带他或她到安全的地方。最好是孩子的房间,或是可以放心地让他独自待一会儿的安全地方。这个地方不应该有令人分心的东西,像是电脑、电视机或手持式电子游戏机。选择一处宁静,能让孩子将它与平静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别将孩子锁在房里。这很危险,而且会被孩子视为惩罚。

4、向孩子解释只要他平静下来,你就会和他好好谈一谈。这么做可以让孩子理解你不理他,是因为他做出无理取闹的行为,而不是不关心他。孩子平静下来后,你就得履行协议,跟孩子讨论他的问题,和发脾气这件事。

5、在适当的时候谈一谈。孩子发完脾气后,和他谈一谈发生过的事。询问他沮丧的原因,不要痛斥或指责他。清楚地解释你的看法。即使孩子的行为令你心烦,也不要把他或她当成敌人来对待。抱一抱他,温柔亲切地说话,即便在解释为何我们不能总是称心如愿的时候,也要保持这样的语调。

6、态度一致。孩子需要规矩,才能产生安全感,并更好地控制生活。如果他们从不知道某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就会开始用行动试探。每次孩子闹脾气,就"暂时隔离",或实施"冷静时间"。他很快就明白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并不如摊开来谈有效。

7、尝试记录每一次的"暂时隔离"。如果你不放心让孩子单独待在房间或其它地方,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来实行类似的"暂时隔离"。孩子发脾气时,告诉他你会把这次事件写下来。拿出一本日记,写下发生的事情和你的感受。询问孩子的感受,一并记录下来。孩子会很想参与你做的事情,很快就忘记大声哭闹。

方法3:知道何时该获取专业意见

1、看看你能否让孩子明白道理。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管教方式。尝试几种方法,看看哪一种最有效。不管你做什么,孩子还是发脾气?不妨向医生或治疗师求助,他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需求,给你更多意见。

2、留意孩子闹脾气是否与环境有关。特定的环境刺激,会使孩子比平时更容易发脾气。有的孩子对食物(尤其是糖)、光、人群、音乐或其它因素敏感,这些东西会刺激他们,使他们在沮丧之下失去控制。观察孩子发脾气的时间,看看是否和环境有关。拿走刺激他的东西,看看是否有帮助。

如果你搞不懂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最好寻求专业意见。

3、留意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是否还会一直发脾气。大多数小孩慢慢长大,会变得成熟,学会如何有效沟通,而不再随意发脾气。如果孩子过了幼儿期,还是常常闹脾气,很可能有些潜在的问题需要解决。考虑带孩子看医生或治疗师,确认是否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孩子老是闹脾气,一天总要闹上几次,或者发脾气时,变得很暴力,事后总是精疲力竭,最好带他去看医生,找出是否有特殊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经常发脾气和暴力行为,可能是发展障碍的症状。

小提示帮助孩子应付各种状况,而不是靠发脾气来解决问题。比如说,如果你知道他已经过了漫长的一天,从午饭时间到现在什么都没吃,不妨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去杂货店。实在没办法的话,不妨在购物时,用一些东西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速战速决。记住,他们还小,还在学习忍耐。

如果你们在公共场合,有时候最好的方法是离开(即便你得抱着又哭又闹的孩子,显得有点狼狈)。保持冷静,记住孩子只是不懂得处理情绪,并不是无理取闹。

看着他,用正常的语调说等你结完账后就会听他说话,而现在你可以让他做一些事,转移注意力。例如,给他一样东西,告诉他这是爸爸喜欢的东西,把它放到传送带上,然后对收银员说谢谢。给他一些东西放到传送带上,如果他做到了,你要谢谢他,让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笑着说“我爱你,你帮了妈妈的忙”,给他一个深情的微笑。

患有发展障碍的孩子,并非每次都理解口头指示。有时候,他们虽然能复述指令,却不能把它化为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你可以画一张图表,表达你希望他做些什么。剪下杂志上的,或者画火柴人,让它做出你想让孩子做的事。比起口头指示,孩子看到图画,会更明白你的要求。

不要大声叫喊,或严厉斥责,让孩子停止闹脾气。你应该向他们解释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你不赞同这些行为,建议他们用其他方法表达自己。例如,你可以说,“小明,你现在尖叫乱打是不好的行为,会让别人很心烦。我希望你停下来,好好跟我说话。我想知道是什么让你不开心,但你一直这样尖叫,我一句都听不见。”

除非你刻意纵容,不然孩子无法借着闹脾气来指使人。他们通常不是为了刚发生的事情闹脾气,而是在释放压抑已久的挫败感。他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正确的事,和适当的社交技巧。

做好计划:如果要去小孩总是闹脾气的地方,比如杂货店的收银台,先提前和他做好交流。例如:“(孩子的名字),前几次我们在收银台,都有一些状况发生。从现在起,我们要做的是:等你到收银台的时候,如果表现良好,我会给你一块口香糖,如果你想要更多而闹脾气,那就一块也得不到。现在,(孩子的名字),跟我说说我们待会要干嘛?”如果双方都了解计划,等到收银台的时候就不用再解释了。要是他表现良好,就能按计划得到奖励;表现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他已经知道规则了。

每个小孩都不一样,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你不能单靠一种方法,应付所有场合。你是家长,控制权在你手上。保持冷静。如果你察觉到自己在生气、恼怒、泄气、烦躁,不妨暂时离开,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才试图安抚沮丧的孩子。

在某段时期,孩子只需要知道不行就是不行,不需要解释太多。但如果他们长大了,可以明白道理,不妨解释为什么他们不能这么做。

警告别期望孩子做出不符合年龄的行为。作为父母,你没有必要接受孩子粗鲁、伤人的行为,必须为孩子设限,但也要了解他这个年纪的正常行为。记住,这个阶段总会过去的,你的责任是引导他、爱他,帮助他度过这个阶段,而不是强逼他长大,进入下一阶段。

不要为了避免尴尬而让步,否则孩子会故意在人群中闹脾气。当孩子在大庭广众下闹脾气,家长会觉得所有人都在盯着他们看,感到难为情。事实上,大部分旁观者发现家长只是在为孩子设定合理的限制时,会说“就该这样,大胆去做吧”。

如果你面临压力,有个被宠坏的孩子会使你更烦躁。举个例子,你必须赚钱付清各种账单和贷款,如果孩子总是大喊大叫,日子肯定过得不顺心。去一个可以让你发泄的地方。记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把内心的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因为你的困境不是孩子造成的。

试过了本文列出的方法,但孩子还是经常发脾气?也许是时候让专家帮助你了解孩子,及如何和他们相处。有发展障碍或其它问题的儿童,需要专家的训练与指导。向专家解释你和孩子的经历。带上类似本文的文章,告诉他们你采取过哪些方法,以及它们的效果。专家或许有其它建议,或提议让孩子做更深入的评估。

孩子闹脾气时,永远不要屈服于他的要求。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赢了,有了控制权。学会在家应付他们的脾气,就能减少在公共场合的尴尬。你可以在小事上向他们“妥协”,让他们觉得自己有更大的控制权。当他们发现冷静下来,反而有奖励,就会减少闹脾气。

根据情况,如果你需要“暂时隔离”孩子,尽管做就是了。不管怎样,打孩子是不对的。体罚闹脾气的孩子,只会让他们学会以力服人(打耳光、拳打脚踢等)。

绝对不能鞭打或虐待孩子。如果你选择体罚,一定要冷静及负责任地实行。先了解你所在地区针对体罚的法律。

不要经常用其它东西(例如糖果)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不再发脾气。教导孩子不可以发脾气,他很快就学会其它应对方法。然而,有的孩子比较容易激动或情绪化,所以还是会闹脾气。小孩和大人一样,有的性格沉静,有的容易激动。用好的方式发脾气,可以释放被抑制的精力、挫败感、愤怒和其它情绪。这是很自然的过程。如果你教孩子压抑情绪,他们长大了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7044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