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武则天颇多微词,主要指责她*乱后宫、任用酷吏。但这两个毛病各朝皇帝都曾出现并非武则天独有。实际上,武则天对唐王朝最大的危害乃是对宰相制度的破坏和加剧了皇位继承的无序。
实事求是说,武则天可以称为是一名有为的君主,她在位时,唐朝仍然继续向前发展,既没有大的内患,也无外乱;她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也由380万户增长到615万户。朝廷对百官和军队实行有效管理,中央政府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后世对武则天颇多微词,主要指责她*乱后宫,任用酷吏,陷害忠良,大兴土木等。但这些都不足以造成唐王朝后来的致命伤害,武则天对唐王朝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宰相制度的破坏和加剧了皇位继承的无序。纵观唐朝,很多时候皇位继承是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下进行的。
唐高祖能够在乱世中扫灭群雄,统一全国,建立唐朝,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抢先下手,将正要入朝的哥哥太子建成和弟弟元吉杀掉,靠武力取得了皇位。
唐高宗不是李世民的长子,是几经周折才登上皇位的。但他的继位还算有序。
到唐中宗登基时,已是武则天临朝称制,他只做了五十天皇帝就被武则天赶下台。等他再登皇位没几年,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毒死。
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中宗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只当了两年皇帝,便在儿子与妹妹的争权中,无奈的把皇位交给了儿子,即后来的唐玄宗。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在玄宗尚未退位的情况下便在灵武即位,玄宗被迫做了太上皇,最后郁闷而死。
唐昭宗是在宦官的拥立下当的皇帝,之后又被宦官杀死。
不能把唐朝后期皇位继承的无序全归罪于武则天,但至少她的篡位和随意废立两任皇帝加剧了这种无序。她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韦后作乱和太平公主乱政。此外,她任用酷吏也破坏了国家官吏监察的正常秩序,使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为后来的宦官专权奠定了心理基础。
此外,武则天时期的对外政策由进攻转为防御,均田制遭到破坏也间接地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故,但武则天对皇位继承制度破坏的恶果仍在继续。
武则天被逼退位后,中宗即位,当初拥立中宗即位的宰相张柬之等人都被封王。待年底,武则天去世后,张柬之等人便劝说中宗杀掉武三思等武氏宗族,中宗没有接受。而张柬之等人反被武三思遣使杀害或流放。
公元707年七月,武三思为太子李重俊所杀,太子随即也被左右杀害。整个大唐政局混乱不堪,然而,这种混乱局面并没有随着武氏势力的垮台而结束,反而愈演愈烈。
武三思和太子被杀后,中宗皇后韦氏想效法武则天篡夺政权。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则求为皇太女,与其姑太平公主各树朋党。
韦后亲属、安乐公主、上官婕妤等皇亲国戚和新贵恃宠骄恣、卖官受贿。中宗虽然容忍了韦后一伙的贪腐行为,但对他们干预国政,也颇为不满。韦后为了临朝执政、安乐公主为了成为皇太女,两人合谋于公元710年六月初二将中宗毒杀,立中宗第四子李重茂为皇帝。中宗死后第十九天,相王李旦的一儿一妹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朝中大臣将韦后和安乐公主诛杀。六月二十四日,李旦逼退李重茂,在儿子和妹妹的扶持下登上帝位,是为唐睿宗。
事情到此仍然没有完结。睿宗即位后,首先就碰到了立谁为太子的问题。按照立嫡长子的传统,应立宋王李成器为太子。而李隆基有拥立的大功,弄得不好,就会闹出“玄武门之变”一类的乱子,因此迟迟不能定夺。饱尝武则天时期宫廷斗争之苦的李成器倒是很识时务,主动提出:“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请求让李隆基做太子。大臣们也多认为李隆基功大宜立。睿宗顺应人情,正式册立李隆基为太子。之后,又召许州刺史姚崇为兵部尚书,洛州长吏为吏部尚书,并罢免了钟绍京等人的宰相职务,完成了宰相人员的调整。
姚崇、宋璟出任宰相后,开始革除中宗时期遗留下来的各项弊政。他们首先罢封官数千人,对中央政府机构进行了调整,接着开始恢复选拔官吏的正常秩序,文武官员的任命,皆须经过尚书省的礼部、兵部奏拟,其他人不得干预。
官员任命须经组织部门,这在今天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古代却经常遭到破坏。武则天时期不但破坏了宰相执政制度,而且经常破坏官员选拔程序。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她越级提拔了许多酷吏,而且首开唐朝告密先例和酷吏政治。这一做法不但在唐朝造成恶果,对后世影响也极其深远。明朝后期的“特务机构”,清朝的“密折”政治以及现代中国文革时期的滥捕滥杀,行刑逼供等不良行为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尤其是江青,在文革后期极欲仿效武则天,由她来组阁。尽管后来江青组阁梦碎,但从中足以看出武则天对后世的影响。(节选自席宏斌《国运》,作家出版社出版)
武则天当皇帝后,魏王武承嗣发现一个新问题,立谁当太子做接班人?
拿今天的话说,武承嗣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十足的伪问题。睿宗皇帝李旦还在,就住在东宫,武则天不过是暂时抢了她儿子的帝位,帝位继承人不是明明白白的吗?可武承嗣不这么看,他把这个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表现出厚重的理论色彩,不但要立太子,而且还要解决立太子的理论认识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立太子不行。
为什么呢?因为现存的制度,虽然早摆在那里了,帝王都是家天下,传子孙而不传异姓,这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汉高祖刘邦还把它发展到了极致,所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诛之。”可武则天有她的特殊性,在武承嗣看来,现有理论解决不了这个新问题。武后的子孙和她的姓是相分离的,而“家”的概念,更可以大做理论文章。武则天是武家的女儿,本人姓武,从小在武家长大,武家才是她的家,武姓才是她的本姓,她的帝位应该传给武姓人家。关于姓这一点,如果象外国或现在我们的香港,女性出嫁了就随夫姓,武承嗣也就无“理论”可钻了。
维护李家天下的人则说,武则天是李家的媳妇,十四岁就进了李家王朝,以后也一直生活在李姓婆家,儿孙都姓李,李家才是她的家,李姓才是她亲生儿女的姓,帝位理当归于李姓之家。于是,这就遇到了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无先例可循,无先法可依。需要时人拿出前所未有的理论勇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武承嗣首先研究这个问题,无利不起早,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他本人想当皇太子。理论背后是他赤裸裸的利欲熏心,理论上的讨论不过是他先要造成舆论,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他和武则天的心腹凤阁舍人张嘉福商量,看如何向武则天提出立他为太子。张认为,这问题要找拥有极大话语权、最高统治者经常虑心采纳他们意见的人代言,他或者是武本人向武后提出,都不妥当。于是他们买通洛阳人王庆之,请他先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并趁机提出。王庆之理论素养也不是很高,但拿了人家的银子,不能不办事,就象我们现在的“城市污染由自行车造成”,虽不象样,总还得拿出来。于是王庆之直接串通洛阳数百人联名上书,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
动不动就签名上书,影响社会安定,当朝宰相十分反感,一句“皇嗣(即原来的皇帝李旦)还坐在东宫,是自然的皇位继承人,不存在再立太子的问题”就回绝得王庆之开不了腔。宰相还要求处理这些上书者。
由于王庆之理论上没有说深说透,武则天虽然向着武家,但还是拿不定主意,于是进一步征询官员们的意见,结果大臣们都认为不可,武则天也就作罢。但这事招惹了以武承嗣为首的诸武势力,他们有权采取讨论问题以外的手段,命酷吏来俊臣诬宰相等人谋反。这一招比我们现在反思改革就说你是反对改革利害多了,大臣数十人被诛,朝廷为之一空。
乘此大好时机,武承嗣再安排王庆之与武后见面,当面向太后讲述他的“武姓太子”理论。王庆之说,“神不佑不同类的后代,人不祭不同族的祖先。现在是武家的天下,怎么能立姓李的为嗣呢?”王庆之经过上次的失败,这回加重了自己的理论思维,还真把武则天给说动心了,站在婆家一边的思想开始动摇,表示她要再研究研究。为了便于研究,武后还给王庆之一个特别的通行证。说,“如要见我,凭此证出入。”从此,王就几乎天天进宫,与武后讨论立太子的“理论问题”。
就在王庆之理论造势,武后又犹豫不决的同时,凤阁侍郎李昭德也向武则天提出他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天皇(高中李治),陛下之夫,皇嗣(睿宗李旦),陛下之子。陛下有天下,当然应当传给自己的子孙,为千秋万代事业,怎么能传给别人呢?我们且不说有不有姑姑传位给侄子的先例,从古以来没听说侄儿为天子而为自己姑姑立庙的。”李昭德这番理论,当然是业余水平,造诣也不是很高,但却抓住了一点,那就是武后的“切身”利益,武后不得不为之动心,决定不再立新嗣。得胜的李昭德也采取学术之外的手段,把王庆之给杖杀了。
武承嗣肇始的立嗣问题,第一次就这样失败了,但他并不死心,他又和堂弟梁王武三思商量,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他觉得王庆之的理论之所以没能打动武后,重要原因是不够具体不够集中。他们认为,不能说什么本族他族,也不能说什么立庙祀祖,在王庆之的理论基础上,应该集中论证,切入点要选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把帝位传给了和自己不是同一姓的人,然后展开论述,说服武后。
武承嗣等人通过理论上的大造舆论和行动上的周密部署,在第一次争立太子失败后的第8年,又在满朝上下造成了一股“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的强大舆论氛围。这回又击中了武后的弱点,诸武说得对,我武则天虽然嫁给李姓人家,但自己还是姓武,并未改姓李,姓武的和他姓李的毕竟只是一种夫妻关系,通婚并没有通姓,我怎么能把应该给武家的给了李家呢?
武则天又开始动摇了。后经狄仁杰反复劝说,她才下决心不立诸武为嗣,而把庐陵王李哲(中宗)从房州迎回了回来。至此,这场闹剧以肇始者武承嗣的活活气死,才算圆满结束。
这一场闹剧,意义还是有的,后来的孝庄太后时期,慈禧太后时期,我们都再也没看到类似的闹剧了,节约了纳税人一大笔血汗钱。
大概只有武则天是唯一一个名正言顺的女性皇帝。
历史上执政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就比如说吕后,虽有铁腕之治,心狠手辣,但仍然只是以太后的身份来干涉朝政。就连慈禧也只能不断的扶持新皇帝登基,以通过掌握皇帝来实现自己对权利的掌控。她们比起来武则天还是有些逊色的。如果武则天真的没有什么能力,以当时的状况,也不会容许武则天执政几十年直到登基成为女皇。对于吕后慈禧之流,虽然执政掌权,但名义上也只是太后,并且她们都不是光明正大的去谋夺权利。对于她们,人们只会认为是干涉国家大事,在谩骂之余更多的是不屑。但武则天不一样,她把掌握权利变得名正言顺,人们除了不满还有一丝忌惮。因此反倒成了大奸大恶之人。
而且历史上的武则天确实有做过一些心狠手辣的事情,但是历史上的众多皇帝,有哪个没有做过不仁不义之事,刘邦残害开国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但是对于这些,人们起码骂的没有这么难听,因为一旦到了皇帝这个地位,很多事情不得不考虑不得不去做。为什么武则天遭受的谩骂很严重,就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掌权的一家之主,做皇帝的一国之主只能是男性。这种思想有些根深蒂固,所以对于女性上位多少带了一点有色眼镜。特别是以古代的思想,只会认为这样的女性是不守妇道。这个上位最成功的人,自然成为了“不守妇道”队伍中的领导者,也成为了了大家眼中的众矢之的。
武则天从小就是个“白富美”,其父武士Γyuē)是个木材商人,反隋有功,是政绩卓著的高级官员。但即便是这样的出身,武则天想挤进皇亲国戚的圈子,当上皇妃、皇后乃至改元称帝,仍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一步走错,轻则被废黜、进冷宫,重则掉脑袋、株连亲人。武则天是怎么一步步做到的呢
入宫主要困难:未获圣眷入寺为尼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但整整12年未获宠幸。唐太宗驾崩后,她还被迁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作为一个奔三的尼姑,武则天似乎再也没有进入皇城的机会。但是,在太宗病重期间,他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入寺为尼后,与李治仍藕断丝连。
永徽二年(651年),无子的王皇后为与情敌萧淑妃争宠,请高宗将武则天纳入宫中,李治应允,武则天才得以再度入宫,随即生下儿子李弘。
宫斗主要对手:王皇后萧淑妃元老大臣为站稳脚跟,武则天先用了招苦肉计。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她走后,武则天掐死公主,嫁祸于王皇后。
为上位掐死亲闺女,这个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比如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只记载有小公主的暴卒。
当时,支持王皇后的,主要是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他们势力强大,皇帝李治也得让三分。武则天看穿了李治的心思,把“废王立武”解释成李治重振皇权的标志。她一边站到了皇帝这边,一边重赏支持废后的大臣。
不久,李治下诏,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立武则天为后,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
称帝主要对手:李氏皇族及支持他们的大臣李治当政后期病痛不断,武则天有机会就帮着他处理朝政,慢慢积攒下了政治威望。
麟德元年(664年),李治允许武则天与他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
相比之下,她和李治生的儿子,命运都不咋好,太子李弘早逝,二子李贤谋逆被废,李治驾崩后,三子李显继位,可没当几个月,就被武则天废黜,立四子李旦为帝。
为维护李唐正统,徐敬业兄弟、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反武,但均被剿灭。
再后来,武则天建立告密制度,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掌管制狱,杀戮大量李唐宗室。
载初二年(691年),武则天“顺应民意”当了皇帝,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此外,她还改名为“住保意味着自己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称帝路上最危险一步!武则天一生中最大的逆境是改朝换代,其实就是改唐为周,那个时候她遇到非常坚强地反对,最严肃地反对是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叛乱,30万大军挑衅中央。在徐敬业叛乱的同时,朝廷里面裴严讲怎么样让徐敬业叛乱平复,很简单,只要太后退位就可以了。外面有人打仗,里面有人逼宫,这是很严肃的事情,怎么样解决掉的。
在这里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充分利用妻子和母亲的身份。这是在干什么?在解决改李为武的问题。怎么叫做充分利用妻子和母亲的身份?武则天一直是唐高宗重要辅佐者,唐高宗有风疾,类似于高血压,所以他一直不能独立主政,武则天是他合理的盟友,他很信任武则天,信到什么程度?在他死的时候留下一份大帝遗诏,这个遗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比来天后事条,深有益于为政治。务令崇用,式尊无怠。”这是武则天在唐高宗之后继续执政的重要依托,拿着遗嘱办事。唐高宗对所有大臣下了命令,武则天说的话一定要继续沿用,你们要尊重她,丝毫不能有懈怠。政治遗嘱非常非常管用,在集权社会政治遗嘱非常管用。武则天一直很好地利用了唐高宗这一点。
第二,母亲的身份。唐高宗之后上台的,后来的唐中宗李显,李显拿掉上来的是李旦。武则天怎么把他拿?利用中国传统的孝道。中国古典文化不僵硬,男尊女卑一定讲的,但是中国的男尊女卑不是绝对的教条,还受到另外一个教条的制约,叫做母尊子卑,母亲是女的,儿子是男的,但是在母亲儿子问题上我们讲母尊于子,所以武则天能在唐中宗的时代把他拿掉,拿掉的理由是唐中宗不小心说了一句话,说要把天下让给岳父,这是一句气话,我让他当官就当官,我哪一天还让他当皇帝呢。武则天抓住这句话,说有一天我儿子要把天下让给他岳父,这是对不起祖宗,这样的儿子不能要,把他拿掉,换上最小的儿子李旦,李旦是乖宝。
武则天怎么解释呢?我儿子非常孝顺,他儿子去世了他非常悲痛。这个悲痛持续多久?中国古代讲守丧要守三年,小孩刚生来到三岁的时候都是父母抱着,因此对父母的感念之情持续三年。说我的儿子特别孝顺,三年之内他没有办法处理朝政,所以我暂且替代。这些都是利用妻权和母权。中国古代讲夫妇齐体,丈夫和妻子差不多算是一个人,丈夫跟妻子讲你办事我放心,留下一个政治遗嘱,这是妻子可以利用的资源。另外一个利用的资源是孝道,母尊于子。你看起来她反传统,其实她是利用传统反传统。至少红旗举的很漂亮,利用妻权和母权解决她在唐高宗去世之后继续执政的问题,就为她以后改李为武打下基础,他在唐高宗之后继续执政,而且把儿子压下来,这是很重要的凌驾于皇帝之上的举措。
第三,皇帝是他儿子,她可以随便接入母权压制儿子,这是解决了皇帝的问题。但是国家除了有皇帝之外还有大臣,怎么样解决大臣的问题?大臣也都反对她改李为武,怎么解决?
第一个解决办法,所谓恩威并用,大臣里有好多人反对,抓一批杀一批,能解决杀鸡害儆猴的问题,解决时间问题,李自成在北京呆一个月,大家说是贼。清朝皇帝在北京呆二百多年,大家说是皇帝。皇帝和贼之间差的就是时间。酷吏政治为什么解决时间?武则天知道下面大臣反对她,她知道反对最厉害的人,让酷吏把这些人抓起来安一个罪名杀掉。这时候形成整体的恐怖气氛,原来很反对她的人这时候要先收敛一下,因为皇帝在严打,我不要撞枪口。收敛多久?比如收敛一年,原来90%人反对,一年以后已经剩70%,大家开始习惯这一年平安无事,有30%人会转化,不反对了。这时候再抓一批,杀一批,又严打一次,又震慑一批人,统治维持到第二年,到第二年结束的时候反对她的人由70%降到50%,然后再搞一次,到第三年,从50%下降到30%,再搞一次,一个统治如果能维持五年以上,反对者力量会非常小,可能就是5%、10%,甚至都不到。
但是光靠吓人不行,有一句话很经典,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能光靠吓唬人,你要让人真心时代拥戴你,吓唬只是一面,另外一面要给机会,让官员真的知道在你的统治下他能得到好处,能得到收益,能得到空间,人是要自由的,人是要空间的。这一点武则天怎么做?科举制。武则天大量推行科举制,科举制的精髓是英雄不问出处。
我们今天的高考还是科举演变出来的。考试卷上不用写家里干什么的,凭的就是一张答卷。英雄不问出身解决了没有背景的官员上升的问题。因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就是太讲背景了,唐朝是跟着魏晋南北朝来的,魏晋南北朝是著名的拼爹时代,是一个身份制社会,有身份的人,有好爹的人可以做至公卿。贵族子弟尤如长在山尖的小草,平民中的好子弟尤如长在山脚下的大松树,松树怎么提取营养提升自身的高度,在绝对海拔上永远也比不上山尖的小草。全社会的愤懑在这,这时候武则天讲,大力弘扬科举制,把科举制作为最重要的选官原则。社会开始流动起来,平民子弟可以依靠自身的头脑,而不是祖宗的牌位上升了。这个对于官员是不是一个莫大的 ?一个正面的 ?有了这样的 ,她就赢得了官员的拥戴,而不仅仅是畏惧。
所以恩威并施给她赢得的是官僚的心。皇帝和谁共治天下?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只要把官僚这个阶层搞定,这个皇权就稳当很多。靠母权压制住自己的儿子,给官员机会和吓唬他们赢得了官僚,以武改李在这时候有了基础。
追求与男皇帝平等的私生活,是武则天作为皇帝最起码应该做的。武则天颠覆国家不是因为她像某些男皇帝一样爱异性,而是武则天比历史上最*荡最放纵的男皇帝还要被虐。
在中国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唐朝的历史一度中断。这个插嘴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宋文玉、张、公元690年,经过五年摄政,武则天正式废除了唐朝的国号,改为元,建立了周朝。从那以后,她已经统治了15年。
武则天的行动鼓舞人心,她让很多人,尤其是男人,感到害怕,不敢出声。他们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听命于男人的女人爬到权力的塔尖,理直气壮地统治百万臣民?
于是,男人想到了性,认为武则天最终成功是因为性的诱惑和性的放荡。于是武则天死后,近千年来,男人们根据史实和奇思妙想,编出了各种风格的野史故事、小说、歌词、戏曲传说,其中有真有假,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的:贬低武则天。
成功的武则天不仅控制了一个不同姓氏的国家,还控制了一部通常由男性书写的历史。这段历史的作者还是男人,但这些男人必须按照她的意志行事,他们很害怕,不敢违抗。武则天骄傲。
关于这一点,从她称帝后的爵位就可以证实。她的称号开头是天赐的时代,后来用了“天书万岁,登封万岁,长空万岁”的称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男皇帝用过这么大胆的名字,武则天前后都没有。她怎么能不骄傲呢!
武则天的骄傲绝对是一种女性的骄傲。在皇宫里,有成千上万的粉红色的美女,她们仅仅凭借迷人的风格和聪明的头脑就成为了历代的皇帝。除了武则天还有谁?在她之前,有一个强大的吕后,在她成为一个大国之前,就已经被现存的皇权扫光了,她也因此受到了几代人的指责。赵、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女性,最终都没有摆脱被男性统治的命运。只有她,武则天,不仅能逃离旧帝,还能成为新帝所渴望和依赖的女人,还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女皇帝。
即使是前无古人,武则天也有足够的理由享受奢华。放纵是人的天性,至高无上的皇权为她提供了各种保障。于是,她也像一个男皇帝一样,带着嫔妃封宫,凭着自己的好恶宠爱其中一个,让她们因为自己的好感而有了地位,更全心全意地为自己服务。追求与男皇帝平等的私生活,是武则天作为皇帝最起码应该做的。
武则天颠覆国家不是因为她像某些男皇帝一样爱异性,而是武则天比历史上最*荡最放纵的男皇帝还要被虐。作为女性,她得不到类似的认同,这是武则天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心不狠站不稳,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在中国古代是男尊女卑的时代,别说做皇帝了,女的做官的就少之又少。武则天能从一个普通的妃子,坐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必须要有国人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为了自己的权力,武则天选择了不择手段,其中很多事都让人心惊胆战,甚至不敢想象。
网络配图
1、为了夺取皇后之位,掐死了自己的女儿。虽然现在有些人还对此有争议,但很多史册上都有记载。当时王皇后可谓是势头正盛,如果通过正常手段,武则天很难撼动她的地位。当时身为昭仪的武则天刚生下一女儿,王皇后就前来探望,而且抱了小公主亲了几下。在王皇后走后,武则天为了权力,就亲手把女儿掐死,然后陷害王皇后,致使她失宠。之后,武则天又制造了“巫蛊事件”,重要把王皇后废掉,可谓是心狠手辣。
2、武则天残忍地对待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先是联合王皇后排挤掉了唐高宗的宠妃萧淑妃,只有又通过陷害使得唐高宗废掉了王皇后,然后自己被立位皇后,而王皇后和萧淑妃都被贬为庶人。这样并没有让武则天收敛,还把她们的双脚砍掉,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致死,可谓是残忍至极。
网络配图
3、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李弘和李贤。李弘是武则天的大儿子,也是唐高宗的第五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十分仁义,接待众大臣也都符合礼节,可谓是德才兼备。史书中有记载是武则天因为怕权力受到危险,就毒杀了他,也有说是病死的。
但对于李贤的死,却是十分明确。太子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在位期间,得到朝廷内外的称赞。
李贤的文史造诣也非常深厚,他对《后汉书》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但他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武则天做皇帝后就逼李贤自尽。
网络配图
4、为了宠爱和权力,武则天还毒杀了自己的亲外甥女魏国夫人贺兰氏。并且把这嫁祸于和自己不和的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
除此之外,武则天还铲除了很多阻挡自己夺权的大臣,甚至很多被灭门。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但为了权力,武则天却亲手杀死自己儿女,这得有多狠心!想想都令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你觉得呢
武则天属于那种早熟的女孩,年方14岁便已开启“花解语、玉生香”之女性情怀。就在这一年(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选美,结果武则天被选入后宫。临行时,母亲杨氏痛哭不已,她却显得非常平静,对母亲说:“见天子焉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果然,唐太宗见到武则天立即就被她迷住了,一连临幸三夜,被封为“才人”。按照唐初的后宫制度,在皇帝的121位妻妾中位列第30,虽不算高,也不算太低了,况且是“打破常规”越级升补的。
太宗比武则天年龄大两圈还不止,武则天自然知道自己不可能跟唐太宗过一辈子,她和那些有机谋的妃嫔一样,开始为太宗死后预做准备,在皇子中寻找靠山。据明人詹詹外史所评辑的《情史・情秽类》记载:“高宗为太子时,入侍太宗疾,见武氏,悦之,遂即东厢A焉。”也就是武则天跟还是太子的唐高宗勾搭上了。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相当精彩的故事。当时皇子中最得太宗宠爱的是魏王李泰,宫中有不少妃嫔都巴结他,和他暗结私情,但武则天可谓别具慧眼,她选中的目标是性格懦弱、忠厚老实的晋王李治,为的就是将来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和摆布李治。一天,李治入厕,武则天跟进去,用金盆盛水捧给李治洗手,颔首半跪,做出一副娇滴滴风情万种的样子,进行挑逗。李治终于按捺不住那一团热烘烘的 ,情不自禁以手蘸水向武则天脸上弹去,并戏吟道:“乍忆巫山梦里魂,阳台路隔恨无门。”武则天马上回应道:“未曾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两个人一拍即合,遂即做了男女苟合之事。据说武则天还怀了李治的孩子,所以《情史》中说李治“A”,意思是同母辈发生性关系。
武则天摸透了太宗的脾性,在她的 下,李治极力投太宗所好,终于被立为太子。唐太宗驾崩后,李治继位当皇帝,即唐高宗。按照唐代后宫的规矩,武则天离开后宫来到长安感业寺水仙庵出家为尼,待了近五年,当时她大约二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勃发的年龄。
这年,高宗和后妃一行驾临感业寺,为太宗五周年忌辰拈香祈福。《情史・情秽类》记载:“王后疾萧淑妃之宠,阴令武氏长发,纳之后宫,欲以间淑妃。”说王皇后见了武则天后,暗中派人把她重又接进宫里,蓄发换装,悄悄送入唐高宗的怀抱,图谋借她的力量来使萧淑妃失宠。当时王皇后与高宗的另一个宠妃萧淑妃之间一直明争暗斗,怎奈王皇后太过方正,而萧淑妃能变换各种手段与皇帝打情骂俏,给皇帝 而新鲜的感觉,再加上会吹箫,会做料理,皇后自然争宠不过,于是便想利用武则天来对付萧淑妃。
武则天“一朝重入帝王宫”,刚开始时她卑词屈礼,千方百计笼络王皇后,两人联手,很快便将萧淑妃打败。但武则天并不满足,她处心积虑地想取代王皇后的地位。她不惜广散财物结交宫中的内监女官,让她们刺探王皇后的言行,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报告,但却迟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武则天不愧是个人物,早在她身为唐太宗才人的时候就发生过一件事情:西域进贡给唐朝一匹宝马,但性情暴烈,许多年轻力壮的骑士都驯服不了它,骑术精湛的唐太宗还曾被它掀翻在地。大家束手无策之时,只见武则天拨开人群,站出来自请驯马。她说:“臣妾只需三样东西: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先用铁鞭子打得它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还不听话,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使它痛彻心肺;如果还不能制服它,就干脆用刀子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虽闯荡半生,杀人宰畜不在话下,却也从未见到过如此心狠手辣的女人,不由得暗暗地对她有了戒心。其实武则天岂止是心狠手辣,简直是蛇蝎心肠。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武则天这头凶残的母老虎非但“食子”,而且“食”起来不吐骨头渣。她经过深思熟虑,想出一计狠招。
正好不久前武则天刚生下一个女儿,长得伶俐可爱,高宗疼爱无比,王皇后自己没有生育,也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一天,王皇后来到武则天房里看望她,武则天假装亲热地与皇后聊天,瞅机会让宫女把小公主抱来,王皇后高兴地逗引着孩子玩,一直等孩子睡着,才起身离去。皇后刚走,宫女报告说皇帝要来,武则天一看千载难逢的良机来了,于是一狠心将亲生女儿扼死在襁褓里,还捧着女儿幼小的尸体说:“可惜你生在帝王之家。为了母亲的前途,你只好死。”然后将被子盖好。高宗进来掀开被子,见女儿暴死,忙问刚才谁来过,武则天哭着说只有王皇后来过。高宗悲愤地仰天叹道:“是皇后杀了我女儿!于是下诏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没过多久,又在武则天的挑唆下,将王皇后和萧淑妃赐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